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大全 > 台式電腦參數介紹

台式電腦參數介紹

發布時間:2022-09-12 22:39:55

① 組裝台式電腦需要了解什麼參數

組裝電腦從價格和性能兩方面出發;1,價格,電腦核心部件是CPU,先選擇性價比高的CPU,就是便宜,性能不弱。個人用以i5 8代起步,比如i5 8500以上。確定CPU型號,來匹配支持這款CPU的主板,這個是電腦運行平台,好壞決定電腦性能發揮。剩下就是圍繞主板,支持幾代的,多大容量的內存,以及顯卡,硬碟介面。
最後估算出電腦整體功率,配置合適電源,機箱。二線品牌為主。
2,以性能為主,考慮大型游戲,CPU就可以選擇最新代次,i5 9代以上,同樣查詢匹配主板,內存,顯卡,硬碟,電源。一線品牌為主。
搜一下網上品牌台式機,參考其配置和價位,基本就有數了。

② 台式電腦硬體配置有哪些

台式電腦硬體配置你知道有哪些?電腦的配置一般是指電腦的硬體配件的高檔程度、性價比等,電腦的性能好壞主要決定於以下主要硬體配置。一起來看看台式電腦硬體配置有哪些,歡迎查閱!

組裝台式電腦配置

1、實用性機型建議:

首選1:intel G1620雙核+H61M主板。(價格低廉性能不弱,超值!)

首選2:intel G1840雙核+H81M主板。(核心顯卡性能比G1620更強)

2、中級機型建議:

首選1:intel G3250雙核+H81M主板+GT740獨顯。

首選2:AMD X4 760K/860K+A55/A85+GT740獨顯

X4 760K優點是價格物理四核,價格便宜,綜合性能和i3-3220接近,主要缺點是功耗較大溫度高一些,長時間運行的穩定性低於intel,二是搭配的介面主板價格較高。

X4 860K 雖然採用了新內核,工藝上有提升,功耗有所降低,但由於頻率較低並且新內核並沒有本質的提升,反倒性能比X4 760K弱(但幅度很小不到3%,因此基本可以看作二者是相同性能)

APU首選:A8-6600K+A85/A88(不配獨顯)

A8-6600K是一款性價比較高的處理器,目前價格遠低於A10-7700K(讓你吃驚的是,後者的CPU性能還要低一些)

備註:APU目前最新型號之一為A10-7850K,內置的APU性能和GT630相當,因此性價比並不好,不如買X4 860K加一塊GT740獨顯。

3、中高級機型建議:

首選:i3-4150/4160+H81M/B85M主板+GTX750以上級別獨顯

備註:不建議購買AMD FX的六核產品,FX系列是個失敗的產品,溫度高功耗高性能也不理想。

4、高級機型建議:

首選1:i5-4590+B85M主板+GTX760(GTX960、GTX970)級別獨顯

首選2:E3-1230V3+B85M主板(或者E3-1230V2+B75M主板)

E3本來是伺服器級CPU,現在大量應用於桌面級機型中,E3-1230V2可以看做是i7-3770的降頻版本,E3-1230V3可以看做i7-4770的降頻版本,性能只比對應的i7處理器低大約5%,但而價格僅僅比i5多幾十元,毫無疑問具備超高的性價比!

注意搭配的B75M和B85M主板後面都有一個「M」,這個含義是小板。小板的性價比遠超大板。

5、頂配機型建議:

頂級配置可以:i7-4790K(四核八線程)+GTX980獨顯

i7-5820K/5930K(六核十二線程)或者i7-5960X(八核十六線程)+GTX980獨顯,此平台採用LGA2011-V3介面,主板必須用X99,內存必須DDR4,都是天價,短期降價沒什麼希望。而且由於主頻不高,因此實際游戲不見得比4790K更快,不推薦。

買電腦最重要的是「實用為王」,無論你買多強大的CPU,過幾年也就是一般的了。選一顆高性價比的處理器,主要涉及三個因素:性能、價格和功耗。假設兩款處理器一樣的價格差不多,功耗溫度相差不大,哪款性能高就是首選,假設兩款具有相近的性能和價格,哪款功耗溫度低就是首選。另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地方,比了CPU的價格還要看適配的主板,市場上就有一種採用較老工藝的至強處理器,性能相當於i5,價格才300多元,但為什麼沒有人買呢?原來這款處理器只能搭配特殊型號的主板,而主板價格高達1000多元。

