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設置 > 染色搖擺機電腦工藝怎麼設置

染色搖擺機電腦工藝怎麼設置

發布時間:2022-07-26 18:23:44

① 染色電腦怎麼設置

主要看你的是什麼型號的機器!

染色電腦等自動化設備的使用提高了染色質量。但是在活性染料染色過程中還是有許多操作注意事項。根據市場調查,活性染料是目前市場應用最多的染料之一,本文主要是總結了10點常見的操作誤區及解決方案,供大家參考。
活性染料染色操作誤區
1、為什麼化料時要求先用少量冷水調漿,化料溫度不能過高?
(1)先用少量的冷水調漿目的是使染料容易充分濕透,如果直接把染料倒入水中即染料外層形成膠狀,把染料顆粒包起來,使染料顆粒內部難濕透難以化開,所以應先用少量冷水調漿,再用熱水來化開。
(2)化料的溫度過高,就會引起染料的水解,降低染料固色率。
2、加料時為什麼要緩慢均勻?
這主要是防止染料上染太快,如果一次性快速加入染料,便上染速率過快,會使纖維外層深,裡面淺容易造成色花或條花。
3、加完染料後為什麼要上染一定時間(如:10min)後方開始加鹽?
鹽是促染劑,當染料上染到達到一定程度時,已經達到飽和難以繼續上染加鹽是為了打破這種平衡,但加鹽促染前還要10—15min左右的時間進行,染料才能充分滲透均勻,否則易引起條花,色花。
4、為什麼加鹽要分次加?
分次加鹽的目的是為了均勻促染,以免促染太快,造成色花。
5、加鹽後為什麼要進行一定時間(如20分鍾)才能固色。
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A、是讓鹽在缸內溶解均勻,充分促染B、是讓促染進入上染飽和達到平衡後,再加鹼固色以達到最高上染量。
6、加鹼為什麼成為「固色」?
活性染料加鹽只有促染作用,但加鹼會激發活性染料的活性,使染料與纖維在鹼性條件下發生反應(化學反應)從而使染料固著在纖維上,所以稱「固色」也由於這一種固色發生化學反應,達到較高的牢度。一旦固色色花印難以均勻。
7、加鹼為什麼要分次加入?
分次加入的目的是為了使固色均勻,防止色花。
如果一次性加入易造成局部殘液過高濃度與纖維反應加快,會容易引起色花。
8、加料時為什麼必須先關汽?
a.加料前先關汽目的是為了減少條差防止色花。
b.控缸升溫時兩邊溫度超過3℃染色有影響,超過5℃出現條花,超過10℃停
機進行維修。
c.有人測試過,拉缸是汽後立轉10—15分鍾缸內前後左右溫度基本均勻,並等於表溫,所以加料,不管氯煮時加入H202還是染色時家染料鹽、純鹼,都應先關汽才加料。
9、加鹼後為什麼確保工藝保溫時間?
保溫時間應從加完鹼後,並升溫到工藝保溫溫度時才開始計算保溫時間,只有按工藝保溫時間剪板,質量才有保證,因為保溫時間制定是根據一定用量染料需要多少時間進行反應確定的化驗室也是這個時間打樣的。
10、幾種不按工藝規定剪板造成質量不穩定情況。
u時間未到「對」色剪板。
由於打板問題計料稱料問題,布重浴比等問題都會造成色偏差,時間未到已經「對」色這種不正常性情況應報告班長或工藝員,不管怎樣,縮短工藝,保溫時間,染料反應未充分,顏色上染不變,上不均勻,沒有豐滿感,牢度也成問題。
u提早剪板,補料不準確。
染料的上染只有達到工藝保溫時間才能穩定,剪板時間越早,變化越大,越不穩定,如果時間未到剪板,(經過煮、練、洗水、吹乾送給工藝員睇色,到開單稱料這段時間,這缸布的實際保溫時間已延長了,這時上染也增加了,加入補料這缸布太深了,又要重新退淺了。)
u延長時間剪板,沒有好處。
超過保溫童為剪板,染料反應已終結,再染也沒有用,反而會使一部分已經上染的染料重新水解。

② 清朝皇後的服飾花紋是怎樣的

鈿子分鳳鈿、滿鈿、半鈿三種。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一般婦女多用銅絲或鐵絲做成「頭發撐子」,鈿子有鳳鈿、滿鈿、半鈿三種。鈿子前如鳳冠,後加覆箕,上穹下廣;將頭發分兩縷纏繞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飾物
簪子是滿族婦女梳各種發髻必不可少的首飾。通常滿族婦女喜歡在發髻上插飾金、銀、珠玉、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製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壓鬢簪、鳳頭簪、龍頭簪等。簪子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在選擇時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和身份來定。比如人關前,努爾哈赤的福晉和諸貝勒的福晉、格格們,使用製作發飾的最好材料首選為東珠。兩百年後漸漸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頭花是簪發展而來的首飾。由花頭和針梃兩部分組成。由於滿族婦女發式是由軟翅頭發展到兩把頭,進而成為架子頭,最後產生大拉翅,頭上的發式也越來越寬大.於是一種覆蓋面較大的頭飾——頭花,便應運而生。頭花大多由珍珠、寶石為原料,因此,需要一個穩定的依託,即在簪的基礎上做了某些相應的改動。如在針梃的頂端焊一個十字形橫托,並於十字橫、豎交叉點做頭花的主體。起裝飾作用的花草枝葉、鳥獸蟲蝶、吉字祥符等環抱四周,簇擁著主體。這樣互相搭配既使構圖的主次關系明顯,又使以珍寶為原料的頭花本身合理的分擔了承受能力。滿族婦女在梳頭時,把大朵頭花戴在兩把頭正中,稱為頭正,也有選用兩朵相同顏色和造型的分插兩把頭的兩端,俗稱壓發花,又稱壓鬢花。
滿族婦女除了旗頭、簪子外,還普遍喜歡在發髻上插飾花朵,將碩大的花朵戴在頭上歷來是滿族的傳統風俗。撲趾源在《熱河日記》中記載了滿族婦女「野花滿鬢,老少無分」.「五旬以上」猶「滿髻插花,金釧寶趟」。「即便年近七旬,甚至「顛發盡禿,光赭如匏」仍「寸髻北指,猶滿插花朵」。在遼北地區,有些滿族婦女甚至在發髻上插一個內裝清水的小瓶,瓶內再插上數枝鮮花,生氣盎然,反映了她們對美的強烈追求。清前期,國家正值上升時期,人們的生活消費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傳統模式上。滿族婦女為了滿足美的慾望,常將應時的鮮花戴在頭上還有一種「金銀花縷」。即用紙胎為表,有的似銅絲為質,裝成各種各樣的花朵,高不過二三寸,最大的也有將近一尺,並選用極精緻的珠翠做裝點。順治初年,滿族軍營中的隨軍家屬,常用這種金銀花飾飾於發髻之上。隨著清王朝政治的確立,國家政權日益鞏固,滿族婦女所插戴頭花也隨之擡高了身價。雖然鮮花遍地,但婦女們更喜歡珍寶質地的頭花。這些女性們頭上戴仡與其說是為了美飾,莫不如說是為了炫耀。
清晚期,國庫困窘,國力日衰,人們生活自然受到影響,為了撙節開支,頭花也由昔日的純金變成鍍金、包金,珠寶大花變成了絨花、絹花,甚至紙花、通草花,就連羽毛點翠的頭花,都用茜草染色代替了。羽毛點翠首飾在我國流傳久遠,其工藝水平不斷提高,發展到乾隆時代已達頂峰。它以色彩艷麗、富麗堂皇而著稱但製作起來非常繁雜。據了解,先用金、銀片按花形製成一個底托,再用金絲隨圖案花形的邊緣焊起…圈凸起的槽。現在北京故宮內珍藏的金屬類首飾,以乾隆時期的居多。如紅寶石串米珠頭花、點翠嵌珍珠歲寒三友頭花,藍寶石蜻蜓頭花、紅珊瑚貓蝶頭花、金累絲雙友戲珠頭花、金嵌花嵌珍珠寶石頭花、點翠嵌寶石花果頭花、金嵌米珠喜在眼前頭花、點翠嵌珊瑚松石葫蘆頭花等等,都是以焊接底托工藝製成的。它即沿用歷史傳統技巧,又突出乾隆時期的特點,使蟲禽的眼睛、觸角、植物的須葉、枝權都用細細的銅絲燒成彈性很大的簧,輕輕一動,左右搖擺,形象活潑逼真,充滿動感。還有一種金屬焊接作底托與針梃,珠寶花用銅絲紮成一束的頭花,也以靈活多變受到後妃們喜愛。它是以不同粗細的銅絲做成花枝、葉枝,再將寶石做成的花瓣、葉片末端的小孔串成花朵、花蕊、花葉、枝權等不同的單枝,然後再按照圖形將各部位擺好,將單枝紮成一束,最後集中在一根較粗的銅絲上與針梃扎牢。這樣的頭花戴在頭上效果甚佳,為女性增加了楚楚動人的嬌態。此外,金屬鑲嵌頭花,金累絲頭花也都以形象逼真、做工精細而被前人喜愛,使後人贊嘆。
滿族婦女最偏愛的頭花當屬絨花,尤其是在女兒出嫁時,頭上必須戴紅色絨花,圖火紅吉利,據說漢語中的「絨花」,與滿語中的「榮華」近音,因此,便有戴絨花即為榮華富貴之意。在滿族婦女中,只要條件允許,不僅婚禮喜慶日時要戴絨花,而且一年四季都願意頭戴絨花,求諧音吉祥。尤其到應時節序戴應季絨花:立春日戴春幡,清明日戴柳枝,端陽日戴艾草,中秋日戴桂花,重陽日戴茱萸,立冬日戴葫蘆陽生……。清宮後妃們的頭花,還有大批的絨花、絹花、綾花流存於世,這些花色彩協調,暈色層次豐富,堪稱「亂真」之花。據說唐代楊貴妃鬢角有一顆黑痣,常將大朵鮮花戴在鬢邊用以掩飾。因鮮花容易枯萎,就令人研製鮮花顏色做絹花。此工藝不斷發展,越制越精。清代遺留下來的絨、絹、綾、綢等質地的頭花有白、粉、桃紅三暈色的牡丹花,淺黃、中黃、深黃三色的菊花,白、藕、雪青三色的月季花及粉、白相間的梅花等等,歷時百年不久,仍鮮艷悅人。
釵和簪的用途相似,都是女子盤髻必不可少的首飾。釵有雙梃或三梃的,較之簪對於發髻的固定更為牢固-_-些。人們習慣將無裝飾的叫「插子」。插子的形式也很多,有圓頭釵、尖頭釵、扁頭釵,其質地多為金、銀、鍍金光素的,還有銅、鐵等普通婦女所常用的。插子只是起固定發髻的作用。在滿族婦女諸多的頭飾中,要有一個固定的起主要作用的中心,那個起固定中心作用的就是這種插子。還有一種叫做「銀夾子」的釵,若合在一處的兩個扁簪子。銀夾子既重視其固定發型的實用價值,因其面有圖案,又具有顯示美觀的審美價值,可算是較為理想的釵了。還有屬於「荊釵布裙」一類的婦女,因其家境困窘,不甚講究或講究不上,只用粗鐵絲自製成倒u形的插子,也有用一段直鐵絲,磨尖一頭,砸扁一頭用作髻簪的。
在欣賞往日旗裝的風采中,常常可以看到滿族婦女頭上又寬又長、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頭飾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名字叫扁方,俗稱「旗頭」。「旗頭』』的另一個含義即指滿族婦女常用的幾種民族特徵顯著並具有獨特風韻的發型,如「兩把頭」、「水葫蘆」、「燕尾」、「大拉翅」、「高把頭」、「架子頭」、「前劉海」、「盤頭翅」等等的總稱。扁方是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時的主要首飾。在載濤、鄆寶惠兩人合寫的《清末貴族之生活》一文中,曾講道:「滿族女子平時梳兩把j頭,式樣簡朴。皆以真發挽玉或翠之橫『扁方,之上。」橫插於發髻之上的類似發冠一樣的扁方長三十二至三十三點五厘米,寬四厘米左右,厚零點二至零點三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圓,另一端似卷軸。如一變相橫簪,無論是梳兩把頭或是大拉翅,它都是起到連接真、假發髻之中「梁」的作用。扁方的作用類似古代男子束發時用的長簪,也許扁方就是由此而演變過來的。扁方的質地多為白玉、青玉,少數為金、銀製品。
關於扁方這種滿族婦女所特有的頭飾,在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何玉鳳毀裝全孝道安龍媒持服報恩情」中,通過對安夫人頭飾的描繪可以看到。文中說:「只見那太太……頭上梳著短短的兩把頭兒,扎著大壯的猩紅頭把兒,別著一枝大如意頭的扁方兒,一對三道線兒玉簪棒兒,一枝一丈青的小耳挖子,卻不插在頭頂上,倒掖在頭把兒的後邊,左邊翠花上關著一路三根大寶石抱針釘兒,還戴著一枝方天戟,拴著八棵大東珠的大腰節墜角兒的小挑,右邊一排三枝刮綾刷蠟的矗枝兒蘭花兒」……。不管她這一頭戴了多少個簪子,卻反映出當時清朝中期以後,一般滿族官宦人家婦女頭飾的寫照。
在清代的北方民間,扁方也有很小的。如遇喪事,妻子為丈夫戴孝,放下兩把頭,將頭發集攏於頭頂束起,分兩把編成兩個辮子,辮梢不系頭繩,任頭發松亂一頭頂上插一個三寸或四寸長的白骨小扁方。如果兒媳為公婆戴孝,則要橫插一個白銀或白銅的小扁方。扁方一般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蒙裹而成,俗稱「鈿子」,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之上便可,上面還常綉有各種花紋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王室貴族婦女用的扁方從質地到樣式製作都堪稱精美絕倫,在扁方僅一尺長的窄面上,透雕出的花草蟲鳥、瓜果文字、亭台樓閣等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王妃貴婦們戴著扁方故意把兩端的花紋露出,以引人注意。在扁方上綴掛的絲線纓穗,據說是與腳上穿的花盆底鞋遙相呼應,使之行動有節,增添女人端莊秀美的儀態。每逢喜慶吉日或接待貴客等滿族婦女便要戴上扁方了。戴上這種寬長的扁方,限制了脖頸扭動,使之身體挺直,再加上長長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們走起路來顯得分外穩重、文雅。
勒子,俗稱「包頭」,北方人稱其為「腦包」,是一條中間寬兩頭窄的長條帶子,戴在額眉之間。原為江南和中原地區老年婦女冬季圍頭的禦寒品,明清之際廣為流傳,貴婦用以裝飾,貧女用以避寒。東北地區已婚的滿族婦女使用的勒子使頭發稍稍後仰,較江南婦女的平髻略有變化。其形質多用紗、羅、綢、緞等製成黑色長帶,繞頭一周。明嘉靖年間勒子尚寬,其後逐漸變窄,但製作異常精細。上綉各種吉祥花色圖案,也有中間鑲嵌珍珠、寶石做點綴的。清代婦女戴勒子,沿襲明代舊制。如清早期雍正十二妃圖軸中,就有兩位美人頭戴勒子,從畫面上看,有紗綢的,也有貂皮的,反映了不同季節戴不同式樣與質地的勒子.如北方冬季寒風凜冽,勒子大多用貂皮製作,稱為貂復額。明末清初,正是勒子盛行之時,無論宮廷貴婦還是民間女子都掀起遮眉勒熱,由於貧富之別,勒子的質地,以及勒子上綴的飾物都有所差別。這種遮眉勒在北方比較實用,因此流行起來經久不衰。除勒子外,還有一種金約,類似勒子形制,但比勒子還要窄些。
流蘇是滿族婦女十分喜愛的首飾,其造型近似簪頭,但在簪頭的頂端垂下幾排珠穗,隨人行動,搖曳不停,與古代八大類首飾中的步搖極為相像。步搖首飾始見漢代,最初只流行於漢代宮廷與貴族女人頭上。何為步搖?「步搖者,貫以黃金珠玉,由釵垂下,步則搖之之意。」步搖屬於漢代禮制首飾,其形制與質地都是等級與身份的象徵。漢代以後,步搖才逐漸被民間百姓所見,才有機會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在貴族婦女中,還實行過一陣加於冠上的步搖冠。戴在頭上較之步搖更富有富貴豪華之感。
在北京故宮舉辦的《中國文物精華展》中,曾展出過幾件遼寧省出土的金樹形步搖冠飾件,金樹是冠狀傘形,一根兩枝樹權分別展開了大小四十餘件樹枝小枝權,每一小枝權頂端各有一兩個可以活動的小金環,環下各系一片金樹葉,稍一觸動枝搖葉擺,華美無比。它的出土使我們感到祖先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創造力,同時也可以了解到封建帝王妃嬪生活之奢侈。史載,唐宋之後步搖形制變化多端,除金質外還出現了玉石、珊瑚、琉璃、琥珀、松石、晶石等珍貴材料製作的步搖。明代四大名畫家之一唐寅在《招仙曲》一詩中寫道:「鬱金步搖銀約指,明月垂璫交龍椅」。由此可知明代步搖用「鬱金」,這也許是用金屬與珠寶鑲嵌的一種步搖形制。其中不乏明代時興起來的焊接新工藝。將金累絲與金底托焊接在一起再嵌上珍珠寶石等作點綴,其實用耐久程度大大超過了雕琢、燜壓等傳統工藝技術。
清代步搖大多採用了明代焊接製作新工藝方法。在台灣故宮博物院編輯的《清代服飾展覽》圖錄中,有一件「點翠嵌珠鳳凰步搖」,就是使用了金屬焊接作底托,風身用翠鳥羽毛裝飾,其眼與嘴巴用紅色寶石、雪白的米珠鑲嵌,兩面嵌紅珊瑚珠。鳳身呈側翔式,尖巧的小嘴上銜著兩串十多厘米長的小珍珠,墜角是一顆顆翠做成的小葫蘆。整個步搖造型輕巧別致.選材精良,實為罕見。
在另一圖錄中又有一件「吉慶有餘」流蘇,形制近似類同。與針梃連接的流蘇頂端是一金累絲的金戟(古代作戰武器),戟上挑著一個下垂的金累絲的磐,磐的兩端義各下垂一珠串,一串為珍珠青金石蝙蝠點翠華蓋,下墜著紅寶石墜角。另一串為珍珠蜜臘魚及點翠華蓋,紅寶石墜角。整個流蘇由戟、磐、蝙蝠、魚等組成,諧音「吉慶有餘」。這件流蘇寓意吉祥,形式別致,不但起著裝飾發式作用,還集嗡意、象徵、諧音於一體,堪為流蘇首飾的上乘之作。
流蘇一詞的本義原是指古代人裝飾車馬帳幕時用的綵線絲穗。而步搖與流蘇在形制上和功能上如出一轍,至於步搖的名稱為什麽沒有被沿襲下來,反而為流蘇一詞所取代,尚有待日後的進一步考證。
滿族婦女所喜愛的流蘇,多種多樣。

