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的硬碟拿在手裡,仔細看硬碟後面,在數據線插口和電源線插口的中間,有兩排針腳,還有兩個很小的方形的東西插在兩根針腳上面,那就是跳線帽,它的作用是連接兩根針腳。跳線帽是可以拔出來的,最好用鑷子拔,那樣就不至於弄彎其它針腳。跳線帽拔出來後,可以插在任何兩根針腳上,這就形成了不同的組合。
一般在硬碟的後面或是頂蓋上,都會印出來跳線帽的組合圖,Master是主盤的意思,Slave是從盤的意思。可以根據組合設置硬碟為主盤還是從盤。
一般默認硬碟的跳線都是被設置成主盤,看一下老硬碟的設置情況,是主盤的話,那就把新硬碟按照圖示設置成從盤。必須設置成主、從盤才能使用。
將硬碟裝進機箱固定好,找一個多出來的電源插好,原先的數據線,中間還有一個介面,能插新硬碟,就是說,一根數據線,最多能接兩個硬碟。
先不要蓋上面板,開機,測試能正常使用的話,再關機蓋上面板,否則如果不能完全識別,就是數據線和跳線帽的問題。
⑵ 怎麼給電腦硬碟加磁碟
這樣的情況只能自行購買硬碟,安裝到電腦上,或者購買移動硬碟,插到電腦上使用。
關閉電腦,切斷電源。
拆開主機箱側蓋板。
如果是IDE硬碟,請先調整硬碟的主從跳線。
將新硬碟使用螺絲安裝在機箱內空閑的硬碟安裝支架上。
將硬碟的電源線插好,再用一根硬碟數據線(IDE線纜或者SATA線纜)將硬碟與主板空閑的介面(IDE介面或者SATA介面)相連。
裝好側蓋板,接通電源,開機進入BIOS設置。
在BIOS中設置一下硬碟的相關參數,包括從那個硬碟啟動。
⑷ 電腦上加硬碟怎麼加
第一:ide硬碟的安裝
硬碟的硬體安裝工作跟電腦中其它配件的安裝方法一樣,用戶只須有一點硬體安裝經驗,一般都可以順利安裝硬碟。單硬碟安裝是很簡單的,筆者總結出如下四步曲。
1、准備工作。安裝硬碟,工具是必需的,所以螺絲刀一定要准備一把。另外,最好事先將身上的靜電放掉,只需用手接觸一下金屬體即可(例如水管、機箱等)。
2、跳線設置。硬碟在出廠時,一般都將其默認設置為主盤,跳線連接在「master」的位置,如果你的計算機上已經有了一個作為主盤的硬碟,現在要連接一個作為從盤。那麼,就需要將跳線連接到「slave」的位置。上面介紹的這種主從設置是最常見的一種,有時也會有特殊情況。如果用戶有兩塊硬碟,那最好參照硬碟面板或參考手冊上的圖例說明進行跳線。
3、硬碟固定。連好線後,就可以用螺絲將硬碟固定在機箱上,注意有接線埠的那一個側面向里,另一頭朝向機箱面板。一般硬碟面板朝上,而有電路板的那個面朝下。
硬碟連接面板背面下圖)
4、正確連線。硬碟連線包括電源線與數據線兩條,兩者誰先誰後無所謂。對於電源的連接,注意上圖中電源介面上的小缺口,在電源接頭上也有類似的缺口,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防止電源插頭插反了。至於數據線,現在有兩種,早期的數據線都是40針40芯的電纜,而自ata/66就改用40針80芯的介面電纜,如上圖所示。連接時,一般將電纜紅線的一端插入硬碟數據線插槽上標有「1」的一端,另一端插入主板ide口上也標記有「1」的那端。數據線插反不要緊,如果開機硬碟不轉的話(聽不到硬碟自舉的響聲),多半插反了,將其旋轉180度後插入即可。
硬碟40針80芯介面電纜下圖)
第二:多個ide硬碟安裝與設置
主板上一個ide
介面可以接兩塊硬碟(即主從盤),而主板有兩個ide口即ide1和ide2,所以理論上,一台個人電腦可以連接四塊硬碟。如果你使用適配卡,那就可以連接更多硬碟。對於多硬碟的安裝,歸根到底就是雙硬碟安裝,因為ide1與ide2上的硬碟安裝是完全一樣的。下面筆者重點介紹雙硬碟的安裝方法及其注意事項,一般來說,雙硬碟安裝有如下幾個步驟。
1、准備工作。在開始安裝雙硬碟前,用戶需要先考慮幾個問題。首先是機箱內空間是否充足,因為機箱托架上能安裝的配件非常有限,如果你又安裝了雙光碟機或者一光碟機一刻錄機,那想再安排第二塊硬碟的空間就有些困難。其次是電源功率是否夠用,如果電腦運行時,電源功率不足,經常會導致硬碟磁頭連續復位,這樣對硬碟的損傷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長期電源功率不足,對電腦其它配件的正常運行也非常不利。
⑸ 怎麼在電腦上加硬碟
首先您要確定主板上還有空餘的SATA插槽。然後把硬碟裝到機箱裡面,然後連上SATA線跟電源線。開機。系統會自動識別新硬碟。然後在我的電腦那邊右鍵選擇管理,在磁碟管理工具那邊分區就好了。
⑹ 怎麼給電腦加硬碟
1、打開電腦主機,把需要新加的硬碟的SATA數據線插到主板的SATA插口上;
2、把硬碟的電源介面也跟主板的電源介面也接上;
3、電腦開機,在計算機上滑鼠右擊選擇「管理」;
4、在管理界面上選擇「存儲」,選擇後直接打開「存檔管理」;
5、最後對新加的硬碟進行存儲空間分配。
⑺ 怎樣給電腦加裝硬碟
