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機是有哪些硬體組成的哪些硬體是必須的,哪些硬體是可選的
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組成計算機的五大部分。
輸入設備:使計算機從外部獲得信息的設備如滑鼠,鍵盤,光筆,掃描儀,話筒,數碼相機,攝像頭,
手寫板
輸出設備:把計算機處理信息的結果以人們能夠識別的形式表示出來的設備如顯示器,列印機,繪圖儀,音箱,投影儀
存儲器:如硬碟,光碟機,U盤
運算器:算術運算,邏輯運算
控制器:如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控制計算機各部分協調運行
控制器和運算器整合在CPU中
其中CPU ,主板 ,內存,硬碟,顯示器,是必須的。其他都可以不要,最容易理解的蘋果觸模平板,就是簡化為五大件。
㈡ 計算機不可缺少的硬體有哪4個
電腦不可缺少的硬體有主機、鍵盤、滑鼠和顯示器。
主機是整個電腦的主體,可以說用電腦來工作的時候,工作是在它內部完成的。主機外觀上分為立式和卧式兩種。立式機箱的結構更利於散熱,更受人們歡迎一些。
鍵盤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輸入設備,用戶可以通過鍵盤輸入命令和數據,並可通過它控制電腦的運行。常見的鍵盤大多是101或104鍵的,一些較為新穎的104鍵盤往往帶有兩個Windows鍵和一個應用程序鍵,以提高在Win7操作系統上操作電腦的效率。這些鍵可以分為大鍵盤區、編輯鍵區、功能鍵區和小鍵盤區。
大鍵盤區共有六十一個鍵,這些鍵的排列和打字機的布局相同,包含了字母26個、數字10個、常用標點符號、空格鍵以及個別的電腦專用鍵,用於輸入文字、數字,符號,向電腦發布各種命令。
功能鍵區在鍵盤的左上方,共有十二個鍵,鍵上標有F1到F12,作用和功能用操作系統、應用軟體定義,按F1可以打開應用程序的幫助。
編輯鍵區在鍵盤上的右側中間地帶,共有十個鍵,用於文字編輯中,控制游標的翻頁,移動,以及文字的插入和刪除等。
小鍵盤區是鍵盤最右邊的十七個鍵,包括數字、小數點、四則運算符號。
左上方功能鍵右側還有三個鍵:屏幕列印鍵、滾屏鎖定鍵和暫停鍵。
鍵盤的介面類型有AT介面、PS/2介面和USB介面三種,可與主板上相應的介面連接,連接時只要根據介面的形狀和顏色進行對應就行了,一般不會接錯。
目前有很多鍵盤是根據人體工學原理設計的。
顯示器是電腦基本的輸出設備,是整個電腦硬體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們現在常用的是液晶顯示器,與傳統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相比,輻射比較低、體積小,耗電少。它利用液晶的特性,通電時排列變得有秩序,使光線容易通過,不通電時排列混亂,阻止光線通過,通過電路控制,顯示圖像。它的參數有以下幾項:
屏幕尺寸:指屏幕本身的大小。
可視角度:屏幕法線與用戶可看清楚屏幕上的顯示內容位置的夾角。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是左右對稱,上下可不對稱。
解析度: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數量,是每行點數和每屏行數的乘積。
點距:顯示器相鄰的兩個像素之間的距離。點距越小,顯示器畫面越清晰。
響應時間:液晶顯示器各個像素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的速度。
滑鼠是電腦中重要的輸入設備,它能方便地把滑鼠指針准確定位在我們指定的屏幕位置,很方便地完成各種操作。
按其工作原理,滑鼠分為機械滑鼠、光電滑鼠和光機滑鼠。目前我們常常用的滑鼠是光電滑鼠。光電滑鼠的下面是兩個平行放置的小光源,這種滑鼠只能在特定的滑鼠墊上移動,光源發出的光經過滑鼠墊反射後由滑鼠接收為移動信號,送入電腦,使屏幕上的滑鼠指針隨之移動。滑鼠指針和滑鼠的移動方向是一致的,移動距離也成比例。光電滑鼠使用時比較靈活,故障率比較低。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Ò滑鼠一般有左、右兩個按鍵,左鍵最常用,右鍵其次,在兩個按鍵之間有一個可滑動的滾輪,主要方便瀏覽網頁。滑鼠聯到主機串列口後,裝入了滑鼠驅動程序才能使用,但對於與微軟兼容的滑鼠,在Win7安裝時,已經自動地安裝了與微軟兼容的滑鼠驅動程序,所以在Win7環境下,不需要安裝滑鼠驅動程序。按介面類型的不同,滑鼠分為串列滑鼠、PS/2滑鼠、匯流排滑鼠和USB滑鼠。
Ò滑鼠的主要性能指標是解析度,即每移動一英寸所能檢出的點數。
Ò無線滑鼠是在滑鼠中用干電池無線遙控,用USB接收器通過USB連接,有自動休眠功能,接收范圍在十米以內。3D振動滑鼠由扇形底座和一個能夠活動的控制器組成,具有全方位立體控制能力,並具有振動功能。
㈢ 電腦由哪些硬體組成的
電腦一般由以下幾大硬體系統組成:
1、主機:主機從外觀看是一個整體,但打開機箱後,會發現它的內部是由很多獨立的部件組成。
(1)電源:電源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供電設備,它的作用是將220V交流轉換為電腦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電,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設備的穩定性。
(2)主板:主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的工作平台,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個部件通過主板進行數據傳輸。
(3)CPU:CPU的功能是執行算,邏輯運算,數據處理,四捨五入,輸入/輸出的控制電腦自動,協調地完成各種操作。
(4)內存:內存又叫內部存儲器,屬於電子式存儲設備,它由電路板和晶元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在電腦開機狀態時可存儲數據,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數據。
(5)硬碟: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由金屬磁片製成,磁片有記憶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關機,都不會丟失。
(6)音效卡:音效卡是組成多媒體電腦必不可少的一個硬體設備,它的作用是當發出播放命令後,音效卡將電腦中的聲音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到音箱上發出聲音。
(7)顯卡:顯卡在工作時與顯示器配合輸出圖形,文字,它的作用是負責將CPU送來的信號轉換成顯示器識別的模擬信號,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出來。
(8)數據機:數據機是通過電話線上網時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電腦處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電話線的模擬信號。
(9)網卡:網卡的作用是充當電腦與網線之間的橋梁,它是用來建立上網的重要設備。
(10)軟碟機:軟碟機用來讀取軟盤中的數據。軟盤為可讀寫外部存儲設備。
(11)光碟機:光碟機是用來讀取光碟中的數據。光碟為只讀外部存儲設備.