③ 西門子洗衣機的過濾網在哪

西門子洗衣機過濾網分兩種:一種是設置在內桶平衡環處(即內桶的內側上方),形狀為方框形(即水道過濾式),一種是設置在內桶的中間部位,形狀為豎式形(即左右搖擺式)。

(3)染色搖擺機電腦工藝怎麼設置擴展閱讀

1、過濾網是在洗衣機內桶上方(水道過濾式)拆卸的方法:

用手捏住過濾網插槽,往上抽即可拆下,將過濾網內的線屑取出,過濾網用水沖洗一遍即可,裝入時對准左右槽口往下壓就可安裝到位。

2、過濾網是在洗衣機內桶中部(左右搖擺式)拆卸的方法:

用大拇指按住過濾網上方的塑料按槽,用力往下按,然後向外取出,將線屑取出後,過濾網用水沖洗。

裝入時,需注意過濾網下側與上側不能裝反,否則會出現過濾網取不下來現象,過濾網有上側與下側標注,看清後過濾網下側對准內桶下方的卡口插入,然後用大拇指按住上方的塑料按槽對准上方的卡口插入即可。

④ 立信染色電腦自動不運行

因為它是電腦功能中的自我保護程序。
這是染色機電腦功能中的一種自我保護程序,當邏輯工藝達到設定目標時,就會智能化,完成並停機。
此外染色電腦上的自動觸摸裝置和電氣結構都比較復雜,是容易發生故障的地方,所以應經常檢查控制部份的運行狀況的電氣系統等。

