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腦硬碟怎樣升級
固態硬碟通常運用2.5寸規格,即標准筆記本硬碟尺寸。要在台式電腦上運用或是筆記本中加裝,都需要有固態硬碟支架的幫助。今天就為大家全面解讀固態硬碟支架怎麼選?
大家都說SATA介面兼容性最好,這是因為2.5寸SATA固態硬碟的運用范圍廣泛,從十多年前的老電腦到現在最新的筆記本,全都能加裝。
為了方便大家安裝,天貓上有很多商家都為固態硬碟推出了硬碟支架套餐,比如台式電腦支架套餐、筆記本支架套餐、移動硬碟盒套餐,分別針對不一樣用戶的運用需要。台式電腦支架免費贈送,光碟機位支架則需要根據不一樣型號選裝。
分析一下不一樣人群應該如何選擇支架套餐。台式電腦用戶需要檢查自己的機箱是否包含有2.5寸硬碟位:由於成本不高,很多百元級機箱也都開始提供2.5寸固態硬碟安裝位。如果機箱有安裝位就不必單獨購買台式電腦支架了。
對於沒有2.5寸硬碟位的機箱用戶,金屬或塑料材質的台式電腦支架在效果上是沒有分別的:固態硬碟不怕震動,支架只要能起簡單固定作用即可。
筆記本用戶只有一種硬碟支架:替換內置光碟機的硬碟托架,通常運用金屬材質可以幫助散熱:
不過隨固態硬碟一同購買的光碟機位硬碟托架通常卻並不是給固態硬碟運用的,一般情況下儲存極客推薦大家把固態硬碟安裝在筆記本電腦原硬碟位,將機械硬碟移到光碟機位運用。這主要是由於部分筆記本的光碟機位是SATA2.0速率,會影響固態硬碟性能發揮,另一方面某些筆記本電腦在關機時光碟機位會發生異常斷電,對固態硬碟穩定工作不利,所以只好委屈機械硬碟了。
在前文推薦的ToshibaQ200 240G MLC固態硬碟套裝中,筆記本光碟機架有兩種規格:9.5mm和12.7mm,該如何判斷哪種規格適合自己呢?首先拆下電池、擰開筆記本後蓋螺絲,將光碟機從側面抽出來。不一樣機型螺絲位置會有所不一樣,但基本結構是相通的。
從筆記本光碟機介面位置的厚度可以辨識它所屬的規格:介面距上端1mm左右的是9.5mm規格,介面距上端4mm左右的是12.7mm規格。只要比照光碟機的厚度去選擇硬碟托架就可以了。
將硬碟安裝到光碟機架中,固定好後再從側面推入筆記本電腦,鎖緊背面螺絲後重新安裝電池,再次開機,順利的話就可以同時識別到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
『貳』 如何給老台式電腦升級
移動互聯時代,人們都忙著購買最新最酷的筆記本電腦,不知不覺中,常常忽略了家中的「老傢伙」——台式機。許多人家中的台式機正變得越來越慢,而難以負擔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雙線升級」負擔的我們該怎麼辦呢?