2、顯示器:顯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其作用是把電腦處理的結果顯示出來。它是一個輸出設備。
3、鍵盤:鍵盤是輸入設備,用來把文字,數字等輸入到電腦。
4、滑鼠:當人們移到滑鼠時,電腦屏幕上就會有一個箭頭指針跟著移動,並可以很准確移動到指定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顯示。
5、音箱: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聲音播放出來。
6、列印機: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文件列印到紙上,它是重要的輸出設備之一。
7、攝像頭、掃描儀、數碼像機等設備
㈣ 計算機硬體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等五個邏輯部件組成。
運算器:運算器由算術邏輯單元(ALU)、累加器、狀態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組等組成。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的基本功能為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與、或、非、異或等邏輯操作,以及移位、求補等操作。
控制器:控制器(Control Unit),是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控制中心,它指揮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地工作,保證計算機按照預先規定的目標和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及處理。
存儲器:存儲器(Memory)是計算機系統中的記憶設備,用來存放程序和數據。
輸入設備:向計算機輸入數據和信息的設備。是計算機與用戶或其他設備通信的橋梁。輸入設備是用戶和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主要裝置之一。
輸出設備:輸出設備(Output Device)是計算機的終端設備,用於接收計算機數據的輸出顯示、列印、聲音、控制外圍設備操作等。也是把各種計算結果數據或信息以數字、字元、圖像、聲音等形式表示出來。
(4)電腦中有哪些硬體是不可分離的擴展閱讀:
計算機硬體五大部分又可以具體分為: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音效卡、網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顯示器、鍵盤、滑鼠等設備。
主板由各種介面、擴展槽、插座以及晶元組成。其作用是在BIOS和操作系統的控制下規定的技術標准和規范,為微機系統中的CPU、內存條、圖形卡等部件建立可靠、正確的安裝、運行環境,為各種IDE介面存儲以及其他外部設備提供方便、可靠的連接介面。
CPU的介面標准分為兩大類:一種是Socket類型,另一種是Slot類型。它的主要性能指標:主頻、前端匯流排頻率、L1和L2Cache的容量和速率、支持的擴展指令集、CPU內核工作電壓地址匯流排寬度等。
內存是計算機系統中存放數據與指令的半導體存儲單元。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器。按工作原理分為ROM和RAM。
㈤ 一台完整的計算機有哪些硬體
計算機的硬體系統通常有「五大件」組成: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和控器。
1、輸入設備
常用的輸入設備有鍵盤、滑鼠、觸摸屏、數字轉換器等。
2、輸出設備
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繪圖儀和傳真機等。
3、存儲器
存儲器有兩種,分別叫做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
4、運算器
完成計算機對各種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裝置,能進行加、減、乘、除等數學運算,也能作比較、判斷、查找、邏輯運算等。
5、控器
控器是計算機指揮和控其它各部分工作的中心,其工作過程和人的大腦指揮和控制人的各器官一樣。控制器是計算機的指揮中心,負責決定執行程序的順序,給出執行指令時機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5)電腦中有哪些硬體是不可分離的擴展閱讀:
計算機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㈥ 電腦硬體配置有哪些
組裝電腦可以按照自己的預算和用途來搭配電腦硬體,用戶可以個人自由的選擇不同硬體、不同品牌,自由度更高、性價比更為出色。那麼電腦硬體有哪些?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下組裝一台電腦需要哪些配件詳解,本文是電腦硬體基礎知識。
光碟機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分享的組裝一台電腦需要哪些配件詳解,還有顯示器、外設等小編就不一一介紹了,希望文本能夠幫助到大家,讓大家更好的學習電腦硬體基礎知識。
㈦ 計算機硬體有哪些部件,各部件的作用是什麼
計算機的硬體系統,所謂硬體,就是用手能摸得著的實物,一台計算機一般有:
1、主機:主機從外觀看是一個整體,但打開機箱後,會發現它的內部由多種獨立的部件組合而成。
下面介紹一下電腦主機的各個部件:
(1)電源:電源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供電設備,它的作用是將220V交流轉換為電腦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電,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設備工作的穩定性,進而會影響整機的穩定性。
(2) 主板:主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工作的一個平台,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個部件通過主板進行數據傳輸。也就是說,電腦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穩定性影響著整機工作的穩定性。
(3) CPU:CPU(Central Pre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其功能是執行算,邏輯運算,數據處理,傳四捨五入 ,輸入/輸出的控制電腦自動,協調地完成各種操作。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 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戶都以它為標准來判斷電腦的檔次。
(4) 內存:內存又叫內部存儲器(RAM),屬於電子式存儲設備,它由電路板和晶元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即電腦在開機狀態時內存中可存儲數據,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數據。
(5) 硬碟: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並機,都不會丟失。
(6) 音效卡:音效卡是組成多媒體電腦必不可少的一個硬體設備,其作用是當發出播放命令後,音效卡將電腦中的聲音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送到音箱上發出聲音。
(7)顯卡:顯卡在工作時與顯示器配合輸出圖形,文字,其作用是負責將CPU送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顯示器識別的模擬信號,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出來。
(8) 數據機:數據機是通過電話線上網時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電腦上處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
(9) 網卡:網卡的作用是充當電腦與網線之間的橋梁,它是用來建立局網的重要設備之一。
(10) 軟碟機:軟碟機用來讀取軟盤中的數據。軟盤為可讀寫外部存儲設備。
(11) 光碟機:光碟機是用來讀取光碟中的設備。光碟為只讀外部存儲設備,其容量為650MB左右。
2、顯示器:顯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種多樣,其作用是把電腦處理完的結果顯示出來。它是一個輸出設備,是電腦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3、鍵盤:鍵盤是主要的輸入設備,用於把文字,數字等輸到電腦上。
4、滑鼠:當人們移到滑鼠時,電腦屏幕上就會有一個箭頭指針跟著移動,並可以很准確切指到想指的們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定位,它是人們使用電腦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㈧ 電腦硬體分為哪幾個部分
電腦硬體基礎知識(一)
1.了解電腦的基本組成
一般我們看到的電腦都是由:主機(主要部分)、輸出設備(顯示器)、輸入設備(鍵盤和滑鼠)三大件組成。而主機是
電腦的主體,在主機箱中有: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音效卡、網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等硬體。
從基本結構上來講,電腦可以分為五大部分: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2.了解電腦系統
電腦系統分為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硬體相當於人的身體,而軟體相當於人的靈魂。
而硬體一般分為主機和外部設備,主機是一台電腦的核心部件,通常都是放在一個機箱里。而外部設備包括輸入設備(如鍵盤、
滑鼠)和輸出設備(如顯示器、列印機)等。
軟體一般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3.組裝一台電腦需要選購哪些基本部件
(1)、機箱,一般電腦的主要零件都放在這里。
(2)、顯示器,用來看電腦的工作過程,要不然,你都不知道電腦究竟在做什麼。
(3)、鍵盤和滑鼠,向電腦輸入有用的命令,讓它去為我們工作。
(4)、主板,這是一塊很重要的東西,雖然它長得有點「丑」,這里是決定你這台電腦性能的重要零件之一哦。
(5)、內存,當電腦工作時,電腦會在這里存上存儲數據,相當於人的記憶。
(6)、CPU,也稱中央處理器,是電腦運算和控制的核心。
(7)、顯卡,電腦通過這個玩意傳送給顯示器。
(8)、音效卡,電腦通過這個玩意傳送聲音給音箱的哦。
(9)、硬碟,平常人們常說我的硬碟有多少G多少G,就是指這個硬碟的容量,而G數越多能裝的東西便越多。
(10)、軟碟機,就是插軟盤的玩意,現在一般都用3.5英寸的,古老年代用5.25英寸的,現在我們去買人家都不賣了。
