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筆記本cpu一般多少hz
CPU作為電腦的核心組成部份,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電腦的性能。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 筆記本 cpu 一般多少hz的內容,歡迎閱讀!
筆記本cpu一般多少hz:
1、CPU早就過了以頻率論性能的年代。現在的CPU性能需考慮CPU的構架,設計製造工藝,核心數以及頻率(頻率只是影響性能的三四個因素中最無關緊要的因素)
2、比頻率唯一有意義的地方就是同品牌同系列的CPU ,才能說頻率越高性能越好。
3、現時筆記本電腦一般來說CPU頻率都在2GHZ左右。
相關筆記本硬碟 閱讀推薦 :
筆記本電腦硬碟一般採用3種形式和主板相連:用硬碟針腳直接和主板上的插座連接,用特殊的硬碟線和主板相連,或者採用轉介面和主板上的插座連接。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效果都是一樣的,只是取決於廠家的設計。早期的筆記本的介面採用的主要是UltraATA/DMA 33,然而筆記本硬碟轉速以及容量的提高使得它成為一個阻礙筆記本電腦速度的瓶頸。為此正如 台式機 的發展趨勢, Ultra ATA/DMA 66/100/133也被運用到了筆記本硬碟上。
目前使用的是Ultra ATA100,E-IDE介面的產品在提供了高達100MB/s最大傳輸率的同時還將CPU從數據流中解放了出來。現在SATA串口技術已在廣泛使用在了台式機的硬碟中,目前在筆記本硬碟中也開始廣泛應用Serial ATA介面技術,採用該介面僅以四隻針腳便能完成所有工作。該技術重要之處在於可使介面驅動電路體積變得更加簡潔,高達150Mb/s的傳輸速度使廠商能更容易地製造出對處理器依賴性更小的微型高速筆記本硬碟。
由於應用程序越來越龐大,硬碟容量也有愈來愈高的趨勢,對於筆記本電腦的硬碟來說,不但要求其容量大,還要求其體積小。為解決這個矛盾,筆記本電腦的硬碟普遍採用了磁阻磁頭(MR)技術或擴展磁阻磁頭(MRX)技術,MR磁頭以極高的密度記錄數據,從而增加了磁碟容量、提高數據吞吐率,同時還能減少磁頭數目和磁碟空間,提高磁碟的可靠性和抗干擾、震動性能。它還採用了諸如增強型自適應電池壽命擴展器、PRML數字通道、新型平滑磁頭載入/卸載等高新技術。
看了筆記本cpu一般多少hz 文章 內容的人還看:
1. 筆記本電腦什麼型號CPU性能最好
2. 筆記本cpu溫度正常值是多少
3. 筆記本cpu溫度多少算正常
4. 2016筆記本cpu性能排行
5. 如何辨別筆記本的CPU
6. 筆記本cpu和顯卡溫度多少正常
7. soyn筆記本cpu溫度多少正常
8. 2016筆記本電腦主流cpu有哪些
㈡ 電腦上硬碟G41等於多少Hz
你這個出了是什麼問題哦?你說的是不是硬碟運行的匯流排頻率哦?41HZ硬碟早就運行不起來了。一般正常的運行頻率是32HZ。
㈢ 電腦的HZ表示什麼
隨著電腦的日益普及,我們隨時都會聽到「頻率」這個技術參數,它是衡量系統運行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頻率高,說明系統運行速度快,但不同設備有不同的頻率,使大家一頭霧水,令人搞不清楚是咋回事兒,如Hz(Hertz,赫茲)、KHz(千赫茲)、MHz(兆赫茲),GHZ(吉赫茲)。面對眾多的頻率,你先不要著急,看看下面的文字,你就會明白是咋回事了。
小知識:頻率
頻率是指1秒鍾內發生的脈沖信號的周期數,頻率為1kHz的時鍾周期為1毫秒、1MHz的時鍾周期為1微秒、1GHz的時鍾周期為1納秒。
一、時鍾頻率
誰在為電腦提供時鍾頻率呢?在主板上有一個長方形、用金屬包裹的晶振元件(如圖1),當主板上電後它就會發生電磁振盪,產生一系列高頻率的電子脈沖波。但是這些脈沖還不夠精確,與電腦需要的頻率還不匹配,因此還需要將這些原始頻率輸入到晶振元件附近的時鍾頻率發生器晶元,對原始頻率進行整形、分頻,然後變為計算機需要時各種匯流排工作頻率。匯流排就是電腦內部數據傳輸的通道,匯流排製作在主板上,它由密密麻麻的線路組成。電腦匯流排採用分層結構,運行頻率逐級降低。第一級為CPU與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通道,即系統前端匯流排頻率;第二級為內存與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通道,即內存匯流排頻率;第三級是AGP顯卡與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通道,即AGP匯流排頻率;第四級是PCI、ISA設備與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通道,即PCI匯流排頻率。