組裝台式電腦的硬體

電腦硬體,包括電腦中所有物理的零件,以此來區分它所包括或執行的數據和為硬體提供指令以完成任務的軟體。 電腦硬體主要包含:機箱,主板,匯流排,電源,存儲控制器,界面卡,攜儲存裝置,內置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CPU風扇,蜂鳴器等。

主板

主板上承載著CPU(即中央處理器)、內存(隨機存取存儲器)和為擴展卡提供的插槽 (可是CPU和內存並不是集成在主板上,不是主板的附件,本身也屬於電腦硬體) 主板,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 BIOS 晶元、I/O控制晶元、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顯卡

顯卡全稱顯示介面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又稱為顯示適配器(Video adapter), 顯示器 配置卡簡稱為顯卡,是個人電腦最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顯卡的用途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並向顯示器提供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電腦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設備之一。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對於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卡非常重要。

CPU

中央處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CPU、內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是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差不多所有的CPU的運作原理可分為四個階段:提取(Fetch)、解碼(Decode)、執行(Execute)和寫回(Writeback)。 CPU從存儲器或高速緩沖存儲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並對指令解碼,並執行指令。所謂的計算機的可編程性主要是指對CPU的編程。

內存

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內存(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硬碟

硬碟(港台稱之為硬碟,英文名:Hard Disc Drive 簡稱HDD 全名 溫徹斯特式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機箱

機箱作為電腦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電腦配件,起到一個承托和保護作用,此外,電腦機箱具有電磁輻射的屏蔽的重要作用,由於機箱不像CPU、顯卡、主板等配件能迅速提高整機性能,所以在 DIY 中一直不被列為重點考慮對象。但是機箱也並不是好無作用,一些用戶買了雜牌機箱後,因為主板和機箱形成迴路,導致短路,使系統變得很不穩定。

電源

電源:power source 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 因為它可以將 其它 形式的能轉換成電能,所以我們把這種提供電能的裝置叫做電源。

散熱器

散熱器是用來傳導、釋放熱量的一系列裝置的統稱。目前散熱器主要有採暖散熱器、計算機散熱器,其中采散熱器又可根據材質和工作模式分為若干種,計算機散熱器可根據用途和安裝 方法 分為若干種。

光碟機

光碟機是在 台式機 和 筆記本 攜帶型電腦里的一個部件。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光碟機在計算機諸多配件中已經成為標准配置。目前,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和刻錄機等。

音效卡

音效卡 (Sound Card)也叫音頻卡(港台稱之為聲效卡):音效卡是多媒體技術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實現聲波/數字信號相互轉換的一種硬體。音效卡的基本功能是把來自話筒、磁帶、光碟的原始聲音信號加以轉換,輸出到耳機、揚聲器、擴音機、錄音機等聲響設備,或通過音樂設備數字介面(MIDI)使樂器發出美妙的聲音。

滑鼠

滑鼠:是計算機輸入設備的簡稱,分有線和無線兩種。也是計算機顯示系統縱橫坐標定位的指示器,因形似老鼠而得名「滑鼠」(港台作滑鼠)。「滑鼠」的標准稱呼應該是「滑鼠器」,英文名「Mouse」。滑鼠的使用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

鍵盤

鍵盤:用於操作設備運行的一種指令和數據輸入裝置。也指經過系統安排操作一台機器或設備的一組功能鍵(如打字機、電腦鍵盤)。鍵盤也是組成鍵盤樂器的一部分,也可以指使用鍵盤的樂器,如鋼琴、數位鋼琴或電子琴等。

怎麼看電腦配置

打開我的「計算機」-》「系統屬性」-》「設備管理器」。下面彈出的窗口會一一顯示電腦的配置。我們只需要主要看CPU、硬碟、顯卡、內存條就OK了。

最詳細最快的看電腦配置參數。

打開熱鍵「windows+R」,會彈出開始運行菜單,在欄目上輸 入「dxdiag」電腦所有參數配置都能顯示出來。CPU主要看顯示的頻率,目前主流i3、i5、i7,但是主要看顯示的頻率,頻率越大表示硬體參數越 好,價錢就會貴些。硬碟目前相對比較便宜,一般參數主要看硬碟的容量大小,跟轉數。一般硬碟轉數為5400/s,7200/s,當然7200/s肯定比 5400/s好,價格也貴點。內存條現在也相對便宜,一般都是2g、4g以上,如果需要更大的內存,可以自己買根同型號的內存條插上去就行了。

