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開機有幾率出現檢測不到硬碟的問題,檢查下襪陪述項目並解決:
1)SATA線不穩定
更換其他SATA線重新連接硬碟,確認原SATA線是否存在故障,確認更換SATA線後硬碟是否都能檢測到;
2)電源供電不穩定
若系統供電不足,嘗試鄭好陪先移除光碟機,獨立顯卡等設備,確認開機是否都能檢測到硬碟;若還是無法檢測到,嘗試更換主機電源。
3)硬碟存在故障
更換其他硬碟喊蠢確認其他硬碟是否開機能夠一直檢測到,以此推斷原硬碟是否存在故障。
❷ 電腦開機提示找不到硬碟怎麼辦
原因一:硬碟數據線和電源線松動、氧化或斷針,可能導致開機檢測不到硬碟。搞定方式:可嘗試換電源接頭、數據線或者IDESATA介面。
原因二:有些主板默認關閉了SATA介面,因此在我們載入BIOS默認設置後會出現找不到SATA硬碟的情況。搞手團定方式:只要進入BIOS把SATA介面打開就可以了,由於不一樣的主板的設置方式不一樣,請參考主板說明書進行修改。
原因三:在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頁面中,如果把對應的硬碟設置為NONE,也會導致開機檢測不到硬碟。搞定方式:把對應的硬碟設置為AUTO即可。
原因四:IDE硬碟的跳線設置有誤,可能導致開機檢測不到硬碟。硬碟和其他共用數據線的IDE設備都交跳線設成了Master或Slave。搞定方式:更改其中一個IDE設備的跳線即可。
原因五:對系統進行超頻也可畝首能會導致硬碟無法正迅薯數常工作。搞定方式:恢復默認頻率或降低超頻幅度即可。
❸ 電腦開機讀取不到硬碟怎麼辦
電腦開機讀取不到硬碟的解決方法一:
1)硬碟數據線或電源線介面松動。
2)硬碟SATA介面標准高於主板介面標准。
3)硬碟數據線損壞(並口的更多見)。
4)硬碟電路板出現故障或硬碟分區表損壞。
解決方法:
關機針對可能因素給與解決
1)插緊數據線電源線。
2)換用標准相同的硬碟使用。
3)更換數據線。
4)修理硬碟電路板或修復分區表。
電腦開機讀取不到硬碟的解決方法二:
電腦硬碟故障分析:
開機檢測不到硬碟,有可能是數據線損壞,硬碟出現壞道、電源介面接觸不良或者電源供電不足所致。
電腦硬碟故障排除:
1、首先排除一根新的數據線,並把硬碟安裝好後重新啟動電腦,自檢時檢測到了硬碟,並能正常進入系統,但系統運行不久卻突然死機,並提示硬碟讀取錯誤。
2、重新啟動電腦,運行HDD Scan軟體進入主界面,然後單擊「Start」按鈕歲硬碟進行掃描。
3、掃描完成掃描結果會一圖例的形式顯示在界面右側,圖中表示硬碟不存在任何壞道。
4、重新啟動電腦故障依舊,此時懷疑電源D行插頭電壓不足,然後使用萬用表測試D行插頭的電源電壓。
5、首先測量黃線和黑線對應引腳之間的電壓,將萬用表的擋位調節到50V,然後將黑色表筆插入黑線即地線對應的引腳中,將紅色表筆插入對應的引腳中,此時測得電壓為+12V,表示黃線與地線之間的電壓正常。
6、測得紅線與黑線對應引腳之間的電壓。為了測量准確需要將萬用表的擋位調節到10V,然後將黑色表筆插入黑線對應的引腳中,將紅色表筆插入紅線對應的引腳中,此時測得電壓為+5V,表明紅線與地線之間的電壓正常。
7、綜上所述表明電源能夠正常供電。
8、將插在光碟機上的'電源線與插在硬碟上的電源線互相調換,然後開機發現一切正常,但打開「我的電腦」窗口,發現光碟機盤符丟失,因此可以斷定原來插硬碟的電源線存在問題。
9、仔細觀察存在問題的電源線及其D型插頭,發現D行插頭的4根柱狀接頭富有一層黃色污垢,然後是用鑷子夾住蘸有酒精的脫脂棉球將這些黃色污垢去除。
10、再次將光碟機連接好,重新啟動電腦光碟機被順利檢測到,至此故障得到徹底的解決。
拓展:硬碟知識
1、容量
容量可以說是用戶對硬碟認識最多的一個技術指標,它的單位是兆位元組(MB)或千兆位元組(GB)。影響容量的兩個因素是單碟容量和碟片數量。顧名思義,單碟容量也就是在單張碟片上所能存儲的信息容量,單盤容量越大,實現大容量硬碟也就越容易,尋找數據所需的時間也相對減少。現在硬碟的單碟容量是越做越大了,一般都可以達到20G。單碟容量提高的同時,硬碟的生產成本也隨之而降低,這也是為什麼硬碟廠商競先推出高單碟容量的硬碟產品。你有時在檢測硬碟時可能會發現廠家標稱的容量和電腦檢測的容量不一致,這是由於他們採用的換算單位不同,廠家多以1000進制換算,即1MB=1000byte、1GB=1000MB,而電腦中多用1024進制換算。
2、緩存
