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腦什麼配置好
這個需要看你用電腦的個人需求,如果是普通使用的話就一般配置就好,如果設計辦公需求大或者玩大型游戲的話,這個對配置要求就比較高。
電腦配置高的價格相對來說也貴一些,對於成本上想低一點的還是建議使用雲桌面的,隨開隨用的,只需要一個普通電腦就可以一秒變成超算機。
買電腦主要看CPU、顯卡、主板、內存、硬碟等硬體的性能參數,電腦配置的好壞也取決於這些硬體性能參數。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速度越快,現在的CPU有三級緩存、四級緩存等,都影響相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2-800,DDR3-1333),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速度就越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以此類推。
4、顯卡:這項與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
5、硬碟:首先,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功耗和散熱原因。
⑵ 這個配置比如玩FC怎麼樣。。筆記本電腦
這游戲對硬體要求很低端,奔三的機子都能玩。你這本兒按現在目前的標准雖然配置是最低的,但是要拿下這游戲還不是問題。
⑶ 電腦配置單求大神 講解
E3 4核 8線程 I5 4核4線程
E3 沒有GPU核心顯卡 功耗小溫度低更加穩定 I5反之
E3沒有快速啟動響應 最好搭配固態硬碟 I5有
E3性能逼近於I7 2600 。。就這些
推薦E3
⑷ 電腦配置高手請幫忙看一下
上等:
配件名 數量 單價 品牌型號
CPU 1 1450 Intel Core 2 Duo E8200
主板 1 1299 華碩 P5KC
內存 2 330 威剛 紅色威龍 DDRII800 2G
硬碟 1 435 希捷 酷魚7200.10/ST3250310AS
顯卡 1 1399 訊景 8800GS(T88S-FSD)
CD/DVD光碟機 1 160 明基 DD165S
液晶顯示器 1 1899 AOC 210V
機箱 1 200 佑澤 驚天動地2號F
電源 1 465 長城 雙卡王BTX-500SD
鍵鼠套裝 1 145 羅技 光電高手飛獵套裝800
價格總計:8112.0
穩定重於泰山,性能強悍。
配件名稱 型號 價格(元)
CPU ntel 酷睿2 E4500(盒) 880
散熱器 盒裝自帶 ——
主板 雙敏 狙擊手AK42D 699
內存 宇瞻 1GB DDR2 800 2條 150×2
硬碟 希捷 7200.10 250GB 8M SATA 散 455
顯卡 盈通 G8800GS-384GD3標准版 1099
音效卡主板集成 ——
網卡主板集成 ——
顯示器 美格 WE223D 1890
音響 漫步者 R1000TC(北美版) 180
光碟機 先鋒 DVD-228 150
機箱 新戰線 新動2036 150
電源 先馬 超影450(ATX-330-3) 198
滑鼠 羅技 光電高手800套裝 130
鍵盤 同上 ——
合計 6131
產品介紹
Intel 酷睿2 E4500處理器
Intel 酷睿2 E4500採用65nm製程,其默認主頻為2.2GHz,它擁有2MB二級緩存,相對於奔騰雙核來說,性能提升較為明顯。產品TDP熱設計功耗為65W,實際上它的平均功耗只有22W,真正做到了低功耗、高性能。目前酷睿2 E4500的貨源十分充足,880元的價格也保持了長期的穩定,推薦注重性能和品質的中高端玩家選購
萬元級游戲發燒型整機配置
配 件 型 號 價 格(元)
CPU Intel Core 2 Duo E6550 1265
主板 技嘉 GA-P35-DS3 999
內存 金士頓 DDRII800 1Gx 2 175 x 2
硬碟 西部數據 WD3200AAKS/迪科代理 595
顯卡 艾爾莎 影雷者880GT威鯨版 1799
音效卡 主板集成 /