推薦軟體查看電腦參數。

不過如果您覺得買電腦的時候還攜帶一個u盤不方便,就用上面2個辦法也就夠了,但是魯大師測出來的數據還是比較詳細可觀的。u盤下載魯大師執行文件,比如來到電腦城看中了一款電腦,直接把魯大師安裝上去,然後打開魯大師。裡面會有很詳細很完善的電腦配置信息,一目瞭然!強烈推薦一個很不錯的功能!魯大師能測試出該電腦用了多久,也就是能測出硬碟運行了多久!如果是一台嶄新的電腦,硬碟運行時間不能超過30個小時,因為從出廠檢測、檢測硬體、安裝電腦系統的時間大概需要這么久,如果超過50個小時,強烈建議老闆換一台全新的電 腦給您,硬碟運行超過50個小時不是樣機就是舊電腦改裝的,或者是返修過的電腦。為了小心謹慎起見,您一定要查看這個硬碟運行過多長時間,一般幾個小時或者到30個小時之內才算正常。有些電腦出廠檢測比較久,一般也在50個小時以內。點擊魯大師左側欄目「硬碟信息」,右邊欄目上會出現該硬碟的型號、轉速、 用過了多少次,用過了多少時間都會體現在上面。

如何看顯卡配置參數。

顯卡有三個參數很重要,一個是顯存位寬,一個是顯存大小,一個是顯卡頻率。 顯存位寬一般為:64位,128位,256位,512位寬,當然位寬越大當然性能越好,顯卡頻率是與GPU交換數據的速度,也可以說是處理圖像數據的速 度,頻率大的當然好。顯存大小一般為512g,1024g,2048g下面該顯卡顯示顯存為2g。也是數據越大顯卡性能越好。目前市場主流為A卡和N 卡,N卡指的是晶元廠商為NVIDIA,A卡的晶元廠商為ATI。測試顯卡性能的好壞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話題,一般的測試軟體有:GPU-Z,魯大 師,3Dmark等軟體。建議讀者買顯卡前多關注各大型網站評測顯卡的相關數據跟信息。

如何查詢台式機硬體配置

方法一:在計算機屬性中查看配置

1、在系統桌面上右鍵點擊」我的電腦」(這台電腦/計算機),在右鍵菜單中選擇「屬性」;

2、在系統屬性可以查看「處理器」和「安裝內存」兩個信息,以及安裝系統的版本和位數,如果要看顯卡等其他信息,則點擊左上角「設備管理器」;

3、展開「處理器」和「顯示適配器」,查看處理器幾核心、頻率和顯卡的型號信息。

方法二:自帶DirectX診斷工具查詢硬體參數

1、按下Win+R組合鍵打開運行對話框;

2、在運行輸入框中輸入dxdiag,點擊確定,打開DirectX診斷工具;

3、在「系統」選項卡中查看處理器參數、內存容量、BIOS版本和DirectX版本等等;

4、在「顯示」選項卡中查看「顯卡」的型號和參數信息。

方法三:第三方工具查詢硬體配置

1、第三方的硬體檢測工具,比如電腦管家、360硬體大師、魯大師等;

2、這邊使用魯大師為例,點擊「硬體檢測」,即可查詢電腦各個硬體的詳細信息;

3、如果要查看某個硬體的信息,只需點擊左側欄目的項,比如主板信息、顯示器信息、處理器信息、硬碟信息、顯卡信息等等。


台式電腦硬體配置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2019超詳細電腦硬體及電腦配置知識大全講解

★ 組成台式機的配件有哪些

★ 電腦硬體包括什麼

★ 電腦硬體配置知識介紹

★ 【電腦硬體知識】:電腦硬體及電腦配置知識大全

★ 電腦硬體配置品牌詳細介紹推薦

★ 【電腦硬體知識】:新手必備的四大電腦硬體基礎常識

★ 電腦的硬體組成部分有哪些

★ 新手如何快速認識電腦硬體

③ 台式電腦主要看哪些配置

就整機配置而言,價格並沒有黑你。因為你沒有給具體型號,從大致價位可以估算價格也在5000多一點。對於顯卡,GTX460
768MB/192bit的性能也非常強,對於你的游戲需求絕對是夠用了。只是微星的用料一般都有點豪華,所以價格都偏高,這款1300元左右,但是性能稍遜同價位6850,不過穩定也非常重要,所以你的顯卡也是非常值得選購。
關於顯卡的性能主要看以下
流處理器數目
核心頻率
帶寬(包括顯存頻率和位寬)
顯存,這個可以當成影響大小順序。如果你的整機的電源老闆給的很不錯的話,這套配置還是值得購買的。