(11)、光碟機,聽CD當然少不了這個,有時候你要安裝某些軟體都是在光碟上的,所以這個用處太大。
(12)、電源,主要用於將220V的外接電源轉換為各種直流電源,供電腦的各個部件使用
4. 如何評價一台電腦的好和壞
當然,一台電腦的好壞,是要從多方面來衡量的,不能僅看其中某個或者幾個性能指標。而一般評價一台電腦的好壞的
性能指標有如下幾種:
(1)、CPU的類型和時鍾頻率
這是電腦最主要的性能指標,它決定了一台電腦的最基本性能。以前我們常說的286、386、486、586、686等就是
按CPU的型號來叫的。
時鍾頻率是一台電腦按固定的節拍來工作的一種衡量方法吧,又稱為主頻,時鍾頻率越高,時鍾周期就越短,它執行指令
所需要的時間便越短,運算速度就越快。
(2)、內存的容量
內存的單位是MB,平常人們總說我的內存有多少多少MB就是指這個,如32MB、64MB、128MB、256MB等,一台電腦,
它的內存容量越大,則電腦所能處理的任務可以越復雜,速度也會越快。
(3)、外部設備的配置情況
高檔電腦一般都有軟好的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等等。
(4)、運行速度
一台電腦的運行速度主要是由CPU和內存的速度所決定的。
(5)、匯流排類型
匯流排位數越多,機器性能越高。
(6)、兼容性
是否具有廣泛的兼容性,包括能否運行所有電腦上開發的各種應用軟體和接受電腦各類擴展卡
電腦硬體基礎知識(一)
1.了解電腦的基本組成
一般我們看到的電腦都是由:主機(主要部分)、輸出設備(顯示器)、輸入設備(鍵盤和滑鼠)三大件組成。而主機是
電腦的主體,在主機箱中有: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音效卡、網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等硬體。
從基本結構上來講,電腦可以分為五大部分: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2.了解電腦系統
電腦系統分為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硬體相當於人的身體,而軟體相當於人的靈魂。
而硬體一般分為主機和外部設備,主機是一台電腦的核心部件,通常都是放在一個機箱里。而外部設備包括輸入設備(如鍵盤、
滑鼠)和輸出設備(如顯示器、列印機)等。
軟體一般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3.組裝一台電腦需要選購哪些基本部件
(1)、機箱,一般電腦的主要零件都放在這里。
(2)、顯示器,用來看電腦的工作過程,要不然,你都不知道電腦究竟在做什麼。
(3)、鍵盤和滑鼠,向電腦輸入有用的命令,讓它去為我們工作。
(4)、主板,這是一塊很重要的東西,雖然它長得有點「丑」,這里是決定你這台電腦性能的重要零件之一哦。
(5)、內存,當電腦工作時,電腦會在這里存上存儲數據,相當於人的記憶。
(6)、CPU,也稱中央處理器,是電腦運算和控制的核心。
(7)、顯卡,電腦通過這個玩意傳送給顯示器。
(8)、音效卡,電腦通過這個玩意傳送聲音給音箱的哦。
(9)、硬碟,平常人們常說我的硬碟有多少G多少G,就是指這個硬碟的容量,而G數越多能裝的東西便越多。
(10)、軟碟機,就是插軟盤的玩意,現在一般都用3.5英寸的,古老年代用5.25英寸的,現在我們去買人家都不賣了。
(11)、光碟機,聽CD當然少不了這個,有時候你要安裝某些軟體都是在光碟上的,所以這個用處太大。
(12)、電源,主要用於將220V的外接電源轉換為各種直流電源,供電腦的各個部件使用
4. 如何評價一台電腦的好和壞
當然,一台電腦的好壞,是要從多方面來衡量的,不能僅看其中某個或者幾個性能指標。而一般評價一台電腦的好壞的
性能指標有如下幾種:
(1)、CPU的類型和時鍾頻率
這是電腦最主要的性能指標,它決定了一台電腦的最基本性能。以前我們常說的286、386、486、586、686等就是
按CPU的型號來叫的。
時鍾頻率是一台電腦按固定的節拍來工作的一種衡量方法吧,又稱為主頻,時鍾頻率越高,時鍾周期就越短,它執行指令
所需要的時間便越短,運算速度就越快。
(2)、內存的容量
內存的單位是MB,平常人們總說我的內存有多少多少MB就是指這個,如32MB、64MB、128MB、256MB等,一台電腦,
它的內存容量越大,則電腦所能處理的任務可以越復雜,速度也會越快。
(3)、外部設備的配置情況
高檔電腦一般都有軟好的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等等。
(4)、運行速度
一台電腦的運行速度主要是由CPU和內存的速度所決定的。
(5)、匯流排類型
匯流排位數越多,機器性能越高。
(6)、兼容性
是否具有廣泛的兼容性,包括能否運行所有電腦上開發的各種應用軟體和接受電腦各類擴展卡
㈨ 計算機硬體組成 電腦的主要硬體有哪些
計算機硬體組成:主板,CPU,內存條,硬碟。電源,機箱,CPU風扇。鍵盤,滑鼠,顯示器(屏)。
計算機硬體五大功能部分:
運算器,運算器又稱算術邏輯單元。
控制器 控制器負責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並對指令進行解碼;根據指令的要求,按時間的先後順序,負責向其它各部件發出控制信號,保證各部件協調一致地工作,一步一步地完成各種操作。控制器主要由指令寄存器、解碼器、程序計數器、操作控制器等組成。
存儲器是計算機記憶或暫存數據的部件。
輸入設備是給計算機輸入信息的設備。
輸出設備是輸出計算機處理結果的設備。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將這些結果轉換成便於人們識別的形式。
㈩ 計算機硬體包括哪些