這里有一份「老電腦升級的土味良方」,教我們認准老電腦的性能瓶頸,對陣下葯,也許幾百元的投入,就能讓你的「老伙計」煥發青春,越跑越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時候這些招數對你的老款筆記本電腦同樣適用。
01
固態硬碟升級:感知最明顯
判斷方法
打開任務管理器並觀察磁碟使用情況,若磁碟佔用率經常出現100%,且速率普遍比較低,那麼基本就可以判斷是磁碟性能拖了後腿。
升級方案
目前4、5年以上「機齡」的台式機大多數仍使用的是機械硬碟,它的優點是容量大價格便宜,但由於磁碟的機械結構,在隨機讀寫時磁碟的磁頭要多次尋道,導致隨機讀寫性能較差,也就是說機械硬碟讀取小文件的能力會比較弱。
而在日常使用時,小文件的隨機讀寫又是高頻常用的場景,所以羸弱的隨機讀寫性能會拖累了整體的使用體驗。相比之下,固態硬碟不論是順序讀寫還是隨機讀寫,都要遠遠快於機械硬碟。所以,給老電腦加裝一塊固態硬碟,能大幅度提升日常的使用體驗。
固態硬碟在讀寫性能上有較大的優勢
目前主流的固態硬碟有兩種介面:SATA和M.2。SATA是硬碟介面的標准規范,也是目前應用最多的硬碟介面,目前主流的2.5英寸固態硬碟以及機械硬碟都使用這種介面,但它的理論傳輸帶寬只有6Gbps,同時價格也會相對較低。相比之下,M.2介面的體積更小巧,介面傳輸性能更快,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SATA和NVMe兩種協議,介面上有區別,SATA協議一般使用B key和B&M key介面,走的是SATA通道,帶寬較低,而NVMe協議一般使用M key介面,走的是pci通道,帶寬較高。
選購時要注意介面
這些介面和協議看上去很復雜,但在選購上其實並不難。大部分老的台式機基本都在使用SATA介面,只要預留了2.5英寸硬碟位和電源線,用戶就可以直接加裝,即使沒有2.5英寸硬碟位,也可以通過購買2.5寸轉3.5寸硬碟架來解決這個問題。
升級筆記本電腦的固態硬碟選擇要稍微復雜一些。如果有m.2介面,先要判斷介面協議(SATA和NVMe),然後再確定兼容尺寸(2242、2260、2280);如果沒有m.2介面,可以把光碟機拆掉,並安裝光碟機位硬碟托架進行加裝,當然,也可以直接把機械硬碟替換掉。
閃迪加強版、三星860EVO
推薦理由
老款電腦普遍使用SATA3的介面,這個介面雖然兼容性強,但它的帶寬只有6Gb/s,換算下來就是750MB/s。推薦的這三款固態硬碟,它們的讀寫速度均在500MB/s上下,速度足夠優秀的同時,也沒有觸碰到帶寬的瓶頸。除此之外,優秀的主控和顆粒也增強了硬碟的穩定性,接近於1元每GB的售價也非常親民。
02
內存條升級:操作最簡單
判斷方法
打開一些日常高頻使用的軟體,並在任務管理器中觀察內存佔用情況。若佔用比較高,那麼就需要加裝額外的內存條。
升級方案
內存升級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只需要三步:第一步,藉助硬體檢測軟體查看自己電腦的內存品牌、規格和頻率;第二步,購買同品牌、同規格和同頻率的內存條;第三步,直接安裝即可。
舉個例子,利用魯大師軟體查看內存條信息,參數為金士頓/DDR4/2666/8GB,那我只需再買一根完全相同的內存條組成8G×2的雙通道,就不會出現兼容性的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的電腦主板上都會有4個內存插槽,並且插槽的顏色會有區別。如果我們要組內存雙通道的話,那麼就要把內存條插入相同的顏色插槽中。
內存插槽的顏色有區別
如果買不到完全相同的內存條該怎麼辦?不同品牌的內存條一般來說是可以混用的,但也不排除存在一些兼容性上的問題;不同頻率的內存條插在同一塊主板上,主板會降低速度更快的內存條以匹配較慢的內存條;內存容量不同則雙通道不成立,性能上會有所損失。也就是說,雖然兩根內存條可以選擇不同品牌,但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細微的性能損失。
推薦產品
威剛萬紫千紅、金士頓駭客神條
推薦理由
內存條的選購並不難,一般來說只要插槽和頻率買對就可以了。這里推薦威剛萬紫千紅系列,這款內存條主打中低端市場,穩定性較強,同樣也是很多品牌機的選擇;金士頓駭客神條的性能則更強一些,產品的選擇更為多樣化,甚至還有機會買到帶RGB燈條的內存。
