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酷睿i5三代是哪年出來的
酷睿i5三代是2012年6月發布的。
1、酷睿i5三代
Intel 酷睿I5-3317U是一款雙核四線程,型號是i5-3317U。
2、簡介
intel酷睿 I5-3317U 是一款移動版CPU,是第三代酷睿系列處理器,發布於2012年,它的原始主頻達1.7GHz,雙核心、四線程,單核心動態加速最高2.4GHz、2.6GHz,圖形核心加速頻率1150MHz。它將在2013年第三季度迎來升級版Core I5-3317U,圖形核心加速頻率提高到1350MHz。
2012年I5已經廣泛被用到了台式電腦及筆記本上,2013年,I5即將被廣泛運用到平板電腦上,成為主流處理器,搭載I5處理器神舟、樂凡F2平板電腦,並將於2013年春季上市。
❷ 台式電腦是什麼時候出的
1946年出現的
❸ 計算機有幾代
計算機有四代。
1、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2、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3、第3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4、第4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4、計算機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5、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3)三代台式電腦哪年生產的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1、運算速度快,計算機內部電路組成,可以高速准確地完成各種算術運算。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
2、計算精確度高,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准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
3、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是任何計算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4、邏輯運算能力強,計算機不僅能進行精確計算,還具有邏輯運算功能,能對信息進行比較和判斷。計算機能把參加運算的數據、程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後結果保存起來,並能根據判斷的結果自動執行下一條指令以供用戶隨時調用。
5、存儲容量大:計算機內部的存儲器具有記憶特性,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各類數據信息,還包括加工這些數據的程序。
6、自動化程度高:由於計算機具有存儲記憶能力和邏輯判斷能力,所以人們可以將預先編好的程序組納入計算機內存,在程序控制下,計算機可以連續、自動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預。
7、性價比高: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電腦,越來越普遍化、大眾化,21世紀電腦必將成為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電器之一。計算機發展很迅速,有台式的還有筆記本。
❹ 酷睿i33240是幾年生產的
2012年9月上市銷售的,2013年10月四代i3上市後逐漸淡出一手市場
i33240,
主要參數型號酷睿i33240有獎找錯晶元廠方Intel_英特爾是什麼
_查看所有IntelCPU
介面類型LGA1155_CPU針腳是什麼
_查看所有LGA1155CPU
核心類型IvyBridge_IvyBridge是什麼
_查看所有IvyBridgeCPU
生產工藝22納米核心數量雙核_雙核是什麼
_查看所有雙核CPU
線程數四線程主頻3.4GHzTurboBoost不支持_睿頻加速是什麼
_查看所有不支持CPU
三級緩存3M_Cache是什麼
_查看所有3MCPU
功能參數顯示核心型號IntelHDGraphic2500顯示核心頻率650-1050MHz支持通道模式雙通道支持內存頻率DDR31333MHz_DDR3是什麼
_查看所有DDR31333MHzCPU
,DDR31600MHz_DDR3是什麼
_查看所有DDR31600MHzCPU
超線程技術支持超線程技術_超線程技術是什麼
_查看所有支持超線程技術CPU
64位處理器是_CPU是什麼
_查看所有是CPU
55W由於是雙核的,處理多任務就有點吃力,要是簡單的玩游戲,還是沒問題的,一個cpu的好壞,還得考慮平台,所以單純的說一個cpu就有點太片面,各硬體搭配得當才能發揮u的潛質
Intel酷睿i33240這個CPU總體來說性價比不錯。現在這個CPU的市場價大概是690元,不同電商平台可能價格有出入。如果要打分的話個人覺得有8分。
Intel酷睿i33240的具體參數是:
內存類型為DDR31333/1600MHz。
插槽類型為LGA1155。製作工藝為22納米。核心代號為lvyBridge。CPU系列為酷睿i33代系列。封裝大小為37。5×37。5mm。
匯流排規格為DMI5GT/s。內存描述為最大內存通道數:2最大內存帶寬:25。
6GB/sECC內存支持:否。CPU架構為lvyBridge。核心數量為雙核心。三級緩存為3MB。CPU主頻為3。4GHz。
此款I3雖往常,但不平常。精華玩主流網游絕對夠了,。Intel酷睿i33240點評。此U在雙核里是最好的了,性能各方面都很出色,就是價格能低點就好了,哈哈。
這個U雖然是雙核,畢竟價格擺在那,主流游戲還是沒問題的,消逝的光芒都能進去耍,就是人太多就會卡。這價格算對得起。網吧標配,找個配置的電腦最多值3元一小時,配650比較合適。
功耗低,原裝風扇能壓住,穩定。單核心強,配b75版,配650顯卡,4g內存,絕對可以流暢玩爆主流網遊了。
主頻很高,達到了3400MHZ,擁有三級緩存和55W的功率,省電費是回事,不過在家現在電器冰箱電視那一個不是24小說工作,那點電費也就不計較了。三級緩存在配上HD7750或者gtx650級別獨顯,劍靈四檔還是比較流暢,坦克世界WOW特效全開流暢,性能還是比較強的,價錢散片才620元。
主頻很高,達到了3400MHZ,擁有三級緩存和55W的功率,省電費是回事,不過在家現在電器冰箱電視那一個不是24小說工作,那點電費也就不計較了。三級緩存在配上HD7750或者gtx650級別獨顯,劍靈四檔還是比較流暢,坦克世界WOW特效全開流暢,性能還是比較強的,價錢散片才620元。
但是,核顯稍顯雞肋,捆綁核顯銷售價格略高。發熱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超線程有些不穩,集顯性能低,相對於上一代沒有太多創新性內容。價格貴了點。
總的來說Intel酷睿i33240在技術升級、超頻潛力、功能性等方面也還是不錯的。
