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文件 > 電腦硬碟怎麼越來越大

電腦硬碟怎麼越來越大

發布時間:2025-01-09 14:11:02

如何使電腦c盤的空間變大

一、先確認C盤與被擴容盤在同一塊硬碟(磁碟)上,而且被擴容盤必須緊鄰C盤右側,且有卷標,如C、D、E、F、等。

接下來,同時按下Win鍵+X鍵,選擇【磁碟管理】,進入磁碟管理界面,查看磁碟的情況。

二、一定要備份電腦所有數據到電腦外的移動硬碟或網盤。

三、將安裝在被擴容盤(例如D盤)的軟體提前卸載干凈,否則有可能會導致後續再次安裝此軟體時出現報錯和安裝不了的情況。

四、開始擴容 。

第一步:將C盤右側的分區刪除,變為未分配分區

1、同時按下win鍵+X鍵,選擇 【磁碟管理】,右擊D盤,選擇「刪除卷」

② 硬碟為什麼越來越大

首先,還是讓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硬碟的發展歷程,以及硬碟技術革新的幾個方面吧。說到硬碟的發展歷程,我們不得不提起IBM這個國際財團。在整個硬碟技術更新的過

程中,IBM的是功不可沒的,幾乎每一項革命性的硬碟技術都與IBM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並且,世界上第一塊硬碟就是有IBM發明並製造的。

最早的硬碟可算是1956年9月,IBM的一個工程小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碟存儲系統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它的磁頭可以直接移動到碟片上的任何一塊存儲區域,從而成功地實現了隨機存儲,這套系統的總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個直徑為24英寸的磁碟,這些碟片表面塗有一層磁性物質,它們被疊起來固定在一起,繞著同一個軸旋轉。此款RAMAC在那時主要用於飛機預約、自動銀行、醫學診斷及太空領域內。普通用戶是不可能用到得,當然當時的電腦也不多,還沒有所謂的PC(Personal Computer)。

IBM 350 RAMAC

由於RAMAC龐大的體積及低效的性能,使用或者製造都非常不便,因此在1968年IBM公司又提出了「溫徹斯特/Winchester」技術,探討對硬碟技術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溫徹斯特」技術的精隋是:「密封、固定並高速旋轉的鍍磁碟片,磁頭沿碟片徑向移動,磁頭懸浮在高速轉動的碟片上方,而不與碟片直接接觸」,這也是現代絕大多數硬碟的原型。在此項溫氏技術提出後的5年,即1973年,IBM公司製造出了第一台採用「溫徹期特」技術的硬碟,從此硬碟技術的發展有了正確的結構基礎,現在大家所用的硬碟大多是此技術的延伸。

1956年第一塊硬碟誕生,開創數字存儲新時代

1956年9月 著名的IBM的公司的一個工程小組將世界上首個「硬碟」展示給了大家,它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完整意義上的硬碟,它僅僅是一個磁碟儲存系統,現在來看較為落後的機械組件,龐大的佔地面積,不由讓人膽寒。他的名字叫做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

我們可以看到圖中左邊的那個機軌,中間的一個圓柱體容器,就是我們現在硬碟碟片的雛形。

他的磁頭可以直接移動到碟片上的任何一塊存儲區域,從而成功地實現了隨機存儲,大家別看他個子比較大,以為容量就嚇人,其實他不過才有5M的空間。

一共使用了50個直徑為24英寸的磁碟,這些碟片表面塗有一層磁性物質,並且堆疊在一起,通過一個傳動軸承是他可以順利的工作(真想看看那個時候的電機有多大。)碟片由一台電動機帶動,只有一個磁頭,磁頭上下前後運動尋找要讀寫的磁軌。碟片上每平方英寸的數據密度只有2000bit,數據處理能力為1.1KB/s。

此款RAMAC在那時主要用於飛機預約、自動銀行、醫學診斷及太空領域內,推出之後便讓人大為震驚,不光是因為他的技術理念,因為有了他才有了後來的溫徹斯特,還有他的價格,當時推出的售價是35,000美元,平均每M要有7000美元的成本,想想現在我們真實太幸福了,每M連7分的成本都用不了。就是由此開始硬碟的發展之路。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太古」時期的硬碟吧。

5.25英寸 10MB硬碟,打破硬碟容量瓶頸

IBM WD12的容量只有10 MB,碟片尺寸為5.25英寸。由於缺乏更詳細的資料,其出生年月不祥。性能參數也不得而知,不過從其磚頭般大小的身軀來看,應該屬於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產品。

