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硬碟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硬碟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電腦系統中硬碟顯示容量與實際容量不符,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近有的用戶出現電腦系統中硬碟顯示容量與實際容量不符的情況,雖然不影響使用,但是大家心裡也別扭。
問題描述:系統中硬碟顯示容量與實際容量不符
解決辦法
1、用戶的機器是否為品牌機,大部分品牌機都有一個隱藏分區用來做系統還原用的。
2、顯示容量與實際容量通過電腦計算是有區別的(1G=1000M,1G=1024M)。
3、使用廠家的低格工具格式化硬碟,刪除隱藏分區,一般都是需要使用廠家提供的工具才能徹底清除隱藏分區。
首先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的,這是由於硬碟廠商對於硬碟容量的演算法和操作系統本身的演算法不同造成的。而且對於固態硬碟來說,其內部的固件程序還會佔用一部分硬碟空間(大約10G左右),所以你在電腦上看的的固態硬碟實際容量要比標稱容量小很多。
硬碟廠商的標准:1GB=1,000MB1MB=1,000KB1KB=1,000byte
操作系統的演算法: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yte
以240G固態硬碟為例,在電腦中我們看到的時間容量應該是240GB x 1000= 240 000MB,然後再用240 000MB÷ 1024,結果就是234.375GB。到這里還沒完,因為固態硬碟的內部固件程序還會預留出10G左右的空間,所以最終你看到的硬碟容量大概是224G左右。
120G固態硬碟的實際容量大概是110G左右,480G固態硬碟的實際容量大概是450G左右。
進階閱讀:
SSD工作機制完全不同於機械硬碟,它的容量有120G/128G,240G/250G/256G之分,但實際使用到容量往往只有119G,230G左右!這跟機械硬碟的理論演算法也是一樣的.嗎?其實不然,兩個不同領域,行業標准也不一樣,實際跟理論容量,SSD沒那麼簡單。這涉及到一個名詞:Over-provisioning
預留空間。
Over-provisioning是指SSD保留一部分容量空間留作他用,這部分空間用戶不可操作,容量大小一般是由主控決定。
OP比率=(SSD物理空間-用戶可用空間)/用戶可用空間。
除了第一級OP空間之外,多數主控還支持二級OP空間,具體容量和配置由廠商自己決定,所以128GB快閃記憶體作出的SSD有128GB、120GB乃至100GB之分,也就是說OP空間分別是0、7%、28%,其他容量依此類推。
還有固態硬碟具有三級OP空間的,分配方式就很自由了,但是三級OP往往要犧牲部分用戶可用空間,所以很多消費級SSD都沒有三級OP空間,而企業級SSD中通常需要配置三級OP空間以便在大量數據讀寫中保持性能。
除了第一級OP空間,有些廠商允許用戶自定義OP空間大小,比如三星、Fusion-IO的工具軟體就有這樣的功能,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配置。
簡單來說,OP空間可以簡單理解為SSD固態硬碟預留的交換空間,從前面的介紹來看,OP空間在GC垃圾回收、WL耗損平衡、減少寫入放大等多個方面都有作用,具體如何應用要取決於SSD主控演算法,具體如何應用要取決於SSD主控演算法了。
隨著技術的進步,二級OP空間的必要性也在降低,以SF主控為例,原本保留的7% OP空間逐漸被釋放出來,用戶的可用空間可以增加16GB左右,120GB型號也可以增加8GB左右,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對普通用戶來說還是好事一件。
消費類的固態硬碟可能需要其7%或更多的空白容量來支持合理的垃圾收集功能,確保垃圾收集程序和Flash控制器總能有額外的可用空間進行工作。(例如Crucial的MX200/MX100保留了業界標準的7%容量做消費者無法訪問的空白區)
總結:240G固態硬碟的實際容量是多大?容量不夠240G是怎麼回事?
以後要是在遇到這種情況就不必大驚小怪了,240G固態硬碟的實際容量大概是224G左右,這個實際容量和你的硬碟標稱容量只要相差不是太大就沒問題。但如果遇到標稱的是240G容量,實際卻只顯示200G或者更低,那就不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