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手機和ipad哪個輻射大
手機輻射較iPad大;特別是撥出電話或接電話的瞬間,是輻射最大的時候,晚上睡覺最好把手機放開,手機放枕頭邊睡覺長時間的話易導致失眠,頭痛,脫發,精神不好等。但是這種輻射值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因此也不用太過於擔心。
電輻射對人體主要有以下幾大危害: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電磁輻射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電磁輻射是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兒童組織發育、骨骼發育、視力下降;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嚴 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電磁輻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
拓展資料:
手機輻射大小,主要取決於其天線、外觀設計等因素,在實際使用中,手機輻射的大小還和手機與基站之間的距離、使用者周圍的地理環境、基站的設置情況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講,手機離基站越近,輻射就會越小,反之就越大。
流言:
1、 不 枕著手機 睡覺;
2、接打電話的時 候,話筒離嘴一丈遠,作扔手榴彈狀;
3、交替在腦袋兩側使用手 機;
4、 盡量把手機掛在腰部,用藍牙耳機接打電話……
真相:
我們生活在布滿輻射的宇宙空間中
我們生活空間的輻射源越來越多, 電磁環境越來越復雜。即使你認定手機輻射有害健康而不使用手機,那也一樣逃避不了電波 的輻射 ,在密集的輻射 環境中,你個手機的功率是微不足道的,即使你不使用手機,你所受的輻射量也不 會比 手 使用 者低多少,就跟在煙霧繚繞的吸煙室里戒煙一樣毫無意義,除非你有能力關停所有的基站,或遠離人群生活在杳無人煙的地方。[7]
電台和雷達的輻射都比手機強萬倍,工作人員安然無恙
即使長年接收 更 大功率的非電離低頻率電波輻射, 也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害,國內外的軍隊都有不少大功率電台和雷達,其頻率 覆蓋 手機頻段,輻射功率比手機大成千上萬倍,大型天線就架設在樓頂上,工作人員長年在這種高強度輻射環境下工 作,從來沒有過某人因輻射而影響健康的報道。
為什麼在手機等輻射面前,人類能安然無恙?
普遍認為手機輻射有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 :同樣也是電波輻射的伽瑪射線和X光射線會傷害人體健康,長時間照射甚有引發癌症的危險。但是,這兩種射線與手機輻射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是電離性輻射,輻射能量能被人體組織大量吸收而導致化學鍵斷裂。
那麼是不是一點危險都沒有呢?
回到手機輻射。既然不能確定微波究竟是否影響大腦, 人們決定未雨綢繆--制定微波輻射安全標准,從1966年到1998年,該標准從0.01W/cm^2嚴格了22倍變成0.00045W/cm^2,它標志了人們對輻射除了熱效應還有非熱效應的認識過程,只不過直到今天也沒人敢保證不超過這個標准就是安全的,超過又怎樣。
單看數字,它的意思是, 每平方 厘米皮膚每秒受到的輻射能量必須小於0.00045瓦特(W)。大家從前喜歡無端指責微波爐, 其實很冤,根據美國 標准, 如果你在每次加熱食品時能一直同微波爐保持5厘米的"親密接觸",那麼你一平方厘米 皮膚在微波爐漫長的 一生中所受輻射總量將為0.005瓦特。繼續為"輻射兇手"正名:當你距離室內無線網路路由器0.3米 ,所受微波輻射將為每秒0.0000121W/cm^2(數據來自對WifiAccessPoint路由器的測量)。
具體執 行時采 取的是"吸收輻射率"這一指標(Specificabsorptionrate,就是常見的SAR)。耳朵長在大腦旁邊,大腦對輻射的吸收本領不同於大腿。正是人的這一解剖學特徵決定了手機SAR的定義:接電話距離下,單位質量頭部吸收的微波輻射能量(平均)值。 各款手機也大致集中在0.3-1.6W/kg。借用GSM手機的頻率把這個值換算為上段提到的標准 , 1.0W/ kg剛好相當於0.00052W/cm^2。同樣,想要明確地告訴人們這個界限對於健康究竟有何意義,仍任重道遠。
結論:使用手機是安全的,科學認為,手機輻射對人沒有可見性的明顯傷害,但是這種輻射究竟會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通過手機APP測量發現距離過近時輻射會增加很多倍!還是建議大家持謹慎態度對待!注意手機的使用方法,不應近距離接觸時間過長,保護身體健康。
手機輻射_網路
B. 平板電腦有輻射嗎
