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戴爾公司簡介
戴爾計算機公司於1984年由企業家邁克爾·戴爾創立,他是目前計算機業內任期最長的首席執行官。他的 理念非常簡單:按照客戶要求製造計算機,並向客戶直接發貨,使戴爾公司能夠更有效和明確地了解客戶需求,繼而迅速地作出回應。
這種革命性的舉措已經使戴爾公司成為全球領先的計算機系統直銷商,躋身業內主要製造商之列。目前戴爾是全球名列第一、增長最快的計算機公司,全球有超過40,000名雇員。在美國,戴爾是商業用戶、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和消費者市場名列第一的主要個人計算機供應商及最大的伺服器供應商。
戴爾公司設計、開發、生產、營銷、維修和支持一系列從筆記本電腦到工作站的個人計算機系統。每一個 系統都是根據客戶的個別要求量身訂制的。
戴爾公司透過首創的革命性"直線訂購模式",與大型跨國企業、政府部門、教育機構、中小型企業以及個人消費者建立直接聯系。戴爾公司是首個向客戶提供免費直撥電話技術支持,以及第二個工作日到場服務的計算機供應商。這些服務形式現在已成為全行業的標准。
戴爾公司與技術開發和締造者建立的一對一直接關系,為顧客帶來更多好處。直線訂購模式使戴爾公司能夠提供最佳價值的技術方案:系統配置強大而豐富,性能表現絕對是物超所值。同時,也使戴爾公司能以更富 競爭力的價格推出最新的相關技術。
從每天與眾多客戶的直接洽詢中,戴爾公司掌握了客戶需要的第一手資料。戴爾公司提供廣泛的增值服務,包括安裝支持和系統管理,並在技術轉換方面為客戶提供指導服務。通過戴爾集成項目,戴爾公司設計並訂制產品及服務,銷售包括外圍硬體和計算機軟體等在內的廣泛產品系列。
今天,戴爾公司利用互聯網進一步推廣其直線訂購模式,再次處於業內領先地位。戴爾在1994年推出了 www.dell.com網站,並在1996年加入了電子商務功能,推動商業向互聯網方向發展。今天,基於微軟公司Windows NT操作系統,戴爾運營著全球最大規模的互聯網商務網站。該網站銷售額占公司總收益的40-50%。戴爾 PowerEdge伺服器運作的www.dell.com網址包括80個國家的站點,目前每季度有超過4000萬人瀏覽。客戶可以評估多種配置,即時獲取報價,得到技術支持,訂購一個或多個系統。
戴爾公司在全球34個國家設有銷售辦事處,其產品和服務遍及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戴爾公司總部位於 德克薩斯州的 Round Rock,距奧斯汀不遠。戴爾公司還在以下地方設立地區總部:香港,負責亞太區;日本川崎,負責日本市場業務;英國布萊克內爾(Bracknell),負責歐洲、中東和非洲的業務。戴爾公司在以下六處 地點設有生產全線計算機系統的設施:德克薩斯洲的奧斯汀、田納西洲的Nashville、巴西的Eldordo do Sul(美洲)、愛爾蘭的利姆里克(Limerick)(歐洲、中東和非洲) 、馬來西亞檳城(亞太地區及日本)和中國廈門(中國市場)。
1988年6月戴爾公司完成了首次公開募股,在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Nasdaq)市場系統買賣,普通 股代號為DELL。自從戴爾首次公開募股,公司股票價格已上升了超過400倍。
㈡ 戴爾電腦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腦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物品,而在電腦中不少朋友也都知道戴爾但是卻不太了解。那麼戴爾電腦是哪個國家的品牌呢?其實戴爾公司是美國的品牌,戴爾總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朗德羅克,於1984年正式成立,以其創始人的姓名邁克爾·戴爾命名。時至今日,戴爾公司已經成為了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而戴爾公司生產並銷售的主要設備包括各種類型的家用、辦公電腦以及高端電腦,另外在網路設備、伺服器、數據存儲上也有業務。
㈢ 戴爾是由誰創立的
