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蘋果macbook筆記本電腦的視網膜屏是霧面屏還是鏡面屏呢
現在的都是Retina屏的,都是鏡面屏。。只有老款的MacBook
Pro才可以定製霧面屏,默認的也是鏡面。。。
2. 蘋果筆記本air和pro的區別
蘋果air和pro的區別如下:
1、定位的區別
2008年第一代Macbook Air是一代十分薄的筆記本,十分的輕薄,它比較實用與家庭實用,主要是用於那些休閑娛樂的用戶。如果說你是以娛樂為主,那麼選擇Macbook Air,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而蘋果Macbook pro適用於那些比較專業的人士,像那些設計、繪圖等等,因為這些操作對於電腦的整體的性能要求比較高,所以用這款比較合適。
2、屏幕尺寸的區別
蘋果Macbook Air的屏幕尺寸的選擇有11寸和13寸,如果想要方便攜帶的話,就選擇11寸的Macbook Air,如果喜歡經常用來看電影的話就可以考慮一下13寸的Macbook Air。而蘋果Macbook Pro的屏幕尺寸有13寸和15寸,並且由普通屏幕和視網膜屏幕的區分。對於那些專業設計的認識是可以考慮一下15寸帶有視網膜屏的Macbook Pro的。
3、性能上的區別
因為蘋果Macbook Air主要用於娛樂,所以他的性能方面是比Macbook Pro要低一些的。對於日常的應用Macbook Air肯定沒有問題,但是對於運行大型的3D游戲之類的就會明顯的感覺到二者的差別。而15英寸MacBook Pro的處理器、圖形處理器都比Macbook Air要好的多,可以滿足大量運算的需求。
4、價格上的區別
因為二者的配置不同,所以二者的價格也有著一些的差別,整體來說,Macbook Pro的價格要比Macbook Air要高。
3. 哪款電腦的屏幕是視網膜屏
所謂的「視網膜」Retina Display只是蘋果提出的一種屏幕清晰度等級,按照去年3月舊金山發布會上給出的演算法:
其中a代表人眼視角,h代表像素間距,d代表肉眼與屏幕的距離。這里Apple給定了兩個前置條件(由此可見Retina Display實在是一個很營銷化的「標准」...):公式中的d,已經被Apple提前定為手機10英寸(約25cm),平板15英寸(約38cm),筆電20英寸(約50cm);公式中的a,也被Apple設定為了1角分,等於默認「肉眼」的視力水平為20/20(和國內視力標準的5.0大致相當)。符合以上條件的屏幕可以使肉眼看不見單個物理像素點。這樣的屏幕就可被蘋果稱作「Retina Display」。
按照該演算法,可以得出:要達到所謂的「視網膜」級別屏幕,手機的屏幕像素密度需要達到300ppi以上(注意三星SA屏中的P排列屏幕實際清晰度較演算法上得來的小);平板的屏幕像素密度需要達到260ppi以上;筆記本的屏幕像素密度需要達到200ppi以上。
全高清屏幕指的是屏幕解析度達到或超過1920X1080P的任意尺寸的屏幕。
可以說全高清屏幕的手機清晰度超越視網膜屏幕的手機,全高清屏幕的7——10寸左右的平板就是視網膜屏幕的平板,全高清屏幕的筆記本清晰度不如視網膜屏幕的筆記本,以此類推。
4. 蘋果視網膜筆記本有什麼作用
直觀的來說就是更清晰。
視網膜屏幕是解析度超過人眼識別極限的高解析度屏幕,由蘋果公司在2010年在iPhone 4發布會上首次推出。
視網膜(Retina)屏幕是蘋果公司在部分移動產品使用的一種屏幕。第一次被人們熟知,是蘋果將其用在iphone 4手機上,它將960×640的像素壓縮到一個3.5英寸的顯示屏內。也就是說,該屏幕的像素密度達到326像素/英寸(ppi),稱之為「視網膜屏幕」。通常電腦顯示屏幕的解析度為72ppi,iPhone 4的解析度為電腦的4倍多。由於其具備超高像素密度的液晶屏,因此屏幕顯示異常清晰、銳利。
5. 13.3寸筆記本電腦ips1920*1080屏幕和視網膜屏2560*1600哪個更清晰
從指標上看,2560更清晰,看圖片什麼的應該很細膩。
但從實際使用的角度看,1920的會更實用,屏幕小。因為瀏覽網頁、辦公字體不會太小。
原因就是 屏幕解析度一般系統推薦採用最大才是最好的匹配(點對點顯示)。如果強制選擇其他的解析度,比如往小調1028,顯示效果並不是很好。
所以就要根據你自己的需要來選擇。
6. 筆記本屏幕有必要配備視網膜屏幕嗎
首先,沒有人在使用筆記本時像使用手機、平板一樣貼得那麼近,因此即使達不到視網膜屏只要解析度差不多就不會發現明顯的區別。當然這主要是針對13、14寸的主流筆記本而言,如果是大尺寸的顯示器則區別還是會非常大的。
其次,作為佔PC操作系統市場90%以上份額的Windows而言,不僅對視網膜屏,即使對與1080P解析度顯示屏的支持也仍舊不盡如人意,而且目前來說支持視網膜解析度的軟體也並不多,強行在高解析度下使用會出現文字貼圖錯位等不兼容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