LGA1155,3。4GHz,3M三級緩存。
❺ 什麼叫電腦- -,
計算機(Computer)全稱: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和軟體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常見的型號有台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計算機(全稱:電子計算機;別稱:電腦,英文:Computer)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目前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 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1946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用於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製造的。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櫃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現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最初的計算機由約翰·馮·諾依曼發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於現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麼大,後逐步發展。 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於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製造的,它的體積龐大,佔地面積17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5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這個說法被計算機基礎教科書上普遍採用,事實上在1973年根據美國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電子數字計算機,應該是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物理系副教授約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貝瑞(Clifford E. Berry ,1918-1963)於1939年10月製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誤會,是因為「ENIAC」的研究小組中的一個叫莫克利的人於1941年剽竊了約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並在1946年時,申請了專利。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73年這個錯誤才被扭轉過來。
❻ 計算機的發展階段
計算機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2、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3、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硬體方面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特點是速度更快,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准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4、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硬體方面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等。特點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式控制制逐步走向家庭。
(6)三代台式電腦哪年生產的擴展閱讀:
發展趨勢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為了適應尖端科學技術的需要,發展高速度、大存儲容量和功能強大的超級計算機。
2、微型化
隨著微型處理器(CPU)的出現,計算機中開始使用微型處理器,使計算機體積縮小了,成本降低了。四十年來,計算機的體積不斷的縮小,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平板電腦體積逐步微型化,為人們提供便捷的服務。因此,未來計算機仍會不斷趨於微型化,體積將越來越小。
3、網路化
互聯網將世界各地的計算機連接在一起,從此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計算機網路化徹底改變了人類世界,極大的提高了人們使用網路的便捷性,未來計算機將會進一步向網路化方面發展。
4、技術結合
計算機微型處理器(CPU)以晶體管為基本元件,隨著處理器的不斷完善和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計算機結構和元件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❼ 酷睿i5三代是哪年出來的
i5三代那一年出來的,裝機基本不考慮這一代的處理器,因為架構性能低年代久遠。大概已經出了7年左右甚至更長的時間了。
❽ 關於電腦的資料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台,聯網計算機台數由原來的2.9萬台上升至5940萬台。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16 億,無線互聯網有6.7 億移動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
編輯於 2016-05-24
詳情
該鏈接由問題回答方推薦
查看全部7個回答
立即進入 全新YOGA14s 2021 銳龍版 超高性能-lenovo電腦的價格
根據文中提到的網游為您推薦
搭載7nm銳龍標壓處理器,高速響應工作與娛樂,輕約1.4kg,薄約14.6mm,質感與便攜兼備立即進入,高解析度高刷新率,全新YOGA14s 2021 銳龍版,lenovo電腦的價格。
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廣告
天貓電器城-十大筆記本電腦排行榜,海量數碼好貨低至9.9起!