⑤ 標牌製作的常見標牌製作工藝

金屬平曬標牌主要是運用感光曬牌的方式,將不同顏色溶入膠膜裡面,使其通過顯影的方法呈顯在金屬板上,從而達到具有說明意義的目的的一種金屬標牌。
以下是幾種經常接觸到的金屬平曬標牌具體的工藝流程及配方(平曬標牌的工藝流程):
平曬鋁標牌:是採用感光製版的方法,將不同的顏料入膠膜裡面,使其文字、圖案呈現在金屬板上,從而達到具有說明意義的金屬銘牌。
1)下料:要求毛料尺寸一般要大於製版尺寸(5mm以上),板面平整光滑,無坑凹。
2)前處理:①拋光②拉絲③處理④氧化等幾種方法。
3)水封閉:將處理好的板子,經去油、除膜後、迅速浸入水中不可和空氣接觸。
4)打膠:膠液的配置。膠:200-230克水:1000ml,沸水煮2小時使膠液充分溶解,使溫度降至30-50℃時加入光敏劑(重酪酸銨)25-30克後將膠液均勻的塗布在金屬板上,烘乾待用。
5)曬版:可利用SB750型真空曬版式機進行感光曬版,燈60-90cm時間40-80秒取後,放在溫水中顯影1分鍾放入色液中進行染色。
6)保光:經過充分染色的牌子,晾乾後,用刷子或噴槍塗上保光漆(一般用眼睛牌烤漆或免烘烤保光漆)。
7)剪切成。
平曬標牌一般用於室內用品、小家電及非惡劣氣候所影響的設備上。優點是製版工藝簡單,速度快,交貨及時,費次品率及低。缺點是經日曬雨淋,容易退色。不能做戶外標識。 腐蝕金屬標牌也叫蝕刻標牌。主要採用掩膜、蝕刻、後處理三步進行加工製作而成的凸字金屬標牌或凹字金屬標牌。
腐蝕金屬標牌製作工藝:
1)下料:按圖紙要求(版面尺寸)的大小,四周外加不低於5mm以上的毛邊。剪板用720型腳踏式剪板機,要求表面平整,四周無毛利。
2)金屬腐蝕標牌表面處理:
⑴機械式拋光:用2.2-4千瓦拋光機,對毛料進行機械拋光,布輪使用300-350電機轉速一般2000-3000轉/min。
⑵鹼處理:用10-15%的氫氧化鈉在65-85℃的水溶液中將金屬板煮10-30秒,然後用清水洗凈,浸入5%的重銘酸水溶液中。
⑶粉處理法:用平刷蘸老粉(雙粉)將版子均勻的十字交叉法刷洗耳恭聽,以直到除去污面,或去除氧皮的效果,然後用5%重鉻酸鉀水溶液中封閉。
⑷拉絲處理法:用機械或手工拉絲的方法,將金屬板面進行拉絲處理,以達到金屬表面再生效果。 金屬絲印標牌是指採用樹脂類油墨,在前期處理後的板面上進行絲網印刷,然後進行保光、覆膜等工序即可製成各種精美的彩色絲印金屬標牌。
金屬絲印標牌製作技術,是絲印技術應用的一個方面。各式各樣的絲印標牌已廣泛應用於電子工業和家用電器產品上,尤其是在各種標牌的表面採用了新裝飾工藝之後,它以精緻典雅的形式,多次多彩的裝飾效果展現在人們面前,提高了商品的價值和競爭能力。在金屬標牌製作生產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是絲網印版及承印物前處理的工藝技術和印刷要點及絲印油墨的選擇。 熱轉印金屬標牌是將金屬板材利用表面處理工藝生成的一種專用面板,再將你設計成的彩色圖片用噴墨列印的方式打到轉用紙上,通過加熱反轉到金屬板上,製成的金屬標牌。
熱轉印金屬標牌的製作工藝:基紙的處理->印刷保護層->印刷圖案層->印刷發光層->印刷覆蓋層->印刷膠粘劑層->乾燥->包裝。
1)保護層。採用300目絲網印刷一遍透明熱轉印油墨(如果油墨黏度過大,可以採用稀釋劑稀釋到合適的黏度),將整個圖案全部印刷透明油墨,主要是用來保護圖案層,使圖案具有耐磨、耐洗、耐化學葯品性,而且起到定點陣圖案作用。採用自然晾乾或低溫烘乾即可。
2)圖案層。圖案層採用熱轉印彩色油墨印刷一遍即可,所用的絲網目數為300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用稀釋劑來調節黏度。印刷的次序主要依據是顏色由深到淺。注意定位準確,以免再印刷發光圖案時偏位。採用自然晾乾或低溫烘乾即可。
3)發光層。將發光材料與透明熱轉印油墨按1∶1配製成發光油墨,用稀釋劑調節黏度。
採用100~200目絲網印刷,印刷的次數根據發光亮度來確定,發光亮度高,印刷次數多,發光亮度低,印刷次數少,一般印刷二遍即可滿足要求。採用自然晾乾或低溫烘乾即可。
4)覆蓋層。由於採用了發光材料印刷圖案,必須在圖案後印刷白色反光層以增加個性化的效果。我們採用白色熱轉印油墨在整個圖案上用塗有印刷保護層的網版印刷一遍覆蓋層。採用自然晾乾或低溫烘乾即可。
5)黏合劑層。最後用100~200目絲網印刷一遍熱熔膠粘劑層,要保證覆蓋整個圖案。主要是用來粘接圖案與布料。採用自然晾乾或低溫烘乾即可。
6)標牌的包裝。將乾燥後的熱轉印標識用包裝膜包裝後平整放置。
當前的常規做法多多少和會用到油墨或其它化學試劑,對環境有一定有污染。隨著科技的進步,會有更好的加工技術用於標牌的製作. 1、漆膜雕刻法:
是手工製版法的一種,較簡單。可印製一般不太精緻的單色圖案和文字。
⑴噴制刻版漆膜紙:將描圖紙用漿糊粘在平整的木版上,用排筆把橡膠水1份(體積比),汽油1份調好,均勻地塗在紙面上,干後噴塗軟性清漆3—5次,每次噴塗後,在烘箱中用40度~50度烘乾,漆膜厚度噴至5~6毫米為宜,漆膜應光亮、均勻、無氣泡、無污點。
⑵雕刻圖形:把漆膜紙貼在圖形上,用刻刀、圓規刀、直尺按圖形雕刻,輕輕地剔除漆膜。
⑶轉貼:雕刻圖形之後,便可以往事先做好的絲網框上轉貼了。方法是把刻好的漆膜放在網框下面壓緊,用棉花沾少許稀料在上面輕輕復擦,至漆膜與絲網粘牢為止。乾燥數分鍾後,把描圖紙揭掉。如果紙未全掉,可用棉花沾水擦凈。空白的部分用硝基漆塗一層,將絲網的網眼堵住。晾乾後即可印刷。
2、碳素紙曬版法:
也是一種較簡單的手工製版法。
⑴裁感光紙:感光紙是一種混合物較厚地塗上上氧人鋇原紙上製成的碳素紙,按圖形的大小裁好備用。
⑵敏化:在500毫和20克重鉻酸銨配製的溶液中浸泡3-5分鍾,取出碳素紙,把水分流干。
⑶曝光:把碳素紙平貼在清潔的玻璃上,膠膜向上,在上邊覆蓋陽圖聚酯薄膜底版,用曬版機進行曝光,曝光時間8-12分鍾。
⑷顯影:曝光後在40~50度溫水中浸泡數分鍾,使膠膜和陽圖版與氧化鋅原紙自然脫離,用溫水仔細顯影至力形文字清晰為止。
⑸轉貼:把制好的版放在預先綳好絲網的網框下面,在絲網上面覆蓋幾層報紙,壓上玻璃板,以1-2公斤/平方厘米的重壓,此時膠膜與絲網貼牢,取下重物和報紙,用電爐烘乾膠膜,再取下原紙,膠膜圖形即轉到絲網上。仔細檢查圖形有無缺陷,合格後把圖形周圍的絲網上塗上一層硝基磁漆保護,把絲印印版裝在印版台,以備印刷。此種製版法的適用范圍與漆膜雕刻法相同。
3、感光製版法:絲印標牌所用的印牌精度要求較高,一般都採用先進的直接、間接、直間三種感光製版法。
A、直接製版法:
⑴崗框使用鋁框,用不著綳網機動性綳網,氣壓在5-6公斤/平方厘米,使用縮醛膠粘網,綳松緊程度用張力測量,張力5-7公斤,下沉尺寸應小於2毫米。
⑵清洗絲網:用洗衣粉、洗潔精、乙醇等作為潔洗劑,清洗絲網的兩面,並用清水沖凈,經熱風乾燥後待用。目的是使網能與感光膠更好粘合。
⑶刮斗(塗布斗、塗布器):塗布感光膠的刮斗可以用不銹鋼製成,也可用有機玻璃板製成刮板。其長度一般略小於是絲網框內徑(把長度不同的幾種刮斗配成一套備用)B。刮斗的邊緣必須薄而不刃,光滑挺直,不允許有凹凸、毛刺、傷痕等缺陷,以心影響製版質量。塗布絲網感光膠時,每塗三次烘乾一遍,需連續作3-4遍,直到膠膜達到需要的厚度為止,再進行曝光。
⑷乾燥箱的溫度,較為理想的是用可調溫度的乾燥箱。感光膠的乾燥溫度,一般控制在40度左右,烘烤時間過長或溫度過高,都會影響感光層質量。
⑸安全燈光:工作室的照明光源,一般都採用橙色、黃色或紅色光作為安全燈光,但從視覺來說,橙黃色光源舒服些。其亮度以能清楚地看見一切物件為宜。
⑹檢驗底版:在曬版之前必須對底版仔細檢查,包括版面上塵土、底版黑度、線條斷缺、砂孔缺陷等項及圖象文字的正反是否符合要求。
B、間接製法:
⑴准備網框和感光膜:把綳好的網框(尼龍絲用220-260目的)用10%磷酸鈉水溶液清洗,除去油污。
線網感光菲林膜是一種以聚烯醇膠為主體的感光膠,菲林膜是在0.12-0.06毫米透明塑料片基上把明膠為主體感光劑塗布,使用前接圖形大小,每邊寬出20毫米,用布把膜上的粉末污物擦除干凈。
⑵曝光:把菲林膜與底版在曬版機內壓緊,用碳精燈或氙燈進行曝光。網框與光源的距離為50-60厘米,曝光時間2-6分鍾。
⑶顯影:曝光後,將菲膜放在平板上,用溫水浸潤網膜1-2分鍾,用水噴頭噴淋,用水溶去非感光部分(圖形部分)曬版、顯影後的菲膜,直到圖形清晰為止。
⑷貼菲林膜:把曝光顯的菲林膜面貼在絲網上,人膜的背面用橡皮板或其它直板,輕輕刮貼,使膜與網接觸牢固,馬上放在烘箱內,在溫度55±2度的條件下烘烤8-12分鍾,乾燥後,把網框固定在印版台上進行試印。
⑹去膜方法:在曝光、顯影過程中,發現版不合格時,馬上用溫水可把膠膜刷掉重新製作。如果版已乾燥或生產一段時間後再去膜時,可用工業次氯酸鈉與水各一份,浸泡10-20分鍾。或有5%氫氧化鈉水溶液加溫處理網版,可除去膠膜。
C、直間製版法:
直間法是直接法與間接法的混合製版法,它與間接法的不同點在於,間接法先在菲林膜上做在圖象後再往絲網上轉貼,而直間法是先將菲林膜轉貼在絲網上後曝光製作圖象。
處理
標牌的承印材料主要有鋁、銅、不銹鋼、鋁的用量最多。另外還有塑料、滌綸、紙等。
鋁制標牌是標牌品種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具有美觀、光亮、硬度高、耐磨性好、適用廣、用量大等特點。用於機械、電子、儀器、儀表、家用電器、日用五金、鍾表、日用化妝品包裝等。
鋁基材的前處理有多種方法,根據用途,主要有除油、噴砂、拉絲、拋光、氧脂。
1、除油:為使鋁基材的表面具有一定的親墨性,需將表面的油層及油污除去,可用棉紗蘸汽油擦試。也可用鹼性溶液進行化學除油,如硫酸鈉30-50克/升,磷酸鈉40-60克/升,硅酸鈉10-15克/升,在溫度60-70度中浸2-5分鍾即可除油。
2、噴砂:噴砂是為了提高油墨與金屬材料的粘合力,通常使用專用噴砂機進行噴處理,如果0.5-1毫米厚的鋁板,噴砂用砂粒直徑為0.05-0.15毫米,也可用河砂,經篩過濾後使用。
3、拉絲:也稱絞加工,是把在鋁板表面用機械磨擦的方法加工出細膩的直線紋路。它是一種較新的表面裝飾性處理工藝,可以克服鋁材表面的劃痕等缺陷。提高材料的使用率。拉絲有粗絲想方設法和細絲紋兩種,一般用直徑0.1毫米的不銹鋼絲刷或百潔布帶刷,也可用尼龍砂帶加工。
4、拋光:是為了克服鋁基材料表面缺陷,提高表面的光潔度。拋光分機械拋光和化學拋光。機械拋光是採用布輪拋光機,化學拋光多在酸性溶液中進行,如硫酸15%、硝酸10%,溫度90-100度,時間為2-3分鍾。
5、氧化:鋁板拋光後的表面都有殘存的拋光皂,應用板紗蘸汽油擦去,然後進行化學去油,再浸入硝酸溶液中(硝酸與水1∶1比例),10分鍾後取出,再放入氧化槽中進行電化學氧化。氧化液配方:硝酸160-200克/毫升,溫度10-20度,時間30分鍾。
氧化好的鋁板充分水洗晾乾,表面形成了一層孔隙均勻的氧化層,即氧化膜,應避免臟物污染。氧化好的鋁板最好當即印刷,如不能當即印刷,應用軟紙隔墊包好或直接放在風干架上,存放時間不能超過一周。
鋁板表面的氧化層能吸附染料、水分和其它鹽類,所以在絲印時不用手或帶有油污的東西接觸表面。當油墨印到氧化層上時,油墨即向孔隙滲入。下道工序的加溫是使油墨加速向孔隙滲入,直到把所有油墨覆蓋的表面孔隙填充完為止。
印在表面的油墨很少擴散或不擴散,良好地保證文字、圖案的精確和清晰。
6、封閉:其作用是將油墨牢牢地封在孔隙內,永不升溢或擴散。對未補油墨覆蓋的部位來說,封閉的作用是填平氧化膜的也隙、使之不透水,加強表面的抗蝕性能。一般採用硫酸鎳溶液進行封閉。配方:漢酸鎳10-12毫升,溫度80-90度,10-15分鍾。封孔後再用手或其它帶油的東西接觸表面,用一般的清潔劑即可洗掉。 在現今的金屬標牌或非金屬標版絲印中,可以用的印刷油墨較多,但選擇適合的油墨(塗料)並不易。標牌絲印常用的油墨有以下幾種:
1、烘烤瓷漆:
是一種單液型配方,當受熱時發生交聯,存儲性能較好。可存放6個月至一年。具有良好的光潔度,耐磨、耐化學和耐候性能,因而使用最普遍。醇酸、丙烯酸和聚酯具有這些特性。環氧樹脂有斷裂和粉化的傾向,一般不在戶外使用,但它乾燥快,有良好的耐化學腐蝕特性。醇酸瓷漆具有平衡的物理特性,如耐化學性和耐候性、可成形性、硬度和光澤,被最廣泛地使用著。
2、空氣乾燥瓷漆:
常用醉酸製成,得用空氣中的氧氣,經過反應實現固化。醉酸瓷漆的性能由使用油的類型和數量而定。油乾燥時間越長,瓷漆的乾燥時間就長。當以乾燥速度為條件時,乾燥時間長的油漆一般都有良好的表面耐用性能。這些漆多用於室外金屬標牌。
3、溶化揮發油墨:
只依靠溶劑揮發以實現乾燥。塗層最終的性能根據配製成液體之前聚合物中所固有的物質性能定。此類聚合物中含有熱塑性丙烯酸。以揮以性為主份的絲網印刷油墨通常會常受到溶解的損害。有一些不溶於汽油和酒精的丙烯酸,其中膜面可與接觸,因而,以熱塑性丙烯酸、乙烯和其它可溶的聚合物為主份的油墨大多用在塑料基材上。
4、雙液型油墨:
常見的是環氧樹脂或聚氨酯,盡管還有其它許多種。經常在材用的雙液系統是節省能源的最明智的選擇,其塗層質量高,但混合不方便。此外也要要根據產品的用途來選擇,如果產品可能用在戶外,而且還要注有某些柔性,那麼選用以脂肪族烴為主體氨基甲酸乙酯油墨。雙液型環氧樹脂油墨與烘烤型瓷漆的使用性能相同,但成形性不夠好。
5、油墨添加劑:
與其他油墨一樣,金屬用絲網印刷油墨也含有添加劑,這是生產時中進的少量化學劑,以改善墨膜的性能,有些能加速固化或引發固化,而另一些可使氣泡破裂、墨質均勻,減少結膜可能性。生產廠家根據具體的配方交添加劑與油墨混合在一起,印刷者所需的是將油墨調稀至適合印刷的稠度。
印刷
絲網印刷的質量、墨層的厚薄與絲網粗細、油墨粘度、刮板的硬充、角度、製版方法都有密切關系。
1、絲版與定位:鋁板材料用三點邊定位。套色印刷時,先印淺色,再印深色。
2、印版與承印物的距離為1-2毫米,距離大小,與絲網的選擇有關,尼龍絲網彈力好,伸縮性大,一般2-3毫米。
3、刮板用聚氨酯橡膠板,其硬度為70-75度,厚度為8-9毫米,印刷時的刮板角度70度為宜,刮板速度應以勻速直線運動。
4、貼切保護膜:印刷後的標牌,為了避免裁切和運輸過程中造成創傷,表面要貼透明壓敏膠保護膜,背面要貼雙面膠紙。
5、裁切:用小型剪切床,成型可用孔定位或邊定位沖壓。 刻制標牌:一般是指用回轉鋸或垂直鋸從膠板或銅板或其他板塊上刻出文字或圖案的手段。80年代中期,橡膠板材貼丙稀酸的板材(亞克力)是當時典型的材料。但如今已發展到了金屬板、銅板、鋁板等材料。為了表現出小文字的立體感,已應用到丙稀酸(亞克力)材料方面。雖然刻制的標牌沒有具備本體發光或字體照明的這一點,但它可以獨自表現出文字內容。
橡膠刻制標牌
銅板刻制標牌
丙稀酸性板材(亞克力)刻制標牌
A)主材料
刻制標牌的主材料有:橡膠板、銅板、木板,凡是可以用鋸鋸斷的板材都可以作為刻制標牌的主材料。
——鋁制板材
——AVS板
——橡膠板
——純銅
——丙稀酸制板材 由樹脂材料製作的發游標牌成本低,質量好,亮度強,成本低。可以製作立體多種顏色嵌套效果
與吸塑字亞克力字比較
⒈樹脂標牌可以通體發光字、正面不發光側面發光字
⒉不需要吸塑機、刻字機等大型設備,降低生產投資成本
⒊可調和任意顏色,並非固定幾種顏色
⒋對生產場地要求不大,10平米也可
⒌傳統吸塑亞克力製作多層顏色嵌套需要製作多套模具,成本倍增。樹脂發光字多層顏色嵌套和普通單色發游標牌製作時間和製作成本是一樣的。 蝕刻:蝕刻是不銹鋼標牌製作的主要採用手法之一。
原理
在不銹鋼板上面均勻的圖上一層耐腐蝕的感光油墨,再在上面放上一張菲林底片,用紫外光進行曝光,之後菲林底片上的透明部分被紫外光穿過後會和感光油墨起化學反應,形成抗弱鹼性的塗層,在菲林底片黑色部分的下面的感光油墨則不耐弱鹼。除去菲林底片,把不銹鋼板泡在弱鹼性的碳酸鈉溶液中,不耐弱鹼部分的凃層就會與碳酸鈉溶液起化學反應而脫落,這些地方的金屬就裸露出來了,不銹鋼板上就會呈現出圖案。在它的反面貼上一層防腐保護膜,把它放入蝕刻機里,用三氯化鐵溶液沖刷暴露著的不銹鋼板表面,三氯化鐵溶液中的三價鐵離子會快速氧化、蝕刻這部分不銹鋼板,我們用微距拍攝可以清晰地看到,局部的不銹鋼板被蝕刻下去了。
工藝
(一) 表面保護
1、塗耐腐蝕的感光油墨
首先選擇200目的絲網網版。絲網網版必須特干凈,大小適中。把它牢牢固定在專業的手工網印平台架子上,把不銹鋼板放在絲網網版的中心位置,讓不銹鋼板的邊與對應的絲網網版內框保持6厘米左右的距離,太近和太遠都不合適。放在恰當的位置後,用透明膠帶粘在四周 ,粘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地用手邊粘邊壓,這樣才不會在透明膠帶和網版之間留有氣泡,讓它們充分接觸,在塗感光油墨時不會塗到不銹鋼板外面。中間沒粘透明膠帶部分正好和不銹鋼板的大小吻合,這樣在塗耐腐蝕的感光油墨的時候,位置才會准確。全部粘好後,把表面再清理一下,以保持絲網網版紗面的清潔。
我們選擇一塊1厘米厚的墊板,把它放在絲網網版與網印平台架子面板的後面,它們之間的這個距離,這就是網距。一般最好是使絲網網版張力大,網距小.,這樣刮印油墨後能及時彈起。
耐腐蝕的感光油墨在使用前,要調整稀稠度,在冬天,油墨很容易凝固。可以先把它放在烘箱里烘一會兒。烘箱的溫度設置在88度,讓它自動控制,5分鍾後拿出來,充分攪拌,沒有氣泡,像這樣了才能使用。
准備一把斜面有彈性、平整、無缺口,表面干凈的橡膠刮板。
把適量的感光油墨,放在絲網網版的紗面上,形成一個條狀,就可以用刮板開始颳了,刮的時候,用力要合適,速度也要恰到好處,刮1到2遍後,把絲網網版掀開,如果印在不銹鋼板上的感光油墨厚薄非常均勻,就可以用手托在它的反面,把它拿出來,注意不要將塗有感光油墨的那面弄臟。
要說明的是, 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刮2遍後,效果還是不好,那就要放棄了。否則油墨太厚也是不行的。
在30度左右的溫水中,加入適量工業用弱鹼性的碳酸鈉,比例大約是20:1,攪拌均勻後放入感光油墨沒有塗均勻的不銹鋼板,塗層很快就會脫離不銹鋼表面,再用干凈的布把感光油墨徹底擦掉,然後用清水漂洗,用吹風機吹乾,就可以重新再印了。
2、烘乾
把塗好感光油墨的不銹鋼板放在烘箱里,溫度設置在88度,烘的時間為15到20分鍾。烘乾後,把吹風機調到冷風檔,給不銹鋼板降溫,也可以讓它自然降溫。
(二)曝光
下面到kR-B1型單面真空曝光機上進行曝光。
先接通電源,控制面板上的電流表顯示為8安-10安,將機器預熱3分鍾左右,即可正常工作。將菲林片與不銹鋼板對齊並使兩者充分接觸,然後讓不銹鋼板在上面,菲林片在下面,平穩地放在單面真空曝光機工作檯面上。
這個導氣管是用來吸真空的,把它放在不銹鋼板的一邊上,它的作用是將蓋板中間的橡皮與不銹鋼板之間的空氣吸走,使不銹鋼板下平面壓緊菲林片,這樣可以保證曝光時的清晰度。
合上蓋子,鎖緊掛扣,按下真空按鈕,機器就開始抽空真空。
把曝光時間設定在45秒,輕點一下快門按鈕,此時,時間繼電器開始計數,kR-B1型單面真空曝光機裡面的紫外線光就會透過菲林片的透明部份對感光油墨進行著曝光。到了45秒後,快門自動關閉,曝光結束,時間繼電器自動清零。
關閉真空按鈕,打開鎖緊的掛扣,等真空表基本歸零才可以掀開蓋板,取出不銹鋼板和菲林。這就是曝光後的不銹鋼板,用肉眼看上去,沒有任何變化。
(需注意的是曝光工作完成後,一定要過5分鍾,讓曝光機內的燈管冷卻後,再關閉總電源)
(三)顯影
在30度左右的溫水中,加入碳酸鈉,按20:1比例配製溶液,攪拌均勻。把曝光好的不銹鋼板放入弱鹼性的碳酸鈉溶液中,沒有被曝光部分的油墨,因不耐弱鹼就會起化學反應而脫落,用柔軟干凈的布,輕輕擦洗,圖案就慢慢顯現出來了。顯影結束後,把不銹鋼板上殘留的碳酸鈉沖洗干凈,用吹風機吹乾。
(四)修版
對於顯影後的不銹鋼板要認真進行檢查,圖案上塗層部分如有斑點或破損處,可以用牙簽沾上感光油墨進行修補。如果修補不好,那隻能退回前道工序全部返工。
(五)堅膜
把修好版的不銹鋼板,放入烘箱里,把烘箱溫度設置在88度,這樣可以增加圖案上塗層與不銹鋼表面的結合力,並提高其表面的強度,這就叫堅膜。過10到15分鍾,把它拿出,吹冷,也可以讓它自然降溫。
在堅好膜的不銹鋼板反面貼上防腐保護膜,.使反面不會受到蝕刻,保證它的平整。
(六)蝕刻
接下去我們要在KR-J1精密搖擺蝕刻機里進行蝕刻。
1、配液
用作蝕刻劑的是三氯化鐵溶液。它的波美濃度在蝕刻環節中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蝕刻的速度。合適的波美濃度是38到40度之間。
測量濃度的方法是;將三氯化鐵溶液倒在細長的量杯中,插入波美計,挨著液面的數值就是它的波美濃度。
如果波美濃度是42度,有些太濃,我們可以加水進行稀釋,攪拌均勻後,取樣重新進行測量。如果波美濃度太低,則可加入高濃度的三氯化鐵溶液。波美濃度調配合適後,倒入蝕刻機的箱體內,把蓋子蓋好。
2、開機
蝕刻機使用的是380V電源。打開電源開關,電源指示燈亮。啟動酸泵,讓三氯化鐵溶液在機器內循環,觀察溫度表最高不能超過50度。按下傳送帶開關,進行整機試運行。
3、試刻
這台精密搖擺蝕刻機傳送帶可以無級調速,沖刷時間的長短可以在這里進行調整。
蝕刻機運轉正常後,先在入料口放一塊試刻用的不銹鋼板,傳送帶會把它緩慢的送入機器內部。按下蝕刻開關,機器內的噴嘴就開始噴出三氯化鐵溶液,它的壓力基本上是恆定的。三氯化鐵溶液不斷地沖刷不銹鋼板的表面,溶液中的三價鐵離子快速氧化不銹鋼板,不銹鋼板就被蝕刻下去了。
沖刷時間的長短就決定了蝕刻的深度。
提示:如果蝕刻太深,要提高傳送帶前進速度:如果蝕刻太淺,要降低傳送帶前進速。
大約3分鍾後, 我們可在出料口拿到試刻的不銹鋼板,用手試摸一下蝕刻的深淺程度,如果手指上感到有點高低的感覺,這時的深度在大概在0.1毫米,就可以開始正式蝕刻。
4、正式蝕刻
把堅好膜 並在反面貼上了防腐保護膜的那二塊不銹鋼板放在入料口的合適位置,按下蝕刻開關,蝕刻機就開始對不銹鋼板進行蝕刻,3分鍾後,我們就在出料口看到了的這兩塊不銹鋼板,仔細檢查一下,像這樣就達到了我們要求的蝕刻效果。
5、褪膜
先把蝕刻好的不銹鋼板放入清水中,用干凈的布將三氯化鐵溶液洗去。然後放入另一個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擺動幾下,將表面洗干凈,再把不銹鋼板反面貼的防腐保護膜撕掉,將這二塊不銹鋼板,放在盛有固體氫氧化鈉的容器里,按1:10左右的比例加入七、八十度的熱水,擺動容器,使氫氧化鈉充分的溶解。我們可以看到,兩塊不銹鋼板上殘留的膜都會慢慢地全部退去。擺動到水溫為二、三十度了,才可以拿干凈的布將它們擦洗干凈。再把不銹鋼板放入盛有清水的桶中進行漂洗。
蝕刻好的標牌半成品就是這個樣子。讓它自然晾乾就行了。

