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腦主機怎麼配置
這個說來話長了,首先要考慮的是主板、CPU、顯卡,三者的兼容性,主板必須很好的支持以上兩個大的部件,當然還有內存頻率,越高越好,主板一般選貴一點的,內存條選高頻率的,然後就是硬碟了,越貴的越好
㈡ 想自己動手配置一台電腦主機
安裝前的准備
在動手組裝電腦前,應先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包括硬體結構、日常使用的維護知識、常見故障處理、操作系統和常用軟體安裝等。
安裝前配件的准備
裝機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要盲目攀比,按實際需要購買配件。
如選購機箱時,要注意內部結構合理化,便於安裝,二要注意美觀,顏色與其他配件相配。一般應選擇立式機箱,不要使用已淘汰的卧式機箱,特別是機箱內的電源,它關繫到整個電腦的穩定運行,其輸出功率不應小於250 W,有的處理器還要求使用300 W的電源,應根據需要選擇。
除機箱電源外,另外需要的配件一般還有主板、CPU、內存、顯卡、音效卡(有的音效卡主板中自帶)、硬碟、光碟機(有VCD光碟機和DVD光碟機)、軟碟機、數據線、信號線等。
除了機器配件以外,還需要預備要用到的螺絲刀、尖嘴鉗、鑷子等工具。
另外,還要在安裝前,對室內准備好電源插頭等,這些內容在第1章的1.4節已經敘述了。
裝電腦的基本步驟
組裝電腦時,應按照下述的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
(1) 機箱的安裝,主要是對機箱進行拆封,並且將電源安裝在機箱里。
(2) 主板的安裝,將主板安裝在機箱主板上。
(3) CPU的安裝,在主板處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裝所需的CPU,並且安裝上散熱風扇。
(4) 內存條的安裝,將內存條插入主板內存插槽中。
(5) 顯卡的安裝,根據顯卡匯流排選擇合適的插槽。
(5) 顯卡的安裝,根據顯卡匯流排選擇合適的插槽。
(6) 音效卡的安裝,現在市場主流音效卡多為PCI插槽的音效卡。
(7) 驅動器的安裝,主要針對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進行安裝。
(8) 機箱與主板間的連線,即各種指示燈、電源開關線。PC喇叭的連接,以及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連接。
(9) 蓋上機箱蓋(理論上在安裝完主機後,是可以蓋上機箱蓋了,但為了此後出問題的檢查,最好先不加蓋,而等系統安裝完畢後再蓋)。
(10) 輸入設備的安裝,連接鍵盤滑鼠與主機一體化。
(11) 輸出設備的安裝,即顯示器的安裝。
(12) 再重新檢查各個接線,准備進行測試。
(13) 給機器加電,若顯示器能夠正常顯示,表明初裝已經正確,此時進入BIOS進行系統初始設置。 進行了上述的步驟,一般硬體的安裝就已基本完成了,但要使電腦運行起來,還需要進行下面的安裝步驟。
(14) 分區硬碟和格式化硬碟。
(15) 安裝操作系統,如Windows 98或者Windows XP系統。
(16) 安裝操作系統後,安裝驅動程序,如顯卡、音效卡等驅動程序。
(17) 進行72小時的烤機,如果硬體有問題,在72小時的烤機中會被發現。
························
組裝電腦的過程
對於平常接觸電腦不多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裝機」是一件難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實只要你自己動手裝一次後,就會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當然你最好先對電腦的各個配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組裝電腦的准備工作都准備好之後,下面就開始進行組裝電腦的實際操作。
(1) 打開機箱的外包裝,會看見很多附件,例如螺絲、擋片等。
(2) 然後取下機箱的外殼,我們可以看到用來安裝電源、光碟機、軟碟機的驅動器托架。許多機箱沒有提供硬碟專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裝在軟碟機的托架上。
機箱的整個機架由金屬構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裝光碟機和五寸硬碟等)、三寸固定架(可用來安裝軟碟機、三寸硬碟等)、電源固定架(用來固定電源)、底板(用來安裝主板的)、槽口(用來安裝各種插卡)、PC喇叭(可用來發出簡單的報警聲音)、接線(用來連接各信號指示燈以及開關電源)和塑料墊腳等,如圖11.1所示(這里的圖片已經安裝好電源,實際上新打開的機箱是沒有安裝好電源的)。