根據文中提到的187252145為您推薦
十大筆記本電腦排行榜,上天貓電器城,大牌齊聚,精選數碼好貨!品類齊全,超高性價比,省錢省心!
杭州阿里媽媽軟體服務有限公司廣告
1條評論
親龍傳人4
這個太好了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教你手機怎麼電腦學習入門圖解教程與步驟_下載快手
手機電腦學習入門,1分鍾就能學會,無需下載任何軟體,三種方法任你選
廣告2020-11-25
關於電腦的資料
電腦(Computer)是一種利用電子學原理根據一系列指令來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機器。電腦可以分為兩部分: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第一台電腦是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的ENIAC通用電子計算機。 人們把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新出現一些新型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1954年5月24日,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 中文名 電腦 外文名 computer 原 理 電子學 組 成 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 第一台 ENIAC
5贊·62瀏覽2018-01-10
有關於計算機的資料
你需要哪方面的計算機知識?銷售人員僅需要知道常規電腦硬體知識就行了。 網路全書-SiteMap網站里的文章多,免費。
4贊·53瀏覽2020-05-14
關於電腦的詳細資料?
筆記本和台式有明確的定位。 筆記本定義商務,便攜。在便攜的前提下,筆記本的性能會有嚴重的壓縮! 就筆記本的散熱來說,一直都是詬病。它直接影響了機器的功耗控制。功耗大,發熱量就大。反之,發熱量就小。這和汽車一個道理,耗油的一般動力都比較好。 筆記本和台式的選擇 其實很明確。 追求便攜 商務,不怎麼玩游戲。普通辦公。筆記本足矣勝任。 如果是玩游戲,或者一些專業領域建議還是選擇台式吧。筆記本的移動顯卡性能確實很爛! 價格=性能來說 1W以上左右的筆記本。台式4000-5000就可以搞定! 關於組裝的問題, 首先1:你要明白各個硬體分管什麼樣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硬體常識 3:明確自己的使用用途(例如大型游戲,專業領域,普通家庭辦公) 4:明確各個硬體好壞的主要參數(也就貴,它貴在哪裡) 5:電腦城有個朋友! 各個配件的主要參數,太多太多了。網路HI留言,惡補一下。
4贊·1,645瀏覽
關於電腦的資料
從古到今,大概沒有哪一項技術的發展速度可以與計算機相比肩了。 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到"微處理器改變全球的50年間,計算機技術已歷經4代,發展速度之快令許多電腦界泰斗人物的預言都成為笑柄,英國《泰晤士報》最近刊登的幾則資料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1943年,美國IBM公司總裁托馬斯·沃森預言說:"我認為也許5台計算機就能滿足全世界的需要";然而,1996年僅全球個人電腦的銷售量就達到了7090萬台。 1949年,美國《大眾機械》雜志在預測科技;發展時認為,今後計算機雖然也很重,但不會超過1.5噸。然而,現在人們已經在使用掌上型電腦了。 1957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創始人肯·奧爾桑發表講話認為,人們在家中使用電腦是完全不必要的;然而,現在電腦已經進入千家萬戶。 1981年,美國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說:"640千(0.64兆)位的存貯容量對所有的人都足夠了;然而,目前個人電腦中的內存通常都為8兆至32兆位。 計算機發展快的主要原因是集成電路的快速發展。集成電路又稱晶元,是組成計算機的基本元件,它把成千上萬個電子元件集中到了一片很小的半導體矽片上。1958年,集成電路問世時,一塊晶元上只能集成5個晶體管,到1970年已能集成1500個,1989年可集成120萬個,1995年可集成550萬個。 