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腦內存和硬碟容量的區別是啥
內存和硬碟的容量計算並無區別,但兩者的使用方法不同。
內存中的數據會隨關機或斷電而丟失。
硬碟中的數據則能在關機後被保存。
內存與硬碟儲存的差別
大多數人常將內存 (Memory) 與儲存空間 (Storage) 兩個名字混為一談 , 尤其是在談到兩者的容量的時候 內存是指 (Memory) 計算機中所安裝的隨機存取內存的容量而儲存 (Storage) 是指計算機內硬碟的容量 為了避免混淆 , 我們將計算機比喻為一個有辦公桌與檔案櫃的辦公室。
想像一下這個辦公桌與檔案櫃的比喻。想像每次想要閱讀一份文件或數據夾都必須從檔案櫃中找尋的情形,這會大幅減低工作執行的速度 , 更別說會把人逼瘋了。如果有足夠的辦公桌空間 ( 如內存 ), 便能夠將所需要的檔攤開 , 並能立即一眼就能找出所需的信息。
另一個內存與儲存最重要的差別在於 : 儲存於硬碟中的信息在關機後能夠保持完整,但任何儲存在內存中的數據在計算機關機後便會全部流失。就像在辦公室的比喻中 , 任何在下班時間後被遺留在桌上的檔或檔案都會全部被丟棄一樣。
❷ 電腦內存跟硬碟的區別
❸ 電腦的內存與硬碟有啥區別
硬碟和內存作用都是存儲.但不一樣的地方是,硬碟是存文件 游戲 軟體的只類的.內存是作為電腦運做,處理軟體信息等轉換信息用的.斷電硬碟數據不會丟失,內存的會的.硬碟大小決定你能放東西的多少,內存大小和你機器速度有很大關系.
❹ 內存條和硬碟有什麼區別
兩者的區別:
1、他們的形狀、大小、容量不一樣:
A、形狀與大小可以從網路圖片可以搜到他們的圖片;
B、內存的容量小,硬碟的容量大;
2、他們的作用、功能不一樣:
A、內存是內存儲器;硬碟是外部存儲器;
B、內存存儲的就是任務管理器的進程,硬碟則存儲我們的文檔、軟體等數據;
C、內存暫時存放CPU運算的數據,斷電會丟失數據;硬碟可以永久存儲數據;
3、他們的運行速度不一樣:
內存運行速度快,硬碟運行速度慢
❺ 內存條與硬碟的區別是什麼
1、定義用途不同:
固態硬碟是存儲設備,而內存條是中轉設備。
2、東西存儲方面:
固態硬碟在斷電後存儲在其內部的東西不會丟失,而內存斷電後再開機信息就沒有了。
3、外觀方面:
固態硬碟是一塊長方體狀的設備,而內存條是一個長條形的設備。
4、介面方面:
固態硬碟的介面分為電源介面和信號介面。而內存條是金手指類介面。
內存的作用:
內存是電腦(PC機、單片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可有可無的外存不同,內存是以匯流排方式進行讀寫操作的部件;內存決非僅僅是起數據倉庫的作用。除少量操作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程序長駐內存外,我們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Linux等系統軟體,包括打字軟體、游戲軟體等在內的應用軟體,雖然把包括程序代碼在內的大量數據都放在磁帶、磁碟、光碟、移動盤等外存設備上,但外存中任何數據只有調入內存中才能真正使用。
電腦上任何一種輸入(來自外存、鍵盤、滑鼠、麥克風、掃描儀,等等)和任何一種輸出(顯示、列印、音像、寫入外存,等等)無一不是通過內存才可以進行。
內存的性能指標
評價內存條的性能指標一共有四個:
(1) 存儲容量:即一根內存條可以容納的二進制信息量,如常用的168線內存條的存儲容量一般多為32兆、64兆和128兆。而DDRII3普遍為1GB到8GB。
(2) 存取速度(存儲周期):即兩次獨立的存取操作之間所需的最短時間,又稱為存儲周期,半導體存儲器的存取周期一般為60納秒至100納秒。
(3) 存儲器的可靠性:存儲器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間隔時間來衡量,可以理解為兩次故障之間的平均時間間隔。
(4)性能價格比:性能主要包括存儲器容量、存儲周期和可靠性三項內容,性能價格比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對於不同的存儲器有不同的要求。
❻ 硬碟容量和電腦內存容量有什麼區別
一、指代不同
1、硬碟容量:以兆位元組(MB)或千兆位元組(GB)為單位,主流硬碟容量為500G~2TB,影響硬碟容量的因素有單碟容量和碟片數量。
2、內存容量:是指隨機存儲器(RAM)的容量,是內存條的關鍵性參數。
二、衡量標准不同
