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腦主機機箱左右兩邊的蓋,一邊有孔的,另一邊無孔的,分別裝在電腦的哪邊,是主板這邊還是另一邊
有孔的肯定有散熱用途,無孔的這邊有底板用來固定主板,然後其他硬體都插在主板插槽內面向有孔的蓋板,便於散熱和拆裝。
B. 電腦主機組裝步驟是什麼
電腦主機組裝步驟如下:
1、拆機箱包裝,打開機箱蓋子,螺絲釘什麼的准備好。
2、拆主板包裝,根據主板上螺絲孔和機箱背板上螺絲孔的分布,安裝好機箱背板上的固頂螺母和塑料卡子,保證能剛好對准主板上的相應孔。
3、拆CPU包裝,拆內存包裝,將CPU和內存事先固定在主板上(主板都裝進機箱後再裝也可以,不過不那麼方便操作)。
4、將安裝好CPU和內存的主板裝入機箱,對准螺絲孔,該穿上塑料卡子的穿上,該上螺絲釘的上螺絲釘。當然,順便得把主板附帶的不銹鋼背面介面背板安上。
5、拆硬碟包裝、拆光碟機包裝,將二者裝如機箱。之所以先裝這兩個,是因為有些大顯卡裝入機箱後會干擾硬碟和光碟機的安裝,不太方便。拆電源包裝,裝入機箱上的電源倉位,方向別整反了,裝的時候當然少不了上幾個螺絲釘。
6、拆顯卡包裝,將機箱後面需要用到的板卡插槽位的擋板取下丟垃圾桶,將顯卡裝入對應PCIE插槽,上螺絲釘。有音效卡順便也裝上。
7、接線纜。主要就是主板供電介面,注意別插反了。以及CPU附近輔助供電插口、顯卡輔助供電插口、SATA硬碟和光碟機數據線。機箱上的電源、蜂鳴器、重啟、硬碟指示燈、電源指示燈、前置USB數據線、前置音頻線等等接在主板對應針腳上,注意按主板說明書操作。線纜都接好了後,OK,萬事大吉,裝上機箱側板,主機就完工了。
C. 把主板裝入機箱之前,要找准主板固定孔對應的機箱底板孔,並在機箱底板相應位置
1.在機箱里安裝主板時必定是不通電的,所以為了防止靜電擊穿電容——注意,是主板上的電容——而不是主板本身,所以在安裝主板以及在主板上安裝內存、顯卡等配件時,最好事先放掉靜電。如何放掉靜電,這個自己網路即可。
事實上,放掉靜電很大程度上是避免帶電操作的風險,因為有那麼些人總會在機箱通電的情況下去觸摸機箱內部的零配件,或者在機箱剛剛斷電的情況下觸摸機箱內部的零配件。
而新安裝主板的時候,至少我本人沒有遇到過零配件被靜電擊穿的情況。我在高峰期,一年的直接裝機量高達200台的時候,都沒有遇到過任何一台台式機在主板安裝階段,主板電容就被靜電打穿的先例,即使是在乾燥到極點的帝都。
2.准備至少一把長桿十字螺絲批,刀頭記得帶磁化效果。主板四個角用於固定機箱的螺絲孔,左上角的螺絲孔是最難安裝的,所以一定要長桿螺絲批粘著螺絲對著螺絲孔進行安裝。我建議准備兩把,一把粗一把細的原因么……主要是手柄握持的選擇,自己在使用的時候就知道了。
3.是否安裝全程都要佩戴手套?——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如果有,那也是為了防止自己的手被主板的電容觸點劃傷。我全程裸露雙手操作,只可惜我的手不性感。
4.主板有一些買來的時候略微是彎的,是否有影響?——在沒有用出問題的時候,略彎的板面是看不出質量好壞的。我用過的微星P35-Neo的板面就是略微彎的,沒出現過質量問題。但是在保換期能換最好換掉。我當時沒換的原因是我認識的商家說了,出了問題隨來隨換,我和他私人關系好才沒有立刻更換。
5.現在很多主板都有4針的CPU輔助供電介面,而這個介面的位置設計非常非常不合理——不合理的地方在哪呢?介面離主板左上方的邊角非常近,而無論是電源上置機箱,還是電源下置的機箱,主板的安裝會離機箱頂蓋非常近,在主板固定到機箱上以後,想安裝CPU輔助供電介面就非常難。因為通常在那個位置的周圍,是CPU插座,CPU安裝好之後,上面必然聳立著一個碩大的風冷散熱器,因此導致輔助供電介面周圍的空隙狹小,幾個手指根本伸不進去;就算手指伸得進去,遇到電源下置的機箱,你會發現4針輔助供電線不夠長!
