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開機鍵跳線和重啟鍵跳線在那裡
1、不能設置bios開機
2、鍵盤還行,但是如果你的鍵盤壞了,就自己到市場買個吧
3、拆前面板時先拆側面板,然後拆前面板的螺絲(只有一個,在靠近外側的中偏上位置),再掰著下方的缺口往外一掰就行了
4、開關失靈除塵會無效
5、更換啟動與重啟的方法我給你畫個圖,按照圖示操作即可。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Ⅱ 電腦的開機線怎麼插圖解
一、首先,目前主板的電源多為24pin介面,電源也有24pin介面,可以相應插入。
Ⅲ 電腦開機線怎麼接圖
1.首先,電源線連接的情況下相對較寬,如下圖箭頭所示。如果它被標記為USB,電纜連接的USB插座面板。
主板跳線(Jumper)
硬體也是有參數有開關可以設置的,硬體的設置開關就稱為「跳線」(Jumper)。熟練的掌握跳線設置是裝機必備的技術之一。
一、了解跳線的類型
迄今為止,跳線已經發展到了三代,分別是鍵帽式跳線、DIp式跳線、軟跳線。
1.鍵帽式跳線
鍵帽式跳線是由兩部分組成:底座部分和鍵帽部分(如圖1所示)。前者是向上直立的兩根或三根不連通的針,相鄰的兩根針決定一種開關功能。對跳線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斷開兩種。當使用某個跳線時,即短接某個跳線時,就將一個能讓兩根針連通的鍵帽給它倆帶上,這樣兩根針就連通了,對應該跳線的功能就有了。否則,可以將鍵帽只帶在一根針上,鍵帽的另一根管空著。這樣,因為兩根針沒有連通,對應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鍵帽就不會丟失。因為帶鍵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沒有插反的問題。鍵帽式的跳線分兩針的和三針的,兩針的使用比較方便,應用更廣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個功能,斷開就表示禁止某個功能;三針的比較復雜些,比如有針1、2、3,那麼短接針1、2表示一種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種功能。
2.DIp式跳線
DIp式跳線也被稱作DIp組合開關,DIp開關不僅可以單獨使用一個按鈕開關表示一種功能,更可以組合幾個DIp開關來表示更多的狀態,更多的功能。如圖2所示,DIp開關的一個可以兩邊扳動的鈕就決定了兩種開關狀態,一面表示開(ON),另外一面表示關(OFF)。而對於組合狀態的使用,有多少DIp開關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冪的狀態,就有多少個數值可以選擇,因此,進入DIp開關時必須對照說明書中的表格設置數值,否則你根本搞不清楚這么多的狀態。
3.軟跳線
軟跳線並沒有實質的跳線,也就是對CpU相關的設置不再使用硬體跳線,而是通過CMOS Setup程序中進行設置(如圖3所示),根本不需要再打開機箱,非常方便。
二、設置跳線
在電腦配件中,主板、硬碟、光碟機、音效卡都存在跳線,以主板跳線最為復雜,硬碟次之。
1.主板跳線
主板上的跳線一般包括CpU設置跳線、CMOS清除跳線、bIOS禁止寫跳線等。其中,以CpU設置跳線最為復雜,如果你的主板比較老,就必須在主板上設置內核電壓、外頻、倍頻跳線。根據主板說明書和CpU頻率,設置上述對應跳線。通常情況下,主板上對應CpU電壓的是一組跳線(如圖4所示),每個跳線都對應著一個電壓值,找到合適的電壓值,插上一個鍵帽短接它,就選擇了這個電壓值。同理,找到外頻跳線(如圖5所示)和倍頻跳線(如圖6所示),分別進行設置合適的外頻和倍頻。注意,每組跳線中只能選擇一個跳線短接。對於軟跳線的設置,將在《菜鳥學裝機系列之十——「藍色禁區」的14個經典設置》當中進行詳細說明。
新的主板更為用戶考慮的周全,幾乎全部使用類似的軟跳線,只剩下主板上的CMOS跳線開關還使用著最最原始的鍵帽跳線,它多是三針的跳線,如圖1所示。通常,短接針1、2,表示正常使用主板CMOS,而短接2、3則表示清除CMOS內容。
禁止寫bIOS的功能並不是每個主板都有的,一般為兩針跳線,具體是短接才能寫bIOS還是斷開才能寫bIOS,要看主板說明書。
有些主板會讓用戶自己選擇軟跳線還是DIp跳線,如華碩的p4T,若將主板上的10個DIp開關全設置為OFF,就表示使用bIOS中的軟跳線設置,否則,就選擇DIp跳線,其中開關6~10表示外頻設置,主板說明書上有個大表格,你需要對照表格操作,選擇合適的外頻,DIp開關1~4表示倍頻,它有2的4次冪種狀態,即有16種狀態,最多可以讓使用者選擇16種電壓值。說明書上提供了14種倍頻選擇,剩餘的兩種狀態,不是留著將來擴展功能,就是廠家沒有公開的跳線或參數!
