導航:首頁 > 電腦大全 > 蘋果筆記本電腦歷史

蘋果筆記本電腦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13 03:14:19

蘋果電腦的發展史

商標: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蘋果最早的徽標是一個牛頓坐在蘋果數下讀書的圖案,後來才改成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是由Regis McKenna公關公司的藝術總監Rob Janov設計的,Janov開始製作了一個蘋果的黑白剪影,但是總感覺缺了些什麼,「我想簡化蘋果的形狀,並且在一側被咬了一口(taking a bite)——a byte(一個位元組),對吧,以防蘋果看起來象一個西紅柿,」Janov解釋道。
然後,Javov增加了六條彩色的、水平色條,原始設計有黑色的細線分開不同的顏色條,可以減小印刷時的壓印問題,但是Jobs沒有同意這個建議。這樣就完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蘋果徽標。

蘋果的貢獻
蘋果是個人電腦的鼻祖,是IT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以下是蘋果首創或者先於IBM PC推出的技術:
◆ 滑鼠和3.5" 軟碟機
◆ Postscript 列印技術
◆ 即插即用
◆ 內置網路、內置網卡、CD-ROM
◆ 遠程撥號連接
◆ 火線技術(IEEE 1394)
◆ 色彩繽紛的個人電腦(iMac)
◆ 掌上電腦(PDA)
◆ 液晶顯示器
◆ 點對點文件共享
◆ 桌面排版
◆ 電子試算表
◆ 圖形界面系統

蘋果故事
計算機發明距今已有50餘年的歷史,但是在早期它卻沒有象電話、電燈那樣很快地走進千家萬戶,為大眾所享用。由於那時的計算機昂貴、龐大、不易於使用,在問世30年後,仍然還局限於國防、科研等尖端領域應用。而且,從它誕生之日起,在大眾的心目中它就是一部機器,一部冰冷的高速運算的機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有一群與眾不同的年輕人在試圖改變這一事實,他們期望為勞苦大眾奉獻一個助手,一個夥伴,一個溫情的人性化的電腦,跨越生活與工作的鴻溝,改變世界,這是年輕的他們的夢囈。就是這樣兩個夢想改變世界的年輕人——Steve Jobs和Steve Wozniak——在養父母的車庫中創建了自己的公司——蘋果電腦公司——不小心改寫了計算機的歷史。
請記住:
1976——改變世界的開始。
1976年有一個叫蘋果電腦的公司成立;
1976年有了一台稱為Apple I的供個人使用的電腦;
於是之後就有了Apple II;
有了Macintosh的「Hello, World」的第一聲問好;
於是就有了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和個人電腦的兩大流派——Macintosh和IBM PC及其兼容機。正是他們創建了一個嶄新的行業——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並且在其後的歲月中不懈地去實踐他們的夢想——「通過個人電腦,賦予每個人強大的力量,以改變世界。」

蘋果的「1984」風暴
1983年19月,《商業周刊》宣布IBM成了PC大戰中的獲勝者。蘋果的股票由6月份的63美元跌至10月份的23美元,但喬布斯的心肝寶貝,蘋果的秘密武器--Macintosh即將問世。1984年1月22日,耗資百萬美元的經典廣告播出,這個一分鍾的電視廣告看起來像是MTV:走調的音樂,沉重的腳步聲,成排剃光頭的人一個接一個緩慢地走著,一張大臉(暗指IBM)正在屏幕上發表言論,一個年輕的女郎雙手拿著鐵槌沖進來,在屏幕前停下腳步,將鐵槌向屏幕擲去,發出震耳欲聾的粉碎聲, 旁白:"1月24日蘋果公司將推出Macintosh電腦,你將了解它為什麼不同於奧威爾的《1984》。"奧威爾在《1984》這本暢銷書里描述了像機械怪物一樣的電腦,而Macintosh正是要將電腦變成全世界千百萬人的工具和玩具。
喬布斯也登場了:"IBM想佔有一切!蘋果是他的最後一道障礙。他們現在已把槍口指向蘋果!我們能讓IBM佔有整個電腦工業嗎?我們能讓IBM霸佔整個信息時代嗎?"15萬人齊聲吼道:"不能!"
這一實況通過電波傳遍了世界各地。Mac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喬布斯重新登陸《商業周刊》,股票也從17美元一下子升至34美元。

蘋果人物
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蘋果創始人、CEO
喬布斯,那個在蘋果上咬了一口,現在又努力復原的傢伙。早在70年代精英雲集的矽谷,就已名揚四海。在權力爭斗失敗後,他仍能十年磨一劍,在眾人都為蘋果敲響喪鍾時,涉險而上,使即將腐爛的蘋果重新煥發了生機。而多年的風風雨雨也改變了他,使他如願以償,同時戴上了三個不同的面孔:消費類技術的舞台監督,熟練機智的首席執行官,文化的革命者。不管你是他的崇拜者還是厭惡者,喬布斯的領袖魅力不容置疑。
簡介:1955年2月24日,生於舊金山,是私生子,被人收養。1972年,進入波特蘭大的里德學院,第二年被勒令退學,隻身去印度參禪修行。1974年,返回美國,並加入「家釀」俱樂部。不久在阿泰利(Atari)找到工作。1976年4月1日,和沃茲尼克在養父的車庫里,創立蘋果。
喬布斯與蘋果公司的離離合合:
1977年1月,蘋果公司正式注冊成立。
1980年12月12日,股票在華爾街上市。
1983年,當蘋果電腦Lisa失敗後,喬布斯著力研究新的個人電腦。
1984年,第一台Mac機面市
1985年,被John Sculley掃地出門,創辦NeXT公司
1986年,喬布斯收購Pixar,製造電腦賣給大學。
1989年,NeXT公司失敗
1993年,喬布斯關閉NeXT的硬體部分;Sculley離開蘋果公司
1995年《玩具總動員》播放後一舉成名,並進入股市。
1996年,蘋果公司Gil Amelio把NeXT公司買下,喬布斯擔任顧問
1997年,Amelio憤然離開蘋果公司,喬布斯再次成為蘋果CEO
1998年,iMac成為美國最暢銷的個人電腦
1999年,蘋果公司推出iBook、G4和iMacDV
2000年,蘋果公司再次出現季度虧損,分額下降,股價大跌
2001年,平面式的iMac推出,取代已問世三年的iMac。

1976年, Steve Jobs 和 Steve Woznaik建立了蘋果和公司,並開發了 Apple I 的主板
1977年, Apple II 問世,並帶來1百萬的銷售收入,同年 Apple 的商標誕生。
1979年, 加強型Apple II 問世,具有顯示器和硬碟
1980年, 在加利福尼亞取得一萬台蘋果的學校訂單 Apple III 問世。
1981年, 蘋果公司開始研發Macintosh。
1984年,1月24日, Macintosh 正式問世。 開創了圖形界面的先河!
1987年, Mac II 問世,成為蘋果家族中重要的一員。
1990年, 十月十五日, MacLC & Macintosh Classic 問世, 同時發布的System 7 和QuickTime 也意味著多媒體時代的到來
1991年, 十月二日,蘋果公司,摩托羅拉和IBM公司締結同盟,開始共同研發Power PC的產品。 同年,蘋果公司推出第一代的Power Book
1994年, 蘋果公司推出第一代Power Macintosh. 這是第一台基於 PowerPC超快晶元產品,從蘋果開始進入商用市
1997年, 七月,創始人Steve Jobs重回蘋果,改革產品線,與微軟聯盟,公司重獲生機。
1998年八月十五日,蘋果公司推出iMac,從此個人電腦進入了色彩繽紛的年代。
1999年, 蘋果公司推出PowerMac G3和iBook.
2000年, 蘋果公司推出功能強大PowerMac G4、 創新設計PowerMac G4 Cube 和 新款的專業滑鼠和鍵盤。
2000年, 同年,蘋果公司推出四款新iMac,iMovie和基於互聯網的iTools
2001年, 3月24日,蘋果公司推出革命性的系統OSX, 宣布蘋果系統進入新時代。
2001年, 5月,蘋果公司推出新款iBook, 並宣布蘋果產品要成為數字化生活的核心。 10月, 蘋果公司推出第一款Mp3播放器(iPod)。
2002年,蘋果公司推出幾款極漂亮的機型,iPhoto面世
2003年6月23日,蘋果發布Power G5,這是史上最強大的PowerMac,也是最強大的PC之一。
2004年09月01日 正式推出了最新款的iMac G5台式機。新款iMac處理器、硬碟驅動器及DVD驅動器整合在顯示器中,其厚度不超過2英寸。

累死鳥~~~

② 蘋果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1950年:史蒂芬•沃茲涅克出生;

1955年:史蒂芬•喬布斯出生;

1972年:史蒂芬•喬布斯從Reeds學院輟學,他僅在Reeds學院就讀了一個學期。喬布斯在完成中學學業後,經常參加HP公司的講座。這一年他成為了HP公司的夏季職員。隨後與同在HP公司就職的,也是剛從加州大學輟學的的史蒂芬•沃茲涅克相識。這時的沃茲涅克因為銷售用於免費遠程呼叫的自製設備而小有名氣。喬布斯幫助沃茲涅克賣出了不少這樣的設備。