03
散熱升級:最容易被忽視
判斷方法
長時間運行大型軟體,觀察任務管理器中CPU主頻情況,如果在運行一段時間後出現了明顯的降頻,那麼很有可能是散熱出現了問題。
升級方案
電腦在運行一段時間後,CPU與散熱器銅管之間的硅脂很有可能變干,熱量無法及時傳導出去,就會出現降頻,導致電腦變卡。而對於那些6、7年高齡老電腦來說,硅脂變干幾乎是必然的,但這一點很容易被忽視,所以及時更換硅脂是很有必要的。
硅脂方面,如果是散熱較大的高端CPU,那麼盡量選擇導熱系數較高的高端硅脂;如果是散熱較低的低端CPU,那一般的硅脂也基本夠用了。
如果電腦搭載的是一些高端的CPU型號,低端風冷散熱可能無法很好地排出熱量,這種情況下塗硅脂就沒用了,必須要更換更高端的風冷或者水冷。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市面上許多PC管理軟體都有「節能降溫」模式,雖然能有效降低電腦CPU溫度,但本質上就是主動降低主頻、犧牲性能來換取低功耗和低發熱。
推薦產品
信越7921、ARCTIC MX-4
推薦理由
一般來說,現在購買散熱器時都會贈送一包硅脂,但這種硅脂的導熱性能並不是很好。所以在此推薦了兩款性價比較高的硅脂,它們的導熱系數都在6.0W/mk左右,能夠滿足大部分散熱需求。
04
CPU和顯卡升級:最無奈的選擇
判斷方法
如果上述升級都沒有明顯的效果,或者目前的性能明顯不夠用,那麼就要考慮升級核心配件:CPU和顯卡。
升級方案
由於CPU涉及到主板CPU介面和晶元,所以盡量選擇同代CPU中的高端產品。舉個例子,老電腦搭載了一塊LGA 1150針腳的B85主板,配置了i3-4130,這種情況下可以把i3-4130升級為同代的i7-4770以提升CPU性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產品迭代升級的關系,i7-4770的性能肯定不能與最新的i7處理器相提並論。
相比於CPU,顯卡的升級就比較簡單了。在大部分情況下,顯卡都可以通過軟體調整運行的頻率,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超頻」,而且大多數的顯卡都能通過超頻獲得10%-30%的性能提升。如果超頻後的顯卡還是不能滿足需求的話,那麼可以在電源額定功率的承受范圍內選擇一張性能更強勁的顯卡。
由於核心配件的升級往往是整套系統中價格最高的,而且由於電子產品迭代的關系,大部分核心配件升級的付出和收益並不是正比,所以CPU和顯卡的升級往往是最無奈的選擇。
推薦產品
RTX2060 Super具備光線追蹤和CUDA的功能,能夠滿足主流的大型游戲、視頻剪輯和渲染的需求,而且這張顯卡的功耗在175w左右,基本與類似GTX760、GTX560Ti和GTX460這樣的老顯卡相當,省去了升級電源的麻煩。
『叄』 請問10年老電腦怎麼升級硬體
具體方法如下:
1、啟動老電腦,進入Xp啟動頁面。
『肆』 老電腦如何進行硬體升級
老電腦如何升級的問題,我可以讓你花最少的錢來提升你的老電腦運行速度。
從你的描述中可以得知,你是2014年後買的電腦,哪個時候的配置應該是H61的主板,估計你配的內存是2G的,現在老是出問題,估計一個是機械硬碟用久了很容易出現電腦運行速度慢、卡現象。CPU風扇應該也是轉速不好了,散熱也會有問題,電腦電源如果時間久了,也是會出現供電不穩定現象。
之所以你現在不想換掉,我想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機箱的外殼應該還較好,外觀還過的去,所以想讓行家幫助你怎麼升級下電腦硬體。像你這樣的老電腦要升級,我們在店裡也是經常接觸到很多的了,並且也是良心的客戶花最少的錢,來升級老電腦的硬體,而且升級後也有一個很明顯的速度提升。
接下來我就具體告訴你如何去判斷應該哪幾個電腦配件應該升級能解決你目前的問題。 一、如果你的電腦開機很慢,開個機都要幾分鍾才能進入系統,那麼可以判斷是電腦的機械硬碟有問題了。 解決方法:直接購買一個120G固態硬碟,市場價格大概是要180元(含電腦店給你安裝好系統費用),固態硬碟要重新分區,一般就分2個區吧,系統盤即C盤,可以劃分60-70個G作為安裝windows系統使用。剩餘容量就劃到第二個盤D盤作為存儲盤。