l 驅動器托架。驅動器艙前面都有擋板,在安裝驅動器時可以將其卸下,設計合理的機箱前塑料擋板採用塑料倒鉤的連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裝。在機箱內部一般還有一層鐵質擋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l 機箱後的擋片。機箱後面的擋片,也就是機箱後面板卡口,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USB介面等都要從這個擋片上的孔與外設連接。
l 信號線。在驅動器托架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從機箱面板引出Power鍵和Reset鍵以及一些指示燈的引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型喇叭稱之為PC Speaker,用來發出提示音和報警,主板上都有相應的插座。
有的機箱在下部有個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來安裝機箱風扇的,塑料盒四面採用卡口設計,只需將風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體積較大的機箱還會預留機箱第二風扇、第三風扇的位置。
組裝電腦的過程
對於平常接觸電腦不多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裝機」是一件難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實只要你自己動手裝一次後,就會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當然你最好先對電腦的各個配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組裝電腦的准備工作都准備好之後,下面就開始進行組裝電腦的實際操作。
(1) 打開機箱的外包裝,會看見很多附件,例如螺絲、擋片等。
(2) 然後取下機箱的外殼,我們可以看到用來安裝電源、光碟機、軟碟機的驅動器托架。許多機箱沒有提供硬碟專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裝在軟碟機的托架上。
機箱的整個機架由金屬構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裝光碟機和五寸硬碟等)、三寸固定架(可用來安裝軟碟機、三寸硬碟等)、電源固定架(用來固定電源)、底板(用來安裝主板的)、槽口(用來安裝各種插卡)、PC喇叭(可用來發出簡單的報警聲音)、接線(用來連接各信號指示燈以及開關電源)和塑料墊腳等,如圖11.1所示(這里的圖片已經安裝好電源,實際上新打開的機箱是沒有安裝好電源的)。
l 驅動器托架。驅動器艙前面都有擋板,在安裝驅動器時可以將其卸下,設計合理的機箱前塑料擋板採用塑料倒鉤的連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裝。在機箱內部一般還有一層鐵質擋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l 機箱後的擋片。機箱後面的擋片,也就是機箱後面板卡口,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USB介面等都要從這個擋片上的孔與外設連接。
l 信號線。在驅動器托架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從機箱面板引出Power鍵和Reset鍵以及一些指示燈的引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型喇叭稱之為PC Speaker,用來發出提示音和報警,主板上都有相應的插座。
有的機箱在下部有個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來安裝機箱風扇的,塑料盒四面採用卡口設計,只需將風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體積較大的機箱還會預留機箱第二風扇、第三風扇的位置。
11.2.2 安裝電源
機箱中放置電源的位置通常位於機箱尾部的上端。電源末端四個角上各有一個螺絲孔,它們通常呈梯形排列,所以安裝時要注意方向性,如果裝反了就不能固定螺絲。可先將電源放置在電源托架上,並將4個螺絲孔對齊,然後再擰上螺絲。
把電源裝上機箱時,要注意電源一般都是反過來安裝,即上下顛倒。只要把電源上的螺絲位對准機箱上的孔位,再把螺絲上緊即可。
提示:上螺絲的時候有個原則,就是先不要上緊,要等所有螺絲都到位後再逐一上緊。安裝其他某些配件,如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等也是一樣。
11.2.3 安裝主板
