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腦硬碟運行模式有幾種
機械硬碟(機械式),運行時能聽到聲音。固態硬碟(電子式),就像一個大大的U盤,無聲無息的運行。
㈡ BIOS中硬碟模式都有哪幾種都有什麼區別
主要是IDE跟AHCI;其他的有混合、RAID等。
RAID,是磁碟陣列,用主板自帶的RAID功能組建陣列,你自己網路一下RAID,有RAID0(提速降低安全性)、1(安全)、10(提速並保障安全)、5等各種不同功能。
IDE,有的主板上也叫ATA,你不是老電腦就選這個就肯定能正常使用了,就是最普通的硬碟模式。個別老電腦還會再往細里選擇自動、混合等,sata硬碟選自動、ide硬碟選混合。
AHCI,自己網路就能知道,開啟了硬碟的某項功能,現在的硬碟基本都支持,說提升硬碟運行速度,但我個人用著感覺還不如用IDE模式,此外,XP使用AHCI模式必須要安裝驅動,否則藍屏;win7等雖然自帶驅動但需要更改注冊表才可以使用。
總之,使用IDE(也叫ATA)是肯定沒有問題的,稍微懂一些可以嘗試AHCI模式,做伺服器等可以做RAID。
㈢ 筆記本電腦的硬碟模式是什麼
在BIOS里的SATA OPERATIONS裡面有ATA/AHCI/IRRT三種模,把ahci改為ata模式
㈣ 電腦硬碟模式設置
你想要設置硬碟的什麼?現在的電腦硬碟性能狀態基本上已經不能設置了。現在的都能設置工作模式,也就是AHCI和IDE 。部分好一些的主板,就是北橋集成了磁碟陣列功能的還多一個RAID模式。IDE模式就是傳統硬碟模式,就是我們一直用的那種。AHCI是新推廣的一種工作模式,能夠帶來更多的性能提升,其實就是讓連續讀取和隨機讀取更穩定,不會出現IDE的那種速度突然下降。但是目前只有WIN7和LINUX系統默認支持,XP是不支持的,也就是在AHCI下XP不能安裝。但是可以通過手動添加AHCI驅動完成XP的安裝,很復雜。RAID模式比較不好理解,這個是網路伺服器常用的方式,但是一塊硬碟是不能開啟的,至少要兩塊,RAID5更是要至少4塊才能開啟,而且硬碟的容量和轉速必須一樣。
基本就是這么多。
㈤ 電腦硬碟的傳輸模式
Intel 865PERL 只支持ATA100
㈥ 硬碟的工作模式有幾種,區別是什麼!
盤容量目前早已遠遠超過了當年8.4GB的極限,為了超越這個容量限制,人們又定義了新的擴展INT 13 。新的INT 13 不使用操作系統的寄存器傳遞硬碟的定址參數,它使用存儲在操作系統內存里 的地址包。地址包里保存的是64位LBA地址,如果硬碟支持LBA定址,就把低28位直接傳遞給ATA介面,如果不支持,操作系統就先把LBA地址轉換為CHS地址,再傳遞給ATA介面。通過這種方式,在ATA匯流排基礎上CHS定址最大容量是136.9GB,而LBA 定址最大容量是137.4GB。
1957年IBM公司研製成功的IBM 350(RAMAC)是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硬碟存儲器,之後經歷了漫長的技術革新,於80年代初期引入PC(個人電腦),當時的容量僅為20-40M,而經過10幾年的發展,硬碟的容量逐步提高,而當時一些設計上的失誤就造成了今天可能出現的硬碟容量限制問題。(容量限制問題:就是系統無法完全識別或正常使用超過一定容量的硬碟)
容量限制問題的成因
要明白這個原因我們需要對IDE介面硬碟的工作方式做一個介紹,即使到現在我們今天的IDE硬碟驅動依舊使用早先的DOS-BIOS(磁碟操作系統-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分層結構上。它的基本工作模式就是:程序調用->DOS功能調用->文件管理設備->INT 13中斷管理(讀/寫)->BIOS磁碟服務->IDE(ATA)界面->磁碟控制器,也就是說我們如果需要對硬碟進行操作必須通過以上的一系列步驟才能完成,那麼我們以下一起來看看這一系列步驟的作用。
文件管理設備:其負責文件及其在磁碟上存儲位置之間的映射關系,不過需要通過磁碟讀寫中斷INT13執行讀寫命令來存儲、調入文件。當新文件被保存時,文件管理器決定它在當前目錄里的存儲位置,在文件分配表中為這個新文件添加文件目錄項,並把文件寫入磁碟。當讀文件時,文件管理器在FAT中找到文件在磁碟上的位置,接著就調入文件。