二、老電腦如果內存小於4GB運行內存,對於目前的Windows7和windows10來說,就會影響電腦的運行速度。 解決方法:如果原來的老電腦有一條2G內存,那麼在增加內存時,可以考慮增加2G同型號、同品牌、同頻率的內存,這樣兼容性會更好。實在配不到同型號、同品牌、同頻率的內存,那也可以配個同頻率的也可以,比如:DDR3 2G/800頻率現在也只有二手的也就幾十元,或者DDR4/2G/800頻率。也可以是單條4G內存。
三、CPU升級,一般在現操中,不建議升級CPU,除非你老電腦的CPU壞了,那是必須得升級更換的,又或者正好商家有個合適你電腦主板的CPU,CPU頻率比你原來的更高,價格又非常便宜出給你,那也是可以升級的。 四、電腦主板,如果要升級,除非主板有問題,否則也是不建議更換升級的。二手主板也要百吧多元。 五、顯示卡,如果你是主板集成的顯示卡,那就沒有必要去加裝顯示卡,如果你老電腦帶獨立顯示卡,運行正常的情況下,也是不建議更換。 六、電源,開機正常啟動電腦,可以不用更換,如果是電源風扇不轉或者很響,可以讓商家給你換個電源風扇也就十幾元的事。 七、機箱的開機按鈕使用時間長了,一般會不靈敏,或者失去彈性。這個可以要商家給你換個開關。 八、最後你的鍵盤滑鼠,5、6年了,估計也破損很大了,按鍵通常也是會卡頓。建議你這個可以更換一套鍵盤滑鼠,因為再買新電腦的時候,你這個鍵盤滑鼠還是能繼續使用的。 總結:老電腦最需要升級和更換的是機械硬碟,換個固態硬碟,那是一個質的運行速度提升,其次就是增加到4G運行內存就可以了。其他的沒有必要就可以不用升級更換。這兩樣升級固態硬碟大概180元,增加2G內存大概60元左右,升級費用240元左右,如果自己懂裝系統的話,偷偷的告訴你,還可以省60-80元哦。
老電腦一般硬體都已經停產了,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換一塊固態硬碟,然後如果內存實在太小的話,可以加到8g,如果懂電腦的話,可以去找一下二手的件看看CPU和硬碟是否有合適的,性價比高的可以更換一下。
首先你連個配置圖都沒有!讓大家如何告訴你需要升級或跟換什麼東西?
你只是說11年的電腦,誰能知道具體配置是什麼呢?你說的用習慣了,估計也就是操作系統和你電腦的基本設置。
如果不想話太多錢,買一個最近年限的二手電筒腦把你舊電腦的硬碟換上去即可。
如果想大家給你提建議換配置請貼出你的配置圖
用魯大師檢測一下,看哪個硬體得分低,再針對其進行升級。
老電腦換固態硬碟和升級內存條,使用體驗提升比較明顯。
換固態硬碟!!!
直接換主板 換CPU
老電腦如何進行硬體升級?
我的電腦才三年就不夠用了。
六七年的?
不過也是,習慣這東西確實。
……
升級的話。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換一塊固態硬碟。
六七年的不知道有沒有M.2介面。
如果有就升級nvme的。
如果沒有就SATA介面的。
不過也就是改善一下開機速度和軟體打開速度而已。
內存加一個,組成雙通道。
也能提升一點性能。
老電腦升級無非就是那兩個,剩下的再升級也不會再用更好的體驗了。
一升級內存,看看主板支持的最大內存稍微升級一下。
二硬碟,把物理硬碟換掉,如果主板支持M2的最好就用這個。不支持也換SATA的固態硬碟。速度會升級一大截。
『伍』 老電腦升級 ,應該怎麼升級
值得升級的部件就是內存和硬碟,主板有兩條內存插槽,再買一條4G DDR3-1333的內存條加上,或直接買兩條 8G DDR3-1333,將原來4G條子換下;主板上有4個SATS II硬碟插座,可以考慮買一塊128G或256G的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操作系統安裝到固態硬碟上,這樣升級後系統運行速度會有顯明改觀。
『陸』 老電腦如何升級固態硬碟
你的電腦用了多少年,還能再戰嗎?在這智能時代,電腦更新換代雖然沒有手機快,但變化也是很大的。相信很多夥伴們的電腦使用3-5年後,就有換掉的沖動了。
但換新的舊電腦不用又可惜,使用這么久也有感情了,但不換,運行速度有時讓人發狂。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挽救你的老電腦?
