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台式機 硬碟想要連接 筆記本 ,那麼該怎麼辦呢?下面由我給你做出詳細的台式機硬碟連接筆記本解決 方法 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台式機硬碟連接筆記本解決方法一:
買個硬碟盒,買的時候注意你硬碟的介面,是IDE的還是SATA的,這個很重要!然後把硬碟裝進去就可以通過USB連接線跟筆記本連接了
當然,除了可以裝硬碟,還可以用這個硬碟盒接一個外置的台式機光碟機哦!絲毫不用擔心兼容性的問題!也不需要加裝任何驅動!
台式機硬碟連接筆記本解決方法二:
買一個3.5寸的移動硬碟盒,會配給你一個供電的電源和一個USB連接線,USB線連筆記本上,電源適配器要給硬碟供電
不管是IDE還是SATA介面的硬碟,USB連上後,只要是XP和VISTA的系統就沒有兼容問題存在
台式機硬碟連接筆記本解決方法三:
估計你是要 老台式機的數據把
你去電腦城買個轉換連接器 這頭是連硬碟的一邊是USB介面
筆記本的USB是好的吧 OK
然後直接連上去當硬碟為U盤用就好速度慢點效果好
(需要付出成本 方便)
當然還有重就是猜機器
找其他電腦裝你的老硬碟然後定為從盤 第3放轉換
(方法廉價 操作復雜 安全)
技術含量很高 直接拆掉筆記本 用老硬碟強行連
自己加工連接線 需要 經驗
關鍵注意能不能兼容 電壓夠不夠 借口對不對
(操作復雜危險系數大 不建議採用)
相關閱讀:
硬碟尺寸分類
3.5英寸台式機硬碟;風頭正勁,廣泛用於各種台式計算機。
2.5英寸筆記本硬碟;廣泛用於筆記本電腦,桌面一體機,移動硬碟及攜帶型硬碟播放器。
1.8英寸微型硬碟;廣泛用於超薄筆記本電腦,移動硬碟及蘋果播放器。
1.3英寸微型硬碟;產品單一,三星獨有技術,僅用於三星的移動硬碟。
1.0英寸微型硬碟;最早由IBM公司開發,MicroDrive微硬碟(簡稱MD)。因符合CFⅡ標准,所以廣泛用於單反數碼相機。
0.85英寸微型硬碟;產品單一,日立獨有技術,已知用於日立的一款硬碟手機,前Rio公司的幾款MP3播放器也採用了這種硬碟。
『貳』 普通硬碟和電腦連接是什麼介面
常用的3.5寸桌面硬碟和2.5寸筆記本硬碟有兩種介面。
1,第一種介面是SATA介面。
2,第二種介面是PATA介面,也叫IDE介面。
上述兩種硬碟都是內置式硬碟。如果需要將內置硬碟在機箱外連接電腦使用,則需要使用移動硬碟盒或轉接器道來實現。
硬碟介面分類:
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光纖通道、M2-SATA、M2-Nvme和SAS七種,IDE介面硬碟多用於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於伺服器,SCSI介面的硬碟則主要應用於伺服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端伺服器上,價格昂貴。
SATA是種新生的硬碟介面類型,還正處於市場普及階段,在家用市場中有著廣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類別下,又可以分出多種具體的介面類型,又各自擁有不同的技術規范;
具備不同的傳輸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著一種具體的硬碟介面,各自的速度差異也較大。
『叄』 電腦硬碟介面分幾類
目前硬碟介面類型不算多,主要有IDE、SCSI、SATA三種。IDE許多時候以Ultra ATA指代之,很多人習慣將Ultra ATA硬碟稱為IDE硬碟,但需要說明的是IDE的概念要大於ATA——原則上所有硬碟驅動器集成控制器的設計都屬於IDE,SCSI也不例外。當然,以IDE指代ATA已經形成很大的慣性,SATA開始將IDE與ATA區別開來。成熟廉價的是IDE,最新興的是SATA,穩定價高的SCSI。最早出現的是IDE介面,後來出現SCSI介面,主要面向伺服器。如果仔細觀察,你可以發現,最近電腦業界的系統匯流排都是朝串列發展,硬碟的介面匯流排SATA是個代表,包括今後的將要頂替AGP介面的圖形介面標准PCI-Express,都朝著串列方向發展。