1984年,憑借1000美元的創業資本,邁克爾·戴爾,一個19歲的得克薩斯大學學生在美國登記了「戴爾電腦公司」(Dell Computer Coporation).盡管那時戴爾還毫不起眼,但他卻意氣風發,藉助直銷模式與當時的IBM、康柏等巨頭相爭。在別人的譏笑聲中,如今,邁克爾·戴爾已經是身價170億美元,擁有4萬名員工的戴爾公司,其銷售額也已經接近400億美元。公司2004財年第一財季的營業額為95億美元,同比增長18%,現金周轉期為38天,創業界記錄。本財季末,戴爾又重新奪回全球PC市場的老大地位,市場份額比多二名1.2%。正是憑借直銷與零庫存,邁克爾·戴爾在個人計算機行業掀起了一場可稱作奇跡的革命,藉助這兩大利器,戴爾公司不但保持了經營上的低成本,而且還創造了極高的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戴爾能在強手如林的市場上走到這一步,肯定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筆者認為,這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其特殊但又合適的企業文化——猶如營銷模式,其實並無定式,合適才是最好的。雖然它的崛起與領先,離不開其成功的直銷模式,但當企業上了一個大台階後,直銷也許僅僅成了一種工具,它的過人之處應該是對顧客的高度熱忱和對好業績的嚮往。讓他們努力去實行直銷,去實施零庫存以及大規模地個性化定製。戴爾公司認為把生意純粹建立在成本和價格之上,絕對不是永久的優勢,遲早會有人推出更便宜、製造成本更低的產品。真正重要的是維持顧客以及員工的忠誠度——也許事實上,在員工忠誠度方面,戴爾任重道遠。
㈣ 戴爾的成功之道
您好,DELL的成功之道- -
戴爾"(DELL)電腦公司的創始人是美國人邁克爾·戴爾。該公司成立於1984年,注冊時資金只有1000美圓,而到了2001年,它的銷售額達到了310億美圓,並在全球擁有3.6萬名員工,其股價也由最初1988年上市的售價8.5美圓躍升至100美圓每股,1992年被《財富》雜志評為全球500強企業,2002年位居第131位,並且同年成為美國客戶首選計算機系統供應商。
DELL的成功,離不開其創始人帶而的偶發靈感。尚在初中時,年輕的邁克爾·戴爾擁有了第一台蘋果(Mac)電腦,並且迅速將興趣轉入電腦背後的商機,他用賣報紙賺的錢購買電腦零部件,將電腦改裝售出取得利益,接著再改裝另一台。通過他一系列的分析,他得出了一個想法:只要自己的銷售量再多一些,而且沒有中間商,自己改裝的電腦又具有價格優勢,還有品質和服務的上的優勢,這樣就可以和其他店,甚至Mac,Capon,IBM這些大公司競爭了。這個想法就是今天輝煌的DELL公司的源泉。
那麼,邁克爾·戴爾又是如何把DELL公司由最初的改裝行當發展成為全球五大計算機系統製造商之一的呢?
正如戴爾本人所說,DELL的成功來自於他們擁有一個更好的商業模式——那就是著名的"戴爾模式"。早在DELL成立之初,Mac,IBM等知名電腦公司的銷售商品方式無一不是代理銷售,然而戴爾便打破了這一模式。DELL緊緊抓住客戶管理,員工服務與供應商這三者關系,形成了他的成功秘訣。眾所周知,如今只有上網或一個電話,你便可訂購DELL的電腦。然而DELL在全球的客服中心,並沒有任何庫存,當接到定單,便依據定單從配件供應商提供的零配件開始組裝,一台PC從原料入廠到打包出廠不出5、6小時,而組裝只需5、6分鍾。這便是"戴爾模式"的效率體現,這大大縮小了必要勞動時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這也是為何DELL如此迅速地發展的原因。
"戴爾模式"還成功於簡化了流程,妥善管理存貨,並與供應商聯盟。DELL建立了一個超高效的供應鏈和生產流程管理,依定單生產,不囤積大量配件,避免佔用資金,並且與配件供應商聯盟,直接配送。這都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是為什麼DELL電腦價格往往比許多電腦便宜的原因。在消費者消費時,影響消費的因素主要為消費者的收入及商品價格,"戴爾模式"的按單生產已滿足了不同收入消費者的需求,而低成本,高質量以及低廉的價格,也是戰勝眾多對手的重要原因。然而,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別的公司無法象DELL一樣簡化流程,其實DELL在這個技術方面擁有550項專利,這也正使得"戴爾模式"是獨一無二的。