在機箱的側面板上有不少孔,那是用來固定主板的。而在主板周圍和中間有一些安裝孔,這些孔和機箱底部的一些圓孔相對應,是用來固定主機板的,安裝主板的時候,要先在機箱底部孔裡面裝上定位螺絲,(定位螺絲槽按各主板類型匹配選用,適當的也可放上一兩個塑膠定位卡代替金屬螺絲)。
接著將機箱卧倒,在主板底板上安裝銅質的膨脹螺釘(與主板上的螺釘也對齊),然後把主板放在底板上。同時要注意把主板的I/O介面對准機箱後面相應的位置(圖中箭頭所指位置),ATX主板的外設介面要與機箱後面對應的擋板孔位對齊
注意:要讓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和USB介面和機箱背面擋片的孔對齊,主板要與底板平行,決不能搭在一起,否則容易造成短路。另外,主機板上的螺絲孔附近有信號線的印刷電路,在與機箱底板相連接時應注意主板不要與機箱短路。如果主板安裝孔未鍍絕緣層,則必須用絕緣墊圈加以絕緣。最好先在機箱上固定一至兩顆螺柱,一般取機箱鍵盤插孔(AT主板)或I/O口(ATX主板)附近位置。使用尖型塑料卡時,帶尖的一頭必須在主板的正面。
㈢ 如何配置一台電腦
操作方法
01
首先確定你想要的配置,你需要怎樣一台配置的電腦是游戲還是工作和你想要的價位。
02
在確定你的價位之後,我是性能黨對外觀要求不高所以我把大部分預算都花在顯卡和cpu上
03
cpu一般買這一年新出的旗艦英特爾價格超過1600元就足以勝任參考6700K散片或者可以選擇上一代性能更高點的要是有特殊需求建議購買志強系列e3,e5三級緩存和算力更強一些。之後根據你的cpu針腳數選擇主板,要看主板的功能,還有支持的內存代數,還有主板一般有大中小三種型號選機箱時要看好支持的板型
顯卡的挑選要是預算一般其實gtx960完全可以超流暢的運行守望lol之類的游戲喜歡超頻的可以購買a卡r7,r9系列都是不錯的只不過個人感覺效果不大雖然我是a卡粉絲把,要是打算買好一點的rx480,gtx980ti,1070,rx490什麼的2000-4000左右的顯卡足足勝任,我不建議買1080之類的顯卡多出的1000元完全可以讓你下一次購買顯卡頻率更高可以保持電腦性能的高端
05
內存其實16g ddr4足夠了有條件可以組個32g雙通道基本全部通吃
06
散熱動手能力強的可以選擇水冷一定要選好機箱要支持你散熱板的長寬高一般有120.240.360水冷,弱一點的可以選擇風冷,記住散熱器不要買太便宜的最少要100元不然會造成硬體過熱燒壞元器件,同時要注意高度是否在機箱允許范圍內
07
電源的選擇很重要安全第一淘寶有很多虛表的電源,建議購買正規品牌,至於購買的功率是建議最少是你(cpu功率+顯卡功率+60w)乘1.2.因為電源有峰值功率一說而且夠買功率大點的電源更加方便以後的升級
08
硬碟反正我是這樣規劃的買一個250g的固態硬碟要傳輸速率高點的,然後買一個2t的機械硬碟其實傳輸速度也足夠了,給c盤45g以上空間的固態硬碟把虛擬內存調節一下,之後把170g的固態硬碟空間給游戲或其他需要快速啟動的東西,機械硬碟用於存儲資料和不常玩的游戲
㈣ 電腦主機組裝需要怎樣的操作流程
當今網路時代的天下,很多人都想自力更生。想靠自己動手來完成一台電腦的組裝。對於一些剛入門的裝機用戶來說,可能覺得裝機還是一件復雜的技術活,而在我認為很簡單,裝機越來越像一項體力活,絕大數都是傻瓜式的操作了。下面為介紹一下組裝電腦過程,例如CPU、散熱器、內存、電源、主板跳線等安裝注意事項,讓您在安裝過程中避免一些安裝錯誤。使得很快完成一台組裝的電腦。
電腦結構有哪些?需要哪些東西才可以組裝成功呢?1機箱2主機電源3主板4CPU 5內存6CPU風扇7硬碟8顯卡9硅膠10簡單的工具【螺絲刀,刷硅膠工具】。
㈤ 組裝電腦主機怎麼搭配好
電腦主機搭配可參照以下幾點:
1、主板:對自己電腦完成定位後,選購一塊比自己定位電腦稍好的主板。主板是要長期使用的,所以不能以次充好。主板上的功能和介面一定是越全越好。(具體也要看個人要求,對於普通用戶有些介面確實用不到);
2、處理器:買處理器時要注意自己主板的處理器針腳和處理器針腳相同,不然是不兼容的。(不兼容的後果就是電腦開不了機,然後主板針腳可能會全部被壓壞);
3、顯卡:顯卡是通用的,不存在AMD顯卡不支持Intel的問題,只要是有獨顯介面的主板都能搭配各種顯卡。顯卡對於游戲玩家尤其重要,建議到相關游戲官網查詢游戲的顯卡配置要求再進行購買;
4、硬碟:看個人使用情況選擇合適的硬碟,需要注意硬碟介面與主板介面相同。(推薦使用機械硬碟+固態硬碟的雙硬碟方案,固態硬碟用來啟動系統及軟體的速度是機械硬碟的數倍,機械硬碟的大容量用來存放視屏和文件)(左側為固態硬碟看上去比機械硬碟小了很多,安裝時需要使用2.5轉3.5支架);
5、機箱電源:選擇比所有硬體耗能大50w以上的電源,游戲主機注意散熱;
㈥ 購買台式電腦選擇怎麼配置
無論性能或價格如何,台式機都有一定的優勢,尤其是考慮到以後的硬體升級,散熱性能,屏幕性能等。但是台式機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台式機佔用大量空間並消耗更多電量。每一台主機從設計、選品、搭配、組裝、發貨、我們每個環節都在用心考究、我們都將堅持自己的原則和風格。
