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固態硬碟是今後電腦必備的發展趨勢嗎
固態硬碟至少是今後電腦發展的主流趨勢了,必備不必備其實還是看個人需求和預算。固態硬碟的最大優勢不用說都懂,就是速度特別快,讀寫的速度都很快是傳統機械硬碟的好幾倍。因此也能實現了10秒內開機,在這點上的優勢基本每個人都能感受出來。機械硬碟的開機時間隨著電腦使用時間的增長,會逐漸加長,很多從半分鍾生生拖到了一分半鍾的。
但機械硬碟仍然不可取代。
一方面,一方面計算機原理上允許外存儲器的性能落後(也就是硬碟傳輸速度落後,並不影響整機性能,只是延長了讀取時間,用戶體驗可能會下降,在運行過程中,數據都是保存在內存當中,跟硬碟沒關系)
另一方面,固態硬碟數據丟失後不可恢復也是大問題,固態硬碟還存在著擦寫次數的問題,成本太高,容量跟不上軟體發展需求等。
B. 各位不知道SSD固態硬碟的發展前景如何
任何技術都是從高端走向民間的,我們現在PC上的很多技術都是從之前的伺服器轉化而來,軟體也如此,XP的內核就是原來伺服器系統所使用的NT內核。機械硬碟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節點,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更新換代的時刻,SSD就是這樣一個繼任者,他體積小、速度快、發熱量低這些都是傳統機械硬碟望塵莫及的,雖然他還有一些缺點,比如成本高、存儲內容安全性不高、晶元的壽命和存儲內容過多所導致的速度下降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時間和技術來進一步完善,目前的小容量SSD已經被很多玩家來當做系統盤,他們已經體驗到了SSD那飛快的運行速度(我正在使用,所以我有權發表感受),隨著使用者的擴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SSD會出現在廣大人民群眾的裝機配置單里,我想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C. 求硬碟技術發展趨勢
以後硬碟的發展趨勢是向固態硬碟方向發展(是你要具體點的,我只好也學他們瘋狂粘貼了,見諒):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IDE 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是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組成,簡單的說就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目前最大容量為416GB),固態硬碟的介面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包括3.5",2.5",1.8"多種類型。由於固態硬碟沒有普通硬碟的旋轉介質,因而抗震性極佳,同時工作溫度很寬,擴展溫度的電子硬碟可工作在-45℃~+85℃。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
通俗點講:目前的硬碟(ATA 或 SATA)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就儲存在磁碟扇區里。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顆粒(flash disk)製作而成(即目前內存、mp3、U盤等存儲介質),外觀上和傳統硬碟沒有區別。固態硬碟是未來硬碟發展的趨勢。目前,三星等廠商已經發布過多款固態硬碟,其中宇瞻公司最新發布的新產品,使用單一控制晶元開發的高速SATA固態硬碟,其連續存取速度最高達200MB/sec,容量可達128GB,相較於目前市面上連續存取速度約50~60MB/sec的SATA介面的SSD,Apacer目前可是足足快了2~3倍!不過目前固態硬碟價格還高高在上,尚未普及到DIY市場。
分類1.基於快閃記憶體的SSD,採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SSD。它的外觀可以被製作成多種模樣,例如:筆記本硬碟、微硬碟、存儲卡、優盤等樣式。這種SSD固態硬碟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各種環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
2.基於DRAM的SSD: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目前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碟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並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介面用於連接主機或者伺服器。應用方式可分為SSD硬碟和SSD硬碟陣列兩種。它是一種高性能的存儲器,而且使用壽命很長,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獨立電源來保護數據安全。
走入固態硬碟世界 固態硬碟是近來存儲業界的一大焦點,不過我們平常見到的要麼是封閉起來的一整塊硬碟,要麼就是一顆顆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想不想看看固態硬碟內部長什麼模樣?