"戴爾模式"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市場細分戰略。早在戴爾16歲時,他賣報紙為業余工作,他負責推銷報紙為生,通過詳密的調查,DELL發現了兩種最願訂報的人:1.新婚的人;2.搬了新房的人,聰明的他就從法院登記的新婚夫婦的地址和地產公司提供的購房者名單了解了這一消費群,並且想他們郵去詳細資料,爭取訂戶。通過這種方式,戴爾當年就掙到了1.8萬美圓,這不僅為他開辦公司提供了資金,也啟迪了他的市場細分戰略——也就是他所說的"比顧客更了解顧客"。這便是DELL除了降低成本、高效率兩大因素外的另一個秘訣:好服務。DELL通過直銷模式與顧客建立了直接聯系,不僅節省了間中環節所浪費的時間和成本,也更好,更直接地了解了顧客的需求,並培養起一個穩定的顧客群體。DELL不僅擁有一個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還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售後服務網路,其工作人員不僅通過網站和電話為顧客提供了全面的售後服務,而且定期會主動向客戶打電話,徵求意見。這一點,充分證明了商品的服務極大地影響了消費,也帶動了DELL的發展。
除了低成本+高效率+好服務的三大"戴爾模式"特色以外,DELL的另外一個得勝之道便是"多元化"經營戰略,DELL除了鞏固個人電腦時常的領導地位,而且還雄心勃勃地擴張市場。近年,DELL加快步伐,陸續涉足了高端便攜電腦,伺服器,工作站,交換機,PDA,列印機,收銀機等等產品。這極大地體現了DELL公司永不滿足,堅持"要麼創新,要麼消失"的理念,這種市場的擴張創新,讓DELL在市場上占據了領導地位。
的確,DELL的迅速崛起讓所有質疑戴爾經營模式的人都閉上了嘴,那些盲目模仿"戴爾模式"的企業也以失敗告終。引用戴爾的一句話來解釋就是:"在諾大的市場上,有很多的方式,途徑可以使公司取得成功。『戴爾模式『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卻是最適合DELL發展的途徑。"這種模式正是DELL沉澱多年的企業經營文化。
談到DELL的企業文化,美國企業文化的特色在DELL公司身上可略見一斑。
企業文化,也稱公司文化,總結而言便是一種經濟文化,是將經濟與文化的一個結合體。一個國家的企業文化與本國的社會性、民族性是不可脫離的。
美國的人文精神是十分強烈的,早在美國歷史初期,由於純理性主義的誤導,美國企業陷在"人並非生產力中關鍵因素"的過時觀念,也導致了世界性商業競爭的失利,直到近代,美國企業開始重視"人"這個生產的重要因素。DELL公司也重視著這一點,不僅生產銷售一切以人為本,以顧客為本。樹立了與員工聯盟的觀念,團結內部力量,在住址管理中突出強調對人的關懷,信任,尊重,以此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一個企業與員工的一體精神。
美國作為一個移民之國,在歷史與社會的大背景下,這個民族十分注重效率與創新。美國企業文化另一大特點就是體制的開放和企業的效率。從DELL公司戴爾及其替任者羅林斯這么一個雙星組合可以看出,企業內部的競爭以及建立一個開放型的管理體制,運用人與人之間的默契來糾正僵化的行政管理,大大避免了企業管理一刀切局面。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效率便是生命,上邊的例子已經告訴我們,DELL公司勝於高效。
其次,企業形象以及企業市場永遠是占據最主要地位的。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良好的形象,便沒有廣闊的時常,而時常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市場就沒有企業。在DELL的服務以及質量上,充分地向我們證明了其優越性,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些也正是美國經濟的特色,與我國有著許多差異,便有著許多發展的優勢。
就此,我們中國企業不得不想,從它國企業的成功之道上,我們作為一個後起之秀,該學到些什麼?該如何學?期待歷史給我們一個答復。
㈤ 戴爾電腦的發家史,謝謝
20年前,戴爾電腦公司從一間辦公室起家。今天,它已經成為美國第三大個人電腦製造商。它的創辦人美國電腦業青年巨子邁克爾·戴爾的奮斗經歷,是一個驚人的成功故事。他鍥而不舍的科學創造精神、精明的商業頭腦和清醒的市場競爭意識,使他成為現代青年企業家中的佼佼者和創業者們爭相效仿的典範。
「我要和IBM競爭」
18歲那年邁克爾上了奧斯汀市的得克薩斯大學。像大多數新生一樣,他需要自己掙零花錢。當時電腦熱剛剛在大學校園中興起,人人都在談論個人電腦,沒有的人都想弄一台,但經銷商出售的產品價格昂貴。如果人們想要既能滿足他們特定需要,而且價格還很低廉的電腦,這就不好辦了。為什麼經銷商在電腦上加了一點點附加功能後就賣得這么貴?邁克爾先是百思不解,繼而豁然開朗,干嗎不從製造商那兒買來,再直接賣給用戶呢?
