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箱(電源、硬碟、磁碟、 內存、主板、CPU-中央處理器、cpu風扇、光碟機、音效卡、網卡、顯卡)、顯示器、鍵盤、滑鼠等等(另可配有耳機、音箱、列印機、視頻等)。家用電腦一般主板都有板載音效卡、網卡。部分主板裝有集成顯卡。 CPU
CPU 的英文全稱是"Central Processor Unit",翻譯成中文就是"中央處理器單元"。它在PC機中的作用可以說相當於大腦在人體中的作用。所有的電腦程序都是由它來運行的。 主板又叫 主板
Mother Board(母板)。它其實就是一塊電路板, 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各種電路。它可以說是PC機的神經系統,CPU、內存、顯示卡、音效卡等等都是直接安裝在主板上的,而硬碟、軟碟機等部件也需要通過接線和主板連接。 主機 一般將放置在機箱中的電腦部件總稱為"主機"。它是電腦的最主要組成部分,主板、CPU和硬碟等主要部件均在主機內。 內存 與磁碟等外部存儲器相比較,內存是指CPU可以直接讀取的內部存儲器,主要是以晶元的形式出現。內存又叫"主存儲器",簡稱"主存"。一般見到的內存晶元是條狀的,也叫"內存條",它需要 插在主板上的內存槽中才能工作。還 內存
有一種內存叫作"高速緩存",英文名是"Cache",一般已經內置在CPU中或者主板上。一般說一台機器的內存有多少兆,主要是指內存條的容量。可以在電腦剛開始啟動時的畫面中看到內存的容量顯示,也可以在DOS系統中使用命令來查看內存容量,還可以在Windows系統中查看系統資源看到內存容量。 顯示卡 是連接顯示器和PC機主板的重要 顯示卡
元件。它是插在主板上的擴展槽里的。它 主要負責把主機向顯示器發出的顯示信號轉化為一般電信號,使得顯示器能明白PC 機在讓它干什麼。顯示卡上也有存儲器,叫做"顯示內存",它的多少將直接影響顯示器的顯示效果,比如清晰程度和色彩豐富程度等等。 LCD顯示器
顯示器 是電腦的輸出設備之一,早期的顯示器外形與電視機相似都是顯像管的,即CRT顯示器。現在的顯示器大多是LCD或LED的。 磁碟和磁碟驅動器 磁碟是PC機的外部存儲器之一,分為硬碟和軟盤兩種。 二者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是使用磁介質來儲存數據,所以叫"磁碟"。想要讓PC機使用磁碟,必須將磁碟放置在特殊的裝置中,也就是磁碟驅動器里。 電腦硬碟
硬碟和硬碟驅動器 硬碟的英文是Hard Disk,直譯成中文就是"硬的盤子"。由於硬碟是內置在硬碟驅動器里的,所以一般就把硬碟和硬碟驅動器混為一談了。硬碟的外觀大小一般是3.5英寸。硬碟的容量一般以M(兆)和G(1024兆)計算。平常見到的硬碟容量從幾十兆到幾千兆都有。 平常所說的C盤、D盤,與真正的硬碟不完全是一回事。一個真正的硬碟術語叫作"物理硬碟",可以在DOS操作系統中把一個物理硬碟分區,分為C盤、D盤、E盤等若干個"假硬碟",術語叫作"邏輯硬碟"。 電腦電源和機箱 電腦當然要有電源了,不過電腦的電源可不能直接使用220伏的普通電壓。電腦的電源內部有一個變壓器,把普通的220V市電轉變為電腦各部件所需的電壓,比如 CPU 的工作電壓,一般只有幾伏。 為了安全起見,一般把電腦各部件(當然除了顯示器)合理放置在機箱內 ATX電腦電源
部。機箱的外殼上有許多按鈕,如電源啟動按鈕、RESET按鈕(用於電腦的重新啟動)等等。機箱上還有一些指示燈,如電源指示燈在電腦工作時應該是亮的,硬碟指示燈在對硬碟進行操作時會閃爍等等。軟碟機和光碟機在機箱前端可以直接使用。 擴展卡和擴展槽 當需要用電腦看VCD、聽音樂時,就需要配置音效卡了。音效卡不是PC機的必備部件,它是PC機的一種功能擴展卡。所謂擴展卡,就是指這種卡可以擴展PC機的功能,比如音效卡可以使PC機發聲、傳真卡可以使PC機具備傳真功能、網卡可以讓您聯入網路等等。擴展卡是直接插在主板上專為擴展卡設計的擴展槽中的。顯示卡其實也是一種擴展卡,因為從計算機的基本原理來說,"顯示"實際是一種額外的功能,只是為了使計算機的工作過程能在人們的直接可視的監控之下。雖然現在顯示器已經是電腦的基本設備之一了,但由於習慣原因,顯示卡仍然被視作一種擴展卡。當然,音效卡、傳真卡、網卡都是標準的擴展卡。 鍵盤和滑鼠是PC機的輸入設備。當敲擊鍵盤時,被敲擊的鍵就向PC機的主板發送一個信號,並繼續傳送給CPU,由CPU來根據操作系統中的有關程序來確認按下的鍵將會引起什麼反應。比如在做文字處理時,如果沒有啟動漢字輸入系統,敲擊鍵盤上的 鍵盤和滑鼠
英文字母會直接輸入英文,敲擊"a"鍵就會顯示"a"。而當啟動漢字輸入系統後,敲擊鍵盤上的英文字母後,就不會直接輸入英文,而先判斷所敲入英文是否符合漢字輸入方法中的規則,如果能夠表達某個或某些漢字,就會輸入漢字。反之則無法輸入漢字。又如在DOS系統中,同時按下"Ctrl"、"Alt"和"Del"將會使電腦重新啟動。 而在Windows 95/98系統中就不會使電腦重新啟動,而會彈出一個"關閉程序"的對話框。目前的鍵盤一般有101或102個鍵,有的鍵盤還有3個Windows 95功能鍵。 DVD/CD ROM 即數字通用光碟。DVD光碟機指讀取DVD光碟的設備。DVD碟片的容量為 CD/DVD 驅動器
4.7GB,相當於CD-ROM光碟的七倍,可以存儲133分鍾電影,包含七個杜比數字化環繞音軌。DVD碟片可分為:DVD-ROM、DVD-R(可一次寫入)、DVD-RAM(可多次寫入)和DVD-RW(讀和重寫)。目前的DVD光碟機多採用EIDE介面能像CD-ROM光碟機一樣連接到IDEas、SATA或SICI介面上。
『貳』 買電腦主要看哪些配置
