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問題 > 王牌轟炸機2電腦無敵版安裝包

王牌轟炸機2電腦無敵版安裝包

發布時間:2023-05-25 18:21:34

① 二戰最厲害的俯沖轟炸機飛行員德國的嗎他的戰績是多少 啊!!!!

漢斯·魯德爾
他並不是象米歇爾蔽嫌賣·惠特曼和厄斯特·巴克曼一樣的「裝甲王牌」。但他擊毀的蘇聯坦克超過了二者的總和。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Ju87「施圖卡」飛行員,他的特長就是從空中摧毀敵人的裝甲車輛。他擊毀的敵人裝備數量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包括了519輛(一說530輛)蘇聯坦克(足夠組成5個完整的蘇聯裝甲軍!)和不計其數的其他目標(包括「馬拉」號戰列艦!他還擊傷了「紅色十月」號戰列艦。),這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戰績!(細節見後)。
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1916年出生於西里西亞。他是一個牧師的兒子。在學校他的成績很糟糕,只受了有限的教育。當納粹掌握政權時他還是個孩子,所以被灌輸了很多納粹理論。在他這個年紀,他體現出了對體育方面的興趣,同時在學校中表現卻很不好。1936年他參加了德國空軍,同時作為一個軍校學生繼續發展他的體育才能。在通過了飛行訓練課程,成為一名飛行員後,他遞交了學習者磨俯沖轟炸技術的申請但被退回。作為替代,他接受了偵察機的飛行訓練並且在1939年9月的波蘭戰役中執行長距離偵察飛行任務。1939年10月11日,他被授予二級鐵十字獎章。同時他繼續申請Ju87「施圖卡」俯沖轟炸機的飛行課程並在1940年5月得到了批准。訓練結束後,魯德爾中尉被派往斯圖加特的「施圖卡」訓練學校,所以在法國戰役中他未執行戰斗任務。之後,他被調往第2俯沖轟炸聯隊第1中隊,參加了1941年5月對克里特島的空降入侵,但仍未執行戰斗任務。作為對「巴巴羅薩」作戰的准備,魯德爾的聯隊隨宏逗後被調往東線。1941年6月23日早上3點,他執行了第一次俯沖轟炸任務。在接下去的18個小時內,他一共執行了4次戰斗任務。1941年7月18日,魯德爾被授予一級鐵十字獎章。

1941年9月23日,魯德爾的聯隊(第一和第二中隊)襲擊了砢琅施塔德港灣(在列寧格勒附近)中的蘇聯艦隊。在襲擊中,魯德爾用1000公斤炸彈擊沉了蘇聯戰列艦「馬拉」號,炸彈命中了她的彈葯庫並把她炸成了兩截。「我們打中她了……你一定命中了她的彈葯庫……她爆炸了!」(引自魯德爾的後座機槍手斯哈諾夫斯基的通訊記錄)

1941年12月24日,魯德爾在聖誕前夜執行了他的的500次飛行任務。12月30日,他從里希特霍芬將軍(一戰中著名的飛行英雄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的兄弟,也是二戰中的德國空軍元帥)本人手中接過了金質德國十字勛章,然後魯德爾被派往格拉次去培訓新的「施圖卡」乘員。1942年1月15日,他被授予騎士十字勛章。在他自己的要求下,1942年6月他回到了東線。1942年9月,魯德爾接受了第2俯沖轟炸聯隊第1中隊第一分隊的指揮權,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執行戰斗任務。那時他的分隊經常被派去對付蘇聯坦克,盡管大家都已經認識到了炸彈並不是一種適當的反坦克武器。

1943年2月10日,漢斯·魯德爾執行了他的第1000次飛行任務並且成為了德國的國家英雄。隨後他被派往在布良斯克新組建的特別的空中反坦克單位,試驗改進過的Ju-87 D-3型(坦克破壞者)。新的Ju-87 D-3型在機翼下掛載了兩門37毫米反坦克炮(從高炮改進而來,裝有特殊整流罩並且每門炮配有6發彈葯),是德國空軍實驗局對東線嚴峻的坦克戰形勢作出的反應。原型機首先被用於在黑海上攻擊蘇聯登陸艇,魯德爾在三周內就摧毀了70艘。1943年3月,在貝爾格諾德的一次坦克戰中,魯德爾用他的新型Ju87擊毀了第一輛蘇聯坦克。「……我的後座機槍手告訴我他看見坦克象顆炸彈似的炸開了而且他看見有些碎片撞上了我們的飛機……」(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 之後,更多的Ju-87 D-3被改裝成坦克破壞者,同時從1943年10月起,新設計的Ju-87 G-1(在德軍中呢稱Panzerknacker - Tank Buster or Kanonenvogel - Cannon Bird,可以理解為帶大炮的小鳥) 開始陸續抵達東線。

1943年4月14日,空軍上尉漢斯·魯德爾獲得了帶橡樹葉的騎士十字勛章。他的分隊共有9架Ju-87 G-1,被指派在「堡壘」作戰(庫爾斯克會戰)中支援第3黨衛軍裝甲師(骷髏師團)。在會戰的第一天,魯德爾在第一次出動中就擊毀了4輛蘇聯坦克,到那天結束,他的戰績達到了12輛。「我們都知道每一輛擊毀的坦克都意味著更多的德國兄弟被拯救了。」(漢斯·魯德爾)同時,魯德爾分隊的戰績也促使了新的「坦克破壞者」分隊(Panzerstaffels)的組建。根據他的經驗,魯德爾為「坦克破壞者」分隊發展出了新的攻擊戰術。他發現對付坦克的最佳途徑是從後方或側方襲擊它們(T-34的後方安裝著引擎和冷卻系統,不能安裝重型裝甲板)。有趣的是這就意味著飛機為攻擊敵坦克必須從敵方向我方飛行,不過這對在攻擊中受傷的飛機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優點。

1943年10月25日,漢斯·魯德爾被授予帶寶劍和橡樹葉的騎士十字勛章。在1944年3月的早些時候,他完成了第1500次戰斗任務並被晉升為少校。3月晚些時候,在一次任務中,魯德爾的分隊遭到了一個分隊的La-5戰斗機的攻擊。一架「施圖卡」被擊傷並迫降在地面上,乘員安然無恙。漢斯·魯德爾決定降落並把他的同志們從敵占區救出來。降落很順利,他把乘員們從損壞的飛機中拉了出來,但卻發現由於地面過於松軟,飛機不能起飛了。他們被迫向著德軍戰線步行前進,同時逃避著俄軍的追捕。魯德爾和他的同志們到達了德涅斯特河並在冰冷的河水中遊了600米,在即將上岸時,他的後座機槍手淹死了。最後,受了傷的魯德爾是唯一一個成功回到德軍戰線的人。隨後他返回了他的分隊,受到了他的同志們的熱烈歡迎。1944年3月29日,由於他的勇敢,少校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被授予當時德國最高軍事榮譽——帶鑽石、寶劍和橡樹葉的騎士十字勛章。

1944年11月,在布達佩斯附近的一次戰斗中,他的大腿中彈。不過幾天後,他帶著腿上的石膏回到了部隊。1945年1月1日,魯德爾被授予帶金橡樹葉、鑽石和寶劍的騎士十字勛章,成為唯一一名這個德國最高軍事榮譽的獲得者(也可以說這個榮譽是為他個人創立的)。在2月,魯德爾在法蘭克福附近的一次戰斗中飛機被地面防空火力擊中,右大腿又一次嚴重受傷,他掙扎著回到了德佔區,很快被送往野戰醫院,並被截肢。然後他被送到柏林的醫院,在那兒裝上了假肢並很快回到了部隊。在戰爭的最後日子裡,空軍上校魯德爾指揮著德國空軍的第一個也是最著名的一個「施圖卡」近距離攻擊/支援聯隊——第2俯沖轟炸聯隊「殷麥曼」(殷麥曼是德軍一戰中著名空戰英雄,「殷麥曼跟斗」由他創立,直到現在仍然是空戰基本戰術之一),他指揮著聯隊奮斗在東線直到最後的時候。戰爭結束時,他想帶著他的分隊進行一次自殺攻擊,但被他的上級阻止了,理由是:「在未來的日子裡,祖國有可能還需要他。」這也是他唯一不進行自殺攻擊的原因。1945年3月他也曾自願要求飛往被蘇軍包圍著的柏林以救出希特勒。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時,魯德爾上校在波希米亞進行了他在「施圖卡」上的最後一次飛行。他與美軍接觸以安排他和他的隊伍一起從蘇占區飛往美佔區並最終獲得了成功。後來,他先在英國接著又在法國接受了訊問,並最後被送往巴伐利亞的醫院以徹底康復。1946年,魯德爾離開了巴伐利亞的醫院,成為了一名公路運輸承包商。1948年,他去了阿根廷,為國營飛機製造廠服務,同時也參加了一個由逃脫的納粹分子組成的類似於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組織。

1951年,魯德爾出版了兩本書:《我們前線將士對德國重整軍備的看法》和《戳進夢想的匕首》。在第一本書里,魯德爾認為前線將士是為了反對布爾什維克和東方的「生存空間」而戰;在第二本書里,魯德爾不僅譴責那些企圖刺殺希特勒的人為叛徒,而且認為國防軍的高級軍官們也要和叛徒們一起承擔失敗的責任。魯德爾譴責那些企圖刺殺希特勒的人是因為他們造成的混亂使盟軍入侵歐洲成功,譴責那些國防軍的高級軍官們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希特勒的軍事天才而且總是在背後反對他。這兩本小冊子也說明了一些他對戰爭的看法(太沒眼光,為什麼人總不能適可而止呢?)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在50年代早期回到了德國並在1953年出版了他的戰爭日記 Nevertheless (意為盡管如此)。對於是否允許日記出版曾引起一場爭論,因為他是一個著名的納粹分子,1953年正是大多數人民試圖忘記過去的時候,納粹分子們成為了政治家和企業家,日益增長的工業生產和經濟活動是人們首要關注的。最後日記還是出版了,魯德爾也繼續著他的體育活動並曾擔任過一個極端保守黨的政治代表,但總的來說,他的政治生涯是不成功的。這位「施圖卡王牌」1982年死於德國。1984年他的日記再版,兩位偉大的盟軍飛行員道格拉斯·巴德和皮埃爾·克勞斯曼為之作序,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相信他們對魯德爾的政治傾向也不是很清楚把。

在魯德爾的戰斗生涯中,他一共執行了2530次戰斗任務(大約400次是在福克爾-沃爾夫190戰斗機上,同時他聲稱贏得了11次空戰勝利),他摧毀了150個炮兵陣地,519輛坦克,近1000輛其他車輛,70艘登陸艦,2架La-3戰斗機,1架IL-2強擊機,擊沉了戰列艦「馬拉」號,擊傷了「紅色十月」戰列艦,還擊沉了另外2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魯德爾是如此重創了蘇聯紅軍,以至於約瑟夫·斯大林本人懸賞十萬盧布要他的腦袋。他一共在戰斗中飛行了60萬公里,用掉了500萬升汽油;他一共投擲了100萬公斤的炸彈,發射了100萬發機槍子彈,超過15萬發20毫米炮彈以及超過5000發37毫米炮彈。魯德爾認為美國按租借法案提供給蘇軍的坦克比起T-34來更容易摧毀,但他討厭它們的防空機槍,因為有一次他就是被這種機槍擊落的。魯德爾是一個傑出的、有豐富經驗的飛行員,他熱愛飛行和摧毀。他討厭回家探親和因病停飛,甚至在截肢以後他仍然毫不沮喪,憑著假肢繼續他的最愛——飛行和摧毀。在他的經歷中,他顯示了令人驚訝的力量、執著和無畏,無以倫比的決心和勇氣。眾所周知,戰爭後期德軍作戰條件日趨艱苦,但從他的許多照片上你無法找到一絲一毫的畏縮和恐懼,也可以說他自大到了極點。憑借他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和戰績,他將永遠在世界軍事史上占據一席之地。一位美國官員稱他為『the typical Nazi Officer『.(最典型的納粹軍官),而他自己最著名的一句話是 『Verloren ist nur, wer sich selbst aufgibt『 (『Lost are only those, who abandon themselves『).意為:只由那些放棄自己的人才會失去信心。

