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裡能找到Mac系統之前的擬物化圖標
Mac系統文件圖標製作,最近很多網友問這個問題,還不知道的小夥伴快點跟上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隨著蘋果OS X Yosemite 10.10系統的發布,扁平化的圖標逐漸已經成為Mac系統的主流。一下子由擬物化的世界突然降落到扁平風格的次元世界,有不少用戶對於這個風格的界面圖標有抵觸感,其實Mac系統下我們也可以自己製作並修改文件的圖標,讓你Mac文件圖標變成自己喜歡的風格款式,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一、下面小編以製作QQ圖標為例 1、我們可以自己畫一張比較有個性的QQ圖標,畫完後保存成png格式。其實畫圖標最好用畫矢量圖形的軟體,比如Ai、coreldraw、sketch等等 2、然後再用iconvert-icons,它是一款能快速拖放轉換批量圖標;所有主流圖標格式雙向轉換,如icns;先進的大小選擇等等 3、因為蘋果默認圖標格式為icns,這軟體能夠把JPEG、PSD、png等主流圖片格式都能轉化為icns,你可以把你老婆、孩子家人的照片轉換成圖標,然後替換掉你想替換的軟體圖標,個性化打造你想要的桌面 二、然後接下來是怎樣去替換軟體圖標了,其實過程非常簡單。 1、將你已經製作好的圖標文件名修改,舉例說明:MacQQ logo.icns,放入QQ的Contents\Resources文件夾替換舊的圖標即可,如要馬上看到效果,command+i新圖標,左上角點圖標縮略圖,command+C復制,然後點QQ.app程序也command+i顯示簡介,點左上角圖標縮略圖,command+V粘貼覆蓋舊圖標即可,也可以直接用滑鼠把icns文件拖拽進去。 2、如果你想用回原來的圖標,記得替換時保存原來的圖標,方法是一樣的。
『貳』 蘋果擬物化和扁平化有什麼區別
你好,兩者在於一個像真實的,一個虛無扁平化。
擬物化設計的優點:
認知和學習成本低,外婆級的人也能看懂IOS里賣年幾乎所有原生應用的圖標;
各種按鈕的視覺質感和按下去之後的交互效果,養成用戶對這類「東西」的統一認知和使用習慣;
人性化的體貼:我相信有很多同學都非常喜歡ibooks的體驗,用它來閱讀確實是一種享受。
擬物化設計的缺點:
大多數擬物化界面並沒有實現功能化,只有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視覺的陰影和質感效果。
扁平化的優點:
簡約而不簡單,搭配一流的網路、色彩設計,讓看久了擬物化的用戶感覺煥然一新;
突出內容主題,減弱各種漸變、陰影、高光等擬直視覺效果對用戶視線的干擾,讓用戶更加專注於內容本身,簡單易用。
設計更容易,優秀扁平的設計只需保證良好的架構、網路和排版布局,色彩的運用和高度一致性。
扁平化設計的缺點:
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且傳達的感情不豐富,甚至過於冰冷。
『叄』 palm的web os系統中擬物化設計是什麼
擬物設計(Skeuomorph)是一種產品設計的元素或風格,指原有物件中某些必需的形式在新的設計中已不再必要,但新設計仍模仿舊有形式,以使新的外觀讓人感覺熟悉和親切。這可以看作是技術領域中的路徑依賴。 擬物設計藏在哪兒 擬物設計並不僅僅局限於計算機圖形用戶界面中,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許多擬物設計的影子,比如你的相機在拍照時,相機會發出」咔」的一聲,你家塑料地板的樣式也很可能是木紋的,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如果你仔細觀察一定會發現不少。 這些隱藏在生活中的擬物設計會讓人感覺自然,你甚至會覺得它是某些產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生活中也有很多醜陋的擬物設計,比如說那令人作嘔、丑到極致的北京西站, 或者說「革命烈士用鮮血染紅」的紅領巾, 計算機圖形界面上的擬物設計 在蘋果的Mac OS X和iOS系統中,用戶會發現許多具有擬物化設計的軟體,比如備忘錄的設計,這樣的設計讓用戶覺得自己在用一個真實的備忘錄,並且學習成本很低。 或者是podcast的設計,只有在點擊podcast封面後,才能看到這樣的設計 當然GUI上的擬物設計並不只存在於蘋果的系統,Windows 7的Windows Aero界面就是一種擬物設計,它模仿的是磨砂玻璃,並且有強烈的陰影效果。 