我的電腦是10年前花了5000多DIY組裝的電腦,單運行啟動幾乎要1分鍾,而且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電腦中安裝軟體的增多,電腦是越來越慢,讓人抓狂。最近用較經濟的方法對這電腦升了一次級,運行速度提升了n個檔次,貌似又可繼續用幾年了!其實這次升級主要是入手了一款雷克沙(Lexar)NS100系列 512GB SATA3 固態硬碟作系統盤,讓這老電腦開機只需10幾秒,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開箱外觀
Lexar NS 100包裝比較簡潔,採用掛式盒裝,正面印有SSD的渲染圖,最上面是Lexar Logo和產品型號、尺寸等。
包裝背面有相關說明、讀取速率及相關的安規認證等。
將包裝打開,裡面採用吸塑盒包裝固定,兩邊留有手指拿取的空缺位方便拿取,吸塑包裝可有效保證運輸中的品質。
Lexar NS 100比較輕巧,尺寸為:100.2 mm x 69.85 mm x 7mm,重量只有34g,因此可以裝入空間緊湊的筆記本中,還可與硬碟盒組合作為移動硬碟隨身攜帶。
此固態硬碟背面有4顆螺柱供安裝,另有Lexar NS 100的Logo、型號、輸入輸出參數及相關的FCC、CE等標識。
側邊採用SATA3介面及電源介面,可以向下兼容SATA2的老主板。
內附的說明書採用多國語言,從裡面可以看出,此固態硬碟3年質保,另還有相關的注意事項。
安裝
其實安裝也比較簡單,首先將Lexar NS 100 SSD固態硬碟裝入機箱的托盤,然後用螺絲固定。
然後將SATA的數據線插上主板的SATA介面(此主板為07年的主板,主板型號為P5KPL-E,SATA介面是SATA 2介面),連接Lexar NS 100 SSD固態硬碟的SATA介面,插上電源即可。
使用體驗
安裝好固態硬碟後,就直接安裝系統開機,由於512GB的存儲較大,故進行分區,將系統盤分成250GB,此容量作為系統完全夠用了,到底此固態硬碟的性能如何呢?下面我們用幾款常用的軟體實際來測試看看!