網卡 主板集成 /
光碟機 先鋒 DVR-215CHG 299
顯示器 LG L226WTQ 2280
滑鼠 / 0
鍵盤 / 0
音箱 / 0
機箱電源 酷冷至尊 獨裁者+
先馬 超光450+(ATX-330-8) 259 + 268
整機 8114元
中等
配件名稱 型號 價格(元)
CPU Intel 奔騰雙核E2160(盒) 475
散熱器 盒裝自帶 ——
主板 斯巴達克 黑潮BI-100 499
內存 宇瞻 1GB DDR2 800 2條 150×2
硬碟 希捷 7200.10 160GB 8M SATA 375
顯卡 七彩虹 鐳風3690-GD3 CF黃金版 799
音效卡 主板集成
網卡 主板集成
顯示器 AOC 915Sw 1399
音響 麥博M-111 99
光碟機 先鋒 DVD-228 150
機箱 金河田 颶風II 8197 350
電源 金河田 勁霸ATX-S428 同上
滑鼠 優派 極速派對II 80
鍵盤 同上 ——
合計
4526
配置單
CPU
Intel奔騰雙核E2180處理器
470
散熱器
-- --
內 存
金士頓2G DDR2-800內存
245
硬 盤
希捷320G硬碟
450
主 板
微星P43 Neo-F主板主板
699
顯 卡
小影霸GT8V顯卡
499
顯示器
三星T933BW液晶顯示器
1559
光 驅
三星DVD刻錄機
229
鍵盤滑鼠
明基無雙游俠鍵鼠套裝
85
機箱電源
金河田機箱+電源
325
音箱耳機
-- --
總 計
4561元
CPU Intel 奔騰E 2160(盒) ¥ 455
主板 斯巴達克 黑潮BI-100 ¥ 499
內存 金士頓 1GB DDR2 800 *2 ¥ 145 *2
硬碟 希捷 250G 7200.10 8M(串口/5年盒) ¥ 430
顯卡 影馳 8600GT魔靈 ¥ 799
光碟機 先鋒 DVD-228 ¥ 158
LCD AOC 915Sw ¥ 1399
機箱 富士康 飛狐140 ¥ 120
電源 航嘉 冷靜王鑽石版 ¥ 190
合計:4340 元
下等
配件名稱 型號 價格(元)
CPU AMD Athlon 64 X2 4200+(盒) 420
散熱器 盒裝自帶 ——
主板 昂達 A780GT 699
內存 威剛 1GB DDR2 800 145
硬碟 希捷 7200.10 160GB 8M SATA 375
顯卡 主板集成 ——
音效卡 主板集成 ——
網卡 主板集成
顯示器 三星 788DF+ 730
音響 麥博M-111 99
光碟機 先鋒 DVD-228 150
機箱 百盛 C407 330
電源 標配航嘉BS2000PE電源 ——
滑鼠 雙飛燕 斜鍵防水套裝 60
鍵盤 同上 ——
合計
3008
CPU AMD AM2 Athlon 64 X2 4400+(65nm)/盒裝 430
主板 聯強(Lemel) LM-MA690G-M 集成X1250顯卡 285
內存 黑金剛 金剛版 DDRII 800 1GB 130
硬碟 希捷 160G SATAII 8M(雷射) 325
DVD光碟機 LG GDR-H30N 140
液晶顯示器 LG L1753T 1550
LG L1753S比1753T少了個DVI介面 1450
機箱 金河田8197 240
價格總計:3100
以上報價僅供參考,具體以廠家報價為准。報價也會因地區不同二產生差異。而且上述產品的報價都不是最新的,現在的價格普遍會比上面的低。
其實所謂的上中下等因個人的需求不同會有不同的標准,上述僅供參考。
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__^*)
⑸ 關於電腦各個電腦配置型號.來講解下
看來樓主基本不懂啊,這么多問題很難一次說清慢慢看吧:
一台完整的計算機是有硬體和軟體組成的。
硬體就像人的身體
人是由五臟六腑等等器官組成的,電腦是由以下基本硬體組成的
鍵盤、滑鼠、顯示器、主板、內存、CPU、硬碟、軟碟機、和光碟機、大機箱、電源、顯卡音效卡和網卡等
這些東西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所以就叫硬體。
軟體就像人的思維或經驗
人的思維也有分類:生理的(就是電腦上常說的BIOS)、生活常識(操作系統)、專業技能(應用軟體)等等
