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B理論上為1024GB,但是廠商售賣的硬碟一般為1000GB。因為硬碟廠商為了更好計算而沒有採用理論標准值去計算,而是以1000為換算單位,方便計算。
即使按照廠家標准來說,1TB硬碟等於1000G,但實際在硬碟分區或者在系統中計算1TB硬碟的容量的時候會發現,1TB硬碟其實還是沒有1000G,而是只有大約930G左右,這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硬碟內部會有固件程序,這些是廠家寫入的,我們無法看到,但實際上這部分容量還是存在的。
(1)新電腦硬碟寫入量13t擴展閱讀:
世界第一個發售1TB硬碟於2007年5月16日由日立環球存儲公司在京東商城率先首發,並命名為Deskstar 7K1000。
日立Deskstar 3.5寸7K1000硬碟為1TB產品,採用SATAII介面,7200轉,延遲4.17ms,尋道時間8.5ms,32M緩存,5碟裝10磁頭設計。
京東首發的日立1TB硬碟上市價格是3199元。而在2011年的1月24日,金山網路宣布推出1TB(約合1024GB)容量的網路硬碟「T盤」。
㈡ M1硬碟讀寫量很高,53小時,寫入3.15Tb這個正常嗎
53個小時,寫入3.15TB,也就是一個小時近0.06TB,如果你每天使用電腦4個小時,一年就是大約87TB,如果你的硬碟是256GB的,那就相當於擦寫近350次,這個次數顯然是有點高的,我們可以參考一下三星500GB的壽命,官方寫的是300TBW,也就是300TB的寫入量,這個還是500GB的壽命。
如果換成256GB,基本上就要減半,也就是150TB左右,那麼MacBook一年87TB的水平,也就是2年就玩完,就算你是512GB的版本,那也就是4年的水平,當然實際上各家都會留有餘量,說是300TBW,可能可以做到400或者更多,但是就算是這樣子,壽命也要差於其他產品,說影響不大都是自欺欺人而已。
實際上這個問題就是最近的M1 MacBook過量寫入磁碟的那個事情,事情的起因主要是蘋果通過依靠寫入SSD硬碟來緩解內存的壓力,對於這個技術大家也不陌生,其實就是Swap分區技術,也就是常見的虛擬虛擬內存技術,把硬碟的空間給相關程序使用,這個是很常見的技術了,這樣子可以減少對內存容量的壓力,代價就是如果寫入很頻繁的話,會影響到SSD的壽命。
如果你是256GB的硬碟容量,真的需要注意一下,因為這個寫入往往不是用戶可以控制的,你只要使用電腦就會存在這個問題,特別是還喜歡開那些比較吃內存的軟體的話,相信寫入會更加多,這會進一步的加劇相關問題,至於如何解決,有的說選擇大內存的版本,這個雖然會改善,但是從相關反饋來看,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因為Swap不是說內存夠就不開啟。
相關用戶記得做好數據備份就行了,蘋果那邊也不會不知道這個事情,到時候應該會有措施的,當然如果蘋果沒有什麼動作的話,可能說明蘋果對自家的SSD比較有信心,認為壽命會比較長,等SSD出問題的時候,也已經過了保修期了,新一代的產品也出來了,大家就可以換新產品了。
蘋果用的NAND都是最好的,比我們自己SN730的都好。1TB的SN730雖然對外標稱是600TBW,實際上我們在實驗室實測是1200-1500T。所以M1上如果是1T的,至少能寫入到1800T,擔心什麼。
不正常。。這個是bug但是還沒改好
我一天1t有時候100g反正每天幾百g。1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