IDE(ATA) 界面:在介紹IDE(ATA)界面前,簡單說說硬碟的結構:硬碟分為一定數量的柱面(以硬碟中心為圓心的同心圓磁跡),每個柱面都需要磁頭來讀寫數據。另外,硬碟上的數據都是以每扇區512位元組的格式存儲的,所有的數據傳輸都是以扇區(柱面被等分的園弧磁跡)為單位的。IDE(ATA)界面是寄存器驅動式的並口匯流排。要傳輸數據,BIOS首先往IDE(ATA)里特定的寄存器寫入數據的開始地址和數據傳輸的長度,再把有關的讀/寫命令往特定的寄存器里發送從而開始數據傳輸。
現在的硬碟一般都支持邏輯塊定址(LBA)和柱面磁頭扇區定址(CHS),我們以CHS定址方式來舉例:數據傳輸的開始地址是寫到4個8位寄存器里的,分別是:
柱面低位寄存器
柱面高位寄存器
扇區寄存器
設備/磁頭寄存器
因此,柱面地址是16位[柱面低位寄存器(8位),柱面高位寄存器(8位)]。扇區地址是8位(注意:扇區寄存器里第一個扇區是1扇區,而不是0扇區)。而磁頭地址是4位(沒有完全佔用8位)。因此,硬碟柱面的最大數是65,536(2的16次方),磁頭的最大數是16(2的4次方),扇區的最大數是255(2的8次方-1,注意剛剛我們提到的扇區寄存器問題)。所以,能定址的最大扇區數是267,386,880 (65,536x16x255)。一扇區又是512位元組,也就是說如果以CHS定址方式,IDE硬碟的最大容量為136.9GB。LBA定址方式,上述的總共28位可用的寄存器空間(16+8+4)被看作一個完整的LBA地址,因為包括位0(CHS里扇區不能從0開始計算),其能定址的扇區數是268,435,456 (65,536x16x256),這時IDE硬碟的最大容量為137.4GB。
INT 13管理:INT 13管理其實也是按照寄存器的模式來設計的,它的高層即文件管理器層發布數據讀寫命令和有關的參數給CPU,然後觸發INT 13中斷的進行,激活BIOS的磁碟服務來執行數據傳輸。數據的開始地址被寫到3個8位寄存器里,分別是:
柱面低位寄存器
柱面高位/扇區寄存器
磁頭寄存器
柱面地址是10位(柱面低位寄存器佔用8位、柱面高位寄存器佔用2位),扇區地址為6位(8位-已經被計算過的高位寄存器的2位)。磁頭寄存器為8位。因此如果這樣的話:柱面的最大數是1024(2的10次方) ,磁頭的最大數是256(2的8次方),扇區的最大數是63(2的6次方-1)。所以,通過INT 13管理能定址的扇區數是16,515,072 (1,024x256x63)。一扇區是512位元組,也就是說如果以CHS定址方式,IDE硬碟的最大容量為8.456GB。LBA定址方式能定址的扇區數是16,777,216(1024x256x64),這時IDE硬碟的最大容量為8.601GB。
看到這里,我們應該感到硬碟容量限制的成因有了一些「眉目」了吧,那麼我們具體來到底是什麼讓硬碟出現了所謂的限制:
1.528MB的容量限制:
由於早先的硬碟容量比較小,因此設計的BIOS的時候當把地址從Int 13的地址寄存器轉換為IDE(ATA)的地址寄存器時,僅僅把INT 13管理中10位的柱面地址用來對應IDE(ATA)界面中的16位柱面寄存器,而把沒有用到的6位(高位寄存器)地址都設定為0。並且也僅把6位的扇區地址來對應IDE(ATA)界面的8位扇區寄存器,其中沒有用到的2位設置為0。並且INT 13管理的磁頭寄存器4位(又去掉了4位)來對應IDE(ATA)。因此,此時的磁碟柱面最大數為1024(2的10次方),磁頭的最大數是16(2的4次方),扇區的最大數是63(2的6次方-1)。因此能定址的扇區數就成了1,032,192(1,024x16x63)。一個扇區的容量是512位元組,也就是說如果以CHS定址方式,IDE硬碟的最大容量為528.4MB。因此528MB的硬碟容量限制就出現了。
2.1GB的容量限制:
這里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由磁碟服務的限製造成的,另外一個是由於磁碟格式造成的,通常我們把前者稱為2.1GB的硬體容量限制,後一種稱為2.1GB的軟體容量限制。