從硬碟電路板密集的電子元件(這是由於晶元的集成度不高而導致的)我們能看出,當時的製造工藝和現在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地上一個天上。

Tandon,一個在中國鮮為人知的硬碟品牌,由於它很早就被西部數據收購,因此其生產的硬碟對於80出生讀者們,恐怕是難得一見了。

TM502 比磚頭還要厚

這款硬碟的型號為TM502,容量為10MB,碟片尺寸為5.25英寸。

Seagate的中文名為希捷,是大家熟悉的硬碟生產商之一,同時也是推動硬碟技術更新的生產商之一。

ST-412是希捷推出的第二塊5.25英寸硬碟,容量為10MB。第一款是1980年6月推出的ST-506,容量只有5MB。而ST-412是1982年推出的。

日本品牌的硬碟也許許多朋友都別熟悉,從名氣上來說,日本硬碟在中國並不大,這也是日本硬碟近年來很少推出針對桌面市場的硬碟所導致的。事實上,日本硬碟也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

NEC D5124

NEC D5124側面

NEC退出桌面硬碟市場爭奪已經很多年了,這款D5124也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產品了,容量為10M,碟片尺寸為5.25英寸。

Miniscribe成立於1980年,那一年5.25寸硬碟問世,Miniscribe由於掌握了5.25英寸硬碟的關鍵技術,因此在80年代有著不錯的成績。然而由於其對3.5寸硬碟技術的抵制,使其失去了以往的硬碟市場,因此在1990年4月宣布破產,並於1991年被當時的邁拓所收購。

Miniscribe MS3212 正面及反面

Miniscribe MS3212 容量為10 MB,碟片尺寸為10MB

5.25英寸10MB以上,100MB以下硬碟

Microscience這個品牌嘛,呵呵,說實話,小編也未曾見過,而且他的資料也相當少,其生於何時,現在是否還健在,均無答案。但現在似乎國內市場並沒有叫Microscinece品牌的硬碟銷售,估計不是被收購就是轉行做別的了。

Microscience HH1050

雖然Microscience的底細不明,但他這款硬碟的出生時間卻有據可查。從該硬碟的圖片中我們能發現該硬碟的出場日期為1990年。該硬碟的 型號為HH1050,容量為44MB,碟片尺寸為5.25英寸。

在80年代末的微機中,下面這塊Seagate ST225 20MB的5英寸硬碟使用率較高,電腦骨灰級的人物對這塊硬碟應該似曾相識。

Seagate ST225

該硬碟轉速為3600轉/分,介面類型為ST412,單碟容量10MB,碟片數2張,4個磁頭,記錄密度(BPI)9827,磁軌密度(TPI)588,道與道時間(ms)23,內部傳輸速率(Mb/s)5,碟片尺寸5.25英寸,生產日期為1988年。

5.25英寸首破100MB容量,硬碟技術日趨成熟

看了好幾款幾十兆容量的硬碟,你是不是都有些郁悶了呢?別急,下面這款就是突破了100兆容量希捷ST2383E。

希捷ST2383E 338MB容量

該硬碟轉速為3600轉/分,擁有了32kb緩存,容量為338MB。這樣的容量在DOS時代可稱得上「海量」了。

--------------------------------------------------------------------------------------------------------------------------

閱讀全文

與電腦硬碟怎麼越來越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在電腦上安裝喵喵折 瀏覽:520
手機做熱點軟體 瀏覽:697
電腦硬碟使用率一直變化 瀏覽:987
電腦開機後怎麼特別慢 瀏覽:938
小孩玩平板電腦對視力 瀏覽:455
手機root怎麼卸載軟體 瀏覽:978
電腦開機沒反應風扇不轉 瀏覽:425
怎麼掃描文件存到電腦 瀏覽:706
電腦裝光碟機多少錢 瀏覽:819
電腦啟動要按f1怎麼辦 瀏覽:542
電腦上怎麼看顯卡型號 瀏覽:835
蘋果機軟體 瀏覽:822
台試電腦多少瓦 瀏覽:738
薔薇電腦哪個系列好 瀏覽:548
sk820列印機怎麼和電腦連接 瀏覽:968
電腦win7王者卡 瀏覽:203
面對電腦如何保護眼睛 瀏覽:186
手機wifi熱點怎麼共享到電腦上 瀏覽:57
電腦記事本有什麼用 瀏覽:779
如何高效使用平板電腦學習和工作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