1974年初:喬布斯成為Atari公司的一名視頻設計師。他用節省下來的錢作了一次印度之行,在那裡尋求精神上的啟迪。

1974年秋:喬布斯從印度歸來,開始參加沃茲涅克的「國產計算機俱樂部」的聚會。當時沃茲涅克熱衷於創造電子設備,而喬布斯已開始觀注個人計算機的市場前景。喬布斯勸說沃茲涅克與他共同開發一種個人計算機。

1975年-1979年

1975年:在喬布斯的卧室中,喬布斯和沃茲涅克開始開發Apple I;

1976年:Apple I開發工作完成,在喬布斯的車庫里他們製造出了Apple I的原型機。沃茲涅克向HP公司介紹他的Apple I,但在HP公司沒有人對他的計算機感興趣。在遭到拒絕之後,喬布斯想他們應該自已生產Apple I,為此,喬布斯賣掉了他的大眾(Volkswagen)汽車,沃茲涅克也賣掉了他的可編程HP計算機。他們一共籌集了1250美元,開始生產Apple I主板;

1976年4月1日:由沃茲涅克、喬布斯和RonWayne共同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Ron Wayne設計了蘋果公司的第一個徽標;

1976年5月:Apple I每台售價為666.66美元,一個電腦商店(Byte Shop)購買了50台Apple I;

1976年夏:Ron Wayne離開蘋果電腦;

1976年秋:沃茲涅克完成Apple II的開發工作。

1977年:Rob Janov設計了蘋果的第二個徽標,也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蘋果徽標(只是在1998年去掉了彩虹顏色)。Mike Markkula向蘋果注資92000美元。Apple II發布,其售價為1295美元;

1978年6月17日:喬布斯的女兒Lisa Nicole出生。後來一款蘋果電腦就以她的名字命名(Apple Lisa);

1979年:Apple II+推出,其售價為1195美元;

1979年夏:開始開發Apple Lisa和Apple Macintosh。

1980-1989

1980年:Apple III發布,根據配置的不同,其售價從4340美元到7800美元不等。蘋果股票上市,並獲得巨大成功;

1981年:喬布斯加入到Macintosh項目組。Mike Markkula成為蘋果電腦公司的總裁。

1981年2月:沃茲涅克在一次飛機事故中受傷,隨後他暫時離開蘋果和Macintosh項目組(他再也沒回到Macintosh項目組)。沃茲涅克結婚,並回到加州大學繼續攻讀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位;

1981年8月:IBM公司推出其第一款個人電腦IBM-PC。盡管IBM-PC次於Apple II和Apple III,但是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81年11月:蘋果計算機有限公司和甲克蟲唱片公司達成一項秘密協議:蘋果計算機公司可以在計算機產品上使用「蘋果」名稱。

1982年:Lisa資料庫完成並准備發布。蘋果的廣告代理商Chiat/Day製作完成了Macintosh TV spot(「1984」)。

1983年:Lisa資料庫和Apple Iie發布,售價分別為9998美元和1395美元。Apple成為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公司。

1983年春:為Macintosh重新製作了廣告片「1984」。

1983年4月:John Sculley,PepsiCo的前總裁成為蘋果的總裁兼CEO。

1983年6月:史蒂芬•沃茲涅克返回蘋果。

1983年12月:Apple III+發布,其售價為2995美元。同期,IBM-PC的銷量突破100萬台;

1984年:蘋果廣告片「1984」在全美的影院上映;

1984年1月22日:「1984」在Super Bowl XVIII上映;

1984年1月24日:Apple Macintosh發布。Maintosh配有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操作系統(使用Macintosh圖形用戶界面),其中有易於理解的「trashcan」和「便條」等。Macintosh成為計算機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1984年中:五角大樓禁止Macintosh銷往共產主義國家。此時在前蘇聯,Maintosh中使用的技術仍然不為所知。

1985年初:Mac XL、Apple II增強版發布。喬布斯離開蘋果公司,問題出現在喬布斯和Sculley之間,喬布斯認為Sculley根本不懂計算機,而Sculley認為喬布斯不善管理對於公司來說這是危險的;

1985年5月23日:喬布斯試圖通過政變促使Sculley下台。他試圖在Sculley在中國出席會議期間獲得蘋果公司的控制權。在最後時刻他的計劃被人向Sculley告發;

1985年5月24日:Sculley和喬布斯發生了激烈的爭論。Sculley要求董事會在他和喬布斯之間作出選擇;

1985年5月31日:Sculley解除喬布斯的一切權力,僅保留了他的蘋果主席職務,但喬布斯已經不能對任何決策施加影響;

1985年夏:Sculley成為蘋果電腦的新領導人。同時裁員1200人;

1985年9月17日:史蒂芬•喬布斯正式從蘋果辭職。他對蘋果董事會表示他計劃創建一家新的公司。他還通知他們5名蘋果雇員將與他一起創建新的公司;

1985年9月23日:蘋果向史蒂芬•喬布斯提起訴訟。

1985年10月24日:John Sculley簽下蘋果有史以來最壞的合同。他同意微軟如果繼續為蘋果生產軟體(如Word,Excel)就允許微軟使用部份蘋果圖形界面技術。如果Sculley沒有與微軟做下這筆交易,Windows也許永遠不會介入,因為由於它與MacOS相似性,很明顯蘋果將會輕松的在任何反對微軟的訴訟獲勝。

1985年末:蘋果發布Macintosh Office,並首次使用LaserWriter和AppleTalk網路技術,以期讓Mac對小型企業更加具有吸引力;

1986年1月:蘋果停止對喬布斯的控告。喬布斯同意六個月內不僱用蘋果職員,並且不建立與蘋果電腦競爭的電腦公司。喬布斯創建NeXT公司。史蒂芬?喬布斯從George Lucas購買了Pixar電腦動畫工作室,耗資近1000萬美元;

1986年9月:Apple IIgs發布,其售價為999美元;

1987年:蘋果成立十周年。Mac SE和Mac II推出;

1988年1月:微軟發布Windows 2.0.3;

1988年3月17日:蘋果向微軟和HP公司提出訴訟,控告他們侵犯了蘋果的版權,因為在Windows2.0.3中使用了與Mac相似的圖標;

1988年10月12日:NeXT電腦發布,其售價為6500美元(配置為25MHz,8MB內存,250MB硬碟,FPU,Faxmodem,17英寸顯示器);

1989年2月:甲殼蟲唱片公司控告蘋果電腦違反1981年彼此簽訂的協議,訴訟聲稱蘋果違反了關於生產具有製造合成音樂能力的電腦的條款;

1989年9月:NeXTstep 1.0發布;

1990-1999

1990年:Windows 3.0發布;NeXTstation發布;蘋果推出Mac Iifx,Classic,LC和Mac Iisi四款機型;

1991年:IBM與蘋果結成聯盟:IBM為蘋果開發RISC處理器(即PowerPC)。Mac Classic II,PowerBook 100, PowerBook 140, PowerBook 170, Quadra 700和Quadra 900發布;Pixar電腦動畫工作室和迪斯尼結成製片合作夥伴,Pixar製作電影而迪斯尼進行推廣,Pixar和迪斯尼共同分攤成本,分享利潤;

1991年10月9日:蘋果付給甲克蟲唱片公司2650萬美元,法律訴訟結束;

1992年:NeXTstep3.0發布;微軟發布Windows 3.1;

1993年2月:史蒂芬•喬布斯解僱NeXT公司一半的職員。他撤掉了NeXT公司的硬體部,同時宣布NeXT將致力於操作系統;

1993年4月:第一系列PowerPC(601)處理器由Motorola發布,運行速度分別為50MHz,66MHz和80MHz;最後一位NeXT創始者離開NeXT,史蒂芬•喬布斯成為NeXT電腦公司唯一的領袖(NeXT公司更名為NeXT電腦公司);

1993年6月:Michael Spindler取代Sculley成為蘋果的CEO,Sculley仍然擔任蘋果的董事會主席;

1993年8月2日:蘋果發布第一款PDA(Newton MessagePad)。即使Newton MessagePad比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如Windows CE PDAs,Palm PDAs等等)更出眾,但它的銷量仍是相當可憐的,主要問題在於手寫文字往往被曲解。手寫識別是Newton MessagePad獲得成功的關鍵。蘋果的PDA部門僅僅在發布Newton MessagePad四年之後就被撤掉了;

1993年8月24日:法庭裁決1985年關於蘋果和微軟的訴訟,裁定Windows2.0.3不構成侵權;

1993年10月15日:Sculley辭去蘋果的職位成為Spectrum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兼CEO;

1994年3月14日:Power Mac6100,7100,8100系列發布;

1994年6月:MacOS7.5發布,蘋果從7.1.2+SU3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1994年夏:蘋果開始特許MacOS;

1994年12月13日:蘋果發布Pippin,一款家用多媒體系統,用於網上游戲、學習和娛樂;

1994年冬:IBM和Motorola發布PowerPC 603和PowerPC 604;

1995年2月:PowerPC 603e發布;

1995年5月:最早的Mac兼容機涌進市場;迪斯尼上映Pixar的第一部電影「Toy Story」;

1996年4月1日:蘋果20周年;二十周年紀念版Macintosh發布;

1996年10月:操作系統System 7.5.5發布;

1996年12月:蘋果以4.3億美元收購NeXT電腦公司;

1997年1月24日:MacOS 7.6發布;

1997年1月26日:由於NeXT被收購,喬布斯重新回到蘋果公司。在MacWorld大會上,新MacOS策略推出(MacOS 8,Rhapsody);

