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腦CPU 裝AMD怎麼樣
AMD CPU 的核心類型
1) Athlon XP 的核心類型
Athlon XP 有 4 種不同的核心類型,但都有共同之處:都採用 Socket A 介面,而且都採用 PR 標稱值標注。
2) Palomino
這是最早的 Athlon XP 的核心,採用 0.18um 製造工藝,核心電壓為 1.75V 左右,二級緩存為 256KB,封裝方式採用 OPGA,前端匯流排頻率為 266MHz。
3) Thoroughbred
這是第一種採用 0.13um 製造工藝的 Athlon XP 核心,又分為 Thoroughbred-A 和 Thoroughbred-B 兩種版本,核心電壓 1.65V-1.75V 左右,二級緩存為 256KB,封裝方式採用 OPGA,前端匯流排頻率為 266MHz 和 333MHz。
4) Thorton
採用 0.13um 製造工藝,核心電壓 1.65V 左右,二級緩存為 256KB,封裝方式採用 OPGA,前端匯流排頻率為 333MHz。可以看作是屏蔽了一半二級緩存的 Barton。
5) Barton
採用 0.13um 製造工藝,核心電壓 1.65V 左右,二級緩存為 512KB,封裝方式採用 OPGA,前端匯流排頻率為 333MHz 和 400MHz。
(三)新 Duron 的核心類型
AppleBred
採用 0.13um 製造工藝,核心電壓 1.5V 左右,二級緩存為 64KB,封裝方式採用 OPGA,前端匯流排頻率為 266MHz。沒有採用 PR 標稱值標注,而以實際頻率標注,有 1.4GHz、1.6GHz 和 1.8GHz 三種。
(四)Athlon 64 系列 CPU 的核心類型
1) Sledgehammer
Sledgehammer 是 AMD 伺服器 CPU 的核心,是 64 位的 CPU,一般為 940 介面,採用 0.13 微米工藝。Sledgehammer 的功能強大,集成三條 HyperTransprot 匯流排,核心使用 12 級流水線,128K 一級緩存、集成 1M 二級緩存,可以用於單路到 8 路 CPU 伺服器。Sledgehammer 集成內存控制器,比起傳統上位於北橋的內存控制器有更小的延時,支持雙通道 DDR 內存,由於是伺服器 CPU,當然支持 ECC 校驗。
2) Clawhammer
採用 0.13um 製造工藝,核心電壓 1.5V 左右,二級緩存為 1MB,封裝方式採用 mPGA,採用 Hyper Transport 匯流排,內置一個 128bit 的內存控制器。採用 Socket 754、Socket 940 和 Socket 939 介面。
3) Newcastle
其與 Clawhammer 的最主要區別,就是二級緩存降為 512KB(這也是 AMD 為了市場需要和加快推廣 64 位 CPU 而採取的相對低價政策的結果),其它性能基本相同。
4) Wincheste
Wincheste 是比較新的 AMD Athlon 64 CPU 核心,是 64 位的 CPU,一般為 939 介面,0.09 微米製造工藝。這種核心使用 200MHz 外頻,支持 1GHyperTransprot 匯流排,512K 二級緩存,性價比較好。Wincheste 集成雙通道內存控制器,支持雙通道 DDR 內存,由於使用新的工藝,Wincheste 的發熱量比舊的 Athlon 小,性能也有所提升。
5) Troy
Troy 是 AMD 第一個使用 90nm 製造工藝的 Opteron 核心。Troy 核心是在 Sledgehammer 基礎上增添了多項新技術而來的,通常為 940 針腳,擁有 128K 一級緩存和 1MB (1024 KB)二級緩存。同樣使用 200MHz 外頻,支持 1GHyperTransprot 匯流排,集成了內存控制器,支持雙通道 DDR 400 內存,並且可以支持 ECC 內存。此外,Troy 核心還提供了對 SSE-3 的支持,和 Intel 的 Xeon 相同。總的來說,Troy 是一款不錯的 CPU 核心。
6) Venice
