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增加一塊硬碟並不會對內存運行負荷造成多大的影響……
實際上,如果增加硬碟以後造成系統運算負荷的增加,那麼,勢必會佔用更多內存資源……這時候,內存使用率肯定會變高的……
Ⅱ 怎樣在一個電腦內裝三個硬碟
台式機上裝3塊硬碟和裝1塊硬碟沒有啥區別,首先在機箱中確認硬碟安裝位置(一般機箱都預留了至少2塊硬碟的位置),如果沒問題,再確認電源的硬碟插頭數是否夠用(一般的電源也都有足夠的冗餘插頭供接多塊硬碟),然後就是確認主板上SATA介面。
如果上面的都沒有問題,就准備好硬碟和連接的SATA線纜(買硬碟時記得要配好線纜啊,主板附帶的可能早沒了)。分別機箱硬碟位置上用硬碟帶的螺絲固定好硬碟(一些品牌機是用卡條卡住的),連接好每一塊硬碟的SATA線(另一端當然是插在主板的SATA口上)和電源線。
剩下的就是給新硬碟分區和分配盤符和格式化,只不過,後加硬碟的分區與格式化工作,可以在原來硬碟安裝的操作系統里做(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磁碟管理)。
一般來說,一台電腦都可以安裝3個硬碟,原因如下:
電腦能夠安裝的硬碟數量由主板上提供的硬碟介面數量決定。現在很多主板已經可以提供2個SATA3.0埠,4個SATA2.0埠,所以最多可以安裝6個硬碟。如果還覺得不夠,還可以通過PCI-E介面的擴展卡繼續擴充硬碟介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硬碟類設備,尤其是機械硬碟,本身功耗並不高,但是啟動電流大,所以如果硬碟數量多,電源的質量一定要能保證5V和12V的充足供電,否則很容易出現硬碟無法識別或者損壞的問題。
Ⅲ 一台普通電腦上怎麼安裝三塊硬碟
安裝硬碟需要有三個條件,
1.
數據介面,主要是主板上的SATA介面和IDE介面,以及對應的數據線。
2.
供電介面,主要是指電源上提供的4pin介面,如果不夠的話還可以使用轉接頭來把空閑的6pin,8pin口來轉接成4pin介面。
3.
機箱上的固定支架或者說固定空間。硬碟與硬碟之間,以及硬碟和其它配件之間不宜放置的太密,如果機箱太小可能無法完成。機械硬碟在工作狀態下發熱量很大,散熱不夠會危及數據安全。固態硬碟這方面相對來說好很多。
滿足以上條件就可以安裝三塊硬碟,硬體連接好了以後,進入bios可以對三塊硬碟進行識別(這個過程可以自動完成),設置一個啟動盤以後就可以安裝系統進行使用了。
Ⅳ 台式機第三塊硬碟怎麼供電
首先要明確材料,除了硬碟本身外,還要有一個數據傳輸帶,就是下圖的紅線,我們拆開機箱,注意裝硬碟需要主機兩側都拆開,裝硬碟的位置在下圖紅框處。接下來當然是要把硬碟卡在硬碟槽內,如下紅框所示位置即可,一般機箱都會留3-4個硬碟位置,我們用其中一個即可。
現在固定硬碟,也就是裝螺絲,在哪裝呢?我們看機箱內部,下圖紅框處有3個螺絲位置,就在這里上螺絲,在機箱的電源上找到下圖的插頭,插在硬碟對應的電源卡槽上。
.接下來是插數據傳送帶,先插硬碟的卡槽上(一般都在電源卡槽邊上接下來是連接主板的SATA卡槽,一般咱們連白色的SATA3.0,這個比黑色的SATA2.0理論上會快不少。
確認你的主板有幾個硬碟數據介面,現在都是sata3.0了,准備相應需要的數量的硬碟,硬碟分為機械硬碟,台式的尺寸都是3.5英寸,SSD固態硬碟基本都是2.5英寸。
購買硬碟,用螺絲固定在機箱硬碟位,新一點的機箱的機械硬碟位有些是像抽屜形式的,ssd2.5英寸的硬碟可能是在機箱側壁上固定的用硬碟數據線將硬碟和主板連接好,用多硬碟供電介面電源線將電源和硬碟連接;確保你的電源大小足夠電腦整體的供電。
家用的普通硬碟的轉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幾種,高轉速硬碟是台式機用戶的首選;而對於筆記本用戶則是4200rpm、5400rpm為主,雖然已經有公司發布了7200rpm的筆記本硬碟,但在市場中還較為少見;伺服器用戶對硬碟性能要求最高,伺服器中使用的SCSI硬碟轉速基本都採用10000rpm,甚至還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產品很多。
Ⅳ 電腦裝3個機械硬碟有什麼好處
如果不組RAID,各自獨立使用
好處:
容量大,大得不得了(如三個2T就是6T容量),可以放一大堆高清電影。
壞處:
耗電大,發熱大,重量大,可靠性下降,多花錢。
如果三塊硬碟組RAID5使用
好處:
容量大(三個2T等於4T容量),速度快(雖不能與SSD相比,但也相當快了),可靠性高(壞一塊不會丟數據)。
壞處:耗電大,發熱大,重量大,多花錢。
Ⅵ 電腦可以裝三個硬碟嗎
電腦可以安裝三塊硬碟,第一塊內置到主板上,另外兩塊要配合硬碟盒外接到USB口(部分品牌筆記本電腦需要USB集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