買電腦主要看CPU、顯卡、主板、內存、硬碟等硬體的性能參數,電腦配置的好壞也取決於這些硬體性能參數。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速度越快,現在的CPU有三級緩存、四級緩存等,都影響相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2-800,DDR3-1333),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速度就越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以此類推。
4、顯卡:這項與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
5、硬碟:首先,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功耗和散熱原因。
個人電腦分類
1、台式機(Desktop)
也叫桌面機,是一種獨立相分離的計算機,完完全全跟其它部件無聯系,相對於筆記本和上網本體積較大,主機、顯示器等設備一般都是相對獨立的,一般需要放置在電腦桌或者專門的工作台上。因此命名為台式機。為非常流行的微型計算機,多數人家裡和公司用的機器都是台式機。
2、電腦一體機
電腦一體機,是由一台顯示器、一個電腦鍵盤和一個滑鼠組成的電腦。它的晶元、主板與顯示器集成在一起,顯示器就是一台電腦,因此只要將鍵盤和滑鼠連接到顯示器上,機器就能使用。隨著無線技術的發展,電腦一體機的鍵盤、滑鼠與顯示器可實現無線連接,機器只有一根電源線。這就解決了一直為人詬病的台式機線纜多而雜的問題。有的電腦一體機還具有電視接收、AV功能,也整合專用軟體,可用於特定行業專用機。
3、筆記本電腦(Notebook或Laptop)
也稱手提電腦或膝上型電腦,是一種小型、可攜帶的個人電腦,通常重1-3公斤。筆記本電腦除了鍵盤外,還提供了觸控板(TouchPad)或觸控點(PointingStick),提供了更好的定位和輸入功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電腦
『叄』 電腦的配置主要看哪些
電腦配置主要看:
一、CPU
計算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CPU的性能決定,而CPU的性能主要體現在其運行程序的速度上。影響運行速度的性能指標包括CPU的工作頻率、Cache容量、指令系統和邏輯結構等參數。
1、主頻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通常,主頻越高,CPU處理數據的速度就越快。
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系。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通俗地說,在台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
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
3、匯流排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是將CPU連接到北橋晶元的匯流排。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
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
4、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
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主頻而得到高倍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一般除了工程樣板的Intel的CPU都是鎖了倍頻的,少量的如Intel酷睿2核心的奔騰雙核E6500K和一些至尊版的CPU不鎖倍頻,而AMD之前都沒有鎖。二、顯卡
顯卡是插在主板上的擴展槽里的(現在一般是PCI-E插槽,此前還有AGP、PCI、ISA等插槽)。它主要負責把主機向顯示器發出的顯示信號轉化為一般電器信號,使得顯示器能明白個人計算機在讓它做什麼。
顯卡的主要晶元叫「顯示晶元」(Video chipset,也叫GPU或VPU,圖形處理器或視覺處理器),是顯卡的主要處理單元。顯卡上也有和計算機存儲器相似的存儲器,稱為「顯示存儲器」,簡稱顯存。
早期的顯卡只是單純意義的顯卡,只起到信號轉換的作用;目前我們一般使用的顯卡都帶有3D畫面運算和圖形加速功能,所以也叫做「圖形加速卡」或「3D加速卡」。PC上最早的顯卡是IBM在1981年推出的5150個人計算機上所搭載的MDA和CGA兩款2D加速卡。三、內存
內存作為電腦中重要的配件之一,內存容量的大小確實能夠直接關繫到整個系統的性能。因此,內存容量已經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
尤其在目前WIN7操作系統已經開始取代XP之時,對於最新的WIN7操作系統,多數消費者都認為大容量能讓其內存評分得到提升。
內存的工作原理。從功能上理解,我們可以將內存看作是內存控制器與CPU之間的橋梁,內存也就相當於「倉庫」。
顯然,內存的容量決定「倉庫」的大小,而內存的速度決定「橋梁」的寬窄,兩者缺一不可,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說道的「內存容量」與「內存速度」。四、硬碟
1、容量