Venice 核心是在 Wincheste 核心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其技術參數和 Wincheste 基本相同:一樣基於 X86-64 架構、整合雙通道內存控制器、512KB L2 緩存、90nm 製造工藝、200MHz 外頻,支持 1GHyperTransprot 匯流排。Venice 的變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使用了 Dual Stress Liner(簡稱 DSL)技術,可以將半導體晶體管的響應速度提高 24%,這樣 CPU 有更大的頻率空間,更容易超頻;二是提供了對 SSE-3 的支持,和 Intel 的 CPU 相同;三是進一步改良了內存控制器,一定程度上增加處理器的性能,更主要的是增加內存控制器對不同 DIMM 模塊和不同配置的兼容性。此外 Venice 核心還使用了動態電壓,不同的 CPU 可能會有不同的電壓。
7) SanDiego
SanDiego 核心與 Venice 一樣,是在 Wincheste 核心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其技術參數和 Venice 非常接近,Venice 擁有的新技術、新功能,SanDiego 核心一樣擁有。不過 AMD 公司將 SanDiego 核心定位到頂級 Athlon 64 處理器之上,甚至用於伺服器 CPU。可以將 SanDiego 看作是 Venice 核心的高級版本,只不過緩存容量由 512KB 提升到了 1MB。當然,由於 L2 緩存增加,SanDiego 核心的內核尺寸也有所增加,從 Venice 核心的 84 平方毫米增加到 115 平方毫米,當然價格也更高昂。
(五)閃龍系列 CPU 的核心類型
1) Paris
Paris 核心是 Barton 核心的繼任者,主要用於 AMD 的閃龍,早期的 754 介面閃龍部分使用 Paris 核心。Paris 採用 90nm 製造工藝,支持 iSSE2 指令集,一般為 256K 二級緩存,200MHz 外頻。Paris 核心是 32 位 CPU,來源於 K8 核心,因此也具備了內存控制單元。CPU 內建內存控制器的主要優點,在於內存控制器可以以 CPU 頻率運行,比起傳統上位於北橋的內存控制器有更小的延時。使用 Paris 核心的閃龍與 Socket A 介面閃龍 CPU 相比,性能得到明顯提升。
2) Palermo
Palermo 核心目前主要用於 AMD 的閃龍 CPU,使用 Socket 754 介面、90nm 製造工藝,1.4V 左右電壓,200MHz 外頻,128K 或者 256K 二級緩存。Palermo 核心源於 K8 的 Wincheste 核心,不過是 32 位的。除了擁有與 AMD 高端處理器相同的內部架構,還具備了 EVP、Cool'n'Quiet;和 HyperTransport 等 AMD 獨有的技術,為廣大用戶帶來更「冷靜」、更高計算能力的優秀處理器。由於脫胎與 ATHLON 64 處理器,所以,Palermo 同樣具備了內存控制單元。CPU 內建內存控制器的主要優點,在於內存控制器可以以 CPU 頻率運行,比起傳統上位於北橋的內存控制器有更小的延時。
(六)雙核心類型
在2005年以前,主頻一直是兩大處理器巨頭 Intel 和 AMD 爭相追逐的焦點。而且處理器主頻也在 Intel 和 AMD 的推動下,達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高峰。就在處理器主頻提升速度的同時,也發現在目前的情況下,單純主頻的提升,已經無法為系統整體性能的提升帶來明顯的好處,並且高主頻帶來了處理器巨大的發熱量。更為不利是,Intel 和 AMD 兩家在處理器主頻提升上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在這種情況下,Intel 和 AMD 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多核心的發展方向。在不用進行大規模開發的情況下,將現有產品發展成為理論性能更為強大的多核心處理器系統,無疑是相當明智的選擇。
雙核處理器就是基於單個半導體的一個處理器上擁有兩個一樣功能的處理器核心,即是將兩個物理處理器核心整合入一個內核中。事實上,雙核架構並不是什麼新技術,不過此前雙核心處理器一直是伺服器的專利,現在已經開始普及之中。
1) Intel 的雙核心處理器介紹