⑥ 亞馬遜kindle3白色塑料殼被皮套里的黑色絨絨布染色了,怎麼弄下來

應該是滲入了,如果有化學反應的話,估計擦不掉了,你可以用汽油試試,汽油擦不掉的話,一般就洗不掉了,你用的劣質皮套吧,呵呵,你可以看看我用的這個皮套,重重保護的設計,網路搜索:可可kindle

⑦ 怎樣描寫古代女子的衣服、發髻和首飾呢

鈿子分鳳鈿、滿鈿、半鈿三種。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一般婦女多用銅絲或鐵絲做成「頭發撐子」,鈿子有鳳鈿、滿鈿、半鈿三種。鈿子前如鳳冠,後加覆箕,上穹下廣;將頭發分兩縷纏繞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飾物
簪子是滿族婦女梳各種發髻必不可少的首飾。通常滿族婦女喜歡在發髻上插飾金、銀、珠玉、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製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壓鬢簪、鳳頭簪、龍頭簪等。簪子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在選擇時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和身份來定。比如人關前,努爾哈赤的福晉和諸貝勒的福晉、格格們,使用製作發飾的最好材料首選為東珠。兩百年後漸漸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與珍珠相提並論的還有金、玉等為上乘材料,另外鍍金、銀或銅制,也有寶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種簪環首飾,裝飾在發髻之上,這若是同進關以後相比,就顯得簡單得多了。進關以後,由於受到漢族婦女頭飾的影響,滿族婦女,特別是宮廷貴婦的簪環首飾,就越發的講究了。如乾隆十六年(1751 年),乾隆皇帝為其母辦六十大壽時,在恭進的壽禮中,僅各種簪子的名稱就讓人瞠目結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勝簪、景福長綿簪、日永琴書簪、日月升恆萬壽簪、仁風普扇簪、萬年吉慶簪、方壺集瑞邊花(鬢花)、瑤池清供邊花、西池獻壽簪、萬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雲擁福簪、綠雪含芳簪……等等。這些發簪無論在用料上,還是在製作上,無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從清代後妃遺留下來的簪飾來看,簪分兩種類型。一是實用簪,多用於固定發髻和頭型用的。另一類為裝飾簪,多選擇質地珍貴的材料,製成圖案精美的簪頭,專門用於發髻梳理後戴在明顯的位置上。現故宮內珍藏的多幅宮廷寫實畫,都有後妃戴簪的描繪。從圖上看,她們有的將簪戴在發髻正中,有的斜插在發髻的根部。後妃們頭上戴滿了珠寶首飾,發簪卻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後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寶為質地,製作工藝上亦十分講究,往往是用一整塊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頭和針梃連為一體的簪最為珍貴。如北京故宮珍藏的白玉一筆壽字簪就是一塊純凈的羊脂白玉製成的,簪梃即是壽字的最後一筆。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盤腸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飾中之佳作。此外還有金質的福在眼前管、喜鵲登梅簪、五蝠捧壽簪等以雕刻精細、玲瓏剔透而受到矚目。還有金質底上鑲嵌各種珍珠寶石的頭簪,多是簪頭與針梃兩部分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麗華貴之感。隨著清代後妃發式逐步加寬加大,簪飾的形制也逐步朝兩個極端發展,一種是簪頭逐漸變小,如疙瘩針、耳挖勺、老鴉瓢等;另一種是簪飾越來越大,不僅適合滿族婦女梳兩把頭覆蓋面大的特點,還逐漸演變成頭花、扁方等大首飾。
頭簪作為首飾戴在頭上,不僅起到美飾發髻的作用,簪頭製成的寓意吉語還有托物寄情、表達心聲意願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後妃遺留下的簪飾來說,形式之多,花樣之廣是前代各個時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寶館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報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頭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約五厘米長,看上去就像一頑童在作舞蹈狀。在畸形珠左邊飾一藍寶石雕琢的寶瓶,瓶口插幾枝細細的紅珊瑚枝襯托著一個「安」字。頑童背後一柄金如意柄,將其與寶瓶連為一體,並將金累絲靈芝如意頭露在頑童右側。從頑童裝飾看是個男孩。整個如意連在一起便稱.之為「童子報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會的道德倫理講究「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皇帝的妻妾當然是以皇帝為綱,要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壽多子孫」,以使皇家血脈旺盛,帝王基業萬古千秋地傳承到永遠,這只頭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實並非那麽稱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個兒子,長大成人的有二十四個,諸皇子爭權奪勢,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緒兩位皇帝,即有皇後又有妃子,卻無子嗣,致使其母慈禧兩度垂簾聽政,統治了中國達半個世紀。
慈禧還愛美成癖,一生喜歡艷麗服飾,尤其偏愛紅寶石、紅珊瑚、翡翠等質地的牡丹簪、蝴蝶簪。咸豐十一年,奕濘病逝承德的避暑山莊。慈禧二十七歲便成了寡婦。按滿族的風俗,妻子為丈夫要戴重孝,釋服二十七個月。頭上的簪子要戴不經雕飾的骨質的,或光素白銀的。慈禧下旨令造辦處趕打一批銀制、灰白玉、沈香木等頭簪。同治元年二月,這批素首飾陸續送到慈禧面前。慈禧每天勉強插戴,極不情願。釋服期滿,這批首飾全部被打入冷宮。慈禧又戴上精湛華貴的艷麗頭簪,直到老年此習不改。
後妃戴簪有季節性,冬春兩季戴金簪,到立夏這天換下金簪戴玉簪。直到立冬又換上食簪。清晚期在慈禧身邊當過女翻譯的裕德齡女士回憶:1903 年農歷四月24日是立夏,「這一天每個人都得換下金簪戴玉簪」。就在這一尺,慈禧賜給裕德齡母親、妹妹和她本人每人一支玉簪,「太後揀了支很美的給我母親,說這支簪曾有三個皇後戴過,又揀了兩支很美麗的給我們姐妹倆各一支,說這兩支是一對,其中一支是東太後常戴的,一支是她自己年輕時戴的」。清末,後妃頭簪子多都是祖宗傳下來的遺物,宮中後妃都視若珍寶。慈禧討她喜歡的人可以任意賞賜,毫無拘束。但對光緒帝卻為一支玉簪而恨之入骨,至死都不予諒解。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將光緒囚禁瀛台。一日隆裕皇後去看光緒,光緒極為反感。他與隆裕雖是名義上的夫妻,但夫妻情分絲鼉沒有。因此,光緒一見到隆裕就厭惡得連氣都喘不均勻。隆裕的到來,光緒看也不想看,連說兩次「跪安吧!」隆裕十分惱火,故意裝作沒聽見。光緒見她不走,氣得兩手發抖,使足了勁想把她推出去,沒想到用力過猛,碰到隆裕發髻上的玉簪。玉簪摔到地上立刻粉碎。這支玉簪是乾隆時的遺物,傳到慈禧手裏,她又給了隆裕。降裕見狀,立刻哭著把這件事告訴了慈禧。慈禧大怒,心中更加氣恨光緒,從此派人嚴加看管光緒,送餿飯,送涼湯,對待光緒像對待罪人一樣。政治分歧使慈禧和光緒關系如同陌路人,而一支玉簪成為他們母子親情徹底決裂的導火索,光緒的英年早逝也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
在民間,一般來說是富家多用玉質銀質,貧家則用骨質。普通人家嫁閨女,銀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因是陪送來的較為貴重物品,女人們都非常珍視,有的用一輩子也不丟不壞。可民間廣泛使用的簪子絕大多數是骨質,所以人們總是習慣將其稱之為「骨頭簪子」。簪子一般長三四寸,更長些的也有,但很少。簪子頭部尖細,尾部有一個圓疙瘩。頭細易插入發髻,尾部的小疙瘩能使之牢固。還有一種扁簪子,兩頭粗,中間細,多是銀、銅質。扁簪子的兩面分反正,正面飾有花朵草葉及吉祥圖案,反面是光的,整個形狀略往裏彎。扁簪子具有十分明顯的裝飾意義,固定發上,閃閃發光。簪子是許多民族的婦女在修飾頭發時所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它是婦女們固發、美發的有效用品,這是它幾千年來盛用不衰的主要原因。
頭花是簪發展而來的首飾。由花頭和針梃兩部分組成。由於滿族婦女發式是由軟翅頭發展到兩把頭,進而成為架子頭,最後產生大拉翅,頭上的發式也越來越寬大.於是一種覆蓋面較大的頭飾——頭花,便應運而生。頭花大多由珍珠、寶石為原料,因此,需要一個穩定的依託,即在簪的基礎上做了某些相應的改動。如在針梃的頂端焊一個十字形橫托,並於十字橫、豎交叉點做頭花的主體。起裝飾作用的花草枝葉、鳥獸蟲蝶、吉字祥符等環抱四周,簇擁著主體。這樣互相搭配既使構圖的主次關系明顯,又使以珍寶為原料的頭花本身合理的分擔了承受能力。滿族婦女在梳頭時,把大朵頭花戴在兩把頭正中,稱為頭正,也有選用兩朵相同顏色和造型的分插兩把頭的兩端,俗稱壓發花,又稱壓鬢花。
滿族婦女除了旗頭、簪子外,還普遍喜歡在發髻上插飾花朵,將碩大的花朵戴在頭上歷來是滿族的傳統風俗。撲趾源在《熱河日記》中記載了滿族婦女 「野花滿鬢,老少無分」.「五旬以上」猶「滿髻插花,金釧寶趟」。「即便年近七旬,甚至「顛發盡禿,光赭如匏」仍「寸髻北指,猶滿插花朵」。在遼北地區,有些滿族婦女甚至在發髻上插一個內裝清水的小瓶,瓶內再插上數枝鮮花,生氣盎然,反映了她們對美的強烈追求。清前期,國家正值上升時期,人們的生活消費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傳統模式上。滿族婦女為了滿足美的慾望,常將應時的鮮花戴在頭上還有一種「金銀花縷」。即用紙胎為表,有的似銅絲為質,裝成各種各樣的花朵,高不過二三寸,最大的也有將近一尺,並選用極精緻的珠翠做裝點。順治初年,滿族軍營中的隨軍家屬,常用這種金銀花飾飾於發髻之上。隨著清王朝政治的確立,國家政權日益鞏固,滿族婦女所插戴頭花也隨之擡高了身價。雖然鮮花遍地,但婦女們更喜歡珍寶質地的頭花。這些女性們頭上戴仡與其說是為了美飾,莫不如說是為了炫耀。
清晚期,國庫困窘,國力日衰,人們生活自然受到影響,為了撙節開支,頭花也由昔日的純金變成鍍金、包金,珠寶大花變成了絨花、絹花,甚至紙花、通草花,就連羽毛點翠的頭花,都用茜草染色代替了。羽毛點翠首飾在我國流傳久遠,其工藝水平不斷提高,發展到乾隆時代已達頂峰。它以色彩艷麗、富麗堂皇而著稱但製作起來非常繁雜。據了解,先用金、銀片按花形製成一個底托,再用金絲隨圖案花形的邊緣焊起…圈凸起的槽。在中間凹下去的部分塗上適量膠水待用,用小剪子剪下翠鳥的羽毛,輕輕地用鑷子把羽毛排列在塗了膠的底座上。翠鳥毛以翠藍色和雪青色為上品,然而翠鳥嬌小,羽毛柔細,制一朵頭花需要許多翠鳥。因翠鳥毛光澤好顏色鮮亮,再配上金光閃閃的凸邊,做成頭花後戴在頭上與其他首飾相比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
現在北京故宮內珍藏的金屬類首飾,以乾隆時期的居多。如紅寶石串米珠頭花、點翠嵌珍珠歲寒三友頭花,藍寶石蜻蜓頭花、紅珊瑚貓蝶頭花、金累絲雙友戲珠頭花、金嵌花嵌珍珠寶石頭花、點翠嵌寶石花果頭花、金嵌米珠喜在眼前頭花、點翠嵌珊瑚松石葫蘆頭花等等,都是以焊接底托工藝製成的。它即沿用歷史傳統技巧,又突出乾隆時期的特點,使蟲禽的眼睛、觸角、植物的須葉、枝權都用細細的銅絲燒成彈性很大的簧,輕輕一動,左右搖擺,形象活潑逼真,充滿動感。還有一種金屬焊接作底托與針梃,珠寶花用銅絲紮成一束的頭花,也以靈活多變受到後妃們喜愛。它是以不同粗細的銅絲做成花枝、葉枝,再將寶石做成的花瓣、葉片末端的小孔串成花朵、花蕊、花葉、枝權等不同的單枝,然後再按照圖形將各部位擺好,將單枝紮成一束,最後集中在一根較粗的銅絲上與針梃扎牢。這樣的頭花戴在頭上效果甚佳,為女性增加了楚楚動人的嬌態。此外,金屬鑲嵌頭花,金累絲頭花也都以形象逼真、做工精細而被前人喜愛,使後人贊嘆。
滿族婦女最偏愛的頭花當屬絨花,尤其是在女兒出嫁時,頭上必須戴紅色絨花,圖火紅吉利,據說漢語中的「絨花」,與滿語中的「榮華」近音,因此,便有戴絨花即為榮華富貴之意。在滿族婦女中,只要條件允許,不僅婚禮喜慶日時要戴絨花,而且一年四季都願意頭戴絨花,求諧音吉祥。尤其到應時節序戴應季絨花:立春日戴春幡,清明日戴柳枝,端陽日戴艾草,中秋日戴桂花,重陽日戴茱萸,立冬日戴葫蘆陽生……。清宮後妃們的頭花,還有大批的絨花、絹花、綾花流存於世,這些花色彩協調,暈色層次豐富,堪稱「亂真」之花。據說唐代楊貴妃鬢角有一顆黑痣,常將大朵鮮花戴在鬢邊用以掩飾。因鮮花容易枯萎,就令人研製鮮花顏色做絹花。此工藝不斷發展,越制越精。清代遺留下來的絨、絹、綾、綢等質地的頭花有白、粉、桃紅三暈色的牡丹花,淺黃、中黃、深黃三色的菊花,白、藕、雪青三色的月季花及粉、白相間的梅花等等,歷時百年不久,仍鮮艷悅人。