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器,容量是硬碟最主要的參數。
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MiB)、千兆位元組(GB/GiB)或百萬兆位元組(TB/TiB)為單位,而常見的換算式為:1TB=1024GB,1GB=1024MB而1MB=1024KB。
硬碟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碟的單碟容量。所謂單碟容量是指硬碟單片碟片的容量,單碟容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平均訪問時間也越短。
一般情況下硬碟容量越大,單位位元組的價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碟略微例外。
2、轉速
轉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速。
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
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鍾。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3、平均訪問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頭從起始位置到到達目標磁軌位置,並且從目標磁軌上找到要讀寫的數據扇區所需的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體現了硬碟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碟的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即: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
4、傳輸速率
傳輸速率(Data Transfer Rate)硬碟的數據傳輸率是指硬碟讀寫數據的速度,單位為兆位元組每秒(MB/s)。硬碟數據傳輸率又包括了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稱為持續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碟緩沖區未用時的性能。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於硬碟的旋轉速度。
外部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稱為突發數據傳輸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介面傳輸率,它標稱的是系統匯流排與硬碟緩沖區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外部數據傳輸率與硬碟介面類型和硬碟緩存的大小有關。
5、緩存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
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
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五、主板
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主板在整個微機系統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可以說,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
『肆』 電腦的基本配置有哪些
電腦整體來說分為:顯示器,主機,外接設配(滑鼠鍵盤等)。
一,顯示器
1. 鍵盤:主要有機械鍵盤,塑料薄膜式鍵盤,導電膠式鍵盤,無接點靜電電容鍵盤四種
2. 滑鼠:主要有滾球滑鼠,光電滑鼠,無線滑鼠等、
3. 其他:列印機,攝像機,麥克風,傳真機,音響等。
『伍』 電腦配置怎麼看才能看懂
電腦的配置,主要看CPU、顯卡、主板、內存、硬碟、顯示器等。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速度越快,未來CPU會有三級緩存、四級緩存等,都影響響應速度。
2、顯卡:這項對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依此類推。
4、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233,DDR2-533,DDR3-800),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速度就越快。
5、硬碟,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功耗和散熱原因。
硬碟速度又因介面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說的串口)介面,早前的硬碟多是IDE介面,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介面的要慢些。
6、顯示器:顯示器與主板的介面也一樣有影響。
