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爾雅通識課才35分,還沒考試,會不會過
爾雅通識課才35分,還沒考試,這大概率是不會過的,因為平時成績佔到60%。
❷ 怎麼用蘋果手機看爾雅課
這不可能的
❸ 爾雅通識課怎麼在iPad上看
你好,ipad 是不支持flash的,所以的蘋果設備都不支持flash的,所以你當然是無法播放的啦,你員工電腦上看吧
謝謝請採納
❹ 蘋果手機怎麼聽爾雅課
網上流傳一些所謂flash神器,什麼Photon、Skyfire、iSWiFTER、Puffin之類的第三方瀏覽器,效果未經充分證實,試試無妨,不保證管用噢。
❺ 蘋果之父喬布斯的作文素材及
有關蘋果之父喬布斯的作文素材及範文
作者/山東畢泗建
【引言】
2011年10月5日,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去世了。喬布斯的一生,跌宕起伏,卻引領了一個時代。他不僅提出了個人電腦的概念,還推出了iPod、iPhone、iPad等一系列具有顛覆性的電子產品,重新定義了音樂播放行業、移動通訊行業和娛樂媒體行業的體驗模式。一直以來,史蒂夫·喬布斯的身上都籠罩著神秘的色彩,他是被稱為「天使與魔鬼結合體」的商業奇才,創造了一系列引領時代風尚的「神話」。
【傳奇的人生歷程】
片段一:坎坷的童年
1955年,史蒂夫·喬布斯出生於美國舊金山,他的母親是未婚大學生。出生不久,他就被身為大學教授的父親與頹廢派藝術家的母親無情地遺棄了。他的養母沒上過大學,養父甚至沒有讀過高中,家庭經濟狀況很差。
看到家裡拮據的生活條件,喬布斯從小就十分刻苦地學習,高中畢業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選擇了退學。退學之後,他又去旁聽自己喜歡的課程。那段生活是非常艱難的,沒有住的地方,他只能在朋友家的地板上睡覺;為了填飽肚子,他便去大街上撿可樂罐換錢。
片段二:「蘋果」的問世
喬布斯並沒有因為身處困境而放棄夢想。他的家在「矽谷」附近,鄰居都是「矽谷」的元老,在這些人的影響下,他從小就迷上了電子學。退學後,喬布斯和比自己年長5歲的沃茲走到了一起,兩個狂熱的電子學愛好者開始了偉大的創新。僅僅幾個星期,他們就組裝了一台電腦,人們都被震動了,但他們並沒意識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
1976年,喬布斯和兩個朋友成立了一家電腦公司,於是就有了那個著名的商標——一隻被咬了一口的蘋果。 ( ) 而他們自製的電腦也順理成章地被追認為「蘋果I號」。
由於喬布斯極力推銷,首批生產的50台電腦很快銷售一空,蘋果公司從此名聲大震,很快就有入主動上門訂貨了。欣喜之餘,喬布斯敏銳地意識到,「蘋果」的小資本根本無法應付批量生產,於是他開始著手尋求資金支持,然而卻接連碰壁,為此他傷透了腦筋。還好,幸運之神再度降臨。在慕名拜訪了「蘋果」的車庫工廠之後,百萬富翁馬爾庫拉慷慨地提供了69萬美元貸款,還主動幫助他們制訂了詳細的商業計劃書,從而使得「蘋果」的發展速度大大地加快了。
1977年,美國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在西海岸開幕。為了打出品牌,喬布斯花費巨資租到最大最好的攤位,展示潛心開發的「蘋果II號」樣機。與「蘋果I號」相比,「蘋果II號」不但小巧輕便,操作簡單,而且外型美觀大方,自然而然地吸引了與會者的眼球,訂單紛至沓來。
就這樣,「蘋果」開始走進千家萬產。
片段三:遭遇人生滑鐵盧,逆境中創建動畫王國
1985年,因公司高層意見分歧,喬布斯被迫離開了他親手創建的蘋果電腦公司,這對而立之年的他來說簡直是毀滅性的打擊。經過反復思考,他確定自己無法割捨這份鍾愛的事業,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就是一種熱愛」。職場上的打擊絲毫沒有改變他的信仰:「我被驅逐了,但是我仍然鍾愛我所做的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再來。」
於是喬布斯鼓起勇氣創辦了新的公司next,可產品還沒問世,就遭到了蘋果公司的起訴,控告他們盜用了蘋果公司的內部技術,所以next成立之初的十幾年基本處於舉步維艱的狀態。喬布斯並沒有因此被擊倒,在經營next電腦公司的'同時,他還收購了皮克斯動畫製片公司,深受全世界兒童喜愛的《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和《超人總動員》等一系列動畫片就是這個公司用電腦模擬製作的。
片段四:重整河山,開創iPhone神話
1996年12月17日,全球各大計算機報刊幾乎都在頭版刊出了「『蘋果』收購next,喬布斯重返『蘋果』」的消息。此時的喬布斯,正因成功製作第一部電腦動畫片《玩具總動員》而名聲大振,個人身價已逾10億美元,相比之下,蘋果公司卻已瀕臨絕境。
喬布斯於危難之中歸來,蘋果公司上下歡欣鼓舞。他果敢地利用首席執行官的權力,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先是拋棄舊怨,與微軟公司握手言歡,締結了舉世矚目的「世紀之盟」,達成了戰略性的全面交叉授權協議。接著,他又著手打造新型電腦。1998年,iMac呈現在世人面前,作為全新型的電腦,iMac代表著一種未來的理念。半透明的外觀設計,發光的滑鼠,一掃常規電腦千篇一律的單調,加上1299美元的標價,令人欣喜若狂。為了宣傳,喬布斯把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改造成iMac的廣告文案「ThinkThereforiMac」,成為廣告界的經典案例。
經過喬布斯的改革,「蘋果」終於重新崛起。喬布斯復任一年之際,蘋果公司奇跡般地從虧損10億美元轉為贏利3.09億美元。至1999年1月,蘋果電腦在PC市場的佔有率已由原來的5%增加到10%,「蘋果」又回歸了原來的軌道。