關於集成電路的發展速度,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即:平均每隔18個月,同樣體積的集成電路中的晶體管數量就會增長一倍,性能也會提升一倍。集成電路問世28年來,把計算機的性能提高了1萬倍,價格卻降至當初的萬分之一。如今中學生手裡的一台586台式計算機,其功能相當於60年代全世界計算機加起來的總和。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年來計算機的價格總是一降再降,性能卻越來越高的主要原因。一位德國工程師曾經感嘆道,如果汽車工業也以這樣的速度發展,今天一輛小汽車便只有5公斤重,時速高達5000公里,而售價只有1美元。 第一代計算機是以電子管為邏輯元件的。1996年是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50周年。在為此舉行的紀念儀式上,美國副總統戈爾按動了這台被稱為"埃尼亞克"(ENIAC)的計算機的電鈕,計算機上的兩排數碼燈隨即以准確的節奏閃爍到"46"這一數字,表示它誕生於1946年,然後又閃爍50下到"96",標志計算機已經走過了不平凡的50年。這台計算機是個龐然大物,裝有17468個電子管、7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000個開關,重達30噸,佔地面積160多平方米,耗電174千瓦,它工作時不得不對附近的居民區停止供電,製造費用45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1200萬美元)。然而,這個龐然大物的計算速度卻只有每秒5000次,僅及當今一台普通個人電腦的幾千分之一,而後者輕輕一提即可帶走,售價低於2000美元。 第二代計算機問世於1954年,由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與電子管相比、晶體管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效率高、功耗低等特點,並把計算速度從每秒幾千次提高到幾十萬次。 第三代計算機誕生於1964年,由集成電路取代了晶體管。與晶體管相比,集成電路的體積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第三代計算機由於採用了集成電路,計算速度從幾十萬次提高到上千萬次,體積大大縮小,價格也不斷下降。 在計算機的發展史上,70年代初問世的第四代計算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對此,我們只要知道"微機"和"網路"是第四代計算機的產物就會一目瞭然了。第四代計算機是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的計算機,高度的集成化使得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和其他主要功能可以集中到同一塊集成電路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微處理器"。第一台微處理器"4004晶元"於1971年由英特爾公司研製成功,這塊集成了2300個晶體管的晶元的面積只有4.2*3.2平方毫米,其功能卻已相當於1950年時像房子那麼大的電路板。此後,微處理器的發展如同乘上了高速列車,每隔18個月,性能價格比就翻一番。 微處理器的問世不僅使得個人計算機--"微機"異 軍突起,讓計算機進入尋常百姓家,它還真正實現了計算機技術向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滲透。因為微處理器的功能如此之大,體積又是如此之小,人們就可以把它安裝到各種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上了。現在人們常常講"機電一體化",其實就是用微處理器改造傳統的機器,通信設備和家用電器,使之接受電腦晶元的控制。 第四代計算機在實現微型化的同時,還實現了巨型化。當然,從體積上說,如今最大的巨型機也未必能和第一台計算機相比,但它的運算能力則達到了第一台計算機的百萬倍、千萬倍甚至上億倍。