② 請問P-38屬於戰斗轟炸機嗎

雙發戰斗機~

編輯詞條
P-38戰斗機

1939 年,鑒於世界局勢的急劇惡化,美國國會開始批准撥款建立新的航空兵部隊。尤其是在世人觀看了德國 Bf 109 充滿挑釁意味的巡迴表演後,包括美國航空界人士在內的一大批有識之士認為:開發新式戰斗機已是當務之急了。
除了傳統的速度要求因猜帶此而帶來的流線型設計思想外,(包括可收放式起落架、閉式座艙、三英寸變距螺旋槳及全金屬下單翼)人們已經意識到了火力的重要。他們強烈要求對一戰中兩挺機槍打天下的局面進行升級。而在此仿啟之前,幾種在此思想指導下研製的飛機已經先後在美國陸航中服役。包括 P-35、P-36 等飛機。
但是很快,新的問題出現備兆如了:即使比同時期英德兩國的戰斗機晚列裝了將近一年,但還是比它們的性能要差很多。尤其是「噴火」IIC,它比美國的 P-36C 的時速快了近 130 公里。
經過仔細的研究,美國人發現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發動機的使用。他們的氣冷星型發動機成了速度的瓶頸——吸進的空氣和它自己的體積對於速度的提升來說成了一堵難以逾越的牆。於是,很快,受到了啟發的通用汽車愛利森分公司設計了 V1710-11 型液冷發動機。同時還採用了一台通用電氣的渦輪增壓器來使發動機散發出更強勁的活力。為了證明改進的效果,他們採用了實驗的方式,造出了十幾架 XP-37。雖然它們僅被用來做測試用,但收集到的數據被用在了 P-40 的設計上。
看起來,問題解決了。但是,雖然 P-40 是如此的便宜,如此的便於形成戰鬥力,甚至它自身的設計也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是它自身的理念和陸航的戰略思想卻限制了它的發展。(陸航認為這種戰斗機應在 3,660 米到 6,100 米的中空巡航。)而且即使加以改進,渦輪增壓機在 P-40 上也顯得非常笨重。因此,這樣的設計空隙就使得適應高空高速的戰斗機有了發展的根基。
1939 年 4 月 27 日,航空兵團簽訂了和平時期最大的驅逐機購買合同。包括 524 架 P-40、13 架 YP-38 以及 13 架 YP-39 的購買要求被寫進了合同中。後兩種飛機原本都是只打算做驅逐—截擊機的。因此開始航空兵團頒布的 P-38 受命研製合格標準是很平易近人的:即在 4,570 米高度上最高時速為 498 公里,爬升到此高度要六分鍾。他們沒有想到,將來有一天,P-38 可能會長途跋涉一小時,在 6,000 米以上的高空作戰。
Y-38
然而,事實上,陸航在認識上的局限並沒有限制住更有遠見的設計師們的進一步工作。而且 XP-38(1937 年 6 月 23 日訂購原形機時稱為 XP-38)最後中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設計師們的進一步努力。因此當 XP-38 最後定型時,它已經擁有了一流的性能:6,100 米的高空中最大時速 664 公里,實用升限 11,600 米,最大時速時續航一小時以上。雖然這些數據還比不上後來的 P-51。但至少在戰爭初期,它是唯一可能遏制「零戰」優勢的機種。
XP-38
雖然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但是陸航的思想使得 XP-38 的研究遲遲得不到明確的支持。結果在 1937 年獲得原形機訂單直到 1942 年,花了五年的時間才形成戰鬥力!而這其間,對 P-38 的定型起決定性作用的人物是克拉倫斯.倫納德.約翰遜。經過反復設計研究,最後約翰遜設計出來的飛機其外形不說是驚世駭俗,(德國福克 G-1 最早採用尾撐設計)至少也是標新立異的。
XP-38 戰斗機採用兩台愛利遜 V1710-11 型液冷發動機,看樣子和海中兇猛的雙髻鯊一樣醜陋。由於兩台發動機的緣故,XP-38 可以將渦輪增壓器毫不費力地「扛起來」而不影響整機外形的流暢。因為作為一種大型戰斗機,付出功率上的犧牲而取得性能上的平衡,這還是值得的。兩台發動機都向內旋轉以抵消轉矩。而中央短艙內的武器平台由於失去了協調器的約束——20mm 機炮和 12.7mm 電加熱機槍——可以肆無忌憚地噴射出一股密集的彈雨。另外,它還是率先採用前三點起落架的飛機之一。這就允許它比老式飛機擁有更高的安全著陸速度,雖然為了保持合理的失速速度還要一個精巧的後退式襟翼系統。
P-38 的產量增長的很慢。因為一些突發性的事件總在有意無意地干擾著它的適用性試驗。首先是 XP-38 於 1939 年首飛時襟翼就出現故障,一個月後,在一次旨在打破記錄的飛行中又摔壞了原形機並使人們對這種大型飛機的可靠性產生了懷疑。後來英國又購買了不帶渦輪增壓器的這種飛機(顯然是還未充分認識渦輪增壓器的作用,而帶有這種機器的飛機又為美國參戰而延遲了交付。),結果性能令他們極其失望。(當然這是後來的事。)接著又是對選用 37mm 航炮還是 20mm 航炮的不休爭執。總之,直到 1941 年 6 月,陸軍才戰戰兢兢地通過了 P-38 列裝的建議。隨後,P-38 飛機才正式開始交貨。
英國的 Lighting MK.I
在交貨後,P-38 又碰到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煩,不過這一回竟是有它那卓越的性能所引起的。P-38 是第一種快得是以碰到空氣壓縮性問題的陸軍戰斗機。在高速飛行時引起尾翼震顫令美軍中的 P-38 直到 1942 年 2 月以前都不能參加戰斗。它們被嚴格地限制在 562 公里/小時內飛行,等待問題解決後才能參加戰斗。
應該說 P-38 的誕生還是相當夠運氣的,它沒趕上戰爭結束,更沒有因戰爭的倉促來臨而措手不及。(在美軍的幾種在產型飛機中,只有 P-38 比「噴火」好些。如果它在不列顛之戰中被擊敗,也許美國人的參戰決心會全面動搖的。)盡管它的誕生十分的艱難,但是它仍然是一被渴望來臨的希望。
1941 末年英國引進型的失敗經歷沒能挫動約翰遜及其後來者的信心。他們加緊了工作。並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努力說服了有關當局將關念——有關 P-38 的——從一種優良的截擊機轉為在戰爭中所必須的攻擊型戰斗機。終於 1942 年 2 月,新型的愛利森 F-5 型(編號 V1710-49/52)型發動機問世了,在此基礎上研製的 F-10、F-15、型發動機讓 P-38 的發展有了新的前景:得以在修改氣動外形減少尾顫的同時進一步增加戰鬥力。至此,P-38 形成戰鬥力的時機來到了!
在經過幾個月焦急而興奮的等待後,1942 年 8 月,在冰島防禦戰中,P-38 小試牛刀。一架從冰島起飛的 P-38 擊落了一架福克.沃爾夫的「信使」式轟炸機。這也是陸航對納粹空軍的第一個戰果。從那以後,P-38 的航跡就遍布了整個戰區。1941 年,於英格蘭首次出擊,但沒有遭遇敵機。1942 年 11 月開始奔波於北非,戰果非凡。此後,英美的戰略轟炸中,不時可以看到它的身影。1943 年 7 月,有極少量的 P-38 參加了蘇聯空軍。到 1944 年,在亞歐戰場,陸航已經有 13 個大隊在使用 P-38 戰斗機。第 5 航空隊前往新幾內亞參加對日作戰後到 1943 年 11 月,王牌 Richard Bong 少校已經擊落 21 架日機,排名第 5 航空隊榜首。(見圖)戰爭結束前 Richard Bong 少校已用 P-38 擊落了 40 架日本戰機。這之前,任何一個指揮官在命令 F-4F 和 F-2A 起飛迎接「零戰」時都已經將飛行員的名字勾掉了。但現在,情況有了改觀。在缺少補給的鏈式群島上,正是它大航程大火力發揮的舞台。1944 年春,甚至連中國戰場上都出現了它的身影。這種有兩個機身的戰斗機以續航時間和兇猛的火力分別給它的同類對手——「零戰」和 Fw 190 留下了恐怖的回憶。
總的說來 P-38 戰斗機是一種強大而成功的飛機,這一點有目共睹。但是萬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在我們欣賞了他的戰果後,我們來聽聽當事人對它的評價。
首先是生命力的評價,這是任何一個飛行員對保護自己的座騎的最直觀的感覺,而堅固就是它的第一個表現。P-38 戰斗機之所以表現的異常堅固得益於它的構造。它的雙尾撐結構能迅速吸收異常的震動。它的易損面積由於支撐型的設計而堅固並且多有重疊。這使得炮彈擊穿它的油箱並引起燃燒的可能大大降低,而 P-38 的自封式主油箱是和發動機分離裝在中間短艙內的,這又加大了它的生存力。(是不是想起了「梅卡瓦」復雜的防護?)日本王牌坂井三郎曾認為 P-38 是它最不願意浪費炮彈的對手——太結實了。其次,驚人的戰損修復力。戰斗機的修復包括重上藍天和廢物利用。由於 P-38 的額外設計結構重量很大,即那些不十分重要的設計部件,這讓它可以快速拆卸損壞的零件。必要時可以補充其它飛機。P-38 的堅固有很多例子:1944 年 4 月 6 日,在一次護航任務中,一架 P-38 和一架 Bf 109 迎面對決並相撞。後者機翼被打掉,當即墜毀。P-38 失去了一個尾撐和同側螺旋槳,但仍然掙扎著返回了基地並成功迫降了;另一個更誇張:一架 P-38 飛機冒著密集的彈雨向一艘日本防空驅逐艦掃射並投下了炸彈。但它拉起太晚,翼尖撞倒了桅桿,失去了 3 英尺的機翼。當它大搖大擺地降落後,地勤找到了 100 多處機槍孔和5處炮彈孔
不過即使它是這樣的結實,仍然是這樣的設計,也給它帶來了不少麻煩。短小的機艙沒有足夠的暖氣,使這種高空戰斗機內非常寒冷。在長距離的護航中常有駕駛員凍傷和疲勞失去意識的例子。渦輪增壓器噴出的尾凝經常暴露它的位置。雖然外形特別——P-51B 和 P-47D 經常被當作 Bf 109 和 Fw 190 遭到盟軍菜鳥的迎頭痛擊——但這也提醒了敵人在 P-38 發現它們前就做好戰斗准備。機動性不好,在接近音速的俯沖中,空氣壓縮使得拉起失去控制。另外歐洲的鬼天氣經常讓它的汽化器和渦輪增壓器出故障。這些問題是這樣解決的:加裝聚水器和進氣道擴大裝置以排除尾凝;加裝被動防禦搞警裝置提高警惕;利用發動機的熱量提供給駕駛艙;在在副翼上安裝液壓助力系統。最後只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閃電」,那就是發動機的致命問題。乍看之下兩台發動機似乎提高了生存力,但是根據戰後《歐洲戰斗機戰場戰斗數據》來看,只有 10% 的飛機能在一台發動機受損後返回。這可能是因為一台機爆燃後會令整架飛機的冷卻子系統出故障進而引起全機過熱造成的。天知道它的中間短翼為什麼供暖不足,毛病卻傳的那麼快。也許有人說 10% 的返回也比單發無動力墜毀要好。事實上,P-38 單發失火後爆炸的很快,這意味著那九成的飛行員的損失。而 P-39 至少還可以有時間跳傘。這個重大的缺陷甚至引起了第八戰術空軍司令杜利特將軍的憂慮並考慮收回歐洲的 P-38。
其次是使用范圍的爭論。正像艾瑞克.布朗說的那樣,重型戰斗機是不適宜同守株待兔的截擊機較量的。它適宜的是獵殺活動。
的確在歐洲,即使再堅固,再兇猛的重型戰斗機也應盡量避免同德國怪物戰斗機們對戰。包括 Bf 109 在內的德機雖然疲態百出,但他們到底是德國人。尤其當萬能戰斗機 P-51 出現後,P-38 應盡快爭取「英俊戰士」等飛機的崗位以獲得更高的戰果。戰爭末期的輝煌勝利掩蓋了它的失誤。在「野馬」、「雷電」和「暴風」各司其職後,「閃電」的大力使用就值得商榷了。「野馬」在美軍的 10,200 場空戰勝利中贏了 5,000 場,成績最好;而日間 P-38 也有一個記錄:1.4 損失/架次,創歷史新高。但夜間的「閃電」和「蚊」式戰損率都很低。
最先出現的是 XP-38,它安裝兩台 1,040 馬力(735KW)的艾利森 V-1710-11(C15) 發動機,並帶有通用電氣(GE)的廢氣渦輪增壓裝置。採用寇蒂斯電子的兩副向內反向旋轉的螺旋槳。軍械包括一門 23mm madson 加農炮和四挺 12.7mm 機槍。1939 年 1 月 XP-38 原型機交付使用,1 月 27 日首飛成功,但是在 2 月 11 日加利福尼亞到紐約橫貫大陸的創紀錄飛行中墜毀,這時已經快抵達終點了。
YP-38:少量生產了 13 架,機身結構經過重新優化設計,減重達 590公斤。安裝兩台 1,150 馬力(858KW)的艾利森 V-1710-27/29(F2R/F2L)發動機,驅動兩副向外反向旋轉的螺旋槳。改進了渦輪增壓和冷卻裝置。軍械改為一門 37mm 機炮和兩挺 12.7mm 機槍和兩挺 7.62mm 機槍。YP-38 於 1940 年 9 月 18 日首飛,1941 年 3 月交付陸航。
P-38:1941 年 1 月交付,與 YP-38 相比,只是把兩挺 7.62mm 機槍換成 12.7mm 的以及安裝了座艙裝甲。共生產 30 架。
P-38D:在這個型號種引入了自密封油箱。改動了平尾的安裝角,重新調整了升降舵的配重,改善了升降舵的操縱特性,從駕駛艙後安裝了防彈裝甲,換了新的螺旋槳,消除了尾翼振顫,使俯沖時更容易拉起機頭。1941 年 8 月交付使用。它是第一種被洛克希德認為是真正戰斗機的 P-38。
P-38E:最大的改動就是軍械,37mm 炮改成了 20mm,並成為以後所有型號的標准武器。機鼻的武器和起落架艙經過重新設計以容納以前雙倍的彈葯。1941 年 11 月交付。
P-38F:兩台 1,325 馬力(988KW)的艾利森 V-1710-49/53(F5R/F5L) 發動機。P-38F 是最先裝備機翼掛架的型號,可以掛載 568 升可拋式副油箱或 454 公斤炸彈,掛架位於機翼內側。P-38F 在拆除了無線電設備並增加了第二個座椅後,可以用於訓練飛行,不過沒有裝備雙桿操縱系統,教員只能以口頭方式傳授飛行經驗。1942 年 3 月交付。
P-38G:發動機又更換為 1,325 馬力(988KW)的艾利森 V-1710-51/55(F10R/F10L),與 V-1710-49/53(F5R/F5L)相比,在巡航狀態下功率增大了 110 馬力(82KW)。P-38G 首次裝備機動襟翼,並成為以後型號的標准件。這種福勒式襟翼在戰斗位置時會伸出一段以改善升阻比,機動襟翼大大提高了 P-38 在寬速度范圍內的機動性。另外的改進還有:可拋式副油箱容量加倍,達到 1,135 升,這使得 P-38G 成為第一種能夠進行拉布拉多至冰島或格陵蘭不著陸橫跨大西洋飛行的美國戰斗機。1943 年初,大約 100 架 P-38G 在 B-17 飛行堡壘的領航下進行了首次越洋飛行。1942 年 8 月交付。
P-38G座艙右側P-38H:與 P-38G 基本相同,只是發動機換成了艾利森 V-1710-89/91(F17R/F17L) ,最大起飛功率 1,425 馬力(1062KW),在需要時,可以產生 1,600 馬力的緊急動力。引入了自動控制的散熱器百葉窗。P-38H 主要用於太平洋戰場,可掛載兩枚 726 公斤炸彈,1943 年夏交付。
P-38J:使用與 P-38H 相同的發動機,但是調大了起飛和高空的動力輸出。改裝了新型螺旋槳,提高了飛機的速度和升限。航程加大了至少一倍, 加掛兩個 1,140 公升的油箱後,轉場航程超過了 4,000 公里。前期型號的前沿式熱交換器被換成了核心式。並重新安排了滑油散熱器的位置,在發動機下面的勺狀區域內。發動機散熱器的冷卻能力大大提高了。外翼段靠近前緣的隔艙內安排了新的油箱。風擋正中的弧形玻璃換成了防彈的平板玻璃。J 系列的後期型號配備了電動俯沖襟翼和副翼助力裝置。為了適應轟炸機編隊領航任務,有一些 P-38J 改裝成了雙座型並增加了轟炸儀表,以增加一名投彈手,稱為"droop snoot"。首架改裝飛機由洛克希德工程師在英國 Langford Lodge 完成,這架飛機具有典型的波士頓型透明機鼻並裝備了導航和轟炸的儀表。這種飛機並沒有攜帶軍械,是用來為 P-38 戰斗轟炸機編隊領航的,每架 P-38 戰斗轟炸機掛載一枚 1,452 公斤炸彈,在高空進行精確轟炸。P-38J"droop snoot"負責導航至目標並命令編隊投下所有的炸彈。當然它還有各種中短程轟炸型,極為繁雜。最有意思的是必要時,它還可以接替 TBF 的工作進行有限的俯沖攻擊。
早期改裝的 P-38J"droop snoot"被「探路者」(Pathfinder)P-38 所取代,「探路者」有一個新的加長的圓柱形發動機短艙和半球型的機鼻。這種型號是由洛克希德達拉斯改進中心發展的。"探路者"的機載設備比它的前任更為先進,包括為穿雲轟炸准備的"Gee"雷達。
P-38K:P-38E 裝備改進型發動機 V-1710-75/77 的實驗型,被 P-38L 取代而未投產。
P-38L:P-38J 的改進型,發動機是了艾利森 V-1710-111/113(F30R/F30L),最大輸出功率 1,475 馬力(1100KW),並且比以前的型號能發出更大的緊急動力。GE 公司的渦輪調節器取代了 P-38J 用的液壓調節器。一些 P-38L 也作了類似 P-38J 轟炸領航機的改裝,稱為「探路者」(Pathfinder)。
P-38L 是二戰末期第一種裝備火箭彈的戰斗機。一種嘗試是在每側主翼下安裝 7 個火箭發射架,後來改為每側 5 個。這種配置也成為戰爭的最後幾個月生產的 P-38 的標准配備,而且也可以外場安裝。
P-38M:在 P-38K/P-38F/P-38L 基礎上重新設計的雙座夜戰型,我認為是最有趣的一種。機頭下面有雷達罩,雷達員坐在飛行員的後上方。新同好常以為它啟發了 P-61 的設計。戰爭末期投入使用,主要使用於太平洋戰場。
P-49:P-38 的最終改型。不過因與戰爭末期的殘酷條件設計要求相差太遠而被淘汰。
F-4:P-38 的第一種照相偵察型。P-38 因其高速度和機頭較大的空間也很適合作為偵察機,由 P-38E(F-4) 和 P-38F(F-4A) 改進而來,裝有 4 部相機。1942 年 3 月開始交付。