電腦系統是以電腦為核心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完整系統。第一台電腦是1946年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電子管電腦,之後經歷了晶體管電腦、集成電路電腦、大規模集成電路電腦、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電腦。電腦系統是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組成。
電腦的硬體是指構成電腦的物理設備,分為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五大部分。
一、電腦的基本硬體組成。
主機是整個電腦的主體,可以說用電腦來工作的時候,工作是在它內部完成的。主機外觀上分為立式和卧式兩種。立式機箱的結構更利於散熱,更受人們歡迎一些。
鍵盤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輸入設備,用戶可以通過鍵盤輸入命令和數據,並可通過它控制電腦的運行。常見的鍵盤大多是101或104鍵的,一些較為新穎的104鍵盤往往帶有兩個Windows鍵和一個應用程序鍵,以提高在Win7操作系統上操作電腦的效率。這些鍵可以分為大鍵盤區、編輯鍵區、功能鍵區和小鍵盤區。
大鍵盤區共有六十一個鍵,這些鍵的排列和打字機的布局相同,包含了字母26個、數字10個、常用標點符號、空格鍵以及個別的電腦專用鍵,用於輸入文字、數字,符號,向電腦發布各種命令。
功能鍵區在鍵盤的左上方,共有十二個鍵,鍵上標有F1到F12,作用和功能用操作系統、應用軟體定義,按F1可以打開應用程序的幫助。
編輯鍵區在鍵盤上的右側中間地帶,共有十個鍵,用於文字編輯中,控制游標的翻頁,移動,以及文字的插入和刪除等。
小鍵盤區是鍵盤最右邊的十七個鍵,包括數字、小數點、四則運算符號。
左上方功能鍵右側還有三個鍵:屏幕列印鍵、滾屏鎖定鍵和暫停鍵。
鍵盤的介面類型有AT介面、PS/2介面和USB介面三種,可與主板上相應的介面連接,連接時只要根據介面的形狀和顏色進行對應就行了,一般不會接錯。
目前有很多鍵盤是根據人體工學原理設計的。
顯示器是電腦基本的輸出設備,是整個電腦硬體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們現在常用的是液晶顯示器,與傳統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相比,輻射比較低、體積小,耗電少。它利用液晶的特性,通電時排列變得有秩序,使光線容易通過,不通電時排列混亂,阻止光線通過,通過電路控制,顯示圖像。它的參數有以下幾項:
屏幕尺寸:指屏幕本身的大小。
可視角度:屏幕法線與用戶可看清楚屏幕上的顯示內容位置的夾角。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是左右對稱,上下可不對稱。
解析度: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數量,是每行點數和每屏行數的乘積。
點距:顯示器相鄰的兩個像素之間的距離。點距越小,顯示器畫面越清晰。
響應時間:液晶顯示器各個像素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的速度。
滑鼠是電腦中重要的輸入設備,它能方便地把滑鼠指針准確定位在我們指定的屏幕位置,很方便地完成各種操作。
按其工作原理,滑鼠分為機械滑鼠、光電滑鼠和光機滑鼠。目前我們常常用的滑鼠是光電滑鼠。光電滑鼠的下面是兩個平行放置的小光源,這種滑鼠只能在特定的滑鼠墊上移動,光源發出的光經過滑鼠墊反射後由滑鼠接收為移動信號,送入電腦,使屏幕上的滑鼠指針隨之移動。滑鼠指針和滑鼠的移動方向是一致的,移動距離也成比例。光電滑鼠使用時比較靈活,故障率比較低。
滑鼠一般有左、右兩個按鍵,左鍵最常用,右鍵其次,在兩個按鍵之間有一個可滑動的滾輪,主要方便瀏覽網頁。滑鼠聯到主機串列口後,裝入了滑鼠驅動程序才能使用,但對於與微軟兼容的滑鼠,在Win7安裝時,已經自動地安裝了與微軟兼容的滑鼠驅動程序,所以在Win7環境下,不需要安裝滑鼠驅動程序。按介面類型的不同,滑鼠分為串列滑鼠、PS/2滑鼠、匯流排滑鼠和USB滑鼠。
滑鼠的主要性能指標是解析度,即每移動一英寸所能檢出的點數。
無線滑鼠是在滑鼠中用干電池無線遙控,用USB接收器通過USB連接,有自動休眠功能,接收范圍在十米以內。3D振動滑鼠由扇形底座和一個能夠活動的控制器組成,具有全方位立體控制能力,並具有振動功能。
音箱相當於電腦的嘴巴和喉嚨,有了它電腦才能發出悅耳的聲音。音箱的外殼有木質和塑料兩種,兩只音箱一左一右擺放在電腦兩側,與顯示器有一定距離,才能得到立體聲效果。
麥克風相當於電腦的耳朵,有了它電腦才能把外部的聲音傳送到電腦中,變換成數字波形,輸入到文件或多媒體圖像中。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技術是一種在電話線基礎上的寬頻技術,把一條雙絞線上用戶頻譜分為三個頻段,上行速度低,下行速度高(是以前的數據機的150倍)而不對稱。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是一種專線上網方式,可以和普通電話共存於一條電話線上,上網與接聽和撥打電話互不影響,不需要撥號。
電話線入戶信號是模擬信號,電腦所處理的信息是數字化的,所以電腦入網通信時把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把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分別稱之為調制和解調。所以我們把兩種功能都有的硬體設備叫做數據機,俗稱「貓」。非對稱數字用戶線數據機分為內置、外置和USB三種類型。
列印機也是一種常用的輸出設備。因為顯示器上顯示的內容一旦關機就看不見了,也不方便把顯示器搬來搬去給別人閱讀,所以我們還是需要用列印機把自己的工作成果列印出來。
列印機分為針式列印機、噴墨列印機和激光列印機。
針式列印機通過列印頭上的針列印字元和圖形,解析度較低,列印速度比較慢。
噴墨列印機體積小,質量小,列印解析度在360點/英寸以上,列印速度比較慢,效果一般。
