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腦音效怎麼設置
控制面板\硬體和聲音--REALTEK音頻控制器,電腦所有的聲音設置,都在這里了,現在的電腦音效卡,也基本讓螃蟹家一統江湖了。
『貳』 電腦怎麼調音效
滑鼠點到右下角喇叭圖標,點擊右鍵,找到聲音設置就可以進行音效設置。希望能夠幫到你。
『叄』 電腦怎麼設置聲音最好
滑鼠左擊電腦桌面右下角的喇叭(既主音量)。可以調節音量大小。
雙擊主音量可以調節其他屬性。推薦全部調到最中間。音質會比較正常和普通。
點擊桌面下的開始—控制面板。
點擊聲音、語音和音頻設備。
點擊realtek高音清晰音頻配置可以在音效、混頻器、音頻I/O、麥克風、3D音頻演示5個選項中調節環境、均衡器、移動途徑等等。
點擊便攜媒體設備也可以進行修改。
點擊聲音和音頻設備。可以在音頻、語聲、硬體、音量、聲音5個選項下調節設備音量的大小、揚聲器音量的大小、麥克風測試等等。
點擊語音。可以調節語音速度的快慢、音頻輸出。
『肆』 如何提高電腦音質 電腦如何設置提高音質
開始-程序-控制面板-找到聲音管理程序!按自己的條件來設置就可以了。因為每個人的房間大小不一樣。音箱的功率也不一樣,所以要自己設置。
『伍』 怎麼調電腦音效
先下載安裝一個"高清晰音頻管理器」再打開它,就可以調了。全中文的一看就懂。
或者你安裝個驅動人生,從驅動人生里下載個音效卡驅動,就得到了"高清晰音頻管理器」了。
『陸』 電腦音響怎麼擺放音質最佳圖
最典型的就是「正三角形法」,這種擺法要求將一對音箱面向聆聽者一字排開,擺放在顯示器兩側,兩音箱之間的距離應當在1.5~2米為宜。注意音箱應與後牆、側牆相隔一定距離(20~50厘米以上),因為一般的2.0音箱的倒相孔都是後置的,如果音箱緊靠著後牆,倒相孔中的聲波不能完全放出,聲場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有些音箱更是必須藉助牆壁的反射、疊加、混音才會有較好的低音效果。音箱也不要離側牆太近,以防側牆體的反射作用改變了聲波的傳播方向與強度而影響音質。然後使音箱與聆聽者構成一個45°角的正三角形,並盡量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聆聽者坐在所謂的「皇帝位」上,即可得到最佳聽音位置和回放聲效。除了角度不變外,這個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間小、後級功率不大時正方形小些;房間大、後級功率大時正三角形就可擴大些。
由於這種擺放方法使聆聽者在聽音時與音箱的距離多在一米左右,而且聆聽者不可能跟Hi-Fi音箱用戶那樣坐在「皇帝位」上一動不動,所以「正三角形法」又俗稱為半自由近音場聽法。它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四面牆反射音對音箱直接音的過度干擾,可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寬深的音場,是能夠聽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細節的一種擺法。
『柒』 怎麼調節筆記本的音質
奧特藍星音箱音質還是不錯的,但是有的廠家為了降低成本,雖然採用了奧特藍星音箱,但是音質還是不盡人如意,你的產品就是這樣的,其實目前大多數的筆記本都是採用的Realtek音效卡,安裝驅動後都會在設備管理器中出現Realtek高清晰音頻管理器,我們可以通過這個程序來提高筆記本的音質。具體的方法如下:
第一,依次進入「控制面板→硬體和聲音→Realtek高清晰音頻管理器」,點擊此界面中的「音效」選項卡,我們會看到在MP3播放器中常見的均衡器調節框,如果你不喜歡系統提供的幾種默認音效就可以自己對十級頻段進行微調,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效。
音質頻段解析:
100Hz屬於溫暖段,如果使這部分加強能使低音部分更加的柔和溫暖;
200Hz屬於混濁低沉,調音色時可適當調節;
300Hz~1KHz屬於大多數音樂中的主要頻段,突出這一頻帶可以加強音色的骨骼,但有時突出這一區域會使音樂顯得有些「粘」,主要是在300Hz~800Hz之間;
1KHz~2KHz這一頻段很容易有「嗡嗡」的聲音,削弱該頻帶會使聲音干凈,但同時也失去一部分效果;
2KHz~4KHz屬於溫暖而又不失亮度,非常適合吉他類的樂器;
4KHz~5KHz屬於音質比較粗糙的頻段,這部分的過高會導致整體音量的上升;
7KHz或7KHz以上屬於高頻段,音質上顯得尖銳很有攻擊性,很容易產生嘶嘶聲音;
8KHz~10KHz范圍屬於釵片的音色范圍,如有「嚓嚓」音可適當降低改頻段。
第二,另外,目前絕大多數的筆記本支持SRS音效(聯想的小Y支持杜比和JBL),如果你覺得音質還不夠的話還可以開啟SRS音效,音質會更上一層樓的,在官網下載自己的SRS插件驅動重啟就可以開啟了。