③ 轟炸機中,圖-160和B-2哪個更強

圖160在超音速突防能力和價格上擁有優勢,在其他方面與B2基本處於劣勢,就綜合能力看B2處於優勢。


中文名賀遲態稱:圖-160戰略轟炸機

開始於:1978年

總費用:600億美元

單台推力:84.5千牛

長度:21.0米

翼展:52.4米

高度:5.18米

翼面積:478平方米

空重:71700千克

正常起飛重禪源量:1522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70600千克

發動機:4× 通用電氣公司F118-GE-100渦輪風扇發動機

推力:4×17,300磅

最大燃油量:75750公斤

最大速度:0.95馬赫

有效載荷:23,000千克

實用升限:15,200米

最大航程:6,000海里(11,100公里)

翼負荷:329公斤/平方米

推旦薯重比:0.205[27]

④ 二戰德國轟炸機 好像名叫哼舍爾的的重型轟炸機

德國亨克爾He111轟炸機是德國在二戰期間使用最頻繁的轟炸機,它是德國納粹侵略戰爭化身,從1937年,該機參加「禿鷹」軍團,在西班牙內戰中進行實戰檢驗。在二戰中,該機參加了德軍的幾乎每一次作戰行動,是德軍空軍的中堅力量。
He111是1936年消改開始生產的中型轟炸機,生產初期為掩人耳目,將該機作為民用運輸機生產。He111(HEINKELHe111)1932年,根據德國陸軍兵器局研製開發新型旅客/轟炸「二用機」的指示(為擴軍備戰打掩護),亨克爾飛機公司在傑克弗里德·瓦爾塔兄弟(雙胞胎)的主持下,開始設計He111飛機,1935年2月24日原型機試飛成功。不久,納粹政權終於赤裸裸地拋出了「重整軍備宣言」,軍火工業開始加速發展。
作為一種高速輕型飛機,He111在總體布局上全盤繼承了He70型單發客機優異的氣動外形,設計者刻意追求最完善的空氣動力特性,採用流線形機身和翼根後緣凹陷的橢圓平面形機翼及尾翼,一對水冷活塞發動機對稱安裝在懸臂上反下單翼上。由於翼梁通過機身地板,給炸彈艙的設置帶來不便。於是只得在大梁之間安排兩列共8隻炸彈箱,各垂直吊掛一顆不超過250千克重的SC2500型或4顆50千克的SC50型炸彈。早期的He111有一個透明的投彈手機頭艙和一個常規的機身上部駕駛艙,後期型乾脆將投彈手及其他空勤人員集中安置在機頭一個全透明的流線形機頭座艙內,機身背部不再有突出艙蓋。
He111有不少改型,每種改型又派生出一些小改型(亞改型):He111A,第一次試生產型,與4架原型機一樣裝有690馬力的BMW.Ⅵ6.OZ型水冷發動機,機身上下各設槍座一處,各裝7.9毫米機槍一挺,最大載彈量1000千克。由於功率不足,導致航速偏低。中國曾購入6架,用於抗日戰爭初期。
He111B,第一種批產型,改裝1000馬力的DB600發動機。
He111C和He111G,十座客機,共製造出十多架。曾在漢莎航空公森嘩司經營航班飛行,其中一架以查訪開拓航線為借口,飛遍了歐洲列國領空,奉命秘密為軍事當局偷拍到大量航攝照片,進行了戰前成功的一次間諜飛行。
He111D,改裝1050馬力的DB600G發動機,最大時速410千米,為戰術轟炸機。
He111E,因DB600發動機需優先供應Bf109和Bf110戰斗機裝用,故1938年生產改裝1000馬力尤莫211A型發動機的改型,以彌補He111D產量的不足。機腹有可收放敞開式升降機槍座。
He111F,機翼前緣改成直線,大大簡化工藝,其餘同E 型。
He111J,因DB600發動機供應不再緊缺,故恢復採用DB600,其餘同F型。
He111H和He111P,1939年製成,是最主要改型。取消飛機背部凸出的座艙,改用全透明機頭統一座艙。整個機身成為全流線形無斷階外形。為了互不遮擋視線,駕駛員與投彈手各偏左、偏右配置座椅,故機頭玻璃艙最前方的投彈瞄準半球形窗稍微偏右。機腹下方射擊槍座也改為封閉型吊艙形式。H 與P型不同之處在於分別安裝尤莫211和DB601型水冷發動機(尤莫211A—1至尤莫213E—1型,單台最大功率1075至1750馬力;而DB601A—1至601N型,單台最大功率1175馬力至1275馬力)。而且,這二種改型分別於1938年5月和秋季裝配成功,各生產400架和389架。1940年以後,只有H 型繼續生產,因為DB601發動機再一拿春判次陷入供應不足的境地。
按功率、自衛火力配備方式和裝甲程度、轟炸兵器之選擇及用途的變異,又派生出從He111P—1至P—6和從He111H—1~H—23等二十九種亞改型。使全機機槍數量從3挺增至6挺不等。而其中He111H—6又成為一種「標准改型」,1941年底投產。該型機可在機腹並列掛裝LT.F5b型魚雷2枚,各重930千克。機頭改裝20毫米MGFF機炮,是反艦轟炸機,1942年6月停產。自P—4和H—4之後,又可在機腹炸彈艙不使用的情況下在機外掛大型兵器,或在內部彈艙中掛臨時油箱。還設計了一種扁箱形的保形通用外掛炸彈吊艙。H—8又加裝了「切索器」,可切斷敵國防空阻攔氣球垂吊的系留鋼索,為機群開道。H—11的機身側面改裝7.9毫米MG81Z機槍,飛機背部改用球形動力炮塔,內裝13毫米口徑MG131機槍,機腹保形吊艙後端也改用7.9毫米雙聯裝MG81Z機槍。H—16是一種「後期的標准型」。保形吊艙不設機炮,但飛機頭部有20毫米機炮,左腹下有ETC2000掛彈鉤,可掛500千克炸彈。H—18型增加了裝甲,添加了FuG351型電台和Peil—GV型測向機,專為夜間編隊導航。
H—20型是多用途機,載彈量大於2噸,經部隊現地改裝後,可掛2個大彈箱,即成為H—20/R1型。而H—20/R2是空運兼空中牽引機;H—20/R3或R4是夜間轟炸機。這種對飛機臨時改裝的做法在德國空軍前線基地很流行。H—22則是V—1導彈的空中發射母機。
He111Z是將2架He111並聯拼裝合二為一的雙機身五發動機特別改型,擁有900升油箱4個。1943年後用於牽引Me321等型號的大型運兵滑翔機,投入東部戰場機降作戰。
西班牙CASA工廠仿製的He111H—16偵察/轟炸機改稱作P.211—D。裝1600馬力「梅林」500型發動機2台,使用到1959年為止。
截止到1944年,在九年時間里共生產出7300架He111,其中戰時生產了6600架。
1937年2月,剛剛服役的He111B即被派往西班牙內戰戰場投入試用,後又調去He111E。1938年9月19日,趕制出來的570架He111已佔德軍第一線轟炸機之半數,其中包括B、E、F、J四種改型。
1939年9月1日晨4時45分,德國入侵波蘭,有2支部隊的180架He111協助Ju87等飛機率先攻入,空襲了華沙及2處機場。此後數周,He111不斷出擊,然損失也較大
9月26日,9架He111與4架Ju88轟炸機首次攻擊北海上的英國本土艦隊,戰果不明顯。
10月28日,1架He111被皇家空軍飛行員凱勒擊傷後迫降,成為第一架被英國俘獲的德國飛機。
1940年,德空軍第二、三航空隊已擁有1120架He111及Do17型轟炸機。被用於支援A、B兩個集團軍。作戰區域為荷蘭、比利時及中央地區。為對付荷軍之反抗,57架He111於5月14日下午向馬斯河北岸荷軍據點發起攻擊,共投下97噸高爆炸彈,大火危及鹿特丹市,使該市建築倒塌一半,900人死亡。此次空襲因平民遭到無辜塗炭而被世界各國譴責
6月3日,He111、Do17和Ju88三種著名的德國轟炸機在電子干擾協同中空襲了巴黎市,是大戰中德軍對法國實施的唯一一次戰略大轟炸,又稱「鮑拉行動」。300架轟炸機參加了行動,得到200架戰斗機的掩護。
11月14日,第100大隊中2個中隊的He111參加了轟炸英國城市考文垂的行動,編隊依靠「X—蠟膏」無線電導航設備引導到目標上空投彈,令市中心變為一片火海,給後續大機群標明了目標方位。449架其他飛機又扔下394噸炸彈、56噸燃燒彈和127枚定時炸彈,造成554人死亡,864人受傷,毀損50000間民宅和500家店鋪,使12家飛機零件廠減產20%,市政公用事業癱瘓35天,被人稱作是一次現代化戰略轟炸的雛型。
同年夏秋時節,第十航空軍參謀長哈林豪森少校及首席作戰參謀科瓦列夫斯基上尉首創了He111轟炸機的「飛鏑戰術」。即從目標正側方240米處以45米超低空進入集中投彈,讓8顆250千克炸彈以間隔小於8米的精確度襲擊水面艦只。數月間,此戰術共擊沉十多萬噸的英國艦只。
1941年初,He111投入蘇伊士運河巡邏飛行,間隔時間
僅30分鍾。1月10日炸傷過「卓越」號航空母艦
6月22日凌晨,德軍大舉入侵前蘇聯,有幾百架He111升至5500米高空,飛行員吸著氧氣,以臨界安全高度進入敵境,轟炸了機場等目標,其時,Ju87則從低空攻擊地面上的飛
機,至中午,共炸毀蘇機800架
7月21日夜,127架He111和Ju88又首次空襲了莫斯科,沿途受到300盞探照燈的追蹤,但仍投下常規炸彈104噸和46000顆燃燒彈。不過,真正鑽入市區投彈的只有55團2大隊的那些He111。到年底,共對該市展開過76批次空襲,
He111充當了主要角色
第5聯隊中掛魚雷的He111組成了著名的「獅子」聯隊,專門攻擊盟軍艦船。在攻擊前,先由BV138偵察機打前站,然後由He111等飛機以多方位超低空同時進入方式進行投彈或魚雷攻擊,曾擊沉包括4841噸級「納伐里昂」號貨船在內的幾十條艦船,9月13日下午,該聯隊24架He111在襲擊PQ—18船隊時未遇太大抵抗,20—30條魚雷先後投入海中,僅8分鍾就將45000噸船隻擊沉,而He111僅損失了5架,另有6架受傷。
He111H—6型反艦轟炸機可在機腹並列掛裝LT.F5b型魚雷2枚,各重930千克。機頭改裝20毫米MGFF機炮
該年度第四季度,部分He111與Ju88轟炸機開始代替Ju52臨時充當運輸機使用,向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第6軍實施補給,在2個月內,飛機從編隊全天候出動到單機突防,不斷往返於冰天雪地之中,每天只能完成運輸指標的1/5~1/6。不久,士兵們只能殺馬充飢,不斷有人凍死或餓死。
1943年2月2日,當2架He111再次飛臨這片被圍陣地時,再也找不到空投對象,原來,德軍已向蘇軍投降。德國人共損失488架運輸機,而He111佔了165架。
1943年春,德軍曾動用He111與Ju88作過幾次所謂的戰略轟炸,如對前蘇聯軍工重鎮進行了襲擊,並獲得一定程度的效果。可是德國人並未堅持這樣的大規模空襲,只一味實行零打碎敲的戰術襲擊,然而蘇聯軍火工業不斷發展壯大。
1942年底,He111的轟炸任務已降至次要地位,因為飛機日益顯得陳舊起來,於是大部分轉為海上作戰或特別作戰。
1944年春,前蘇聯為英美聯軍的「穿梭轟炸」計劃提供了波爾塔瓦機場,6月21日,200架He111和Ju88由He177轟炸機領頭於3000米中等高度投彈攻擊了該機場,至次日凌晨2時15分,共投彈110噸,擊毀機場上的B—17轟炸機47架,擊傷26架,燒掉40萬加侖汽油,而地面28000發高射炮彈竟無一命中空中目標,德軍空中編隊揚長而去,一次有組織
有秩序的奇襲造成盟國巨大損失
6月22日,是He111飛機最後一次得逞的日子,共炸毀波爾塔瓦停機坪上的B—17共43架、P—51共15架
7月底,第3聯隊的He111H—22開始懸掛Fi103型(即V—1)導彈從荷蘭起飛從空中襲擊倫敦,先後投擲此種導彈1200枚,成為戰爭史上最早的大規模空對地導彈襲擊戰。當時,He111還試用過Hs293型空對地導彈,但數量極少。
由於德國忽視了對重型轟炸機的發展,所以輕、中型轟炸機He111、Ju88和Do17隻能執行近、中程有限度的空襲。雖然He111早已過時,但因後繼型號He177遲遲未形成大批生產的能力,所以仍不斷得到了重用,He111於是成為大戰名機之一,直到1944年才停止生產,各型共生產7300架。
製造公司
Ernst Heinkel AG
用 途
中型轟炸機 乘員5人 He111H-6 1943年
發動機
2*990KW Jumo211F-2
最大速度
405KM/h
升 限
8500M
航 程
2060KM
重 量
空重:8680Kg 最大起飛重量:14000Kg
外形尺寸
翼展:22.60M 長:16.40M 高:4.00M
軍 械
1*20mm機炮 1*MG13mm機槍 5*7.9mm機槍 3250Kg炸彈