1997年3月:Bandai在日本推出Pippin Atmark;

1997年4月:Motorola發布300MHz PowerPC 603e;

1997年6月:Gil Amelio宣布蘋果第二財季虧損7.4億美元;

1997年7月1日:二十周年紀念版Macintosh上市,這款機型與以往機型有些不同。該機主頻為250MHz,配有集成BOSE聲音系統。該款Macintosh被限量發售,它的獨特設計風格使其成為收藏家的珍愛;

1997年7月:Gil Amelio辭去蘋果的總裁和CEO職務;

1997年7月22日:MacOS 8發布。它是第一個真正不同於Mac OS 1.0桌面的系統。新一代的MacOS 8比它的前輩運行更加穩定;

1997年8月6日:史蒂芬•喬布斯成為蘋果事實上的領導人,他宣布蘋果與微軟結成聯盟。微軟購買1.5億美元蘋果股票。蘋果將微軟IE瀏覽器集成到蘋果操作系統中;

1997年9月:Motorola發布PowerPC750(G3)處理器。蘋果從Mac兼容機製造商手中購回許可證;

1997年9月16日:史蒂芬•喬布斯成為蘋果的iCEO(臨時CEO);

1997年11月:Bandai在美國推出Pippin@World,其售價為600美元;

1997年11月10日:在「Apple Event」中提出Power Macintosh G3和Apple Store。二者都立即獲得成功;

1998年1月7日:蘋果正式宣布重新贏利,喬布斯宣布1998年第一財季收益為4700萬美元;

1998年2月4日:IBM發布1.1GHz G3處理器;

1998年2月27日:Newton項目中止。主要是由於該項目的巨額虧損(蘋果從Newton項目開始共投入超過5億美元)和蘋果產品線的削減。所有不重要的和不贏利的產品系列(如列印機和附件)都被中止;

1998年5月:iMac和筆記本電腦PowerBook G3發布;

1998年7月:蘋果宣布1998年第三財季贏利1.01億美元;

1998年7月30日:Motorola發布333MHz、366MHz和400MHz PowerPC G3處理器;

1998年8月:iMac訂單超過15萬台;

1998年8月15日:iMac上市,並且成為歷史上銷售最快的個人電腦;

1998年10月15日:MacOS 8.5發布;

1999年1月5日:在三藩市MacWorld展覽會上,蘋果展出了Power Macintosh G3 Yosemite和五種不同色彩的266MHz iMac。在1999年的前兩季Power Macintosh G3 Yosemite的銷售很旺。Mac OS X Server發布,但實際直到3月它才最終發貨;

1999年4月14日:333MHz的第三版iMac(修訂版D)發布;

1999年4月:QuickTime 4 Beta版發布。在蘋果的網站上可以下載QuickTime 4格式的「Episode One / The Phantom Menace」電影預告片,它創造了互聯史上下載次數最多的紀錄,超過2500萬人下載了該片;

1999年6月:新筆記本電腦PowerBook G3 Lombard發布。它比以前的筆記本更輕更小。300MHz的Power Macintosh G3 Yosemite停止生產,新推出450MHz的Yosemite;專業視頻編輯軟體Final Cut Pro發布,它專門征對PowerMac的新火線介面進行了優化;

1999年7月21日:在紐約MacWorld展覽會上推出iBook;

1999年8月31日:iBook訂單超過14萬台。史蒂芬•喬布斯在三藩市舉行的Seybold大會展示超級計算機Power Macintosh G4。500MHz G4處理器每秒可運行超過10億次浮點運算,它也因此而被美國政府列為禁運武器類技術;

1999年9月30日:Pixar的第二部電影「Toy Story 2」上映。Pixar也因此鞏固了它在全球電腦動畫視頻電影領域中第一的位置。"Toy Story","Toy Story 2" 和 "A Bug』s Life"在全球總票房收入接近12億美元;

1999年10月5日:350MHz、400MHz iMac推出,其中有些配置了DVD光碟機。捆綁iMove(Final Cut Pro的簡本)的iMac DV和iMac DV特別版上市;

1999年11月5日:MacOS 9發布。它帶來許多諸如Sherlock 1的增強版Sherlock 2的新特性。

③ 蘋果電腦的發展史具體是怎樣的

20世紀70年代斯蒂夫?喬布斯和斯蒂夫?沃茲涅克在車庫中創建了自己的公司———蘋果電腦公司。這個決定改變了計算機發展的歷史。1976年,公司成立後不久,蘋果電腦公司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個人電腦:AppleⅠ。緊接著AppleⅡ系列也出現在電腦商店的櫃台上。AppleⅡ系列個人電腦在讓蘋果公司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的同時還創立了個人電腦這樣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個時候IBM還沒有進入個人電腦市場,在個人電腦這個領域,蘋果一家獨大。但是AppleⅠ/Ⅱ所採用的操作系統是基於字元界面的。既沒有圖形界面的概念,也沒有滑鼠。那個時代是字元的世界。隨著AppleⅡ的大獲成功,蘋果公司開始加緊了新產品的開發進程。其中最重要的兩個項目是由喬布斯負責的Lisa項目和由拉斯金負責的Macintosh項目。

1983年,世界上第一台採用圖形界面的個人電腦Lisa面世了,當時其售價為9998美元。雖然Lisa在技術上是先進的,但在市場表現上卻不能讓人滿意。這時,Lisa的繼承者Macintosh橫空出世了。至此,蘋果電腦的歷史翻過了厚重的一頁,蘋果電腦的古代史進入了蘋果電腦的近代史。Macintosh的操作系統System10,盡管只能顯示黑白兩色,但是已經具有了桌面、窗口、圖標、游標、菜單和卷動欄等項目。當日歷翻到1991年的時候,Macintosh操作系統已經具有了256色的圖標,蘋果終於變成彩色的了。2000年後,人們在HacWorld的展覽會上第一次看到了MACOSX。MACOSX一公開就獲得了人們的一片驚嘆聲。從那時開始直到現在MACOSX一直是蘋果電腦用戶心目中的最佳。

④ 誰生產了全世界第一台筆記本電腦

東芝生產了全世界第一台筆記本電腦,其在1985年,開發並銷售世界上第一批膝上型個人電腦。

東芝T1100搭配不到1MHz的Intel8086處理器,配置9英寸單色顯示屏,裝有MS-DOS操作系統。T1100的大小為12×2×11英寸,整機重量為6.4鎊(合計2.9千克)。採用了蛤殼式設計,提供了一個完整大小的82鍵鍵盤、一個3.5英寸的720KB硬碟、512KB的RAM和一個內置的數據機。

(4)蘋果筆記本電腦歷史擴展閱讀:

伴隨容量不斷增大的,是筆記本電腦硬碟體積的不斷縮小,最初,筆記本電腦硬碟的厚度超過了17mm,使得筆記本電腦的體積基本沒有壓縮的空間;90年代末,廠商們將這個厚度降到了12.5mm,除此之外,超薄光碟機、TFT液晶屏、鋰電池以及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也都促使了筆記本電腦向更輕更薄的方向發展。

2001年,筆記本電腦在3D顯示方面終於有所突破,兩大圖形晶元巨頭ATi和NVIDIA開始涉足筆記本電腦顯卡領域,筆記本電腦進入高性能的3D時代,2003年3月,迅馳移動計算機技術問世,再次將筆記本電腦推向了無線通訊新時代,在加強便攜性的同時,具備了更強大的功能。

⑤ 蘋果電腦公司發展史

蘋果公司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這里簡略介紹一下他的發展軌跡。設計在線.中國

-Steven Wozniak和Steven Jobs這兩個天才少年在高中的時候已經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Wozniak有機會涉足計算機設計領域,並在1976年設計出後來被成為Apple I 的電腦,附有遠見的Jobs堅持要試著去賣這台機器。於是1976年4月1日,蘋果破土而出了上海工業設計。
Apple I市場反應冷淡。直到1977年Apple II誕生並作了第一次商業展示後才引起人們的注意。蘋果的銷量大幅增加,造型設計公司的規模也自然而然的擴大。
-1979年Jobs和其他幾個工程師慕名訪問了施樂公司的PARC試驗室,並從那裡「偷學」到了圖形用戶界面技術,並將其應用於蘋果電腦。
-1980年蘋果已經有幾千名雇員,並且產品開始銷往世界各地,蘋果成了電腦的代名詞。
-1983年,外觀設計Jobs開始聘請前百事可樂公司的主管John Sculley任蘋果的CEO,相信他會讓這棵未老先衰的蘋果「枯木逢春」。
-1985年Jobs和Sculley的分歧越來越大產品設計,蘋果的Jobs不得不離開了蘋果。Sculley獲得了工業設計蘋果絕對的領導權。
-1987年,蘋果發布其Mac II,功能強大的家用計算機,月銷售達到5萬台。蘋果又過了幾年好日子。
-1991年蘋果電腦的操作系統是:Mac OS,但其與流行的兼容機軟硬體不兼容。這大大束縛了它的發展。這曾經非常成功的市場策略,現在卻讓它吃盡了苦頭,微軟的操作系統很快佔領了廣大的市場。
-1993年6月他們免除了Scully的職務。設計在線.中國
-1994年蘋果發布其家用機PowerMac。第一台基於IBM和Motorola合作開發的高速處理器PowerPC晶元的機型。但因為其封閉的市場策略,只有少數廠家得到有限的技術許可,仍然不能很好的打開市場。面對開放的兼容機市場,蘋果的大門卻越關越緊,路也越走越窄。
-1995年微軟WINDOWS95發布,這更令其雪上加霜。蘋果的冬季來臨了。
緊接著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蘋果急需一名能引領其走出低谷的帶路人,但遲遲沒有挑選出來,面對奄奄一息的蘋果,眾多的商界驕子們望而卻步。
-1996年在眾多昔日同事的支持下,jobs開始在公司中起作用,成為事實上的領導人,被稱為「過渡總裁」。但此時蘋果的股票降到5年來的最低點,Jobs面臨有生以來最大的挑戰,挽救心愛的蘋果。
-1997年11月10日,蘋果宣布將通過電話和網路開展直銷Power Computing,結果銷路很好,緊接著又推出了一款新機型:PowerMacG3
復甦的跡象慢慢的顯露出來,蘋果終於制止了下滑,開始連續幾個季度微利。Jobs繼續著他的復甦計劃,又推出了真正的劃時代蘋果傳奇產品:iMac(1998年)、iPod(2002)