測試電腦為華碩P5KPL-E主板,介面是SATA2接品,系統為WIN XP系統,另用測試軟體為CrystalDiskMark 5.5/0,,實際測試讀取速度為243.5MB/s,寫入速度為244MB/s,電腦開機的速度提升到12秒左右,相比之前近1分鍾的開機時間提升明顯。實際多個網頁的打開運行也比較流暢,右鍵刷新也不會轉圈圈了。
我們再來看一下之前的機械硬碟的讀取速度,實際測試讀取速度為34 MB/s,寫入速度為33 MB/s,相差近10倍,終於知道電腦慢的原因了。
為了進一步驗證此固態硬碟的運行速度,故將其連接到SATA3介面的電腦中測試,從下面的測試數據可以看出,讀取速度高達562.7MB/s,寫入速度為530.1MB/s,完全將此固態硬碟的性能發揮出來。
另外,此固態硬碟配合硬碟盒作為移動硬碟,首先將移動硬碟拆開,將固態硬碟直接裝入插上插座,裝入外殼鎖上螺絲即可使用。
此硬碟盒採用USB3.0的介面,因此速度也會大大提升,下面我們來測試一下實際情況如何。
用測試軟體CrystalDiskMark 5.5 測試USB3.0的讀寫速度,實際測試讀取速度為186.8MB/s,寫入速度為170.8MB/s。後面換到USB2.0介面測試,讀取速度只能達到40MB/s。因此作為移動硬碟用USB3.0介面連接使用,完全可滿足大家的需求。
從以上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這個性能數據對於日常使用已經完全足夠。Lexar NS 100 512G固態硬碟可將你的電腦提升到一個新的等級,讓你的舊電腦容光煥發。現在固態硬碟的價格再也不像當初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據調查,玩游戲的80%的夥伴,均有在自己主機里安裝一個固態硬碟,來提升電腦的運行速度。因此從固態硬碟入手升級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而且相對機械硬碟,固態硬碟有讀寫速度快、質量輕、靜音、防震抗摔不易損壞等優勢。
『柒』 硬碟升級的方法
關於硬碟升級的方法
問:我的計算機是2000年9月購買的聯想天禧6610,現在想升級一下硬碟,因為原配的20GB硬碟如今顯得太小了,因此我想咨詢一下如何升級硬碟?是否可以升級到80GB以上的硬碟。另外其他還有什麼升級建議?計算機其他配置大概如下:CPU:PⅢ 800;主板的型號:Giga-Byte TechnologyCo. LTD i810-47B27X;128MB內存,顯卡為主板集成。電腦知識網推薦
答:i810或以上的主板,能夠支持120GB以下的硬碟,一般應用是足夠的,如果不支持或者你要使用更大容量的硬碟,可以通過升級主板BIOS解決,但是品牌機主板BIOS往往無法升級,但你也不用著急,還有其他方法能夠讓你用上大容量硬碟:使用特殊分區軟體。軟體提供INT13H擴展功能,從而在不動主板的情況下支持大硬碟。比如邁拓提供了MaxBlast軟體,它能有效地轉換大容量硬碟的各個參數,達到全容量使用硬碟的目的。另外,西數的EZdrive也是類似的軟體。此外還可以購買自帶LBA BIOS的多功能I/O卡,比如ATA133卡或者SATA卡,其自帶的BIOS也能識別大容量硬碟,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統性能。除了升級硬碟,另外建議你加一條256MB的內存,如果能找到合適的PCI顯卡也可以進行升級。
如何修改3389埠號
1、改埠:簡單操作步驟:打開"開始→運行",輸入"regedit",打開注冊表,進入以下路徑: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 Server Wds dpwdTds cp],看見 PortNamber值了嗎?其默認值是3389(改為十進制顯示),修改成所希望的埠,例6689。
2、再打開[HKEY_LOCAL_ ServerWinStationsRDP-Tcp] ,將PortNumber的值(默認是3389)修改成埠6689 關閉注冊表編輯器後重啟計算機,即可生效。
註: 必需重啟後才可生效設置 兩項的埠要一致
連接可能沒有啟用或者計算機太忙(解決遠程桌面無法連接)
問題如下:
客戶端無法建立跟遠程計算機的連接。
導致這個錯誤的可能的原因是:
1) 遠程計算機上的遠程連接可能沒有啟用。
2) 已超出遠程計算機上的連接最大數。
3) 建立連接時出現了一個網路錯誤。
遠程登陸 顯示 客戶端無法連接到遠程計算機 連接可能沒有啟用 或者計算機太忙 無法實現新的連接 怎樣解決呀!
遠程連接顯示連接可能沒有啟用,或者計算機太忙,無法接受新連接是怎麼回事?