邁克爾向他的父母承認他在從事電腦業務,而他們想知道他的功課怎麼樣了。他說他想退學自己辦公司。
「你那樣干到底為什麼呢?」他父母問。
「和IBM競爭。」他直截了當地回答。和美國乃至世界的電腦業巨頭IBM競爭?現在他的父母真的感到不安了。但不管他們說什麼,邁克爾都不為所動。他們最後總算達成了一項「交易」,在暑假期間他得把他的電腦公司開辦起來,如果他失敗了,到9月份他必須回校讀書。回到奧斯汀,邁克爾·戴爾傾其所有,創辦了戴爾電腦公司。那是1984年5月3日,他只有19歲。
奇跡般的成功
由於父母給他規定了最後期限,邁克爾決心背水一戰,開始了狂熱的沖刺。他以每月付一次租金的方式租了個只有一個房間的辦公室,僱用了他的第一個職員:一個28歲的經理替他管財務搞管理。他抓起一隻裝比薩餅的空盒子在反面畫了戴爾公司第一幅廣告的草圖。一個朋友再把它畫在紙上,送到報社刊登。
邁克爾專門從事直接向用戶銷售IBM公司的個人電腦業務,並按顧客要求附加特定的功能。當訂單一來,他就到處采購合用的零件,裝配每一台有特殊要求的電腦。頭一個月銷售額就達18萬美元,第二個月則上升到26.5萬美元。邁克爾幾乎沒有留意到新學年又開始了,因為他的事業蒸蒸日上,每月就要售出1000台個人電腦。他搬進了較大的場所,僱用了更多的人員。
不像其他製造商,邁克爾向顧客提供「退款的質量擔保」,即不合格的產品可退回全部貨款。他還認識到,當一台電腦出毛病時,顧客總想能立即修復使用。因此邁克爾對他的產品實行「第二天現場維修」制度,並為顧客設立了24小時免費電話專線,讓顧客直接與電腦技術人員通話。「我的競爭者們是先開發出新產品,然後告訴顧客他們該要什麼,不該要什麼,而不是先去弄清楚市場真正需要什麼,再去開發新產品。」邁克爾一針見血地指出競爭對手的弱點。
到他該從大學畢業的那一天,戴爾公司電腦的年銷售額已達7000萬美元。戴爾公司不再加工改裝其他公司的產品,「借雞生蛋」的階段結束了。邁克爾開始設計、裝配和銷售自己的產品了。戴爾公司登上了新台階,這是邁克爾所創造的奇跡般的成功。
今天,戴爾電腦公司已在包括日本在內的16個國家開辦了子公司,年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共僱用5000多人。邁克爾個人的財富則在2.5億到3億美元之間。邁克爾和他的妻子及女兒仍過著相當普通的生活,並熱心公益事業。邁克爾還為他的母校得克薩斯大學的商學院研究生院的工商管理碩士班學員講授企業管理課程。他感到關切的是美國正在失去競爭力,認為現在有太多的墨守成規。他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他父母對子女們的期待,並要求他們學習努力,工作勤勉。他結合自己的經歷反思了美國教育的不足。
想當初他的公司還只有兩個人一間房時,邁克爾曾對朋友說,他的夢想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個人電腦製造商,朋友們說他異想天開。「干嗎要做第五、第六或第十名呢?」他回答。他的經歷啟發我們:為什麼不去追求你的夢想呢?要努力實現你的夢想!如果有什麼好主意,至少可以試一試。
㈥ 邁克爾·戴爾的人物經歷
邁克爾·戴爾,1965年2月23日出生於美國休斯頓的一個中產家庭。12歲時小戴爾就在集郵雜志上登廣告做郵票生意,由此賺得了2000美元並用這筆錢購買了他自己的第一台個人電腦。這次經歷讓戴爾認識到越過中間商做買賣的好處。時隔不久,他便按捺不住心中好奇的沖動,拆開了自己的電腦,試圖弄清楚它是如何工作的。16歲上中學時,邁克爾找到一份差事--替休斯敦《郵報》拉訂戶,他設想新婚夫婦是這種報紙的最佳訂戶,於是雇同學抄錄下新領結婚證者的姓名和地址。他將這些資料輸入電腦,並向新婚夫婦們寄去一封頗具特色的信,並免費給每對夫婦贈閱兩周的《郵報》,結果他大獲成功賺了1.8萬美元並買了一輛寶馬汽車。中學畢業後戴爾遵父母之命進入得克薩斯大學選修醫學,大學第二年因過度迷戀電腦和立志在PC機領域有所建樹而退學。