1996年12月11日,美國耗資5500萬美元製成了每秒可運算1.4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這台計算機的體積相當於57台冰箱,使用了9000多塊"奔騰"晶元,可以在15秒鍾內完成筆算需要25萬年,個人計算機需要2天才能完成的任務,將主要用來進行核試驗、天氣和自然災害預報、基因研究、太空模擬試驗等數據量非常巨大的研究工作。我國在巨型機的研製上也擁有相當實力,1997年6月19日,每秒浮點運算達100億次的銀河一Ⅲ並行巨型計算機在我國研製成功,它標志著我國在高性能計算機的研製上實現了新的突破。 第四代計算機的使用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開始把計算機聯成網,對社會影響深遠的計算機網路出現了。 就在第四代計算機方興未艾的時候,日本人在1992年提出了第五代計算機的概念,立即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第五代計算機的特徵是智能化的,具有某些與人的智能相類似的功能,可以理解人的語言,能思考問題,並具有邏輯推理的能力。嚴格他說來,只有第五代計算機才具有"腦"的特徵,才能被稱為"電腦",不過到目前為止,智能計算機的研究雖然取得了某些成果,如發明了能模仿人的右腦工作的模糊計算機等,但從總體上看還沒有突破性進展。 科學家預測,到21世紀初,一個微處理器可以集成110億個晶體管,比現在提高100多倍,智能計算機將取得突破性進展,人類將迎來"智能時代"。再往後還將出現光計算機、超導計算機和生物計算機,屆時人類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又將出現質的飛躍。
53贊·2,765瀏覽
關於電腦的資料
你要的是這個嗎; 一、常見用法: F1 顯示當前程序或者windows的幫助內容。 F2 當你選中一個文件的話,這意味著「重命名」 F3 當你在桌面上的時候是打開「查找所有文件」 對話框 F10或ALT 激活當前程序的菜單欄 windows鍵或CTRL+ESC 打開「開始」菜單 CTRL+ALT+DELETE 在win9x中打開關閉程序對話框 DELETE 刪除被選擇的選擇項目,如果是文件,將被放入回收站 SHIFT+DELETE 刪除被選擇的選擇項目,如果是文件,將被直接刪除而不是放入回收站 CTRL+N 新建一個新的文件 CTRL+O 打開「打開文件」對話框 CTRL+P 打開「列印」對話框 CTRL+S 保存當前操作的文件 CTRL+X 剪切被選擇的項目到剪貼板 CTRL+SHIFT 選擇不同的輸入法 CTRL+SPACE(空格) 中/英文輸入法切換 CTRL+. 中/英文標點符號切換 SHIFT+SPACE(空格) 半形/全形切換 CTRL+INSERT 或 CTRL+C 復制被選擇的項目到剪貼板 SHIFT+INSERT 或 CTRL+V 粘貼剪貼板中的內容到當前位置 ALT+BACKSPACE 或 CTRL+Z 撤銷上一步的操作 ALT+SHIFT+BACKSPACE 重做上一步被撤銷的操作 Windows鍵+D 快速顯示桌面 Windows鍵+M 最小化所有被打開的窗口。 Windows鍵+CTRL+M 重新將恢復上一項操作前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Windows鍵+E 打開「資源管理器」 Windows鍵+F 打開「查找所有文件」對話框 Windows鍵+R 打開「運行」對話框 Windows鍵+U 打開「打開工具管理器」 Windows鍵+BREAK 打開「系統屬性」對話框 Windows鍵+CTRL+F 打開「查找計算機」對話框 SHIFT+F10或滑鼠右擊 打開當前活動項目的快捷菜單 SHIFT 在放入CD的時候按下不放,可以跳過自動播放CD。在打開word的時候按下不放,可以跳過自啟動的宏 ALT+F4 關閉當前應用程序 ALT+SPACEBAR 打開程序最左上角的菜單 ALT+TAB 切換當前程序 ALT+ESC 切換當前程序 ALT+ENTER 將windows下運行的MSDOS窗口在窗口和全屏幕狀態間切換 ALT+ENTER 在WINDOWS資源管理器中選中一個對象後,按下此組合鍵,出現屬性窗口 PRINT SCREEN 將當前屏幕以圖象方式拷貝到剪貼板 ALT+PRINT SCREEN 將當前活動程序窗口以圖象方式拷貝到剪貼板 CTRL+F4 關閉當前應用程序中的當前文本(如word中) CTRL+F6 切換到當前應用程序中的下一個文本(加shift 可以跳到前一個窗口) 在IE中: F4 彈出地址欄的下拉列表框 ALT+D 全選地址欄上的網址 ALT+RIGHT ARROW 