2.硬碟跳線
硬碟上的跳線是比較簡單的,其跳線位置多在硬碟後面,如硬碟後面跳線圖所示。其跳線在數據線介面和電源線介面之間,白色的鍵帽清晰可見。而硬碟表面和這個「之間」的位置對應的電路板的一面,都有關於跳線設置的說明,如硬碟電路板上跳線說明圖。
雖然不同的品牌的硬碟跳線有所不同,但因為硬碟屬於IDE介面設備,所以一般都分為三種跳線設置,它們分別是「Master」、「Slave」、「Cable Select」(簡稱CS)。「Master」(主)表示主盤,是一個IDE通道上第一個被系統檢測的設備,一個主板通常有兩個IDE設備通道,而一個通道上最多能連接兩個IDE設備,它們有主從之分。「Slave」(從)表示從盤,是一個IDE通道上第二個被系統檢測的設備。「Cable Select」(線纜選擇)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碟數據線連接主板,跳線就決定了硬碟的主從位置。真正支持這種功能的數據線市場很少見到。80針數據線實際上已經不理睬硬碟上的任何跳線設置,其黑色一端必須接主板IDE介面,藍色端連接主設備,灰色的一端連接從設備,你的硬碟使用什麼樣的跳線都不起作用。這樣的線適合今天的支持DMA66/100/133介面的硬碟。
小提示:如果硬碟跳線設置錯誤,會導致一個IDE通道上的兩個設備沖突,多不能使電腦正常引導,但不會導致硬體損傷。一般只有在一個通道上的兩個設備的設置相同時才會引起沖突,比如都設置成主盤或都設置成從盤了。同一個通道上兩個設備設置沒有沖突,一個為主,一個為從,但不兼容的事情發生的還是不多。
因為硬碟跳線還沒有統一的標准,因此我們看一下主流硬碟的具體跳線說明。通常我們可以在硬碟的電路板上、硬碟正面或IDE介面旁邊上找到跳線說明圖示。
(1)Seagate(希捷)硬碟(如圖7所示)
Seagate硬碟的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可以在盤體的反面找到,短接的跳線被框上長方框,主要有四種設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設置硬碟為主盤或該通道上只單獨連接一個硬碟,即該硬碟獨佔一個IDE通道,這個通道上不能有從盤)、「Drive is slave」(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個主盤,而從盤是不與ATA介面硬碟兼容的硬碟,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碟或SCSI介面硬碟)、「Cable Select」(使用數據線選擇硬碟主從)、無跳線(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
(2)Western Digital(西部數據)硬碟(如圖8所示)
Western Digital硬碟的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可以在盤體的正面找到,短接的跳線被框上黑色長方塊,主要有三種設置方式:「Slave」(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Master w/Slave present」(表示當前盤為主盤,同時存在從盤)、「Single or Master」(表示設置硬碟為主盤或該通道上只單獨連接一個硬碟,即該硬碟獨佔一個IDE通道,這個通道上不能有從盤)。
(3)Maxtor(邁拓)硬碟(如圖9所示)
Maxtor硬碟的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可以在盤體的正面找到,短接的跳線被塗上黑色,主要有三種設置方式:「Master(Factory default)」(主盤)、「Slave(Jumper parking position)」(從盤)、「Cable select for Master/Slave」(電纜選擇)。
(4)IbM硬碟(如圖10所示)