首先要設置好硬碟跳線,硬碟的跳線方法可參考硬碟說明書,不同的硬碟,跳線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數據線上只接唯一的一個IDE設備(例如硬碟、光碟機、ZIP或MO等),就不需要對這個唯一的IDE設備設置跳線,系統會自動識別這個IDE設備(例如硬碟)的身份。
一般都是將性能好的新硬碟(第一硬碟)設為主盤MA(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個IDE介面(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於舊硬碟(第二硬碟),有幾種接法:
1.兩個硬碟接在同一根硬碟數據線上,則第二硬碟應設為從盤SL(Slave
Device)。
2.第二硬碟接在第二個IDE介面(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該介面的數據線上只有一個硬碟,也沒接光碟機,那麼,第二硬碟就不用跳線;如果這根數據線上還掛有光碟機,一般將第二硬碟和光碟機的其中一個設為Master
Device,另一個設為Slave
Device,這由你自己決定。
順便說一下,在硬碟或光碟機上,除了MA、SL跳線外,還有一個CS(Cable
Select,電纜選擇)跳線。如果跳線選擇為CS有效,該IDE設備的主、從身份就由硬碟數據線決定。一般來說,連接在硬碟數據線中間插頭上的盤是主盤,連接在硬碟數據線末端插頭上的盤是從盤。但是,光有CS跳線還不行,還需要對普通的40芯硬碟數據線進行改造,即:從帶顏色的一邊數起,把在兩個主、從盤插頭之間的第28根線切斷,注意一定不要切斷其它線,這樣就可以配合CS跳線作為一條專用硬碟數據線。當需要交換主、從盤身份時,只要把這條硬碟數據線接硬碟的兩個插頭對調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碟拆卸下來重新跳線。這對於雙硬碟接在同一根數據線上、需要變換硬碟主、從設置的朋友來說,是很方便的。
安裝雙硬碟,不能不說「盤符交錯」問題。什麼是「盤符交錯」呢?舉個例子吧。假設你的第一硬碟原來有C、D、E三個分區,分別標記為C1、
D1、E1,第二硬碟有C、D兩個分區,分別標記為C2、D2。一般情況下,安裝雙硬碟後,硬碟分區的順序將為C-C1,D-C2,E-D1,F-E1,
G-D2,你看,原來第一硬碟的D、E分區變成了E、F盤,在C、E盤之間嵌入了第二硬碟的C分區,這就是「盤符交錯」。「盤符交錯」會引起安裝雙硬碟以前原有的軟體、鏈接等因路徑錯誤而無法正常工作。
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避免「盤符交錯」。
1.如果兩塊硬碟上都有主DOS分區,可在CMOS中只設置第一硬碟,而將第二硬碟設為None,這樣,在Windows或Linux系統中就會按IDE介面的先後順序依次分配盤符,從而避免「盤符交錯」,而且也不會破壞硬碟數據。這樣做的好處還有,如果在兩塊硬碟的主DOS分區分別裝有不同的操作系統,可以通過改變CMOS設置激活其中的一個硬碟,屏蔽另一個硬碟,從而啟動相應的操作系統。缺點是:在純DOS下無法看到被CMOS屏蔽的硬碟。
2.只在第一硬碟上建立主DOS分區(當然還可以有其它邏輯分區),而將第二硬碟全部劃分為擴展分區,然後再在其中劃分邏輯分區,就可以徹底避免「盤符交錯」了。當然,對第二硬碟分區前,要備份好你的數據哦!可以先用方法1安裝好雙硬碟,再把重要數據備份到第一硬碟上,最後對第二硬碟重新分區。
⑻ 本人想在電腦上再加一個硬碟,需要怎麼設置啊
就目前的主流串口硬碟來說只要插上就可以用了,但需要注意一點,主板上的SATA上有標識,分0 1 2 3,如果是能插四個串口硬碟的話,把主硬碟插0口,如果你不會看或是主板上沒標可以在BIOS里調硬碟順序,只要把系統盤調成最先引導就可以。
再擴展說一下,如果是微軟的伺服器系統,你插上硬碟以後進系統里是看不到盤符的,必須在磁碟管理器里給這個硬碟分配盤符以後才能看到,如果是LINUX系統必須用MOUNT命令掛載。但WIN7和XP是不需要這些操作的。
最後說一下老式的IDE介面的ATA硬碟,這個比較復雜一點,如果用兩條IDE線接還簡單一點,和串口差不多,只要插對口就行,如果用一條IDE線接兩塊硬碟,你觀察一下IDE線,一共三個口,一頭一個口,另一頭兩個口,距離比較近,一個口那頭接主板,兩個口那頭尾端接主硬碟,中間的口接從盤,IDE硬碟上有跳線設置,把主硬碟跳接到MASTER,從盤跳接到SLAVE,每個品牌和型號主從跳線位置不一樣,硬碟後面的粘紙上有詳細說明,自己看就行。不要接CATLE模式,那個是測試用的。
⑼ 我的電腦怎樣加硬碟
電源肯定能帶動!
再找個 串口硬碟電源轉接線 就可以了。
找賣硬碟的讓他們給你找個
那個線 一塊錢都要不了
電腦公司多的是!
⑽ 台式機怎麼加硬碟(詳細步驟)
工具/原料
機械硬碟 系統自帶磁碟管理 電腦
方法/步驟
1、硬碟安裝到電腦上後,開機,在桌面,右擊「我的電腦」點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