目前 Intel 推出的雙核心處理器,有 Pentium D 和 Pentium Extreme Edition,同時推出 945/955 晶元組來支持新推出的雙核心處理器,採用 90nm 工藝生產的這兩款新推出的雙核心處理器,使用是沒有針腳的 LGA 775 介面,但處理器底部的貼片電容數目有所增加,排列方式也有所不同。
桌面平台的核心代號 Smithfield 的處理器,正式命名為 Pentium D 處理器。除了擺脫阿拉伯數字改用英文字母來表示這次雙核心處理器的世代交替外,D 的字母也更容易讓人聯想起 Dual-Core 雙核心的涵義。
Intel 的雙核心構架,更像是一個雙 CPU 平台,Pentium D 處理器繼續沿用 Prescott 架構及 90nm 生產技術生產。Pentium D 內核實際上由於兩個獨立的 Prescott 核心組成,每個核心擁有獨立的 1MB L2 緩存及執行單元,兩個核心加起來一共擁有 2MB。但由於處理器中的兩個核心都擁有獨立的緩存,因此必須保證每個二級緩存當中的信息完全一致,否則就會出現運算錯誤。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Intel 將兩個核心之間的協調工作交給了外部的 MCH(北橋)晶元。雖然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與存儲並不巨大,但由於需要通過外部的 MCH 晶元進行協調處理,毫無疑問的會對整個的處理速度帶來一定的延遲,從而影響到處理器整體性能的發揮。
由於採用 Prescott 內核,因此 Pentium D 也支持 EM64T 技術、XD bit 安全技術。值得一提的是,Pentium D 處理器將不支持 Hyper-Threading 技術。原因很明顯:在多個物理處理器及多個邏輯處理器之間正確分配數據流、平衡運算任務並非易事。比如,如果應用程序需要兩個運算線程,很明顯每個線程對應一個物理內核,但如果有 3 個運算線程呢?因此為了減少雙核心 Pentium D 架構復雜性,英特爾決定在針對主流市場的 Pentium D 中取消對 Hyper-Threading 技術的支持。
同出自 Intel 之手,而且 Pentium D 和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兩款雙核心處理器名字上的差別也預示著這兩款處理器在規格上也不盡相同。其中,它們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於超線程(Hyper-Threading)技術的支持。Pentium D 不能支持超線程技術,而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則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在打開超線程技術的情況下,雙核心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處理器能夠模擬出另外兩個邏輯處理器,可以被系統認成四核心系統。
2) AMD 的雙核心處理器介紹
AMD 推出的雙核心處理器,分別是雙核心的 Opteron 系列和全新的 Athlon 64 X2 系列處理器。其中,Athlon 64 X2 是用以抗衡 Pentium D 和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的桌面雙核心處理器系列。
AMD 推出的 Athlon 64 X2 是由兩個 Athlon 64 處理器上採用的 Venice 核心組合而成,每個核心擁有獨立的 512KB(1MB) L2 緩存及執行單元。除了多出一個核芯之外,從架構上相對於目前 Athlon 64 在架構上並沒有任何重大的改變。
雙核心 Athlon 64 X2 的大部分規格、功能與我們熟悉的 Athlon 64 架構沒有任何區別,也就是說,新推出的 Athlon 64 X2 雙核心處理器,仍然支持 1GHz 規格的 HyperTransport 匯流排,並且內建了支持雙通道設置的 DDR 內存控制器。
