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book筆記本又稱超級本,是英特爾公司(Intel )為與蘋果iPad,以及android平板電腦競爭,為維持現有wintel體系,提出的新一代筆記本電腦概念,旨在為用戶提供低能耗,高效率的移動生活體驗。
「超級本」是2011年5月由英特爾提出的概念,主導筆記本更輕更薄,且具有超長的待機時間和高性能。我們知道隨著蘋果平板電腦以及 Android平板電腦市場規模逐漸壯大,越來越侵向於侵蝕筆記本電腦市場,嚴重影響到英特爾筆記本市場前景,為了保持英特爾產品的市場優勢,英特爾推出超級本電腦概念,目前市場中已經又不少超級本,採用更加輕薄設計,超級本新處理器。目前市場上有目三星500U、宏碁Aspire S3蜂鳥、KUPA X11超級本、以及聯想等超級本產品。
超級本與筆記本的區別:
1、其實嚴格的說超級本依然是筆記本,只是超級本是筆記本的升級版本,其兩者之間的區別是:超級本採用更小巧功耗更低的超級本專用處理器,超級本另外一個特點是處理器低功耗,性能卻不低,也就是低功耗還要高性能。另外超級本太增加了不少最新主流技術,如支持手寫,觸摸屏觸控等功能。
2、超級本擁有更長的待機時間,並且支持手寫,重量更輕、集成度更高性能更出色。這就是下一代超級本的概念,目前市場出售的初級本超級本已經基本達到了這些要求,不過售價較高,但隨著超級本的流行,超級本性能與價格也會逐漸為用戶所接受。
『貳』 超級本是什麼概念與普通筆記本電腦有什麼區別請舉例詳解下續航時間等。什麼牌子超級本比較性價比高。
超級本我個人覺得更像是商務本,只是在一些商務本不足的地方也做了加強。
超級本其實就是把傳統筆記本通過技術手段變小了,超級本首先體型都是很輕薄的,這樣可以方便到處攜帶,這對商務人士很好用。第二個特點是反應速度超級快,因為用了高速快閃記憶體和硬碟加速,所以超級本的反應速度非常快,主要是開關機還有睡眠喚醒。第三就是耗電量小,超級本的硬體功率基本是被強制降低了,像CPU或顯卡都比正常筆記本降了一檔所以非常省電,待機時間比普通筆記本多很久。
其實超級本都差不多的,屏幕大了耗電就大,大部分廠家也是為了省電把超級本的屏幕做小了。目前市面上華碩的超級本性價比高一點,華碩的散熱做的好,另外定價也是比較低的品牌。
『叄』 筆記本電腦這個概念是誰提出來的
對於這個問題,業界有著不同的解答。
1996年,美國《電腦雜志》提到康柏於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電腦,重28磅(約合14公斤),這應該算是最早的筆記本電腦雛形。但IBM卻拒絕接受這個說法,堅持認為它在1985年開發的一台名為PC Convertible的膝上電腦才是筆記本電腦真正意義上的「開山鼻祖」。
美國人爭吵不休,大洋那邊的日本人也不樂意了。因為他們認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是東芝公司的T1000,這款於1985年推出的產品採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並帶有9英寸的單色顯示屏,沒有硬碟,可以運行MS-DOS操作系統。
實際上,之所以會發生「誰製造了第一台筆記本電腦」的爭執,關鍵在於日本人和美國人對筆記本電腦前身的理解不同。上世紀80年代初,IBM開發出個人PC後,人們夢想著開發出一種能夠隨身攜帶的PC產品。1983年,《國家電子》雜志首度提出了「手提電腦」的概念,後來這個概念又演變為「膝上型電腦」,當時包括蘋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這種產品。在美國人看來,正是「膝上型電腦」的發展催促了筆記本電腦的誕生。
而在同時期的日本,東芝、松下和索尼等廠商則熱衷於開發一種被稱為「移動PC」的產品,「移動PC」基於IBM PS/2系統,使用外接電源。嚴格來講,當時日本人所開發的「移動PC」更接近於今天的筆記本電腦。尤其是日本廠商在開發「移動PC」的過程中強調便攜性,這與美國人設計那種笨重得需要扛起來才能移動的「膝上型電腦」形成鮮明對比。更為關鍵的是,正是在東芝T1000推出之後,筆記本電腦相關的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才紛紛出現,市場開始全面快速的發展。
2001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學報》在紀念PC誕生20周年的一篇報道中寫了「1985年,東芝推出T1000,第一次給人們帶來了『筆記本電腦』的概念。」
