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amd銳龍4000處理器相當於i幾
AMD銳龍4000處理器相當於英特爾的十代酷睿。
AMD銳龍4000的CPU是筆記本電腦的CPU,不同型號的CPU都對標了inter最新一代的CPU。比如AMD的R7 4800h對標的就是inter的i7 10875h。AMD的台式機沒有出AMD銳龍4000的,而是出了銳龍5000系列。
(1)筆記本電腦cpu十代和AMD擴展閱讀:
2020年1 月 7 日早晨六點,AMD 在 CES 2020 發布會上正式推出了 7nm 銳龍移動處理器。這是全新的4000系列,包含了U和H兩種規格類別,面向不同散熱設計的筆記本產品。
基於ZEN2架構開發的4000系列,註定它會跟上一代產品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甚至可以說,它是一個里程碑,對當下的筆記本市場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銳龍4000的CPU多核性能不錯,單線程落後於同時期的intel,物理分數/游戲會因為L3緩存而吃虧,但整體來看還是更好點;核顯性能上有大幅提升,R5基本可以媲美低功耗版MX150,可以玩一些游戲了;
低壓U的FCLK被限制,CPU和核顯性能損失約5%;板載/插槽內存要區分2BG和4BG,4BG(DDP)會讓核顯性能提升10%以上,插槽內存(x8/x4顆粒)和DDP(x16顆粒, 4BG)性能一致;
銳龍4000因7nm製程對溫度很敏感,高溫高功耗下的性能不一定比控制功耗溫度變低的好,也就是「徒增功耗」;銳龍4000能耗比控制的相當不錯,極限性能的功耗也不算很誇張,相比同時期intel好很多;
Ⅱ 華為筆記本amd和英特爾哪個好
華為筆記本amd好。
外觀設計一直是華為筆記本的標志之一,這一代的華為madeBookD14瑞龍版也不例外;這個型號華為有價格為4999元錢的採用銳龍(i5-10210U16G+512G獨顯)銀色和價格為6199元錢的銳龍(I7-10510U16G+512G獨顯)銀色。
最高搭載全新第十代英特爾酷睿兩款處理器,多任務處理,游刃有餘;MX250獨立顯卡,盡情釋放創造力,精彩溢於言表。全系採用PCleSSD,讀寫更暢快。最高搭載16GBDDR4內存,雙通道設計,為性能助力。
配置
榮耀銳龍版筆記本搭載AMD銳龍7 3750H標壓移動處理器,較銳龍7 3700U多核性能提升16%,圖像處理性能提升18%,支持超虛擬解析度技術。榮耀銳龍版筆記本搭載榮耀鯊魚鰭風扇2.0,扇葉採用仿鯊魚鰭設計,風量較普通風扇提升20%。
手機碰觸筆記本HONOR Magic-link標簽,圖片、視頻、文檔瞬間傳輸。500張圖片傳輸僅需1分鍾,傳輸速率高達30MB/S。手機和筆記本共享剪貼板,復制、粘貼兩步完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榮耀銳龍版筆記本
Ⅲ 十代i5對應amd哪個處理器
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性能相當於AMD羿龍系列的四核心處理器。
關於主流處理器的系列和性能如下:
英特爾公司。
奔騰雙核,賽揚雙核:是比較低端的處理器,只能滿足上網、辦公、看電影使用;
酷睿i3:是中端的處理器,可以理解為精簡版的酷睿i5,滿足上網、辦公、看電影外,可以玩網路游戲或大型單機游戲;
酷睿i5:是高端的處理器,滿足上網、辦公、看電影外,可以玩大型網路游戲,大型單機游戲,並且可以開較高的游戲效果;
酷睿i7:是發燒級處理器,常用的網路應用都可以,還能最高效果運行發燒級大型游戲。
Ⅳ INTEL十代酷睿推出之後迫使AMD降價了嗎
INTEL十代酷睿推出之後,性能大大提升,不但頻率有所提升,而且集成顯示晶元性能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對於老對手AMD來說算是極具競爭力的產品。
AMD為了應對INTEL十代酷睿的沖擊,會相應降低筆記本和台式機CPU的價格,提高市場競爭力。
AMD筆記本產品速龍3500U和3500H賣的不錯,物美價廉,尤其是集成顯示晶元比INTEL同類產品性價比都高,還有台式機的三代銳龍3、5、7系列,都極具競爭力,市場份額也在逐漸提升。面對AMD的正面進攻,INTE擠牙膏策略不得不做出改變,推出9系列i3、i5、i7系列,功能上了一大截,功耗也有所降低。
Ⅳ 筆記本電腦酷睿第十代i3-1005G1與AMD銳龍5 3500U處理器哪個好