二、CPU主頻率
CPU主頻率也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頻=外頻×倍頻。其中,外頻就是匯流排時鍾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
一般說來,一個時鍾周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於各種CPU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不能完全用主頻來概括CPU的性能。但CPU主頻的高低可以決定電腦的檔次和價格水平。
以Pentium 4 2.0為例,它的工作主頻為2.0GHz,這說明了什麼呢?具體來說,2.0GHz意味著每秒鍾它會產生20億個時鍾脈沖信號,每個時鍾信號周期為0.5納秒。而Pentium 4 CPU有4條流水線運算單元,如果負載均勻的話,CPU在1個時鍾周期內可以進行4個二進制加法運算。這就意味著該Pentium 4 CPU每秒鍾可以執行80億條二進制加法運算。但如此驚人的運算速度不能完全為用戶服務,電腦硬體和操作系統本身還要消耗CPU的資源。
但Athlon XP處理器採用了PR標稱方式,AMD公開的266MHz前端匯流排頻率的Athlon XP處理器標稱頻率和實際頻率的轉換計算公式如下:
標稱頻率=3×實際頻率/2-500
實際頻率=2×標稱頻率/3+333
例如,Athlon XP 2100+的實際頻率為1733MHz=2×2100/3+333
三、系統前端匯流排頻率
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大家可以參見《前端匯流排頻率≠外頻》一文。
四、內存匯流排頻率
現在使用的內存有PC133 SDRAM、DDR266/333/400 DDR SDRAM、PC800 RDRAM等幾種類型。我們應當注意內存時鍾頻率與內存匯流排頻率的區別。內存時鍾頻率對整個系統性能來說很重要,內存時鍾頻率指內存工作時的頻率,一般等同於匯流排時鍾頻率;而內存匯流排頻率指內存中數據傳輸的頻率。
例如,PC133 SDRAM內存時鍾頻率為133MHz,它只能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傳輸數據,也就是說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只能傳輸1個數據,數據存取周期為7ns左右,因此PC133 SDRAM內存匯流排頻率也是133MHz;DDR SDRAM內存能夠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同時傳輸數據,因此DDR SDRAM在一個時鍾周期內能夠傳輸2個數據,當內存時鍾頻率為133MHz時,內存匯流排頻率為266MHz,數據存取周期為3ns左右;PC800 RDRAM內存時鍾頻率為400MHz,時鍾上升沿和時鍾下降沿都可以用來傳輸數據,如果採用雙通道內存匯流排時,內存匯流排頻率達到800MHz。
五、AGP匯流排頻率
AGP匯流排頻率為66MHz,它是通過主板的分頻技術實現的。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AGP匯流排頻率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取決於匯流排時鍾頻率,也就是CPU外頻。當匯流排時鍾頻率為66、100、133MHz時,主板會通過分頻技術令AGP匯流排保持66MHz的工作頻率,而當外頻提高到非標准頻率時,比如125MHz時,AGP匯流排將工作在83.3MHz的工作頻率。
六、PCI匯流排頻率
