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外置的方式可以接在筆記本電腦上光碟機上,具體方法如下:
1、准備一個光碟機位硬碟盒子,將固態硬碟對准光碟機硬碟盒介面插進去。
2、卸下筆記本的光碟機。
3、拆下光碟機的螺絲後,用螺絲刀把固定的金屬片往下頂,光碟機就會很容易出來。
(1)筆記本電腦固態介面擴展閱讀:
固態硬碟的使用與保養
1、不要使用碎片整理
消費級固態硬碟的擦寫次數是有限制,碎片整理會大大減少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其實,固態硬碟的垃圾回收機制就已經是一種很好的「磁碟整理」,再多的整理完全沒必要。Windows的「磁碟整理」功能是機械硬碟時代的產物,並不適用於SSD。
2、小分區少分區
還是由於固態硬碟的「垃圾回收機制」。在固態硬碟上徹底刪除文件,是將無效數據所在的整個區域摧毀,過程是這樣的:先把區域內有效數據集中起來,轉移到空閑的位置,然後把「問題區域」整個清除。
3、保留足夠剩餘空間
固態硬碟存儲越多性能越慢。而如果某個分區長期處於使用量超過90%的狀態,固態硬碟崩潰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所以及時清理無用的文件,設置合適的虛擬內存大小,將電影音樂等大文件存放到機械硬碟非常重要,必須讓固態硬碟分區保留足夠的剩餘空間。
4、及時刷新固件
「固件」好比主板上的BIOS,控制固態硬碟一切內部操作,不僅直接影響固態硬碟的性能、穩定性,也會影響到壽命。優秀的固件包含先進的演算法能減少固態硬碟不必要的寫入,從而減少快閃記憶體晶元的磨損,維持性能的同時也延長了固態硬碟的壽命。
5、學會使用恢復指令
固態硬碟的Trim重置指令可以把性能完全恢復到出廠狀態。但不建議過多使用,因為對固態硬碟來說,每做一次Trim重置就相當於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擦寫操作,對磁碟壽命會有影響。
② 筆記本固態硬碟
筆記本固態硬碟是固態硬碟(SSD)中可以適配筆記本硬碟介面的固態硬碟。目前主流的筆記本固態硬碟介麵包括SATA和M.2(PCI-E或者SATA協議)兩種,其中PCI-E協議的M.2固態硬碟在體積大小和傳輸性能上相較其他類型更強。以下是詳細說明:
1、SSD是採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產品,介面類型包括SATA、mSATA、M.2等。其中M.2介面的固態硬碟原為超極本定製,具有體積小、速度快的優勢,目前廣泛應用在台式機、筆記本設備中。
2、目前主流的筆記本固態硬碟介麵包括SATA和M.2兩種。其中M.2指的是一種原為超極本定製的硬碟介面,體積更小巧,速度更快,用來取代原來的mSATA介面;目前M.2介面可以使用PCI-E或者SATA協議,前者傳輸速度更快。
電腦固態硬碟挑選技巧:
第一點:首先就是確定你的電腦是什麼型號,什麼樣的固態硬碟適合自己的筆記本。確定自己電腦型號後,看下自己電腦硬碟是什麼尺寸什麼介面。
第二點:明確自己的電腦型號,接下來購買合適固態硬碟。一般情況下固態分三種介面:SATA2 、SATA3、m.2(NGFF)。如果筆記本的話尺寸一般都是7mm,具體看你的電腦硬碟參數,電腦說明書上都是有的,如果沒有可以網路自己電腦型號查看。
第三點:接下來可以自己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來選擇合適的硬碟。合適才是最好的,提示一下。想要買硬碟,自己可以網路一下看看那些是現在性價比是好的。
第四點:買到硬碟拆出電腦後蓋的硬碟就可以換上了,換下的螺絲最好放好,不然後面會很麻煩。拆出來的機械硬碟你可以當做U盤用,這樣一舉兩得。
③ 筆記本電腦,是什麼固態都可以用嗎還是說有介面要求我要怎麼選兼容性
所有固態硬碟介面都是一樣,都是統一標准,插上就可以用了。
④ 筆記本固態硬碟介面有哪幾種
筆記本硬碟一般分為三類:
2.5寸標准sata介面機械硬碟。這種硬碟是大多數中低端筆記本電腦的標准配置,優點是價格便宜,容量大,缺點是讀寫速度慢,性能低。此類硬碟使用標准sata介面,基本所有筆記本電腦都支持。
2.5寸標准sata介面固態硬碟。這種硬碟常見於中高端筆記本電腦,也可由用戶自行升級,其優點是讀寫速度快,性能高,但是價格相對昂貴。此類硬碟也使用標准sata介面,基本所有筆記本電腦都支持。
用於狹小安裝空間的微型固態硬碟。此類固態硬碟共同特點是體積小,但是介面類型繁多,常用的有msata介面,ngff介面,m.2介面等。使用此類固態硬碟要求筆記本電腦提供相應的介面插槽,所以如果是自行安裝,選購前必須確定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是否提供相應的擴展插槽。