蘋果高層大動盪後,許多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命題,但這樣的命題是一個偽命題。擬物設計只是一種設計風格,有人把它運用的很好,設計出來的產品非常好看,也有人用擬物設計設計出了非常糟糕的界面或產品。不能說極簡風格好還是擬物風格好,把某種風格運用的出色得體才是好的設計。 這個真不好說,許多人認為蘋果UI界面在未來會往極簡風格發展,因為工業設計大師Jony Ive一直信奉著極簡設計風格,而之前負責iOS的Scott Forstall讓擬物風格在蘋果的UI中無處不見。Scott Forstall走了之後,Jony Ive很可能會發動一場設計大革命,之前的擬物設計都得死。(很像63年前的某些事,是吧)。
『肆』 使用蘋果系統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一個雜亂的房間里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著,但你想動想去拿別的東西的時候卻發現凳子綁在自己身上,4s出來的時候用蘋果到現在,開始用蘋果是因為當時蘋果真的是業界遙遙領先,中間用蘋果是因為系統和應用質量,後期用蘋果是習慣了,現在不想用蘋果是發現蘋果在用我不是我在用蘋果,想換成別的手機是現在的手機做的很好了也比較開放可以擴展自己的需要,有點留戀已經習慣了的應用,我一定要拋棄蘋果的原因是拋棄蘋果可以活在手機外不是活在手機內可以比較健康的和電子產品同存,最受不了的的是蘋果控制欲太強太強感覺它的所有目地都是讓你圍著它轉,第一次感受到商品被植入那麼多不好的思想(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來打造的產品)
『伍』 擬物化是什麼意思
擬物設計(Skeuomorph)是一種產品設計的元素或風格,指原有物件中某些必需的形式在新的設計中已不再必要,但新設計仍模仿舊有形式,以使新的外觀讓人感覺熟悉和親切。這可以看作是技術領域中的路徑依賴。 擬物設計藏在哪兒 擬物設計並不僅僅局限於計算機圖形用戶界面中,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許多擬物設計的影子,比如你的相機在拍照時,相機會發出」咔」的一聲,你家塑料地板的樣式也很可能是木紋的,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如果你仔細觀察一定會發現不少。 這些隱藏在生活中的擬物設計會讓人感覺自然,你甚至會覺得它是某些產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生活中也有很多醜陋的擬物設計,比如說那令人作嘔、丑到極致的北京西站, 或者說「革命烈士用鮮血染紅」的紅領巾, 計算機圖形界面上的擬物設計 在蘋果的Mac OS X和iOS系統中,用戶會發現許多具有擬物化設計的軟體,比如備忘錄的設計,這樣的設計讓用戶覺得自己在用一個真實的備忘錄,並且學習成本很低。 或者是podcast的設計,只有在點擊podcast封面後,才能看到這樣的設計 當然GUI上的擬物設計並不只存在於蘋果的系統,Windows 7的Windows Aero界面就是一種擬物設計,它模仿的是磨砂玻璃,並且有強烈的陰影效果。 蘋果高層大動盪後,許多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命題,但這樣的命題是一個偽命題。擬物設計只是一種設計風格,有人把它運用的很好,設計出來的產品非常好看,也有人用擬物設計設計出了非常糟糕的界面或產品。不能說極簡風格好還是擬物風格好,把某種風格運用的出色得體才是好的設計。 這個真不好說,許多人認為蘋果UI界面在未來會往極簡風格發展,因為工業設計大師Jony Ive一直信奉著極簡設計風格,而之前負責iOS的Scott Forstall讓擬物風格在蘋果的UI中無處不見。Scott Forstall走了之後,Jony Ive很可能會發動一場設計大革命,之前的擬物設計都得死。(很像63年前的某些事,是吧)。
『陸』 蘋果發布iOS7,扁平化設計與擬物化設計哪個更好