i3屬於第三代技術,不玩大型網游之類的可以滿足正常需要,i5是自帶酷睿超頻的,在運行多任務的時候,i5能超出i3
20%左右的能力,現在科技產品更新換代這么快,如果不是太較真的,i3就夠了,不過更高的型號肯定是趨勢,如果預算夠的話,i5會更好。
Ⅵ 英特爾酷睿10代i3與amd銳龍r5 4600U哪個好
肯定是銳龍要好的多,銳龍系列現在已經全線趕超酷睿系列處理器了,也就是說同等級規格的處理器而言,銳龍的性能是要高於酷睿系列的。
i3< R3
i5< R5
i7< R7
i9< R9
但需要注意銳龍處理器中的部分處理器規格不同,有不帶有超線程技術的規格,所以這些規格是刨除在外的,只對比核心以及線程數量相同的情況下,銳龍以全面超越酷睿。
因為銳龍使用的是7nm製作工藝,而酷睿現如今仍是14nm,相差的太多了。
Ⅶ cpu里AMD銳龍95900hx和intel i7十代比,哪一個更好
AMD銳龍95900hx更好。
從跑分情況來看,銳龍比英特爾酷睿高一點,但在不能判斷它們兩者之間差距,這只是兩種之間腥風血雨的一場游戲。
AMD Ryzen(/razn/RYE-zen)是超微半導體(AMD)開發並推出市場的x86微處理器品牌,AMDZen系列微架構的微處理器產品之一,其純CPU產品線於2017年3月上市販售,以Ryzen為品牌命名的APU產品線於2017年10月上架。
「Ryzen」品牌於2016年12月13日AMD的New Horizon峰會上發表。中文名為「銳龍」(2017年3月到8月稱為「銳龍AMD Ryzen」,2017年8月之後稱為「AMD銳龍」)。
發展
2017年2月22日發表代號「Summit Ridge」的第一代Ryzen系列,取代AMD FX系列;2017年10月發表代號「Raven Ridge」的Ryzen APU產品線;2018年4月發表了代號「Pinnacle Ridge」的第二代Ryzen系列。
於2019年消費電子展中宣布並於同年年中發表代號「Matisse」,採用7nm及支持PCIe4.0之第三代Ryzen處理器;於2020年消費電子展中宣布並於同年第二季度發布銳龍 4000 系列移動處理器。
Ⅷ 英特爾的處理器好還是AMD的處理器好
「先生裝電腦了解下」,對於有點人生閱歷的消費者,電腦城或許是你最早聽到「了解電腦」的地方。從電腦正式走近普通民眾到現在,十多年過去,「電腦城檔今猶在,不見當年老司機」,大家裝機從當年花整天逛電腦城逛得個唇乾舌燥、腿斷人廢,轉而變成安坐家中動動滑鼠靜待快遞上門送貨。
雖然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有這么句話卻依然沒有改變:「裝電腦當然買酷睿處理器,酷睿處理器比較保值。」
在顯卡/內存/硬碟甚至是機箱電源都可以有不同選擇的情況下,處理器推薦選擇英特爾酷睿,之所以能夠被認可和廣為流傳,個中原因眾多,而就從最表象的來看,確實就是保值!
大家都知道數碼產品的更新換代是非常的迅速的,要判斷某款產品是否保值,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看二手市場的價格。以英特爾i7-2600k為例,這顆發布在2011年的頂級CPU,到現在二手市場的價值仍然在750-800之間。在考慮到上市價格和產品生命周期,以及i7-2600k憑借k後綴而來的強勁可挖掘潛力,7年過去仍能夠有這樣的價格,以及隨價格來的性價比,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毫無疑問都是相當不錯的。
繼而回到性能上,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性能在絕大部分時間中和競爭對手相比,都有著明顯的優勢。能夠有這樣的優勢,得益於其出眾的架構優勢,以及工藝提升帶來的製程優勢。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性能優秀,保有量大,自然也引來了不少開發者針對其架構和指令集,為其量身定做程序,進步凸顯其性能優勢。
你竟然問這種問題?這個從某種程度來講,intel和amd處理器沒有誰好誰不好,都很好的。
在不同的場景中,它們的表現不一樣,這個時候,應該就看哪個更適合了,而不是哪個好,哪個不好。不同的應用對CPU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軟體需要單核處理能力比較強的CPU,有些軟體需要多線程的CPU,而有些軟體(如 游戲 )需要圖形處理能力強的CPU(APU),你能說哪個好,哪個不好嗎?