與 Intel 雙核心處理器不同的是,Athlon 64 X2 的兩個內核並不需要經過 MCH 進行相互之間的協調。 AMD 在 Athlon 64 X2 雙核心處理器的內部提供了一個稱為 System Request Queue(系統請求隊列)的技術,在工作的時候,每一個核心都將其請求放在 SRQ 中,當獲得資源之後,請求將會被送往相應的執行核心。也就是說,所有的處理過程都在 CPU 核心范圍之內完成,並不需要藉助外部設備。
對於雙核心架構,AMD 的做法是將兩個核心整合在同一片硅晶內核之中,而 Intel 的雙核心處理方式則更像是簡單的將兩個核心做到一起而已。與 Intel 的雙核心架構相比,AMD 雙核心處理器系統不會在兩個核心之間存在傳輸瓶頸的問題。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Athlon 64 X2 的架構要明顯優於 Pentium D 架構。
雖然與 Intel 相比,AMD 並不用擔心 Prescott 核心這樣的功耗和發熱大戶,但是同樣需要為雙核心處理器考慮降低功耗的方式。為此 AMD 並沒有採用降低主頻的辦法,而是在其使用 90nm 工藝生產的 Athlon 64 X2 處理器中,採用了所謂的 Dual Stress Liner 應變硅技術,與 SOI 技術配合使用,能夠生產出性能更高、耗電更低的晶體管。
AMD 推出的 Athlon 64 X2 處理器給用戶帶來最實惠的好處就是,不需要更換平台,就能使用新推出的雙核心處理器,只要對老主板升級一下 BIOS 就可以了。這與 Intel 雙核心處理器必須更換新平台才能支持的做法相比,升級雙核心系統會節省不少費用。
B. 電腦cpu!這主板可以裝E5500的CPU嗎能發揮效果嗎
相當兼容,完全可以。
P41/
G41
晶元組主板,最適合CPU就是酷睿2
E系列
雙核CPU
。
C. 電腦組裝
DIY攢機第一步:安裝CPU處理器
1
當前市場中,英特爾處理器主要有32位與64位的賽揚與奔騰兩種(酷睿目前已經上市,酷睿處理器是英特爾採用0.65製作工藝的全新處理器,採用了最新的架構,同樣採用LGA 775介面,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英特爾將全面主推酷睿處理器。由於同樣採用LGA 775介面,因此安裝方法與英特爾64位奔騰賽揚完全相同)。32位的處理器採用了478針腳結構,而64位的則全部統一到LGA775平台。由於兩者價格差距已不再明顯,因此小編推薦新裝機用戶選擇64位的LGA775平台,32位的478針腳已不再是主流,不值得購買。
2
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LGA 775介面的英特爾處理器全部採用了觸點式設計,與478針管式設計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不用再去擔心針腳折斷的問題,但對處理器的插座要求則更高。
3
這是主板上的LGA 775處理器的插座,大家可以看到,與針管設計的插座區別相當的大。在安裝CPU之前,我們要先打開插座,方法是:用適當的力向下微壓固定CPU的壓桿,同時用力往外推壓桿,使其脫離固定卡扣。
4
壓桿脫離卡扣後,我們便可以順利的將壓桿拉起。
5
接下來,我們將固定處理器的蓋子與壓桿反方向提起。
6
LGA 775插座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7
在安裝處理器時,需要特別注意。大家可以仔細觀察,在CPU處理器的一角上有一個三角形的標識,另外仔細觀察主板上的CPU插座,同樣會發現一個三角形的標識。在安裝時,處理器上印有三角標識的那個角要與主板上印有三角標識的那個角對齊,然後慢慢的將處理器輕壓到位。這不僅適用於英特爾的處理器,而且適用於目前所有的處理器,特別是對於採用針腳設計的處理器而言,如果方向不對則無法將CPU安裝到全部位,大家在安裝時要特別的注意。
8
將CPU安放到位以後,蓋好扣蓋,並反方向微用力扣下處理器的壓桿。至此CPU便被穩穩的安裝到主板上,安裝過程結束。
END
DIY攢機第二步:安裝散熱器
1
2
由於CPU發熱量較大,選擇一款散熱性能出色的散熱器特別關鍵,但如果散熱器安裝不當,對散熱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上圖是Intel LGA775針介面處理器的原裝散熱器,我們可以看到較之前的478針介面散熱器相比,做了很大的改進:由以前的扣具設計改成了如今的四角固定設計,散熱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安裝散熱前,我們先要在CPU表面均勻的塗上一層導熱硅脂(很多散熱器在購買時已經在底部與CPU接觸的部分塗上了導致硅脂,這時就沒有必要再在處理器上塗一層了。)