戴爾從玩計算機時發現,一方面本地的一些計算機批發商接手的PC機無法及時出售,而另一方面用戶又無法得到他們所希望配置的計算機。於是,戴爾就到批發商那裡將積壓的PC機以批發價買回,再在機器上增加一些特性,如更多的內存和磁碟驅動器,然後在當地報紙上登出很小的、只有一頁紙的廣告,以低於零售價10~15%的價格出售這些計算機。後來,戴爾回憶說:由於批發商的高價與用戶得到服務有差距,這給我作直銷創造了機會。
1984年1月2日,戴爾注冊了PC有限公司。一開始,戴爾就在當地報紙上打出廣告把印有自己名字(Dell)的成品組裝機賣給用戶,每月收入達5~8萬美元。5月份,一年級課程考試完畢,Dell計算機公司成立,注冊資金為1000美元。此後公司一路發展,1986年,Dell年收入已達6000萬美元。到了1987年3月,才22歲的Dell就被美國學院企業家協會評為1986年度的青年企業家,就此在美國商界脫穎而出。幾經努力,1988年戴爾的名字受到華爾街關注,DELL公司在納斯達克公開上市,融資3000萬美元,市場價值達到8500萬美元。80年代末,Dell在加拿大和當時的西德創辦了全資子公司。隨後,大膽改革公司結構,提供了一個更有效的全球范圍統一的產品資源,使銷售和市場配套集中起來。1989年,Dell收入高達2.5億美元。隨著全球的銷售形勢越來越好,又分別在法國、瑞士、愛爾蘭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開設了分公司及辦事處,並於1991年3月在愛爾蘭成立了歐洲製造中心。進入90年代,Dell的發展如同脫韁野馬,收入平均年增97%,凈利更是達到166%。
為什麼Dell公司的股票會在短短幾年內一飛沖天?幾年來,Dell公司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不斷壯大,現已成為PC界舉足輕重的新盟主,它的實力已與康柏、IBM這些業界元老們難分伯仲。這多半要歸功於低價直銷的經營策略,這種策略正為業界千萬廠商競相炮製。邁克爾·戴爾的成功,其中最突出的也是不同於一般公司的是:Dell公司迅速崛起並不是依靠領先的技術,它依靠的是一種觀念、一種商業模式,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是一個並不被普遍看好的模式。實際上,Dell公司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各種非議和潮流所包圍,但是戴爾卻不為潮流所動,而是抓住市場新苗頭,預測市場變化,引導新的需求,正所謂取人之棄,獨得其利。
實行電腦直銷並不是什麼創舉,如同山姆·沃爾頓把沃爾瑪超市開到鄉村一樣並不是什麼超凡創意,沃爾頓之所以成為天才(當然也成了億萬富翁)在於他知道如何有條不紊地建立市場基礎,處處從小事做起,而戴爾的過人之處正在於他知道沃爾頓的原則同樣也能在電腦業所向披靡。Dell公司的副總裁康爾特·托福爾說:在我看來,邁克爾的天賦並沒有得到應得的肯定,對市場的每一絲動向都有敏銳的洞悉,是他創造了Dell公司經營模式的要素。Dell公司奉行的是一種最樸素最實際的哲學:組裝和銷售計算機。戴爾深信最佳的電腦經營模式便是為客戶提供量體裁衣的服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用戶使用到切合其需求的產品。通過直銷這項獨特的策略,Dell公司的業務獲得了迅速的增長。
1997年,32歲的邁克爾·戴爾就成為德克薩斯州的首富,擁有43億美元的凈資產。《財富》將邁克爾·戴爾評為美國四十歲以下最富有的人。據《財富》雜志稱,邁克爾·戴爾的個人凈資產高達214.9億美元,足夠為每一位美國中學生購買一台電腦。
2001年5月,Dell公司榮登全球電腦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寶座,成為世界領先的電腦系統廠商。公司創辦人、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本人也榮獲《首席執行官》雜志評選的「2001年度首席執行官」。