傳統的硬碟上只有Master、Slave、Cable Select三種跳線,個別的硬碟組合更多一點,也還是離不開這幾個概念。但IbM硬碟就是與眾不同,它的跳線特別復雜,其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可以在介面上方找到,主要有四種設置方式:「Device 0(Master)」(主盤)、「Device 1(Slave)」(從盤)、「Cable Select」(電纜選擇)、「Forcing DEV 1 present」(即設備0強制設備1存在,如果你的從盤比較舊,不能告之系統匯流排自己的存在,就應該將主盤設置為本跳線)。
而以上這四種設置方式又可分別設置四種不同的狀態:「15 Heads」(個別系統要求系統使用15 Heads的設置,硬碟的容量保持不變)、「16 Heads」(硬碟的默認設置是16 Heads)、「2/32Gb CLIp」(對於DJNA模式的硬碟,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與柱面數大於4096的硬碟不兼容,本跳線將多餘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4096個柱面,管理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碟當2Gb的硬碟使用。對於容量小於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碟,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與柱面數大於4096的硬碟不兼容,本跳線將多餘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4096個柱面,管理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碟當2Gb的硬碟使用。但硬碟在LbA模式中顯示的柱面值並不改變。對於容量大於等於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碟,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與扇區數大於66055248的硬碟不兼容,本跳線將多餘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66055248個扇區,管理3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碟當32Gb的硬碟使用。)、「Auto Spin Disable」(允許硬碟在等待狀態中被喚醒)。
當你的電腦不識別新的硬碟時,建議先將默認的16 Heads設置修改成「15 Heads」設置,不成功再修改成「2/32Gb CLIp」設置。
小提示:硬碟的跳線的圖示雖然明確,但分清楚哪一邊是開始端並不是很容易,解決的方法一個是從助硬碟電路板那邊的說明,另外一個是藉助開機自檢中關於硬碟的檢測信息來確定設置是否正確。
3.光碟機跳線
光碟機跳線與硬碟跳線很類似,其跳線位置多在光碟機後面,數據線介面和電源線介面之間,如光碟機後面跳線圖。一般只有Master、Slave、Cable Select三種,很少有其它情況,各個品牌的光碟機幾乎都是這樣,相對來說很是規范,使得設置比較簡單。通常我們可以在IDE介面上部找到跳線說明圖示,如圖11所示。
設置完光碟機後,也可以通過開機自檢信息進行檢查。人們一般的習慣是將光碟機設置在第二個通道的主盤位置。雖然光碟機設置在主從盤位置問題不大,但如果要加裝刻錄機或DVD光碟機,設置錯誤就不能正常開機,因此,還是掌握正確的設置方法比較好。
4.音效卡跳線
pCI音效卡一般只有連接光碟機的CD模擬輸出介面的幾種音頻線介面和SpDIF音頻數字介面(與光碟機數字介面連接),根本沒有任何跳線需要設置。舊的ISA音效卡的跳線也比較簡單,通常只有一兩個跳線,比如是否使用音效卡上功率放大器,解決麥克不兼容跳線,如圖12所示當中的Jp1跳線。當你的麥克在音效卡上不能正常使用時,可以嘗試改變這個跳線。對於功率放大(AMp)跳線,它表示是否採用音效卡上的功率放大器,它一般使用在沒有功率放大器的音箱上,這類音箱現在已經很少使用,因此該跳線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Ⅳ 電腦開機線插在主板什麼位置