④ 買台式電腦看哪些參數

CPU主要看主頻、緩存、過有核心構架!主板要看晶元組!供電數、做工用料…顯卡看GPU的頻率!還有供電!散熱!內存主要看頻率!硬碟看容量!緩存還有傳輸速度!電源看額定功率最好上名牌的…

⑤ 台式電腦配置參數

CPU:AMD羿龍II×4965
895元
主板:技嘉GA-870A-USB3699元
內存:金士頓(威剛、宇瞻)DDR313332G×2=4G190元
硬碟:希捷SATA3.0(SATA2.0也行)1T350元
顯卡:藍寶石HD6850毒葯
1G1299元

光碟機:先鋒DVD115元
電源:安鈦克VP450P299元
機箱:先馬絕影II300元
散熱器:九州風神冰凌400黑玉至尊150元
顯示器:AOCe2351F
23寸1920×1080全高清LED
1090元

滑鼠鍵盤、音箱、麥克風、攝像頭自選
合計:5012元。
以上晟康公寓原創。問友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這套配置,性價比無敵。可以玩所有游戲。

⑥ 電腦配置中的參數都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三級緩存,核心數量。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三級緩存越大,核心越多,運行速度越快。速度越快的CPU只有三級緩存影響響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而處理數據的速度主要看內存屬於哪種類型(如DDR就沒有DDR3處理得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依此類推。

4、硬碟,硬碟分為固態硬碟(SSD)、機械硬碟(HDD)、混合硬碟(SSHD),固態硬碟速度最快,混合硬碟次之,機械硬碟最差。

5、顯卡:顯卡的流處理能力以及顯存大小和顯存位寬,越大越好。

6、電源,這個只要功率足夠和穩定性好,穩定的電源是很重要的,對於電腦各個電子元件穩定的電壓以及電流都是電腦壽命的關鍵。

7、顯示器:顯示器與主板的介面也一樣有影響(如DVI,HDMI和VGA介面)。



(6)台式電腦參數介紹擴展閱讀

筆記本的配置與台式機大致相同,但是有較大區別。其中CPU、顯卡基本焊接在主板上,另外因空間狹小對散熱性能要求更高,所以筆記本不能只看CPU、內存、硬碟和顯卡,工業設計、模具和散熱也非常重要。