專業固態硬碟廠商BitMicro Networks就在CES 2008上給了我們這么一個機會:
看起來很壯觀吧。這是BitMicro的一款專業級固態硬碟產品,採用SCSI介面,一塊PCB電路板上密集而又整齊地排列著32顆TSOP封裝的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事實上由於架構上的支持,PCB電路板可以不止一塊,也就是把64顆晶元放在一起也不成問題。
可惜的是,我們只知道這些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來自東芝,卻不知道具體容量,所以也不了解整塊固態硬碟到底有多大。
不過BitMicro透露了一點兒價格方面的消息,就是平均每GB要10美元左右,是主流機械硬碟的大概5倍。
SSD的存儲介質的優點SSD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使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的固態硬碟,可以被廣泛應用到筆記本硬碟、存儲卡、U盤等。另外一種就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的SSD,目前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碟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並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介面用於連接主機或者伺服器。採用FLASH晶元作為固態存儲器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各種環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
SSD固態存儲器在以下幾點優點:
首先,數據存取速度快。根據相關測試:兩台電腦在同樣配置的電腦下,搭載SSD固態存儲器的筆記本從開機到出現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載傳統硬碟的筆記本總共用了31秒,兩者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差距。其次,防震抗摔是SSD的一個特點之一,因為全部採用了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SSD固態存儲器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筆記本電腦發生意外掉落或與硬物碰撞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第三,固態存儲器工作時靜音(固態存儲器因為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發熱量小、散熱快。第四,固態存儲器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減少的重量有利於移動設備的攜帶。
SSD固態存儲器的不足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固態存儲器不足之處在於數據的可恢復性,一旦在硬體上發生損壞,如果是傳統的磁碟或者磁帶存儲方式,通過數據恢復也許還能挽救一部分數據。但是如果是固態存儲,一但晶元發生損壞,要想在碎成幾瓣或者被電流擊穿的晶元中找回數據那幾乎就是不可能的。當然這種不足也是可以犧牲存儲空間來彌補的,主要用RAID 1來實現的備份,和傳統的存儲的備份原理相同。由於目前SSD的成本較高,採用這種方式備份還是價格不菲。
SanDisk 64GB固態硬碟 2007年一月,SanDisk公司發布了自己的1.8寸32GB固態硬碟產品,3月又繼續發布了2.5寸32GB型號。和許多廠商對於固態硬碟的紙面發布政策不同,隨後在4月份,Dell就在Latitude D420和D620 ATG的筆記本配置選擇中增加了SanDisk UATA 5000系列1.8寸固態硬碟。
SanDisk繼續向前邁進,將兩款固態硬碟的容量翻倍,分別推出了1.8寸 UATA 5000和2.5寸 SATA 5000系列的64GB容量產品。兩款固態硬碟的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達到了200萬小時,平均讀取速度67MB/s,待機/運行功率僅0.4/1.0W。
SanDisk的這兩款新品將於第三季度開始提供工程樣品,年底前投入量產。
Transcend SSD固態硬碟 著名的存儲產品製造商創見(Transcend)近日推出了幾款全新的SSD固態硬碟,這幾款SSD固態硬碟既有2.5英寸的標准規格設計,也有ExpressCard/34介面設計的,這樣主要是為了滿足不用用戶的需求。新款的創見SSD固態硬碟的設計非常不錯,採用了高韌性低重量的外部保護盒,而且容量達到了主流的32GB,當然超低的功耗也是它們的賣點之一。
既然是新款的SSD固態硬碟,那麼在性能上肯定是具有優勢的,創見新款SSD固態硬碟的數據讀取速度達到了30MB每秒,數據延遲響應時間也比普通SSD固態硬碟低得多,而且還加入了ECC內存糾錯技術,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創見表示,這幾款SSD固態硬碟都提供了長達兩年的質量保證,而且更大的容量的64GB版本也會很快與我們見面。
隨著各大廠商的積極參與,SSD固態硬碟在2008年的普及速度將會有所加快,不過距離真正的全面普及仍然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畢竟桌面級HDD硬碟目前的容量已經突破了1TB,而且價格也非常合理,SSD固態硬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只會出現在高端本本上,以及成為某些發燒級玩家手中的玩具。
憶正 SSD 固態硬碟 隨著中國第一款自主知識產權的固態硬碟的亮相,其生產廠商憶正存儲技術有限公司浮出水面。面對這樣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其生產的固態硬碟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他們申請的十多項世界級專利技術,對其產品的性能有何種提升呢?