蘋果的傳奇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蘋果之所有能有傳奇般的發展,開發出傳奇般的產品,很大程度上歸結於公司傳奇般的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蘋果公司的創始人,他的傳奇人生得從他的出生前講起。

1955年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生於矽谷的,生母是一名年輕的未婚在校研究生,生母將他送給別人收養。養父母是典型的藍領工人,並沒有優越的環境。

1972年喬布斯17歲,他來到位於波特蘭大的里德學院上大學,在那裡開始探索印度佛教,從學生宗教領袖那裡學會了如何做推銷。在那裡讀了六個月後,喬布斯決定退學,並且堅信日後會證明這樣做是對的。

1974他到印度朝聖,漫遊後反而有了新的認識,認為愛迪生對世界的貢獻比佛教大師要大得多。於是他回到矽谷參加了沃茲尼阿克創立的自製電腦俱樂部,才有了個人機的面世。

1976年在 20 歲時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沃茲(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Wozon)在喬布斯父母的車庫里辦起了蘋果公司。十年後,蘋果公司就從車庫里我們兩個人發展成為一個擁有 20 億元資產、4,000 名員工的大企業。

1986年30歲時,喬布斯被自己辦的公司解僱了。怎麼會被自己辦的公司解僱呢?原來隨著蘋果公司越做越大,蘋果公司聘了百事可樂公司的主管John Sculley與喬布斯一道管理公司。隨後我倆對公司前景的看法開始出現分歧,最後我倆反目了。這時,董事會站在了John Sculley那一邊,所以在30歲那年,喬布斯離開了公司。

從蘋果公司被擠出後喬布斯感到失落,但不久就振作起來。他雖然不是技術人員,但卻是獨具慧眼善於開拓新產品的奇才。1985年9月他賣掉所有蘋果股票重新創業,但仍保留有一股以便獲得年度財務報告,並用以寄託他對蘋果的深情。

喬布斯新建了Next公司,准備開發新一代電腦,同時買下影視動畫公司Pixar(後來成為世界最有名的三維動畫公司)。

蘋果為了要使用Next的新技術,於1996年底用4億美元收購了Next。但經營不得法,並沒有獲得應有市場。反而因成本太高造成虧損。設計在線.中國

1997年7月因連續5個季度虧損,最高執行官阿默利歐只好辭職,當時蘋果已接近破產邊緣,人們又想起了喬布斯,於是在緊急關頭他又被聘任為臨時總裁兼最高執行長官。(1985年喬布斯被董事會解職,美國電腦產業就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康柏和戴爾都在此期間脫穎而出。而作為個人電腦的始祖,蘋果卻步履蹣跚,十年內它換過3任CEO,年銷售額卻從110億美元縮水至70億美元。)

喬布斯回到蘋果後,做的第一件事是縮短戰線,把正在開發的15種產品縮減到4種,而且裁掉一部分人員,節省了營運費用。其次,發揚蘋果的特色。蘋果素以消費市場作為目標,所以他要使蘋果成為電腦界的索尼。上任伊始便著手開發iMac,使得電腦非常適合家庭的使用。第三,便是開拓銷售渠道,讓CompUSA成為蘋果在美國全國的專賣商,使Mac機銷量大增。第四,調整結盟力量。同宿敵微軟和解,取得微軟對它的1.5億美元投資,並繼續為蘋果機器開發軟體。同時收回了對兼容廠家的技術使用許可,使它們不能再靠蘋果的技術賺錢。

1998年上半年iMac面世取得成功,蘋果扭虧為盈。現在人們談論的是恢復青春活力後的蘋果將會怎樣推動電腦事業的發展,而不是蘋果行將破產。使蘋果起死回生的正是剛43歲的喬布斯。

就在蘋果前景一片大好的2004年,喬布斯被診斷患了癌症。一次掃描檢查,結果清楚地表明喬布斯的胰腺上長了一個瘤子,確診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惡性腫瘤,最多還能活 3 到 6 個月。喬布斯做了手術,現在好了。這是喬布斯和死神離得最近的一次,這次經歷之後,喬布斯對人生的感悟體會的更加深刻,他說:人的時間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別人的意願去活,這是浪費時間。不要囿於成見,那是在按照別人設想的結果而活。不要讓別人觀點的聒雜訊淹沒自己的心聲。最主要的是,要有跟著自己感覺和直覺走的勇氣。無論如何,感覺和直覺早就知道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其他都是次要的。求知若渴,大智若愚。這也是喬布斯一直想做到的。

人們認為喬布斯具有技術、管理和文化的三張面孔。在技術方面,他是使電腦成為消費產品的倡導者;在管理方面,他是善於隨機應變的企業家;在文化方面,他是電腦文化的革命家。
1985年他被裡根總統授予國家科技勛章,1987年獲傑弗遜傑出公共服務獎。設 計 在 線 . 中 國
蓋茨對喬布斯的評論是:「我不過是喬布斯第二,在我之前,蘋果電腦的飛速發展給人以太深的印象。」

蘋果的傳奇設計

1998年後蘋果公司復興,雖然蘋果公司的每個產品幾乎都是藝術品級的設計精品,但蘋果公司真正的能稱得上傳奇產品只有兩個:這就是 iMac 和iPod,這兩個產品真正實現了蘋果巨人的復活,使得蘋果時代又一次到來了。

⑥ 蘋果產品歷史上有哪些產品是劃時代和改變人類生活的

1979年 Lisa 1984年Apple Macintosh 1977年,發售最早的個人電腦Apple II。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電腦。

2001年,推出iPod數位音樂隨身聽。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元個人電腦Apple PowerMac G5。

2005年6月6日,史蒂夫·喬布斯宣布下一年度採用英特爾處理器。

2007年1月9日,蘋果電腦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機,並正式更名為蘋果公司。2008年1月15日,蘋果公司在MacWorld2008展會上發布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它是市面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2010年5月26日,超越微軟,成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高新科技公司。

2011年3月2日,蘋果公司推出第二代ipad平板電腦

2011年8月10日,蘋果的市值首次正式超過埃克森美孚,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2012年4月,蘋果以超過5200億美元的市值穩坐世界第一的位置 2014年3月11日,正式發布了iOS 7.1系統更新,10月發布iWatch

⑦ 筆記本電腦:弱弱的問一下,蘋果公司是哪一年開始造蘋果筆記本電腦的

1976年4月1日:由沃茲涅克、喬布斯和RonWayne共同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Ron Wayne設計了蘋果公司的第一個徽標;
1976年5月:Apple I每台售價為666.66美元,一個電腦商店(Byte Shop)購買了50台Apple I;