1. IDE介面: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目前最主流的硬碟介面,包括光儲類的主要介面。它經過數年的發展變得很成熟、廉價、穩定。IDE介面使用一根40芯或80芯的扁平電纜連接硬碟與主板,每條線最多連接2個IDE設備(硬碟或者光儲)。早期的是用IDE多功能卡插在主板上,再連接IDE線,這功能卡已經淘汰;目前主板全部提供2個IDE介面,相比IDE多功能卡,它顯得價格便宜和易於安裝。IDE介面又分為UDMA/33,UDMA/66,UDMA/100,UDMA/133。1996年底,昆騰和英特爾公司宣布共同開發了Ultra DMA/33的新型EIDE介面,因其數據傳輸率為33MB/s,故稱UDMA/33,後面的UDMA/66,UDMA/100,UDMA/133命名同上。Ultra DMA把時鍾脈沖的上升和下降沿均用作選通信號,即每半個時鍾周期傳輸一次數據,這就使得最大外部傳輸速率從16.6MB/s倍增至33.3MB/s。另外,Ultra DMA採用匯流排控制方式,在硬碟上有直接內存通道控制器,可大大降低硬碟在讀寫時對CPU的佔用率,可將對CPU的佔用率從92%降至52%,這也是Ultra DMA的一個重要作用。當然,要實現Ultra DMA功能,還需要支持Ultra DMA規格的主板和相應的驅動程序。所有的IDE硬碟介面都使用相同的40針連接器,如下圖所示:
(IMG:http://www.pconline.com.cn/pchardware/salon/xgjq/ccsb/0401/pic/040105_hddbuy01.gif)(screen.width*0.8-4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400)'>
2.SCSI介面
SCSI英文全稱: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它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原來的IDE介面的硬碟轉速太慢,傳輸速率太低,因此高速的SCSI硬碟出現。其實SCSI並不是專為硬碟設計的,實際上它是一種匯流排型介面。由於獨立於系統匯流排工作,所以它的最大優勢在於其系統佔用率極低,不過轉速快,傳輸率高的SCSI介面硬碟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價格高、安裝不便、還需要設置及其安裝驅動程序,因此這種介面的硬碟大多用於伺服器等高端應用場合。它是使用一根50芯的扁平電纜,轉速在萬轉以上,不過隨著IDE技術的發展,如今IDE介面的硬碟在容量和速度上已與SCSI介面硬碟相差無幾,不久將來,它可能不會存在了。所有SCSI介面都使用下面3種連接器中的1種,如下圖所示:
(IMG:http://www.pconline.com.cn/pchardware/salon/xgjq/ccsb/0401/pic/040105_hddbuy02.jpg)(screen.width*0.8-4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400)'>
.SATA介面
SATA的英文全稱是:Serial-ATA(串列),IDE系列屬於Parallel-ATA(並行),SATA是最近頒布的新標准,具有更快的外部介面傳輸速度,數據校驗措施更為完善,初步的傳輸速率已經達到了150MB/s,比IDE最高的UDMA/133還高不少。由於改用線路相互之間干擾較小的串列線路進行信號傳輸,因此相比原來的並行匯流排,SATA的工作頻率得意大大提升。雖然匯流排位寬較小,但SATA 1.0標准仍可達到150MB/s,未來的SATA 2.0/3.0更可提升到300以至600MB/s。並且S-ATA具有更簡潔方便的布局連線方式,在有限的機箱內,更有利於散熱,並且簡潔的連接方式,使內部電磁干擾降低很多。相信最後存在的是SATA介面,SCSI及IDE介面硬碟今後都會採用SATA介面標准。我們知道SATA介面與IDE硬碟介面不兼容,供電介面方式夜不相同,下圖是與並行ATA的傳輸線比較:
(IMG:http://www.pconline.com.cn/pchardware/salon/xgjq/ccsb/0401/pic/040105_hddbuy03.jpg)(screen.width*0.8-4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400)'>
左邊是串列數據傳輸線,右邊是並行數據傳輸線
(IMG:http://www.pconline.com.cn/pchardware/salon/xgjq/ccsb/0401/pic/040105_hddbuy04.jpg)(screen.width*0.8-4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400)'>
電源的輸入介面也與原來的4pin電源不同,需要經過轉換。
縱觀三種硬碟介面,PATA逐步被SATA取代已經是必然的趨勢,剩下的只是個時間問題。而SCSI因為其自身的優勢,恐怕地位一時間難以動搖。同時SCSI的倡導廠商也開始著手制定串列SCSI標准,或許到時候串列SCSI全面取代SCSI介面才是真正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