顯示前一頁(前進鍵) ALT+LEFT ARROW 顯示後一頁(後退鍵) CTRL+TAB 在頁面上的各框架中切換(加shift反向) F5 刷新 CTRL+F5 強行刷新 目的快捷鍵: 激活程序中的菜單欄 F10 執行菜單上相應的命令 ALT+菜單上帶下劃線的字母 關閉多文檔界面程序中的當前窗口 CTRL+ F4 關閉當前窗口或退出程序 ALT+ F4 復制 CTRL+ C 粘貼 CTRL+ V 剪切 CTRL+ X 撤消 CTRL+ Z 刪除 DELETE 顯示所選對話框項目的幫助 F1 顯示當前窗口的系統菜單 ALT+空格鍵 顯示所選項目的快捷菜單 SHIFT+ F10 顯示「開始」菜單 CTRL+ ESC 顯示多文檔界面程序的系統菜單 ALT+連字型大小(-) 切換到上次使用的窗口或者按住 ALT然後重復按TAB,切換到另一個窗口 ALT+ TAB 二、使用「Windows資源管理器」的快捷鍵 目的快捷鍵: 如果當前選擇展開了,要折疊或者選擇父文件夾左箭頭折疊所選的文件夾 NUM LOCK+負號(-) 如果當前選擇折疊了,要展開或者選擇第一個子文件夾右箭頭展開當前選擇下的所有文件夾 NUM LOCK+* 展開所選的文件夾 NUM LOCK+加號(+) 在左右窗格間切換 F6 三、使用 WINDOWS鍵 可以使用 Microsoft自然鍵盤或含有 Windows徽標鍵的其他任何兼容鍵盤的以下快捷鍵。 目的快捷鍵: 在任務欄上的按鈕間循環 WINDOWS+ TAB 顯示「查找:所有文件」 WINDOWS+ F 顯示「查找計算機」 CTRL+ WINDOWS+ F 顯示「幫助」 WINDOWS+ F1 顯示「運行」命令 WINDOWS+ R 顯示「開始」菜單 WINDOWS 顯示「系統屬性」對話框 WINDOWS+ BREAK 顯示「Windows資源管理器」 WINDOWS+ E 最小化或還原所有窗口 WINDOWS+ D 撤消最小化所有窗口 SHIFT+ WINDOWS+ M 四、使用「我的電腦」和「Windows資源管理器」的快捷鍵 目的快捷鍵: 關閉所選文件夾及其所有父文件夾按住 SHIFT鍵再單擊「關閉按鈕(僅適用於「我的電腦」) 向後移動到上一個視圖 ALT+左箭頭 向前移動到上一個視圖 ALT+右箭頭 查看上一級文件夾 BACKSPACE 五、使用對話框中的快捷鍵 目的快捷鍵: 取消當前任務 ESC 如果當前控制項是個按鈕,要單擊該按鈕或者如果當前控制項是個復選框,要選擇或清除該復選框或者如果當前控制項是個選項按鈕,要單擊該選項空格鍵 單擊相應的命令 ALT+帶下劃線的字母 單擊所選按鈕 ENTER 在選項上向後移動 SHIFT+ TAB 在選項卡上向後移動 CTRL+ SHIFT+ TAB 在選項上向前移動 TAB 在選項卡上向前移動 CTRL+ TAB 如果在「另存為」或「打開」對話框中選擇了某文件夾,要打開上一級文件夾 BACKSPACE 在「另存為」或「打開」對話框中打開「保存到」或「查閱」 F4 刷新「另存為」或「打開」對話框 F5 六、使用「桌面」、「我的電腦」和「Windows資源管理器」快捷鍵 選擇項目時,可以使用以下快捷鍵: 目的快捷鍵: 插入光碟時不用「自動播放功能按住 SHIFT插入 CD-ROM 復制文件按住 CTRL拖動文件 創建快捷方式按住 CTRL+SHIFT拖動文件 立即刪除某項目而不將其放入 SHIFT+DELETE 「回收站」: 顯示「查找所有文件」 F3 顯示項目的快捷菜單 APPLICATION鍵 刷新窗口的內容 F5 重命名項目 F2 選擇所有項目 CTRL+ A 查看項目的屬性 ALT+ ENTER或 ALT+雙擊 可將 APPLICATION鍵用於 Microsoft自然鍵盤或含有 APPLICATION鍵的其他兼容鍵 七、Microsoft放大程序的快捷鍵 這里運用Windows徽標鍵和其他鍵的組合。 快捷鍵目的 Windows徽標+PRINT SCREEN將屏幕復制到剪貼板(包括滑鼠游標) Windows徽標+SCROLL LOCK將屏幕復制到剪貼板(不包括滑鼠游標) Windows徽標+ PAGE UP切換反色。 Windows徽標+ PAGE DOWN切換跟隨滑鼠游標 Windows徽標+向上箭頭增加放大率 Windows徽標+向下箭頭減小放大率 八、使用輔助選項快捷鍵 目的快捷鍵 切換篩選鍵開關右SHIFT八秒 切換高對比度開關左ALT+左SHIFT+PRINT SCREEN 切換滑鼠鍵開關左ALT+左SHIFT+NUM LOCK 切換粘滯鍵開關 SHIFT鍵五次 切換切換鍵開關 NUM LOCK五秒 一、常見用法: F1 顯示當前程序或者windows的幫助內容。 