你搜索蘋果公司歷史,有詳細說明的。

⑧ 誰製造了歷史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

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數據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經過三年緊張的工作,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終於在1946年2 月14日問世了。它由17468個電子管、6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千個開關組成,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耗電174千 瓦,耗資45萬美元。這台計算機每秒只能運行5千次加法運算,僅相當於一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鍾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 當年的"埃尼阿克"和現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級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 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再次啟動了這台計算機,以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 「誰是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這個問題,業界有著不同的看法。在這里我們首先要解釋一下兩個相關的英文單詞:Laptop和Notebook。這兩個都是指「筆記本電腦」,但從字面上來理解,前者是特指能放到大腿上用的筆記本電腦。也就是說,很多人認為笨重得不能在膝上使用的「筆記本」不能稱之為「筆記本」。 正是因為對筆記本電腦的理解不同,到底誰生產了第一台筆記本電腦也引起了一番紛爭。
康柏第一台電腦Osborne I00
康柏認為自己才是筆記本電腦的鼻祖。康柏於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電腦,重28磅(約合12.6公斤),使用時,需要把一側放平,直立的底部則顯示出一個屏幕,雖然是比較重,但是當時2995美元的價格還是相當劃算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它能與當時的IBM PC兼容————要知道那時候傳說中的比爾·蓋茨還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傳說中的微軟給IBM寫的基於PC-DOS的軟體還沒辦法在別的機器上運行。IBM PC convertible 5140 IBM可不是這么認為。IBM於1986年生產了一台名為convertible 5140的筆記本,他認為自己才是世界上第一款筆記本電腦。理由是:IBM PC convertible 5140是世界上第一台內置電池的計算機。這也確立了以後筆記本的設計規范,電池成為不可替代的標准配置。該機重量「僅有」5.5公斤,而且性能在當年來看很是強大:它採用了低功耗8080處理器、擁有4.77MHz主頻,256kb內存(可擴充至512k),兩個3.5英寸軟碟機,可附加LCD顯示器。東芝的「世界第一台」筆記本 不過,東芝還是比IBM先走了一步。東芝1985年就推出了自己的筆記本電腦T1000/T1100,T1000的大小為12×2×11英寸,整機重量為6.4鎊(合計2.9千克)。採用了哈殼式設計,提供了一個完整大小的82鍵鍵盤、一個3.5英寸的720KB硬碟、512KB的RAM和一個內置的數據機。由於重量也還合適,各方面都符合要求,大多數人認可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時至今日,筆記本產品早已經五花八門,重量不斷下降,體積不斷減小,而性能卻越來越高。下面我們一起回顧這25年來值得銘記的筆記本電腦,並按照時間順序,把它們幕後的硬體進步也進行回顧。 自1985年第一台筆記本電腦面世以後,在接下來的若干年裡,筆記本電腦的發展一直緩慢,就算到1988年康柏開發了「攜帶型電腦」Compaq SLT 286,採用了286的處理器,VGA屏幕,重量仍達到6公斤。現在人們肯定不能理解6公斤的筆記本到底有多重,那相當於三台14寸筆記本的重量,居然在當時還是「攜帶型」電腦。
第一台彩色筆記本第一台DSTN彩色筆記本電腦 自東芝第一款筆記本誕生後,隨後的一系列筆記本電腦採用的都是單色顯示器,這對於追求高品質視覺享受的人們來說,顯然是一個重大缺陷。1990 年,東芝公司又推出了第一台DSTN彩色筆記本電腦。產品型號為東芝T5200C,處理器為英特爾 80386(20MHz), 內存為2MB,硬碟為200MB,顯示屏為彩色10.5英寸STN,解析度為640×480(VGA)。它為人們追求高品質畫質的過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第一台蘋果筆記本蘋果的第一台筆記本電腦PowerBook 100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引領設計潮流的蘋果,直到1991年才推出了PowerBook 100筆記本,它的出現也意味者輕薄的蘋果PowerBook系列筆記本電腦正式面世。PowerBook 1002.3公斤的體重在當時來說絕對是絕對少有的,而且其外觀也跟現在我們所見到的筆記本相當接近了。盡管它的性能依舊低下,不過由於移動性能十分強,而且當時它的售價也比較便宜,上市後因此也非常成功,並且開始確立了蘋果筆記本在市場上的地位。該機採用Motorola MC68HC000(16MHz)處理器,擁有2 MB內存,20/40 MB硬碟,以及9英寸的顯示器。
筆記本電腦爆發開始:第一台奔騰處理器筆記本世界上第一台奔騰處理器筆記本 筆記本的爆發應該從1994年開始。 1989年之前,攜帶型電腦都還是採用和台式機一樣的處理器,主要還是採用降頻的方式減少發熱量和耗電量來支持便攜性,1989年英特爾推出的80386SL/80386DL是第一塊筆記本電腦專用移動版處理器,1994年,英特爾公司推出奔騰處理器,同步推出筆記本專用處理器Mobile Pentium,從75MHz起跳。同年,東芝推出第一台配置Pentium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T4900CT,採用Pentium 75Mhz處理器、8MB內存、772MB硬碟和顯示屏為彩色10.4英寸TFT,解析度為640×480(VGA)。
第一台帶有CD-ROM驅動器的筆記本第一台帶有CD-ROM驅動器的筆記本電腦 IBM ThinkPad 755CD 1994年還有一件令人振奮的事。1994年10月,世界上第一台帶有CD-ROM驅動器的筆記本電腦IBM ThinkPad 755CD發布,雖然僅僅是倍速的CD-ROM,但這足以令人興奮。Windows 95——微軟經典操作系統 1995年,微軟發布了Windows 95操作系統,這極大的促進了筆記本電腦的發展。由於操作系統中集成了電源管理,而不必用專用的集成電路優化其設備的電源壽命。這也使得筆記本電腦設計更加簡單和穩定。此後,奔騰處理器+CD-ROM+Windows平台筆記本電腦開始流行。而從1995年起,IBM ThinkPad無疑成為了筆記本行業中的旗幟,從而一舉奠定了人們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形象。由於接下來ThinkPad占據了筆記本發展的大多數篇幅,因此,我們不得不用一整頁的篇幅來回顧一下,ThinkPad曾經推出的經典機型。
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筆記本:

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筆記本

ThinkPad 700C 是 IBM 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筆記本電腦,它成為一個經典品牌10年傳奇的開端,
ThinkPad領導移動計算技術發展的歷程也從此開始。它採用了大量創新技術,如 10.4 英寸彩色液晶顯示屏、新型鍵盤等,
以及位於鍵盤中央的紅色指點式滑鼠TrackPoint。從此「小紅點" 成為ThinkPad的象徵。該機採用英特爾 80486SL 處理器(主頻 25MHz),
10.4" TFT 彩色液晶顯示器(VGA 解析度 640*480),4MB 內存(可擴展至16MB),120MB 硬碟,重 3.5 Kg。
首款支持手寫輸入筆記本:

具備手寫功能的筆記本——IBM ThinkPad 750P

IBM筆記本在1993年迎來飛速發展,推出了第一款具備手寫功能的筆記本——IBM ThinkPad 750P,將手寫輸入方式引入了筆記本電腦領域,
讓用戶可以更加方便地操作筆記本。此外,作為世界上第一款採用手寫輸入的筆記本,ThinkPad 750P/360P也可以說是平板筆記本的始祖。
1995年,IBM ThinkPad推出了三款經典機型:ThinkPad 750C成為世界第一款進入太空使用的筆記本電腦,也是第一台支持底座的筆記本電腦;
經典的「蝴蝶機」ThinkPad 701C;第一款內建了攝像頭的筆記本ThinkPad Power Series 850。
第一台支持底座的筆記本:

IBM ThinkPad 750C

在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執行清潔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任務過程中,一台 IBM ThinkPad 750C 隨同前往,
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筆記本電腦。這台 ThinkPad 750C 的主要任務是運行美國宇航局(NASA)的一個測試程序,
以確定太空環境下的宇宙射線是否會導致筆記本電腦的存儲異常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問題。
蝴蝶機——經典的折疊分離式鍵盤

經典蝴蝶機——Thinkpad 701C

Thinkpad 701C是IBM歷史上的一個焦點產品,由於可折疊分離式鍵盤,鍵盤採用獨特的可伸縮式設計,當它被打開或關上時,
其鍵盤自動地張開和收起,該機又被稱為蝴蝶機。這款產品雖然憑借超薄機身設計和古怪的鍵盤設計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折疊分離式鍵盤可以在較小的機身上實現全尺寸鍵盤功能,由於設計過於前衛,出貨量不大,同時由於這種設計理念在業界絕無僅有,
因此被不少發燒友看作是極品,甚至有人還專門收藏。
最暢銷的筆記本電腦

最暢銷的筆記本電腦——ThinkPad 600

1998年,IBM推出了至今為止最暢銷的筆記本電腦——ThinkPad 600。ThinkPad 600體現了當時IBM提出的「thin and light」的理念,
在36.5mm的機身內置了CD-ROM驅動器,達到性能和重量之間的平衡。在當時,ThinkPad 600無論是構造設計、電子性能、
發熱控制以及人性化設計都堪稱完美。該機的主要配置:英特爾 Pentium II 處理器(主頻 266/233MHz),13.3 英寸 TFT 彩色顯示器
(XGA 解析度 1024*768),32MB 內存(可擴展至 160MB),3.2GB 硬碟,重 2.5 Kg,帶有 CD-ROM。
直到2000年後,IBM開始摒棄以數字命名機型的方式,逐漸以T、R、A、X來命名各類型的筆記本。其中T代表性能和輕便之結合、
R代表經濟機型、A代表全功能高性能、X代表超便攜。而經典的T20/T23,或者後來出現的X30/X40等超薄機型的出現,
奠定了ThinkPad商業化和專業化的基礎和品牌形象,成為人們選購筆記本的品牌首選。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筆記本更輕薄更強勁成為發展主流,輕薄自然少不了日韓廠商孜孜不倦的追求,而高性能低功耗也是英特爾、
AMD甚至是全美達等處理器廠商的發力之處。從根本來說,在過去的歲月里,硬體的飛速發展是PC業前進的主要動力。
索尼PCG-505:金屬外殼超薄經典

超輕薄筆記本的經典力作:索尼PCG-505

日韓廠商在輕薄方面所做的努力讓人嘆為觀止。1997年末,剛涉足筆記本領域的索尼便推出了一款震撼整個筆記本業的新品PCG-505,
這款筆記本電腦產品厚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3.9毫米,重量僅為1.35公斤。令人贊嘆的是,這款產品採用了當時最高端的處理器:Pentium MMX 133MHz,
標配32MB內存(可擴充)、1.1GB硬碟;10.4寸SVGA液晶屏幕,並採用了金屬外殼。也正因如此,Sony PCG-505俘獲了無數玩家的心。
東芝DynaBookSS:再度刷新輕薄記錄