給你舉例講解一下吧:
1,當我們的使用環境對單核處理要求很高時,這時候就需要單核高頻的CPU了,一般在情況下,intel平台比較占優勢,因為一直以來intel的CPU比較高,所以它更合適。
2,當我們使用環境對圖形處理要求很高時,這個時候就需要性能強勁的集成核顯CPU了,一般這種情況下,大家都知道AMD平台的集顯一直是最強的,特別是新出來的ryzen二代系列,集成了vega顯卡,性能非常強,可以玩各種大型 游戲 。這時不用問,AMD平台佔有很大優勢,所以更適合它。雖說intel的8代核顯提升了很多,但它和AMD的銳龍一比,差得太遠了。
3,當我們使用環境需要大量分布處理時,這時我們就需要核數多線程多的CPU了,一般這種情況就沒有誰占優了。只需要選擇多核多線程的CPU就可以了,目前intel和amd平台都有,所以你選哪個品牌的都是可以的。
4,當我們使用環境對穩定性和計算能力要求比較高時(如伺服器),這時我們就需要穩定性更好的CPU了,而這一直以來都是intel的優勢,基本上伺服器市場都是它的天下了。所以在這種時候選intel是明智的選擇。
最後說一句,CPU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夠用就可以了,不管是intel還是amd都是不錯的處理器,大家按自己的使用場景來選就對了。
這個問題在2017年7月28以前可以說英特爾全面碾壓農企,甚至坊間很誇張地流傳英特爾吊打AMD全系稱 i5秒全家,i7轟成渣的說法。當年確實農企的cpu功耗過高,沒三級緩存,只能靠APU的強悍核顯,低價高兼容這些優勢在低端和英特爾苦苦纏斗,還老處於下風。而英特爾處於一家獨大,稱雄稱霸的絕對優勢。就店大欺客起來。一是有名的擠牙膏雕蟲小技,每次升級性能提高的非常有限,就說i3這款處理器七代以前一直是雙核心,而與之同肩的AMD速龍系列,A10 A8APU系列早已普及了四核心。比英特爾的升級厚道多了。二是英特爾不停的更換針腳,讓人不勝其煩。三是價格虛高,反正一家獨大擺出一付你愛買不買的架勢,牛皮哄哄。而2017年7月28日農企銳龍3 1300X和1200首發以後,徹底打破了這個局面,農企可以說來了個咸魚翻身。就拿銳龍1300X這個U來說,四核四線程主頻高達3.7G,可以超頻4G以上,更重要的解決了一直為人詬病的發熱大問題,功耗降低到65W左右,還有8M的三級緩存,精準加速,精準功耗;智能擴頻,智能予取。全面吊打英特爾七代同級i3 7503K雙核處理器。且銳龍1300八百多點售價而i3千元以上。這次英特爾慌腳了,匆匆忙忙推出了八代酷睿系列。擠了很大一坨子牙膏,把八代i3百年不變的雙核心升級成了四核四線程,但還是14納米的老工藝製程,匆忙堆砌了多核心後功耗又上來了,無奈只好降低主頻,雖然沒有改變針腳但還是不兼容老闆子,居說現在已有人破解了這個問題。但英特爾還是麻雀站在房樑上架子不倒,售價遠高於同級農企的U。總之現在英特爾AMD兩個處理器是處於各有千秋分庭抗禮的局面。
對於這個問題,蝸牛之前回答過很多類似的,這兩者並不能單純的說哪個肯定就比哪個好,它們是互為替代品,也各有各的優勢。
先說intel,
優點:主頻高單核性能強、對 游戲 優化更好、性能得到肯定
缺點:升級成本太高、價格較貴、多核心性能相比銳龍較差。
再說AMD銳龍系列(其他就不說了,道理大家也懂)
優點:多核性能強大、所有系列擁有一定超頻能力、升級方便、除APU外,內存填充都是釺焊散熱比intel良心很多
缺點:單核心較弱、對 游戲 優化不足導致 游戲 性能不及同規格intel
簡單點,玩 游戲 還是intel更強,但是AMD也有很大的潛力,多核心的話銳龍更有優勢,適合圖形設計工作、軟體多開的人群。
AMD的銳龍是用來狙擊intel的7代處理器的,很明顯7代完全不夠看,而早產兒8代憑借高主頻,哪怕缺少超線程和核心數,也不會落後太多,例如i5 8600k超頻後多線程分數非常接近1600x,六核十二線程的i7 8700k超頻後多線程打平了八核十六線程的r7 1700。