釵和簪的用途相似,都是女子盤髻必不可少的首飾。釵有雙梃或三梃的,較之簪對於發髻的固定更為牢固-_-些。古老的釵與簪形式雷同,也是由釵頭針梃自然連接…處。如漢代流行的玉燕釵就是其中的一例。相傳漢武帝建造招靈閣時,有神女留下一支玉釵。武帝把玉釵賜給一位趙姓寵姬。幾十年後,漢昭帝繼承帝位,後宮女子時興戴釵,苦於沒有理想的式樣,到處尋找。一次,宮女們看到這支玉釵無雕無飾,樣子普通,就想把它毀了另做。但等第二天打開釵盒時,只見一支飛燕直奔天空。燕子起飛,尾巴呈叉形的美麗形象,使宮中女子深受啟發,於是紛紛以飛燕為式製造頭釵。燕子的尾巴插在發髻上十分適宜,因此取名為玉燕釵。隨著頭釵的廣泛使用,各種質地、各種造型的頭釵不斷出現。最常見的是鳳頭釵,它的製作就由釵頭與針梃兩部分組合而成。現在北京的故宮尚存有清代後妃戴過的釵,大多分為兩類,一類是釵頭上裝飾極美,一類是光素釵頭無裝飾。
人們習慣將無裝飾的叫「插子」。插子的形式也很多,有圓頭釵、尖頭釵、扁頭釵,其質地多為金、銀、鍍金光素的,還有銅、鐵等普通婦女所常用的。插子只是起固定發髻的作用。在滿族婦女諸多的頭飾中,要有一個固定的起主要作用的中心,那個起固定中心作用的就是這種插子。還有一種叫做「銀夾子」的釵,若合在一處的兩個扁簪子。銀夾子既重視其固定發型的實用價值,因其面有圖案,又具有顯示美觀的審美價值,可算是較為理想的釵了。還有屬於「荊釵布裙」 一類的婦女,因其家境困窘,不甚講究或講究不上,只用粗鐵絲自製成倒u形的插子,也有用一段直鐵絲,磨尖一頭,砸扁一頭用作髻簪的。
在欣賞往日旗裝的風采中,常常可以看到滿族婦女頭上又寬又長、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頭飾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名字叫扁方,俗稱「旗頭」。「旗頭 』』的另一個含義即指滿族婦女常用的幾種民族特徵顯著並具有獨特風韻的發型,如「兩把頭」、「水葫蘆」、「燕尾」、「大拉翅」、「高把頭」、「架子頭」、 「前劉海」、「盤頭翅」等等的總稱。扁方是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時的主要首飾。在載濤、鄆寶惠兩人合寫的《清末貴族之生活》一文中,曾講道:「滿族女子平時梳兩把j頭,式樣簡朴。皆以真發挽玉或翠之橫『扁方,之上。」橫插於發髻之上的類似發冠一樣的扁方長三十二至三十三點五厘米,寬四厘米左右,厚零點二至零點三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圓,另一端似卷軸。如一變相橫簪,無論是梳兩把頭或是大拉翅,它都是起到連接真、假發髻之中「梁」的作用。扁方的作用類似古代男子束發時用的長簪,也許扁方就是由此而演變過來的。扁方的質地多為白玉、青玉,少數為金、銀製品。
關於扁方這種滿族婦女所特有的頭飾,在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何玉鳳毀裝全孝道安龍媒持服報恩情」中,通過對安夫人頭飾的描繪可以看到。文中說:「只見那太太……頭上梳著短短的兩把頭兒,扎著大壯的猩紅頭把兒,別著一枝大如意頭的扁方兒,一對三道線兒玉簪棒兒,一枝一丈青的小耳挖子,卻不插在頭頂上,倒掖在頭把兒的後邊,左邊翠花上關著一路三根大寶石抱針釘兒,還戴著一枝方天戟,拴著八棵大東珠的大腰節墜角兒的小挑,右邊一排三枝刮綾刷蠟的矗枝兒蘭花兒」……。不管她這一頭戴了多少個簪子,卻反映出當時清朝中期以後,一般滿族官宦人家婦女頭飾的寫照。
在清代的北方民間,扁方也有很小的。如遇喪事,妻子為丈夫戴孝,放下兩把頭,將頭發集攏於頭頂束起,分兩把編成兩個辮子,辮梢不系頭繩,任頭發松亂一頭頂上插一個三寸或四寸長的白骨小扁方。如果兒媳為公婆戴孝,則要橫插一個白銀或白銅的小扁方。扁方一般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蒙裹而成,俗稱「鈿子」,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之上便可,上面還常綉有各種花紋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王室貴族婦女用的扁方從質地到樣式製作都堪稱精美絕倫,在扁方僅一尺長的窄面上,透雕出的花草蟲鳥、瓜果文字、亭台樓閣等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王妃貴婦們戴著扁方故意把兩端的花紋露出,以引人注意。在扁方上綴掛的絲線纓穗,據說是與腳上穿的花盆底鞋遙相呼應,使之行動有節,增添女人端莊秀美的儀態。每逢喜慶吉日或接待貴客等滿族婦女便要戴上扁方了。戴上這種寬長的扁方,限制了脖頸扭動,使之身體挺直,再加上長長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們走起路來顯得分外穩重、文雅。
勒子,俗稱「包頭」,北方人稱其為「腦包」,是一條中間寬兩頭窄的長條帶子,戴在額眉之間。原為江南和中原地區老年婦女冬季圍頭的禦寒品,明清之際廣為流傳,貴婦用以裝飾,貧女用以避寒。東北地區已婚的滿族婦女使用的勒子使頭發稍稍後仰,較江南婦女的平髻略有變化。其形質多用紗、羅、綢、緞等製成黑色長帶,繞頭一周。明嘉靖年間勒子尚寬,其後逐漸變窄,但製作異常精細。上綉各種吉祥花色圖案,也有中間鑲嵌珍珠、寶石做點綴的。清代婦女戴勒子,沿襲明代舊制。如清早期雍正十二妃圖軸中,就有兩位美人頭戴勒子,從畫面上看,有紗綢的,也有貂皮的,反映了不同季節戴不同式樣與質地的勒子.如北方冬季寒風凜冽,勒子大多用貂皮製作,稱為貂復額。明末清初,正是勒子盛行之時,無論宮廷貴婦還是民間女子都掀起遮眉勒熱,由於貧富之別,勒子的質地,以及勒子上綴的飾物都有所差別。這種遮眉勒在北方比較實用,因此流行起來經久不衰。除勒子外,還有一種金約,類似勒子形制,但比勒子還要窄些。
流蘇是滿族婦女十分喜愛的首飾,其造型近似簪頭,但在簪頭的頂端垂下幾排珠穗,隨人行動,搖曳不停,與古代八大類首飾中的步搖極為相像。步搖首飾始見漢代,最初只流行於漢代宮廷與貴族女人頭上。何為步搖?「步搖者,貫以黃金珠玉,由釵垂下,步則搖之之意。」步搖屬於漢代禮制首飾,其形制與質地都是等級與身份的象徵。漢代以後,步搖才逐漸被民間百姓所見,才有機會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在貴族婦女中,還實行過一陣加於冠上的步搖冠。戴在頭上較之步搖更富有富貴豪華之感。
在北京故宮舉辦的《中國文物精華展》中,曾展出過幾件遼寧省出土的金樹形步搖冠飾件,金樹是冠狀傘形,一根兩枝樹權分別展開了大小四十餘件樹枝小枝權,每一小枝權頂端各有一兩個可以活動的小金環,環下各系一片金樹葉,稍一觸動枝搖葉擺,華美無比。它的出土使我們感到祖先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創造力,同時也可以了解到封建帝王妃嬪生活之奢侈。史載,唐宋之後步搖形制變化多端,除金質外還出現了玉石、珊瑚、琉璃、琥珀、松石、晶石等珍貴材料製作的步搖。明代四大名畫家之一唐寅在《招仙曲》一詩中寫道:「鬱金步搖銀約指,明月垂璫交龍椅」。由此可知明代步搖用「鬱金」,這也許是用金屬與珠寶鑲嵌的一種步搖形制。其中不乏明代時興起來的焊接新工藝。將金累絲與金底托焊接在一起再嵌上珍珠寶石等作點綴,其實用耐久程度大大超過了雕琢、燜壓等傳統工藝技術。
清代步搖大多採用了明代焊接製作新工藝方法。在台灣故宮博物院編輯的《清代服飾展覽》圖錄中,有一件「點翠嵌珠鳳凰步搖」,就是使用了金屬焊接作底托,風身用翠鳥羽毛裝飾,其眼與嘴巴用紅色寶石、雪白的米珠鑲嵌,兩面嵌紅珊瑚珠。鳳身呈側翔式,尖巧的小嘴上銜著兩串十多厘米長的小珍珠,墜角是一顆顆翠做成的小葫蘆。整個步搖造型輕巧別致.選材精良,實為罕見。
在另一圖錄中又有一件「吉慶有餘」流蘇,形制近似類同。與針梃連接的流蘇頂端是一金累絲的金戟(古代作戰武器),戟上挑著一個下垂的金累絲的磐,磐的兩端義各下垂一珠串,一串為珍珠青金石蝙蝠點翠華蓋,下墜著紅寶石墜角。另一串為珍珠蜜臘魚及點翠華蓋,紅寶石墜角。整個流蘇由戟、磐、蝙蝠、魚等組成,諧音「吉慶有餘」。這件流蘇寓意吉祥,形式別致,不但起著裝飾發式作用,還集嗡意、象徵、諧音於一體,堪為流蘇首飾的上乘之作。
流蘇一詞的本義原是指古代人裝飾車馬帳幕時用的綵線絲穗。而步搖與流蘇在形制上和功能上如出一轍,至於步搖的名稱為什麽沒有被沿襲下來,反而為流蘇一詞所取代,尚有待日後的進一步考證。
滿族婦女所喜愛的流蘇,多種多樣。頂端有鳳頭的、雀頭的、花朵的、蝴蝶的、鴛鴦的、蝙蝠的等等。下垂珠串有一層、二層、三層不等。現在北京故宮珍寶館展出的清代後妃首飾中,有一件「穿米珠雙喜字流蘇」,它是皇帝大婚時皇後戴的。流蘇頂端是一羽毛點翠的蝙蝠,蝙蝠嘴裡銜著兩個互套在一起的小金環,連接著一個羽毛點翠的流雲如意頭。如意頭下平行綴著三串珍珠長穗,每串珠又平均分成三層,每層之間都用紅珊瑚雕琢的雙喜字間隔。串珠底層用紅寶石作墜角。整個流蘇自頂端到墜角長二十八厘米,是流蘇中較長的一種。這種長流蘇一般歪插在發髻頂端,珠穗下垂,剛好與肩膀平。此外,清宮珍藏的流蘇,頂端以鳳銜滴珠的最為常見。如「龍鳳呈祥」、「彩鳳雙飛」、「丹鳳朝陽」、「鳳穿牡丹」等等。鳳凰是百鳥之王,據說它能給人帶來幸福、美好、光明。鳳凰銜珠的形象,寓意鳳鳥築巢,准備育雛。封建時代的帝王都希望自己多子多孫,所以後妃的頭飾中以鳳凰為題的很多。
清初時的普通旗女和漢族婦女模仿滿族貴婦發飾,以高髻為尚,梳時在頭頂後部將發平分兩把,向左右方橫梳成兩個長平髻,兩髻合寬約一尺,俗稱 「叉子頭」(也稱「兩把頭」、「或「把兒頭」)。作叉子頭時,又在腦後頭垂下一縷頭發,下端修成兩個尖角,形成燕尾形名謂「燕尾」。清吳士贊《宮詞》對這種發式作了描寫「髻盤雲成兩道齊,珠光釵影護蝤蠐。城中何止高於尺,叉子平分燕尾低。」這些宮詞對滿族婦女的獨特發式作出形象的描繪。
「團頭」,又叫旗鬢,是民間常見的發式。滿族婦女進人中年以後,便不再盤「頭翅兒」,而改梳「團頭」,其造型好像一個帶花紋的饅頭,但「團頭」不同於一般平民百姓中年婦女的「疙瘩鬢」。兩者梳法位置不同叫法也有區別,疙瘩鬢在腦袋後下方。團頭位置在正上方,把頭發在頭頂梳成豎式的圓形或扁形高髻.有的也留「燕尾兒」,並在發中插戴銀、銅質扁方等首飾。一些老年婦女因頭發較少,在頭頂綰成一個螺旋式的「卷兒」,即簡單又便利,直至近些年在滿族聚居的農村還可以看到。
還有一種叫做「水葫蘆」的發式,俗稱「水鬢」。即挑下兩鬢微弱之發,用肥皂水傍耳根成鉤形,豐頰面頤,相襯如桃花帶雨,格外美觀。
康乾以後,由於受漢族發髻「如意縷」的影響,滿族j婦女一般均將發髻梳成「一」字形,俗稱「一字頭」、「如意頭」等。清代中期,滿族婦女的發髻樣式逐漸增j高.「雙角」也不斷擴火,滿族婦女發式由h兩把頭這種髻式發展到架子頭,同時也是由自己頭發梳理而成的發式逐漸發展到借用架子由真、假發相摻雜而成的發式,發髻上多插有飾物。其中有種名叫「扁方」的板狀飾物,初時形狀較小,到清代後期,特別是咸豐年間,滿族婦女的發式變得更加高大和誇張,已演變為一種「高如牌摟」式的固定裝飾,從而取代了用架子梳的兩把頭。
《閱世篇》曾載:「順治初,見滿族婦女辮發於額前,中分向後,纏頭如漢裝包頭之制,而架飾其上,京師效之,外省則未也。」嗣後這種發式愈演愈高,至後期而為既高且大的形式,有人形容其頭就像頂著一塊小黑板者即指此式。這種牌樓式的裝飾上面不用頭發,純粹以綢緞為之,做成一頂「扇形」的冠,戴時只要套在兩把頭發髻之上,這就是俗稱的「大拉翅」,是滿族貴婦的發式。這些貴族婦女們頭戴高高的飾物,再穿上她們習慣穿用的那種高底旗鞋,身材顯得格外修長,走起路來也愈加穩重、端莊。
大拉翅,又稱「大京樣」,「大翻車」、「達拉翅」,類似於現在舞台和影視劇中所見到的清代宮裝樣式,應是由「兩把頭」發展而成,即以頭頂發髻為「頭座」,在上面加戴青色素緞或紗絨架製成的發飾,腦後也留「燕尾兒」。這種發式清末流行於北京,而且越加越高,發展成類似後來「旗頭板」的式樣,並在正面飾以花朵,側面懸掛流蘇(線穗),所以東北一些地區叫「京樣」或「宮裝」。
「大拉翅」頭飾是形似一個扇面的硬殼,約尺把高。裡面是用鐵絲按造頭圍的大小做一圓箍,再用布袼褙做胎,外麵包上青緞子或青絨布,做成一個固定的裝飾性的大兩把頭,再插一些用青素緞、青絨、青直徑紗或絹制的花朵。需要時,戴在頭上即可,無需梳掠,不用時取下擱置一邊。既起到美飾頭發的作用,又摘戴方便自如,可謂兩全齊美。大拉翅,形似大如意,勾在頸後的燕尾,也比原來的大,幾乎挨到衣領上。因大拉翅以粗鐵絲做架,承重性較強,上面設有插簪、釵、流蘇、疙瘩針、耳挖勺、頭花等固定裝置,滿足了同時佩戴眾多首飾的需要。
滿族婦女的這種發飾,是貴族婦女的專用發飾,故宮博物院藏《雍正行樂圖》,作清初貴妃形象,就繪有這種發飾。因這種發飾屬於達官貴族階層女性的盛裝,所以平民婦女在結婚時,也常常以此為「禮冠』』戴在頭上,好像漢族的「鳳冠霞帔」一樣覺得榮華和富貴。直到清末,「大拉翅」仍為滿族婦女的主要發飾,無論官宦命婦、民間女子紛紛效仿。其實上述的頭式除貴族婦女外,很少有人在日常這樣打扮。原因是既費時間又費勁兒,而且必須由別人幫助完成。梳好後不能隨意俯仰枕靠,無論站或坐都要直著脖子,雖然漂亮但並不舒服。民間除在婚禮等隆重場合或年輕姑娘媳婦過年時梳外,很少能見得到。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6624214.html?si=3