東芝推出的DynaBookSS

而東芝、松下等廠商表現也相當出色。1998年由東芝推出的DynaBookSS 3000/3010ct,其19.8mm的厚度,再一次刷新了筆記本的輕薄的記錄,
兩款機型都採用了10.4英寸SVGA顯示屏,64m內存,並採用了Pentium MMX處理器;1998年年末松下推出了兩款新產品A44/S51則採用Pentium II 266MHz處理器,
其中A44內置20倍速CD-ROM,重量約為1.58kg;而S51則沒有內置光碟機,重1.38kg。
這些數字就算在今日,也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優秀的。輕薄筆記本的大量涌現,也使得隨身計算成為可能。
第一個專門針對筆記本設計的處理器

全美達超低功耗的Crusoe處理器

2000年,全美達推出了超低功耗的Crusoe處理器,這應該算是歷史上第一個專門針對筆記本電腦設計的處理器。只可惜這款處理器雖然功耗控製得很好,
但計算性能不足,因此只出現在日韓品牌的超便攜筆記本電腦上。例如富士通的S553/T553,使用533MHz的Crusoe處理器,電池使用時間在4小時左右。
只有785克的筆記本電腦:索尼X505

只有785克的筆記本電腦:索尼X505

在輕薄路上,或許我們忘不了這一款機型:索尼X505採用Pentium M 1GHz處理器,512M板載DDR內存,20GB的硬碟,
英特爾的855GM整合圖形晶元,採用了1024x768解析度的10.4寸屏。而最讓人感嘆的指標是其機身最薄9.7毫米,重量最輕785克。
引領硬體潮流:英特爾處理器

筆記本強勁的芯——奔騰M處理器

輕薄路上,除了索尼等廠商自己的優秀工藝之外,英特爾幕後的作用一樣不可小覷。2003年3月,英特爾迅馳移動計算技術發布,
其中Pentium-M處理器具備增強型的SpeedStep技術,高達1MB容量的二級緩存,總體平均運行功耗可以控制在1W左右。
而隨後的Dothan、Sonoma、Santa Rosa甚至到Motervina平台,無一都是考慮了高性能下的低功耗設計。

毫無疑問,筆記本輕薄化和高性能化將是未來筆記本發展的兩條路子。一方面,低電壓低功耗的處理器性能上足夠在日常工作中應用,而另一方面,需要做多媒體應用的用戶可以選擇高性能的處理器和獨立顯卡。從信封中拿出來的MacBook Air

極致輕薄的ThinkPad 全功能筆記本X300

時至今日,由於大量小封裝低電壓處理器的應用,輕薄筆記本也不斷刷新厚度和重量記錄。曾經從信封中拿出來的蘋果MacBook Air,極致輕薄的全功能商用本ThinkPad X300,甚至是號稱「全球最薄」的戴爾Adamo XPS……首款CULV筆記本將輕薄筆記本的價格拉下神壇 而輕薄筆記本也開始走下神壇。CULV平台推出以後,合理的售價也促使這一市場熱賣,市場上開始涌現13寸甚至是11.6寸屏幕的輕薄筆記本。作為第一款CULV平台筆記本,雖然有著被召回的不光彩歷史,宏碁 aspire 3810T依然值得在筆記本發展史上留下一筆。筆記本電腦高性能潮流的代表:Alienware M17x 用於替代台式機和一體機的大尺寸高性能筆記本也開始逐漸增多。與當初設計筆記本的初衷「移動計算」相反的是,這些筆記本越做越笨重,而超強的硬體配置也使得他們與台式機的對抗中不落下風,其中,不惜代價採用最高硬體配置的alienware M17x成為該類筆記本電腦的典型代表。筆記本電腦小型化的極端——MID 人們依然在為筆記本的發展做更多的嘗試:上網本雖然性能不佳,但是更小的尺寸和更優秀的功耗控制也是用戶看重的優點;Windows 7操作系統的出現使得多點觸摸的筆記本成為可能;比MP4大不了多少的MID和UMPC雖然市場表現不佳,但是我們依然鼓勵他們勇於嘗試的勇氣。更小尺寸的筆記本由於功耗和散熱的要求,導致了整機性能太低,影響了用戶體驗。蘋果iPad的出現或將引領平板筆記本發展 或者,蘋果iPad的出現,能夠使得更小尺寸的筆記本看到新的出路,那就是以應用和需求為主導的筆記本發展思路,而不是僅僅依靠硬體升級來獲得更小尺寸和更高性能。以後的筆記本電腦路在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⑨ 請詳細介紹一下蘋果電腦的歷史和產品