F2 當你選中一個文件的話,這意味著「重命名」 F3 當你在桌面上的時候是打開「查找所有文件」 對話框 F10或ALT 激活當前程序的菜單欄 windows鍵或CTRL+ESC 打開「開始」菜單 CTRL+ALT+DELETE 在win9x中打開關閉程序對話框 DELETE 刪除被選擇的選擇項目,如果是文件,將被放入回收站 SHIFT+DELETE 刪除被選擇的選擇項目,如果是文件,將被直接刪除而不是放入回收站 CTRL+N 新建一個新的文件 CTRL+O 打開「打開文件」對話框 CTRL+P 打開「列印」對話框 CTRL+S 保存當前操作的文件 CTRL+X 剪切被選擇的項目到剪貼板 CTRL+SHIFT 選擇不同的輸入法 CTRL+SPACE(空格) 中/英文輸入法切換 CTRL+. 中/英文標點符號切換 SHIFT+SPACE(空格) 半形/全形切換 CTRL+INSERT 或 CTRL+C 復制被選擇的項目到剪貼板 SHIFT+INSERT 或 CTRL+V 粘貼剪貼板中的內容到當前位置 ALT+BACKSPACE 或 CTRL+Z 撤銷上一步的操作 ALT+SHIFT+BACKSPACE 重做上一步被撤銷的操作 Windows鍵+D 快速顯示桌面 Windows鍵+M 最小化所有被打開的窗口。 Windows鍵+CTRL+M 重新將恢復上一項操作前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Windows鍵+E 打開「資源管理器」 Windows鍵+F 打開「查找所有文件」對話框 Windows鍵+R 打開「運行」對話框 Windows鍵+U 打開「打開工具管理器」 Windows鍵+BREAK 打開「系統屬性」對話框 Windows鍵+CTRL+F 打開「查找計算機」對話框 SHIFT+F10或滑鼠右擊 打開當前活動項目的快捷菜單 SHIFT 在放入CD的時候按下不放,可以跳過自動播放CD。在打開word的時候按下不放,可以跳過自啟動的宏 ALT+F4 關閉當前應用程序 ALT+SPACEBAR 打開程序最左上角的菜單 ALT+TAB 切換當前程序 ALT+ESC 切換當前程序 ALT+ENTER 將windows下運行的MSDOS窗口在窗口和全屏幕狀態間切換 ALT+ENTER 在WINDOWS資源管理器中選中一個對象後,按下此組合鍵,出現屬性窗口 PRINT SCREEN 將當前屏幕以圖象方式拷貝到剪貼板 ALT+PRINT SCREEN 將當前活動程序窗口以圖象方式拷貝到剪貼板 CTRL+F4 關閉當前應用程序中的當前文本(如word中) CTRL+F6 切換到當前應用程序中的下一個文本(加shift 可以跳到前一個窗口) 在IE中: F4 彈出地址欄的下拉列表框 ALT+D 全選地址欄上的網址 ALT+RIGHT ARROW 顯示前一頁(前進鍵) ALT+LEFT ARROW 顯示後一頁(後退鍵) CTRL+TAB 在頁面上的各框架中切換(加shift反向) F5 刷新 CTRL+F5 強行刷新 目的快捷鍵: 激活程序中的菜單欄 F10 執行菜單上相應的命令 ALT+菜單上帶下劃線的字母 關閉多文檔界面程序中的當前窗口 CTRL+ F4 關閉當前窗口或退出程序 ALT+ F4 復制 CTRL+ C 粘貼 CTRL+ V 剪切 CTRL+ X 撤消 CTRL+ Z 刪除 DELETE 顯示所選對話框項目的幫助 F1 顯示當前窗口的系統菜單 ALT+空格鍵 顯示所選項目的快捷菜單 SHIFT+ F10 顯示「開始」菜單 CTRL+ ESC 顯示多文檔界面程序的系統菜單 ALT+連字型大小(-) 切換到上次使用的窗口或者按住 ALT然後重復按TAB,切換到另一個窗口 ALT+ TAB 二、使用「Windows資源管理器」的快捷鍵 目的快捷鍵: 如果當前選擇展開了,要折疊或者選擇父文件夾左箭頭折疊所選的文件夾 NUM LOCK+負號(-) 如果當前選擇折疊了,要展開或者選擇第一個子文件夾右箭頭展開當前選擇下的所有文件夾 NUM LOCK+* 展開所選的文件夾 NUM LOCK+加號(+) 在左右窗格間切換 F6 三、使用 WINDOWS鍵 可以使用 Microsoft自然鍵盤或含有 Windows徽標鍵的其他任何兼容鍵盤的以下快捷鍵。 