3
安裝時,將散熱器的四角對准主板相應的位置,然後用力壓下四角扣具即可。有些散熱器採用了螺絲設計,因此在安裝時還要在主板背面相應的位置安放螺母,由於安裝方法比較簡單,這里不再過多介紹。
4
固定好散熱器後,我們還要將散熱風扇接到主板的供電介面上。找到主板上安裝風扇的介面(主板上的標識字元為CPU_FAN),將風扇插頭插放即可(注意:目前有四針與三針等幾種不同的風扇介面,大家在安裝時注意一下即可)。由於主板的風扇電源插頭都採用了防呆式的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因此安裝起來相當的方便。
END
DIY攢機第三步:安裝內存條
1
在內存成為影響系統整體系統的最大瓶頸時,雙通道的內存設計大大解決了這一問題。提供英特爾64位處理器支持的主板目前均提供雙通道功能,因此建議大家在選購內存時盡量選擇兩根同規格的內存來搭建雙通道。
2
主板上的內存插槽一般都採用兩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分雙通道與單通道。例如上圖,將兩條規格相同的內存條插入到相同顏色的插槽中,即打開了雙通道功能。
3
安裝內存時,先用手將內存插槽兩端的扣具打開,然後將內存平行放入內存插槽中(內存插槽也使用了防呆式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大家在安裝時可以對應一下內存與插槽上的缺口),用兩拇指按住內存兩端輕微向下壓,聽到「啪」的一聲響後,即說明內存安裝到位。
4
在相同顏色的內存插槽中插入兩條規格相同的內存,打開雙通道功能,提高系統性能。到此為止,CPU、內存的安裝過程就完成了,接下來,我們再進一步講解硬碟、電源、刻錄機的安裝過程。
END
DIY攢機第四步:將主板安裝固定到機箱中
1
目前,大部分主板板型為ATX或MATX結構,因此機箱的設計一般都符合這種標准。在安裝主板之前,先裝機箱提供的主板墊腳螺母安放到機箱主板托架的對應位置(有些機箱購買時就已經安裝)。
2
雙手平行托住主板,將主板放入機箱中
3
確定機箱安放到位,可以通過機箱背部的主板擋板來確定。
4
擰緊螺絲,固定好主板。(在裝螺絲時,注意每顆螺絲不要一定性的就擰緊,等全部螺絲安裝到位後,再將每粒螺絲擰緊,這樣做的好處是隨時可以對主板的位置進行調整。)
5
主板安靜的躺入到機箱中,安裝過程結束。
END
DIY攢機第五步:安裝硬碟
1
在安裝好CPU、內存之後,我們需要將硬碟固定在機箱的3.5寸硬碟托架上。對於普通的機箱,我們只需要將硬碟放入機箱的硬碟托架上,擰緊螺絲使其固定即可。很多用戶使用了可折卸的3.5寸機箱托架,這樣安裝起硬碟來就更加簡單。
2
機箱中固定3.5寸托架的扳手,拉動此扳手即可固定或取下3.5寸硬碟托架。
3
取出後的3.5寸硬碟托架
4
將硬碟裝入托架中,並擰緊螺絲。
5
將托架重新裝入機箱,並將固定扳手拉回原位固定好硬碟托架。簡單的幾步便將硬碟穩穩的裝入機箱中,還有幾種固定硬碟的方式,視機箱的不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說明,方法也比較簡單,在此不一一介紹。
END
DIY攢機第六步:安裝光碟機、電源
1
安裝光碟機的方法與安裝硬碟的方法大致相同,對於普通的機箱,我們只需要將機箱4.25寸的托架前的面板拆除,並將光碟機將入對應的位置,擰緊螺絲即可。但還有一種抽拉式設計的光碟機托架,簡單介紹安裝方法。
2
這種光碟機設計比較方便,在安裝前,我們先要將類似於抽屜設計的托架安裝到光碟機上。
3
像推拉抽屜一樣,將光碟機推入機箱托架中
4
機箱安裝到位,需要取下時,用兩手按們將兩邊的簧片,即可以拉出,簡單方便。
5
機箱電源的安裝,方法比較簡單,放入到位後,擰緊螺絲即可,不做過多的介紹。
END
DIY攢機第七步:安裝顯卡,並接好各種線纜
1
目前,PCI-E顯卡已經市場主力軍,AGP基本上見不到了,因此在選擇顯卡時PCI-E絕對是必選產品。
2
主板上的PCI-E顯卡插槽
用手輕握顯卡兩端,垂直對准主板上的顯卡插槽,向下輕壓到位後,再用螺絲固定即完成了顯卡的安裝過程,是不是很簡單呀!
