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everest可以,
在存儲器這頁可以看到碟片數和記錄面,記錄面的數量就是磁頭數量.
『貳』 怎麼查看移動硬碟信息
怎麼查看移動硬碟信息
導語:移動硬碟因其便攜、容量大,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歡。以下我為大家介紹怎麼查看移動硬碟信息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怎麼查看移動硬碟信息
下載軟體,安裝後首先檢查更新,升級到最新版;
准備工作做好後,將待檢測的移動硬碟與電腦鏈接;
運行軟體;點擊軟體首頁工具推薦中的「健康診斷」;
在磁碟選擇下拉框中選擇要檢驗的硬碟;如果通電時間和啟停次數數據比較小,那麼這個移動硬碟就是新的。通常而言,通電時間數據在30個小時以內的'都是屬於正常范圍的。如果剛開封的機器就有上百小時的硬碟通電時間,那可以判定硬碟不是新硬碟了。可以判定電腦是商家在門店的展示機或者硬碟是經過長時間使用後的返修貨。
點擊「硬碟健康」,進入詳細的SMART表,查看磁頭飛行小時數、啟動-停止次數、啟動-關閉循壞次數等,如果是新盤,這些SMART項的數據也是比較小的。
點擊「硬碟溫度」,進入硬碟信息,可以查看硬碟的固件版本、介面類型、轉速、容量、序號、緩存大小、分區及分區大小信息。通過與包裝盒上的信息,以及硬碟廠商官網上的信息進行對比,也可以鑒定移動硬碟有沒有問題。
;『叄』 硬碟磁頭數怎麼看
看一下你硬碟型號,然後到網上搜索,看詳細參數就行了。一般看硬碟是單碟還是雙碟的,每個碟有兩個面,就要兩個磁頭,這樣單碟就是兩個,雙碟就是四個磁頭。
『肆』 怎麼看硬碟有多少張碟片幾個磁頭
使用Everest Ultimate Edition這個軟體可以檢測硬碟的碟片數和記錄面數(即磁頭數)。
檢測方法如下:
運行Everest Ultimate Edition軟體,進入軟體主界面後,依次選擇左側菜單中的「存儲器」->"ATA"子項
在右側設備描述欄中選擇需要查看的硬碟,在"ATA設備物理信息"中就可以看到碟片數和記錄面數。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的檢測結果示例如下圖
『伍』 電腦硬碟幾個磁頭
您好:
拆開看過就知道了,每個碟片有兩個磁頭,兩面一邊一個。希捷11代單碟320G的就是2個
要是雙碟的就是4個磁頭,現在的500G就是
現在賣的1T硬碟是三碟的,就有6個磁頭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陸』 怎麼查看筆記本硬碟的參數啊
看序號,上網查查一些主流硬碟廠商,都給自己硬碟序號參數定義,你想知道那些基本上都能看出來西部數據 編號為WD1002FBYS容量為1TB的硬碟舉例「WD」代表「Western Digital」,即這是西部數據公司的產品。 數字100表示10.0,單位是100GB,取了一位小數。也就是1000GB(1TB)第一個「F」表示容量(容量要和前面1002結合起來看)和尺寸:A = GB/3.5寸 (所以6400A就代表640.0GB)B = GB/2.5寸C = GB/1.0寸E = TB/3.5寸 (比如WD10EADS代表1.0TB)F = TB/3.5寸 (只看前面4位數字的前兩位,比如WD1002FBYS代表1.0TB)H = GB/3.5寸(帶有背板)第二個「B」 表示產品系列(這里表示是企業級硬碟,且是3碟裝,1000GB也就是每碟333GB容量):A = Desktop/WD Caviar�0�3 魚子醬系列B = Enterprise/WD RE (3碟)C = Desktop/WD Protege�0�3D = Enterprise/WD Raptor�0�3E = Mobile/WD Scorpio�0�3 BlueH = Enthusiast/WD Raptor XJ = Mobile/WD Scorpio�0�3 BlackL = WD VelociRaptorV = Audio/Video - WD AVY = Enterprise/WD RE4 (4-碟)接下來的倒數第二位「Y」表示緩存大小和轉速(7200轉+32兆緩存):A = 5400轉2MB緩存B = 7200轉2MB緩存C = 節能型(自動調節轉速)16MB緩存F = 10,000轉16MB緩存G = 10,000轉8MB緩存J = 7200轉8MB緩存K = 7200轉16MB緩存P = 節能型(自動調節轉速)+該系列最大緩存V = 5400轉8MB緩存(筆記本硬碟)Y = 7200轉 + 該系列最大緩存最後一位「S」代表介面類型:A = 並口ATA/66B = 並口ATA/100C = 零插入力介面(30針的)的並口D = SATA 一代 1.5 Gb/s 傳輸速度E = 並口ATA/133S = SATA 二代 3.0 Gb/s 傳輸速度T = SATA 二代 3.0 Gb/s 傳輸速度 (筆記本硬碟) 綜上所述,此款硬碟的型號:WD1002FBYS意為「西部數據1000GB 三碟裝 7200轉緩存32MB SATA二代企業級硬碟」
『柒』 硬碟磁頭的型號怎麼看
可以直接在你的說明書上就有關於你電腦的所以硬體的型號了,其中就有硬碟的型號。當然也可以將主機箱的機箱蓋拆卸下來,然後在你的硬碟上面也是能看到你的硬碟型號。
假如你的電腦是筆記本或者是一體機的話,就可以通過軟體的方式進行查詢。使用滑鼠右鍵點桌面上右擊「我的電腦」,然後在點擊選擇「屬性」,依次在點擊「設備管理器---磁碟驅動器」,就能顯示出你的硬碟型號。
電腦硬碟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硬碟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早期的硬碟存儲媒介是可替換的,不過今日典型的硬碟是固定的存儲媒介,被封在硬碟里。