但遺憾的是,「蘋果」已經無法挽回在通用電腦競爭上的敗局了。喬布斯意識到,蘋果電腦的市場份額已經從他離開時的20%下滑到了5%,無法再與其他競爭對手抗衡。於是他做出了一個令業界嘩然的決定——放棄通用電腦行業,把蘋果電腦公司更名為蘋果公司,並開始大力打造數碼娛樂產品-iPod音樂播放器。事實證明喬布斯的選擇是正確的。短短幾年之內,iPod音樂播放器已經超過了日本索尼公司的HP3和HP4,至2008年底,iPod在世界佔有的市場份額已高達70%,躍居全球第一。
2007年喬布斯更是大膽進軍手機行業,打造新型手機iPhone,一時輿論嘩然,在諾基亞、摩托羅拉和索愛等手機巨頭壟斷市場的背景下,「蘋果」的選擇被業界喻為自尋死路。但是喬布斯獨辟蹊徑,與一些小軟體公司合作,通過互聯網建立了一個手機應用軟體商場——itunes,iPhone用戶可以下載itunes中的應用軟體,而且那些軟體適合各行業的人群使用,因此備受歡迎。
2009年第一季度,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全球手機銷售量急劇萎縮,iPhone的銷售量卻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喬布斯的人生智慧】
片段一:兩種人生
面對挫折,人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站起來,將這段經歷變成財富;要麼長跪不起,把挫折的經歷變成一場災難。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有兩位經歷相似的年輕人,一個叫弗萊克,一個叫喬布斯,他們都白手起家,通過奮斗,成為商界精英——弗萊克建立了當時紐約最大的百貨商場,喬布斯成了蘋果電腦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同樣不幸的是,他們都在職場中遭遇了打擊,而不同的是,破產的弗萊克在絕望中跳下了紐約帝國大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被蘋果電腦公司掃地出門的喬布斯,流落街頭,身無分文,卻沒有忘記為自己尋找出路,而且最終為蘋果電腦公司找到了復興之路。喬布斯經過不懈的探索,終於重返蘋果公司,成了新經濟時代美國的第一個億萬富翁,也是當時最年輕的億萬富翁,成為美國乃至全世界青年的楷模。
弗萊克與喬布斯,有過相似的成功經歷,也遭遇了相似的打擊,然而,他們卻演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一個在挫折中毀滅,一個在挫折中崛起。
片段二:災難的價值
1997年,喬布斯重返蘋果公司擔任臨時首席執行官。他對奄奄一息的蘋果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終於在1998年第四個財政季度創造了1.9億利潤的業績,讓「蘋果」重新「紅」了起來。
正當喬布斯大顯身手時,他的身體亮起了紅燈:胰臟里發現了腫瘤。醫生預測他剩下的時間不超過6個月,對死亡的恐懼瞬間淹沒了他。那段日子他神情恍惚,整天想著診斷結果。但最終,喬布斯冷靜下來,平靜地接受了治療。值得慶幸的是,他完全康復了。與死神擦肩而過之後,喬布斯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所有對榮譽的渴求和對失敗的恐懼,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對人生價值的追求。
回首過去,喬布斯感慨萬千。對於被蘋果解僱的經歷,他評價那是「最棒的遭遇」,因為失業激發了自己的潛能,促使他勇往直前,最終達到事業的高峰;對於罹患胰腺癌,他也認為那是「最棒的提醒」,因為癌症讓他領悟了生命的真諦。這些被別人視為滅頂之災的經歷,卻被喬布斯當做人生最好的際遇。
【喬布斯語錄】
1.帶著責任感生活。
2.不要害怕成為榜樣。
3.在挫折面前不要停下腳步。
4.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終點。
5.不要鼓吹,也不要自以為是。
6.不能盲目狂熱,那樣只會把人們嚇跑。
7.抓住出頭的機會,讓人們知道你的所作所為。
8.嘗試為這個世界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為高尚的事業做些貢獻,你會發現生活不再枯燥。
9.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要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
【針刺文】
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說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大多數人皆非富甲一方或權傾朝野者,很難做到「兼濟天下」,但「獨善其身」絕對是可以做到的。
漫漫人生路,不乏挫折與磨難,一帆風順的人生只是理想罷了。哪段成功的人生沒有經歷過風雨?飽含辛酸與汗水,成功才愈顯美好與珍貴。但是,要走出困境,絕不是說起來那麼簡單,必須學會在困境中「獨善其身」。要靜下心來,仔細觀察生活,不斷完善自己,為下一次機會的來臨做好准備。