重啟之後電腦右下角任務欄是不是有了SRS程序的運行圖標,接下來請用你的滑鼠右擊調節音量的小喇叭圖標,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播放設備」。 接下來再在彈出的聲音選項卡上右鍵點擊揚聲器(SRS Premium Sound),將其設置為默認設備就可以了。
然後,點擊SRS圖標,根據自己目前的實際情況就可以設置自己喜歡的音效。
『捌』 電腦音量均衡器怎麼調才真實好聽
一、EQ調節的竅門,是「多減少加」,把你想突出的頻段保留原數值,然後把你想弱化的頻段音量降低
二、如果你是希望突出男聲(中低頻),在120Hz和500Hz保留0,60Hz和80Hz可以設置-2或者-3,其餘設置-1;如果是希望突出女聲(中高頻),在500Hz和1kHz保留0,在120Hz、1.5kHz設置-1,其餘部分設置-2
首先,如果在聽音樂上沒有什麼特殊的喜好(比如喜歡低音很重),最好是不開均衡器,因為音樂作品在混音階段已經由混音師做了最合適的、專業的均衡調節,這種均衡調節是適合絕大部分民用設備的,同時也是適合當前的音樂作品風格的,比如一首搖滾風格的音樂,混音師已經針對搖滾風格進行了均衡調節,所以沒必要再打開播放器預設的搖滾風格的均衡,何況這種預設往往是不靠譜的。
其次,如果在聽音樂方面有一些特殊喜好,但是不知道均衡器的每個頻段代表什麼,那我就以比較好理解的方式介紹一下,用比較常見的10段均衡來說:
32Hz ——這個頻段需要播放器材有比較好的低頻下潛能力,如果沒有,當然就不容易聽見,這個頻段主要影響底鼓的延續音(sustain),就是踩下底鼓之後嗡嗡的聲音,增強這個頻段可以讓音樂渾厚。
64Hz ——這個頻段是底鼓所在的主要頻段,如果單純把這個頻點增強10dB,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底鼓聲變得很大,甚至破了,所以增強這個頻段有助於音樂更厚實(這每個形容詞可不是隨便說的,是為了讓你體會到那種主觀感受)
125Hz ——這就主要是貝斯的頻段了,貝斯常用的音高位置的音色主要在這一頻段,當然不是說這一頻段只有貝斯,增強這一頻段音樂會更扎實。
基本上,如果增強了上述三個頻段,你想要重低音的話就有了,這里說一下遮蔽效應,簡單說就是比如你把125Hz調的很大,那麼靠近125Hz的、dB數小的頻率就會被遮蔽,聽不到了。
250Hz ——我個人一直不是很喜歡這個頻段太多,無論是混音還是聽歌時,因為我覺得這個頻段多了聲音會很臟,少了聲音會很乾凈,硬實,但它同時也是人聲、弦樂、手鼓等等音色的主要共鳴點的所在頻段。可以想像在水下的那種轟隆隆的感覺,是這一頻段帶給我的主要感受。
500Hz ——和250Hz的感受相似,這一頻段的增強會使一些鋪底的合成器pad音色凸顯出來,會使更多的男聲凸顯出來,這一頻段多了還是會渾濁,稍微增加一些會使音樂有更多溫暖、親近的感覺。
1000Hz——這個頻段可以算作一個分水嶺,大部分樂器的基頻都在200—1000Hz,所以調節1000以下的頻段會更多的影響音色(不是影響音量),增強這一頻段會使音色更明亮。
2000Hz——增強人聲的可懂性,說白了聽得更清楚,包括吉他貝斯的琴弦摩擦的聲音,電吉他的尖刺感,兩元店大喇叭里的廣告,都可以讓你更多的體會這一頻段的特點,所以增強這一頻段讓音樂更清晰。
4000Hz——我個人理解這一頻段是很多音色的鑲邊,就像是相框的邊框,衣服或者窗簾的下擺,很多時候這一頻段可以讓聲音更完整,更具細節,更多現場感,但是過多的提升也會讓人覺得刺耳,聽覺疲勞。5000Hz以上是幾乎所有樂器的諧波成分,也是人耳最敏感的頻段,比如把5000Hz提升6dB,有時會讓人覺得整個音量被開大了一倍,如果過多的衰減則會讓音樂聽起來很遠。
8000Hz——這個頻段比較明顯的是各種鑔聲、弦樂摩擦琴弦的聲音、還有就是齒音,比如提升該頻段會放大歌手四、是、次、字一類的發音。一般很少會大幅提升這一頻段。
16000Hz——好吧,有人可能年紀輕輕卻聽不到這個頻段(比如我ex),事實上這一頻段確實很難分辨,如果把一首歌的16000Hz提升10dB,我一般會去聽各種鑔,鑔會顯得更亮更大聲了,反之,鑔聲會顯得小了、暗了。如果不仔細聽,會感覺音樂沒什麼變化。
至於說特定的風格適合什麼樣的均衡,我覺得按照你個人喜歡來吧,一般電子類的低頻多,搖滾類中低頻、高頻多,流行類中頻多,反正咋樣覺得好聽咋樣調吧
『玖』 怎麼給電腦調節音質效果,
方法一:
1.
滑鼠左擊電腦桌面右下角的喇叭(既主音量)。可以調節音量大小。
2.
雙擊主音量可以調節其他屬性。
方法二:
1.
點擊桌面下的開始——控制面板。
2.
點擊聲音、語音和音頻設備。
3.
點擊realtek高音清晰音頻配置可以在音效、混頻器、音頻i/o、麥克風、3d音頻演示5個選項中調節環境、均衡器、移動途徑等等。
4.
點擊便攜媒體設備也可以進行修改。(便攜媒體設備:和mp3一這類的一樣,
具有存儲功能的,音樂電影播放媒介.)
5.
點擊聲音和音頻設備。可以在音頻、語聲、硬體、音量、聲音5個選項下調節設備音量的大小、揚聲器音量的大小、麥克風測試等等。
6.
點擊語音。可以調節語音速度的快慢、音頻輸出。
『拾』 台式電腦音頻要怎麼設置音效才好啊
1、REALTEK裝好後,在電腦桌面右下角雙擊可以打開管理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