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早的電腦的硬碟在分區是的確是從A還是分配字元的,當初的操作系統還建立在DOS水平上,而DOS就是Disk Operation System的縮寫,字元的分配就是對「disk」命名的過程,那時,電腦里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大規模集成型硬碟,都是軟盤——類似於磁帶的磁性介質
最初的軟盤是5英寸的,可是那時DOS並沒廣泛應用,當DOS興起時,3.5英寸的軟盤已經出現,而5英寸的軟盤尚未消失,屬於換代階段,出於對高端兼容的考慮,在命名時,以3.5英寸的軟碟機為A盤符,B則喂5英寸的軟碟機,後來以IDE為介面的硬碟出現了,自然就分配C為盤符,依次類推,而軟碟機技術在也沒有改進,就停留在了3.5英寸的水平上
現在我們在使用時,偶爾還會用到A盤符(尤其是Win98等系統),如果你機器上沒軟碟機的話,那是虛擬出來的,模擬在DOS下運行的狀態,由於5英寸的B盤完全被A盤取代,所以B盤幾乎絕跡。現在XP、vista等以NT為核心的操作系統出來後,A盤也行將就木了,因為已經完全換代了
PS:3.5英寸的軟盤理論最大容量為1.44MB,而5英寸的盤不但更大,容量卻反而小(年代久遠,我也記不清了……)
滿意了吧~~
② 電腦中固態硬碟的容量如何看
查看方法如下:
方法一
1、這里以 Windows7 系統為例,選中桌面的「計算機」圖標,點擊滑鼠右鍵並選擇「管理」選項,如圖所示:
(2)世界上最早的電腦硬碟擴展閱讀:
1、讀寫速度快: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讀取速度相對機械硬碟更快。固態硬碟不用磁頭,尋道時間幾乎為0。持續寫入的速度非常驚人,固態硬碟廠商大多會宣稱自家的固態硬碟持續讀寫速度超過了500MB/s!
固態硬碟的快絕不僅僅體現在持續讀寫上,隨機讀寫速度快才是固態硬碟的終極奧義,這最直接體現在絕大部分的日常操作中。與之相關的還有極低的存取時間,最常見的7200轉機械硬碟的尋道時間一般為12-14毫秒,而固態硬碟可以輕易達到0.1毫秒甚至更低。
2、防震抗摔性:傳統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區里。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即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所以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較傳統硬碟,固態硬碟佔有絕對優勢。
3、低功耗:固態硬碟的功耗上要低於傳統硬碟。
4、無噪音:固態硬碟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在工作狀態下能耗和發熱量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能耗會較高)。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動。由於固態硬碟採用無機械部件的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具有了發熱量小、散熱快等特點。
5、工作溫度范圍大:典型的硬碟驅動器只能在5到55攝氏度范圍內工作。而大多數固態硬碟可在-10~70攝氏度工作。固態硬碟比同容量機械硬碟體積小、重量輕。固態硬碟的介面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與普通硬碟一致。其晶元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寬(-40~85攝氏度)。
6、輕便:固態硬碟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