安裝完顯卡之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安裝所有的線纜介面了,下面進行簡單介紹。
安裝硬碟電源與數據線介面,這是一塊SATA硬碟,右邊紅色的為數據線,黑黃紅交叉的是電源線,安裝時將其按入即可。介面全部彩防呆式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
光碟機數據線安裝,均採用防呆式設計,安裝數據線時可以看到IDE數據線的一側有一條藍或紅色的線,這條線位於電源介面一側。
安裝主板上的IDE數據線
主板供電電源介面,這里需要說明一下,目前大部分主板採用了24PIN的供電電源設計,但仍有些主板為20PIN,大家在購買主板時要重點看一下,以便購買適合的電源。
CPU供電介面,在部分採用四針的加強供電介面設計,這里高端的使用了8PIN設計,以提供CPU穩定的電壓供應。
主板上SATA硬碟、USB及機箱開關、重啟、硬碟工作指示燈介面,安裝方法可以參見主板說明書。
特別說明的是,在SLI或交火的主板上,也就是支持雙卡互聯技術的主板上,一般提供額外的顯卡供電介面,在使用雙顯卡,注意要插好此介面,以提供顯卡充足的供電。
對機箱內的各種線纜進行簡單的整理,以提供良好的散熱空間,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D. 電腦 電腦組裝
電腦組裝第一步:安裝CPU處理器。
第1步、當前市場中,英特爾處理器主要有32位與64位的賽揚與奔騰兩種(酷睿目前已經上市,酷睿處理器是英特爾採用0.65製作工藝的全新處理器,採用了最新的架構,同樣採用LGA 775介面,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英特爾將全面主推酷睿處理器。由於同樣採用LGA 775介面,因此安裝方法與英特爾64位奔騰賽揚完全相同)。32位的處理器採用了478針腳結構,而64位的則全部統一到LGA775平台。由於兩者價格差距已不再明顯,因此推薦新裝機用戶選擇64位的LGA775平台,32位的478針腳已不再是主流,不值得購買。
%u5982%u4F55%u7EC4%u88C5%u7535%u8111
%u5982%u4F55%u7EC4%u88C5%u7535%u8111
第2步、上圖中可以看到,LGA 775介面的英特爾處理器全部採用了觸點式設計,與478針管式設計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不用再去擔心針腳折斷的問題,但對處理器的插座要求則更高。
%u5982%u4F55%u7EC4%u88C5%u7535%u8111
第3步、這是主板上的LGA 775處理器的插座,大家可以看到,與針管設計的插座區別相當的大。在安裝CPU之前,要先打開插座,方法是:用適當的力向下微壓固定CPU的壓桿,同時用力往外推壓桿,使其脫離固定卡扣。
%u5982%u4F55%u7EC4%u88C5%u7535%u8111
第4步、壓桿脫離卡扣後,便可以順利的將壓桿拉起。
%u5982%u4F55%u7EC4%u88C5%u7535%u8111
第5步、接下來,將固定處理器的蓋子與壓桿反方向提起。
%u5982%u4F55%u7EC4%u88C5%u7535%u8111
第6步、LGA 775插座展現在眼前。
如何組裝電腦
第7步、在安裝處理器時,需要特別注意。大家可以仔細觀察,在CPU處理器的一角上有一個三角形的標識,另外仔細觀察主板上的CPU插座,同樣會發現一個三角形的標識。在安裝時,處理器上印有三角標識的那個角要與主板上印有三角標識的那個角對齊,然後慢慢的將處理器輕壓到位。這不僅適用於英特爾的處理器,而且適用於目前所有的處理器,特別是對於採用針腳設計的處理器而言,如果方向不對則無法將CPU安裝到全部位,大家在安裝時要特別的注意。
如何組裝電腦
如何組裝電腦
如何組裝電腦
如何組裝電腦
