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筆記本電腦屬於第幾代計算機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1945-195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政府尋求計算機以開發潛在的戰略價值。這促進了計算機的研究與發展。1944年Howard H.Aikien(1900-1973)研製出全電子計算機,為美國海軍繪制彈道圖。這台簡稱Mark Ⅰ的機器有半個足球場大,內含500英里的電線,使用電磁信號來移動機械部件,速度很慢(3-5秒一次計算)並且實用性很差只用於專門領域,但是,它既可以執行基本算術運算也可以運算復雜的等式。
1946年2月14日,標志現代計算機誕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在費城公諸於世。ENIAC代表了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過不同部分之間的重新接線編程,還擁有並行計算能力。ENIAC由美國政府和檳夕法尼亞大學合作開發,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70000個電阻器,有5百萬個焊接點,耗電160千瓦,其運算速度比Mark Ⅰ快1000倍,ENIAC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計算機。
第一代計算機的特點是操作指令是為特定任務而編制的,每種機器有各自不同的機器語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個明顯特徵是使用真空電子管和磁鼓存儲數據。
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1956-1963)
1948年,晶體管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計算機的發展,晶體管代替了體積龐大電子管,電子設備的體積不斷減小。1956年,晶體管在計算機中使用,晶體管和磁芯存儲器導致了第二代計算機的產生。第二代計算機體積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穩定。首先使用晶體管技術的是早期的超級計算機,主要用於原子科學的大量數據處理,這些機器價格昂貴,生產數量極少。
1960年,出現了一些成功地用於商業領域、大學和政府部門的第二代計算機。第二代計算機用晶體管代替電子管,還有現代計算機的一些部件:列印機、磁帶、磁碟、內存、操作系統等。計算機中儲存的程序使得計算機有很好的適應性,可以更有效地用於商業用途。在這一時期出現了更高級的COBOL和FORTRAN等語言,以單詞、語句和數學公式代替了含混的二進制機器碼,使計算機編程更容易。新的職業(程序員、分析員和計算機系統專家)和整個軟體產業由此誕生。
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1964-1971)
雖然晶體管比起電子管是一個明顯的進步,但晶體管還是產生 大量的熱量,這會損害計算機內部的敏感部分。1958年德州儀器的工程師Jack Kilby發明了集成電路IC,將三種電子元件結合到一片小小的矽片上。科學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單一的半導體晶元上。於是,計算機變的更小,公耗更低,速度更快。這一時期的發展還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統,使得計算機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協調下可以同時運行許多不同的程序。
2. 筆記本電腦屬於第幾代計算機為什麼
第三代!
原因如下:計算機有四代。
1、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2、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3、第3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4、第4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4、計算機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5、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3. 華碩筆記本電腦怎麼看幾代
華碩筆記本可通過查看筆記本背面(D殼)貼紙的方式確認機器的型號。具體有三種方法查看,詳細如下:
方法1: 筆記本的背面(底部)找到如下圖所示的貼紙,根據貼紙可以看到 MODEL 信息和MB Ver信息。
注意:早期是12位產品序列號(SN),目前是15位產品序列號(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