⑤ 美國陸軍第二十轟炸機總隊詳細資料大全

駝峰航線是二戰期間中美兩國在中國西南山區開辟的空中通道。這段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進入中國的雲南和四川。航線全長約800公里,海拔平均在4500米到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由於沿途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美國陸軍第二十轟炸機總隊主力機型為B-29轟炸機(B-29Bomber)駝峰航線的開辟是世界航空史上的壯舉。中美兩國飛行員克服重重困難,打破了日軍對中國的圍困,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基本介紹

總隊簡介,空中堡壘,空投核彈,轟炸日本,

總隊簡介

多年來,人們常把抗日戰爭時期與中國人民並肩打擊日本法西斯的美國航空隊都稱為「飛虎隊」。其實,「飛虎隊」專指陳納德將軍領導的美國援華航空志願隊;後來,這支被稱為「飛虎隊」的美國援華航空志願隊並入美國陸軍航空隊(對外稱美國空軍駐華特遣隊),並於1943年3月被擴編為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仍由陳納德將軍指揮。在抗日戰爭後期,裝備B-29型遠程轟炸機來華作戰的美國航空隊,是駐扎在當時趕建的成都空軍基地的美國陸軍第二十轟炸機總隊。 陳納德將軍

空中堡壘

第二十轟炸機總隊的主力機型為B-29轟炸機(B-29Bomber)是美產四引擎渦槳轟炸機, 1940年1月,美國陸航向美國航空工業界招標研製重型轟炸機,波音公司的XB-29設計方案在擊敗其他競爭對手後被選中,定型為B-29,世稱「超級空中堡壘」「史上最強的轟炸機」,在轟炸東京等二戰及之後的戰場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B-29超級空中堡壘 B-29轟炸機,比B-17轟炸機更上一層樓,9噸的載彈量、其最高升限達到1萬米,足以讓當時日本的戰斗機翹首興嘆;其最高飛行速度達到每小時357英里(575公里),具備了超高速飛行的能力;它總共裝備有10挺12.7毫米機槍和1門20毫米機炮,能夠組織起一張嚴密的防護火力網;其最大航程為6000公里,是二戰中名副其實的「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 B-29的嶄新設計包括有:加壓機艙,中央火控、遙控機槍等等。原先B-29的設計構想是作為日間高空精確轟炸機,但在戰場使用時B-29卻多數在夜間出動,在低空進行燃燒轟炸。B-29是二次大戰末期美軍對日本城市進行焦土空襲的主力。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用B—29向日本空投了兩顆核子彈,使用B—29聲名大振。美軍在廣島投下的核子彈代號為「小男孩」,在長崎投下的核子彈代號為「胖子」。為了攜帶「胖子」,B—29加大了彈艙,投彈裝置也進行了改裝。「胖子」在離開彈艙一分鍾後爆炸。巨大的氣浪使脫離爆炸區的B—29飛機受到沖擊,劇烈的抖動把艙內忘系安全帶的乘員掀出了座椅。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獄火鳥咐好扒」之稱。 核子彈名為「小男孩」

空投核彈

在 1939 年 8 月 2 日愛因斯坦給總統的信中,愛因斯坦說核子彈(核彈)恐怕太重而不適於使用飛機投放。但軍方評估表明,B-29 的載彈量恰好合適核子彈,1943 年 9 月 B-29 被選為核子彈載機。此時科學家們也無法確定核子彈的最終外形,所以 B-29 彈艙內安裝了可以調節的 H 形桁架和核子彈裝載釋放系統。 抵達提尼安島的「伊諾拉.蓋伊」號照片 1944 年 2 月 28 日,B-29 在加州慕洛克(Muroc)機場(後來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了核子彈模擬投放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又為這架 B-29 安裝了全新炸彈避震懸吊系統。6 月重新開始投彈測試,之後軍方與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的一家公司簽訂了改裝契約,到八月之前,已經有 46 架 B-29 具有了核子彈投放能力。 曼哈頓計畫研製的核子彈有兩種,裂變材料分別使用鈾 235 和鈽 239。其中鈾彈命名為「小男孩」,長 3.048 米,直徑 0.7 米,重 4 噸。衡昌「小男孩」是槍觸發式裂變彈,內部有襪空一個長管,一頭是鈾 235 球體和中子發生器,另一頭是子彈大小的一塊鈾 235。氣壓感測器確定合適的起爆高度,爆破裝置點火,將鈾 235 子彈推入槍管內撞向球體和中子發生器,引發裂變反應。 廣島核子彈爆炸 技術數據: 乘員:10:機師,副機師,飛行工程司,轟炸手,領航員,無線電員,側炮手(二人),上方炮手,尾炮手 最高速度:每小時357英里(574公里/小時) 巡航速度:每小時220英里(350公里/小時) 作戰續航距離:3,250英里(5,230公里) 運輸續航距離:5,600英里(9,000公里) 實用升限:33,600呎(10,200米) 爬升:900呎/分鍾(270米/分鍾) 美國陸軍第二十轟炸機總隊 翼面負載:69.12磅/呎2(337公斤/米2) 功率/重量比:0.073匹/磅(121瓦/公斤) 武器裝備 12× .50 吋口徑 (12.7 mm) M2 機關槍,遙控 1× 20 mm 口徑 M2 機關炮,機尾 20,000 磅 (9,072 公斤) 炸彈

轟炸日本

東京大轟炸地面密布的彈坑早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曾派出16架B-25轟炸機襲擊日本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的油庫、工廠和軍事設施。但這次攻擊主要上是象徵性的任務。而且在將近兩年多的時間里美軍都沒有條件組織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 B-25轟炸機襲擊日本 當美國成功發展B-29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後,美軍便有能力對日本作出有實質作用的戰略轟炸。B-29轟炸機的時速達563千米/小時,飛行高度超過1 萬米,續航里程為6430千米。打擊距離達到2,400千米,並能攜帶9,000公斤的炸彈。當時軸心國的戰斗機很少能達到此高度,即使達到也追不上它們的速度。 1944年6月15日,從中國成都起飛的 美國「超級空中堡壘」 B-29型重轟炸機63架,轟炸了日本九州八幡鋼鐵工業中心。這是以中國為基地的美軍遠程 戰略轟炸機 B-29型「超級空中堡壘」首次轟炸日本。遠在日美開戰之前, 美國就在太平洋作戰計畫中確定要研製一種可以從遠距離基地出發襲擊日本本土的 戰略轟炸機。1940年1月開始繪圖設計的 B-29就擔負著這一重要任務。1942年9月21日首次試飛成功,1944年 美國成立了裝備B-29型150架的第20航空隊。烏爾夫被任命為司令官,由陸軍航空總部直接指揮。B-29的最大時速為598公里,航程可達6600公里,最大載彈量近10噸,是當時世界上速度最快、續航力最遠、載彈量最大的 戰略轟炸機。由於威力巨大,被稱為美國「空中王牌」。它從成都飛抵日本九州,往返只用8小時,而它的續航時間可達20小時。1944年6月15日,它從戰時中國最大的轟炸機基地群起飛空襲日本。創造了 世界歷史上最長距離的轟炸紀錄。僅僅1944年6月15日起到當年年底,它就在日本本土和日軍佔領區投下了3623噸炸彈,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為了修建可以承受64噸總重的B-29起降的專用機場,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東京大轟炸-源環球網