『捌』 磁頭數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磁頭數拜託了各位 謝謝
硬碟: 磁頭數 硬碟磁頭是硬碟讀取數據的關鍵部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存儲在硬碟碟片上的磁信息轉化為電信號向外傳輸,而它的工作原理則是利用特殊材料的電阻值會隨著磁場變化的原理來讀寫碟片上的數據,磁頭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硬碟碟片的存儲密度。目前比較常用的是GMR(Giant Magneto Resisive)巨磁阻磁頭,GMR磁頭的使用了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和多層薄膜結構,這比以前的傳統磁頭和MR(Magneto Resisive)磁阻磁頭更為敏感,相對的磁場變化能引起來大的電阻值變化,從而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 。 磁頭是硬碟中對碟片進行讀寫工作的工具,是硬碟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磁頭是用線圈纏繞在磁芯上製成的。硬碟在工作時,磁頭通過感應旋轉的碟片上磁場的變化來讀取數據;通過改變碟片上的磁場來寫入數據。為避免磁頭和碟片的磨損,在工作狀態時,磁頭懸浮在高速轉動的碟片上方,而不與碟片直接接觸,只有在電源關閉之後,磁頭會自動回到在碟片上的固定位置(稱為著陸區,此處碟片並不存儲數據,是碟片的起始位置)。 由於磁頭工作的性質,對其磁感應敏感度和精密度的要求都非常高。早先的磁頭採用鐵磁性物質,在磁感應敏感度上不是很理想,因此早期的硬碟單碟容量都比較低,單碟容量大則碟片上磁軌密度大,磁頭感應程度不夠,就無法准確讀出數據。這就造成早期的硬碟容量都很有限。隨著技術的發展,磁頭在磁感應敏感度和精密度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最初磁頭是讀、寫功能一起的,這對磁頭的製造工藝、技術都要求很高,而對於個人電腦來說,在與硬碟交換數據的過程中,讀取數據遠遠快於寫入數據,讀、寫操作二者的特性也完全不同,這也就導致了讀、寫分離的磁頭,二者分別工作、各不幹擾。 薄膜感應(TFI)磁頭 在1990年至1995年間,硬碟採用TFI讀/寫技術。TFI磁頭實際上是繞線的磁芯。碟片在繞線的磁芯下通過時會在磁頭上產生感應電壓。TFI讀磁頭之所以會達到它的能力極限,是因為在提高磁靈敏度的同時,它的寫能力卻減弱了。 各向異性磁阻(AMR)磁頭 AMR(Anisotropic Magneto Resistive)90年代中期,希捷公司推出了使用AMR磁頭的硬碟。AMR磁頭使用TFI磁頭來完成寫操作,但用薄條的磁性材料來作為讀元件。在有磁場存在的情況下,薄條的電阻會隨磁場而變化,進而產生很強的信號。硬碟譯解由於磁場極性變化而引起的薄條電阻變化,提高了讀取靈敏度。AMR磁頭進一步提高了面密度,而且減少了元器件數量。由於AMR薄膜的電阻變化量有一定的限度,AMR技術最大可以支持3.3GB/平方英寸的記錄密度,所以AMR磁頭的靈敏度也存在極限。這導致了GMR磁頭的研發。 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 GMR磁頭繼承了TFI磁頭和AMR磁頭中採用的讀/寫技術。但它的讀磁頭對於磁碟上的磁性變化表現出更高的靈敏度。GMR磁頭是由4層導電材料和磁性材料薄膜構成的:一個感測層、一個非導電中介層、一個磁性的栓層和一個交換層。GMR感測器的靈敏度比AMR磁頭大3倍,所以能夠提高碟片的密度和性能。 硬碟的磁頭數取決於硬碟中的碟片數,碟片正反兩面都存儲著數據,所以一個碟片對應兩個磁頭才能正常工作。比如總容量80GB的硬碟,採用單碟容量80GB的碟片,那隻有一張碟片,該碟片正反面都有數據,則對應兩個磁頭;而同樣總容量120GB的硬碟,採用二張碟片,則只有三個磁頭,其中一張碟片的一面沒有磁頭。
『玖』 三星機械硬碟怎麼看轉速
看轉速的方法:
1/6
第一部分的「X」表示硬碟產品系列。這里的「S」就表示為「SpinPoint」系列。
2/6
第二部分的「X」表示三星硬碟各系列不同轉速的產品。
「V」表示V系列硬碟,轉速為5400 RPM/min「P」表示P系列硬碟,轉速為7200 RPM/min。
3/6
第三部分的三個「X」表示硬碟容量,通常有2到3位數字,其單位是GB。「080」表示硬碟容量為80GB「081」表示硬碟容量為80GB,緩存為8MB「120」表示硬碟容量為120GB「121」表示硬碟容量為120GB,緩存為8MB。
4/6
第四部分的「X」表示硬碟磁頭數,可以根據「硬碟單碟容量=2×硬碟總容量/磁頭數」這個公式來推算出單碟容量。
5/6
第五部分的「X」表示硬碟的介面類型。「A」表示為E-IDE/ATA介面「S」表示為SCSI 2介面「U」表示為Ultra SCSI介面「D」表示為Ultra ATA 66介面「H」表示為Ultra ATA 100介面「N」表示為Ultra ATA 33介面「C」表示為Serial ATA150介面
6/6
以編號「SP1614C」的三星硬碟為例,可以看出這是三星出品的SpinPoint家族7200轉/分的P系列硬碟產品,其硬碟總容量為160GB,緩存容量為8MB,硬碟磁頭數為4,採用Serial ATA150介面,硬碟單碟容量為2×160GB/4=80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