激光列印機是復印機、電腦和激光的組合,列印速度快,解析度高,無雜訊,用同步的多面鏡像和完整的光學部件在硒鼓上寫字元,激光掃過硒鼓時,通過開關的兩種狀態表示白色區域和黑色區域。硒鼓旋轉一圈,激光列印機就列印出一行。激光列印機本身含內存,一般在64MB到2GB之間。
掃描儀是文字和圖片輸入的主要設備,相當於電腦的眼睛,能夠通過光電器件把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把電信號通過模數轉換器轉化為數字信號傳輸到電腦中,把大量的文字、圖片信息輸入到電腦中。
掃描儀的關鍵器件是電荷耦合器,採用三棱鏡分色光學系統,以三棱鏡來分離自然光為紅、綠、藍三原色來掃描圖形。
平板式掃描儀,文字和圖片固定在一個玻璃窗口中,掃描頭在文字或圖片下移動,接受來自文字或圖片的反射光,這些反射線由一個鏡面系統進行反射,通過凸透鏡把光聚焦到光敏二極體上面,把光變成電流,最後再轉換成數字信息存儲在電腦中,它能一次掃描,讀入一整頁的文字或圖片。
掃描儀的性能指標包括:光學解析度、色彩位數、掃描速度和幅面大小。光學解析度也叫水平解析度,單位為像素/英寸或點/英寸。色彩位數是掃描儀對圖片色彩的分辨能力。
攝像頭可以分為數字攝像頭和模擬攝像頭兩大類,數字攝像頭可以直接捕捉影像,通過串口、並口或USB介面傳到電腦里。根據攝像頭的形態,可以分為桌面底座式、高桿式和液晶掛式。攝像頭還可以分為有驅動和無驅動型的攝像頭。
攝像頭的技術指標有圖像解析度/解析度,圖像格式、色彩位數、圖像壓縮方式,性能指標有視頻捕獲率、水平和垂直掃描頻率、最大活動影像解析度、最大靜態圖像解析度、信噪比和自動亮度調節等。
數碼相機是一種新型的圖像處理設備,它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的照相機相同,是利用當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大於兩倍焦距時,凸透鏡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把外界的圖像感光到照相機內部的感光晶元上,經過數字處理後,直接存儲到照相機的存儲器上,並可直接放到電腦上使用,但照片質量略遜色於傳統照片。鏡頭焦距越長,凸透鏡和感光器移動空間越大,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
數碼相機的像素數包括有效像素(真正參與感光成像的像素值,在鏡頭變焦倍率下換算出來的數值)和最大像素(感光器件的真實像素)。
電腦的觸摸屏是一種新穎的輸入設備,包括表面聲波觸摸屏、電阻觸摸屏、電容觸摸屏和紅外線觸摸屏。它有輸入設備的功能,用手在屏幕上直接發出指令,離開了電腦屏幕就不能單獨使用,具有輸出功能。
表面聲波是一種沿介質表面傳播的機械波。手指觸及屏幕時,觸點上的聲波被阻止,確定坐標位置。觸摸屏由玻璃平板做成,安裝在顯示器屏幕的前面,左上角和右下角是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超聲波發射換能器,右上角固定了兩個相應的超聲波接收換能器。四個周邊有45度角由疏到密間隔精密的反射條紋。
電阻觸摸屏是一塊與顯示器表面配合的多層復合薄膜,基層為一層有機或無機玻璃,表面有一層透明的導電層,蓋有一層外表面硬化處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層,內表面也有一層透明導電層,兩層導電層之間有許多細小的透明隔離點把它們隔開絕緣。
電容觸摸屏是在玻璃屏幕上鍍一層透明的薄膜體層,在導體層外加上一塊保護玻璃,四邊鍍上狹長的電極,導體內形成一個低電壓交流電場。
紅外線觸摸屏由裝在觸摸屏外框上的紅外線發射與接受感測元件構成,手可以改變觸點上的紅外線,實現觸摸屏操作。
電腦上的操作不再單一依靠鍵盤與滑鼠,光筆適合習慣書寫用戶的操作,具有全范圍的滑鼠功能,與電腦的串列口相連。
光筆可以在電腦屏幕上直接操作,或在反射板上進行操作。用光筆,用戶可以用與習慣的書寫方式一樣來輸入文字,無須掌握輸入法。
投影儀是由凸透鏡、平面鏡、光屏等元件組成的光學儀器,它可以將投影片上的圖像或文字放大後投射到銀幕上,是利用物體離開凸透鏡的距離小於兩倍焦距大於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原理,技術指標是光亮度,是描述單位時間內光源輻射產生視覺響應強弱的能力,國際單位制里,它的單位是流明。
投影儀與主機的顯示卡相連,視頻輸出是接顯示器上的十五針D型介面電纜,使顯示器像原來一樣工作。
液晶是介於液態和固態物質之間的物質,投影儀利用液晶的光電效應,產生具有不同灰度層次、顏色的圖像,分為液晶光閥投影儀和液晶板投影儀。
繪圖儀是按照人們要求自動繪制圖形的設備。它可以把電腦的輸出信息以圖形的形式輸出。繪圖儀主要用於繪制各種管理圖表和統計圖、大地測量圖、建築設計圖、電路布線圖、各種機械圖與電腦輔助設計圖等。
現代的繪圖儀已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它自身帶有處理器,可以使用繪圖命令,具有直線和字元演算處理以及自檢測等功能。在繪圖軟體的支持下,繪圖儀可以繪制出復雜而精確的圖形,是各種電腦輔助設計不可缺少的工具。繪圖儀的性能指標主要有繪圖筆數、繪圖紙尺寸、解析度、介面形式及繪圖語言等。繪圖儀的種類很多,按照結構和工作原理,繪圖儀可以分為滾筒式和平台式兩大類。
二、主機的基本硬體組成。
打開主機箱,我們可以看到主機由電源、主板、中央處理器、內存、硬碟、顯示卡和音效卡等部件組成。
電源一般都安裝在主機箱內,它的作用是把交流220V電壓轉換成供電腦元器件工作的±5V、±12V等直流電壓。電源的質量對電腦的穩定性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電源故障很容易造成電腦工作不正常,嚴重時甚至燒毀主板、中央處理器等貴重部件。
電源上一般都帶有一個風扇,通過機箱上的相應開口向外吹風,它的作用除了冷卻電源本身外,還用於機箱內的空氣流通和降溫,因此通常希望風扇的風量盡可能大,雜訊盡可能小。