美國蘋果公司的老闆喬布斯,就是「獨善其身」的典範。在六七十年代,電腦可不是今天人手一台的普及產品,那是只有財力雄厚的大公司才能擁有的高科技產品。而且當時的電腦體積巨大,又沒有顯示屏,只有專業技術人員才能操作。面對這種情況,喬布斯憑借高超的技術,自行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台微機——台式機的鼻祖。這個發明激勵了他,很快他便注冊了電腦公司,專門研發個人微型計算機,研製出了第二台個人計算機,這台計算機不管是外形還是性能,都有了質的飛躍,為他在歐美市場打開了銷路。憑借著獨一無二的技術創新,蘋果公司很快就成為獨霸70年代的電腦巨頭。80年代,隨著無數的電腦公司迅速崛起,微機技術不再是「獨家秘籍」,蘋果公司四面楚歌,業績不斷下滑。更糟的是,性格桀驁不馴的喬布斯在公司受到孤立,被迫離開了親手創辦的蘋果公司。進入90年代,「蘋果」的業績仍未出現好轉,人們又想起了喬布斯,喬布斯順利重返「蘋果」。這時的喬布斯,已然脫胎換骨,變得溫文爾雅,談吐含蓄,待人親切,人們紛紛感嘆,這是喬布斯嗎?上任後,他果斷決策,將「蘋果」的業務轉向電子娛樂產業。於是,音樂播放器ipod問世了。小小的ipod自上市之日起,就佔領了音樂播放器市場,成功地將「蘋果」帶出泥潭,這無疑都歸功於那個歷經十年困境,卻依然堅持夢想,完善自我的喬布斯。
由此可見,上帝會給予每個人以成功的機會,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抓住這個機會的能力。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窮則獨善其身」,是成功來臨前我們最好的人生態度。(摘自「維普網」)
❻ 蘋果電腦怎麼刷網課爾雅
先下載安裝360瀏覽器,直接到官網下載。安裝完成後,在打開播放課程後,設置自動刷新。點擊右上角的工具/自動刷新/設置自動刷新頻率(自己確定,建議設置為300)設置完後記得點擊自動刷新,這時前面出現一個綠色的勾。
建議朋友們多下一個瀏覽器,一個用來刷課,一個用來正常上網。步驟就是:(我用的是網路瀏覽器,可以使用)播放課程時,按下windows+D,你再打開另一個瀏覽器正常使用。這樣的話,課程就不會自動暫停,如果不信可以記住開始按下windows+D時的時間,再過數秒,再打開播放瀏覽器看進程。
❼ 蘋果電腦對於個人來說好用嗎求大神幫助
蘋果首席執行官蘋果電腦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商界里的曾國藩 在年初舊金山的Macworld大會上,當人們聚焦於今年的蓋茨的笑料的時候,像往常一樣穿著黑色高領衫加牛仔褲的蘋果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沒讓他的Fans失望,還是發出了名言:「微軟再次抄我們,這很有意思。」 喬布斯說:「從抄襲最初的Mac開始的10年間,它們的確改進了不少,但是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我過去經常告訴比爾,我們是最便宜的研究與設計。」 不過不管怎麼說,10年間,蘋果電腦的全球市場份額從9.4%下降到2.3%,其他都是由微軟控制著。回想1 997年初,也就是喬布斯重返蘋果電腦不久,他還無比認真地朝蓋茨講:「比爾,我們共同控制了100%的桌面系統。」 當然,驕傲的蓋茨對此報以沉默,蓋茨或許在想:事實上我基本獨自控制了整個產業。 但在談判之後,蓋茨私下裡告訴他的朋友,自己一直懼怕喬布斯的光芒:「這傢伙太可怕了。」 的確,無論在財富方面,還是市場上,蓋茨都超越了很多人,但在心理上,以及財富所能控制以外的一些領域,喬布斯都是蓋茨永遠無法戰勝的??就像無論《指環王》里的魔王索隆多麼強大,他都無法在阿拉貢前面討得便宜,而且,阿拉貢才是人們心目中的國王??他不僅是蘋果電腦的創始人,動畫業新貴Pixar的所有者,最重要的是,他還是全球最酷最特立獨行的企業家、IT產業的藝術家、商界與文藝界的時尚先鋒,以及黑客們不朽的偶像。連甲骨文的CEO埃利森這種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都不得不承認自己一直嫉妒喬布斯,即使在後者的財富遠不如自己的時候,他還是無法在影響力上超越喬布斯。 雖然喬布斯比蓋茨更早成為億萬富翁,但在之後的日子裡,他的經歷遠比蓋茨更加跌宕。盡管如此,至今喬布斯仍是矽谷乃至全世界的風雲人物,這至少說明,面對失控的局面,他有多麼強韌。就彷彿海明威筆下那個與大海搏鬥的老人:「你可以打倒他,但你就是打不敗他。」 孤兒喬布斯獨特混亂的青少年 喬布斯1955年出生於矽谷的心臟地帶加州山景城,他出生不久就被領養了。 青少年時期的喬布斯對那些奇異文化特別有興趣,他曾經旅行到印度,探究瑪哈利希瑜伽的真相。為了尋找自己生存的意義,喬布斯試過很多痛苦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方式:原始嘶喊療法、大麻、迷幻葯、各種節食療法、禁食法……21歲前的喬布斯思想獨特而混亂。他靠給人家照看小孩和打工掙夠學費上了大學,但是不久卻又被勒令退學。他在一個農場里工作過,他想去一個修道院修行,但也曾與一位女歌手好過。他甚至還想去當時的蘇聯生活創業。他艱苦創業,但也有業余愛好,閑暇時愛彈吉他,就是後來當上老闆,他還給員工背誦過當時他唱歌的歌詞。 出現黃金搭檔蘋果順勢成長 在矽谷,有許多令人羨慕的創業搭檔,像惠普的惠利和普卡德、雅虎的楊致遠和費羅,蘋果的喬布斯和沃茲尼克也是這樣一對奇妙的組合,兩人同在一個電腦愛好者俱樂部。沃茲尼克對個人電腦工業設計的才華無人能及,而喬布斯的能耐在於市場洞察力。 沃茲尼克在1976年做了一台個人電腦,當時他才26歲,但只是玩玩而已。而那年21歲的喬布斯卻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他將這台電腦命名為「蘋果一號」,並立即投入生產。雖然那隻是一種沒有鍵盤、機箱、聲音和圖像的計算機電路板。 喬布斯賣掉了他的汽車,沃茲尼克也貢獻了他最大的財產??兩台計算機,共籌得1300美元的種子資金,他們製造產品賣給俱樂部的電子迷們。良好的銷售讓喬布斯馬上意識到,他們的小資本根本不足以應付這急速的發展。