只要是電子產品都是由輻射的,單一般都在人體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如果害怕有輻射,晚上睡覺的時候不要放在身邊就好了;平板主要是鏈接無線網,輻射要比手機的輻射大一點;如果不聯網的話,輻射還是非常小的,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C. 平板電腦有沒有輻射
平板電腦是有輻射的。
無論是平板電腦還是台式電腦的周圍都是存在著輻射的,這些輻射包括有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特高頻、高頻、極低頻、靜電場等,但是其強度都是非常微弱的,遠低於我國和國際衛生組織所要求的標准。
(3)蘋果平板電腦的輻射擴展閱讀:
由於主機的集成,再加內存和屏幕比手機大點,因此功率略高一些,輻射相對還要大些,但正面的輻射計量相對來說是比較小的,從對人體健康潛在影響的角度來看,基本屬於健康輻射,但時間長了都不好,還是盡量少用為好。
另外使用電子產品時可以准備一些可以起到防輻射作用的衣物或工具,例如防電腦輻射面罩等等,可以有效減少電腦輻射對身體的傷害。
D. 平板電腦是否有輻射
平板電腦有輻射。平板電腦使用的系統是智能手機系統,輻射跟手機差不多,而且在不上網,也就是不接收信號的情況下,它幾乎不會發出輻射。
輻射在物理學上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動的型態,在真空或介質中傳送。輻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是「對等的」。不論物體(氣體)溫度高低都向外輻射,甲物體可以向乙物體輻射,同時乙也可向甲輻射。
輻射種類:
可見光也屬於輻射,一般可依其能量的高低及電離物質的能力分類為電離輻射或非電離輻射。一般普遍將這個名詞用在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具有足夠的能量可以將原子或分子電離化,非電離輻射則否。輻射活性物質是指可放射出電離輻射之物質。
電離輻射:擁有足夠高能量的輻射,可以把原子電離。一般而言,電離是指電子被電離輻射從電子殼層中擊出,使原子帶正電。由於細胞由原子組成,電離作用可以引致癌症。一個細胞大約由數萬億個原子組成。電離輻射引致癌症的幾率取決於輻射劑量率及接受輻射生物之感應性。
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之能量較電離輻射弱。非電離輻射不會電離物質,而會改變分子或原子之旋轉,振動或價層電子軌態。非電離輻射對生物活組織的影響被研究的時間並不長。不同的非電離輻射可產生不同之生物學作用。
E. 蘋果手機和蘋果平板電腦哪個輻射更大
蘋果平板電腦輻射大一些,根據美國GSSL實驗室試驗證明蘋果ipad air比iphone5s大百分之3的輻射率。 個人意見,其實電子產品多多少少都帶有少量輻射,但正常使用對人身體是沒有傷害的。
F. 蘋果air平板和液晶電視機的輻射
排序是這樣的:手機;電腦;電視機。ipad如果不是3g版本,wifi上網信號穩定,輻射小總之,信號越差,輻射越大。
ipad由於信號因素,會導致其輻射的大小也會有所波動變化。而對於我們經常使用的家電和電子設備,我們也不必過分擔心輻射。但是還要提醒孕婦、老人、孩子以及抵抗力低的人群,最好不要過多接觸輻射物品。輻射一般分兩種:1.光輻射;2.電磁輻射。電視機和使用crt顯示器的電腦都有γ射線輻射既光輻射和電磁輻射。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只有電磁輻射。但是,手機的電磁輻射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尤其是接、打電話的時候。所以建議大家不要長時間打手機,離大腦太近了。
G. ipad有輻射嗎
ipad有輕微的輻射,但對人體幾乎沒有影響。
蘋果iPad是由英國出生的設計主管喬納森·伊夫(Jonathan Ive,或譯為喬納森·艾維)領導的團隊設計的,這個圓滑、超薄的產品反映出了伊夫對德國天才設計師Dieter Rams的崇敬之情。
iPad是由蘋果公司於2010年開始發布的平板電腦系列,定位介於蘋果的智能手機iPhone和筆記本電腦產品之間,(屏幕中有4個虛擬程序固定欄)與iPhone布局一樣,提供瀏覽網站、收發電子郵件、觀看電子書、播放音頻或視頻、玩游戲等功能。
由於採用ARM架構,不能兼容普通PC台式機和筆記本的程序,可以通過安裝由Apple提供的iWork套件進行辦公,可以通過iPadOS第三方軟體預覽和編輯Office和PDF文件。
蘋果平板電腦iPad,分為WLAN和WLAN+Cellular兩個版本,新舊共有16GB、32GB、64GB、128GB、256GB、512GB和1TB,7種容量。
從外觀上看,iPad就是一個大號的iPhone或者iPod Touch,運行的是iOS(2019年起改為iPad OS)的操作系統,並採用主頻為1GHz+的蘋果處理器,支持多點觸控,內置了地圖、日歷、視頻、itunes store等應用,同時還可以運行所有App Store64位的程序,但是不能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