⑥ 二戰中俯沖轟炸機和魚雷機哪個戰果更豐碩

當然是魚雷機,俯沖轟炸機的炸彈是用來殺傷人員和軍艦上層建築的,而魚雷才是真正的殺手——摧毀軍艦艦體結構使之大量進水沉沒。例如大和號和武藏號。
至於魚雷嘛,內部確實是一部發動機(老式魚雷可以是蒸汽推動),帶動尾部的螺旋槳(傳統魚雷)推進。可使用常規燃料,或通用的如銀鋅電池。
製造公司
Ernst Heinkel AG
用 途 魚雷轟炸機/偵察機 1939年 乘員三人 He115B-1
發動機 2*710KW BMW 132K
最大速度 355KM/h
升 限 5200M
航 程3350KM
重 量 最大起飛重量:10400Kg
外形尺寸 翼展:22.20M 長:17.30M 高:6.60M
軍 械 2*MG7.9mm 1250Kg炸彈或魚雷
簡 介
1936年首次試飛的雙浮舟水上飛機。本來設計並不是魚雷轟炸機,但該機完成各種任務的通用性極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德軍最主要的魚雷轟炸機和巡邏偵察機。早期型曾經在戰前賣給挪威空軍6架,戰爭中逃到英國,至少有4架為皇家空軍使用,有兩架塗上德軍機徽執行秘密任務。一共製造了500架。
國別:美國 類型: 編號: 武器名稱:T4M-1魚雷機
列剋星敦」號停在飛行甲板上的第1魚雷機中隊(VT-1B)的T4M-1
魚雷機。T4M-1在1927年至1931年間共生產150餘架。其主要性能為:
翼展16.2米,機長10.9米,最大起飛重量3.6噸,輸出功率525馬力,
時速182公里,裝7.6毫米機槍1艇,可掛1條魚雷,乘員2名
柯蒂斯 SB2C 是歷史上最重的俯沖轟炸機,但是相對於它所要替換的道格拉斯 SBD「無畏」來說,並沒有什麼很好的表現。
在二戰中,衡賀旦美國軍隊使用的都是擁有壓倒性質量和數量的武器。比如具有傳奇性的吉普、道格拉斯 C-47、M-1 格蘭德步槍和北美P-51野馬等。然而仍然有許多美國兵器並不出名。顯著的一個例子就是由柯蒂斯為美國海軍生產的俯沖轟炸機,SB2C「地獄俯沖者」。
從1942 年開始,大多數SB2C 由美國海軍航母飛行員駕駛,它的性能顯著超越日本的同型飛機。當時英國航母上使用很多美國飛機,比如格魯曼「野貓」、「地獄貓」和「復仇者」,當然還有柯蒂斯的飛機。但是皇家海軍顯然拒絕使用「地獄俯沖者」,仍然使用英國的古董弗而雷「劍魚」雙翼轟炸機一直到二戰結束。
柯蒂斯 SB2C 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種特別設計的俯沖轟炸機。這種要求首先由海軍陸戰隊飛行員,勞森 H.M.桑德森中校在 1919 年的海地的軍事行動中提出。那時飛行員一直是水平轟炸。陸戰隊飛行員發現如果使用 70 度或更大的角度俯沖,使機頭對准目標進行轟炸的話,轟炸精度會顯著提高。海軍在 1928 年正式公布了咐擾俯沖轟炸機的技術要求規范。
美國陸軍航空隊確信,使用精密光學瞄準器的高空水平轟炸可以摧毀任何目標。這種觀點來自於,1921 年 William "Billy" Mitchell 准將成功水平轟炸德國戰艦的經驗。然而這些目標都是些穩定的目標。海軍認為對於小型的移動目標,比如戰艦進行規避巡航,使用水平轟炸是很難擊中目標的。海軍飛行員認為,使用精確俯沖轟炸加低空魚雷攻擊是對付敵方艦隊最好的方法。基於同一目的,海軍陸戰隊認為俯沖轟炸機是既可以提供空中支援而又不會對地面部隊造成危害的最好解決方法。
海軍傾向於俯沖轟炸機的另一個理由是,陸軍和海軍作戰環境的區別。陸軍航空隊的轟炸機尺寸和載重可以很大。如果馬力不足,陸軍可以簡單地裝 2 發、3 發、4 發或者更多的發動機。對於大型飛機,如果跑道不夠長,陸軍可以簡單地加長跑道。而對於海軍飛機,由於航空母艦甲板長度和機庫有限,飛機不得不對尺寸和重量做出限制。海軍的策略是,把有限的彈葯精確地送到應該到的地方,而不是大規模密集轟炸。這種拍枝作戰策略對陸戰隊的近距空中支援同樣有效。
XF8C-2
最初由航母上的偵察和戰斗機執行俯沖轟炸任務。第一種專門俯沖轟炸機是由柯蒂斯-賴特公司的柯蒂斯分廠生產。柯蒂斯從 1911 年開始為海軍設計飛機。1910 年 11 月 14 日,Eugene Ely 使用一架柯蒂斯 Glenn H 第一次從「伯明翰」號巡洋艦上完成起飛,接著在 1911 年 1 月 18 日在「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上完成了首次著艦。1928 年,柯蒂斯在 F8C-1 雙座戰斗/轟炸機地基礎上重新設計,機身更加緊湊和堅固,使用新型 450 馬力的帕拉特&惠特尼 R-1340 發動機。不幸的是,原型機 XF8C-2 在 1928 年 12 月 3 日墜毀,僅僅是首飛的第二天。柯蒂斯按照海軍標准生產了第 3 駕生產型原型機。這就是最初的 3 架「地獄俯沖者」。
「地獄俯沖者」名字很誇張,這起源於海軍和陸戰隊飛行員首先發明了俯沖轟炸這項技術,他們在 1930 年代的全國的飛行表演中演示這項技術。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王牌 Ernst Udet 對公開演示的俯沖轟炸印象深刻,他在 1934 年說服德國空軍購買了兩架柯蒂斯「鷹」II 戰斗-俯沖轟炸機用來進行評估。評估的結果就是德國研製出了容克 Ju 87 斯圖卡。在美國,「地獄俯沖者」(或者叫做花嘴烚潱┨刂婦險的俯沖飛行。柯蒂斯生產的正是俯沖轟炸機,因此這個名字就成為了柯蒂斯生產的俯沖轟炸機的別名,雖然這個名字並沒有得到海軍的官方授權。
F8C-4「地獄俯沖者」
第一批 25 架 F8C-4 於 1930 年在薩拉脫加航母的 VF-1B 中隊服役。到那時,他們已經比單座戰斗機飛得慢了,到 1931 年底第一架「地獄俯沖者」開始退役。陸基的海軍陸戰隊 F8C-5 被重新設計成 O2S-1 偵察機並在弗吉尼亞 Quantico 的 VO-6M 中隊和尼加拉瓜的 VO-7M 中隊服役。據說 1933 年 2 月,VO-7M 的俯沖轟炸機參加過對尼加拉瓜薩迪諾將軍(Augusto César Sandino)的鎮壓。
最初的俯沖轟炸機被當作戰斗和偵察機使用,而沒有發揮他們應起的作用。結果海軍和陸戰隊在 1930 年代發明了一個序號,在陸軍航空隊中找不到對應的序號。因為俯沖轟炸機需要執行第二種任務——偵察(scout),海軍就有了偵察轟炸機並給了他們 SB 的序號。
減速板
俯沖轟炸機有兩個特性有別於其他作戰飛機。第一它有減速裝置,通常是減速板,降低飛機的俯沖速度,給飛行員更多的時間對准目標。減速裝置同時還會減低飛機改出俯沖是所經受的壓力。另一個特性是特殊的炸彈鉸鏈或者支柱,安裝在機身下,作用是確保炸彈投下後不會撞到螺旋槳。
SBC-3「地獄俯沖者」
柯蒂斯第二種「地獄俯沖者」從 XF12C 發展而來,單翼雙座戰斗機,非封閉座艙,全收放起落架。由 Raymond C. Blaylock 設計,XF12C-1 於 1933 初首飛,但是到了年底海軍選擇了格魯曼的 FF-1 和 FF-2 雙翼機作為雙座戰斗機。柯蒂斯於是重新設計飛機作為 XS4C-1 接著是 XSBC-1,為的是作為偵察俯沖轟炸機獲得訂單。在 1934 年 XSBC-1 由於機翼結合點故障墜毀後,海軍與柯蒂斯簽訂了生產雙翼原型機的合同。科蒂斯重新設計了機身和尾翼並命名為 XSBC-2。
當時由於賴特雙旋風發動機不可靠,海軍命令更換為 Pratt & Whitney R1535-82 雙黃蜂發動機,安裝的是 3 葉 Hamilton 螺旋槳。1936 年 3 月試飛,重新換裝發動機的 XSBC-3 在 9,500 英尺達到了 220mph 的速度,攜帶 500 磅炸彈作戰半徑 635 英里,如果攜帶一個 45 加侖輔助油箱作為偵察機使用的話,作戰半徑達到 1,190 英里。新型的俯沖轟炸機於 8 月29日獲得通過,第一架 SBC-3 仍然被柯蒂斯命名為「地獄俯沖者」,雖然這次仍然沒有得到海軍的官方承認。在 1937 年末,SBC-3 開始在 VS-5「約克城」、VS-3「薩拉托加」和 VS-6「企業」號上開始服役。
在完成了 83 架 SBC-3 的合同之後,柯蒂斯在 1938 年開發了一種使用 950 馬力賴特旋風 R-1820-34 9 缸星型發動機,額外的馬力使得飛機可以搭載 1,000 磅的炸彈。海軍購買了 124 架這種型號的飛機,命名為 SBC-4,但是同一年柯蒂斯開始啟動更新設計。此時,保守的海軍航空辦公室終於認識到,雙翼機已經時日不多了。不管如何,SBC 是美國最後的雙翼機。1939 年 5 月 15 日海軍發出了製造 SB2C 的計劃書,這份計劃書對俯沖轟炸機提出了嚴格的技術要求,可以說是一次飛躍。
XSB2C-1
因為當時柯蒂斯正在為陸軍航空隊建造 P-40「鷹」 同時這種飛機也出口,工廠中的工作空間有限。因此,許多 XSB2C-1 原型的設計和建造實際上是在俄亥俄州大學的牛棚中完成的。
XSB2C-1 長 36 英尺 9 英寸,翼展 49 英尺 8 英寸。擁有 2 個座椅,單引擎,可折疊單翼,為的是在航母上儲存方便。飛機還有一個特別設計就是——內置的炸彈艙。仍然是由 Blaylock 小組設計,XSB2C-1 安裝的是 1,500 馬力的賴特 R-2600 星型發動機,格魯曼公司使用同一引擎開發出了 TBF「復仇者」魚類轟炸機。
SBD「無畏」
1940 年 12 月 18 日,原型機在紐約州的布法羅組裝完成並進行了首飛,當時大半個地球已經陷入戰爭之中。雖然當時美國沒有被捲入戰爭,但是為了自己和協約國的利益,仍然進行了大量的軍備重整計劃。柯蒂斯和海軍已經開始計劃替換海軍當時的俯沖轟炸機,包括沃特 SB2U「維護者」、道格拉斯 SBD「無畏」和柯蒂斯的 SBC。在 3 種型號中,「維護者」和 SBD 的性能已經跟不上當時的戰斗機水平。雖然 SBC-4 雖然已經決定廢棄,柯蒂斯仍然為法國海軍生產了 50 架。由於交貨太晚,法國的 SBC-4 沒能參加在法國的戰斗,最終整個二戰只能待在法屬馬提尼克島。
雖然在 SB2C 原型上天之前進行了很多生產計劃,但是飛機仍然有許多缺點。風洞試驗表明,飛機的著陸速度超高,在飛機試飛之前機翼不得不加大了 10%。新的 R-2600 發動機和柯蒂斯的電動螺旋槳也有問題。更加嚴重的是,飛機表現出了嚴重的操縱問題。由於在航母上飛行的危險性,最低著陸速度和低速操縱性是艦載機最注重的性能。即使對於路基飛機來說,XSB2C 的低空特性和最低著陸速度也比平均水平糟糕。在 1941 年 2 月,首飛兩個月後,原型機在著陸時墜毀,飛行試驗一直推遲到 10 月份才重新開始。2 個月後,在 12 月 21 日,重新製造的原型機墜毀。飛機在俯沖的時候,右側機翼和機尾空中解體,飛行員不得不跳傘逃生。