為此,他和沃茲尼克去找了惠普等大公司的老闆,希望他們能接受蘋果電腦原型,但這些公司對此未置可否。當然,後來他們就只好後悔莫及。 在這個關頭,喬布斯的遠見和商業天才發揮了作用。他對沃茲尼克說:「我們應該自己開公司。」沃茲尼克是個老實巴交的技術型人物,他覺得喬布斯的想法簡直是瘋狂。但喬布斯最終說服了他。 1976年秋,喬布斯與沃茲尼克的「蘋果」公司在喬布斯家的車房誕生,第一個雇員是喬布斯的妹妹,喬布斯甚至雇了一批中學生工作以節省開支。喬布斯四處奔波,他的銷售天才得以充分展現。喬布斯還說服了幾家電子元器件供應商以賒賬的方式提供零件,他甚至說服了律師和公關公司,以賒欠的方式提供服務,這樣資金短缺的問題就解決了。 提供賒欠服務的公關公司總裁還為他找了好幾位風險投資家,從此,「蘋果」開始在市場上尋找生長的空間。 1977年4月他們成功開發了AppleⅡ,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台具有彩色圖形顯示功能、鍵盤、電源和造型的個人電腦產品,也是第一台在市場上進行銷售的個人電腦。 「蘋果二號」在1977年夏天剛剛上市,公司的產值便迅速突破了100萬美元;一年後,成為當時美國發展最快的計算機公司。1980年底,蘋果公司上市,上市當天,公司就產生了4個億萬富翁和40多個百萬富翁。喬布斯為此登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他的故事叫「不盡財源滾滾來」,人們爭相傳誦這個經典的美國傳奇。 被踢出公司卻梅開二度 不過,喬布斯喜歡標新立異而又獨斷專行的性格註定了他過不了幾天安穩的好日子。由於他的幾次決策失誤及由此導致的人事紛爭,他被迫於1984年離開了蘋果公司。 與斯卡利的紛爭,是喬布斯離開「蘋果」的另一原因。斯卡利原本是百事可樂的銷售經理,1983年出任蘋果公司總裁。在許多重大決策上,喬布斯總是獨斷專行,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所有人,令斯卡利覺得難以忍受。斯卡利借喬布斯一系列的失誤,迫使董事會作出選擇:只要喬布斯留在蘋果公司,他就去另謀高就。結果,喬布斯被踢掉了。喬布斯頓時覺得眾叛親離,一怒之下,賣掉了手中所有的蘋果公司股票,並發誓要做一番比創建蘋果更大的事業。 離開「蘋果」後的喬布斯買下了一間專門採用數字技術製作動畫的公司,也就是後來著名的Pixar公司,雖然也是經歷了種種困難,但近幾年它創作了《玩具總動員》、《怪獸公司》和《海底總動員》等動畫影片而聲名鵲起,喬布斯甚至已經成了好萊塢的圈內人士。 重回蘋果挽救蘋果 喬布斯離開後,蘋果公司連換了幾任總裁,但始終不見起色。最後,蘋果公司還是想到了喬布斯,1996年,蘋果大家庭誠意邀請在外漂泊了十來年的喬布斯歸來。喬布斯一回來就立即著手整頓公司,而且,仍然是用他那一貫專制的作風。 在所有的決策中,最有力度的武器還是iMac網路電腦。在喬布斯雷厲風行的領導下,開發iMac僅用了短短1 0個月時間,這是現代科技社會前所未有的速度。iMac的出現震撼了整個IT界。外形是喬布斯讓iMac人性化的第一步,也是引起轟動的重要原因。為了讓外形更加別致,設計人員特地請教了糖果公司的包裝專家。 iMac尚未正式推出之前便接到15萬部訂單,沉寂了多年的「蘋果」重放異彩。其後多種新顏色及加強功能的i Mac陸續推出,使原本對「蘋果」徹底失望的用戶們又回來了,「蘋果」再次成為IT界的焦點。 1997年,喬布斯再次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並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 兩面派、小氣、搞陰謀、喜怒無常 人們都發現,喬布斯和以前不一樣了,他對事物的反應已不再像十多年前那樣輕狂。但這位蘋果公司的創建者和救世者,卻有兩張面孔。在公開場合,喬布斯談吐優雅,出手大方,而在私下場合,他卻頑固粗暴,不通人情。 喬布斯的「好人」一面寥寥鮮見,而喬布斯的「惡人」那一面,也是令人難以想像。 他小氣。在他已經成為百萬富翁又有了第一個孩子時,他一開始拒絕給分居的孩子的母親每月385美元的補助費,直到他的同事勸他,說如果事情讓媒體曝光不利於公司形象,他才勉強同意。堂堂的億萬富翁,在辭退一個雇員時,竟拒絕付給應該付出的2.5萬美元補助金,當這個雇員威脅說要向外界披露他的領導風格時,他才讓步。 他還會搞點陰謀詭計,他後來擔任總裁顧問時,就耍了一些手段將當時的總裁趕走,自己擔任了「臨時」總裁。他對員工不信任,竟偷看他們的電子郵件,頗失風度。 年輕時的喬布斯總是喜怒無常,與員工一言不和,就馬上把人辭掉,很多蘋果職員多半不敢和他同乘電梯,惟恐電梯未坐完即被炒魷魚。 但年屆中年的他現在的性情已圓通了許多。重返「蘋果」後,大量裁員在所難免,喬布斯卻說,解僱蘋果公司的員工要比以前痛苦得多,他會設身處地想像解僱的員工們回家時的情景。這話說出來,從前熟悉喬布斯的人都不會相信。 對於喬布斯來說,惟一不變的是他對蘋果公司的感情。蘋果公司的成敗幾乎都系於他一身,幾次大危機都是由於他的決策失誤引起的,最後他卻總是能不遺餘力地將公司救出。不管是當年長發叛逆的青年喬布斯,還是如今溫文爾雅的紳士喬布斯,對「蘋果」的態度都是說一不二的。 喬布斯過去花許多時間尋找能夠產生新產品的技術,但是現在由於工作的原因,不可能作深入的研究。他說有時在臨睡前,會冒出一些平時想不到的點子。他在網際網路的六個新聞站點上登記注冊,每天能收到大約300份電子郵件,一些素不相識的人在裡面大談他們的新構想。 經歷了多年的工作以後,喬布斯說:「太多的事情令人感到遺憾,但最大的遺憾莫過於那些你沒去做的事。如果我早點明白現在才明白的道理,我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些,但這又怎麼樣呢?關鍵是要把握好現在。生命是短暫的,不久以後我們都將走到盡頭,這就是現實。」
記得採納啊
❽ 請各位高級同行幫忙給些意見,謝謝!