⑧ 實驗室用染色機,有哪些

獸醫系統實驗室建設標准
為規范全國各級獸醫實驗室建設,特製訂此標准。
1.縣(市)級獸醫實驗室
1.1 選址、布局、內部設施和內部環境等應當符合BSL-1實驗室的要求。
1.2 實驗室總建築面積不低於200平方米。
1.3實驗室應當分別設置有:解剖室、接樣室、樣品保藏室、血清學檢測室、病原學檢測室、洗滌消毒室、檔案室等。
1.4 應當配備的儀器設備有:酶標儀、自動洗板機、微量震盪器、生物安全櫃、真空檢測儀、普通離心機、磁力攪拌器、生物顯微鏡、恆溫培養箱、生化培養箱、超聲波清洗器、純水儀、酸度計、高壓滅菌器、普通冰箱、冰櫃、恆溫水浴鍋、乾熱滅菌器、通風櫥、電子天平(0.001g)、多道移液器、單道移液器、紫外燈等。
2.地(市)級獸醫實驗室
2.1選址、布局、內部設施和內部環境等應當符合BSL-2實驗室的要求。
2.2 實驗室總建築面積不低於300平方米。
2.3實驗室應當分別設置有:解剖室、接樣室、樣品保藏室、儀器室、分子生物學檢測室、血清學檢測室、病原學檢測室、洗滌消毒室和檔案室等。
2.4 在配備縣(市)級獸醫實驗室所應有的儀器設備基礎上,還應當配備有:PCR儀、電泳儀、凝膠電泳成像與分析系統、台式高速冷凍離心機、Ⅱ級生物安全櫃、組織勻漿機、渦旋混勻器、超聲波裂解器、超純水儀、自動高壓滅菌器等。
3.省級獸醫實驗室
3.1選址、布局、內部設施和內部環境等應當符合BSL-2實驗室的要求。
3.2 實驗室總建築面積不低於1500平方米。
3.3實驗室應當分別設置有:解剖室、接樣室、樣品處理室、樣品保存室、檔案室、儀器室、試劑室、血清學檢測室、分子生物學檢測室、病毒檢測室、細菌檢測室、寄生蟲檢測室、病理學檢測室、洗滌消毒室、實驗准備室、菌(毒)種保藏室等。
3.4在配備地(市)級獸醫實驗室所應有的儀器設備基礎上,還應當配備有:梯度PCR儀、熒光PCR儀、多功能電泳儀、恆溫振盪搖床、細菌過濾器、小型凍干機、小型孵化器、細菌鑒定儀、自動組織脫水機、石蠟包埋機、自動染色機、倒置顯微鏡、多功能顯微鏡、二氧化碳培養箱、全自動高壓滅菌器、超低溫冰箱(-86℃)、製冰機、電子天平(0.0001g)、電動移液器等。冷凍切片機、熒光顯微鏡、石蠟切片機、消毒液機。
4.區域級獸醫實驗室
4.1選址、布局、內部設施和內部環境等應當符合要求。
4.2實驗室總建築面積不低於2000平方米,其中BSL-3實驗室建築面積不低於400平方米,基礎實驗室建築面積不低於1600平方米。
4.3實驗室應分別設置有:解剖室、接樣室、樣品處理室、樣品保存室、儀器室、資料室、檔案室、試劑室、血清學檢測室、分子生物學檢測室、病毒檢測室、細菌檢測室、寄生蟲檢測室、病理學檢測室、洗滌消毒室、實驗器材准備室、菌(毒)種及樣本保藏室、標准品制備室、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等。
4.4在儀器配備上,不低於省級獸醫實驗室的配備,確保能滿足所承擔的工作任務。

⑨ 陽極氧化自動線軟體和硬體共同設計開發的公司有沒有包含技術服務,硬體專業規劃

【設備外型】(此圖為封閉型,貴公司不是全封閉型)

組立部分如下:

1.槽體組立(含PP、不銹鋼、線上烘乾爐)

2.機架組立(槽體及天車基座連軌道)