例如鋁合金模具的散熱肯定比工程塑料模具好。另外CPU和顯卡主要由熱管進行導熱,應該分兩根,但是一些品牌和低端本僅僅採用一根熱管,所以溫度偏高。

⑦ 台式電腦的主要配置有哪些

1、硬體系統:電腦的硬體系統由輸入設備、主機和輸出設備組成。外部信息經輸入設備輸入主機,由主機分析、加工、處理,再經輸出設備輸出。
2、輸入輸出設備:電腦只能識別二進制數字電信號,而人們習慣於接受圖文聲像信號。輸入輸出設備起著信號轉換和傳輸的作用。我們常用鍵盤輸入文字,用麥克風輸入聲音,用數碼像機、掃描儀和攝影機輸入圖像。常用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和喇叭。
3、主板:也稱主機板,是安裝在主機機箱內的一塊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有電腦的主要電路系統。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主板上安裝有控制晶元組、BIOS晶元和各種輸入輸出介面、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及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CPU、內存條插接在主板的相應插槽(座)中,驅動器、電源等硬體連接在主板上。主板上的介面擴充插槽用於插接各種介面卡,這些介面卡擴展了電腦的功能。常見介面卡有顯示卡、音效卡等。 #1 CPU: CPU(中央處理器)是電腦的核心,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決於CPU。通常用位長和主頻評價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Ⅱ300 CPU能處理位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主頻為300MHz。 #1
4、系統匯流排:系統匯流排是連接擴充插槽的信息通路。 ISA和PCI匯流排是目前PC機常用系統匯流排,主板上相應有ISA和PCI插槽。
5、輸入輸出介面:簡稱I/O介面,是連接主板與輸入輸出設備的界面。主機後側的串口、並口、鍵盤介面、PS/2介面、USB介面以及主機內部的硬碟、軟碟機介面都是輸入輸出介面。6、串列通訊介面(RS-232-C):簡稱串列口,是電腦與其它設備傳送信息的一種標准介面。現在的電腦至少有兩個串列口COM1和COM2。
7、並行通訊介面:簡稱並行口,是電腦與其它設備傳送信息的一種標准介面,這種介面將8位數據位同時並行傳送,並行口數據傳送速度較串列口快,但傳送距離較短。並行口使用25孔D形連接器,常用於連接列印機。
8、 EIDE介面:也稱為擴展IDE介面,主板上連接EIDE設備的介面。常見EIDE設備有硬碟和光碟機。目前較新的介面標准還有Ultra DMA/33、Ultra DMA/66。 #1 AGP:即「加速圖形埠」,是Intel公司在1996年7月提出的顯示卡介面標准,通過主板上的AGP插槽連接AGP顯示卡。PCI匯流排的傳輸速度只能達到132MB/s,而AGP埠則能達到528MB/s,傳輸速度四倍於前者。 AGP技術使圖形顯示(特別是3D圖形)的性能有了極大的提高,使PC機在圖形處理技術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9、光碟驅動器:讀取光碟信息的設備。是多媒體電腦不可缺少的硬體配置。光碟存儲容量大,價格便宜,保存時間長,適宜保存大量的數據,如聲音、圖像、動畫、視頻信息、電影等多媒體信息。光碟驅動器有三種,CD-ROM、CD-R和MO,CD-ROM是只讀光碟驅動器;CD-R只能寫入一次,以後不能改寫;MO是可寫、可讀光碟驅動器。 #1 內存儲器:簡稱內存,用於存放當前待處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導體晶元。容量不大,但存取迅速。內存包括RAM、ROM和Cache。 #1 RAM: RAM(隨機存取存儲器)是電腦的主存儲器,人們習慣將RAM稱為內存。RAM的最大特點是關機或斷電數據便會丟失。內存越大的電腦,能同時處理的信息量越大。我們用刷新時間評價RAM的性能,單位為ns(納秒),刷新時間越小存取速度越快。 586電腦常用RAM有EDO RAM和SDRAM,存儲器晶元安裝在手指寬的條形電路板上,稱之為內存條。內存條安裝在主板上的內存條插槽中。按內存條與主板的連接方式有30線、72線和168線之分。目前裝機常用168線、刷新時間為10ns、容量為32M(或64M)的SDRAM內存條。 #1 Cache: Cache(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於CPU與主內存間的一種容量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儲器。由於CPU的速度遠高於主內存,CPU直接從內存中存取數據要等待一定時間周期,Cache中保存著CPU剛用過或循環使用的一部分數據,當CPU再次使用該部分數據時可從Cache中直接調用,這樣就減少了CPU的等待時間,提高了系統的效率。 Cache又分為一級Cache(L1 Cache)和二級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內部,L2 Cache一般是焊在主板上,常見主板上焊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1 ROM: ROM(只讀存儲器)是一種存儲計算機指令和數據的半導體晶元,但只能從其中讀出數據而不能寫入數據,關機或斷電後ROM的數據不會丟失。生產廠商把一些重要的不允許用戶更改的信息和程序存放在ROM中,例如存放在主板和顯示卡ROM中的BIOS程序。 #1 BIOS: BIOS是一個程序,即微機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對電腦的硬體進行管理。 BIOS程序是電腦開機運行的第一個程序。開機後BIOS程序首先檢測硬體,對系統進行初始化,然後啟動驅動器,讀入操作系統引導記錄,將系統控制權交給磁碟引導記錄,由引導記錄完成系統的啟動。電腦運行時,BIOS還配合操作系統和軟體對硬體進行操作。 BIOS程序存放在主機板上的ROM BIOS晶元中。當前586主板大多使用Flash ROM存儲BIOS程序,Flash ROM中的程序(數據)可以通過運行程序更新。 #1 CMOS: CMOS是主板上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用於保存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信息和用戶設定的某些參數。CMOS RAM由主板上的電池供電,即使系統掉電信息也不會丟失。對CMOS中各項參數的設定和更新需要運行專門的設置程序,開機時通過特定的按鍵(一般是Del鍵)就可進入BIOS設置程序,對CMOS進行設置。CMOS設置習慣上也被叫做BIOS設置。 #1 顯示卡:又稱顯示器適配卡,是連接主機與顯示器的介面卡。