硬體容量硬體
當時,為了528MB容量限制的問題,人們提出一些不同的辦法,其中一個辦法就是INT 13服務的磁頭寄存器沒有用到的4位中的2位(確切的說是高2位)保留給柱面數的第11、12位使用。這樣,最大的磁頭數就是64(2的6次方)。但是,當時的操作系統不使用這種轉換方法,其認為磁頭寄存器的所有位數只可能記錄磁頭數。比如,為了正確地轉換柱面數為2,048、磁頭數為64的硬碟,就需要操作系統把柱面數除以4(512個邏輯柱面數),磁頭數乘以4(256個邏輯磁頭數)。不過由於BIOS中並沒有開放所有的磁頭數寄存器,當然無法記錄這樣的磁頭數。因此遇到這種運行機制的BIOS,在系統自檢的時候就會造成系統當機。
軟體容量限制
當時DOS分區的限制是由文件分配表(FAT)決定的。FAT處理存儲空間是以簇為單位的,它處理一簇的最大長度是32,768位元組,最多能處理65,536個簇,如果將兩個數字相乘,就會得到DOS的最大分區界限值是2,147,483,648位元組或2,048MB(2,147,483,648 /1,0242)。因此超過這個容量的硬碟,如果使用FAT格式,就最大隻能識別2.048GB的硬碟容量。
3.2GB的容量限制:
一些版本的BIOS不能識別超過6322柱面的硬碟,不過這種BIOS比較少見,由於柱面有限制,其最高支持扇區數為6,372,576(6322x16x63),如果乘以512扇區容量的話,其最高支持容量為6,372,576x512=3,262,758,912/1024=3.18GB。
4.2GB的硬碟容量限制:
當時一些操作系統使用8位寄存器來存儲磁頭數,這樣當BIOS報告硬碟的磁頭數等於256(最高容量)時,只有磁頭數的最先一位(即0)被系統保存,從而導致硬碟配置錯誤。一旦硬碟的磁頭數是16,柱面數大於8,192(2的13次方,由於後三位寄存器已經被磁頭寄存器借用,其實這里牽涉到一個突破528MB容量限制的轉換做法的問題,由於這一段比較負責,在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我們只要明白有這個限制就夠了),系統就無法正常識別了,因此其最大的容量就被限制在了4.2GB=8192x16x63x512/1024。
8.4GB的容量限制
我們已經知道INT 13服務的定址方式最高可以支持8.4GB以下的容量(柱面數、磁頭數、扇區數的最大值分別是16,383、16和63,而三者相乘就是8.456GB)。因此,這個容量限制出現是遲早的問題了。所以,這個限制是我們目前最常遇到的容量限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廠商定義了新的擴展INT 13服務擴展標准。新的INT 13服務擴展標准不使用操作系統的寄存器傳遞硬碟的定址參數,它使用存儲在操作系統內存里的地址包。地址包里保存的是64位LBA地址,如果硬碟支持LBA定址,就把低28位直接傳遞給ATA界面,如果不支持,操作系統就先把LBA地址轉換為CHS地址,再傳遞給ATA界面。通過這種方式,能實現在ATA匯流排基礎上CHS定址最大容量是136.9 GB,而LBA定址最大容量是137.4GB。
33.8GB的容量限制
在CHS定址中,由於IDE(ATA)界面的限制,柱面數最高支持65,535(2的16次方-1),所以,當遇到柱面數大於65,535的時候,系統就無法識別這種硬碟了,不過LBA由於獨特的定址模式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這個容量限制具體為:65535x16x63x512/1024=33.8GB。
137GB的容量限制
相信這個問題就不用提了,目前的磁碟工作方式就註定IDE硬碟存在這個問題,前面介紹IDE(ATA)界面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已經出現了 那麼遇到容量限制問題的時候,系統會出現什麼狀況呢?並且遇到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呢?
