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SATA3與SATA2和SATA1的介面一樣嗎
不一樣,區別如下:
1、外觀區別:
SATA1、SATA2和SATA3基於Bai的介面在主板上是相同的。然而,為了區分SATA2和SATA3硬碟介面,許多主板上經常標記不同的顏色。大多數支持SATA2介面的主板是黑色的,而SATA3介面是黃色/白色/藍色等。
硬碟SATA2介面和SATA3主板基本上是相同的外觀,許多中低主板仍然使用SATA2和SATA3雙重介面混合模式,像A75AMD平台,英特爾平台B75H81,B85主板SATA2和SATA3雙重介面混合模式,和一些中、高端主板,如A88H87Z87主板都是SATA3.0介面。
2、傳輸速度區別:
SATA3介面的傳輸速率與SATA2介面的傳輸速率不同。最新的SATA3介面可以達到6Gb/s,而SATA2介面可以達到3Gb/s。理論上,SATA3.0介面是SATA2.0的兩倍大。SATA1最慢。
3、兼容性的區別:
SATA3.0介面兼容SATA2.0介面和SATA1.0介面,SATA2.0介面兼容SATA1.0介面。但是,SATA1.0介面不兼容SATA2.0介面和SATA3.0介面,SATA2.0介面不兼容SATA3.0介面。
SATA2.0和SATA3.0的介面類型是兼容和通用的。事實上,SATA3.0屬於SATA2.0的下一代升級,完全兼容。就像USB3.0和USB2.0之間的關系一樣,兩者是相互兼容的。
(1)電腦硬碟插口顏色擴展閱讀:
在你的硬碟上獲得最好的閱讀速度不僅取決於硬碟驅動器,而且還取決於硬碟驅動器介面。也就是說,只要當硬碟支持SATA3.0介面,並連接3.0支持SATA介面計算機的主板硬碟發揮最佳性能,所以一些舊電腦硬碟,只支持SATA2本身是最高的,這種類型的硬碟即使在SATA3主板,硬碟速度仍SATA2速度,因為本身就是一種缺陷。
同樣的,如果硬碟支持SATA3.0,但是主板只有SATA2.0介面,那麼硬碟的實際速度也只有SATA2的速度,這就需要特別注意,兩者都必須滿足條件。像目前主流的機械硬碟和SSD都是SATA3.0介面,特別是固態硬碟都是SATA3.0介面,用戶在選擇安裝SSD時,只要選擇SATA3.0介面主板即可。
⑵ 連接移動硬碟與電腦的線哪個顏色的是電源線
移動硬碟與電腦連接使用的是USB介面,USB連接線顏色定義如下:
紅線:電源正極(接線上的標識為:+5V或VCC)
白線:負電壓數據線(標識為:Data-或USB Port -)
綠線:正電壓數據線(標識為:Data+或USB Port +)
黑線:接地(標識為:GROUND或GND)
所以,紅色和黑色是電源線的正負極。
⑶ 硬碟的顏色代表什麼
硬碟的顏色分為:黑色、藍色、綠色、紅色、紫色。
黑色企業級硬碟;黑色代表著高品質,該系列硬碟有著出色的性能和質量,多用於企業級硬碟。黑盤價格較高,適合對性能及穩定性要求極高的用戶。但用戶在使用時應注意,黑盤,尤其筆記本內採用的黑盤由於轉速較高,用戶在使用時,應避免劇烈震動,防止磁頭撞擊碟片而損壞。
藍盤主流PC硬碟;藍色為主流色,其藍色標識上的地球標志,說明這款硬碟的通用性,藍盤的特點是中規中矩,沒有黑盤的高性能,也沒有綠盤的大容量,因此廣泛應用於消費級PC市場。藍盤由於基數大,返修量較高,但即使發生物理損壞,也極少會損傷碟片,不會對數據造成重大影響。
綠色大容量存儲硬碟;綠色是環保色,代表低碳環保。綠盤轉速從主流的7200轉下降到5400轉,以降低其功耗。綠盤另一個特點是大容量,最大容量可達到6TB,非常適合做數據存儲倉庫。由於綠盤轉速較低,在發生故障後,磁頭損傷碟片概率較低。對於有大容量存儲需求用戶來說,綠盤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紅色NAS網路存儲硬碟;紅盤具有大容量、低轉速的特點,加上NASWare技術後,紅盤即主打NAS網路存儲市場,適合有搭建網路存儲的個人及小型辦公用戶。但因為紅盤與綠盤採用相同的技術,其損壞後,對於數據安全的影響也會比較小。