這些東西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就叫軟體。
以下再解釋零部件(為了你能聽得明白,只好來個擬人化了):
cpu:人的大腦。受思維(軟體,包括BIOS.操作系統、應用軟體 )控制,指揮自己的身體(硬體,包括鍵盤、滑鼠、顯示器、主板、內存、CPU、硬碟、軟碟機、和光碟機、大機箱、開關電源、顯卡音效卡和網卡 )進行各項工作。
主板:人的神經網路。傳送指令和數據,承載各種硬體設備(就好比胳膊腿都長在身上一樣)
內存:暫時記憶、臨時倉庫。臨時性的存儲數據或指令(速度快)。
硬碟:永久記憶、永久倉庫。永久性的存儲數據或指令(容量大)。
光碟機:可移動式存儲器,能移動的永久倉庫。相當於書本之類的東東,用來存儲數據或指令(配合光碟使用,本身不能移動,但因為光碟可以移動就成了可移動存儲設備)。
軟碟機:和光碟機一樣(配合軟盤使用),由於容量太小(1.44mb)被淘汰。
顯卡:相當於你的手。接受大腦的指令和數據,將其解釋成具體的行為(畫畫的動作),指揮顯示器(手中的筆和紙)畫給你看。
音效卡:相當於你的嘴。接受大腦的指令和數據,將其解釋成具體的行為(聲音信號),指揮音箱或耳機唱給你聽。
網卡:翻譯家。不同語言的人種相互交流需要翻譯,不同的電腦要相互通信、共享資料就需要網卡將不同的計算機信號解釋成同一種語言(TCP/IP協議相當於英語)相互交流。不同的計算機和不同的翻譯和在一起就構成了網路。
數據機(modem、貓):電信網路。翻譯家的聲音有限,不能傳的太遠,只好通過電話來交流。數據機就是電腦上網專用的電話機。
鍵盤、滑鼠、話筒、攝像頭就不用說了吧?天天都能接觸得到,不說你也明白。
再來說說軟體:
BIOS:這是個硬體軟體合二為一的部件,他就相當於人的腦干,是人的生命中樞,管的都是最基本最低級的事,比如人的呼吸、心跳等。對於計算機來說管的就是時鍾頻率、匯流排頻率之類的事或者說莫個部件是否存在,這個部件怎麼和其他部件通信等等之類的事。它的軟體部分可以改寫(人就不行^_^)。如果他損壞了,這台電腦也就完了。(不太容易理解。樓主既然提出來了也就解釋一下,將就著理解吧。這需要一定的硬體基礎知識,接觸得多了就知道了。)
操作系統:生活常識、經驗。一個人生活在世上就必須學會與人交流、待人接物、為人處事,這些就是人的基本技能。對於電腦來說,這就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用來管理、服務於各種應用軟體的。就好比人的基本技能是為了學習、研究、獲得更高級的知識和經濟利益一樣。如果這個人連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常識都不會的話那這個人八成是個傻子或者叫做白痴。如果一台電腦沒有操作系統,就相當於擺在櫃台里的樣品,只能做個樣子,啥也幹不了。例如:Windows XP、Windows Vista、MS-DOS、Windows 2003、Liux等等都是操作系統。
應用軟體:高級技能,或者叫專業技能。就像組裝、維修、管理這些都是高級技能。在電腦中打字辦公、圖形圖像處理、Flash製作、三維動畫設計等等這些比較專業的技能都是由應用軟體來實現的。這些高級技能人類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但電腦的學習能力比較弱,所以只能通過安裝各種軟體和硬體來實現這些功能了。^_^這就是買了電腦為什麼還要安裝各種軟體和硬體的原因了。
說了這么多不知道你能否聽得明白?電腦的概念比較抽象,不太容易理解。現實中也找不到太多的例子來講解,比如音效卡比喻成嘴,嘴可以直接發出聲音但音效卡不能直接發出聲音。有比喻不恰當的地方請多多體諒。不期望得到高分,只希望你能聽得明白。鑒於篇幅,目前只能給你說這么多。不明白的地方再慢慢去學習了解。不可能一次就能把所有的東西學完的。
⑹ 電腦中LZ。。什麼意思啊。。我的電腦配置是1100MHz什麼意思啊。。游戲中FC和SC和PC各是什麼意思啊
1100MHz是CPU的頻率
FC是FAMILY COMPUTER,即紅白機,任天堂的一款經典游戲主機,插卡玩那種
SC不知道,莫非是STARCRAFT?