其作用是將主機的輸出信息轉換成字元、圖形和顏色等信息,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顯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擴展插槽中,ISA顯示卡現已基本淘汰。 #1 音效卡:多媒體電腦中用來處理聲音的介面卡。音效卡可以把來自話筒、收錄音機、激光唱機等設備的語音、音樂等聲音變成數字信號交給電腦處理,並以文件形式存檔,還可以把數字信號還原成為真實的聲音輸出。音效卡尾部的介面從機箱後側伸出,上面有連接麥克風、音箱、游戲桿和MIDI設備的介面。 #1 視頻捕獲卡:用於捕獲從電視天線、錄像機、影碟機等輸入的動態或靜態視頻影像的介面卡,是多媒體製作的重要工具。高級的視頻捕獲卡還能在捕獲影像的同時進行MPEG壓縮,製作VCD。 #1 中斷:中斷是計算機處理特殊問題的一個過程。當在計算機執行程序的過程中,出現某個特殊情況(或稱為「事件」)時,暫時中止現行程序,轉去執行這一事件的程序,處理完畢之後再回到原來程序的中斷點繼續執行的整個過程叫做中斷。 #1 IRQ:即「中斷請求」,是其它設備發出的請求計算機響應的信號。計算機將根據IRQ的級別和優先程度決定何時發生響應。原則上每個設備有自身的唯一的中斷請求通道,即IRQ值(又叫IRQ號),如果兩個硬體設備使用同一個中斷通道,必定會發生IRQ沖突。 #1 DMA:即「直接內存訪問」,是計算機內的一種數據傳輸操作。整個數據傳輸操作過程在「DMA控制器」控制下進行,不通過CPU。數據傳輸過程中CPU只在數據傳輸開始和結束時作一點處理。DMA技術使計算機系統的效率大大提高。 DMA傳輸通過DMA通道進行,如軟碟機、音效卡均佔用DMA通道傳輸數據。兩個設備不能同時用同一DMA通道傳輸數據,否則會發生DMA沖突。 #1 主頻與外頻:主頻指CPU內核工作時鍾頻率。外頻指CPU與外部(主板晶元組)交換數據、指令的工作時鍾頻率。系統時鍾就是CPU的「外頻」,我們將系統時鍾按規定比例倍頻後所得到的時鍾信號作為CPU的內核工作時鍾(主頻)。例如某電腦使用Pentium 233 CPU,那麼這台電腦的外頻是66MHz,而它的主頻則是(66×3.5)=233MHz。系統時鍾(外頻)是電腦系統的基本時鍾,電腦中各分系統中所有不同頻率的時鍾都與系統時鍾相關聯。如當前100 MHz 外頻系統中,系統內存工作於100 MHz (或66MHz),L2 Cache工作於100 MHz,PCI 工作於33MHz,AGP工作於66MHz。可以看出,上述頻率都與外頻有一定的比例關系。提高系統時鍾(外頻)可以提高整個電腦的性能,但提高外頻必然將改變其它各分系統時鍾頻率,影響各分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這一點對CPU超外頻運行時應該加以充分重視。 #1 DVD:即數字通用光碟。DVD光碟機指讀取DVD光碟的設備。DVD碟片的容量為4.7GB,相當於CD-ROM光碟的七倍,可以存儲133分鍾電影,包含七個杜比數字化環繞音軌。DVD碟片可分為:DVD-ROM、DVD-R(可一次寫入)、DVD-RAM(可多次寫入)和DVD-RW(讀和重寫)。目前的DVD光碟機多採用EIDE介面,能像CD-ROM光碟機一樣連接到IDE1或IDE2口上。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三級緩存,核心數量。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三級緩存越大,核心越多。速度越快的CPU只有三級緩存影響相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接、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2-800,DDR3-1333、DDR3-1600),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而處理數據的速度主要看內存屬於哪種類型(如DDR就沒有DDR3處理得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依此類推。
4.硬碟,硬碟分為固態硬碟(SSD)、機械硬碟(HDD)、混合硬碟(SSHD),固態硬碟速度最快,混合硬碟次之,機械硬碟最差。越大的硬碟存的文件就多,(如存放電影,音樂等)首先硬碟的數據讀取與寫入的速度和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到高速硬碟在筆記本電腦中由於電腦移動振動意外刮傷硬碟碟片以及功耗和散熱原因。
硬碟速度又因介面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說的串口)介面,早前的硬碟多是IDE介面,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介面的要慢些。
硬碟也隨著市場的發展,緩存由以前的2M升到了8M,是16M或32M或更大,就像CPU一樣,緩存越大,速度會快些。
5.顯卡:要注意顯卡的流處理能力以及顯存大小和顯存位寬,越大越好。這項與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以及玩大型3D游戲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或有人稱之為:動態顯存。這種技術更多用在筆記本電腦中。
6.電源,這個只要功率足夠和穩定性好(一般300W就足夠一般家庭電腦用功率,500W大部分電腦都沒有問題了),穩定的電源是很重要的,對於電腦各個電子元件穩定的電壓以及電流都是電腦壽命的關鍵。
7.顯示器:顯示器與主板的介面也一樣有影響(如DVI和VGA介面),只是人們一般沒有太在乎(請查閱顯示設備相關技術資料)。
軟體方面
1.操作系統:簡單舉個例子說明一下:電腦的同等配置,運行原版WINDOWS98肯定比運行原版WINDOWSXP要快,而原版XP肯定又比運行原版的Windows Vista速度要快,最後就是原版Windows Vista運行速度比最新出的原版Windows 7速度要快,以此類推。這就說明,同等配置情況下,軟體佔用的系統資源越大,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還有,英文原版的操作系統運行英文版程序比運行中文版的程序穩定性及速度都是有關系的。
所以,這里特別強調是原版的系統,也就是沒有精簡過的系統。同理,精簡過的Windows XP一般來說,會比原版的XP速度快些,因為精簡掉一些不常用的程序,佔用的系統資源少了,所以速度有明顯提升。
WIN7系統以它的超穩定性的優點正在迅速普及,而且有取代XP系統的趨勢。(附:XP是微軟於2001年4月推出的操作系統!微軟承諾將把對XP的支持時間延長13年,也就是2014年4月!2014年4月8日以後,微軟將停止針對該系統的補丁!用戶依然可以使用該系統,但是該系統的安全性就得不到充足的保障了。並且隨著微軟停止針對該系統推出補丁,以後很多新開發的軟體將不再考慮和該系統的兼容性了,也就說此後很多新軟體將無法在XP上正常的安裝使用了!)
2.軟體(包括硬體)都可以適當優化,以適合使用者,如:一般辦公文員,配置一般的電腦,裝個精簡版的XP和精簡版的OFFICE2003就足以應付日常使用了。但如果是圖形設計人員,就需要專業的配置,尤其對顯卡的要求,所以,升級軟體:MicrosoftEIRECTX9.0或以上版本是很有必要的。