紫色監控硬碟;紫盤為監控級硬碟,針對監控存儲進行優化,可以極低的功耗全天候24小時持續讀寫。通過獨家固件升級與ATA流式傳輸技術協作,可減少錯誤地將台式硬碟用作安全系統的存儲設備時發生的像素錯誤和視頻中斷次數。
(3)電腦硬碟插口顏色擴展閱讀:
硬碟在工作的時候,千萬不要強行關掉電源。在硬碟工作的時候關掉電源,會導致硬碟的物理損壞,而且也會丟失數據。還有,在硬碟中有高速運轉的部件,如果一旦強行關機的話高速運轉的碟片就會突然停止,而在關機後又馬上開機的話,就更有可能造成硬碟的損壞。所以在關機後不要馬上再次打開電腦。至少在半分鍾以後再打開。
在硬碟工作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它的震盪,因為,磁頭與磁片的距離非常近,如果遭到劇烈的震盪會導致磁頭敲打磁片,有可能磁頭會劃傷磁片,也可能會導致磁頭的徹底損壞,使整個硬碟無法使用。
在使用硬碟的過程當中,經常會有很多用戶會在「磁碟空間管理」當中進行壓縮。把硬碟用此程序進行壓縮。這樣會導致壓縮卷文件不斷增大。所隊也隨之減慢,讀寫次數增多,就會引起硬碟的發熱量和穩定性產生影響。所以就會導致使用壽命的減少。所以,如果硬碟夠用的話就沒有必要使用這個程序了。
⑷ 如何知道我的硬碟和數據線是sata2的介面還是sata3的介面謝謝!
SATA2.0和SATA3.0的線纜的外觀上面看不出什麼太大的差別,不同廠家生產的線纜可能在顏色和線纜上面的標識上面明確了線纜的規格支持的是SATA2.0或SATA3.0,不過無論是SATA2.0的線纜用在SATA3.0硬碟和主板之間,還是SATA3.0的線纜用在SATA2.0的硬碟和主板之間都是可以通用的,不會有任何規格上的兼容問題。
只不過,如果硬碟和主板都是支持SATA3.0的設備標准,而是用的卻是SATA2.0的線纜則實際的效果可能也就是SATA2.0的標准了,因此如果使用的主板上的SATA3.0的介面和SATA3.0的硬碟,那麼建議線纜也要使用SATA3.0的線纜,一般支持SATA3.0的主板的配件中都會有SATA3.0的線纜的。
SATA2.0與SATA3.0的區別在於全新的介面傳輸標准,並非是不同的介面規格,兩種介面互相兼容,主要是邏輯上的區別,對於性能的提升,還是要取決於硬碟本身和主板的性能來決定,理論上提升不少,但是實際應用一般沒有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那麼明顯的差異。
因此從兩個方面考慮,價格的差異與性能的差距時候成正比,WD 500GB 7200轉 16MB SATA2(WD5001ABYS)、WD 500GB 7200轉 16MB SATA3 藍盤(WD5000AAKX)在價格上考慮大約差價在50元,後者相對前者漲價大約10%,性能上提升取決於平台和軟體的綜合,大約也就是10~15%的提升吧(非權威數據,僅供參考)。
考慮到西數的噪音控制,綜合性能較穩定的特點,和作為綜合應用的系統及軟體盤使用建議考慮WD 500GB 7200轉 16MB SATA3 藍盤(WD5000AAKX),綜合性能較WD 500GB 7200轉 16MB SATA2 (WD5001ABYS)在不同的應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是必然的。
突發讀寫速度測試
理論SATA2.0介面速率是150MB/s ,而SATA3.0的介面速率:300MB/s ,另外衡量一塊硬碟性能的參數還有緩存容量。一般有8MB、16MB、32MB和64MB之分。 但是理論上標明的介面速率在實際使用當中是沒有明顯的感覺的。
SATA2.0硬碟最高讀取速度可達到125.0MB/秒,最高寫入速度為99.1MB/秒。SATA3.0硬碟平均讀取和寫入速度分別為118MB/S和99.4MB/S。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看出SATA2.0硬碟與SATA3.0硬碟,在讀取和寫入速度上差別並不明顯,只有突發速度上SATA3.0硬碟領先較多,在實際數據拷貝上SATA3.0更為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