憶正在2006年初就開始了SSD開發之徵途,並且一開始就把SSD定位為傳統機械式硬碟(HDD)的取代產品,所以起步就提出了技術目標要求,連續讀寫速度一定要大於HDD。憶正自主研發的專利多維NAND快閃記憶體陣列控制技術,能使固態硬碟同時獲得高帶寬與高IO處理能力,並藉助16Mbytes DRAM 緩存,及針對NAND 快閃記憶體優化的緩存策略,提高了憶正高速固態硬碟的寫操作性能與效率,真正實現性能、可靠度、壽命等各方面對硬碟的全面超越。
在糾錯、電源管理、壞塊管理方面,憶正憑借自身的技術實力,保證了憶正固態硬碟糾錯能力強,數據存儲安全、耗電量低、使用壽命長的特點。
由此可見,憶正高速SSD不但能解決傳統機電式HDD的問題,更能強化系統的各項功能指標。
目前憶正的高速SSD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開發,其SSD產品已經具備了非常高的性能,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且已經開始銷售。(大多宣稱有高速SSD的公司多部分產品還在實驗室中)
憶正目前的產品研發生產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採用的FLASH規格是SLC(Single Layer Cell)
第二階段產品主要是採用MLC(Multi-Layer Cell) FLASH作為介質,目前SLC比MLC要貴4倍左右,所以採用MLC做SSD則是未來商用的主流,而MLC比SLC在性能及可靠性方面要差很多,這對新的SSD技術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目前憶正使用MLC FLASH的SSD速度可以達到讀寫80M/S,產品化的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第三階段主要是開發IC,目前已經在准備各種資料,預計到2008年將研發生產,IC研發出來後,在耗電,成本,體積上將有更大優勢。
第四階段將IC應用不同的領域或開發出不同的應用功能,以至開發出一些
特製性產品。
作為一家2006年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憶正將滿腔的熱情投入到SSD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中,希望能領先世界先進水平,為中國的存儲事業作出一份貢獻。SSD技術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憶正人將會肩負起這份重擔,不斷努力,將SSD技術領先到底。
我們期待著它能研發速度更高的SSD。
以快閃記憶體每年價格下滑幅度高達五成來計算,到了2010年,固態硬碟就可望取代傳統硬碟,成為儲存數據的媒介,廠商表示。
國內存儲裝置廠商宇瞻(Apacer)日前與國際內存大廠三星(Samsung)聯袂發表固態硬碟(SSD, Solid State Disk)的發展趨勢,表示不論就省電、效能等項目來看,固態硬碟的表現都優於傳統硬碟,前者之所以還未在儲存媒體市場大放異彩症結僅在於成本,三星資深經理Do Geun Kim表示。但是預計到了2009年末、2010年初,固態硬碟即可望吃掉60GB以下容量的硬碟市場。
雖然60GB在筆記型計算機市場已經是入門的儲存容量,但是三星認為除此以外的市場還大有可為,例如UMPC、百元計算機、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等。根據三星的預計,固態硬碟在行動裝置的市場滲透率,將從目前的1.32%,至2009年成長至18.82%。數量從840萬個成長至32億5600萬個。
原因即在於成本下滑,宇瞻科技產品經理林志亮表示。他指出目前固態硬碟1GB的價格約12塊美金;但在快閃記憶體每年儲存密度以兩倍速度提升、價格每年下滑50%的趨勢下,屆時60GB的固態硬碟單價即可望趨近於同樣容量的傳統硬碟,也就是每1GB價格1塊美金。
「傳統硬碟的售價雖然每年都會下滑,但是硬碟價格再怎麼跌,都會有固定成本,」林志亮說。
不過硬碟廠商可不同意快閃記憶體陣營的看法。日立技術支持協理蔡正平即指正,在一寸硬碟市場中,快閃記憶體的確來勢洶洶。但是電腦使用者追求的是大容量。「至少五年之內,固態硬碟不會取代傳統硬碟,」蔡正平說。
固態硬碟俗稱快閃記憶體式硬碟,顧名思義是以NAND Flash為基礎,模擬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基本的存取模式,可以達到數據隨機存取的高速傳輸。簡單來說,固態硬碟的讀取速度高達每秒53 MB,寫入速度則為每秒28 MB,分別較標准硬碟快300%及150%。節電效益則為10%到20%。
雖然擁有如是優點,但在快閃記憶體單位價格仍居高不下,加上目前控制晶元和內存顆粒之間的搭配性、高速傳輸等能力尚達不到商品化階段,因此雖然包括了宇瞻、三星(Samsung)、升碟(SanDisk)、創見(Transcend)等數間業者,預計在六月初、也就是從今年第二季開始,量產上市容量達32GB的固態硬碟,今年底以前,市場也可望現身容量達64GB、128GB的固態硬碟,但是以市場接受度而言,仍以4GB、8GB的固態硬碟為主,林志亮說。而在此階段,固態硬碟也不被視為儲存媒介,而是類似於微軟和英特爾的內存加速技術Ready Boost、Turbo Memory等。
不過市場業已對固態硬碟的未來樂觀以待。SanDisk引述Gartner的預測,顯示家用與商用筆記本內建固態硬碟的全球消耗量,將從2007年的4百萬左右,於2010年迅速攀升至3千2百萬 。
繼續粘貼(見諒):
伴隨著快閃記憶體產品的越來越便宜,快閃記憶體技術的越來越進步,SSD固態硬碟從原先高高在上的位置逐漸走入了我們生活中。華碩Eee PC、蘋果MacBook air、Thinkpad X300等筆記本的推出更是加強了固態硬碟的逐步流行。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固態硬碟呢?