客戶端無法連接到遠程計算機。可能沒有啟用遠程連接
問題解決:客戶端無法連接到遠程計算機。可能沒有啟用遠程連接 或者計算機太忙不能接受新的連接。也可能是網路問題阻止連接。請稍後重新嘗試連接。如果問題仍然存在 請與管理員聯系。
面對利用遠程終端連接其它計算機出現類似如下問題提示:
客戶端無法連接到遠程計算機。可能沒有啟用遠程連接 或者計算機太忙不能接受新的連接。也可能是網路問題阻止連接。請稍後重新嘗試連接。如果問題仍然存在 請與管理員聯系。
【解決方法如下】
遠程桌面,其實再簡單不過了,服務端就是兩個步驟,第一步:
在我的電腦右鍵—管理—服務和應用程序—服務—保證「Terminal Services」服務處於「已啟動」狀態。如圖1:
如果不是「已啟動」請雙擊該服務,選擇「啟動」即可。
接下來,再看看第二步:
在我的電腦—右鍵—屬性—遠程—遠程桌面—鉤上「允許遠程用戶連接到此計算機」如圖2:
夏季如何保養電腦
酷暑到來,氣溫升高,雷雨也更加頻繁。因此在這個季節里,各位電腦用戶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特別關注,以便做好相應的防範工作。防潮濕
夏天的'空氣濕度變大,特別是居住在平房裡的朋友,房間牆壁和地面出現水珠的情況也是有的。過高的濕度會讓電腦內部或者顯示器內部電路板上裸露的金屬部分生銹(導致接觸不良),甚至是出現引腳間的短路,更甚者導致電源內部短路燒毀。
因此,如果是居住在相對潮濕的房間(例如平房),建議把機箱放在桌面上,而不是地上,另外還可以收集幾包食品包裝袋內的乾燥劑(一小包顆粒狀的物品),放在機箱內下方空處,用來吸濕。防高溫
工作溫度過高會導致死機等故障,建議不要在環境溫度高過30℃的情況下使用電腦,環境溫度提升1℃,電腦的工作溫度很可能要提升好幾℃甚至是十幾℃。
另外,良好的散熱條件也是必需的,除了選好散熱器(可以參考本期D4版的CPU散熱器橫測專題),對機箱內環境做一個大掃除也是有必要的(可以參考第25期D7版的《夏日電腦除塵要注意》一文)。建議使用Core Temp等溫度監控軟體隨時觀察CPU的工作溫度,發現溫度長期很高的話(60℃以上),就要注意改善散熱了。防雷擊
這是個談過很多次的話題,總結下來就是,在入戶電路良好接地並有可靠過流保護(例如空氣開關)的情況下,第一道防線是防雷插座,第二道防線是電腦電源,如果這兩道都沒防住,硬體損壞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打雷的時候別用電腦,拔掉插座和網線,這比什麼保險裝置都保險。
夏日電腦除塵要注意
對於多數普通用戶來說,機箱那是很久都不會打開一次,更談不上給電腦做做清潔了,現在天氣熱了,不少用戶開始發現自己的電腦頻繁出現死機、重啟的問題——堆積已久的灰塵終於開始發揮「隔熱」的作用了,電腦不死才怪。趕快拿起刷子和皮老虎,我們來給電腦機箱內的設備做個清潔吧。 散熱器部分
CPU和顯卡上的散熱器簡直就是灰塵吸收器,我們首先就得對它們進行打掃。
取下CPU散熱器(各種類型散熱器的裝拆方法請參看本期D16版新手學堂的文章),再將散熱器的風扇取下(一般通過塑料扣具或者螺絲固定),用刷子清掃扇葉上的灰塵,正面和反面都要清掃干凈。接下來是散熱片,如果灰塵已經堆積成團,建議先將散熱器反向扣在地上,抖掉大塊的灰塵團,然後再用刷子清除其餘部分,如果一些縫隙里的灰塵實在刷不掉,可以考慮用水沖,只要沖干凈後把它完全晾乾就好。
顯卡散熱器也可以如法炮製,只是顯卡的散熱器比較難拆一些,需要一定動手能力,普通玩家量力而行,實在取不下來就用刷子清掃一下風扇和大團的灰塵即可。
重點注意:散熱片可以洗,風扇不要洗——因為水進到電機里不好弄乾。另外,散熱器重新裝回去之前一定要在底部補一些硅脂,以保證良好的接觸效果。板卡部分