⑤ 筆記本硬碟換固態介面選擇
現在的筆記本一般可以使用m.2和SATA介面兩種硬碟, 老型號的筆記本沒m2介面,但是SATA介面基本都有,可能還會有msata介面。
⑥ 筆記本固態硬碟裝在哪
步驟如下:
1、通常情況下,筆記本電腦的硬碟安裝位置,都會在後面板有一個獨立的活動蓋板,有一二個螺絲,用起子起出後,就可以打開活動蓋板,很方便更換固態硬碟。
⑦ 筆記本電腦安裝固態硬碟,對SSD有什麼要求尺寸,介面類型方面。
不同機型會有差別,一般支持2.5英寸9.5/7毫米 SATA口固態硬碟,有些機型可以支持M-SATA介面或M.2介面固態硬碟。以實際情況為准。
⑧ 固態硬碟介面有哪些,有什麼區別
主流常用——SATA介面
隨著固態硬碟的逐漸火熱和價格的下滑,2012年被業內人士和媒體看作固態硬碟普及的一年。固態硬碟與傳統機械硬碟相比,介面規格較多也容易被初用者混淆,不妨利用假期時間好好學習一下硬碟介面的選購,今天筆者為大家講解的就是常見固態硬碟介面選擇與使用。
主流常用——SATA介面
SATA介面已經不再是新技術了,從2001年推出SATA 1.0到目前的SATA2.0和SATA3.0,已經讓SATA成為目前固態硬碟的主要介面。就目前的使用率來說,SATA2.0用戶仍然最多,這主要受到PC介面的影響,不過目前市場上的SATA3.0產品,大多都可以向下兼容2.0。
固態硬碟選購知識 不同SSD介面應用解析
SATA介面
SATA介面固態硬碟,大多用於代替機械硬碟,我們的台式機升級主要用到這類介面。隨著SATA 2.0與3.0的陸續推出,傳輸速率倍速成長至300與600MB/s,這是最早的PATA介面,也就是IDE介面不能相比的。
固態硬碟選購知識 不同SSD介面應用解析
SATA介面
雖然現階段SATA介面的SSD以SATA 2.0為主流,SATA 3.0佔比較低,但其每秒高達600MB的傳輸速率,註定將成為SSD未來介面趨勢。
2伺服器類較多——PCI-E介面
伺服器類較多——PCI-E介面
固態硬碟選購知識 不同SSD介面應用解析
PCI-E介面
與大家接觸較多的SATA介面相比,PCI-E主要用於內嵌式應用。雖然SSD與機械硬碟相比,用物理設備代替了機械設備的低速,但是在性能提升的過程中,固態硬碟再次受到物理尺寸和數據介面的限制。PCI-E介面相比SATA擁有更大帶寬,能使性能和容量取得進一步提升,充分發揮固態硬碟潛能。
固態硬碟選購知識 不同SSD介面應用解析
PCI-E介面
雖然市面上PCI-E介面的主板不少,但是受到價格和使用便捷的影響,PCI-E介面SSD大多被用於伺服器上。PCIe 2.0的傳輸速率由PCIe 1.0的單向250MB/s提升到500MB/s,PCI 3.0可提升至750MB/s,這比SATA更令人興奮。
若以高階顯示適配器所採的×16規格來看,PCIe 2.0可達單向8GB/s、PCIe 3.0可達單向12GB/s的傳輸速率。非常適合專業人事使用。
3蘋果機專用——LIF介面SSD
蘋果機專用——LIF介面SSD
如果你用的是蘋果品牌機,要想使用固態硬碟,首要選擇就是LIF介面然後再考慮價格和容量問題吧,不多說了。目前市場上LIF介面SSD主要以源科產品為主,其它品牌以拆機品居多,市場流通較少。
老電腦升級——1.8寸ZIF介面SSD
早前筆記本電腦廠商大量採用的ZIF介面,主要以1.8寸產品為主,目前應用的人群不多了,主要適合老電腦升級。
ZIF介面
4非主流小型SSD——mSATA介面
非主流小型SSD——mSATA介面
隨著平板電腦的興起,以及Netbook、列印機等產品的普及,英特爾、創見等大廠商都將未來SSD應用,瞄準平板計算機、工規、軍規等領域。
固態硬碟選購知識 不同SSD介面應用解析
1.8寸SSD——mSATA嵌入式SSD
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一般是指超小型的SSD模塊,不同於傳統2.5吋或1.8吋的SSD產品。架構設計上類似嵌入式系統的DOM型態,創見也推出mSATA與Half-slim超小型SATA等兩款SSD產品。其中mSATA SSD的尺寸為29.85 mm x 50.8 mm x 3.5 mm,體積是傳統2.5吋SSD的12分之1、重量為7分之1,容量包括32GB和64GB兩款。
和名片一樣大的SSD——mSATA介面
這類介面的固態硬碟,主要服務於內嵌式內存解決方案,主要應用於超薄型的系統產品上,是客戶和產品需求來選擇應用。簡單的說mSATA介面SSD就是一塊內置卡,而不是我們平時見到的成型固態硬碟,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組裝。
⑨ 怎麼查看筆記本電腦是否還有剩餘固態硬碟介面
先了解下機型有幾個介面,然後在磁碟管理中查看下有幾個硬碟,就能知道是否還有空餘的介面加裝固態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