1、硬碟容量:容量是硬碟最主要的參數。硬碟容量 =柱面數(表示每面盤面上有幾條磁軌,一般總數是1024) ×磁頭數(表示盤面數) ×扇區數(表示每條磁軌有幾個扇區,一般總數是64)× 扇區(存儲基本單元,大小一般為512B/4KB)。
2、內存容量:內存的數量等於插在主板內存插槽上所有內存條容量的總和,內存容量的上限一般由主板晶元組和內存插槽決定。
三、特點不同
1、硬碟容量:使用位元組(B,Byte)、千位元組(KB,KiloByte)、兆位元組(MB,MegaByte)、吉位元組(GB,Gigabyte)來衡量。
2、內存容量:內存容量越大越有利於系統的運行。
❼ 電腦硬碟和內存條有什麼不同
1、存儲方式不同
電腦硬碟上的數據是寫入在硬碟內的,當電腦關機之後,寫入的數據還存在電腦硬碟之內,重新開機即可讀取之前寫入的數據。
內存條的數據是暫時性的存儲在內存里的,當電腦關機之後數據即被清空,重新開機之後,內存里的數據都沒有了。
2、外觀不同
硬碟如圖
3、存儲容量不同
常用的電腦硬碟的存儲容量從幾十GB到幾千GB(一般稱作TB)不等。
常用的內存容量則在幾GB到幾十GB不等。
❽ 電腦內存與硬碟的區別
對CPU來說,存儲器指的就是內存,早期的電腦根本沒有硬碟,硬碟是後來才逐步成為電腦的標准配件的,所以,內存又叫做主存儲器,而硬碟跟光碟,軟盤,ZIP盤以及現在的U盤都統稱為外部存儲器。CPU訪問它們時,總是把需要的數據先調往內存,之後它再在內存中進行數據處理。內存的讀寫速度遠遠高於硬碟等外部存儲器的速度,但由於成本較高不能做得非常的大,而且一旦關閉計算機,內存中的數據就會丟失,所以當CPU把數據處理完成之後,會把最終結果要麼從顯示器中反映給我們看,要麼就是把最終處理完成的結果重新存儲到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上,以便於長期保存及日後再次調用等。
❾ 內存和硬碟本質有區別嗎
DIY裝機指的是自行選擇電腦的各個硬體,這些硬體包括處理器、主板、內存、顯卡、硬碟、機箱、電源等,在保證兼容、合理搭配的同時將所有的DIY硬體搭配組裝為一台完整的電腦,也是所謂的「組裝機」、「兼容機」,今天小編再來幫大家科普一下硬碟選購知識和硬碟知識,教你如何挑選合適的硬碟。
硬碟分為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以及混合硬碟三個類型,而絕大數的用戶都是採用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雙硬碟方案,現在混合硬碟市場需要很小,市場上裝機常見主要是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三個類型的硬碟知識吧。
一、硬碟 選購 的類型:
1、機械硬碟(HDD)
是一款傳統式硬碟,在沒有固態硬碟之前都是搭配的機械硬碟,現在裝機搭配機械硬碟多數作為儲存副盤。機械硬碟的結構主要是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製成的磁性碟片、磁頭、轉軸、磁頭控制器、控制電機、數據轉換器、介面以及緩存等幾個部分組成。在機械硬碟在工作的時候,磁頭懸浮在高速旋轉的磁性碟片上進行讀寫數據。
優點主要是容量大,價格便宜,技術成熟,硬碟破壞可做數據恢復,而缺點主要是速度相比固態硬碟要慢,發熱大,噪音大,防震抗摔性差。
2、固態硬碟(SSD)
固態硬碟是在機械硬碟之後推出的一款新型硬碟,也是現在裝機首選硬碟之一,都是設為主盤運用,大大提升系統速度。固態硬碟主要是由多個快閃記憶體晶元加主控以及緩存組成的陣列式儲存,屬於以固態電子儲存晶元陣列製成的一種硬碟。
優點主要是相比機械硬碟,讀取速度更快,尋道時間更小,能夠提升系統、軟體、游戲等讀寫速度,靜音、防震抗摔性佳,低功耗、輕便、發熱小。而缺點主要是價格偏貴、容量較小,大儲存需要的時候,往往需要搭配機械硬碟來運用。
3、混合硬碟(SSHD)
混合硬碟相當於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結合產品,採用容量較小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作為儲存常用文件,而磁碟才是最為重要的儲存介質,而快閃記憶體僅僅是起了緩沖的作用,將更多的常用文件保存到快閃記憶體內減小尋道時間,從而提升效率。
混合硬碟優缺點主要是讀寫速度相比機械硬碟要快,但是速度不如固態硬碟,與機械硬碟同樣,發熱顯著,有顯著噪音,有震動。
二、硬碟 選購 的品牌
1、機械硬碟:西部數據(WD)、希捷(ST)