第8步、將CPU安放到位以後,蓋好扣蓋,並反方向微用力扣下處理器的壓桿。至此CPU便被穩穩的安裝到主板上,安裝過程結束。
電腦組裝第二步:安裝散熱器。
如何組裝電腦
如何組裝電腦
第1步、由於CPU發熱量較大,選擇一款散熱性能出色的散熱器特別關鍵,但如果散熱器安裝不當,對散熱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上圖是Intel LGA775針介面處理器的原裝散熱器,可以看到較之前的478針介面散熱器相比,做了很大的改進:由以前的扣具設計改成了如今的四角固定設計,散熱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安裝散熱前,先要在CPU表面均勻的塗上一層導熱硅脂(很多散熱器在購買時已經在底部與CPU接觸的部分塗上了導致硅脂,這時就沒有必要再在處理器上塗一層了。)
如何組裝電腦
第2步、安裝時,將散熱器的四角對准主板相應的位置,然後用力壓下四角扣具即可。有些散熱器採用了螺絲設計,因此在安裝時還要在主板背面相應的位置安放螺母,由於安裝方法比較簡單,這里不再過多介紹。
如何組裝電腦
如何組裝電腦
第3步、固定好散熱器後,還要將散熱風扇接到主板的供電介面上。找到主板上安裝風扇的介面(主板上的標識字元為CPU_FAN),將風扇插頭插放即可(注意:目前有四針與三針等幾種不同的風扇介面,大家在安裝時注意一下即可)。由於主板的風扇電源插頭都採用了防呆式的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因此安裝起來相當的方便。
第4步、DIY攢機第三步:安裝內存條。
如何組裝電腦
第5步、在內存成為影響系統整體系統的最大瓶頸時,雙通道的內存設計大大解決了這一問題。提供英特爾64位處理器支持的主板目前均提供雙通道功能,因此建議大家在選購內存時盡量選擇兩根同規格的內存來搭建雙通道。
如何組裝電腦
第6步、主板上的內存插槽一般都採用兩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分雙通道與單通道。例如上圖,將兩條規格相同的內存條插入到相同顏色的插槽中,即打開了雙通道功能。
如何組裝電腦
第7步、安裝內存時,先用手將內存插槽兩端的扣具打開,然後將內存平行放入內存插槽中(內存插槽也使用了防呆式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大家在安裝時可以對應一下內存與插槽上的缺口),用兩拇指按住內存兩端輕微向下壓,聽到「啪」的一聲響後,即說明內存安裝到位。
第8步、在相同顏色的內存插槽中插入兩條規格相同的內存,打開雙通道功能,提高系統性能。到此為止,CPU、內存的安裝過程就完成了,接下來,再進一步講解硬碟、電源、刻錄機的安裝過程。
電腦組裝第三步:將主板安裝固定到機箱中。
第1步、目前,大部分主板板型為ATX或MATX結構,因此機箱的設計一般都符合這種標准。在安裝主板之前,先裝機箱提供的主板墊腳螺母安放到機箱主板托架的對應位置(有些機箱購買時就已經安裝)。
如何組裝電腦
如何組裝電腦
第2步、雙手平行托住主板,將主板放入機箱中。
如何組裝電腦
第3步、確定機箱安放到位,可以通過機箱背部的主板擋板來確定。
如何組裝電腦
第4步、擰緊螺絲,固定好主板。(在裝螺絲時,注意每顆螺絲不要一定性的就擰緊,等全部螺絲安裝到位後,再將每粒螺絲擰緊,這樣做的好處是隨時可以對主板的位置進行調整。)
如何組裝電腦
第5步、主板安靜的躺入到機箱中,安裝過程結束。
電腦組裝第四步:安裝硬碟。
第1步、在安裝好CPU、內存之後,需要將硬碟固定在機箱的3.5寸硬碟托架上。對於普通的機箱,只需要將硬碟放入機箱的硬碟托架上,擰緊螺絲使其固定即可。很多用戶使用了可折卸的3.5寸機箱托架,這樣安裝起硬碟來就更加簡單。
如何組裝電腦
如何組裝電腦
第2步、機箱中固定3.5寸托架的扳手,拉動此扳手即可固定或取下3.5寸硬碟托架。
如何組裝電腦
第3步、取出後的3.5寸硬碟托架。
如何組裝電腦
如何組裝電腦