在美國風險投資的歷史中,蘋果公司較早展示了風險投資的不同凡響。1976年,兩個二十多歲的青年設計出了一種新型微機(蘋果一號),受到社會歡迎。後來,風險投資家馬克首先入股9.1萬美元,創辦了蘋果公司。從1977年到1980年3年時間,蘋果公司的營業額就突破了1億美元。1980年,公司公開上市,市值達到12億美元,1982年便邁入《幸福》雜志的500家大企業行列。一家新公司在5年之內就進入500家大公司排行榜,蘋果公司就是首例。
蘋果公司的上市猶如核爆炸的成功一樣震憾著世界。早先在蘋果公司下賭注的風險投資家更是豐收而歸,1美元的投資可獲得243美元的回報。著名風險投資家羅克曾以每股9美分的價格買了64萬股,不到3年時間,他投入的5.76萬美元就奇跡般地變成了1400萬美元。
蘋果公司較早地以自己的巨大成功預示了風險投資的不尋常。其中,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風險資本循環的全貌。首先通過慎密而敏銳的尋覓或遴選,找到理想的投資對象。然後便進入循環的第一階段風險資本進入風險企業。進入有多種方式,可以是新辦公司,也可以是投資於已有企業。蘋果公司屬於前者。通過幫助風險企業發展壯大,風險資本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其循環:退出風險企業。退出有轉讓、上市等方式,上市是退出的最高境界。蘋果公司通過上市給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是風險資本運作的完美典範。
沃茲尼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電腦怪人,喬布斯經常去沃茲尼克製造電腦的地方參觀。有一次,喬布斯覺得這種電腦可以進入市場。正是這種毫不經意的想法使兩個大學肄業生成了世界電腦行業的巨人。
蘋果電腦發跡於加州洛斯加爾托斯喬布斯的車庫里,當時因為喬布斯和他的同夥人沃茲尼克沒錢買雅爾泰電腦,於是自己動手做出來一部,這就是蘋果電腦的雛形。蘋果電腦的傳奇可以說是矽谷創業成功的標准範例。
喬布斯和沃茲尼克是真正的矽谷小孩,他們從小就在高度的電子化環境下長大,潛移默化,自然而然邁向了電子生涯。喬布斯和沃茲尼克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在一位朋友家的車庫里認識了,而且從他們後來的事跡不難看出,車庫在他們的生涯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當時沃茲尼克自製的電腦剛在灣區(Bay
Area)科學博覽會里贏得頭獎,喬布斯因此對他印象深刻。沃茲尼克從小就對電腦有興趣,他的父親是洛克希德導彈及太空公司(Lockheed Missiles and
Space
Company)的電子工程師。當沃茲尼克還小的時候,他父親便協助他設計了邏輯電路,從此激發了他對電腦的興趣。沃茲尼克在中小學期間,學習非常專心,常常別人跟他說話時,他頭都不抬一下看看是誰在跟他說話,他媽媽只得拍拍他的腦袋才能引起他的注意。沃茲尼克才華橫溢,很早就顯露無遺,從很多方面都可看出他將成為一個技術奇才。在高中時,他是最聰明的學生,大學入學測驗時數學獲得滿分800分。他的同學們記得他寡言內向,但才華出眾。總之,他是個典型的電腦天才。
在計算機行業的微型機時代,蘋果公司的奇跡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蘋果公司的奇跡是與喬布斯和沃茲尼克兩個人的創造力分不開的。喬布斯在學校里是個性格孤僻的人,曾經一度不願到原來的初中上學,父母不得已搬了家。在讀高中時,喬布斯迷上了高科技,放學後他常去惠普公司旁聽報告。一天,他大膽地向公司的董事長威廉·休利特提出要一些自製電腦的零件。休利特被他感動了,送給了他需要的部件,並幫他安排了暑期打工。
高中畢業以後,喬布斯進入俄勒岡的里德大學,但不到一年就中途退學了,喬布斯認為大學不適合自己。後來,他在一家僅有兩年歷史的小型電子公司雅泰利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很快他又離開了雅泰利公司,帶著積攢的一點錢去印度旅遊,並計劃在印度開始自己的創業生涯。
沃茲尼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電腦怪人,他原先就讀於羅拉多大學,在那裡學習了一年軟體設計後,他又轉入狄安薩學院(De
Anza
College),最後再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但在這些學校他都覺得怏怏不樂,於是1972年他自伯克利大學輟學到惠普公司做事。同一時期,喬布斯從印度回來後便進入雅泰利電視游戲公司,於是喬布斯和沃茲尼克便又回到矽谷,再度重逢。
每個新公司的創立也許都是源於靈機一動——可能是一種創新的產品,或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服務項目。喬布斯和沃茲尼克為了想要擁有一部微電腦,但卻買不起,因而創立了蘋果公司。
蘋果電腦奇跡般的誕生過程,說明了矽谷高技術企業的許多共同之處。有那麼一個人碰到一個令他深受挫折的問題,就決定動手研究看看,進行當中,創造出一種非常暢銷的產品。一開始的成功令人驚異,於是這位創業家就成立一家新公司,在克服重重困難之後,也許就獲得了巨大的財富。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夢想,驟然功成名就的快樂也容易沖昏速成的企業家,這和那些突然出名的職業運動員、電影明星以及搖滾歌星的結果相形之下,沒什麼不同。