計算機是由硬體系統(hardware system)和軟體系統(software system)兩部分組成的。
傳統電腦系統的硬體單元一般可分為輸入單元、輸出單元、算術邏輯單元、控制單元及記憶單元,其中算術邏輯單元和控制單元合稱中央處理單元(Center Processing Unit,CPU)。
所謂軟體是指為方便使用計算機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組織的程序以及用於開發、使用和維護的有關文檔。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系統軟體System software,由一組控制計算機系統並管理其資源的程序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啟動計算機,存儲、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序,對文件進行排序、檢索,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等。實際上,系統軟體可以看作用戶與計算機的介面,它為應用軟體和用戶提供了控制、訪問硬體的手段,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統完成。
解決各類實際問題而設計的程序系統稱為應用軟體。從其服務對象的角度,又可分為通用軟體和專用軟體兩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腦配置
『陸』 電腦配置知識
電腦的必備元件有主板,CPU,內存,顯卡,硬碟,電源,機箱(似乎不是必需,如果你機器要裸奔也行)
主板是電腦的統籌設備,將CPU,內存,顯卡,硬碟等硬體協調工作。是電腦的基礎。還有電源,為整個系統提供能源。
CPU是電腦的重要處理器,各種電腦的使用都要依CPU的處理,有不同的針腳供安裝在相應CPU插槽的主板上,(有1155,1156,1136等等很多種,INTEL和AMD的也不一樣)
內存是負責數據暫存和傳輸的,速度很快,是硬碟的上百倍。即硬碟的數據先儲存到內存當中然後由內存傳輸給CPU進行處理。內存是一斷電裡面的數據就都沒了,所以不能作為硬碟使用。
硬碟就是負責儲存各種數據的。目前主流的介面是SATA
顯卡就是負責處理顯示數據並顯示在顯示器上的部件,它同時也可以進行3D運算等工作。(計算能力跟CPU不相上下,但是具有特別針對性)
電源是負責為整個系統提供電能的設備,因為電腦採用的元件的特性,所以只能使用較低的電壓,3.3V,5V和12V等,故要使用電源將220V電壓變壓到不同的電壓以不同的線輸送給有相應需求的硬體設備。
顯示器不用說了吧,把電腦處理出來的信息顯示出來的設備
其它的就是外設了,比如鍵盤滑鼠等。
『柒』 一個完整的電腦配置需要哪些
主板(將以下的零件連接起來,使用方法是把下面的東西都插到上面去,「常見參數:主板蕊片組,插糟數量,支持的內存類型,支持的顯卡類型,cpu插糟類型),顯卡(有些顯卡可以集成在主板上面,作用是將運算結果轉變成顯示器能識別的信號,再通過顯示器顯示出來,讓人能看到,內部包含圖形運算,常見的參數有:核心類型,流處理器數量,顯存容量,顯存類型),CPU(用於運算,常見參數:製作工藝,主頻,二級緩存,三級緩存),內存(數據的通道,常見參數:容量,頻率,類型),網卡(連接網路和電腦,一般是集成在主板上的),音效卡(將音頻數字轉成模擬信號,音頻的處理,一般是集成在主板上的,音頻工作者通常用獨立的音效卡),硬碟(數據存儲用的,常見參數:大小,容量,轉速,緩存容量,介面類型),電源(將家用電轉成合適的電壓,再分配到以上的各個組件,參數:功率),機箱(將以上的東西裝起來,機箱一般有三種大小,選取取決於主板大小,小機箱只能配小電源),光碟機(讀取光碟用的,分為CD、DVD、藍光。功能有隻讀,可寫,光雕等之分)。顯示器(購買時主要看解析度和品牌,其它的非專業人士不用理會),鍵盤,滑鼠,音響,話筒,攝像頭。有些是必須的,有些是可以不要的。
我是最先回答的,只是進行了修改就到了後面了。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捌』 看一個電腦的配置都要考慮哪些因素這些因素達到什麼標准才叫高配置
關鍵是看主板、CPU和內存,主板的前端匯流排頻率和CPU主頻以及內存頻率都有一定的計算方式,這三者要兼容才是配機的先決條件,其次是不通商家的不同硬體之間的兼容好壞,這個最好去網上找些資料了解一下,總的來說配機也是一種經驗積累的過程
達到市場性能最高的就是高配置
『玖』 1. 計算機的五大邏輯部件是什麼
計算機的五大部件是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和控制器。
1、輸入設備:向計算機輸入數據和信息的設備。是計算機與用戶或其他設備通信的橋梁。輸入設備是用戶和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主要裝置之一。鍵盤,滑鼠,攝像頭,掃描儀,光筆,手寫輸入板,游戲桿,語音輸入裝置等都屬於輸入設備。
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產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組成,它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完成協調和指揮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操作。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