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文件 > 電腦硬碟主機哪有四個插口

電腦硬碟主機哪有四個插口

發布時間:2023-10-30 02:51:15

『壹』 主板的硬碟介面是在哪 個位置

活中很多朋友會選擇自己來DIY一台電腦,面對著內存條、顯卡等硬體,我們應該把他們插到主板的哪個位置呢?今天「電腦那些事兒」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主板上的插槽及功能!

1、輔助電源介面:電源上的4口插頭插在這里。

2、CPU插座:CPU裝在這里,CPU上邊還有個散熱風扇。

3、內存插槽:內存條插在這里。有2個插槽的也有4個的。

4、主電源介面:電源上的24口插頭插在這里,一般是20口插頭+4口插頭合一塊(線在一塊)。

5、PCI-E介面:這里是插顯卡的。

6、SATA埠/硬碟介面:這里是接硬碟、光碟機SATA數據線。

7、主板電池插槽:給主板供電的電子就插在這里。

8、CPU風扇電源插座:這里插CPU散熱風扇供電插頭。

順手收藏並轉發一下吧,讓更多的朋友受益!

查看台式機背部介面功能,請您通過微信搜索「電腦那些事兒」,關注我們的官方公眾號,回復」背部介面「四個字即可獲得消息推送。

親們有問題可以留言哦【問題+郵箱】(電腦系統、軟體應用等各種問題都可以),小編晚間會一一

『貳』 普通台式機主板有幾種硬碟介面

1.SATA介面。SATA介面是現在使用人數最多的介面,SATA介面具有很強的糾錯能力,介面簡單,所以使用人數偏多


以上就是硬碟介面的類型啦

『叄』 主機電源上的這4種類型的 介面 分別是什麼介面

主機電源上的這4個圓孔介面稱為CPU電源介面。

目前主流PC主板將至少配備兩個電源介面,一個是24針主電源介面,另一個是CPU電源介面。

與前者相對固定的配置相比,後者的配置更加多變、多終端。早期的標准配置是4Pin介面,8pin介面主要用於中高端主板。現在8pin介面已經逐漸成為主流。中高端板大多配置4+8pin介面,旗艦級主板為2-3個8pin介面,滿足不同條件下CPU供電要求。

從CPU電源介面配置越來越高的角度,不難得出CPU功耗越來越高的結論。這個結論似乎與我們的認識相矛盾,因為新的CPU將採用更先進的工藝技術,而更先進的工藝往往會帶來更低的功耗。

但事實上,這是相對而言的。在同樣的性能和規模下,更先進的工藝技術確實可以帶來更低的功耗,但反過來,它又是在同樣的功耗下。

先進的工藝技術往往可以帶來更高的硬體規模和更高的性能。事實上,對於製造商來說,他們更喜歡後者。因此,新CPU往往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高的能耗比,但在功耗方面,新CPU並不一定比舊CPU低。

(3)電腦硬碟主機哪有四個插口擴展閱讀:

開發4+8pin規格CPU電源介面的原因:

CPU電源介面從4Pin到8pin的界限很難追溯,因為它們已經一起使用了很長時間,即使是一些低端主板,我們仍然可以看到4Pin電源介面的存在。

但在中高端主板上,單8pin電源介面與4+8pin電源介面的界限更加明顯。以英特爾陣營為例,在其第八代核心處理器和z370主板的組合中,單8針電源介面基本上是主流。

現在,隨著第九代核心處理器和Z390主板的結合,4+8pin已經成為標准配置。除了Z390定位高於z370的要求外,第九代核心處理器還有更高的功耗要求,這也是「必須的」。

僅從目前情況來看,單8pinCPU電源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所以大部分主板沒有強制要求啟動前必須連接4Pin和8pin電源介面,一般來說,只要連接了8pin介面,就可以正常使用。

但如果玩家喜歡超頻,使用酷睿i9-9900k等旗艦處理器,則需要連接所有CPU電源介面,這樣CPU不僅可以獲得穩定的電源,還可以避免單個介面電流過大導致的異常發熱,這也是整機安全的保證。

『肆』 我的電腦主板上有四個硬碟介面是不是可以接四硬碟用

拿到主板第一步,先要觀察主板的主要介面,我們可以大致分為三大類,即硬體介面、電源介面、機箱前置介面。

硬體介麵包括:CPU插座、內存插槽、顯卡插槽、M.2插槽、SATA插槽、其他PCIE插槽、風扇介面。

電源介麵包括:CPU 4+4Pin供電、主板24Pin供電、PCIE輔助供電(此類型介面十分稀少,本文不介紹)。

機箱前置介面:開機重啟鍵及硬碟指示燈、USB2.0介面、USB3.0介面、音頻介面。

後置I/O介面:USB介面、視頻介面、網線介面、音頻介面

下面分開進行講解。

類型一:硬體介面
CPU插座

主板中間偏上的位置許多小孔的方塊,就是CPU插座了。在安裝前需要將下方的小鐵棒輕輕按下後拉起,這樣就可以將底座的孔松開了。第二步要對齊介面方向。CPU正面有一個角會有一個小小的三角形,將這個位置與主板上的三角形缺口對齊,輕輕放下CPU,讓所有的針腳落入孔中。對齊插入後,將小鐵棒按會原位即可。

內存插槽

內存插槽中間偏移的位置有一個小擋片,對應內存的豁口。內存插入前需要先將兩側的卡扣打開,對准豁口以後,從兩側垂直用力向下按壓內存,直到卡扣自動扣上,聽見「咔」的一聲就是正常裝上了。如果是一條內存就裝靠近CPU的第2條,如果是2條內存就裝2、4槽,4條插滿就完事了。