容量限制的症狀和解決方法:
528 MB
症狀:無論硬碟容量有多大,操作系統識別不超過528MB。
解決方法:LBA模式設置硬碟,不過當時很多硬碟和BIOS都不支持這種設置,因此只能更換主板
2.1 GB
硬體問題
症狀:在加電自檢時當機
解決方法:升級BIOS、強制硬碟跳線、LBA模式設置硬碟
軟體問題
症狀:分區的時候發現主分區劃分2.1GB的容量
解決方法:更換FAT 32文件分配(不過早先的一些軟體就無法使用了,並且不支持這個文件格式的操作系統也無法使用)劃分多個分區
3.2GB
症狀:在加電自檢時當機
解決方法:升級BIOS、LBA模式設置硬碟
4.2GB
症狀:在硬碟上創建分區後,再啟動機器時當機。
解決方法:升級BIOS、LBA模式設置硬碟
8.4GB
症狀:系統報告硬碟容量不超過8.4GB,在BIOS自檢的時候可能會報硬碟參數錯誤並當機
解決方法:升級BIOS、採用專用的分區軟體
33.8GB
症狀:系統自檢的時候當機
解決方法:升級BIOS,使用專用的硬碟管理軟體、強制硬碟跳線、使用LBA模式管理硬碟
137GB
症狀:無法識別硬碟或者系統自檢的時候當機
解決方法:需要硬碟和主板(可以用ATA 133控制卡來支持)都支持最新的ATA 133規范(ATA 133規范是剛剛由Maxtor提出的一種新的硬碟傳輸規范,其把目前最高的28位可用的寄存器空間提高到48位,從而支持更大的硬碟)
解決方案的要點:
硬體解決方法:
從硬體思路上來看,既然很多問題都是由BIOS引起的,那麼升級到合適的版本也就可以突破很多容量限制了,比如:3.2GB、4.2GB、8.4GB、33.8GB,這也是目前解決硬碟容量限制最簡單的辦法了。
另外選擇BIOS擴展卡也是一個解決方法,不過此方法用於老主板上,目前的主板的BIOS都支持擦寫,BIOS擴展卡使用起來即麻煩又要我們多投入一些金錢。
軟體解決方法
從上面的解決方法來看,很多方法就是只要硬碟支持LBA定址模式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因此一些公司推出了針對這個問題修補方法,其中最優秀的就是Maxtor的MaxBlast和Western Digital的EZ Drive了,這兩種解決方法其實就是軟體解決方法,它們可以轉換大容量硬碟的各個參數,從而達到全容量使用硬碟的目的。不過這類軟體並不是在操作系統啟動後才載入的(在磁碟分區建立一個磁碟的管理BIOS,通過它來同系統BIOS進行聯系),而是在BIOS啟動後、操作系統啟動前載入的,所以實現也比較簡單。
另外使用專用的硬碟分區軟體也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法,由於新版本的硬碟分區軟體已經附帶了INT 13擴展標准因此可以支持更大容量的硬碟,不過它也是同MaxBlast和EZ Drive一樣會系統啟動後載入INT 13擴展,當遇到硬碟分區表破壞或者覆蓋後,磁碟使用會再次出現問題。
操作系統的限制:
目前又幾種操作系統不支持大容量的硬碟:DOS 6.22或更低的版本,不支持大於8.4 GB的硬碟,並且沒有辦法解決。Windows 95(NT 3.5x)支持INT 13擴展、支持更大容量的硬碟,不過FAT 16限制其每分區最大支持的容量僅為2GB。另外以上兩種操作系統都不支持FAT 32格式,因此要使用大硬碟盡量不要採用以上的操作系統。Windows NT 4.0存在一個奇怪的問題:當啟動分區的容量大於8.4 GB時,NT就不能使用超過8.4 GB的其它硬碟空間了,因此使用此操作系統要注意。
綜上所說,大家應該對磁碟容量限制的成因和解決方法有一個比較感性的認識了吧,一般來說避免容量限制問題的出現就是:更新BIOS,盡量不是用CHS硬碟定址模式。以上兩點是解決容量限制最簡單和有效的辦法,因為我們無需投入任何費用,並且對所有用硬碟都適用,並且無須進行煩瑣的軟體設置或安裝。
附:一種新的8.4GB容量限制問題解決方法:
一大容量硬碟,在BIOS中限制僅為8.4GB大小,不管它,保存CMOS信息,啟動系統執行FDISK,在系統認出的8.4GB硬碟上先分出一個分區(即為C盤,大小隨意),在分出的分區(C盤)上將WINDOWS系統裝好。(注意,只能先分出一個分區)然後,將此大硬碟接在能認出大硬碟全部容量的電腦上,將剩下的容量全部分完(注意,每個邏輯分區容量不能大於8.4GB),最後,再將此大硬碟接回不能識別8.4GB以上容量的電腦上,CMOS仍將此硬碟認為8.4GB,不管他,保存CMOS信息後重啟系統,進入WINDOWS系統,發現所有的邏輯盤全部存在,格式化後即可使用。