3.搖擺及鞍座組立(氧化為銅鞍座,其他為PE鞍座)

4.天車組立

5.揮巴FLYBAR組立(掛具由業主根據產品自備)

6.周邊設備(過濾機、整流電源、冷凍系統等)

7.管路系統(進水/排水管、空氣攪拌氣管、循環過濾管、冰水冷卻管、蒸汽管路等)

8.控制系統(含PLC/DMS控制、周邊電器控制等)

9.廢氣處理系統

【設備規格及工藝流程】

1.適用產品及加工內容

筆記本外殼、電視機外殼、數碼相機外殼、3C電子產品及鋁板氧化表面處理。

2.加工工藝操作條件

2.1自動前處理&氧化工藝流程:

3.各製程之時間順序均可由智慧式控制系統做合理之修改

【設備產能】

未描述

【各製程站槽體及附件】

1.1槽體材質:優質PP板材,12mm、15mm&20mm厚,倒角焊接製造。

1.2內徑尺寸:L600mm*W4000mm*H1950mm

1.3外徑尺寸:L800mm*W4210mm*H1965mm

1.4槽緣補強:PP20mm

1.5槽體補強:採用SS41*80mm*40mm*4mm扁管外部加以4mmPP同色PP板色覆焊接。

槽內配管:

2.1 Ф3/4」PVC進水管(附PVC雙由任球閥)可控制進水及補給水量,水管入槽伸入槽深2/3深度,出口斜度開口,確保水質均度,並裝有流量計控制監測用水量及溢流排水量。

2.2 Ф3/4」/ Ф1」進氣管(附PVC雙由任球閥)可控制氣體流量,進氣管通入槽底中央向兩邊均勻分配氣流,出氣孔Ф1.5/ Ф2mm向下兩排(孔徑大小視液體成份、濃度及結晶大小而定),兩排孔與管中心垂線各為45°夾角,左右孔錯位排布,每排孔距50mm,可以平均冒出氣泡並充分攪拌葯液以促進攪拌之功能。打氣管上端斜鉆虹吸孔,以防槽液倒吸現象,造成槽液交叉污染。

2.3 排水管:Ф 1.25」/ Ф 1.5」PVC排水管(附PVC雙由任球閥)槽底以下排出,易於排水洗清槽體。排液口前有設一級過濾裝置,以防雜物排入管路系統,造成系統堵塞。

2.4雙連水洗槽

2.4.1有效地利用水源,節省了用水量。

2.4.2入槽管伸入槽體內部均布,使第一級槽內水質濃度均勻。

2.4.3溢流口分布節流,上入下出,使第二級水槽水質平均分布。

槽體製造工藝流程:

1.審圖 下料 倒角 組立(質檢校對形位及尺寸公差) 焊接

槽體補強 靜電試漏 放水試壓及試漏

1.1槽體材質:A3碳板,6mm厚倒角焊接製造。

1.2內徑尺寸:L700mm*W4000mm*H1950mm

1.3外徑尺寸:L910mm*W4210mm*H1965mm

1.4槽緣補強:5mm板材折彎成U型槽加強。

1.5槽體補強:5mm板材折彎成U型槽加強。

1.6保溫:保溫棉為50K岩棉

槽體配管

2.1 Ф3/4」PVC/PP組合進水管(附PVC雙由任球閥)可控制進水及補給水量,水管入槽伸入槽深2/3深度,出口斜度開口,確保水質均度,並裝有流量計控制監測用水量及溢流排水量。

2.2 Ф 3/4」PVC/SUS304管組合進氣管(附PVC雙由任球閥)可控制氣體流
量,進氣管通入槽底中央向兩邊均勻分配氣流,出氣孔Ф1.5/Ф2mm向下兩排(孔徑大小視液體成份、濃度及結晶大小而定),兩排孔與管中心垂線各為45°夾角,左右孔錯位排布,每排孔距50mm,可以平均冒出氣泡並充分攪拌葯液以促進攪拌之功能。打氣管上端斜鉆虹吸孔,以防槽液倒吸現象,造成槽液交叉污染。

2.3 排水管:Ф1.25」/ Ф1.5」 SUS304排水管(附SUS304球閥)槽底以下排出,易於排水洗清槽體。排液口前有設一級過濾裝置,以防雜物排入管路系統,造成系統堵塞。

槽體製造工藝流程

1.審圖裁板(下料)倒角組立(質檢校對形位及尺寸公差)

焊接槽體補強保溫加固放水試壓及試漏

化拋槽

槽體結構

1.1槽體材質:日本新日鐵SS316L不銹鋼板,4mm厚倒角焊接製造。

1.2內徑尺寸:L700mm*W4000mm*H1950mm

1.3外徑尺寸:L910mm*W4210mm*H1965mm

1.4槽緣補強:4mm板材折彎成U型槽加強

1.5槽體補強:4mm板材折彎成U型槽加強。

1.6保溫:保溫棉為50K岩棉

槽內配管:

2.1 Ф3/4」PVC/PP組合進水管(附PVC雙由任球閥)可控制進水及補給水量,水管入槽伸入槽深2/3深度,出口斜度開口,確保水質均度,並裝有流量計控制監測用水量及溢流排水量。

2.2 Ф1」PVC/SS316L管組合進氣管(附PVC雙由任球閥)可控制氣體流量,進氣管通入槽底中央向兩邊均勻分配氣流,出氣孔Ф1.5/Ф2mm向下兩排(孔徑大小視液體成份、濃度及結晶大小而定),兩排孔與管中心垂線各為45°夾角,左右孔錯位排布,每排孔距50mm,可以平均冒出氣泡並充分攪拌葯液以促進攪拌之功能。打氣管上端斜鉆虹吸孔,以防槽液倒吸現象,造成槽液交叉污染。

2.3 排水管:無設計

槽體製造工藝流程:

1.審圖裁板(下料)倒角組立(質檢校對形位及尺寸公差) 焊接槽體補強保溫加固 放水試壓及試漏

氧化槽

槽體結構

1.1槽體材質:台灣喜得PP板材,12mm、15mm&20mm厚,倒角焊接製造。

1.2內徑尺寸:L1500mm*W4000mm*H1950mm

1.3外徑尺寸:L1710mm*W4210mm*H1965mm

1.4槽緣補強:PP20mm

1.5槽體補強:採用SS41*80*40*4扁管外部加以4mm同色PP板色覆焊接。

槽內配管

2.1 Ф1」PVC進水管(附PVC雙由任球閥)可控制進水及補給水量。

2.2 Ф1」進氣管(附PVC雙由任球閥)可控制氣體流量,槽內氣管採用日本納米氣管(或用高速噴嘴替代空氣攪拌管),產出的氣泡非常之均勻,有效改善氧化膜的品質及成膜速率。打氣入槽管上部斜鉆虹吸孔,以防槽液倒吸打氣主管,造成槽液交叉污染。

2.3過濾管:槽底一端設計過濾機入口孔並加一級過濾網,經過過濾機5-10u」棉芯雜質過濾再從氧化槽另一端兩邊吐出。如此反復循環達到充分過濾之效果。過濾管入槽上部均設有虹吸孔,以防槽液倒吸。

2.4冰水循環管:槽底一端經過一級過濾孔吸入循環泵,經過冷凍置換,新鮮之硫酸液再通PVC管鉆孔均勻分布(或用高速噴嘴)在工件底部朝上吐出。循環入槽管上部均設有虹吸孔,以防槽液倒吸。

2.5排水管:Ф1.5」PVC排水管(附PVC雙由任球閥)槽底以下排出,易
於排水洗清槽體。排液口前有設一級過濾裝置(可與過瀘出口共用),以防雜物排入管路系統,造成系統堵塞。

槽體製造工藝

1.審圖下料 倒角組立(質檢校對形位及尺寸公差) 焊接 槽體補強 靜電試漏放水試壓及試漏

陰、陽極

陰極裝置

1.1陰極導電板可採用浸泡式鈦包銅扁(或元棒)也可採用紅銅扁四周連體導接。與整流器連接處採用分段連接,確保電流均勻分布,減少電壓降之差。

1.2浸泡陰極可根據客戶生產實際狀況,選擇碳素板、鉛板或6061鋁板,極
板表面並套有過濾袋,過濾雜質及氫氣泡。

1.3氧化槽至整流器之間,我公司採用99.9%(T2系列)紅銅扁製作,接處
螺絲鎖緊後,再進行焊接,確保導電穩定性,銅扁上部並裝有保護蓋板。

陽極裝置

2.1銅V座採用鋁青銅鑄造而成,角度通過精密磨合加工,確保接觸吻合面積及強度要求,可承受高沖擊力及摩擦力。

2.2銅V座採用開放式冷卻:

l 一是達到降溫之效果。

l 二是清洗V座接觸面,避免銅氯產生。

l 三是揮巴三角頭與V座之間形成一層導電水膜,確保充分接觸,保證電流傳遞穩定性。

封孔槽

1.1槽體材質:泰鋼SUS304不銹鋼板,3mm厚倒角

1.2內徑尺寸:L90mm*W4000mm*H1950mm

1.3外徑尺寸:L1110mm*W4210mm*H1965mm

1.4槽緣補強:3mm板材折彎成U型槽加強。

1.5槽體補強:3mm板材折彎成U型槽加強。

1.6保溫:保溫棉為50K岩棉

槽體配管

2.1 Ф 3/4」PVC/PP組合進水管(附PVC雙由任球閥)可控制進水及補給水量。

2.2 Ф 1」PVC/SUS304管組合進氣管(附PVC雙由任球閥)可控制氣體流量,進氣管通入槽底中央向兩邊均勻分配氣流,出氣孔Ф2mm向下兩排(孔徑大小視液體成份、濃度及結晶大小而定),兩排孔與管中心垂線各為45°夾角,左右孔錯位排布,每排孔距50mm,可以平均冒出氣泡並充分攪拌葯液以促進攪拌之功能。打氣管上端斜鉆虹吸孔,以防槽液倒吸現象,造成槽液交叉污染。

2.3 過濾管:槽底一端設計過濾機入口孔並加一級過濾網,經過過濾機5-10u」棉芯雜質過濾再從封孔槽另一端兩邊吐出。如此反復循環達到充分過濾之效果。過濾管入槽上部均設有虹吸孔,以防槽液倒吸。

2.4 排水管: Ф 1.5」 SUS304排水管(附SUS304球閥)槽底以下排出,易於排水洗清槽體。排液口前有設一級過濾裝置 (可與過瀘出口共用),以防雜物排入管路系統,造成系統堵塞。

2.5 噴洗功能:槽體上方裝有PP噴洗管,噴洗管上裝有霧化噴嘴,工件提起後,通過霧化噴洗可達如下之效果:

2.5.1封孔槽溫度揮發快,通過工件提起噴洗水可以用來及時補充之作用。

2.5.2通過噴洗可以清除工件表面的封孔灰塵,確保工件表面潔凈度。

2.5.3快速冷卻工件起到較好的封孔效果。

槽體製造工藝流程

1.審圖裁板(下料)倒角 組立(質檢校對形位及尺寸公差) 焊接槽體補強保溫加固放水試壓及試漏

功能說明:

1.採用線上連線烘乾,無需轉掛,減少人力操作強度,同時避免轉掛碰傷之
隱患,另外,出料皆為乾燥之掛具,無滴水現象,操作現場衛生乾凈。

2.烘乾爐爐門通過PLC控制,實行自動開合,配合工件進出,熱風採用循環對流式,大大節省操作空間及熱量能源。

3.熱風進出口設有可調倒流板,方便調整方向,另確保爐內各角落溫度均勻,
保證工件在此工序內有品質保障。

4.爐體下方設有排水裝置,以防爐內積水影響烘乾效果及無效損耗能源。

【機架結構及軌道】

1.主架結構型式:

水準座地式機架結構,機架均採用正標碳鋼方通組合,縱橫方向均設有加強連接通,形成一套穩定的機構模組,機架底部設有水準調整螺絲,並附力支撐。地面要求承載受力為1-1.5TON/M2(工作狀態時)。

2.主架功能及特點:

2.1整套機架水準座落,槽體靜壓後,形成一套穩固基座,天車、搖擺機構
在此機座上平穩運行。

2.2機架及路軌所有焊點均採用電焊焊接,美觀耐用。

2.3路軌上面鋪設防滑SUS304砂面鋼板,一方面加強路軌的剛性強度,另一
方面確保天車驅動時摩擦力及定位制動力。

2.4機架可根據業主廠房高度設計成高架式結構,底部可放料件,整套設備
成型後宏偉壯觀。

2.5整套機架採用組合式,結構可供拆換,拆散後,可供搬運移動。

3.行人操作走道

3.1在主機架側面(操作面),設計有行人操作走道,操作走道均用碳鋼
扁通組焊,與主機架連體成型。上表面鋪設高強度玻璃鋼格柵板,供操作人在其上面安全快速走動,以方便手動操作天車及觀察各槽的工作狀況和開關各工作槽位的進水/進氣閥門。同時可以方便地搬運添加葯水。

3.2在行人操作走道方便操作處,配備安裝有緊急停止拉繩開關系統,以防
備出現異常情況下操作該裝置,可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3.3行人走道的高度和寬度可根據現場操作需要結合主機架作相應的調整設
計,符合人體操作習慣。

【天車組立】

1.型號:

龍門式天車結構

2.功能:

為搬運(上下/前後)及其上之待處理物到適當工作站,吊起時可計時停止,以利滴水。幾組天車合理分配任務,相互間不影響運行動作。

3.結構及動力

3.1主體全部採用A3折彎製作,前後為一長方形框架,上下框架為「n」型,通過螺絲固定於前後長方形框架上,一起實行前後/上下動作。框架表面通過靜電噴塗烤耐酸堿油漆。

3.2前後傳動馬達減速機安裝於傳動箱中間,通過聯軸器連接,軸承座支撐,向兩邊驅動輪傳遞扭力,確保兩邊行走輪的同步性。主驅動上麵包覆耐酸堿PU橡膠滾輪,吊車運行時摩擦平穩無噪音,停止定位時不滑動,平穩順暢。路軌兩側並設計有左右旁輪,以防天車跑斜,揮巴落不到位,左右速度可達1500px/sec。