『肆』 筆記本電腦這個概念是誰提出來的
亞當·奧斯本是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的發明者,奧斯本公司的創始人。
美國矽谷永遠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但即使是在這個神奇之地,能在兩年內收入過億美元,然後又閃電般宣告破產的公司恐怕史上也只有一家,它就是第一家生產攜帶型計算機的奧斯本(Osborne)電腦公司。
不過,這並不能表示該公司創使人亞當·奧斯本(AdamOsborne)就是失敗者,他和他的奧斯本公司上演了一出經典的矽穀神話。
從踏入這個行業開始,不甘寂寞的奧斯本就扮演著一個善於「興風作浪」的角色,對技術和商業的獨特見解使他總在不停地批評那些所謂的主流思想。
在計算機技術剛剛萌芽的20世紀70年代,一本由他撰寫的《微型計算機入門》為這個新生產業注入了活力,而在80年代個人電腦風行之時,他提出的「攜帶型計算機」概念又一次顛覆傳統。
當由他主導推出的第一台攜帶型計算機以最廉價的方式並創先河的捆綁著大號軟體包首次登上歷史舞台時,一場計算機技術平民化的變革從此開始,並延續至今。
「汽車業中的亨利·福特就是我的目標,要讓我的計算機人手一台。」奧斯本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豪言壯語道。
雖然笑到最後的還是戴爾、惠普和IBM等公司,但無可否認,「是他創造了這一切,在這個市場中,我們都是他的追隨者。」奧斯本公司的另一位創始人Lee Felsenstein表示。
從青少年開始,奧斯本就是不安分的人,他在泰國出生,印度長大,英國生活,東西方文化的共同熏陶註定了他從小就是一個另類。
從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化學工程專業畢業後,奧斯本覺得他真正的用武之地不在英國,而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國。
1961年,奧斯本來到紐約,但不久後便對朝九晚五的打工生活厭惡了,他毅然辭掉工作,進入美國特拉華(Delaware)大學繼續深造。從那時起,他開始系統地學習和研究計算機技術。
到1968年獲得博士學位時,他已是小有名氣的計算機技術專家。
1970年,一股計算機技術熱潮開始席捲美國,大大小小的技術公司紛紛殺入矽谷,受到感染的奧斯本認為專門為這些公司撰寫技術文章應該是不錯的生意,於是他成立了一家名為Osborne Associates的公司。
英特爾的第一塊微處理器晶元Intel4004的說明書和相關技術文章正是出自該公司。在隨後的五年,奧斯本共出版了40多部技術書籍,其中有12部是他親自撰寫的。
『伍』 筆記本電腦最早是哪一年出產的
筆記本電腦最早1985年出產的,型號為T1100,它由日本東芝公司設計,搭配了不到1MHz的Intel8086處理器,配置9英寸單色顯示屏,裝有MS-DOS操作系統。
T1100的大小為12×2×11英寸,整機重量為6.4鎊(合計2.9千克)。採用了蛤殼式設計,提供了一個完整大小的82鍵鍵盤、一個3.5英寸的720KB硬碟、512KB的RAM和一個內置的數據機。
(5)概念筆記本電腦擴展閱讀:
T1100的意義
T1100的實際用途其實並不大,因為其性能與同期的台式機相比相差甚遠,使用起來不方便;機身相比於後來所見到的筆記本也太重,不方便攜帶,更沒有內置電池,還得依賴外接電源,而且在價格上也非常昂貴。
然而,T1100把電腦主機和顯示器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整機的重量相比於同期的機器來說已經輕了不少,在便攜性上已經進了一大步,而這一設計使移動計算成為可能。在T1100推出後,立刻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它也開創了移動計算的新紀元,是現在的筆記本的原型和鼻祖。
『陸』 筆記本電腦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
1996年,美國《電腦雜志》提到康柏於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電腦,重28磅(約合14公斤),這應該算是最早的筆記本電腦雛形。但IBM卻拒絕接受這個說法,堅持認為它在1985年開發的一台名為PC Convertible的膝上電腦才是筆記本電腦真正意義上的「開山鼻祖」。