所以購買或者安裝主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CPU輔助供電介面的位置,如果介面位置很差,就必須先安裝電源,然後將供電線接上介面,再安裝主板。還要注意機箱是上置電源還是下置電源。只要是下置電源,就要備一根4針CPU輔助供電線的延長線。這根線的存在很重要,在電腦城和線上商城都有賣。
6.除了事先安裝好CPU輔助供電線之外,機箱按鈕的「針管」在主板上的插接也是要預先考量的細節之一。如果是新手,建議結合主板說明書先判斷機箱按鈕switch所在的位置,然後預先將機箱按鈕的針管插接在對應的針腳上。
7.SATA硬碟口的插接。現在質量好的SATA硬碟線,無論直插還是直角折插(直插和直角折插指的是接線頭的形狀設計),在線頭上方都會帶一個金屬卡扣,防止松動,如果你用的是直角折插線,一定要記得在安裝主板前事先接好在主板的SATA口上,因為現在主板的SATA口,多數都是側插的,而不是仰面朝天的「銀當耐艹型」,所以要在裝好主板前就插線。
8.在將主板塞進機箱之前,記得預先吧主板的介面擋板安裝好,然後把硬碟安裝好,免得當你安好主板、電源和顯卡之後,突然發現硬碟塞不進硬碟位。
9.根據機箱內的螺柱分布情況,預先安裝額外的螺柱,對主板形成良好的支撐效果。
10.我認為正確的安裝步驟:
a.查看機箱類型(電源位和光碟機位)
b.安裝螺柱
c.安裝介面擋板
d.在主板上裝好CPU、散熱器
e.在機箱內裝好硬碟
f.將主板放置在機箱內部之前,安裝好SATA線、機箱按鈕插線,CPU輔助供電線(如果你已經提前買了一根延長線,這個時候會覺得非常幸福)
g.將主板固定在機箱內,上好所有螺絲
h.接好硬碟線和光碟機線
i.將電源安裝在機箱內
j.將所有必要的供電線接在硬碟和主板上
k.安裝顯卡,並接上輔助供電線
請注意,這樣的步驟是我的個人習慣,而在安裝電源到機箱內部之後,我依然會覺得安裝硬碟供電線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我一直是三硬碟配置),所以可以將步驟i提前到步驟f之前。
D. 台式電腦的主板一般在電腦的哪個位置還有硬碟數據線是什麼東西。在哪個位置
拆下機型的側擋板,就可以看到機箱的內部了,主板就在你面前,那塊最大的PCB板,上面插著無數的線路,有著無數的電容,電感、晶元、還有各樣的插槽等等。
硬碟數據線是連接硬碟和主板的線,主要用於傳輸數據。在電腦的右下方的情況比較多。
主機是指計算機除去輸入輸出設備以外的主要機體部分。
也是用於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體(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 CPU、內存、硬碟、光碟機、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介面。
位於主機箱內的通常稱為內設(如顯卡、電源、主板、CPU、內存等),而位於主機箱之外的通常稱為外設(如顯示器、鍵盤、滑鼠、外接硬碟、外接光碟機等)。
(4)有孔的擋板安裝在電腦主機的哪邊擴展閱讀:
主機箱內的硬體有:
1、機箱(主機的外殼,主要用於固定電腦的各個硬體) ;
2、電源(電腦的供電系統,主要用於給主機供電穩壓);
3、主板(連接各個硬體的軀干);
4、CPU(主機的大腦,負責數據運算處理);
5、內存(暫時存儲電腦正在調用的數據);
6、硬碟(主機的存儲設備,用於存儲數據資料);
7、音效卡(處理計算機的音頻信號,分為主板集成和獨立音效卡);
8、顯卡(處理計算機的視頻信號,分為核心顯卡(也稱集成顯卡)及獨立顯卡);
9、網卡(處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網路信號,上網必須有的配件);
10、光碟機(光碟機用於讀寫光碟數據,現在多數主機已不在使用);
11、軟碟機(軟碟機用於讀寫軟盤數據,軟盤如今已經徹底淘汰);
12、散熱器(主機內用於對高溫部件進行散熱的設備,如CPU,顯卡等);
13、開機重啟按鈕(控制主機的啟動,重啟,關機等);
14、其它不常見硬體(如水冷系統)。
E. 我想給我電腦機箱加個風扇散熱。想加在側擋板上,側擋板有兩個帶洞地方,上邊的是對著CPU的,
可以裝在CPU對著的那個位置,
風要往外吹,這樣能保持空氣流通,把機箱內的熱量排出
不要對著里吹,原因是對里吹,會把外面的灰塵都吹到機箱裡面!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