戴爾今日如此成功,聽聽他的職員對他是如何評價。Dell女員工:「誰能比我們老闆年輕?誰能比我們老闆有錢?誰能比我們老闆帥?面對著他,我們都嫁不出去了(認識了他,還能看得上誰啊?)。」戴爾依然保持著他一貫樸素務實的作風,他把心中最重要的部分都留給了對手和顧客。這一點就連英特爾的安迪·格魯夫和微軟的比爾·蓋茨都對戴爾大加贊賞。格魯夫評價戴爾說:「他雖然沒有拉里·埃利森那樣的影響力,也不具有史蒂夫·喬布斯那種傲慢的氣質,但邁克爾具有超凡的膽識,在處理那些別人認為十分棘手的問題時,他總顯得那樣的從容不迫」。 在他的第一個大學宿舍里,有一天,他的室友將他的所有電腦配件堆在門口,要求他搬出去。又有一天,父母突然造訪,戴爾忙亂中把他的電腦配件藏在浴缸里。你的課本呢?他的父親問他。哦,我放在樓下的圖書館里了。年輕的戴爾這樣回答。
後來,他在多比樓27層找了一個房間,本想約束自己,以便更像個大一的學生,但是沒有奏效。他在分類廣告上刊登電腦升級的廣告,並以低於市價15%的價格銷售IBM電腦。人們帶著電腦到27層來,我就給他們插上幾條內存,加上一塊硬碟,他們付我錢,我就送他們上路。戴爾津津有味地回憶著,當時他還有一位常客,就是送UPS的人,我還記得他每次上樓來的時候,總是大汗淋漓,因為他每次都必須把貨卸在一樓,然後一路拖上來。
戴爾的新室友並不在意他的活動。戴爾發現樓頂有有線電視接收裝置,他把線接下來,於是整個27層的人都可以免費看電視。不久,戴爾每月有2.5萬美元的收入。雖然他鄭重向他父親保證要完成大學學業,但是他的電腦生意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給他。很快,戴爾搬出多比樓,在校園附近租了房,他最終完成了大學一年級的學業,也同時成立了戴爾電腦公司。
離開這里標志我真正開始做生意。戴爾滿足地看著宿舍四周說,真正投身做電腦生意需要很大決心。我自己得出個結論:只要想好了,就應該去做。我父母親很久以後才能理解這一點。 戴爾1965年出生於休斯敦,他的父親是一位牙醫,母親是一個經紀人,因此,他們結識了許多中上階層人士。這也使得小戴爾能有機會經常與那些人士相接觸,通過與那些人的交往,小戴爾懂得了許多新鮮的東西,其中也包括電腦。
為了不辜負父母對他的一片期望,戴爾在1983年進入了得克薩斯大學,成為了一名醫學預科生。但事實上他只對電腦行業感興趣,他很想大幹一場。
他從當地的電腦零售商那裡以低價買來了一些積壓過時的IBM的PC電腦,由他自己進行改裝升級後轉手又賣出去,很快便銷售一空,他也靠電腦賺得了他的第一筆收入。
初涉商海,戴爾獲得了信心,擁有了一筆數目可觀的積蓄。大學第一學年結束以後,他打算退學,遭到了父母的堅決反對,為了打破僵局,戴爾提出了一個折衷的方案,如果那個夏天的銷售額不令人滿意的話,他就繼續讀他的醫學。他的父母接受了他的這個建議,因為他們認為他根本就無法取得這場爭斗的勝利。但他們錯了,戴爾的表現使得他沒有留任何機會給他的父母,因為僅在第一個月他就賣出了價值18萬美元的改裝PC電腦。從此,他再也沒有回到過學校。 戴爾為世人所矚目的一個創舉就是將大型計算機市場的營銷策略成功地應用在了個人電腦市場之中,也就是通過直銷進行產品銷售。
由於Dell公司富有創意的營銷方式,使得它的庫存周轉次數是它的競爭對手的一倍多,這使得Dell公司在占據市場方面具有了一種其他競爭對手所不具有的優勢。
根據分析家的預測,PC機直接銷售的份額將進一步增加,增長率也許將以原份額的50%遞增。這也正符合了戴爾的預測,「將來的客戶將越來越偏愛直接購買,而且直接購買能為客戶提供更滿意的服務。」
戴爾在鞏固和擴展自己傳統直銷市場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尋找著建立其他銷售渠道的可能性,隨著網路的飛速發展,戴爾決定進軍互聯網。2000年一年,Dell公司通過互聯網的成交額更是達到了160億美元。