蘋果公司發展歷史和大事記
1975年以前
1950年:史蒂芬·沃茲涅克出生;
1955年:史蒂芬·喬布斯出生;
1972年:史蒂芬·喬布斯從Reeds學院輟學,他僅在Reeds學院就讀了一個學期。喬布斯在完成中學學業後,經常參加HP公司的講座。這一年他成為了HP公司的夏季職員。隨後與同在HP公司就職的,也是剛從加州大學輟學的的史蒂芬·沃茲涅克相識。這時的沃茲涅克因為銷售用於免費遠程呼叫的自製設備而小有名氣。喬布斯幫助沃茲涅克賣出了不少這樣的設備。
1974年初:喬布斯成為Atari公司的一名視頻設計師。他用節省下來的錢作了一次印度之行,在那裡尋求精神上的啟迪。
1974年秋:喬布斯從印度歸來,開始參加沃茲涅克的「國產計算機俱樂部」的聚會。當時沃茲涅克熱衷於創造電子設備,而喬布斯已開始觀注個人計算機的市場前景。喬布斯勸說沃茲涅克與他共同開發一種個人計算機。
1975年-1979年
1975年:在喬布斯的卧室中,喬布斯和沃茲涅克開始開發Apple I;
1976年:Apple I開發工作完成,在喬布斯的車庫里他們製造出了Apple I的原型機。沃茲涅克向HP公司介紹他的Apple I,但在HP公司沒有人對他的計算機感興趣。在遭到拒絕之後,喬布斯想他們應該自已生產Apple I,為此,喬布斯賣掉了他的大眾(Volkswagen)汽車,沃茲涅克也賣掉了他的可編程HP計算機。他們一共籌集了1250美元,開始生產Apple I主板;
1976年4月1日:由沃茲涅克、喬布斯和RonWayne共同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Ron Wayne設計了蘋果公司的第一個徽標;
1976年5月:Apple I每台售價為666.66美元,一個電腦商店(Byte Shop)購買了50台Apple I;
1976年夏:Ron Wayne離開蘋果電腦;
1976年秋:沃茲涅克完成Apple II的開發工作。
1977年:Rob Janov設計了蘋果的第二個徽標,也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蘋果徽標(只是在1998年去掉了彩虹顏色)。Mike Markkula向蘋果注資92000美元。Apple II發布,其售價為1295美元;
1978年6月17日:喬布斯的女兒Lisa Nicole出生。後來一款蘋果電腦就以她的名字命名(Apple Lisa);
1979年:Apple II+推出,其售價為1195美元;
1979年夏:開始開發Apple Lisa和Apple Macintosh。
1980-1989
1980年:Apple III發布,根據配置的不同,其售價從4340美元到7800美元不等。蘋果股票上市,並獲得巨大成功;
1981年:喬布斯加入到Macintosh項目組。Mike Markkula成為蘋果電腦公司的總裁。
1981年2月:沃茲涅克在一次飛機事故中受傷,隨後他暫時離開蘋果和Macintosh項目組(他再也沒回到Macintosh項目組)。沃茲涅克結婚,並回到加州大學繼續攻讀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位;
1981年8月:IBM公司推出其第一款個人電腦IBM-PC。盡管IBM-PC次於Apple II和Apple III,但是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81年11月:蘋果計算機有限公司和甲克蟲唱片公司達成一項秘密協議:蘋果計算機公司可以在計算機產品上使用「蘋果」名稱。
1982年:Lisa資料庫完成並准備發布。蘋果的廣告代理商Chiat/Day製作完成了Macintosh TV spot(「1984」)。
1983年:Lisa資料庫和Apple Iie發布,售價分別為9998美元和1395美元。Apple成為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公司。
1983年春:為Macintosh重新製作了廣告片「1984」。
1983年4月:John Sculley,PepsiCo的前總裁成為蘋果的總裁兼CEO。
1983年6月:史蒂芬·沃茲涅克返回蘋果。
1983年12月:Apple III+發布,其售價為2995美元。同期,IBM-PC的銷量突破100萬台;
1984年:蘋果廣告片「1984」在全美的影院上映;
1984年1月22日:「1984」在Super Bowl XVIII上映;
1984年1月24日:Apple Macintosh發布。Maintosh配有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操作系統(使用Macintosh圖形用戶界面),其中有易於理解的「trashcan」和「便條」等。Macintosh成為計算機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1984年中:五角大樓禁止Macintosh銷往共產主義國家。此時在前蘇聯,Maintosh中使用的技術仍然不為所知。
1985年初:Mac XL、Apple II增強版發布。喬布斯離開蘋果公司,問題出現在喬布斯和Sculley之間,喬布斯認為Sculley根本不懂計算機,而Sculley認為喬布斯不善管理對於公司來說這是危險的;
1985年5月23日:喬布斯試圖通過政變促使Sculley下台。他試圖在Sculley在中國出席會議期間獲得蘋果公司的控制權。在最後時刻他的計劃被人向Sculley告發;
1985年5月24日:Sculley和喬布斯發生了激烈的爭論。Sculley要求董事會在他和喬布斯之間作出選擇;
1985年5月31日:Sculley解除喬布斯的一切權力,僅保留了他的蘋果主席職務,但喬布斯已經不能對任何決策施加影響;
1985年夏:Sculley成為蘋果電腦的新領導人。同時裁員1200人;
1985年9月17日:史蒂芬·喬布斯正式從蘋果辭職。他對蘋果董事會表示他計劃創建一家新的公司。他還通知他們5名蘋果雇員將與他一起創建新的公司;
1985年9月23日:蘋果向史蒂芬·喬布斯提起訴訟。
1985年10月24日:John Sculley簽下蘋果有史以來最壞的合同。他同意微軟如果繼續為蘋果生產軟體(如Word,Excel)就允許微軟使用部份蘋果圖形界面技術。如果Sculley沒有與微軟做下這筆交易,Windows也許永遠不會介入,因為由於它與MacOS相似性,很明顯蘋果將會輕松的在任何反對微軟的訴訟獲勝。
1985年末:蘋果發布Macintosh Office,並首次使用LaserWriter和AppleTalk網路技術,以期讓Mac對小型企業更加具有吸引力;
1986年1月:蘋果停止對喬布斯的控告。喬布斯同意六個月內不僱用蘋果職員,並且不建立與蘋果電腦競爭的電腦公司。喬布斯創建NeXT公司。史蒂芬?喬布斯從George Lucas購買了Pixar電腦動畫工作室,耗資近1000萬美元;
1986年9月:Apple IIgs發布,其售價為999美元;
1987年:蘋果成立十周年。Mac SE和Mac II推出;
1988年1月:微軟發布Windows 2.0.3;
1988年3月17日:蘋果向微軟和HP公司提出訴訟,控告他們侵犯了蘋果的版權,因為在Windows2.0.3中使用了與Mac相似的圖標;
1988年10月12日:NeXT電腦發布,其售價為6500美元(配置為25MHz,8MB內存,250MB硬碟,FPU,Faxmodem,17英寸顯示器);
1989年2月:甲殼蟲唱片公司控告蘋果電腦違反1981年彼此簽訂的協議,訴訟聲稱蘋果違反了關於生產具有製造合成音樂能力的電腦的條款;
1989年9月:NeXTstep 1.0發布;
1990-1999
1990年:Windows 3.0發布;NeXTstation發布;蘋果推出Mac Iifx,Classic,LC和Mac Iisi四款機型;
1991年:IBM與蘋果結成聯盟:IBM為蘋果開發RISC處理器(即PowerPC)。Mac Classic II,PowerBook 100, PowerBook 140, PowerBook 170, Quadra 700和Quadra 900發布;Pixar電腦動畫工作室和迪斯尼結成製片合作夥伴,Pixar製作電影而迪斯尼進行推廣,Pixar和迪斯尼共同分攤成本,分享利潤;
1991年10月9日:蘋果付給甲克蟲唱片公司2650萬美元,法律訴訟結束;
1992年:NeXTstep3.0發布;微軟發布Windows 3.1;
1993年2月:史蒂芬·喬布斯解僱NeXT公司一半的職員。他撤掉了NeXT公司的硬體部,同時宣布NeXT將致力於操作系統;
1993年4月:第一系列PowerPC(601)處理器由Motorola發布,運行速度分別為50MHz,66MHz和80MHz;最後一位NeXT創始者離開NeXT,史蒂芬·喬布斯成為NeXT電腦公司唯一的領袖(NeXT公司更名為NeXT電腦公司);
1993年6月:Michael Spindler取代Sculley成為蘋果的CEO,Sculley仍然擔任蘋果的董事會主席;
1993年8月2日:蘋果發布第一款PDA(Newton MessagePad)。即使Newton MessagePad比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如Windows CE PDAs,Palm PDAs等等)更出眾,但它的銷量仍是相當可憐的,主要問題在於手寫文字往往被曲解。手寫識別是Newton MessagePad獲得成功的關鍵。蘋果的PDA部門僅僅在發布Newton MessagePad四年之後就被撤掉了;
1993年8月24日:法庭裁決1985年關於蘋果和微軟的訴訟,裁定Windows2.0.3不構成侵權;
1993年10月15日:Sculley辭去蘋果的職位成為Spectrum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兼CEO;
1994年3月14日:Power Mac6100,7100,8100系列發布;
1994年6月:MacOS7.5發布,蘋果從7.1.2+SU3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1994年夏:蘋果開始特許MacOS;
1994年12月13日:蘋果發布Pippin,一款家用多媒體系統,用於網上游戲、學習和娛樂;
1994年冬:IBM和Motorola發布PowerPC 603和PowerPC 604;
1995年2月:PowerPC 603e發布;
1995年5月:最早的Mac兼容機涌進市場;迪斯尼上映Pixar的第一部電影「Toy Story」;
1996年4月1日:蘋果20周年;二十周年紀念版Macintosh發布;
1996年10月:操作系統System 7.5.5發布;
1996年12月:蘋果以4.3億美元收購NeXT電腦公司;
1997年1月24日:MacOS 7.6發布;
1997年1月26日:由於NeXT被收購,喬布斯重新回到蘋果公司。在MacWorld大會上,新MacOS策略推出(MacOS 8,Rhapsody);
1997年3月:Bandai在日本推出Pippin Atmark;
1997年4月:Motorola發布300MHz PowerPC 603e;
1997年6月:Gil Amelio宣布蘋果第二財季虧損7.4億美元;
1997年7月1日:二十周年紀念版Macintosh上市,這款機型與以往機型有些不同。該機主頻為250MHz,配有集成BOSE聲音系統。該款Macintosh被限量發售,它的獨特設計風格使其成為收藏家的珍愛;
1997年7月:Gil Amelio辭去蘋果的總裁和CEO職務;
1997年7月22日:MacOS 8發布。它是第一個真正不同於Mac OS 1.0桌面的系統。新一代的MacOS 8比它的前輩運行更加穩定;
1997年8月6日:史蒂芬·喬布斯成為蘋果事實上的領導人,他宣布蘋果與微軟結成聯盟。微軟購買1.5億美元蘋果股票。蘋果將微軟IE瀏覽器集成到蘋果操作系統中;
1997年9月:Motorola發布PowerPC750(G3)處理器。蘋果從Mac兼容機製造商手中購回許可證;
1997年9月16日:史蒂芬·喬布斯成為蘋果的iCEO(臨時CEO);
1997年11月:Bandai在美國推出Pippin@World,其售價為600美元;
1997年11月10日:在「Apple Event」中提出Power Macintosh G3和Apple Store。二者都立即獲得成功;