為了製造Apple-Ⅰ型,沃茲尼克和喬布斯順手從他們工作的公司——惠普和雅泰利——「解放」了一些電子零件。沃茲尼克設計Apple-Ⅰ型時,的確是走低成本方向,他不用當時最流行的英特爾8080做電腦的心臟,因為它單價高達270美元,而且也無法獲得,因為經銷商告訴沃茲尼克,只有設有帳號且是登記在案的公司才能購買。「後來查克零售店(Chudk
Peddle)宣布6502(一種微處理機)將在WESCON(一項西岸舉行的年度盛大電腦展示會)櫃台出售,所以我的幾個朋友就去參觀WESCON,20塊錢付給櫃台,微處理機就買到了」,沃茲尼克說,「只要20塊錢,你就可買到一個微處理機,那使我踏入了這一行。」
當Apple-Ⅰ型在家用電腦俱樂部展示時,立刻引起轟動,喬布斯和沃茲尼克的朋友都爭相要一部。「因此我們花了所有的時間,幫他們做自己的電腦,它佔用了我們的周末、夜晚。我賣了車,沃茲尼克賣了計算機,我們總共湊得了1300美元,雇了我的一個朋友為這部電腦設計印刷電路板……我們估計可做出100片,每片出售50美元,那樣就可以有2500美元的收入,足夠我們贖回金龜車和計算機了。」喬布斯說。組合第一部「蘋果」時花了沃茲尼克和喬布斯60小時。沃茲尼克和喬布斯無心插柳,卻為了順應消費者的需求,開創了微電腦事業。
為了進一步了解風險性創業投資在開創新公司時所扮演的角色,下面看看蘋果這個典型的矽谷公司產生的過程。
1976年3月到6月,喬布斯和沃茲尼克一直出售小型元器件。為了擴大生產,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組裝零件,他們尋找電器供應商作擔保,兩人甚至想得到雅泰利公司和惠普公司的擔保,但沒有成功。不久,購買他們產品的訂貨量就超過了他們的生產能力。到了夏天,他們設計出一種更高級的個人計算機——Apple-Ⅱ型。到1976年底,Apple-Ⅱ型銷售額達到20萬美元,其中利潤為20%。1976年末和1977年初,喬布斯和沃茲尼克採取了幾項有力措施來拓展業務。他們在一份知名的商業雜志上登了一篇科技文章,使公司產品贏得較大知名度,並與其他計算機零售商簽定了銷售合同。他們還說服了一名律師,通過法律保證制定了一項延期付款計劃。但為了佔領看似無限的市場,他們還需要大筆的資金,而且他們更急需市場方面的專家。
當喬布斯和沃茲尼克體會到蘋果電腦是人們想買而又有潛力的產品時,就去找他們在雅泰利和惠普的老闆。布希內爾是雅泰利的創辦人,也是第一個電視游戲的發明人,喬布斯想使他相信,微電腦的前途無量。可惜雅泰利並不生產電腦,喬布斯的主意只換來布希內爾的嘲笑。
1983年,布希內爾在加州森尼韋爾市的一個工程師宴會上,回想起這件事時,說了這么一段話:「好比說,你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跑去跟你的經理說:『我有一項產品將會有千萬美元的市場。』經理就說:『啊哈,千萬美元的市場?!我們公司的資本也才不過千萬美元而已。』你說:『千萬美元在我看來倒不是件難事。』……這項新產品就是——個人電腦!我們都知道,在1975年時,還是大型電腦和小型電腦的天下,新的微電腦只能在夾縫中生存,但沒多久他們就急速發展而與那些前輩們並駕齊驅。如今看來,雅泰利平白拒絕了千萬美元的生意。瞧,我從沒說我們是完美無缺的。」1982年微電腦銷售量已躍升至54億美元。
接著,沃茲尼克也去見他在惠普的主管,提議在惠普生產蘋果電腦,他利用不同的機會場合共提了三次,但是惠普的主管們嫌他沒有大學學歷,又沒有電腦設計的正式鑒定證書。
後來的發展大令喬布斯和沃茲尼克揚眉吐氣,今天雅泰利和惠普在觀望延遲之後,已激烈地加入這場微電腦之爭,努力想要趕上蘋果——這個行業的領先者。
不久,馬古拉開著他的名牌轎車來到設在車庫的「蘋果」電腦公司。馬古拉當時才38歲,就已經是百萬富翁而且從英特爾退休了。馬古拉要求看他們的經營計劃,喬布斯和沃茲尼克對看傻了眼,他們從不知什麼叫經營計劃。馬古拉就向他們解釋,籌募風險性創業資金必須准備一份詳細的公司創立計劃書。
於是,他便跟喬布斯和沃茲尼克坐下來商討,足足花了兩個禮拜,研擬出一份蘋果電腦公司的經營計劃。馬古拉看了計劃書後,意識到這一創業計劃潛力無限,是他的獨具慧眼使蘋果獲得了充足的風險資本,馬古拉不僅自己投資9萬美元,而且親自組織並爭取到美利堅銀行(Bank-of-America)20萬美元的信用貸款。他們三個人帶著「蘋果」的經營計劃走訪馬古拉認識的其他風險性創業投資家,結果又籌募了60萬美元。其中一個投資者是羅克,他曾對英特爾公司進行風險投資。馬古拉還幫助喬布斯與美利堅銀行達成了貸款協議。在他們的努力下,蘋果公司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吸引了一些重要的金融投資商,其中還有溫洛克(洛克菲勒家族)。至此共籌到300萬美元資金,已具備了開始大規模生產的能力。
馬古拉加入蘋果公司後,他把喬布斯和沃茲尼克的資產估價為全公司股份的2/3,而他自己投資9萬美元,獲得蘋果公司1/3的股份。1977年,在美國首屆西海岸電腦交易會上,Apple-Ⅱ型機取得巨大成功。5年之後,蘋果公司收入躍升至10億美元,並成功上市,馬古拉以9萬美元投資,一躍而為億萬富翁。
1977年3月,蘋果公司正式注冊,公司由車庫生產發展到廠房生產。Apple-Ⅱ型計算機在一次商品展銷會上推出,並迅速取得了成功。Apple-Ⅱ型是一種全程序化的個人計算機,它是專為家庭設計的,同時,也適用於專業程序人員。蘋果公司之所以選用「蘋果」作自己產品的名字,是因為當時有人認為計算機會對外行造成傷害,取蘋果之名給人友好、普通的印象,容易讓公眾接受。