第4步、將硬碟裝入托架中,並擰緊螺絲。
如何組裝電腦
第5步、將托架重新裝入機箱,並將固定扳手拉回原位固定好硬碟托架。簡單的幾步便將硬碟穩穩的裝入機箱中。
電腦組裝第五步:安裝光碟機、電源。
第1步、安裝光碟機的方法與安裝硬碟的方法大致相同,對於普通的機箱,只需要將機箱4.25寸的托架前的面板拆除,並將光碟機將入對應的位置,擰緊螺絲即可。但還有一種抽拉式設計的光碟機托架,簡單介紹安裝方法。
如何組裝電腦
第2步、這種光碟機設計比較方便,在安裝前,先要將類似於抽屜設計的托架安裝到光碟機上。
如何組裝電腦
第3步、像推拉抽屜一樣,將光碟機推入機箱托架中。
如何組裝電腦
第4步、機箱安裝到位,需要取下時,用兩手按們將兩邊的簧片,即可以拉出,簡單方便。
如何組裝電腦
第5步、機箱電源的安裝,方法比較簡單,放入到位後,擰緊螺絲即可,不做過多的介紹。
電腦組裝第六步:安裝顯卡,並接好各種線纜。
第1步、目前,PCI-E顯卡已經市場主力軍,AGP基本上見不到了,因此在選擇顯卡時PCI-E絕對是必選產品。
如何組裝電腦
第2步、主板上的PCI-E顯卡插槽。
如何組裝電腦
第3步、用手輕握顯卡兩端,垂直對准主板上的顯卡插槽,向下輕壓到位後,再用螺絲固定即完成了顯卡的安裝過程,是不是很簡單呀!
第4步、安裝完顯卡之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安裝所有的線纜介面了,下面進行簡單介紹。
如何組裝電腦
第5步、安裝硬碟電源與數據線介面,這是一塊SATA硬碟,右邊紅色的為數據線,黑黃紅交叉的是電源線,安裝時將其按入即可。介面全部彩防呆式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
如何組裝電腦
第6步、光碟機數據線安裝,均採用防呆式設計,安裝數據線時可以看到IDE數據線的一側有一條藍或紅色的線,這條線位於電源介面一側。
如何組裝電腦
第7步、安裝主板上的IDE數據線。
如何組裝電腦
第8步、主板供電電源介面,這里需要說明一下,目前大部分主板採用了24PIN的供電電源設計,但仍有些主板為20PIN,大家在購買主板時要重點看一下,以便購買適合的電源。
如何組裝電腦
第9步、CPU供電介面,在部分採用四針的加強供電介面設計,這里高端的使用了8PIN設計,以提供CPU穩定的電壓供應。
如何組裝電腦
第10步、主板上SATA硬碟、USB及機箱開關、重啟、硬碟工作指示燈介面,安裝方法可以參見主板說明書。
如何組裝電腦
第11步、特別說明的是,在SLI或交火的主板上,也就是支持雙卡互聯技術的主板上,一般提供額外的顯卡供電介面,在使用雙顯卡,注意要插好此介面,以提供顯卡充足的供電。
如何組裝電腦
第12步、對機箱內的各種線纜進行簡單的整理,以提供良好的散熱空間,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E. 台式電腦安裝E5300處理器使用起來怎麼樣
這個配置挺好的,電腦不一定要配那麼高,像平時5300足夠了,再加個512的顯卡,內存最好是第三代的
F. 電腦處理器徹底激活電腦會變得更流暢嗎
CPU只是一個處理圖象\運算\比較\排列的作用.
如果想讓電腦運行速度快要需要多方面綜合,比如:硬體與硬體的搭配,小點說還有軟體與硬體的搭配等
處理器越好系統運行越流暢這個基本是對的,性能強的處理器當然可以讓系統運行的更流暢,但是開機速度很難說,一般磁碟性能比較重要,入門級的處理器如果搭配高性能固態硬碟,開機速度也很快,主要是磁碟性能和系統本身的關系,比如W10開機比W7系統快,固態硬碟裝系統比機械硬碟開機快等等
G. 我要給我家的老電腦裝一個處理器。是酷睿i2Q9400好還是酷睿i2Q9500他了性能是怎
英特爾的cpu 散熱效果的差不多的。並不會想amd那般發熱嚴重。如果q9500價格和9400差不多的情況下。建議選擇9500.在主頻方面95比94略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