⑧ 台式電腦的各個配置參數都影響哪方面的功能

1、主板:他的優劣將直接決定你可以裝何種CPU、顯卡、硬碟介面類型(SATA,IDE),內存(DDR,DDR2,DDR3)的支持程度以及系統的穩定性,所以主板的選擇將是非常得重要,推薦的品牌為ASUS、Inter原裝板和Aopen美國軍用主板。

2、CPU:這當然是計算機的心臟了,它負責處理各種類型的數據。從它的運行機制來講CPU並不聰明,它只會做加法,關繫到電信號也就0和1兩種狀態。當然這與你使用是沒有關系的,我的建議是沒必要一定要追求什麼雙核,因為現在的硬碟轉速和內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能力的發揮,所以P42.8以上對於普通用途就完全足夠了。品牌嗎,也就Inter和AMD了,個人比較傾向於AMD,價格便宜,性能優良。不過在選擇CPU時一定要選擇好主板的支持類型,支持Inter CPU的主板和支持AMD CPU的主板是不一樣的。

3、顯卡:它將決定你的顯示效果和游戲的支持程度,具體的選擇則要根據你的需要的,現在比較好的有麗台、艾爾沙等品牌。推薦使用GForce晶元組的產品。

4、硬碟:主要用來存儲你的文件,當然系統也肯定要裝在硬碟里了。推薦的品牌為希捷、西部數據,容量就現在的應用而言至少應在80G以上。

5、內存:它的作用是與CPU進行數據交換。我們在開機狀態下看到的數據主要就是取自內存。所以他的速度與容量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計算機的總體性能,同時它的質量也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計算機的穩定性。現在主流的應該是DDR3 1600.