1977年蘋果公司超常規的發展卻使公司的組織結構出現了問題。現在公司的領導應該正式化了,需要一個總經理和一個執行主席。喬布斯和沃茲尼克都深感自己不能勝任日常經營管理,他們任命馬古拉為執行主席,並從國家半導體公司挖來了他們的總經理麥克爾·斯格特。斯格特看到了在蘋果公司發展的前途,寧願犧牲一半的薪水來蘋果公司就職。喬布斯擔任副董事長,沃茲尼克擔任副總經理。公司成立3年以後,喬布斯和他的同事都成了百萬富翁。
IBM的入侵還是給公司帶來了一些陰影。蘋果最主要的威脅下有雅泰利、湯迪公司,上有IBM、施樂、惠普以及其他公司產品的狂轟濫炸。
1983年,蘋果公司推出了新產品——「利莎」,公司希望通過它吸引到更多的新客戶。1983年末,公司針對家庭及職業人員市場,又推出麥森托什,雖然IBM公司的種種努力已造成了對上述新產品的壓力,但不管怎樣,蘋果公司在1977年至1982年取得的成功還是巨大的。蘋果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蘋果-Ⅱ型幾乎滿足了市場各方面的需求。終端用戶第一次可以買到價格便宜、容易使用、性能高於一般微機的個人計算機。因為公司為使用者提供了自己的程序,所以軟體已不成問題。另外,許多公司也開始開發與蘋果-Ⅱ型系統匹配的軟體系統。蘋果機的名字與商標讓人感到友好、親切,不會產生恐懼感。整個機身緊湊、小巧、輕便,便於運輸。另外鍵盤和屏幕由輕塑料取代了金屬,屏幕比電視屏幕小,但不影響字體的清晰度。蘋果機整體顏色為吸引人的色調,而不是像湯迪機以令人恐懼黑色、銀色為主。公司的操作手冊使顧客可以輕松方便地掌握整個系統軟體,這是最初取得成功的一個因素。總之,上述特點使蘋果機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操作方面,是一種質量高、價格低、友善的計算機。
為了取得成長所需的大量資金,蘋果公司在1980年12月12日第一次公開上市招股。那是華爾街一件空前的特殊景況。460萬股,每股22美金,總共吸收了1.012億美元的資金,也造就了好幾個暴發戶,喬布斯1.65億美元,馬古拉1.54億美元,沃茲尼克8800萬美元,斯格特6200萬美元,他們一共佔了蘋果公司40%的股份,早先在蘋果公司下賭注的風險投資家也都豐收而回,每1美元錢投資收回243美元。矽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家羅克再次成為豪賭的贏家,1978年以每股9美分買了64萬股,還不到3年,他以57600美元的投資收回1400萬美元。羅克早已擁有點石成金的美譽,這是他又一次獲暴利。
創業階段之後,如果新公司欣欣向榮,風險投資家便協助新公司「股票上市」。期待已久的豐收就要兌現,這是風險投資家最興奮的一刻,也就在這一天,新公司確定了它的市場價值,創業者可能就因此成為暴發的百萬富翁。
這時候,風險投資家往往便拎起飽滿的錢袋回家去,再選一家冒險創業的公司投資。如果風險投資家只顧這一次收益而對創業公司再也不管不問,那麼這樣的風險投資家也可以叫創業投資家。通常來說大多數的創業投資家都期望在5年內能有10倍的豐收,當然,這些期望未必都能實現。如果新公司一敗塗地,他們可能分文未得,損失慘重。一般約有20~30%的新公司很快就倒了,其餘60~70%的新公司表現平平,只有5%像蘋果、羅姆(Rolm)一類的公司成了氣候。風險投資家說,除了微電子與其他的高技術以外,很難得能有高回收的機會。所以,如果你有一個經營計劃,打算製造更好的捕鼠器,大可不必來打擾這些創業投資家,除非那是電子捕鼠器。
風險投資家不僅是創業家的顧問,他也對人事、技術、企業和財務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議。創業投資家不同於銀行家和股票投資人,他們與創業公司息息相關,誠如約翰遜說的:「我們不僅撒下骰子,而且還用力吹它,真是勞苦功高。」
從蘋果公司的創業中不難發現,風險投資家所支持的創業家中,都可歸納出一些共同的特徵:誠懇、勇於認錯、隨機應變、全身心奉獻於工作、渴望成功和擁有卓越的管理和技術背景。一位創業投資家這么說過:「對房地產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在風險性創業投資中,則是人才、人才、人才。」約翰遜則以決心和熱心作為衡量創業家能否成功的指標,他說:「我必須看到他步履堅決地走向懸崖邊緣才算數。」門羅公園資金管理服務公司的范倫泰也有著同樣的見解:「盡管把那些智商140,自以為是的狂人帶來找我,我會照單全收。」范倫泰慧眼識英雄,在過去10年內,他已投資7000萬美元,共同參與投資創立了40家公司,其中包括蘋果、雅泰利和阿爾托斯電腦(Altos-Computer)。
風險投資家們自詡是溫文爾雅、博學廣聞的生意人,然而,創業家根本就認為他們精打細算、銅臭滿身。風險投資家在矽谷的別號叫做「風險投機家」,把他們描繪成貪婪可鄙、嗜吃腐肉的兀鷹,寄生在創業工程師的心血精力之上。他們的目的是奪取公司的控制權,即使要拋棄公司的創始人亦在所不惜。由於貪婪的投機家只求在公司股票上市或轉手的時候賺一筆,至於公司長遠的生存能力如何對他們而言,是無關緊要的,因此,投資家和創業家的目標可能有所不同,難免會產生某種程度的沖突。
一個剛創立的公司,會把總資本依每股一定的價碼分配成許多股,創業家和風險投資家之間達成協議,只不過是往後一系列交易的開端而已。第一次交易不過是籌措財源的第一回合,等到新公司的羽翼漸豐,需要更多的資金時,就開啟了第二回合的談判,新公司要求以不同的價碼(通常較原價為高)出售更多的股份,而且還可能會有第三和第四回合。隨後幾個回合交涉的對象可能仍是第一回合那些風險投資家,或許也會有其他新加入的風險投資家。由於風險投資家掌握了資金,新公司和他們談判的時候便顯得力不從心,由此不難明白為什麼創業家對這些投資人錯綜復雜的感情。