3.3上/下傳動馬達減速機安裝於豎臂一側,通過皮帶式卷軸,實行上/下工件起落,皮帶為美國進口高強度耐酸堿皮帶,運行時無噪音,不會有拉長現象,皮帶過渡輪巧妙設計成腰鼓型,受力集中且不易軸向滑動。上下支撐滾輪採用瑞士UPE材料加工,高度耐磨,且上/下傳動機組均藏在近似密閉式傳動箱內。上/下速度可達500px/sec

3.4接水盆裝置(此項屬於選購項目)

水盆移動通過馬達減速機驅動軸安裝PE齒輪,傳動水盆對應之齒條,實行開合動作。目的減少槽液的交叉污染,減小吊車在每個槽的滴水停留時間,可縮短天車動作時間,提高產能。

l 有效改善葯液滴到FLYBAR表面,造成二次之污染及導電不良的現象。

l 將滴下的葯水集中分類排放,對現場的工作環境有效改善。

4.吊車安全保護

4.1上/下、左/右之超時保護及顯示,可避免馬達過載而燒毀。

4.2上/下、左/右之超負載保護及顯示,可避免馬達過載而燒毀。

4.3上/下、左/右之限時間保護及顯示,可避免馬達過載而燒毀。

4.4上/下、左/右動作鎖定保護,可避免馬達過載而燒毀。

4.5上/下定位失靈,限位開關動作保護,可避免馬達過載而燒毀。

4.6前/後天車相撞,天車限位防護開關動作,可避免馬達過載而燒毀。

4.7安全護欄開關動作,防止人員及設備安全。

4.8具備緊急暫停功能,可暫時停止,並可再啟動繼續運行。

4.9天車上/下皮帶設有反轉控制開關,以防天車上下皮帶反轉造成砸傷物件或天車機構。

4.10吊車下部設有揮巴防重疊光電SENSOR,其目的防止揮巴放置位置不確定,揮巴重疊而摔壞揮巴,導致揮巴及工件損壞。

4.11水盆開合定位限時,保護及顯示,可避免馬達過載而燒毀。

4.12水盆開合定位失靈,限位開關動作保護,可避免馬達過載而燒毀。

5.自帶操作平台(本線有設中間站3個,無需此結構)

5.1工件氧化後,在平台上即可方便抽測氧化膜的厚度,無需取下掛具。

5.2方便染色後,在平台上操作人員可以比對測色差,及時實行添加及排解
問題。

5.3方便前後/上下傳動幾組的維護及檢修。

6.讀位及定位系統

6.1天車上下/前後均有變頻器按分段速度控制,上/下設有快、中、慢三段速
度。前/後設有快、中、慢及急速四段速度。天車運行控制在平穩順滑之狀態下,以確保工作速度及定位之准確性。

6.2天車前後採用BCD碼讀位,讀錯位,天車會自動校正找回目標地址。

6.3天車過載、上/下不定位、槽位錯誤、越位元等故障會以數字代碼顯示並
記錄。

6.4整套天車控制系統有斷電記憶功能。

7.天車可以分寸動、手動及自動三種操作模式進行

8.天車製造工藝流程:

折彎件 鉆孔 焊接 試裝 烤漆

審圖 本體組合 傳動

機加工件下料 加工(車、銑、割)

機構組裝 電控布線 天車成型

【揮巴與掛具】

1.揮巴採用T2紅銅扁12*60(80)為導電主桿,兩端鎖緊磨合加工的銅三角頭,銅扁上部設有不銹鋼方通加強,確保揮巴直線度不變形。

2.掛具:客戶根據自行生產產品需要定製配套掛具。

【周邊設備】

1.氧化過濾機

封孔過濾機

根據各槽葯水的性質及使用溫度,以及循環工作流量來選擇相應的循環泵。

循環過濾系統之目的為連續循環過濾葯水,以除去葯水中不良之顆粒性雜質,使塗層細致並減少粗糙度或不良,且強制攪拌葯液,使葯液中的溫度與各成份濃度維持一致。以增加電鍍效率及品質之均一性。

2.循環過濾用泵浦之出口及入口均設由任式閥門,可易於配設、檢修、更換
棉芯及調節流量之功能。

3.氧化槽配PP過濾機、循環泵﹔封孔槽配不銹鋼過濾機。染色槽配PP過濾
機。

4.循環過濾用泵浦之入口采自製初級過濾器,以防止吸入雜物而阻塞泵浦,或造成泵浦阻塞,或造成泵浦葉輪損壞。

5. 過濾器附泄氣孔及閥門,可增加過濾效果。

6. 過濾器附加葯杯及閥門,可易於加葯及啟動倒入葯水而正常運轉。

7. 我司選用的循環泵、過濾機均採用台灣國寶(或三川宏)之品牌,此品牌質量可靠,售後服務及時到位。

水洗槽內均配備有打氣管,增強清洗效果。熱水洗槽設有打氣管,使整槽溫度攪拌均勻。葯水槽及氧化槽配備有打氣管,除去工件表面氣泡和增強葯水的活性。

1.空氣攪拌之規劃依據槽液面積及性質決定,氧化及葯水槽每平方每分鍾需空氣攪拌是按0.12—0.15M計算,水洗槽每平方每分鍾需空氣攪拌是按0.1M計算。從鼓風機到各工作槽,氣管按比例大小分配。

2.鼓風機出口端由於高熱,採用前端裝有內外層循環水緩沖管,一方面保護後端PVC管不會被燙壞,一方面防止影響槽液工件條件。

3.鼓風機:TH-80

功率:10HP

風量:7.2M3/Min

靜壓:3000mmAq

1.整流器可選擇SCR及Switch兩種(Switch型整流器建議設在獨立恆溫室)。

2.整流器操作可設定額定電流或額定電壓操作。

3.整流器冷卻方式有水冷、油冷、風冷或氣水冷式。

4.自動線整流器可通過PLC控制電流、電壓。當揮巴落穩後,整流器才能開始工作,以防沖擊電流造成工件損壞﹔當揮巴即將提起前,整流器會自動斷電。

5.手動線整流器可選擇自帶計時報警裝置。

6.整流器可根據客戶要求增設安培分鍾計數器,方便染色槽添加之依據。

在陽極氧化的過程中,部分的電能會轉化為熱能,隨著槽液溫度的升高,膜的品質與金屬損失明顯減少,而且膜的外層硬度較低,在大氣條件下這種膜會出現「粉化」現象。所以對氧化槽溫度管控非常重要。一般控制在18℃—22℃之間。

氧化槽冷凍型式一般分三種類型

l 其一,直接冷卻:一個氧化槽對應一個冷凍機,用耐酸鹼泵浦將硫酸氧化液直接抽到冰水機內部,經耐酸鹼SS316L交換器內冷卻後,再回到氧化槽。此種方法冷卻快速。一一對應,氧化槽之間相互不會影響作業。

l 其二,間接冷卻:專設一組溫控槽,此溫控槽實行加熱管及冷卻, 溫度根據需要設定。有1—2台冰水機對其實行溫度管理。每一組氧化槽對應一種板式交換器,板式交換器有冰水及葯水的出入口,來實行每組氧化槽的溫度控制,此種方法節省能量,夏天需滿負載開啟冰水機,冬天視情況半開啟冰水機。

l 其三,直接混流式:專設一組管理槽,此管理槽可實行葯劑添加、加熱及冷卻等功能。每組氧化槽均通過循環溢流到對應管理槽。通過冰水機(或加熱管)時,管理槽溫度控制在18℃—22℃之間。此種方法優點:幾種氧化槽竄通溫度保證一致性。

根據葯水成份,加熱設計有電加熱及蒸汽加熱兩種。

電加熱管,我司均採用品質信賴之品牌。石英管保用半年。不銹鋼及TEFLON加熱管保用一年,溫度均設計在3小時內加熱到工藝溫度。

蒸汽加熱分進氣系統及回水系統兩種。

l溫度控製表頭為OMRON品牌。

l溫度探頭為PT-100,直型式TEFLON感溫棒,靈敏度高,耐酸鹼

強,使用性命強。

l溫度也可以通過溫度模塊實行PLC監控。

l液位開關分兩種:一種三叉感應式,一種為浮球磁性液位元開關(為

美國Madison品牌)。

【管路系統】

1.本設備之所有管路經過縝密之考慮,不但配合使用者操作方便,亦提供管件在使用及維修上之簡易與效率,詳細見管路設計圖。

2.進水管可分為自來水、純水及其它葯品輸送管,在操作一側,排水管在周邊另一側,操作時一目瞭然。

3.排水管根據需要實行分類排放,以配合污染防治及資源回收之原則。

4.所有管件根據葯性及溫度分類如下:

4.1南亞PVC管(10Kg/cm2)

4.2南亞PP管

4.3不銹鋼SUS04及SS316L無縫鋼管

【控制系統】

1.主電控箱為雙門定做形式,尺寸為W600*L1800*H1800mm,材質SS41,厚度2mm,門板CNC自動鉆孔並加強,表面烤電腦白油漆。

2.電控箱控制分吊車及搖擺控制、周邊部份設備控制,電控箱內裝有冷卻風扇,及時排氣散熱,頂部設有自動開關LED熱光燈,方便查看檢查箱內之器件。(建議電控箱設計在恆溫室)

3.吊車控制

3.1 PLC採用日本OMRON(C200H系列),機型小巧而且功能強大,指令豐富,品質可靠。

3.2變頻器為日本三菱品牌。

3.3接觸器為士林或施耐德品牌。

3.4中間及時間繼電器為OMRON品牌。

3.5人機介面採用Pro-face品牌或同等級品牌。

3.6天車可選擇一次運轉、連續和手動三種模式下進行運行。

以上品牌我司均從一級代理商中取貨,品質保障,安全性高。

4.周邊設備控制

4.1接觸器士林或施耐德品牌。

4.2繼電器為OMRON品牌。

4.3開關及指示燈為台灣天得品牌。

4.4電箱面板上或人機介面上清楚顯示每個處理槽,各種工件狀態和參數。比如:泵浦開關、加熱冷卻開關、溫度顯示等

5.配線標准

5.1我司配備的電箱線路整齊,每根線兩頭對應編寫號碼。

5.2每個接觸點固定牢固,不會松動。

5.3電線採用國標電纜線,線徑足夠。

5.4線路及電器分布合理,不會相互干擾。

5.5布線完畢後,未通電逐項檢查,OK後方才通電測試。

6.整流器控制

整流器控制分動力控制部份和信號控制部份,整流器可通過PLC及DMS自動控制。

7.開放式程式(軟體)

7.1氧化線天車控製程式均為智慧全開放式程式,流程及工作時間操作現場主管輸入口令後,可根據生產需求及環境變化實行自動修改。

7.2也可多種料號進行混料生產,無需專業編程工程師繪制梯形圖,再輸入DM代碼,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8.DMS數據監控系統(選購項目)

8.1電腦監控系統可監控生產線天車的工作狀態。可對電鍍工藝參數進行監控及修改,包括整流器電流設定記錄,槽內工作溫度設定記錄(自動添加設定記錄),並且對每槽的處理時間進行監控,高低水位異常警報。

8.2電腦收集、顯示記錄保存相關的操作工藝參數及資料,以生產報表的形式列印出來,以便管理者很好地掌握設備的生產狀況。

8.3設備發生故障時,警報裝置會發生警報聲,並以相應的故障代碼顯示出來,作業人員根據代碼說明及時排除故障,電腦也將此記錄其發生時間及修復時間,並可列印或做成報表。

8.4 DMS系統設置進入操作許可許可權,操作人員憑口令進入後,方可修改

參數。

8.5可Internet連線實行遠程監控生產一切數據,亦方便整個企業管理。

【未包含項目】

1.一次測水源之配管(配至機台旁)

2.一次測電源之配電(配至機台主電箱內總開關,周邊大電器分電盤)

3.配槽試作之原物料及葯品。

4.安裝前現場之土木工程,排水溝設置,地面處理及搬運通道之准備。

5.安裝試車期間使用之水電。

6.配槽試車之消耗品。

7.廢水(及純水)之處理設備

8.分析儀器。

9.空壓機(鍋爐)等配設。

10.過濾棉芯等耗材。

11.生產必備之前未提及之事項。

12. 業主要求包含的項目:水機、整流器、製冷機、氧化槽體中鉛板、短接銅排、廢氣處理裝置、掛具以及設備基礎的施工。

http://canst.banzhu.com/article/canst-8-2389100.html

http://china.makepolo.com/proct-detail/100174167172.html

特別說明:以上部分參數及說明僅供參考,以雙方溝通數據為准。

閱讀全文

與染色搖擺機電腦工藝怎麼設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碩筆記本電腦色差 瀏覽:344
電腦怎麼檢測屏幕 瀏覽:149
電腦沒有無線網卡能用隨身wifi嗎 瀏覽:861
哪個快遞可以發電腦 瀏覽:28
沒有usb時hp列印機連電腦 瀏覽:342
電腦wifi鏈接 瀏覽:762
電腦上如何安全的安裝嗶哩嗶哩 瀏覽:781
筆記本電腦風扇在哪兒 瀏覽:660
筆記本電腦搜不到qcyt8 瀏覽:395
蘋果手機准確的天氣預報軟體 瀏覽:671
14寸聯想筆記本電腦報價 瀏覽:159
電腦開機啟動但是不顯示 瀏覽:34
vivo手機如何usb連接電腦傳圖片 瀏覽:262
如何將筆記本電腦eac關掉 瀏覽:347
中關村買筆記本電腦哪個好 瀏覽:506
蘋果手機哪款軟體可下載視頻 瀏覽:612
電腦上的列印機連接不上 瀏覽:639
中國象棋手機軟體 瀏覽:5
廣告學專業的電腦配置 瀏覽:472
重裝電腦對系統有影響嗎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