在通常情況下,海軍一般會停止 SB2C 計劃。但是在第二架原型機墜毀前兩周,日本航空機襲擊了珍珠港,美國被正式捲入了戰爭,於是美國政府開始了真正的軍備發展計劃。柯蒂斯在俄亥俄的哥倫布建立了新的工廠,專門用來生產 SB2C。工廠雇傭工人,購買原料,上千的轉包商得到合同來生產這種俯沖轟炸機。
那時,因為柯蒂斯的財富和以前的經驗,沒人懷疑柯蒂斯能夠生產出完美的俯沖轟炸機。當美國捲入二戰的時候,柯蒂斯正在為美國和同盟國生產大量的 P-40「鷹」。同時也生產 AT-9 雙引擎教練機和 C-46「突擊隊員」雙引擎運輸機。對於美國海軍,除了 SB2C,柯蒂斯還為巡洋艦和其他裝備彈射裝置的戰艦生產 S03C「海鷗」彈著點觀測機。雖然當時柯蒂斯生產范圍廣泛,並且 2 架原型機分別墜毀,設計人員仍然堅持改善 SB2C。
在海軍接受 SB2C 以前,工作人員更改了超過 880 處設計。許多改進來自於在歐洲作戰所獲得的反饋意見,比如自封油箱和增加裝甲保護。海軍還希望把機身上的 2 挺機槍換成 2 門 20mm 機炮。為了這個改動,重新設計了油箱和一些內部設備。最主要的改動是改善飛機糟糕的操縱性能。雖然一直在努力改進,但是 Blaylock 和他的小組一直沒有完全成功。飛機沒有得到完全改進一個原因是時間不足,海軍急需在航母上部署 SB2C。如果飛行員在降落途中企圖中止降落,當重新增大發動機馬力的時候,機頭會顯著抬起,這會造成失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機尾被顯著加大,這么大的尾翼,甚至有人說 SB2C 的方向舵甚至能夠操縱一艘戰艦。
當 SB2C 時速在 90 哩以內的時候操縱性也很差。因為航母降落的進場速度是 85 哩,因此飛機很容易失控。在高速飛行,特別是在俯沖轟炸的時候,副翼變得很沉,使得飛行員很難控制飛機對准目標。這個問題加上飛機減速裝置造成的飛機震動,使得 SB2C 的轟炸精度低於舊式的 SBD。
SB2C-1
多項改進後的 SB2C-1 的重量達到了 10,114 磅,與原型 7,122 磅相比,增加了 42%。顯然結果使得飛行性能進一步變壞。
為了准備正式生產和進行大量設計更改,柯蒂斯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准備妥當。第一架正式生產型 SB2C-1 最終在 1942 年 6 月正式首飛。柯蒂斯顯然喜歡重復使用飛機別名,這點可以從柯蒂斯在戰斗機上重復使用「鷹」可以看出,於是「地獄俯沖者」第三次被賦予俯沖轟炸機,最終海軍官方也接受了這個名字。但是 SB2C 顯然沒有真正擔負起這個名字,海軍飛行員給飛機取了更加適合的名字。對飛行員來說,柯蒂斯俯沖轟炸機是「大尾巴怪獸」或者簡單點「怪獸」。根據 SB2C 的字母縮寫,有一個笑話是 "Son-of-a-Bitch, 2nd Class"。
「地獄俯沖者」第一次戰斗是在護航行母「崩克」號的 VB-17 中隊,在 1943 年 11 月 11 日襲擊了拉包爾,距原型第一次首飛差不多 3 年。與此相對,格魯曼的 TBF 復仇者原型 1941 年 12 月 23 日首飛,並在不到 6 月後,1942 年 6 月 4 日的中途島海戰中的 TVF-1 和 VT-8 中隊正式參加戰斗。
柯蒂斯的俯沖轟炸機初次登場並沒有預期來得風光。雖然最初「地獄俯沖者」在設計上是在多方面超越道格拉斯的飛機,但是 VF-17 中隊的指揮官 James E. Vose 認為,除了可以折疊的機翼,道格拉斯的飛機並沒有缺陷,他說:「SB2C 項對於 SBD 只有很少的改進……我的首選是 SBD。」
這點很容易理解。SB2C-1 可以在機身炸彈倉攜帶 1 枚 1,000 磅或者 1,600 磅炸彈,外加機翼兩個 100 磅炸彈。最高速度 281mph,爬升率為每分鍾 1,750 英尺,最大航程 1,100 英里,作戰半徑 276 英里。與此相比,SBD-5 攜帶同等重量炸彈,最高速度 253mph,爬升率 1,620 英尺每分鍾。最大飛行距離 1,100 英里,作戰半徑 285 英里。
此外,道格拉斯的飛機在當時美國海軍的飛機當中,是損失率最低的。SBD 在珊瑚海、中途島、東所羅門、聖克魯斯和瓜島的戰斗中表現出色,許多海軍俯沖轟炸機飛行員不願意放棄他們已經習慣並且信賴的飛機。
Herbert D. Riley 指揮官是當時在海軍軍事生產辦公室工作,主要負責海軍新飛機的製造。戰後他回憶道:「與 SBD 相比 SB2C 飛機如此差勁,以至於連新成立的航母飛行中隊也是更加喜歡 SBD。我們為了使他們能夠接受 SB2C 也進行了一場戰爭。」
柯蒂斯強迫英國使用 SB2C 就沒這么成功了,只為英國生產了 26 架。只有一個大隊裝備了「地獄俯沖者」,並且這個中隊很快解散並沒有在航母服役。Eric Brown 上尉,負責為皇家海軍評估俯沖轟炸機,幾乎飛過所有的俯沖轟炸機,包括繳獲的 Ju 87 斯圖卡。在飛過 SBD-5「無畏」、「復仇者」和「地獄俯沖者」後,Brown 把柯蒂斯的飛機排在了第三位。「我不得不同意美國太平洋飛過這種差勁飛機的傢伙的觀點,」他後來寫道。
1943 年,海軍允許 20 世紀福克斯公司以第二艘「約克城」號為背景拍攝戰爭電影,他們拍到了一架「地獄俯沖者」在起飛滑跑到飛行甲板盡頭掉進海里的鏡頭。顯然人們不想浪費這個珍貴的鏡頭。在電影中的情節是由於戰爭造成的疲勞,飛行員操作失誤,結果讓飛機墜毀。實際情況是,當電影公映的時候,飛行員都認為這是飛機氣動失效的結果。這就是最初在飛行員腦海中的生動一幕。其他飛機會在甲板起飛後直接爬升,但是 SB2C 由於超重和動力不足經常會滑出甲板然後消失在視線中。許多飛機會在幾秒鍾後重新出現,努力地爬升飛走,但是還有一些卻再也沒有出現。
第 87 大隊的 Paul Brehm 中尉,在「提康得羅加」號航母上飛 SB2C,描述了一個經典的場景。在 1945 年 7 月 24 日襲擊日本戰艦「日向」號的時候,Al Matteson 中尉第一個起飛。他的飛機飛出甲板,但是他的機翼負載不平衡。他開始輕微的右轉彎。但是沒有作用,Matteson 飛機狠狠地撞在水面上解體了。我只見過一位飛行員從墜毀的飛機走出過。我所想的就是「老天,我們失去了今天空襲的第一架飛機,我們甚至不能完成起飛。」下一架飛機,接著開始起飛,他也滑出了甲板,也有點右傾,但是過了一會兒他重新出現在視線中。
「地獄俯沖者」的最壞運氣發生在菲律賓海戰斗的第二天對小澤航母艦隊的攻擊中。1944 年 6 月 20 日,51 架 SB2C 進行了長距離攻擊,損失了 43 架,15% 由於日本戰斗機或者防空炮火,70% 是由於燃油耗盡或者墜毀。這是美國海軍在一次戰斗飛行中損失最多的一次。在相同的任務中,還有 27 架 SBD 參加,只有 1 架被敵機擊落,3 架由於操作不當損失,只佔 15%。雖然因為載彈量大而耗油更多,仍然有 24 架「無畏」成功返回了航母。海軍的人員追悔莫及,當時道格拉斯已經停止生產「無畏」3 個星期,而柯蒂斯卻仍然在尋找製造更好俯沖轟炸機的辦法。
SB2C-3
1944 年 SB2C-3 出現,擁有了更加強勁的發動機和 4 葉螺旋槳,「地獄俯沖者」的性能開始改善。它與「復仇者」一起度過了剩下的戰爭歲月。「地獄俯沖者」參加了擊沉二戰中最大的兩艘戰艦的空襲。1944 年 10 月 24 日在萊特灣海戰中擊沉「大和」號,在 1945 年 4 月 7 日沖繩戰役中擊沉了它的姐妹艦「武藏」號。「地獄俯沖者」也廣泛地被用來在太平洋上進行對地火力支援。
在 1944 年 10 月菲律賓戰役的時候,第二代海軍戰斗機格魯曼 F6F「潑婦」和沃特 F4U「海盜」,已經有能力攜帶炸彈作為俯沖轟炸機使用。當投下炸彈後,顯然戰斗機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因此航母上的戰斗機比例增加,同時壓縮俯沖轟炸機的數量。
SB2C-4 側面圖
當 SB2C 使用航空火箭攻擊目標而不需要飛機進行強力俯沖而能達到俯沖轟炸的效果。1943 年 8 月 20 日,海軍飛機第一次發射航空火箭,也就是「地獄俯沖者」初次登場的前 3 個月。火箭計劃是如此成功,以至於在 1944 年 5 月 18 日海軍裝備辦公室宣布所有的海軍飛機都將裝備火箭彈。從 SB2C-4 開始,「地獄俯沖者」開始在翼下裝備 8 個 5 英寸火箭。當然其他的戰斗機也可以攜帶同一型號的火箭。
另外,到二戰結束的時候,海軍開始使用 11.75 英寸「小提姆」火箭彈。10 英尺長,1,250 磅重,小提姆攜帶相當 500 磅的彈頭。小提姆可以使用 F4U「海盜」來發射。
TBF「復仇者」
最終的「地獄俯沖者」型號 SB2C-5,出現在 1945 年,擁有更大的載油量。二戰結束後,俯沖轟炸機的重要性迅速降低。唯一的潛在敵人就是蘇聯,只有很少的大型戰艦可以做為俯沖轟炸機的目標。更重要的任務是反潛作戰。在戰後的冷戰時代,由於 TBF「復仇者」相對於 SB2C 擁有 2 倍的內部炸彈倉,因此更加適合反潛作戰。
冷戰時期的大型、單座、活塞飛機不適合俯沖轟炸機的角色。海軍取消了 SB(scout-bombing 偵察-轟炸)的序號,重新分配為 A(Attack 攻擊)。沃特生產了一種冷戰版本的「海盜」,命名為 AU-1。普通的 F4U 仍然在朝鮮戰爭中被廣泛使用。但是最成功的新一代攻擊機無疑是道格拉斯 AD-1「空中襲擊者」。就是我們後來熟知的 A-1,「空中襲擊者」在越南戰爭中在海軍和空軍中都有服役。
C-46「突擊隊員」
柯蒂斯-賴特生產的飛機在二戰中表現平平。由於中國政府的壓力,柯蒂斯 C-46「突擊隊員」運輸機很早就投入到了駝峰航線的使用中,但是仍然是比不過道格拉斯生產的傳奇運輸機 C-47。雖然 P-40「鷹」在戰爭初期表現突出,但是柯蒂斯在新型的共和 P-47「雷電」和北美 P-51「野馬」出現後仍然堅實生產 P-40。公司還為海軍生產了噴氣和活塞混合動力的飛機 XF15C,結果由於海軍選擇了 FR-1「火球」而計劃終止。柯蒂斯的最後一款戰斗機,XP-87「黑鷹」是 4 噴氣引擎戰斗機,結果空軍選擇了諾斯羅普的 F-89「蠍子」。在最後一次失意後,北美收購了一度輝煌的柯蒂斯-賴特公司。