在1980年以後,蘋果電腦公司己發展成世界性的公司,除了矽谷的總部外,在新加坡、愛爾蘭和得克薩斯州都設有工廠。到1983年為止,蘋果公司共有3500名員工。裝配印刷電路板上的硅晶元需要動用很多工人,蘋果公司便委託給像聖何塞市通用技術(General-Technology-Corporation,簡稱GTC)一類的裝配公司去做。1976年,喬布斯踏進通用技術公司和總經理奧爾森(Richard-Olson)簽下一紙合約,從此通用技術公司開始加工蘋果的電路板,那時他們只有30名工人,一天只能裝好100塊電路板。
到1983年的時候,通用技術公司已有450名工人,大多是女工,其中有黑人、西班牙語系或其他的少數民族。他們從最低的工資做起,學習把有引腳的晶元插進電路板,這種工作單調無聊又無升遷的機會。每位工人完成一塊板後必須在檢驗表上簽名負責,然後將電路板送去測試,矯正每一項錯誤。於是又一部蘋果電腦的「內臟」送出廠了。一塊電路板可能會送到蘋果公司的新加坡裝配廠,在那兒把塑料外殼、鍵盤和其他的零件組合到一塊鋁板上,從頭到尾,總共只要十個螺絲,這正是沃茲尼克在1976年所精心設計的傑作。新加坡的中國工人,加上愛爾蘭、得州和矽谷的工人,到1983年年初,已裝配了約75萬部蘋果電腦,其中約有30%銷到美國以外的地方。
你只要算算蘋果電腦的供應商、裝配廠、電腦零售店,當然還有使用者,就知道蘋果公司絕不致沒落。
1983年年初喬布斯宣稱,蘋果公司創造了300位百萬富翁。喬布斯當然也是其中之一。1983年中,喬布斯在蘋果公司的權益共值2.84億美元。根據《福布斯》(Forbes)雜志1982年的一項分析,在美國最富有的前400人中,28歲的喬布斯是最年輕的一位,對於一個從車庫起家創立公司的年輕小夥子而言,還真不賴。
喬布斯名利雙收,1982年2月15日,喬布斯出現在《時代》雜志的封面。雖然他已經在優雅的洛斯蓋特市(Los-Gatos)買了華廈,封面照片上的他卻仍然穿著熟悉的丁尼布工作衫。盡管他已經擁有一部賓士牌轎車,他還是喜歡騎摩托車上班。
喬布斯說,當他年輕時,他認為單獨一個人不可能改變整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太大、太復雜,也太強而有力。但最近蘋果電腦的經歷使他有點志得意滿,「你可以在地球的一邊刺它一下,而在另一邊的社會會產生沖擊。」喬布斯說。這種影響力對於很多企業家來說,實在是生命中最吸引人的刺激之一。
一個人一旦嘗到了這種掌握未來的權力感,他就難以停止。喬布斯在1983年贈送10400所中小學各一部蘋果電腦,數量實在不小,價值上千萬美金,但由於減稅,蘋果公司「只」花了100萬美元。喬布斯說,若能說服聯邦政府給他免稅,他將送全美國每個學校一部電腦。
喬布斯的談話充滿了權威性的比喻,例如,「快捷半導體公司像長熟了的蒲公英,」喬布斯說:「你朝它一吹,企業的種子就散布在風中。」在一次面談中有人問到有關日本微電腦的競爭,「他們的第一次浪潮就像魚一樣地撲倒在岸上,今年春天第二次浪潮襲來,」喬布斯說:「他們仍將像魚一樣撲倒在岸上。」對喬布斯而言,日本電腦公司面臨的兩個主要難題是軟體和經銷網,這兩點當然也就是蘋果公司特別占優勢的地方。
為什麼喬布斯和沃茲尼克能這么成功?當然,他們佔了天時地利的便宜,此外大多是運氣,還有他們生長在矽谷也多少有幫助。沃茲尼克的確是個電腦天才,喬布斯的活力使他們的微電腦創立了公司,但除此之外就看不出這兩個年輕人的暴富有何特別之處。如今,神話一般的故事和新聞界把他們說得像是有超人般的能力,但是有人不以為如此。喬布斯和沃茲尼克不過是兩個碰巧撞進金窟的年輕人。
蘋果公司的故事包含了矽谷成功事跡的主要因素:創業精神、冒險投資,但風險投資的介入無疑是蘋果公司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蘋果公司成功的創業故事總是讓人津津樂道,蘋果電腦永遠是完美和精益求精的象徵,風險投資也總是青睞於永遠追求卓越
蘋果公司的管理理念:
一個科技公司應該有工程師運作,而不是行政管理。A tech company should be run by engineers, not
managers
創建一種僱主關系文化。Build a culture of respect between managers and employees
給雇員更多對自己的產品話語權。Give employees the freedom to own and improve the procts
挑戰你的雇員,讓他們成長。Challenge your employees to grow
最後提交日期極其重要。Deadlines are crucial
不要和你的競爭對手攀比產品功能的游戲。Don』t play the 「feature game」 with your competition
僱傭一些擁有對你公司產品有瘋狂激情的人。Hire people who are insanely passionate about your
proct
對你的員工強調平衡生活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It』s important to emphasize work/life balance
你應該維持一個創建公司最初的文化基調,甚至在你公司成長後仍然保持。You should maintain that startup culture,
even when you』re a big company
❾ 爾雅通識課蘋果平板平板怎麼看
哈哈哈...我告訴你吧,
先把視頻全屏,然後alt +tab切換其他窗口,絕對可以。 也可以Windows鍵加D切換到桌面,然後做其他的.不要再到視頻那個網頁就好. 視頻任他放在那裡。
我一直都是這么看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