1998年1月7日:蘋果正式宣布重新贏利,喬布斯宣布1998年第一財季收益為4700萬美元;
1998年2月4日:IBM發布1.1GHz G3處理器;
1998年2月27日:Newton項目中止。主要是由於該項目的巨額虧損(蘋果從Newton項目開始共投入超過5億美元)和蘋果產品線的削減。所有不重要的和不贏利的產品系列(如列印機和附件)都被中止;
1998年5月:iMac和筆記本電腦PowerBook G3發布;
1998年7月:蘋果宣布1998年第三財季贏利1.01億美元;
1998年7月30日:Motorola發布333MHz、366MHz和400MHz PowerPC G3處理器;
1998年8月:iMac訂單超過15萬台;
1998年8月15日:iMac上市,並且成為歷史上銷售最快的個人電腦;
1998年10月15日:MacOS 8.5發布;
1999年1月5日:在三藩市MacWorld展覽會上,蘋果展出了Power Macintosh G3 Yosemite和五種不同色彩的266MHz iMac。在1999年的前兩季Power Macintosh G3 Yosemite的銷售很旺。Mac OS X Server發布,但實際直到3月它才最終發貨;
1999年4月14日:333MHz的第三版iMac(修訂版D)發布;
1999年4月:QuickTime 4 Beta版發布。在蘋果的網站上可以下載QuickTime 4格式的「Episode One / The Phantom Menace」電影預告片,它創造了互聯史上下載次數最多的紀錄,超過2500萬人下載了該片;
1999年6月:新筆記本電腦PowerBook G3 Lombard發布。它比以前的筆記本更輕更小。300MHz的Power Macintosh G3 Yosemite停止生產,新推出450MHz的Yosemite;專業視頻編輯軟體Final Cut Pro發布,它專門征對PowerMac的新火線介面進行了優化;
1999年7月21日:在紐約MacWorld展覽會上推出iBook;
1999年8月31日:iBook訂單超過14萬台。史蒂芬·喬布斯在三藩市舉行的Seybold大會展示超級計算機Power Macintosh G4。500MHz G4處理器每秒可運行超過10億次浮點運算,它也因此而被美國政府列為禁運武器類技術。
1999年9月30日:Pixar的第二部電影「Toy Story 2」上映。Pixar也因此鞏固了它在全球電腦動畫視頻電影領域中第一的位置。"Toy Story","Toy Story 2" 和 "A Bug』s Life"在全球總票房收入接近12億美元;
1999年10月5日:350MHz、400MHz iMac推出,其中有些配置了DVD光碟機。捆綁iMove(Final Cut Pro的簡本)的iMac DV和iMac DV特別版上市;
1999年11月5日:MacOS 9發布。它帶來許多諸如Sherlock 1的增強版Sherlock 2的新特性。
2000-2002
2000年1月6日:在San Francisco MacWorld展覽會上蘋果展示了其最新操作系統Mac OS X,Mac OS X是基於Rhapsody策略上的新操作系統。像NeXT操作系統一樣他也是一個UNIX系統。蘋果在MacOS X中推出了新的「Aqua」桌面。Mac OS X公共測試版將在2000年夏末發布,而其正式版計劃在2001年1月發布;斯蒂芬·喬布斯再一次成為蘋果的CEO(不再是臨時CEO,雖然他的頭銜仍然是「iCEO」)。辦公軟體AppleWorks 6發布。蘋果網站上新引入了如iTools的新特性,iTools是蘋果為Mac用戶和iReview推出的一項免費Web空間服務。
2000年2月16日:PowerBook G3 Pismo、iBook特別版和500 MHz Power Macintosh G4在東京MacWorld展覽會上發布。配置了AirPort無線網路的400MHz、500MHzPowerBook G3也在同期發布。iBook特別版沿用了iMac DV特別版的顏色,其主頻為366MHz;
2000年4月19日:蘋果公布2000年第三財季收益為2.33億美元;
2000年7月19日:在紐約MacWorld展覽會上,蘋果展示了全新色彩的iMac系列(iMac,iMac DV, iMac DV+, iMac DV SE)、全新的PowerMac G4 Cube和配置千兆乙太網卡的雙處理器PowerMac G4(雙500MHz PPC G4處理器);
2000年9月12日:在2000巴黎蘋果展覽會上,蘋果推出了新款iBook。新推出的iBook有兩款不同顏色的機型(灰色和青色),其主頻為366MHz或466MHz。另外,還發布了Mac OS X公共測試版,並在英國、德國和法國的Apple Store開始發售,售價為30美元;微軟發布蘋果版Office 2001,它被認為更好於Windows版的MS Office 2000。
2000年9月29日:蘋果宣布修正後的2000年第四季的收益估值。早先第四財季預計收益為1.65億美元,修正後的第四財季預計收益為1.1億美元。由於這一聲明,蘋果股票一夜之間狂跌45個百分點,由每股53.50美元躍至29.13美元。
2000年12月5日:蘋果預計2001年第一財季(截止到2000年12月30日)將虧損2.59億美元。這也是蘋果在三年內首次出現虧損。
2001年1月9日:在三藩市MacWorld展覽會上,史蒂芬·喬布斯展示了一系列蘋果新產品。在硬體方面,蘋果推出了全新的PowerMac G4電腦,新G4由純鈦製造,並配置了更快的G4處理器以及內置的CD-RW或DVD-RW光碟機。蘋果還獲得了DVD的許可,發布了DVD studio Pro和iDVD。另外,蘋果還在其官方網站上提供了用於播放、編碼和轉換MP3文件的工具軟體iTools的免費下載;蘋果還發布了MacOS 9.0.4的升級版MacOS 9.1。喬布斯同時宣布Mac OS X的發布日期為2001年3月24日;
2001年2月22日:蘋果在東京MacWorld展覽會上展示了配置內置 CD-RW光碟機的新iMac系列。新系列iMac共有四種顏色:「indigo」,「Blue Dalmatian」,「Flower Power」和石墨色;主頻為400MHz、500MHz或600MHz。另外,蘋果還推出了G4 Cube的升級版。自從2000年7月G4 Cube發布以來,它的銷售情況一直不好。蘋果試圖通過增加內置CD-RW和降價來提高G4 Cube系列產品的銷量。
2001年3月14日:蘋果以價值6200萬的蘋果股票收購了PowerSchool公司。PowerSchool公司是一家專為學校提供數據管理軟體的公司。PowerSchool Server是基於互聯網開發的,所以可以通過Web瀏覽器對它進行訪問。蘋果通過收購PowerSchool公司,就有能力為學校提供完整的系統集成:為學生提供iMac,為教師提供Power Macintosh電腦,而Power Macintosh G4 Server則可以作為PowerSchool軟體和AirPort無線網路的平台;
2001年3月24日:蘋果如期發布了Mac OS X 10.0。由於蘋果想在7月份MacWorld展覽會上舉行一個隆重的Mac OS X 10.1的發布會,所以這次發布顯得比較平靜。同期,大量的Mac OS X版的第三方軟體發布。
2001年4月18日:蘋果宣布本季度收益為4300萬美元,其中Mac OS X的銷售貢獻了900萬美元。蘋500萬台iMac下線,這一成績使iMac迄成為今為止最成功的個人電腦;
2001年5月1日:新iBook發布。新iBook採用白色塑料外體,500MHz G3處理器,顯示分辯率最高達1024x768像素,並且提供CD-RW可選件;
2001年5月19日:蘋果自已的第一批零售店開張。它們分別位於洛杉磯和華盛頓附近。蘋果在它的零售店裡提供了硬體及Macintosh軟體,還為蘋果愛好者們交流經驗、學習以及蘋果軟硬體的演示開辟了專門的區域;蘋果想通過開辦自已的零售店來使其目前5%的市場份額增加一倍,到2001年末在全美又開辦了另外25家零售店;
2001年5月21日:在WWDC 2001上蘋果宣布Mac OS X將隨機附帶。另外蘋果還發布了WebObject 5和新17英寸平板Studio顯示器,同時將PowerMac G4 Server升級到雙533MHz G4處理器。WebObject 5是一款用於創建Web應用程序的初級工具;
2001年7月3日:蘋果正式停止Power Macintosh G4 Cube系列產品線;
2001年7月17日:蘋果公布2001年第三財季收益為6100萬美元;
2001年7月18日:在紐約MacWorld展覽會上,蘋果推出新G4電腦。主頻高達867MHz,其中雙800MHz處理器具有每秒120億次浮點運算能力。蘋果宣布Mac OS X 10.1(Puma)將在9月發布;
2001年9月7日:蘋果發布733MHz Power Macintosh G4 Server。第七家蘋果零售店在俄亥俄開張;
2001年9月25日:長期的等待終於結束了,蘋果發布了Mac OS X的升級版Mac OS X 10.1,它比Mac OS X運行更快,支持CD刻錄,DVD播放和新界面(Aqua);另外還發布了Mac OS X Server v10.1;
2001年10月16日:更快的550MHz和667MHz PowerBook G4、600MHz iBook以及配置雙800MHz G4處理器的PowerMac G4 Server同時發布;
2001年10月17日:蘋果公布2001年第四財季贏利為6600萬美元;
2001年10月23日:史蒂芬·喬布斯向公眾推介攜帶型MP3播放器iPod,iPod配置了5GB的內置火線硬碟(可容納多達1000首MP3歌曲),2英寸背光LCD顯示器,內置數字放大器和耳機。另外蘋果還發布了用於將MP3文件從Mac上傳輸到iPod上的工具軟體iTunes 2;
2001年11月2日:「Monsters Inc.」在全美影院上映。「Monsters Inc.」是Pixar的第四部動畫片。該片在上映的第一周就獲得了6348萬的票房收入;
2001年11月10日:iPod發布;
2001年11月13日:AirPort 2發布,他新增加了對Windows PC的支持,多達50個連接和採用128位壓縮技術。此外,AirPort 2基站配置一塊WAN乙太網卡用作DSL路由;
2001年12月4日:Final Cut Pro 3和MacOS 9.2.2發布;
2002年1月7日:在MacWorld展覽會上蘋果展示了全新的LCD iMac,同時展示的還有14英寸的iBook和免費的照片編輯軟體iPhoto;
2002年1月16日:蘋果公布2002年第一財季收益為3800萬美元。在該季,蘋果共售出74.6萬台Mac;
2002年1月28日:新PowerMac G4發布,新G4主頻高達1GHz,並配有2MB DDR的L3緩存。雙1GHz G4比2GHz的Pentium 4要快72%;
2002年2月12日:蘋果、Sun和愛立信宣布將使用QuickTime線性技術共同開發應用於蜂窩電話的多媒體系統;
2002年3月14日:Mac OS X蘋果遠程桌面發布。蘋果遠程桌面是一款基於Mac OS網路的管理工具軟體;
2002年3月21日:iPod升級版和23英寸的Cinema顯示器在東京MacWorld展覽會上發布;蘋果宣布在4月份Mac OS X將支持藍牙。

閱讀全文

與蘋果筆記本電腦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照片塗抹軟體 瀏覽:713
筆記本電腦黑屏有滑鼠指針 瀏覽:236
電腦wifi用充電器怎麼連接 瀏覽:613
蘋果電腦系統怎麼操作 瀏覽:987
win7筆記本電腦地下城勇士未響應 瀏覽:490
蘋果電腦的cmd 瀏覽:323
電腦滑鼠摔碎了怎麼安裝 瀏覽:394
手機與手機同屏軟體下載 瀏覽:742
廊坊哪個網站可以免費看電影 瀏覽:567
連實線的電腦怎麼切成wifi 瀏覽:764
迷你世界電腦版切狙鍵位設置 瀏覽:355
79寸平板電腦多大 瀏覽:805
挖掘生信數據的電腦配置 瀏覽:635
蘋果電腦那麼貴好在哪 瀏覽:445
怎樣給電腦加裝硬碟 瀏覽:111
電腦系統最快安裝 瀏覽:263
2016電腦殺毒軟體排名 瀏覽:919
電腦硬碟cd怎麼改 瀏覽:960
電腦屏幕深藍色 瀏覽:320
蘋果電腦如果更改安裝位置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