美國人爭吵不休,大洋那邊的日本人也不樂意了。因為他們認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是東芝公司的T1000,這款於1985年推出的產品採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並帶有9英寸的單色顯示屏,沒有硬碟,可以運行MS-DOS操作系統。
2001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學報》在紀念PC誕生20周年的一篇報道中寫了「1985年,東芝推出T1000,第一次給人們帶來了『筆記本電腦』的概念。」
『柒』 筆記本電腦的產品整體概念
如果你的預算是5000元以內的話,我建議你放棄現在所見的機型,你買的肯定是神州的產品吧。這幾款低端產品已經過時了,發熱量大,夏天容易死機,機器性能低,做工比較粗糙,基本上已經買不動了。但是並不代表著5000元以下機器不能用。你說的那款機器是台式機CPU,2.0G是CPU主頻,數字越高越好,但是台式機CPU放到筆記本上來性能不行,反而不如低頻的筆記本專用CPU強(因為設計不同)。建議你不要選擇。想一樓那位朋友說的,筆記本盡量選擇訊馳技術產品,發熱量低,性能強勁,耗電量小。神州在推出你說的兩款筆記本初時還不錯,因為當時符合環境需要,筆記本價格過高,學生們喜歡但又買不起,現在不同了,筆記本成本越來越低,價格越來有親和力,6500元以下可以買到N多款配置強勁的產品了。所有神州又推出5000元以下的訊馳賽揚機型,這才是你要選擇的產品呢。
神州天運M120C 公開售價4999元
神舟天運M121C採用賽揚M 310(1.2GHz)處理器,憑借512K的二級緩存,這款處理器性能強勁堪比P4 2.0G,但功耗卻很低。同時配備256M內存、30G硬碟、CD-ROM、14.1」液晶屏,完全是迅馳賽揚筆記本的主流配置。 這款本本是從5699元,直接下調至4999元,價格下調700元,降幅巨大啊。如果你手頭比較近,我建議你選擇這款筆記本。如果需要DVD的話,可以加200元升級成DVD光碟機。性能強勁的它才是你的明智選擇,你選擇的那個P系列不論是性能還是做工上都要差一大截。估計你也不懂行,讓奸商給騙了。記得啊,要買4999元的機器是M120C哦。
『捌』 聯想好像有一款可以折疊的筆記本概念機
據我所知
沒有你說的這個東西呀~
你說的是不是聯想新出的那個手柄滑鼠啊~
報價是七百~叫
聯想u手柄~
『玖』 4000到6000的筆記本電腦推薦
首先是聯想Y7000:
總結:
全能本由於尺寸、散熱各異,性能表現和傾向性的區別也很大。
榮耀MagicBook 觸屏版的設計更像手機,搭載觸屏是全能本里很少見的,再加上按壓式指紋識別的設計,讓它能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小米Pro我已經推薦很長時間了,它是6000元以內的15寸筆記本里最正統的全能本,也是性價比極高的一款選擇。
適用人群:
如果要給全能本定個傾向性,那榮耀MagicBook 觸屏版適合那些更傾向於輕便的人群,而小米筆記本Pro則更傾向於那些喜歡性能的人群。
但需要重申的是,全能本便攜性再好、性能再強,也是比不上真正的集顯輕薄和游戲本的。
通過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對於筆記本的三大分類應該有了一個基礎的概念。
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不同,針對不同的使用習慣有不同的產品進行針對解決,5000~6000元是主流價位,大家還是要清楚分析自己的需求,購買合適的筆記本電腦。
『拾』 辦公筆記本電腦哪個牌子好
戴爾Vostro 5000,出自戴爾之手,是金色配色並搭配黑色C面呈現協調且別樣的氣質。整體外觀方面,戴爾Vostro成就5459輕創業概念筆記本經過重新的設計,整體風格更加有美感,雖然不能與XPS 13那種金屬與碳纖搭配質感相媲美,但至少新設計的外觀看上去還是比較養眼的,該機的鍵盤面設計依然簡潔,整個鍵盤面板一體化設計並且在中間內嵌鍵盤,而掌托部分則是與整個面板相同都是金屬拉絲處理,使用手感方面比較舒適。該機觸摸板與整個掌托是分離設計,左右按鍵也是整合在一塊且科技感十足。觸摸手感與按鍵鍵程式控制制的都不錯,使用起來都有較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