⑦ SM.79「食雀鷹」中型轟炸機的戰機功勛

1934年10月,原型機S.M.79(I-MAGO)在義大利諾瓦臘(Novara)試飛,原型機裝3台Piaggio(比亞喬) Stella XI 9缸汽冷發動機,單台610hp,雙位置固定槳距螺旋槳。海平面最大速度達到354KM/H,3000米高空最大速度達到402.5KM/H,最大航程達到3300KM。試飛成功後,飛機改裝了更大功率的Alfa-Romeo 126 RC.34發動機(單台780hp)。
1935年9月2日,改裝發動機的飛機再次試飛,飛行速度達到430KM/H。義大利航空公司開始使用該機在倫敦至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定期航班飛行,是當時世界各國民用飛機中航程、航速都比較先進的民用客機。 該機在設計時雖然是表面以民用飛機為設計目的,實際已經考慮到能夠稍加改動就成為轟炸機的可能。飛機完成試飛時,正是義大利准備對衣索比亞發動侵略戰爭之時,義大利正在大規模擴軍備戰,飛機的潛在軍用價值也為義大利軍方所發現,隨即要求薩伏亞-馬切蒂飛機公司在民用型基礎上改進生產一種偵察轟炸機。
1936年10月,軍用型S.M.79開始交付義大利空軍,正式命名為S.M.79-I Sparviero(Sparrowhawk 食雀鷹)。食雀鷹是地中海沿岸國家特有的一種猛禽,專門捕食空中飛行的其他小型鳥類,飛行速度快,動作準確無誤,可能義大利軍方在命名時希望S.M.79的威力也和食雀鷹類似吧。
按軍用型要求的S.M.79-I有以下特點:飛機採用5人叢孫制機組,分別為駕駛員、副駕駛員、無線電員、隨機工程師、領航員。無線電員位於飛行員後,同時負責操縱飛機上部後射的一挺12.7mm Breda-SAFAT機槍,為容納這挺機槍和一挺12.7mm Breda-SAFAT前射機槍,在飛行員座艙後面的機身上部設計了一個後部開敞的凸起部分。前射機槍安裝在凸起部分里,槍口火線越過機頭螺旋槳旋轉的區域,螺旋槳不再安裝同步射擊裝置。後射機槍向後支承在開啟部分,凸起部分可以使射手免受氣流沖擊。這個凸起部分使飛機的前上部多了一個鼓包,因此在和英國飛行員作戰後不久,英國飛行員就給它起了一個十分形象的綽號「該死的駝背」。隨機工程師位於機身中部,同時負責操縱一挺可以從機身側面的艙口向外射擊的7.7mm Breda-SAFAT機槍。領航員同時負責擔任轟炸員和腹部後射機槍射手的任務。由於機頭和常見的雙發轟炸機不同,安裝了一台發動機,無法安排透明的機頭觀察窗、轟炸瞄準儀、轟炸員座位等,只能在腹部設計了一個前面滾敏有透明窗的小莢艙,中間安裝轟炸瞄準儀、自動照相機、飛行員座椅、飛行操縱設備(在臨近目標時接管飛行員對飛機的操縱,以便精確瞄準),在飛機和敵機遭遇時,轟炸員還要負責操縱安裝在莢艙後面的一挺後射12.7mm Breda-SAFAT機槍。正、副駕駛員的座位並排,後面有一塊9.5mm厚的裝甲板保護。炸彈艙在機身中部,炸彈的懸掛方式滲備鏈很特別,頭朝下垂直吊掛在炸彈艙中。炸彈的攜帶方案為2枚500KG、5枚250KG、12枚100KG任選一種,在必要時機翼下還可以吊掛2枚500KG炸彈。飛機基本保持了和民用型一樣的航速和航程,在1936年可以算是一種先進的轟炸機。
1936年底,義大利迫不及待地把S.M.79-I派到義大利向西班牙叛軍方面派駐的援外航空兵團中參加戰斗。該機主要駐地中海的巴里阿利島,擔負打擊地中海沿岸共和軍活動及活動在附近海域的共和軍艦艇的任務。
1938年3月還參加了德、意轟炸部隊對叛軍進攻巴塞羅那的支援,持續三天對巴塞羅那進行大規模轟炸,造成2400餘人死亡,嚴重打擊了共和軍士氣。在戰斗中S.M.79-I的主要對手是蘇聯援助的I-15、I-16戰斗機,S.M.79的飛行速度基本和其相當,加上飛機數量的差異及有戰斗機為之護航,S.M.79-I的戰損率較低。在最大裝備數量達到100架時,全部損失為5架被共和軍飛機擊落,另外有4架損失於地面事故。西班牙內戰共和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叛軍具有制空權,共和軍雖然有海上力量優勢但被切斷了海上交通線,致蘇聯和法國對其援助的海上補給無法進行,在這方面S.M.79-I起了重要作用。
S.M.79-I在西班牙的成功使用使義大利軍方錯誤地認為義大利已經有了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可以和任何敵人相抗衡的先進轟炸機,因而放鬆了對後繼機型的研發,致使在義大利今後的戰爭中缺乏先進的轟炸機代替S.M.79-I。同時,該機的表現也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國家的興趣,開始進口該機。出於對賺取外匯和攤薄生產成本的希望,義大利政府允許出口該機,使世界上的一些國家的空軍也曾經裝備過該機。
1938年,南斯拉夫進口了45架S.M.79-I,稱為S.M.79-K,後被親德的克羅埃西亞空軍使用。為了適合其他國家習慣使用雙發布局飛機的習慣,薩伏亞-馬切蒂飛機公司還改進設計了一種雙發出口型,稱為S.M.79-B。巴西空軍購買了3架,裝兩台Alfa-Romeo 128 RC.18發動機(單台930hp),航速410KM/H。伊拉克空軍購買了4架,裝兩台Fiat A.80 RC.14發動機(單台1030hp)。羅馬尼亞空軍購買了48架,前24架裝兩台Gnome-Rhone Mistral(西北風) 14K發動機(單台1000hp),後24架裝Junkers Jumo 211 Da 倒「V」形液冷發動機(單台1120hp),航速達到445KM/H,稱為S.M.79-JR。羅馬尼亞還根據許可證,在羅馬尼亞飛機公司的布拉索夫(Brasov)工廠生產了16架。雙發出口型取消了機頭發動機,飛機也恢復轟炸手位於透明機頭的正常布局。羅馬尼亞空軍的S.M.79-JR,1941年到1944年曾參加對蘇戰爭。 鑒於義大利軍隊作戰的區域集中在地中海地區,控制地中海的海上制空權是取勝的關鍵。
1937年底,義大利空軍要求薩伏亞-馬切蒂飛機公司改進S.M.79-I,使飛機除了能水平轟炸外還能對海上艦艇進行魚雷攻擊。改進主要是換裝更大馬力的發動機增加航速和加裝魚雷懸掛裝置,改進的飛機稱為S.M.79-II。
S.M.79-II先後使用過3種發動機:Piaggio R.XI RC.40(1000hp);Fiat A.80 RC.41(1030hp);Alfa-Romeo 135 RC.32(1350hp)。發動機的功率增大,飛機的最大時速隨著加大。1937年到1938年間,改進後的飛機創造了若干三發飛機飛行的速度紀錄,最終到達514KM/H。改進後的飛機稱為S.M.79-II,在執行魚雷轟炸任務時可以攜帶兩枚450mm魚雷(但在實戰中絕大多數時候攜帶一枚)。
1939年10月,S.M.79-II開始交付。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對英國、法國宣戰,這時的義大利空軍有轟炸機1000餘架,其中有S.M.79共612架,大部分為S.M.79-II。配置在北非、巴爾干、地中海地區,參加意軍在這些地區的軍事行動。6月11日,意軍首次用S.M.79轟炸馬爾他島。8月15日,5架S.M.79從利比亞起飛,轟炸亞里山大港。9月,對英國在埃及的陣地和倉庫進行了數次小規模轟炸。總體上來說,義大利空軍活動消極,沒有任何值得一敘的戰績。義大利軍隊在英國軍隊的打擊下反而節節敗退,不得不請求德國支援。
1941年初,隆美爾率非洲軍團登陸北非,到3月份北非的制空權才轉到德、意空軍手中。1940年底,德國空軍第10軍進駐西西里。1941年1月,義大利空軍的轟炸機配合德軍飛機對馬爾他島進行了58次轟炸,給英軍造成嚴重損失。6月,由於英軍進攻托布魯克,德國空軍移防北非,只留下義大利空軍對馬島實施攻擊。德軍一走,義大利空軍馬上無所作為,英軍在馬島的10個航空兵中隊,對德、意的海上運輸線進行卓有成效的打擊,使德、意供應北非的軍需物資遭到嚴重損失。僅11月份,德、意損失滿載的運輸船12艘計5.499萬噸,占開往非洲運輸船的44%。德國不得不從蘇德前線抽調王牌第2航空隊,進駐地中海地區,對馬島進行大規模轟炸,情況才有所改觀。經過這些戰斗,證明義大利軍事力量的不堪一擊,也說明義大利空軍的飛機陳舊不堪。S.M.79本來是義大利軍方認為的最先進的飛機,但是戰斗實踐證明缺乏自衛火力、載彈量少,不可能繼續成為意軍轟炸機的主力。
從1940年開始,義大利空軍將S.M.79轟炸中隊逐漸改為岸基魚雷轟炸機中隊。到1941年末,有5個中隊完成改訓。加上S.M.84魚雷轟炸機的性能不可靠,不受意軍飛行員歡迎,S.M.79魚雷轟炸機中隊越來越多,最終成為義大利魚雷轟炸機的主力機種,在攻擊盟軍在地中海的艦船上起了一些作用。
在這些行動中比較著名的有兩次: 1942年6月11日,英國的兩只船隊分別從直布羅陀和亞里山大港出發,為馬爾他島運輸補給。從西邊出發的6艘運輸船有航空母艦「鷹」號、「百眼巨人」號,戰列艦「馬來亞」號,巡洋艦「開羅」號、「利物浦」號,16艘驅逐艦護航。14日,在撒丁島附近海面,義大利S.M.79和少量Z.1007bis Alcione(也是一種三發轟炸機)對船隊進行猛烈的魚雷襲擊,一艘運輸船被擊沉,「利物浦」號被擊傷,不能行駛。15日,當船隊駛近潘泰羅尼亞島以南時,島上的S.M.79中隊,配合兩艘義大利巡洋艦和許多驅逐艦再次襲擊船隊,擊沉「貝督英」號驅逐艦和3艘運輸船,最終只有2艘運輸船抵達馬爾他島。從埃及出發的11艘運輸船,缺乏戰列艦、航空母艦的護航。14日駛抵克里特島以南時,遭到S.M.79機隊的持續魚雷攻擊,到15日晨,已經有三艘驅逐艦和兩艘運輸船中雷沉沒,巡洋艦「赫米昂」號被一艘義大利潛水艇擊沉,損失慘重的船隊不得不返回出發地。
1942年8月11日,英國海軍戰列艦「納爾遜」號、「羅得尼」號,航空母艦「鷹」號、「無畏」號、「狂暴」號,7艘巡洋艦和32艘驅逐艦護送14艘運輸船,從阿爾及利亞駛向馬爾他島,執行「基石」計劃,為馬爾他島運輸「噴火」戰斗機和物資。出發後不久,航空母艦「鷹」號被潛艇擊沉,但在沉沒前將飛機全部放飛到馬爾他島。次日,艦隊遭到義大利魚雷飛機的襲擊,航空母艦「無畏」號被擊傷,一艘運輸船和一艘驅逐艦被擊沉,航空母艦的艦載戰斗機和艦隊的防空炮火擊落了39架敵機。12日晚,義大利魚雷艇、潛艇、魚雷飛機發動大規模攻擊,到早晨,7艘運輸船、巡洋艦「開羅」號、「曼切斯特」號被擊沉,另外兩艘巡洋艦和包括裝載重要物資的美國油船「俄亥俄」號在內的3艘運輸船被擊傷。倖存的艦船繼續勇敢地向馬爾他島前進,「俄亥俄」號在拖帶下也繼續前進。13日,空襲繼續進行,「俄亥俄」號和另一艘運輸船被擊中,喪失航行能力。13日夜,僅有3艘運輸船抵達馬爾他島。15日,又將受傷的「俄亥俄」號和另一艘運輸船「布里斯班之星」號拖進港口。15艘運輸船隻有5艘將物資運到馬爾他島。
1942年11月,美軍執行「火炬」計劃,在突尼西亞登陸。S.M.79在襲擊盟軍船隻時因沒有制空權而損失逐漸慘重,據統計,1942年內,每投下8枚魚雷損失1架飛機;到1943年達到每投下1枚魚雷損失2.5架飛機的驚人損失比例,根本無法再有任何大的作為。
1943年6月,義大利將殘存的S.M.79集中到比薩和錫耶納,准備應付盟軍在西西里或其他地方的登陸。7月10日,進攻開始後僅英國第7、第8集團軍的航渡船隊因空中保護出現疏漏而被S.M.79鑽了空子,航空母艦「不屈」號被擊傷。在強大的盟軍空軍面前,軸心國的白天空中抵抗基本停止。盟軍飛機又攻擊了義大利本土可能用來支援西西里島的空軍基地,S.M.79在地面又遭到損失,到戰役結束時已經所剩不多。
1943年9月3日,義大利向盟軍投降。殘存的S.M.79一部分飛往盟軍控制的南方,為新的義大利聯合空軍使用,在戰爭結束前改為聯絡機和運輸機使用。另一部分飛往德軍控制的北方,為義大利法西斯的「薩洛共和國」空軍使用。薩伏亞-馬切蒂飛機公司位於諾瓦納的生產線繼續為「薩洛共和國」生產S.M.79,因只能當成魚雷轟炸機使用,飛機再次改型。位於機腹的轟炸手莢艙取消,「駝背」中的前射機槍改成20mm機關炮,排氣匯總管延長,無線電設備較先進稱為S.M.79-III型,原來的S.M.79-II型也進行了改裝。
1944年3月10日,S.M.79-III型參加對美軍在安齊奧登陸點附近的美軍艦船的攻擊。3月13日、4月10日、6月4日,曾長途襲擾直布羅陀港的盟軍艦艇,隨後移防到東部地中海。最後的戰斗是1945年1月5日在亞得里亞海擊沉一艘5000噸級的蒸氣船。
1945年4月25日,最後的S.M.79中隊宣布解散。 戰後,殘存的S.M.79改為民用,先後有S.M.79-C VIP(貴賓型);B.M.83(10座客機);B.M.83T(6座郵機/客機);S.M.79-T(長距離型),一直使用到50年代初。 S.M.79系列的總產量為1300架,其中1200架為S.M.79-II型。

⑧ 盟軍轟炸柏林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1942年底,納粹德國在東西兩條戰線均遭到重大挫折: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的會戰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准備進入反攻;隆美爾軍團在北非遭到慘敗,被迫退守突尼西亞。整個戰局對盟軍出現了轉機。
1943年初,美、英首腦在卡薩布蘭卡舉行高峰會議。會議確定了戰勝德國的作戰方針,決定在歐洲大陸開辟第二戰場。兩國首腦首先對空軍提出了要求,命令兩國空軍首先把戰火引向德國本土, "消滅和瓦解德國的軍事工業和經濟體系,摧毀德國的民心、士氣,使其武裝部隊的抵抗能力下降到最低程度老清,為地面部隊登陸作戰創造必要條件"。 根據首腦會議決議,英、美空軍開始了對襪含御德國佔領區及其本土的大規模空襲。
1943年的整個夏天,在中歐灼人的炎熱中,盟軍不斷地對德國本土重要目標進行猛烈轟炸,給德國法西斯以沉重的打擊。漢堡的毀滅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帝國元帥戈林當初發誓說英國不會有能力轟炸柏林的神話根本不可信,柏林必將會成為下一個犧牲者。

德國空軍參謀長之死

隨著盟軍空軍對德國空襲的不斷加強,希特勒對德國空軍的不滿情緒也在日益增加。空軍總司令戈林的刻意迴避使空軍總參謀長耶順內克成為替罪羔羊,因為自不列顛之戰以來,一直是他按各方面的授意直接組織指揮空軍作戰的。希特勒多次對這位情緒頹喪的空軍參謀長進行嚴厲指責。8月17日,美國人又對雷根斯堡的梅塞施米特飛機製造廠進行了定點轟炸,造成400多名熟練工人死亡,飛機生產線也遭到嚴重破壞。希特勒再次親自給耶順內克掛了電話,他像發了瘋似地對著話筒大喊大叫,把這位參謀長罵了個狗血噴頭。
那天晚上,天氣出奇的晴朗,一輪明月掛在天空。耶順內克卻心亂如麻,焦躁不安。"為什麼元首老對我說這些?"他感到不解、感到委屈。為了排遣心告岩中的煩惱,耶順內克乘船來到戈烏達齊湖中央,觀看野鴨在夜色中飛翔。他滿心希望,這明媚的月光能給他帶來短暫的清靜,讓他拋開一切煩惱。連日來,耶順內克神經綳得太緊了,他迫切需要放鬆一下。
可是,晚上11點,防空雷達站又傳來了敵情警報,英國皇家空軍的"蚊"式飛機在柏林上空施放了照明彈和目標指示標志,這是大規模空襲的可怕前奏。耶順內克立即下令部署在柏林附近的全部夜航戰斗機飛去支援。不久,德國空軍148架雙發和55架單發夜間戰斗機抵達柏林上空。但是,在這個城市的上空只有幾架英國的"蚊"式飛機。德國戰斗機只好以它們為靶子,圍剿為數不多的"蚊"式飛機。地面高炮部隊也全力加入了戰斗,猛烈的彈幕射擊一直持續了兩個小時。然而,英國空軍在柏林上空的行動只是一種騙招,其真正的攻擊目標是德國陸軍導彈基地佩訥明德。由於德國防空部隊的注意力已經被吸引到柏林,皇家空軍600餘架轟炸機毫無阻攔地進入佩訥明德上空。一夜之間,德國V型導彈基地被徹底摧毀,700餘名火箭專家和工程師在空襲中喪生。第2天上午8時,希特勒從"狼穴"給耶順內克掛了最後一個電話,他只惡狠狠地說了一句話:"你知道該怎麼做。"上午10時,耶順內克在卧室絕望地開槍自殺。

施佩爾歷險

然而,耶順內克的死並不能使柏林擺脫厄運。就在同一天,以東英格蘭為基地的美國第8航空隊與英國皇家空軍對柏林進行了空襲,迫使德國戰斗機進行了大規模集結。盡管保衛柏林的高射炮有里外兩層,但美英轟炸機在雲層上嗡嗡飛行了3小時,德軍的高射炮居然未能擊落一架盟軍飛機。盡管這次空襲未給柏林造成嚴重損失,但英國人扔下了大量傳單,上面寫著:"希特勒發動的這場戰爭將繼續下去,希特勒要打多久就打多久!"這些傳單對納粹心理上的打擊不亞於重磅炸彈。
兩周以後,英國皇家空軍派出了更多的飛機襲擊柏林,這次炸死了14人,炸傷50多人。這是第三帝國歷史上第一次有德國人在首都被炸死。納粹要人們對此大為震怒。宣傳部長戈培爾命令納粹宣傳機器開足馬力對英國人的轟炸行動進行攻擊,大肆宣傳英國飛行員對柏林手無寸鐵的婦女、兒童進行的"野蠻"屠殺。為了把德國人的恐懼轉化為對敵人的憤怒,柏林大部分報紙都使用了《柏林上空的英國強盜》 這個標題。納粹頭面人物們甚至還宣稱:"即使德國的每一座城市都被夷為平地,德意志民族也能生存下去。即使我們不得不在洞穴中生活也在所不惜。"
不過,德國的宣傳及恐嚇並沒能擋住盟軍的飛機和炸彈。11月22日上午,盟軍大批轟炸機又飛臨柏林上空,數千噸炸彈落在了市區和工廠區,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晚上,近600架英國轟炸機又對柏林進行了連續突擊。當時,以德國軍需部長施佩爾為首的部分納粹頭頭們正在辦公室開會,研究盟軍在白天的空襲情況。突然,報警電話響了,有人報告說大批轟炸機正由英國向柏林方向飛來,現在已經到達波茨坦上空。會議馬上中斷,與會者驅車趕到附近的一個高射炮塔,想同往常一樣,在塔上觀察轟炸情況。但是,施佩爾剛登上塔頂,又不得不返身退回塔內,因為猛烈的轟炸使堅固的炮塔劇烈搖晃,在塔上站都站不穩。巨大的爆炸聲連續不斷,持續了近1小時。炮塔內的水泥牆壁被劇烈的爆炸一塊塊震落下來,飛揚的塵埃籠罩著這群臉色蒼白的第三帝國的頭面人物。彈雨過後,施佩爾終於登上炮塔平台,只見不遠處軍需部大樓已成為一片火海。施佩爾等趕忙下塔登車,趕赴火場。這時,還有不少定時炸彈在不斷地爆炸,但施佩爾已顧不了這么多了,他全力向他的辦公室沖去,企圖搶救出重要文件。然而,他的辦公室已盪然無存了--一顆炸彈恰好在附近爆炸,將之炸成一個巨大的彈坑。火勢在大樓內蔓延開來,迅速向不遠處的陸軍軍械局席捲而去。施佩爾等人隨著火焰也沖進了軍械局大樓,見到有用的東西就趕緊往外扔。第二天清晨,施佩爾等隨後到遭到轟炸的市區視察,只見滿地都是玻璃碎片和瓦礫,剛被搶救出來的傢具等橫七豎八地堆在街道上,許多房屋仍在燃燒;無家可歸的難民面帶痛苦得近乎麻木的表情,兩眼緊盯著已成廢墟的家園;城市上空,滾滾濃煙遮天蔽日,使白晝暗淡,令人毛骨悚然。