由於CPU運算與硬碟讀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速度差異,為了解決硬碟在讀寫數據時CPU的等待問題,在硬碟上設置適當的高速緩存,以解決二者之間速度不匹配的問題。硬碟緩存與主板上的高速緩存作用一樣,是為了提高硬碟的讀寫速度,當然緩存越大越好。目前IDE硬碟的高速緩存一般為512K到2M之間,主流硬碟的數據緩存應該為2MB,而在SCSI硬碟中最高的數據緩存現在已經達到了16MB。
3、轉速
轉速指的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轉動速度,其單位是RPM(RoundPerMinute,每分鍾旋轉次數),它直接影響硬碟的數據傳輸率,理論上轉速越快數據傳輸率就越大。目前IDE介面的硬碟主軸轉速一般為5400和7200rpm(轉/秒),主流硬碟的轉速為7200RPM,至於SCSI硬碟的主軸轉速一般可達7200到10,000rpm,而最高轉速的SCSI硬碟轉速高達15,000rpm。更快的轉速可以使碟片轉動一周的時間減短,使平均等待時間和平均尋道時間減短,更快地尋找所需要的數據,同時硬碟的內部傳輸率也會提高,使讀寫速度加快。
4、平均尋道時間
這個指標指磁頭從得到指令到尋找到數據所在磁軌的時間,它是代表硬碟讀取數據的能力,單位為毫秒,需要注意的是它與平均訪問時間有差別。平均尋道時間越小越好,現在選購硬碟時應該選擇平均尋道時間低於9毫秒的產品。
5、內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數據傳輸率是磁頭到硬碟的高速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度,這可以說是影響硬碟整體性能的關鍵,一般取決於硬碟的碟片轉速和碟片數據線密度。在這項指標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為單位,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轉換成MB/S(兆位元組/秒),就必須將Mbps數據除以8。例如有的硬碟給出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為131Mbps,但如果按MB/S計算就只有16.37MB/s。目前市場上主流硬碟的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為30MB/s到45MB/s,這比UltraATA/100的100MB/s低多了,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硬碟作為電腦的瓶頸,其病根還在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率上。
6、外部數據傳輸率
這是指從硬碟緩沖區讀取數據的速率。它與硬碟的介面類型是直接掛勾的,因此在廣告或硬碟特性表中常以數據介面速率代替,單位為MB/S。目前主流硬碟普通採用的是UltraATA/66,它的最大外部數據率即為66.7MB/s。而採用目前最新的UltraATA/100介面最大外部數據傳輸率即可達到100MB/s。對於SCSI硬碟,若採用最新的Ultra160/mSCSI介面標准,其數據傳輸率可達160MB/s,FibraChannel的最大外部數據傳輸將可達200MB/s!
7、MTBF(連續無故障時間)
它指硬碟從開始運行到出現故障的最長時間,單位是小時。一般硬碟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時。這項指標在一般的產品廣告或常見的技術特性表中並不提供,需要時可專門上網到具體生產該款硬碟的公司網址中查詢。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技術指標外,影響硬碟性能的還有道至道時間、硬碟表面溫度等因素,這里就不再贅述了。說實話,一口氣說這么多專業性挺強的內容,不但你可能難以消化,就是我的頭都大了。但之所以堅持講這些術語常識,只是希望你對硬碟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不至於對硬碟一無所知。
❹ 如何解決電腦開機無法識別硬碟怎麼辦問題
可以嘗試以下操作:
1、先開機按del鍵,進入bios,恢復默認值。
2、看看boot裡面能不能識別到硬碟或者設置錯誤。
3、檢查一下硬碟有沒有插好或損壞 。
4、也可以更換下bios電池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