Dell公司在網路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IT業的巨無霸——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都無比欽佩,他決定與戴爾在互聯網方面展開合作。1997年春天,蓋茨專程飛往奧斯汀去拜訪了戴爾。
Dell公司已成為了微軟最大的合作夥伴之一。天下之大,令蓋茨為之折腰的能有幾人! 戴爾決定正式成立Dell電腦公司。這一年,他只有23歲,他開始向成功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年輕人的身體里總是充滿了熱情與果敢,但與此相對應的是,年輕人也容易熱情得過了火。1991年,Dell公司的銷售額達到8億美元。
過分的順利使得戴爾有些飄飄然。一味地追求生產量使得戴爾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管理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難,公司陷入了一種無序的狀態,Dell公司自創立以來首次出現了虧損,股票價格也大幅下跌。
這次打擊是巨大的,但這也使得戴爾變得清醒起來,「我又從空中落回到了地面上」。戴爾回顧了公司9年來所走過的路程:把公司的發展方向從誤區「追求最大的生產量」中解脫了出來。取而代之的新的經營策略「流動、利潤和增長」成為了公司以後發展的坐標。從那以後,Dell公司有了今天32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Dell公司變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公司,戴爾也成為了一個成熟的商人。
2013年10月30日,戴爾創始人邁克爾·戴爾與銀湖資本完成249億美元私有化戴爾交易,並從納斯達克摘牌。戴爾私有化後,邁克爾·戴爾將繼續擔任公司CEO並持有戴爾75%的股份。
2013年11月4日,戴爾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份文件顯示,戴爾董事會成員及高管在退市交易中共獲得5910萬美元的補償。
㈦ dell是什麼牌子的電腦
dell即戴爾品牌,戴爾是全球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是全球企業首選的IT整體解決方案及服務供應商。
Dell官網創建於1996年,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可以支持的語言已經達到了34種。戴爾每年與客戶進行近20億次網路互動,全球超過350萬的用戶通過社會媒體以及在線服務商與戴爾進行聯絡。
(7)戴爾電腦創始人有哪些擴展閱讀
dell該公司於1984年創立,以創辦人邁克爾·戴爾命名,這家公司是全球前幾大的科技公司,當前全球員工已經超過九萬六千名。主營產品包括個人計算機、伺服器、數據存儲設備、網路交換器、軟體及計算機周邊設備。
戴爾同時也販售HDTV、照相機、列印機、多媒體播放機及由其他廠商所生產的電子產品。戴爾為人所贊賞的是於供應鏈管理及電子商務的各項創新。
戴爾公司於1992年進入《財富》雜志500家之列,戴爾因此成為其中最年輕的首席執行官。戴爾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將與全球技術投資公司銀湖(Silver Lake)合作收購戴爾。
㈧ 戴爾,楊致遠,張朝陽,他們是什麼人物啊
IT屆的一代傳奇人物,分別為戴爾電腦(Dell)、雅虎(Yahoo)、搜狐(Sohu)的創始人,其中戴爾和楊致遠都未完成學位,被認為是蓋茨的新生代接班人,而張朝陽是清華和麻省理工(MIT)的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