㈦ 電腦上的硬碟模式ntfs模式和開始電腦默認的模式有什麼不一樣啊
NTFS格式:一般原版的XP3或者windows7都是這個格式的系統盤,其他盤你也可以格式成或者用命令改成這種模式,這種模式支持單個大於4G以文件的存放,也比FAT32格式的硬碟更安全一點。
FAT32格式的硬碟不支持單個4G以上文件的存儲,一般一些大游戲都接近4G或者大於4如果要下載這樣的游戲或者存放大文件就好將硬碟改成NTFS格式。不過xp下系統盤比較適用這種模式。
如果你用不到這么大的文件可以不用更改硬碟模式。
什麼叫開機默認?系統不一樣模式也不一樣,你安裝系統的時候已經就已經分好區,也已經將硬碟模式定下了,進入桌面打開我的電腦,點擊某個盤符右鍵屬性就可以查看到底是什麼模式,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改也可以不改。
就像我的筆記本買來的時候是安裝的XP,裡面的硬碟分區全部是FAT32 模式,我自己全部格式成了NTFS格式,然後安裝了W7,如果我直接安裝W7那麼系統安裝的時候系統自己會安裝配置改成系統默認分區模式W7為NTFS格式,但是其他盤不會改變,需要自己來手動來操作。
至於怎麼改可以直接格式化硬碟在在文件屬性中改成NTFS格式化就可以了,不過硬碟文件都就刪除了。
可以用命令改這個也很簡單如果需要網路一下就知道了。
㈧ 電腦硬碟讀寫模式
hdtune是一款小巧易用的硬碟工具軟體,其主要功能有硬碟傳輸速率檢測,健康狀態檢測,溫度檢測及磁碟表面掃描等。另外,還能檢測出硬碟的固件版本、序列號、容量、緩存大小以及當前的Ultra DMA模式等。hdtune主要有四個頁面:1、第一個頁面是 基準測試 主要用來測試硬碟的讀寫速度,測試完成後會產生一個曲線圖和讀寫的有關數據,讀寫的有關數據主要用來評測硬碟的讀寫性能,主要的是「平均傳輸速率」-主要反映電腦持續讀寫硬碟的速度,間接反映電腦大硬碟讀寫工作的速度,比如拷貝大文件(有人建議在30以上),「存取時間」-反映電腦隨機讀寫的速度,反映了硬碟反應的敏捷,他和「突發傳輸速率」同時測試(有人建議在17ms以下),「突發傳輸速率」-反映硬碟突發的硬碟讀寫可以達到的最大傳輸速率,反映了硬碟對於突然的硬碟讀寫操作的處理速度,比如游戲操作等。具體的數值多少,我個人認為當然越優越好,但並不用太在意此參數,此參數有可能受系統的影響而出現偏差,另建議與硬碟的出廠參數對比,如果差別太大,建議檢查或更換硬碟。如果電腦運行正常,不必太在乎測試的數據。 對於測試曲線,倒可以比較全面的反映硬碟的工作狀態,測試曲線應該比較平緩,不宜出現銳利的跳動,如下的幾個就是正常的另外,對於移動硬碟,測試的是晶元的處理速度,一般就會相對十分平緩,如下圖 對於伺服器,由於其硬碟的讀寫性能很強,一般會呈現如下樣子: 2、第二個頁面是 信息頁面,主要有各個邏輯盤的信息,硬碟支持的功能信息,硬碟的固件版本,序號,dma模式等。3、第三個頁面是健康頁面, 檢查硬碟的各種健康參數,並自動列出不健康的項目,在下面還列出硬碟的通電時間-用於參考硬碟使用了多少時間,可用於檢查舊硬碟。最後匯總整個健康狀態。4、第四個頁面是錯誤掃描,和windows磁碟檢查相同的功能,但更直觀好用。但根據使用過的人的反映,hdtune的錯誤檢查 好像不是太好用,有些錯誤檢查不出來,可以作為硬碟檢測的初步檢測工具,對於較大的硬碟問題肯定會有反映。
青島數據恢復 http://www.sdfix.cn
㈨ 計算機BIOS 設置中三種硬碟工作模式的名稱和含義是什麼
HDD (機械硬碟啟動)
U HDD (U盤啟動,一般做系統用)
SSD(固態硬碟啟動,一般格式為EFI)
㈩ 電腦bios硬碟用什麼模式四個選項…
你好。
可選AHCI。
SATA硬碟有IDE和AHCI兩種工作模式,AHCI工作模式相對IDE工作模式來說,優勢最明顯的是能夠縮短硬碟尋道時間,加快文件讀取速度。
可參考:
安裝Win10系統後啟用SATA硬碟為AHCI的方法_網路經驗
http://jingyan..com/article/aa6a2c14ef31350d4d19c4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