顯卡插槽

顯卡插槽位於CPU的下方,第一條比較長的右側帶卡扣的槽,也稱PCIE插槽。除了可以插接顯卡,同樣支持其他PCIE介面設備,例如視頻採集卡,音效卡,無線網卡等。像我這片影馳X570M大將,還做了金屬包邊,其實是為了加固,普通的PCIE插槽是沒有金屬包邊的。安裝顯卡與內存基本一樣,先將卡扣打開,然後對准豁口,將顯卡垂直查下去,卡扣將自動扣上,並且伴隨著「咔」的一聲,十分清脆。

M.2介面

M.2硬碟具有體積小,容量大,速度快,免插線等特點,已經成為了主流一種存儲方式,所以除了集齊低端的主板,普通中高端主板都會配備這樣的硬碟介面。對准豁口插入M.2,擰上尾部的固定螺絲即可。一般主板出廠就將M.2固定螺絲預裝在了銅柱上,擰下來裝上M.2後再擰回去就好了。

SATA介面

一般主板配備4個以上,用於連接2.5英寸固態硬碟和3.5英寸機械硬碟。SATA線兩頭介面都是一樣的,一頭插在主板上,一頭插在硬碟上。按圖示對齊L型,垂直向下插入,會聽到「咔」的一聲脆響。拔出SATA線需要按住金屬片,再向反方向拔出,不可直接用力拽。

其他PCIE槽

一般ATX主板會配備3條長的顯卡插槽,除此之外,主板上還有多個短的PCIE槽,且沒有卡口,我們稱之為PCIEx1介面。這類介面多用於安裝無線網卡、音效卡、採集卡等。同樣是對准豁口,垂直向下插入即可。由於沒有卡扣,所以右側的擋片一定要用螺絲固定在機箱上。

風扇介面

一般主機需要安裝散熱器和多個風扇,這就需要用到CPU_FAN介面了。他一般是4針,一側有3針寬度的塑料擋片,用於指示方向。另外還有SYS_FAN介面,用於插接機箱風扇,外觀也CPU_FAN一致,都可以在BIOS界面進行轉速策略設定。

類型二:電源介面
CPU 4+4Pin 供電

電源插接CPU供電的線頭是4+4個針孔,對應主板左上角的8Pin。一側帶卡扣,對准後垂直插入即可。

主板 24Pin 供電

主板右側一排長條的插孔,為主板上的各部分配件供電,例如內存、顯卡、M.2等。

一個電源通常只有一個24Pin介面,有些是分開的20+4Pin,插入時需先合並。卡扣向外側,垂直插入即可。這個介面沒有插緊將導致主板無法通電,開機沒有任何反應。

類型三:機箱前置介面
開機重啟鍵及硬碟指示燈

這是許多新手翻車的地方,主板上的各類插針太多了,下面一排密密麻麻,根本無從下手。其實只要你找到主板上的PANEL字樣就可以就近鎖定開關介面了。一般主板的開關介面位於右下角,上下兩排,上面4針,下面5針,右上角缺一根。

我們遵循一個左正右負的原則,如果沒有辦法一次將所有的插頭插入,可以分開一個個來。也有部分主板附贈了一個集合插頭,可以先將開關線全部插入插頭,再一次性將插頭插入主板。

USB2.0介面

如果你的機箱前面板有配USB2.0介面,那你會找到一條標注了USB字樣的插頭,主板下方找到F_USB字樣的介面,一般是上5針,下4針,右下角缺一根。對照孔位垂直插入即可。像我這片影馳X570M大將主板,有2個USB2.0介面,隨便插哪個都行。

USB3.0介面

USB3.0介面比USB2.0介面讀寫速度更快,拷貝資料更節約時間。主板上的USB3.0介面是長條形的細針介面,有一側帶豁口。機箱的USB3.0接頭多為藍色,一側有突起。將突起一側對准豁口,垂直向下插入即可。

音頻介面

前置音頻介面方便日常插接耳機使用,接頭一般印有AUDIO字樣。主板的音頻介面一般位於左下側,旁邊帶AUDIO英文絲印。採用上4針,下5針,右上第二根缺針。音頻線同樣有一個孔為封閉狀態,對准針孔垂直向下插入即可。如果你確認自己用不到前置音頻介面,不插也可以。

閱讀全文

與電腦硬碟主機哪有四個插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思科電腦系統 瀏覽:207
電腦椅辦公椅哪裡可以買到 瀏覽:358
電腦突然開機很慢然後上不了網 瀏覽:834
怎麼解除老師控制電腦 瀏覽:279
筆記本電腦intel提示恢復 瀏覽:460
電腦mods文件在哪 瀏覽:927
電腦顯示的屏幕解析度是一樣的嗎 瀏覽:550
捷達氣囊電腦怎麼安裝 瀏覽:738
電腦有一個p5安裝在哪個 瀏覽:225
台式電腦雲端是什麼意思 瀏覽:421
富士筆記本電腦u盤 瀏覽:994
電腦台式戴爾地址 瀏覽:734
電腦插固態硬碟有聲嗎 瀏覽:719
電腦房是什麼 瀏覽:477
電腦打開網站需要刷新多少遍 瀏覽:484
為什麼電腦鍵盤無法切換大寫 瀏覽:371
電腦w出現筆設置 瀏覽:390
電腦科技主題設置 瀏覽:854
電腦安裝列印機先後順序 瀏覽:497
三星手機怎麼移動軟體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