我們現在用的是一種新的電源結構,叫做ATX電源。ATX電源功能十分強大,不但有更強的電源管理能力,而且還支持軟關機。有了它,在你用滑鼠確認關機之後,用不著再用手去按主機箱上的POWER按鈕,電腦就已經可以自動關閉了。
現在的多媒體電腦使用350瓦特的電源。
微型電腦的主機內一般安裝著系統主板,是安裝在主機中最大的一塊印刷電路板,上面分布著構成電腦系統電路的各種元器件和插接件。
主板上面有許多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器件和電子線路、其中包括晶元組、中央處理器插座、內存插槽、匯流排擴展槽、外設埠和BIOS晶元。許多主板帶有電源管理功能,在規定時間內,無鍵盤、滑鼠和磁碟操作時,系統自動切斷磁碟驅動器和顯示器的電源,使屏幕變黑,系統只給中央處理器供電。匯流排是用一串插接器組成一組導線,所有的插接器與每條線相連。當一塊匯流排適配卡插入到某個擴展槽中,就與匯流排的公共導線接上了,它能接收到微機內部傳來的公共信號和信息。ISA擴展槽的顏色一般是黑的,是主板中最長的擴展槽,是早期主板必備的插槽之一。PCI擴展槽長度短,顏色一般為白色,位寬一般為32位或64位。目前只有顯示卡才有AGP匯流排。
並行通信埠,即LPT1,俗稱列印口,因為它常接列印機,它是同時傳送八路信號,一次並行傳送完整的一個位元組信息。
串列通信埠,即COM1、COM2,一般接滑鼠,外置Modem或其他串口設備。它在一個方向上只能傳送一路信號,一次只能傳送一個二進制位,傳送一個位元組信息時,只能一位一位地依次傳送。
USB埠,可用於U盤、數碼相機、手機、還可以用於列印機。現在的列印機可以通過USB埠直接連接電腦,安裝相應的列印機驅動程序即可使用。
在主板上,一般都有ROM-BIOS,是固化在只讀存儲器中的系統引導程序。它保存著電腦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只讀存儲器平時是只讀不寫的。
中央處理器是電腦的心臟,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內部結構分為控制器、運算器和存儲器,這三個部分相互協調,可以進行判斷、運算和並控制電腦各部分協調工作。
目前流行的中央處理器為英特爾酷睿中央處理器,分為雙核、四核和八核。雙核中央處理器是基於單個半導體的一個處理器上擁有兩個一樣功能的處理器核心。
衡量中央處理器的指標是字長,字長是電腦能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標志著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字長決定了電腦運算的能力和精度,字長越長,電腦的運算能力越強,精度越高,有效數據的存儲單元數越多,尋找地址的能力越強。現在個人電腦的字長分為十六位、三十二位和六十四位。
可以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存儲器叫做緩存,也叫高速緩存。中央處理器一般會從緩存讀取數據,中央處理器沒有數據時才會向內存調用數據。緩存容量越大,中央處理器的性能越好。中央處理器的緩存分為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酷睿處理器中,四個核心的內存控制器和緩存都在單一的晶元上面。
內存是電腦的記憶部件,用於存放電腦運行中的原始數據、中間結果以及指示電腦工作的程序。
內存可以分為隨機訪問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前者允許數據的讀取與寫入,磁碟中的程序必須被調入內存後才能運行,中央處理器可直接訪問內存,與內存交換數據。電腦斷電後,隨機訪問存儲器里的信息就會丟失。後者的信息只能讀出,不能隨意寫入,即使斷電也不會丟失。
由於電路的復雜性因素,電腦中都使用二進制數,只有0和1兩個數碼,逢二進一,最容易用電路來表達,比如0代表電路不通,1代表電路通暢。我們平時用電腦時感覺不到它是在用二進制計算是因為電腦會把你輸入的信息自動轉換成二進制,算出的二進制數再轉換成你能看到的信息顯示到屏幕上。
在存儲器中含有大量的基本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以存放八個二進制位,即一個零到二百五十五之間的整數、一個字母或一個標點符號等,叫做一個位元組。存儲器的容量就是以位元組為基本單位的,每個單元都有唯一的序號,叫做地址。中央處理器憑借地址,准確地操縱著每個單元,處理數據。由於位元組這個單位太小了,我們定義了幾個更大的單位,這些單位是以2的十次冪做進位,單位有KB、MB、GB、TB等。
常見的內存包括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介面動態隨機存儲器。
外存儲器就像日記本一樣,用來存放一些需要長期保存的程序或數據,斷電後也不會丟失,容量比較大,但存取速度慢。當電腦要執行外存里的程序,處理外存中的數據時,需要先把外存里的數據讀入內存,然後中央處理器才能進行處理。
硬碟的磁性圓盤由硬質材料製成,有很高的精密度。硬碟連同驅動器一起封閉在殼體內,它的容量比優盤和光碟大得多,讀寫速度比優盤和光碟快得多。
硬碟是由幾片硬碟片環繞一個共同的軸心組成的碟片組,兩個碟片之間僅留出安置磁頭的距離。每個碟片有兩個盤面,盤面上劃分著許多同心圓,稱為磁軌。這些同心圓周長不同,但存儲量卻相同。每個磁軌被分為很多區域,每個區域叫做一個扇區,每個扇區存儲五百十二個位元組的信息。在硬碟中,幾個碟片上相同磁軌號的集合叫做柱面,這些磁軌有一個相同的磁場旋轉方向。每個盤面對應一個磁頭,但現在的硬碟,兩個磁頭可以讀取一個碟片。所以硬碟容量由柱面數、盤面數、每磁軌的扇區數決定。硬碟容量等於柱面數乘以盤面數乘以每個磁軌的扇區數乘以512,一般以GB、TB為單位,很多硬碟廠商計算GB和TB時是十進制的,1GB是1000MB,1TB是1000GB。