新裝備走上戰場

當時參戰的英國轟炸機主要有"蘭開斯特"式、"哈里法克斯"式、"斯特林"式以及"惠靈頓"式。這些飛機的自我防護能力較弱,而且由於航程的限制,它們要到柏林上空執行任務必須大幅度減少載彈量,因此,英機的戰鬥力不是很強。美國參戰的轟炸機則比較先進, 像B-29型轟炸機號稱"'空中堡壘",它的裝甲厚實,自衛能力強,又裝備有11門重機關炮,可以獨立對付敵戰斗機的進攻。這些飛機的載彈量重達數噸,並且配備了陀螺式瞄準裝置,可以在高炮射程之外進行准確投彈。
但連續8次空戰表明,低速轟炸機在晝間並不是德國戰斗機的對手,就連具有強大防禦火力的"空中堡壘"也不例外。因此,盡管盟軍獲得了巨大戰果,卻也付出了慘重代價:轟炸機的戰損率高達9%,這個損失對長時間大編隊執行連續轟炸的空軍來講是難以承受的。而且,由於飛行員擔心遭到德國飛機的阻截,投彈效果也不甚理想。有的飛機甚至剛進入德國領空就草草將炸彈扔下回去交差了。
直到1944年,盟軍轟炸機在得到P-38"閃電"、P-51"野馬"式等遠程戰斗機護航後,形勢才陡然有了改觀。德國的"福克符夫"式和"梅塞施米特"式戰斗機根本不是這些飛機的對手,盟軍轟炸機的戰損由此降到了3.5%。
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P-38"閃電"式殲擊機,最高時速為414英里,最大載荷航程2260英里,爬升率為12分鍾2.5萬英尺,升限3.9萬英尺,裝備20毫米航炮1門,0.5英寸機槍4挺;-51"野馬"殲擊機最高時速為443英里,最P大載荷航程2080英里,爬升率7.5分鍾2萬英尺,升限41900英尺,裝備0.5英寸機槍6挺,1000磅炸彈2枚或5英寸火箭彈10枚。而德國的"福克符夫"戰斗機時速只有395英里,最大載荷航程380英里,爬升率6分鍾1.5萬英尺,裝備7.9毫米機槍2挺,20毫米航炮4門。與前者相比,德機無論在火力還是機動性方面都要稍遜一籌。
盟國空軍接連不斷的空襲使納粹統治集團對本國空軍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戈林自然成了渲泄不滿的"出起筒"。這位帝國元帥除了恭聽希特勒對他的指責侮辱外別無他法,而且這種情況還常常是當著下級軍官的面發生的。戈林在兩年後回憶這段時期的處境時說: "元首與我越來越疏遠,每當我向他匯報情況時,都看得出他很不耐煩。 他常常粗暴地打斷我的話,並且開始越來越多地介入空軍事務。"為了擺脫窘境,為自己贏回指定繼承人的地位,戈林想盡了一切辦法。他改進了許多武器,給德軍戰斗機裝備了性能優良的SN2"利希騰施泰因"機槍雷達、紅外線探測器以及能自動搜尋敵人轟炸機載HS2雷達的電子裝置。為丁迷惑盟軍轟炸機雷達操作人員,戈林的工程師們在德軍佔領區的上千個湖泊中安裝了雷達反射器,並在德國本土架起了代號為"羅德里希"的無線電干擾機。為了保障大城市的安全,戈林還在農村建立了多個偽裝地域。戈林時常在腦海中幻想這樣的戰爭場面:天空中每有一架盟軍飛機,就有一群德國飛機毫不留情地從四面八方猛打猛沖,就像成群的馬蜂追逐一個倒霉的入侵者那樣。

柏林大劫難

盡管前一階段柏林已遭受嚴重打擊,但那隻是大劫難的一個序曲。對柏林市民來說,更艱難、更痛苦的日子還在後面。1944年3月6日,美國第8航空隊3個轟炸師29個轟炸大隊的812架轟炸機在美英近700架殲擊機掩護下又出發了。它們要對柏林進行"第250次攻擊",預定的摧毀對象包括埃爾克納軸承廠、戴姆勒-本茨航空發動機廠以及位於南郊的軍用電子設備廠。
上午8時30分,美軍全部轟炸機按順序在英吉利海峽上空組成一字長蛇陣,整個編隊長達170多公里。德軍前沿雷達站及時捕捉到大批轟炸機集結的信號,戰斗警報瞬間傳遍各防空戰斗機管制中心。德軍調集了部署在德國本土、荷蘭、比利時、法國北部的911架戰斗機,准備對盟軍機群進行截擊。
11時30分,美國轟炸機群的先導機已到達漢諾威以北的一個檢查點,距離目標已不太遠了。但是,由於機群拉得太長,擔任護航的戰斗機多半配置在先頭梯隊四周,使得機群後部的防護力量顯得過於薄弱。德軍控制中心及時抓住了這個弱點,命令截擊機群立即升空,600多架戰斗機組成了"狼群"環形戰斗隊形,在地面指揮中心引導下向美軍防護薄弱的後部飛去。一場惡戰將在杜默湖上空展開。
德國飛行員豪普特曼上尉首先率機群沖進美國機群,在8000米高空,100多架德機與盟軍機群糾纏到一起。這時為美軍轟炸機護航的只有8架-47殲擊機,飛行員們奮力反P擊,試圖分割德機戰斗隊形,但多數德國飛機不顧美國轟炸機猛烈的阻擊火力,直接向轟炸機猛撞過去。不到半小時,就有16架美軍轟炸機被擊落, 許多轟炸機被迫脫離編隊單獨飛行。隨後,德國戰斗機又分散成2-4機編隊,從不同方向對轟炸機進行猛攻。它們時而從後部偷襲,時而迎面襲擊,把天空攪得一片昏暗,整個作戰區域延伸近200公里。正在美軍轟炸機窮於應付的緊要關頭,80架P-51"野馬"式殲擊機趕來了。可是,盡管笨重的"梅塞施米特"根本不是"野馬"的對手,德國飛行員卻對此全然不顧,一個個像瘋子似地向轟炸機猛沖。1架德機在空中炸毀,又有1架德機拖著濃煙向地面栽去,曾擊落盟軍92架飛機的德國王牌飛行員羅斯中尉被擊落了,但他們仍在頑固地堅持戰斗。美軍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又有6架B-17被擊落。
盟軍飛行員們把滿腔怒火發泄到德國的土地上,哪兒有村莊,哪兒有城鎮,他們就向哪裡俯沖轟炸。戰斗機也以機炮火力加入到復仇的行列中,從漢諾威到柏林的一大片土地頓時燃起了熊熊戰火,所有的建築物都成了盟軍攻擊的目標。
正當美國加緊對柏林進行晝間轟炸的同時,英國人也按捺不住,在夜間進行大規模空襲。"要把柏林從里到外炸個稀巴爛!"英國轟炸機司令哈里斯恨恨地說。於是,德英雙方又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空中角逐戰。
一天夜間,暮色低重,萬籟俱寂,只有剛剛升起的月亮俯視著正被戰火蹂躪的大地。這是夜襲的好天氣。英國大批轟炸機升空了。
"嗚--"
空襲警報頓時在德國上空響起。德國所有的夜航戰斗機都接到了代號為"野雞"的作戰命令,柏林附近的幾乎所有機場都進入緊急待戰狀態。23點,第1航空隊隊長施密特將軍下令殲擊機起飛。
開始,從海峽方向飛來的英機數量很少,只有幾架"蚊"式飛機攻擊了位於荷蘭境內的夜航戰斗機機場。德國認為這是英國人在重復襲擊佩訥明德時的花招,他們斷定大批轟炸機肯定還在英格蘭作攻擊准備。德國人猜中了,沒過多久,英國第一批轟炸機就越過海峽向比利時方向飛來。
德國人布下了陷阱。德國空軍第1夜戰航空團第3大隊大隊長德雷維斯上尉率機群偷偷地飛進了英國轟炸機編隊中間,在雷達回波引導下,一步步向英國轟炸機接近。一會兒,德雷維斯發現了英國轟炸機排出的尾起,模糊的機影在明亮的月光下顯露出來。
"距離600米,"通訊兵念著儀表的讀數。德雷維斯明白,再過一會兒雷達就要失去作用了(當時的飛機還沒有裝備近距離分析設備,雷達在500米之內不起作用)。他調整飛機速度,開始爬升佔位。當兩機相距僅有100米左右時,德雷維斯瞄準英機發動機猛一按射擊按紐,只見英國飛機立即冒出一股火苗,繼而濃煙滾滾,呼嘯著一頭栽了下去。
這是一場罕見的空中角逐戰。數百架英國飛機冒著彈雨進行轟炸,布滿天空的德國飛機死命地阻攔截擊,1架咬住1架,1批接著1批。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俯沖攻擊的尖嘯聲、炸彈的爆炸聲組成了一曲驚心動魄的空中交響樂,在整個夜空回盪。
對平民百姓而言,這種毀滅一切的轟炸效果,令人膽顫心驚。希特勒釀成的苦酒本來只應希特勒自己來喝乾,不幸的是,千百萬無辜的德國平民成了希特勒的殉葬品,他們的財產、他們的生命在盟軍懲罰希特勒的過程中也隨之毀滅,連滿懷憤怒的美國人見到這一切也大發憐憫之心。 戰後,美國前駐印度大使寫道:"一個人只要在1945年挨個看一看德國的城市,他就會明白現代空戰是多麼的可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索姆河戰役頭一天死了2萬人,可這遠遠比不上柏林、漢堡、法蘭克福。在這些地方,我們能夠看清楚一切。目睹空襲的恐怖,任何人一輩子都會對戰爭耿耿於懷。 "曾於1940年被美國共和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的哈特菲爾德在戰後回憶說: "盡管德國人罪有應得,那裡的情況仍令我內疚,有時羞愧得無地自容。我們的所做所為居然和納粹一樣了。"

⑨ 美B21隱形轟炸機預計12月亮相,首批正在製造,是美國空軍的新王牌嗎

B-58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二戰結束,那一年美國陸軍航空兵脫離陸軍,成為獨立的美國空軍。 1947年5月,空軍參謀部研發中心主任柯蒂斯·勒邁少將寫信給空軍,裝備司令部司令內森·J·蒂芬寧中將要求裝備部開始研製中型-射程噴氣式轟炸機,最好是一種能夠在五十年代進入前線部隊的轟炸機。李密的提議得到了空軍參謀部的批准,空軍參謀部召開了專門的座談會,召集了幾家美國主要的航空巨頭,研究研製新飛機的可行性。同年10月,空軍舉行了名為XB-55的設計代號。舉行了中型轟炸機的招標,但由於資金限制,XB-55 於 1949 年 1 月 27 日被空軍裝備司令部取消。然而,空軍的一些高級官員卻變得非常疏遠。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戰斗機通常不使用的三角翼設計的非常規轟炸機。而且,他們提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很荒謬的要求:辯羨對於超音速轟炸機,空軍很快就提出了我計劃的GEBO。

1950年1月,參加GEBO II後,康維爾提出了一個寄生計劃,即以當時最大的轟炸機B-36為母機,在其腹部下掛載一架小型三角翼轟炸機。機組成員,配備4台噴氣發動機,機身由復合材料製成,子機空重約8000公斤,發射重量45000公斤,最大升空15000米,最大飛伏唯行速度2080公里/h 並且機身沒有配備任何自衛武器。由於飛機的高飛行速度和高天花板,在戰斗中應該很難攔截它。空軍原本對這種設計很感興趣,但是GBR-36F和RF-84K的失敗讓人們對這種寄生方案產生了懷疑。 ,研製沖鋒槍的成本會比研製常規轟炸機自行起降的成本要高,而且因為B-36和沖鋒槍是組裝在一起的,所以體積會異常的大,而且高度容易受到空中攔截。

閱讀全文

與王牌轟炸機2電腦無敵版安裝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群暉電腦系統圖標不見了 瀏覽:727
電腦強力刪除文件win10 瀏覽:978
蘋果電腦鍵盤怎麼換行 瀏覽:162
蘋果手機軟體充值能提現 瀏覽:126
平板電腦屏幕裂痕用什麼修復 瀏覽:133
手機app編程軟體 瀏覽:710
蘋果如何設置鈴聲不用電腦 瀏覽:691
新聞剪輯用的電腦軟體 瀏覽:712
電腦上模擬器玩吃雞為什麼卡 瀏覽:291
mac電腦怎麼提交qq文件作業 瀏覽:957
學習機電腦版軟體 瀏覽:8
調音台如何輸入回電腦音頻 瀏覽:748
如何把電腦滿屏 瀏覽:116
蘋果客戶管理軟體 瀏覽:153
買電腦音響注意什麼 瀏覽:686
安卓用什麼電腦編程軟體 瀏覽:428
電腦配置低下載電影到u盤 瀏覽:470
哪個品牌電腦內存好 瀏覽:23
win7電腦卡死按哪三個鍵 瀏覽:108
華碩電腦開機f9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