F117-V:有11代i5-11400 3060Ti電腦整機處理器、RTX顯卡,性能強大;全塔機箱 大擴展強散熱;低溫低噪 智能變速散熱系統;滿額500W供電。搭載 120mm 一體式水冷散熱系統,擁有貫穿式風道與下置電源倉,支持分區散熱。
T90-D台式機:11代英特爾酷睿i7K/i9k RTX3080Ti獨顯高配DIY電腦主機台式機;定製水冷,一體式水冷散熱,搭載RTX30系顯卡,4K畫質,RTX30系全新架構。支持游戲低延遲快響應;支持創作,AI加速大大縮短渲染;支持直播,人臉追蹤,麥克風降噪。
㈦ 如何配台式電腦主機
硬碟換成320G的,貴不了幾十
顯卡換成藍寶石的3850,迪蘭恆進的3850也行,這兩個品牌是A卡的典範,尤其是前者。
實際上,AMD的cpu配AMD的顯卡比較好,這是我看電腦報的評測。
intel的cpu配NVIDIA的顯卡比較好。
就性能而言,9500GT性能比8600GT好一些(盡管硬體規格一樣)
個人推薦
cpu
intel
E2160(E2180,E2200也可以)
主板
升技或磐石這類二流品牌的P35,一流品牌的低端主板狂縮水(華碩,微星,技嘉這幾個品牌)
硬碟
ST250G或320G,500G也可以,西部數據,三星等也可以,不一定非ST,ST的要貴一些
內存
1G
DDR2
800兩根(品牌無所謂,一般的品牌都行,金士頓,宇瞻,金邦,威剛,kingbox,kingmax等)
顯卡
XFX或七彩虹或影馳這三個品牌,8600GT(9500GT盡管性能好一些,但是因為是新品,要貴一兩百)
光碟機
買個200元的DVD刻錄機,很多品牌都有這個價格的,華碩,明基,台電等
電源
250W以上就夠用了,一般300W的很常見
可能價格有點超,但絕對夠超值。說實話,我認為下面的配置更超值,因為游戲更強,因為顯卡要強比較多
cpu
4400+到5000+之間吧
主板
一般的品牌吧,但重要的是ATX板,不要買micro-ATX的(俗稱小板)
硬碟
ST250G或320G,500G也可以,西部數據等也可以,ST的要貴一些
內存
1G
DDR2
800兩根(品牌無所謂,一般的品牌都行,金士頓,宇瞻,金邦,威剛,kingbox,kingmax等)
顯卡
藍寶石的3850,迪蘭恆進的3850也行,這兩個品牌是A卡的典範,尤其是前者。大概500左右到600左右
光碟機
買個200元的DVD刻錄機,很多品牌都有這個價格的,華碩,明基,台電等
電源
250W以上就夠用了,一般300W的很常見
大致這樣
㈧ 如何配台電腦主機
想買台電腦又不懂配置怎麼選擇怎麼辦?選擇電腦時必須看的是處理器,內存,硬碟,這些關系的電腦的性能。下面主針對這3方面進行解讀,讓您輕松選擇電腦。
處理器的型號解讀
處理器主要有Intel和AMD兩種。以下主要是針對Intel 處理器的型號解讀,以便更好的選擇主機。
U: 代表低電壓,散熱功耗為15W,主要用於超極本和輕薄本;
Y: 代表超低電壓,散熱功耗為10W,這種處理器主要用於二合一的產品;
H: 代表的是BGA封裝,也就是焊接到主板上的,沒法自由更換,但是不代表性能一定就是低的;
M: 代表的是標准電壓產品,每一代的散熱功耗可能都不一樣,但一般都是在30W以上,是市面上主流的產品;
Q: 代表的是四核,不過在筆記本的i7系列不一定是四核,也有一些屬於低電壓或者超低電壓的雙核四線程的產品;
X: 代表的是旗艦級,基本都是四核心八線程產品,這類處理器大多數使用在游戲本或者專業本上。
此外,這些字母可以自由進行組合,常見的是HQ、MQ、XM等。具體含義如下:
HQ: 代表的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四核處理器,無法更換,主要用於一些高端的游戲本;
MQ: 代表的是BGA封裝的四核處理器,和桌面處理器一樣卡在處理器插槽中,處理器可自行拆卸、更換;
XM: 系列代表的是旗艦級移動版四核處理器,基本上只有頂級游戲筆記本會採用,同時也能更換。此類cpu性能強大,同時在散熱和供電允許的情況下可無限制超頻。
處理器的性能從高到低依次是i7、i5、i3。在選擇電腦時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配置即可。
關於內存方面選擇
如今內存標配最低都是4GB,一般主流裝機都開始選擇8GB容量,也有16GB、32GB內存的主機,容量越大越好,一般8GB左右內存,價格不貴,性能良好,可以更好的滿足軟體多開或者大型軟體需要,是現在比較值得推薦的。
內 存類型方面: 現在主流的還是DDR3和DDR4,其中DDR4是新一代內存,具備低功耗,高主頻特點。當然選擇配置越高越好了。
關於硬碟方面
硬碟是電腦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不僅價格昂貴,儲存的信息更是無價之寶,因此,每個購買電腦的用戶都希望選擇一個性價比高、性能穩定的的好硬碟,並且在一段時間內能夠滿足自己的儲存需要。
硬碟現在主要有2種: HDD代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