但是銳龍真正的殺手銳龍2即將上市(據說4月19日),銳龍2在原來多核心超線程基礎下,加入高主頻,同時增強超頻能力,到時候勢必掀起一番腥風血雨,蝸牛預測intel 8代完全不是對手,不急的可以等等哦。
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幾乎每年的答案都會不同,尤其是現在。
如果在前兩年,這個問題的答案就簡單多了,那時英特爾幾乎是壓倒性的優勢,但在去年AMD厚積薄發推出Ryzen後,這個天平又發生了變化,Ryzen獲得了非常高的評價。
所以今天,這個答案並不是那麼簡單,最終的好壞其實取決於:
• 取決於你想要做什麼
• 取決於你想花多少錢
如果你的電腦是用來日常的文檔處理、上網瀏覽、玩玩小 游戲 等等,英特爾和AMD的處理器在性能上是分不出好壞的,這是性價比就變得很重要。
對於 游戲 ,英特爾通常會有更好的表現,但並不是在所有 游戲 中占優,但無論如何,英特爾在大部分的 游戲 場景中表現都會好些。對於視頻編輯來說,編輯、壓縮和流媒體處理器也是如此。
對於一般的CPU密集型任務,英特爾在未來幾年都是穩妥的選擇,但AMD的距離並不遠,現在的AMD處理器,也能提供非常優秀的性能,接近甚至在有些場景越過英特爾同檔次的處理器,很多時候,它們間的差距只能用數字來體現,而實際體驗中是難以區分的。
而且,我們應該看到越來越多的程序轉移到多線程支持,這將大大提高當前Ryzen CPU的性能,這是未來可期。
AMD最大的優勢在哪?那就是價格,更低的價格是很多用戶選擇的原因,尤其是今天它的性能更強的情況下,這一優勢就更明顯。
長話短說: 英特爾現在提供更有競爭力的性能,AMD則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價格, 這種平衡並非一成不變的,AMD的性能也在變好,英特爾的價格也在親民。 正是因為這樣的競爭關系,處理器技術才會不斷進步,優秀的產品才會層出不窮。
拋開型號和使用場景,這個問題現在是沒有答案的,各家的CPU都發展的很好,盡管大家都戲稱intel為牙膏廠,但是每一代CPU的品質還是有目共睹的,而AMD靠著銳龍系列從intel口中搶下市場份額,使用體驗也非常不錯。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我沒有拿了多的理論的拿出來和各種數據,只能說各有春秋,inte主要單核性能強,amd主打多核心,根據我裝機經驗,intel穩定性優於amd,新平台,兼容性已經不錯了。各有春秋把,如果你不是 游戲 發燒友,又想用高端inte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畢竟intel都支持核顯。
總得來說,還是英特爾的好,AMD只是從RyZen這一代才變得好起來,之前不給力很多年了。RyZen還是專門請了一位和AMD很有淵源的大神重新設計的架構(詳情請自行網路),這才有了現在的局面。但是英特爾的實力在那擺著的,畢竟統治桌面級這么多年,手上藏了多少東西誰也不知道。
目前來看,技術上和性能上還是amd更好一些,尤其是筆記本的移動處理器,amd已經遠遠甩開英特爾一大截。amd的終端移動處理器4600h性能已經和英特爾桌面級十代i5 10400基本持平了,發熱還更低!你說恐怖嗎??但是目前來看amd不便宜,如果追求底價還是弄個英特爾的用用的了。
今年之前 那肯定是英特爾強 但是今年amd ryzen7出來後成功的吧英特爾拉下神壇。不能說amd多強 但是他的性價比絕對要比英特爾牙膏廠好很多。兩三年內如果英特爾在不狠狠擠幾次牙膏我估計amd會超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