除了到處都是縫隙的散熱器外,滿是元件的板卡一樣是吃灰大戶。可以看到,在主板的CPU供電電路部分、顯卡上散熱器氣流經過的部分,都滿是灰塵。建議將主板整個從機箱里取出來再打掃。另外,內存和PCI-E插槽、SATA介面這些也要打掃一下,裡面很容易積灰,會導致顯卡或者內存、SATA線重新插上去的時候接觸不良。
重點注意:別用水洗!散熱片可以洗,板卡就不要洗了。雖然從理論上來說可以洗,但難度在於普通用戶如何把它弄乾……那些元件和焊腳縫隙里的水珠是很不好打理的,而且會導致一些金屬觸點生銹。所以,用刷子和皮老虎來對付這些元件上的灰塵更保險。機箱部分
最好是將所有配件都從機箱里拿出去,做一個徹底的大掃除。機箱底部、前置進風口和後部的出風口都是積灰的地方,需要重點打掃,這里用刷子和皮老虎就好,如果部分地方實在臟得厲害,可以用帶清潔劑的半濕抹布清理。
重點注意:小心機箱內部邊緣劃傷手,特別是一些低檔機箱,邊緣十分鋒利,用抹布的時候小心點。其他部分
諸如硬碟、光碟機這些設備外殼上積的灰,用稍微有點濕的抹布擦掉,再用干抹布擦拭即可,不可以用濕抹布去擦裸露的電路板部分。
除了這些注意事項外,在給電腦做清潔的時候還要細致一點,裝拆配件的位置和順序要記住,螺絲釘、固定扣具不要弄丟了——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做清潔的時候請戴上口罩,那到處飛的灰塵真不是蓋的……做完清潔,你會發現你的電腦工作溫度大大下降,風扇的噪音也減小很多了。
如何修改網卡MAC
有時出於某些應用的原因,需要修改網卡的物理地址MAC,雖說可以通過修改系統注冊表來實現,但對於注冊表的操作較復雜,一般的電腦愛好者很難實現,一款名為SMAC的軟體可以完全幫你解決此項難題。
SMAC它允許用戶在Windows 2000、XP、2003 Server和Vista等系統上幾乎任何NIC(網路介面卡,即網卡)上轉換MAC地址,而不管這些NIC產品是否允許修改。筆者簡要介紹一下該軟體使用方法,供大家參考。
下載並安裝好該軟體後,桌面上會生成相應的圖標,雙擊即可運行(若不能運行,請先將破解補丁拷貝至SMAC的安裝目錄運行一下就行了),主界面如圖所示,將要修改的MAC地址填在「New Spoofed MAC Address」下,點擊右邊的「Updata MAC」按鈕,稍等片刻,軟體會提示要重新啟動電腦,此時安要求重啟電腦就完成了對MAC地址的修改,另外從軟體界面中也可以看出該軟體還能隨機產生MAC地址,同時也能顯示網卡的產品信息。
;『捌』 硬碟應該怎麼升級
硬碟只能加個SSD固態,總體配置太低了。沒有什麼升級必要。
建議重新組裝一台。
想清楚你配置電腦的用途是什麼?如果是辦公,只是運行office辦公軟體、簡單上網以及QQ聊天等用途,那麼低端電腦配置即可,另外集成顯卡就可以滿足你的要求,一般辦公配置考慮在2000元-2500元左右即可,不用考慮i3、i5、i7,intel賽揚和奔騰或者AMD平台即可。如果考慮是大型游戲,以您玩的最大的游戲考慮配置,玩游戲最吃的顯卡,那麼您的獨立顯卡一定要走中高端路線了,顯卡至於選哪一種,請參考您玩的游戲官方推薦的電腦配置即可。
先推薦一款價位在4000元左右的,最適合大眾需求的主流台式機配置推薦:80%以上的網游也可以玩,並且用三、五年沒有問題。
預算夠用建議考慮i7CPU主機,懂電腦配置的,會自己DIY組裝的朋友,建議大家自己去網上選購相應的配件,自己動手組裝!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用途做出相應的改變,使得自己組裝的台式機更具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