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繁體好 還是簡體好
簡體,現大部分都是用簡體, 繁體很多人不認識,用事實,台灣的字就是繁體,他的很多字我們不認識,但我們的字它們好像都知道哦,隨著年輕人的使用字體,那簡體就是主流了,謝謝 望採納
『貳』 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優劣點。
繁體字和簡體字各有優劣,簡體字的優點就是繁體字的缺點,而簡體字的缺點就是繁體字的優點,因此以簡體字的優缺點為例,就可以明確說明兩者各自的優劣,具體如下:
簡體字相比繁體字的優點
1、減少了漢字的筆畫數目,使漢字變得易於書寫;
2、提高了閱讀的清晰度;
3、減少了通用漢字的字數;
4、簡化後產生了一些新形聲字表音比繁體字准確。
簡體字相比繁體字的缺點
1、部分簡化字使用了「符號代替「,打亂了字族的嚴整性。如漢、權、雞、僅、鄧等字,「又」作為簡化偏旁替換了本身完全不同的四個繁體字偏旁,同時既不能表音,也不能表意,屬於難以理解的密碼文字。
2、同音代替合並了一些漢字,例如干、干、干(擀的右部偏旁),面、面(左麥右面),只、只(上隹下又),經常會導致表意混亂(特別是在文言文中),引起歧義。例如「船隻靠在北港」,用簡化字書寫可以有兩種解釋。
3、簡化字擾亂了漢字系統的一致性,使中、日、韓、越等本身使用一致的傳統漢字的國家逐漸開始產生漢字文化裂隙。
4、漢字簡化後,不利於對中國五千年來傳統文化的繼承,推廣漢字簡化之後,很多現代中國人無法再直接閱讀古代的典籍。即使把古書以簡化字重印,亦往往會出現歧義,使讀者誤解。
5、不利於中國大陸、台灣、港澳等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日本等外國使用的漢字也進一步脫節,做成人為的「書不同文」。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主要是考慮到大陸地區在世界
6、從書法美觀的角度出發,很多簡化字的設計不夠嚴謹,同時對於篆書、隸書等書體,簡化之後失去原先書體的特殊美感。
繁體字化成簡體字的原則
繁體字簡化為簡體字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約定俗成、穩步前進」的原則進行簡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精簡字數,廢除同音同義不同形的異體字。
1955年,我國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員會公布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廢除了1055個異體字。二是減少筆畫。1964年,我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簡化字總表》,共有簡化字2238個,把平均每字16到19畫的繁體字簡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畫的簡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