硬碟內部由磁儲存檔片組成,數量從一片到三片不等,每個碟片有一定的容量,叫做單碟容量,幾個碟片的容量之和就是硬碟總容量。
硬碟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硬碟通過磁頭來讀取碟片上的數據,轉速越快,數據讀取的時間也就越短。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硬碟的速度。
硬碟的磁頭移動到盤面指定的磁軌所用的時間叫做平均尋道時間,單位為毫秒,這個時間越小越好。
數據傳輸率是電腦從硬碟中准確找到相應數據並傳輸到內存的速率,包括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是用單位時間可傳輸幾兆位元組衡量的。硬碟的介面有IDE介面和SCSI介面。
快閃記憶體檔是具有USB介面的無須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採用Flash晶元為存儲介質,通過USB介面與電腦連接,實現即插即用。
電腦把二進制數字信號轉為復合二進制數字信號(加入分配、核對、堆棧等指令)讀寫到USB晶元適配介面,通過晶元處理信號分配給EEPROM存儲晶元的相應地址存儲二進制數據,實現數據的存儲。EEPROM數據存儲器,其控制原理是電壓控制柵晶體管的電壓高低值,柵晶體管的結電容可長時間保存電壓值,斷電後能保存數據的原因主要就是在原有的晶體管上加入了浮動柵和選擇柵。在源極和漏極之間電流單向傳導的半導體上形成貯存電子的浮動柵。浮動柵包裹著一層硅氧化膜絕緣體。它的上面是在源極和漏極之間控制傳輸電流的選擇/控制柵。數據是0或1取決於在硅底板上形成的浮動柵中是否有電子。有電子為0,無電子為1。快閃記憶體就如同其名字一樣,寫入前刪除數據進行初始化。具體說就是從所有浮動柵中導出電子。即將有所數據歸「1」。寫入時只有數據為0時才進行寫入,數據為1時則什麼也不做。寫入0時,向柵電極和漏極施加高電壓,增加在源極和漏極之間傳導的電子能量。這樣一來,電子就會突破氧化膜絕緣體,進入浮動柵。讀取數據時,向柵電極施加一定的電壓,電流大為1,電流小則定為0。浮動柵沒有電子的狀態(數據為1)下,在柵電極施加電壓的狀態時向漏極施加電壓,源極和漏極之間由於大量電子的移動,就會產生電流。而在浮動柵有電子的狀態(數據為0)下,溝道中傳導的電子就會減少。因為施加在柵電極的電壓被浮動柵電子吸收後,很難對溝道產生影響。
優盤的容量通常為1GB到8GB。
光碟的容量大,大約700兆到50GB,攜帶方便、成本低廉,其容量相當於幾百張軟盤或優盤的容量之和。
光碟主要分為五層:基板、記錄層、反射層、保護層和印刷層。光碟的材料為塑料,數據面鍍了一層鋁,數據被記錄在高低不同的凹凸起伏槽上,通過光碟驅動器的激光頭來讀取數據。光頭發出的激光照射到凹凸面上,然後聚焦到反射層的凹進和凸起上。凸面會把激光原封不動地反射回去,凹進面是把光發散出去。光碟驅動器依據「反射」和「發散」來識別數據,光強度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的變化為1,持續一段時間的連續光強度為0。
光碟驅動器包括只讀光碟驅動器、刻錄機、DVD驅動器等。光碟驅動器一般是內置式的,前端面板上帶有一個耳機插孔、音量控制轉盤、LED指示燈、播放/跳過按鈕、載入/退出CD按鈕。顯示卡的基本作用是控制電腦的圖形輸出,安裝在電腦主板的擴展槽中,或者集成在主板上,工作在中央處理器和顯示器之間。
顯示卡主要包括圖像處理器、顯存、數模轉換器、AGP匯流排介面等幾個部分,數據流從中央處理器流出後,要把中央處理器傳來的數據送到圖像處理器中進行處理,把晶元處理完的數據送入顯存,把顯存讀取出數據送到數模轉換器進行數據轉換的工作,從數模轉換器進入顯示器。
顯存是顯示卡的核心部件,存放顯示晶元處理後的數據,顯存越大,顯示卡支持的最大解析度越大。顯存的容量至少是「水平解析度*垂直解析度*log2顏色數/8」。
網卡分為乙太網網卡和筆記本網卡,一塊網卡都具有LED指示燈,表示網卡的不同工作狀態。筆記本電腦一般配有內置網卡和無線上網功能,可用網線通過筆記本上的RJ-45介面連接網路,無線上網時,需要檢查筆記本無線上網的開關是否打開。
現在的主流網卡為PCI介面的網卡,理論帶寬是32位133MB,目前的主流是10/100/1000MbpsPCI自適應網卡,可根據需要自動識別連接網路設備的工作頻率,自動工作在10/100/1000Mbps的網路帶寬下。
台式電腦的主板上有網卡,主機的後面有一個RJ45水晶介面,通過網線與網路連接。
聲音是一種模擬信號,電腦對聲音進行處理時,要經過模擬/數字的轉換,把它變成一系列的數字量,叫做數字化。在電腦里,要想較完美地處理聲音信息,就必須配備音效卡。
音效卡是多媒體電腦的基本配置。它的主要功能有三部分。音樂合成發音功能、模擬音頻輸入輸出功能、混音效果器功能。
以往,在採用十六位音效卡時,采樣頻率為44.1千赫,一秒鍾的聲音切分為44100等分,十六位的位長可以把信號幅度切分成65536等分。如果是二十四位的位長,可以把信號幅度切分成16777216等分。這就像長度的測量一樣,用英尺做單位肯定比用英寸做單位顯得粗糙。所以,在相同的采樣頻率下,位長越大,效果越好。相同位長的情況下,采樣頻率越高,效果越好。
視頻卡和顯示卡不一樣,包括視頻捕獲卡、視頻疊加卡、電視接收卡、電視編碼卡、DVD回放卡等,用於多媒體電腦中的視頻輔助功能。
視頻捕獲卡的主要功能是把影視圖像數字化後,送給電腦加工處理。它能把標準的視頻信號在電腦顯示器上播放,進行視頻圖像的捕獲。當視頻捕獲卡和顯示卡相連後,可以對顯示內容進行顏色和對比度方面的調整,並可以進行特技效果及字幕疊加等處理。
視頻疊加卡通過視頻輸入介面把標準的視頻信號輸入,與電腦本身的VGA信號進行疊加,把綜合處理的信號送入顯示器。
電視接收卡接收PAL和NTSC制式的電視信號,可以在電腦屏幕前看電視。
電視編碼卡是把電腦屏幕上的信號轉換為電視信號,在電視上觀看電腦屏幕上的畫面。它的輸出端接在大屏幕電視機的視頻輸入端上。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