目的快捷鍵: 在任務欄上的按鈕間循環 WINDOWS+ TAB 顯示「查找:所有文件」 WINDOWS+ F 顯示「查找計算機」 CTRL+ WINDOWS+ F 顯示「幫助」 WINDOWS+ F1 顯示「運行」命令 WINDOWS+ R 顯示「開始」菜單 WINDOWS 顯示「系統屬性」對話框 WINDOWS+ BREAK 顯示「Windows資源管理器」 WINDOWS+ E 最小化或還原所有窗口 WINDOWS+ D 撤消最小化所有窗口 SHIFT+ WINDOWS+ M 四、使用「我的電腦」和「Windows資源管理器」的快捷鍵 目的快捷鍵: 關閉所選文件夾及其所有父文件夾按住 SHIFT鍵再單擊「關閉按鈕(僅適用於「我的電腦」) 向後移動到上一個視圖 ALT+左箭頭 向前移動到上一個視圖 ALT+右箭頭 查看上一級文件夾 BACKSPACE 五、使用對話框中的快捷鍵 目的快捷鍵: 取消當前任務 ESC 如果當前控制項是個按鈕,要單擊該按鈕或者如果當前控制項是個復選框,要選擇或清除該復選框或者如果當前控制項是個選項按鈕,要單擊該選項空格鍵 單擊相應的命令 ALT+帶下劃線的字母 單擊所選按鈕 ENTER 在選項上向後移動 SHIFT+ TAB 在選項卡上向後移動 CTRL+ SHIFT+ TAB 在選項上向前移動 TAB 在選項卡上向前移動 CTRL+ TAB 如果在「另存為」或「打開」對話框中選擇了某文件夾,要打開上一級文件夾 BACKSPACE 在「另存為」或「打開」對話框中打開「保存到」或「查閱」 F4 刷新「另存為」或「打開」對話框 F5 六、使用「桌面」、「我的電腦」和「Windows資源管理器」快捷鍵 選擇項目時,可以
❾ 怎樣看自己的台式電腦是第幾代機
台式電腦的代數是依據CPU判定,詳細方法如下:
1、win10系統,在桌面上右鍵【此電腦】,win7和XP桌面上右鍵【我的電腦】,然後選擇【屬性】。
以intel為例,CPU型號的信息如下:
1、Intel處理器有多個品牌,Core酷睿、Pentium奔騰、Celeron賽揚、Xeon至強、Atom凌動等,其中至強是針對伺服器推出的,不過這些品牌中的處理器,即使是至強,也有很多型號用在個人電腦上。
2、酷睿處理器的i3/i5/i7/i9隻是CPU的等級,從低端到高端,同時CPU的核心數、線程數以及是否支持HT超線程都是沒有規律的,此外例如至強處理器的E3/E5/E7也是一樣,只是等級。
3、CPU等級後面(i3/i5/i7/i9)會跟著4個數字,有些是4個數字帶1或2個字母。四個數字的第一個表示CPU代數,比如i7-8XXX,就是第八代酷睿。
4、CPU後面的四個數字扣除第一個之後,後三位數字就是Intel SKU型號,比如i5系列就擁有i5-X600/500/400,後三位數字越大,就說明它在同等級下是級別更高的處理器,簡單來說就是性能更強。比如同樣是i5級別,i5-8600的性能就比i5-8500更強,因為600>500。
5、CPU最後一位,如果帶字母,一般叫後綴,這個後綴表示意思有很多種,根據所帶的字母來決定。不帶字母就說明這個處理器很普通,適合多數人使用。
❿ 電腦是哪一年發明的
電腦是是1946年發明的,發明者是約翰·馮·諾依曼。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從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到現在,計算機技術經歷了大型機、微型機及網路階段。
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10)三代台式電腦哪年生產的擴展閱讀:
電腦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而又嶄新的時代,計算機已經從功能單一、體積較大發展到了功能復雜、體積微小、資源網路化等。
計算機的未來充滿了變數,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實現性能的飛躍卻有多種途徑。不過性能的大幅提升並不是計算機發展的唯一路線,計算機的發展還應當變得越來越人性化,同時也要注重環保等等。
計算機從出現至今,經歷了機器語言、程序語言、簡單操作系統和Linux、Macos、BSD、Windows等現代操作系統四代,運行速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第四代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已經達到幾十億次每秒。
計算機也由原來的僅供軍事科研使用發展到人人擁有,計算機強大的應用功能,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要,未來計算機性能應向著微型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