1、RESETSW 重啟鍵線
Ⅵ 電腦主板開機重啟的線怎麼插
今天研究主板,發現,只要連接主板上面的兩根線就可以開機了,由於之前回收了一個壞的主機箱,電腦開關都找不到了,但是最後小編還是像神一樣的把電腦啟動了。現在來說一下經驗。
1、把電腦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電源什麼的都正常。
2、Power sw電源開關,Rest sw重啟開關,只要找到這條線就可以了(Power sw電源開關)
3、把這條線短接就可以開機了,再短接就可以關機。
4、在主板邊緣上就可以看到跳線的插孔。
5、對照下面的,短接就是了。
6、電源指示燈就亮了
自己DIY台式計算機的朋友越來越多,DIY台式計算機比較難以安裝的是主機上
電源開關、重啟復位、電源燈、硬碟燈的跳線,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9Pin跳線。為使朋友們掌握這9Pin跳線的連接方法,本人經過了一番琢磨後,撰寫了下面的文章,供朋友們參考和使用,不到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開啟分步閱讀模式
操作方法
01
DIY台式計算機電源開關、重啟復位、電源燈、硬碟燈跳線(9Pin)連接方法
DIY台式計算機電源開關、重啟復位、電源燈、硬碟燈跳線(9Pin)的連接主要與計算機的主板和機箱有關。
第一步:我們來認知一下這些硬體。
計算機主板:
02
電源燈跳線和硬碟燈跳線:
03
電源開關跳線和重啟復位跳線:
04
主板上電源開關、重啟復位、電源燈、硬碟燈跳線(9Pin)安裝的位置:
05
第二步:電源開關、重啟復位、電源燈、硬碟燈跳線(9Pin)安裝的方法。
安裝技巧:
缺針左邊插電源(電源開關跳線:POWES SW)(第8Pin右邊是空的,稱缺針);
電源對面插復位(重啟復位跳線:RESET SW);
電源左邊插電源燈(電源燈跳線:POWER LED)
負極靠近電源線(正在左負在右);
復位左邊插硬碟燈(硬碟燈跳線:HDD LED)
負極靠近復位線(正在左負在右)。
06
安裝電源開關、重啟復位、電源燈、硬碟燈跳線示意圖:
07
關於DIY台式計算機電源開關、重啟復位、電源燈、硬碟燈跳線(9Pin)連接方法,上面的圖文描述,更加形象的表達了安裝的方法,更有利於初學者掌握,特別是第6步,把電源開關、重啟復位、電源燈、硬碟燈的跳線圖都放在了安裝的位置上。這樣的圖文表述,對第一次DIY台式計算機的朋友,也就一目瞭然
Ⅶ 開不了機,台式電腦開機鍵跳線怎麼接~
主板跳線接法(電源指示燈、電源開關、復位跳線接法)
1、電源開關連接線
連接電源開關連接線時,先從機箱面板連線上找到標有「power
sw」的兩針插頭,分別是白棕兩種顏色,然後插在主板上標有「
pwr
sw」或是「RWR」字樣的插針上就可以了。
2、復位開關連接線
用來熱啟動計算機用的。連接時,先找到標有「RESET
SW」的兩針插頭,分別是白藍兩種顏色,然後插在主板上標有「Reset
sw」或是「RSR」字樣的插針上就可以了。
3、電源指示燈連接線
先找到標有「Power
LED」的三針插頭,中間一根線空兩缺,兩端分別是白綠兩種顏色,然後將它插在主板上標有「PWR
LED」或是「P
LED」字樣的插針上。
提醒:電源開關連接線和復位開關連接線兩處在插入時可以不用注意插接的正反問題,怎麼插都可以。但由於電源指示燈邊接線是採用發光二級管來顯示作息的,所以連接是有方向性的。有些主板上會標示「P
LED+」和「P
LED-」字樣,我們只要將綠色的一端對應連接在P
LED+插針上,白線連接在P
LED-插針上。
4、硬碟指示燈連接線
先找到標有「H.D.D.LED」的兩頭插頭,連線分別是白紅兩種顏色,將它插在主板上標有「HDD
LED」或「IED
LED」字樣的插針上。插時要注意方向性。一般主板會標有「HDD
LED+」、「HDD
LED-」,將紅色一端對應連接在HDD
LED+插針上,白色插在標有「HDD
LED-」插針上。
Ⅷ 電腦上的跳線在哪裡
每個主板不同 跳線位置也不一樣 跳線就是3根針 有個套子套在兩個針 剩餘一個針沒套的 那個就是跳線 如果是恢復bios 直接扣電池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