2、固態硬碟:三星、Intel、浦科特、Toshiba、建興、閃迪、金士頓、威剛、WD、影馳、七彩虹、台電等。
一般來說,首選三星、intel、浦科特,不過價格偏貴,其次金士頓、閃迪、Toshiba等,性價比品牌可以影馳、威剛、台電、七彩虹等。
三、硬碟 選購 的容量
同價位情況下,機械硬碟的容量要比固態硬碟要大很多,因此大儲存的情況下,必須搭配機械硬碟作為儲存運用,除非你是土豪,直接購買大容量的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容量通常:120G、240G、320G、500G、1T、2T或者以上等。不過現在基本都是選用120G、240G容量為主,因為大容量的固態硬碟價格絕對讓你懷疑人生,不過相信經過固態硬碟多年的發展,大容量會越來越主流,越來越便宜。
機械硬碟容量通常:1T、2T、3T、4T或者以上等。一般基本都是選用1T、2T機械硬碟,再大的基本用不到,除非真有這樣的儲存需要。
四、硬碟 選購 的介面
機械硬碟現在都是SATA3介面,而固態硬碟常見的有:SATA 3介面,PCI-E介面,M.2介面,其中M.2之間也有不一樣的規格,主要由2242、2260、2280三種規格。
SATA3介面的固態硬碟是現在運用廣泛的,而M.2介面固態硬碟慢慢主流起來,而PCI-E介面一般運用在高端機上,擁有更高的速度體驗。
五、硬碟 選購 的尺寸
台式電腦機械硬碟都是3.5英寸,而SATA3介面的固態硬碟是2.5寸的,與筆記本的機械硬碟尺寸相似,因此也可以運用在筆記本上。PCI-E介面的固態硬碟只適於台式電腦,並不合適筆記本,而M.2和SATA的固態硬碟,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都是通用的。
不過對於現在的筆記本和台式電腦來說,M.2介面的固態硬碟外形小巧,打破了SATA介面帶來的性能瓶頸,因此裝機之家小編堅信,M.2介面的固態硬碟才是未來趨勢。
是什麼決定了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速度?
固態硬碟主要是顆粒與主控, 固態的顆粒與主控好壞決定了一款固態硬碟的性能,顆粒與主控越好,無疑固態硬碟的速度越強。
SSD的顆粒的傳統分類:SLC、MLC、TLC,SLC顆粒要強於MLC,而MLC顆粒又強於TLC,不過SLC顆粒在現在市場基本很少,(裝機之家原創)主要是價格偏貴,現在中高端的固態還是MLC顆粒的天下,而TLC顆粒成本較低,性能與壽命不如MLC,定位市場入門級固態硬碟。
SLC = 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速度快壽命長,價格超貴(約MLC 3倍以上的價格),約10萬次擦寫壽命。
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1000--3000次擦寫壽命。
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廠家叫8LC,速度慢壽命短,價格便宜,約1000次擦寫壽命。
主流主控品牌:群聯、Marvell、三星、台系主控(常見的台系主控包括慧榮Silicon Motion和智微Jmicron以及群聯Phison三家公司,現在相當多的固態硬碟廠家都在用這三家的主控,主要是因為成本低廉相當受各大固態廠家喜愛。)等,而這類主控品牌中,主控晶元又有眾多型號,不一樣型號性能也有很大不一樣,小編就不一一介紹。
機械硬碟影響磁碟速度的主要原因還是緩存的大小 ,緩存越大磁頭讀寫命中率越高,速度也就越快。 此外轉速快的比轉速慢的讀寫速度要快點 ,但是機械硬碟在高轉速的同時會帶來溫升快、溫度高、磨損快,因此會更加容易破壞硬碟,建議轉速容量相同的磁碟宜選擇緩存大獲選低轉速高緩存的,此外還有硬碟的單碟容量(單碟容量越大性能越高)、介面對性能也有影響。
硬碟 選購 的搭配建議:
如今裝機基本都是首選固態硬碟了,在儲存空間足夠運用的情況下,建議單獨搭配固態硬碟,但是如果對儲存要求較高的情況下,比如游戲眾多,平時有存小電影的習慣,還有一些是行業需要,那麼建議固態+機械雙硬碟方案,固態設為主盤,而機械設為副盤,雙劍合璧,既滿足速度又滿足儲存需要。
❿ 電腦的內存和硬碟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呀
內存是調劑中心,臨時存放東西的,你需要什麼它就從倉庫里拿出來待用。硬碟是倉庫,所裝的軟體都在硬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