真正的極簡不僅僅是拋去了多餘的修飾,它給復雜帶來了秩序。為了追求極簡主義,iOS 7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將蘋果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擬物化設計風格轉變為由Win8 metro界面發揚光大的扁平化設計。下面我們來淺析一下有關扁平化設計與擬物化設計的那些事兒。 擬物設計簡單來說就是對實際物體的模仿重現,來幫助用戶獲得自然的心理感覺。擬物化設計是已故CEO喬布斯所推崇的,他在Mac OS 設計之初就始終堅持這種做法,因為他認為只有通過類比的方式才能弱化用戶在操作電腦時產生的恐懼感,而在交互場景中,擬物化設計可以最大化類比的效果,通過對材質的真實呈現以及通過設計來解決問題的思想,可以更友好地引導用戶使用觸摸屏,使觸摸屏變得更親切,更真實。因此,擬物化的界面通常都具備紋理、陰影、高光等設計元素,而蘋果以秀色可餐為主題的廣告恰恰正是擬物化設計的一個縮影。 擬物化設計的特性: 1、感知性。通過對實際物體虛擬設計的恰當擬物化,可以幫助用戶在情感層面上易於接受,減低學習成本。但過分的濫用也會物極必反,可能會由於不同用戶的不一致行為,產生對功能的誤解,反而增加了學習成本和挫傷了用戶的心理期望。 2、邏輯性。擬物化設計更為本質的可能不在於外觀的好看,而在於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邏輯形式,或者是交互。例如,設計紙張時,不是模擬紙張的樣式和材質,而是模擬紙張的疊加、覆蓋、抽拉等空間關系,如此,紙張的裂口和陰影是必要的擬物設計,它產生的虛擬邏輯更有效果地區別和組織信息。 扁平化設計通俗來說就是擬物化設計的一個相對面,扁平化設計更注重視覺的極簡主義,拋棄了漸變、陰影、紋理、高光等擬真視覺效果,而採用簡單的圖形與色彩,從而打造出一種看上去更平的界面。在Win8 Metro 界面中,則完全使用了扁平化設計,使內容信息中心化,減少不必要的元素來突顯本質,這也是扁平風格的一個優勢,簡單直接,減少認知障礙的產生。 扁平化設計的特性: 1、極簡性。純粹的視覺圖形,Less is more的極簡理念,正是扁平化設計的核心風格,特別是在手機屏幕有限的空間內完成復雜的交互,扁平化設計可以在復雜的交互中保持設計上的一致性,減少噪音,從而達到化繁為簡的效果。 2、實用性。扁平化設計雖然沒有擬物化設計的視覺沖擊,但去除花哨的效果就是實用至上。簡潔的設計語言,精準的感知定位,可以使用戶的深度操作變得有序而明確,從而在情感與效率上取得平衡。對設計人員來說,擬物化的設計既繁瑣又費時,而扁平化設計將大大減低設計成本,兼容性更佳,不可謂不實用。 其實,擬物化設計與扁平化設計是不同的設計風格,本質上是沒有好壞之分,只存在結合實際應用時恰當不恰當之別。而在蘋果iOS 7的發布中,我們看到了部分扁平化設計影子,這是一個從更好看風格向更適用風格的靠攏。而從網站建設與網頁設計的角度,扁平化設計的極簡性與條理性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柒』 【2011版MacBook Pro 13寸】第一次接觸蘋果電腦,完全茫然
用Mac系統就是對新事物的一個探索,Mac系統的擬物化設計是非常容易上手的。。
主要用Office的話,Mac也是有Office的。破解版非常容易找。。
如果不怎麼玩游戲基本就可以不用裝windows。畢竟你會發現Windows 的發熱量比OS X高太多了。
而且Mac上也有蘋果自家的iWork套件。在做文檔排版、演示都可以給你煥然一新的感覺。。
『捌』 為什麼ios擬物化比扁平化框架流暢
iOS7倒向扁平化設計,極大的影響了設計之爭的戰局,現在扁平化已經是設計趨勢,甚至連Android也因此受益,不過並不是說擬物化就不好,在某些場景它仍有強大的生命力。
扁平化設計正當其時!
谷歌推崇扁平化設計
大家都知道,谷歌公司一直以堅持優秀的設計方針而聲名顯著。他們的目的在於提供一套在視覺上存在承接性的風格,即堅持簡單與現代路線。谷歌完全可以不無自豪地宣稱,其化繁為簡的設計風格、專注於色彩與幾何圖形的指導思想已經相當成熟。大家不妨點擊此處查看其在Behance網站上發布的視覺設計指南,相信會有不小的收獲。
微軟擁抱扁平化設計
Windows Mobile 6.5:微軟的早期扁平化嘗試
早在2010年,微軟公司就發現自己的傳統設計方案無法與用戶的體驗與需求保持一致。除了關注產品功能之外,用戶使用體驗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大重點,因此微軟決定重新思考自身在產品設計上的審美取向。
Windows Phone 8
這促使微軟採用了全新的設計理念,從而改變其產品的視覺效果與操作方式。或者用微軟自己最喜愛的表達——「事半功倍」。2012年底,微軟正式推出Windows 8,其顛覆性的外觀設計正是微軟對視覺設計思路的巨大變革,同時也成為新一輪設計戰略中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