6、音效卡:這個在大多數主板上都已集成,一般不用再單獨購買,當然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愛音樂的也可以買一個創新的7.1音效卡,價格也並不是太貴600多元應該可以買到。

7、機箱和電源:機箱嗎,現在大多機箱大多都有防電磁輻射的功能,只要是品牌的就行。電源是維持和保證一台電腦足夠功率和穩定運行的必須,現在一般都在400W-500w左右。

⑨ 台式電腦主要看什麼參數基本的配置怎樣的才算可以

買電腦主要看CPU、顯卡、主板、內存、硬碟等硬體的性能參數,電腦配置的好壞也取決於這些硬體性能參數。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速度越快,現在的CPU有三級緩存、四級緩存等,都影響相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2-800,DDR3-1333),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速度就越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依此類推。
4.硬碟,硬碟在日常使用中,考慮得少一些,不過也有是有一些影響的,首先,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功耗和散熱原因。硬碟速度又因介面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說的串口)介面,早前的硬碟多是IDE介面,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介面的要慢些。硬碟也隨著市場的發展,緩存由以前的2M升到了8M,現在是16M或32M或更大,就像CPU一樣,緩存越大,速度會快些。
5.顯卡:這項與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或有人稱之為:動態顯存。這種技術更多用在筆記本電腦中。
6.電源,這個只要功率足夠和穩定性好,穩定的電源是很重要的。

⑩ 一套完整的台式電腦有哪些配置

一台電腦的完整組裝包括軟體和硬體兩方面,而我們通常說的攢機一般指的是硬體方面。

電腦硬體,包括電腦中所有物理的零件,以此來區分它所包括或執行的數據和為硬體提供指令以完成任務的軟體。 電腦硬體主要包含:

一、主板

主板上承載著CPU(即中央處理器)、內存(隨機存取存儲器)和為擴展卡提供的插槽主板,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二、顯卡

顯卡全稱顯示介面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又稱為顯示適配器(Video adapter),顯示器配置卡簡稱為顯卡,是個人電腦最基本組成部分之一。

三、CPU

中央處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CPU、內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是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四、內存

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內存(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

五、硬碟

硬碟(港台稱之為硬碟,英文名:Hard Disc Drive 簡稱HDD 全名 溫徹斯特式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

(10)台式電腦參數介紹擴展閱讀:

台式機,是一種獨立相分離的計算機,完完全全跟其它部件無聯系,相對於筆記本和上網本體積較大,主機、顯示器等設備一般都是相對獨立的,一般需要放置在電腦桌或者專門的工作台上。因此命名為台式機。

組成部分:

「軟體部分」組成:「軟體部分」包括操作系統、應用軟體等。

「硬體部分」組成:

「硬體部分」包括機箱(電源、硬碟、磁碟、內存、主板、CPU-中央處理器、光碟機、音效卡、網卡、顯卡)顯示器、鍵盤、滑鼠等等(另可配有音箱、列印機等)。

特點:

散熱性

台式機具有筆記本計算機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台式機的機箱具有空間大、通風條件好的因素而一直被人們廣泛使用。

擴展性

台式機的機箱方便用戶硬體升級,如光碟機、硬碟。如現在台式機箱的光碟機驅動器插槽是4-5個,硬碟驅動器插槽是4-5個。非常方便用戶日後的硬體升級。

保護性

台式機全方面保護硬體不受灰塵的侵害。而且在防水性就不錯的筆記本中這項發展不是很好。

明確性

台式機機箱的開、關鍵重啟鍵、USB、音頻介面都在機箱前置面板中,方便用戶的使用。

閱讀全文

與台式電腦參數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插硬碟後會泄密嗎 瀏覽:564
平板電腦不開機怎麼修改密碼 瀏覽:822
電腦隱藏的文件夾怎樣找到 瀏覽:471
電腦上的文件怎麼不丟失 瀏覽:773
武昌哪裡有賣電腦的地方 瀏覽:360
台式電腦連接無線網卡老是斷網 瀏覽:370
win10重置電腦卡在36 瀏覽:628
airpods怎麼和電腦連接 瀏覽:306
戴睿筆記本電腦啟動不了怎麼辦 瀏覽:809
陵水哪個地方有電腦店 瀏覽:708
蘋果版解壓軟體 瀏覽:898
台式電腦的風扇安裝是不是通用的 瀏覽:453
視頻剪輯哪個蘋果電腦好 瀏覽:656
電腦一鍵重新安裝系統是按什麼鍵 瀏覽:668
電腦開機密碼更改英文 瀏覽:368
擴列免費漲人氣網站 瀏覽:76
最好的電腦多少g 瀏覽:804
華為電腦用一會就黑屏 瀏覽:965
普洱手機網站開發免費教程 瀏覽:501
電腦文件誤刪恢復軟體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