計算機當中的PCI音效卡、PCI網卡,還有IDE硬碟、IDE光碟機都是在PCI匯流排下工作。PCI匯流排頻率為33MHz,它也是通過主板的分頻技術實現的。當匯流排時鍾頻率為66、100、133MHz時,主板會通過分頻技術令PCI匯流排保持33MHz的工作頻率,而當外頻提高到非標准頻率時,比如125MHz時,PCI匯流排將工作在41.6MHz的工作頻率。這樣一來,許多部件必須工作在非額定頻率之下,是否能正常運作則要取決於產品本身的質量了。此時,硬碟能否撐得住是最關鍵的,因為PCI匯流排頻率提升後,硬碟與CPU的數據交換速度增加,極有可能導致讀寫不正常,從而產生死機現象。反過來說,若是所有設備都沒問題,那麼更高的PCI匯流排頻率可以很明顯的提高系統運行速度。
七、顯示器刷新頻率
顯示器上的圖像由顯示器內部的電子槍發射的電子掃描而成,電子槍發射的電子每秒在屏幕上掃描的水平線數稱為「水平刷新頻率」(或稱「行頻」)。水平刷新頻率越高圖像的穩定性越好,但是水平刷新頻率太高時,製造工藝復雜,產品價格偏高,並且容易損壞顯像管。
電子槍發射的電子從屏幕左上角掃描到屏幕右下角時,我們稱為「一場」(幀),即完成一次畫面掃描。電子槍每秒鍾在屏幕上掃描完整畫面的次數稱為「垂直刷新頻率」(或稱「場頻」,一般我們常說的「顯示器刷新率」指的就是它)。當垂直刷新頻率低於75Hz以下時,屏幕畫面將產生閃爍現象,長時間在這種狀態下工作時,將嚴重影響使用者的眼睛健康。
從健康和經濟的雙重角度來考慮,85Hz是最合適的,沒有必要把垂直刷新頻率調得太高。其實很多CRT製造出來時都可以承受很高的垂直刷新頻率,例如160Hz以上,但在顯示器的規格表上卻標明最高垂直刷新頻率只有100Hz,這是因為電子線路設計以及電子元件品質、功率等等選用的問題。現在市場上有一種3D眼鏡,它是利用了虛擬3D技術,也就是說利用兩個鏡片的快速切換,讓兩隻眼睛看到不同的畫面而產生立體感,不過要想享受這種技術可是要付出代價的,由於這項技術的要求比較高,要求顯示器的垂直刷新頻率達到120Hz以上,這是市場上大多數中低檔顯示器難以達到的。
【轉自bbs.bitsCN.com】
㈣ 電腦上的HZ是什麼意思
赫茲是計算頻率的單位,是電腦顯示的畫面刷新頻率。
1、指的是電腦畫面的刷新頻率,這個需要根據您的顯示器參數來設置,一般設置為60Hz,目前有不少電競游戲顯示器已經支持144Hz,甚至是240Hz的刷新率。
2、由於顯示屏顯示畫面動態是通過刷新的方式進行,由於刷新頻率較高所以人眼不容易識別,而刷新率指的是在一秒內,顯示屏可以顯示多少幅畫面,60Hz指的是一秒顯示60幅畫面,刷新率越高動態畫面顯示越流暢。
3、但刷新率需要顯卡和顯示器的支持,如果需要選擇60Hz以上的刷新率,需要確保您的顯示器對高刷新率的支持。
刷新頻率越高,屏幕上圖像閃爍感就越小,穩定性也就越高,換言之對視力的保護也越好。一般時人的眼睛、不容易察覺75Hz以上刷新頻率帶來的閃爍感,因此最好能將您顯示卡刷新頻率調到75Hz以上。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顯示卡都能夠在最大解析度下達到70Hz以上的刷新頻率。
㈤ 電腦硬碟的容量是怎麼計算的所使用單位包括有哪些
電腦里的進制是按二進制計算的,容量的單位是B(Byte,位元組),比如我們說一個硬碟的容量是40G,也就是40GB的意思.
G,是英文單詞Giga(十億)的第一個字母.比G小的還有M(Mega,百萬,兆),K(Kilo,千),比G大的還有T(Tril,萬億),它們之間的換算是這樣的
1T=1024G
1G=1024M
1M=1024K
1K=1024B
B(Byte,位元組)是計算機中最基本的計量單位,還有b(bit,位,注意這個b和大寫B的差別),b(位)是計算機中最小的單位,1B=8b.一個英文字母或數字在電腦中佔用一個位元組的空間,一個漢字佔用兩個位元組(稱為字),即1字=2位元組.
可能有的人不清楚為什麼要以1024為換算數,按常規數學算1T=1000G,1G=1000M....,這也是由電腦中的二進制規則決定的,1024=2^10(2的10次方),在二進制中2的N次冪中沒有100,1000,10000的數,只有1,2,4,8,16,32,64,128,256,512,1024....,這其中只有1024與1000最接近.因此選用了1024這個數作為各單位之間的換算數.
以上說的是硬碟容量,內存容量也是如此.另外還有速度,我們常的CPU速度,內存速度則是按普通數學中以1000為換算單位的.即1T=1000G,1G=1000M,以此類推.不過單位不是位元組而是赫茲(Hz).比如我們說一個CPU的的速度是2.5G,也就是說這塊CPU的頻率是2.5GHz=2500MHz=250000000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