固態硬碟俗稱快閃記憶體式硬碟,顧名思義是以NAND Flash為基礎,模擬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基本的存取模式,可以達到數據隨機存取的高速傳輸。簡單的說就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目前最大容量為416GB),固態硬碟的介面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包括3.5",2.5",1.8"多種類型。
由於固態硬碟沒有普通硬碟的旋轉介質,因而抗震性極佳,同時工作溫度很寬,擴展溫度的電子硬碟可工作在-45℃~+85℃。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
通俗點講:目前的硬碟(ATA 或 SATA)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就儲存在磁碟扇區里。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flash disk)(即目前內存、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
目前,三星等廠商已經發布過多款固態硬碟,其中宇瞻公司最新發布的新產品,使用單一控制晶元開發的高速SATA固態硬碟,其連續存取速度最高達200MB/sec,容量可達128GB,相較於目前市面上連續存取速度約50~60MB/sec的SATA介面的SSD,Apacer目前可是足足快了2~3倍!不過目前固態硬碟價格還高高在上,尚未普及到DIY市場。
SSD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使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的固態硬碟,可以被廣泛應用到筆記本硬碟、存儲卡、U盤等。另外一種就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的SSD,目前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碟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並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介面用於連接主機或者伺服器。採用FLASH晶元作為固態存儲器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各種環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
SSD固態存儲器有以下幾點優點:
首先,數據存取速度快。根據相關測試:兩台電腦在同樣配置的電腦下,搭載SSD固態存儲器的筆記本從開機到出現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載傳統硬碟的筆記本總共用了31秒,兩者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差距。
其次,防震抗摔是SSD的一個特點之一,因為全部採用了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SSD固態存儲器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筆記本電腦發生意外掉落或與硬物碰撞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再次,固態存儲器工作時靜音(固態存儲器因為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發熱量小、散熱快。第四,固態存儲器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減少的重量有利於移動設備的攜帶。
SSD固態存儲器的不足:
固態存儲器不足之處在於數據的可恢復性,一旦在硬體上發生損壞,如果是傳統的磁碟或者磁帶存儲方式,通過數據恢復也許還能挽救一部分數據。但是如果是固態存儲,一但晶元發生損壞,要想在碎成幾瓣或者被電流擊穿的晶元中找回數據那幾乎就是不可能的。當然這種不足也是可以犧牲存儲空間來彌補的,主要用RAID 1來實現的備份,和傳統的存儲的備份原理相同。但是由於目前SSD的成本較高,採用這種方式進行備份將會進一步加強產品成本。
官方觀點:
國內存儲裝置廠商宇瞻(Apacer)日前與國際內存大廠三星(Samsung)聯袂發表固態硬碟(SSD, Solid State Disk)的發展趨勢。
三星資深經理Do Geun Kim表示:不論就省電、效能等項目來看,固態硬碟的表現都優於傳統硬碟,前者之所以還未在儲存媒體市場大放異彩症結僅在於成本。但是預計到了2009年末、2010年初,固態硬碟即可望吃掉60GB以下容量的硬碟市場。
雖然60GB在筆記型計算機市場已經是入門的儲存容量,但是三星認為除此以外的市場還大有可為,例如UMPC、百元計算機、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等。根據三星的預計,固態硬碟在行動裝置的市場滲透率,將從目前的1.32%,至2009年成長至18.82%。數量從840萬個成長至32億5600萬個。
同時,日立技術支持協理蔡正平也指出:在一寸硬碟市場中,快閃記憶體的確來勢洶洶。但是電腦使用者追求的是大容量。「至少五年之內,固態硬碟不會取代傳統硬碟。
小編觀點:
不管是傳統硬碟製造商,還是致力於發展新興SSD硬碟的廠家都不可否認的是固態硬碟在諸多方面相對於傳統碟片硬碟的優勢,相信隨著快閃記憶體產品製造成本的日漸降低,總有一天固態硬碟會完全取代現在碟片硬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