PC就是PERSONAL COMPUTER吧
⑺ 誰能告訴我二十個 FC 八位游戲機上精典的日文版RPG游戲名稱(中文、日文名都要)
單機游戲是與網路游戲相對應的,就是在一台電腦上玩的游戲;而網路游戲當然就是通過互聯網或者區域網連接的多台電腦一起進行的游戲了。
MD、SFC、FC、PS、N64、GB、GBA、WSC、MAME等是指模擬器游戲,大多是游戲愛好者自發的組織開發的,用來在電腦上玩游戲機的游戲的軟體。
其實這些英文符號都是帶表不同時代的游戲機。有家用游戲機、也有街機(就是外面的游戲廳里的大型游戲機)。如FC代表任天堂8位游戲機,MD代表世嘉16位家用游戲機等,最新的我們知道有SONY的PS3,微軟的X360,任天堂的革命主機。游戲機的發展也是十分迅速的,現在的游戲移植到電腦上也需要很高的配置才能玩,模擬器的開發難度也十分大。關於模擬器游戲如果型進一步了解可以關注一下游戲機方面的信息和知識。
游戲類型的講解:
RPG= Role-playing Game∶角色扮演游戲
由玩家扮演游戲中的一個或數個角色,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的游戲。玩家可能會與冒險類游戲混淆,其實區分很簡單,RPG游戲更強調的是劇情發展和個人體驗,一般來說,RPG可分為日式和美式兩種,主要區別在於文化背景和戰斗方式。日式RPG多採用回合制或半即時制戰斗,如《最終幻想》系列,大多國產中文RPG也可歸為日式RPG之列,如大家熟悉的《仙劍》、《劍俠》等;美式RPG如《暗黑破壞神》系列。更詳細的,可以根據戰斗進行方式分類,將RPG分為動作角色扮演游戲(A.RPG,戰斗方式為即時動作,典型就是《暗黑破壞神》)和戰略角色扮演游戲 (S.RPG,戰斗方式好象下棋,即我們常說的戰棋類游戲,如《軒轅伏魔錄》)。
ACT= Action Game∶動作游戲
玩家控制游戲人物用各種武器消滅敵人以過關的游戲,不追求故事情節,如熟悉的《超級瑪里》、可愛的《星之卡比》、華麗的《波斯王子》等等。電腦上的動作游戲大多脫胎於早期的街機游戲和動作游戲如《魂斗羅》、《三國志》等,設計主旨是面向普通玩家,以純粹的娛樂休閑為目的,一般有少部分簡單的解謎成份,操作簡單,易於上手,緊張刺激,屬於"大眾化"游戲。
AVG= Adventure Game ∶冒險游戲
由玩家控制游戲人物進行虛擬冒險的游戲。與RPG不同的是,AVG的特色是故事情節往往是以完成一個任務或解開某些迷題的形式出現的,而且在游戲過程中刻意強調謎題的重要性。AVG也可再細分為動作類和解迷類兩種,動作類AVG可以包含一些格鬥或射擊成分如《生化危機》系列、《古墓麗影》系列、《恐龍危機》等;而解迷類AVG則純粹依靠解謎拉動劇情的發展,難度系數較大,代表是超經典的《神秘島》系列。
SLG= Strategy Game∶策略游戲
玩家運用策略與電腦或其它玩家較量,以取得各種形式勝利的游戲,或統一全國,或開拓外星殖民地。策略游戲可分為回合制和即時制兩種,回合制策略游戲如大家喜歡的《三國志》系列、《櫻花大戰》系列;即時制策略游戲如《命令與征服》系列、《帝國》系列、《沙丘》等。後來有些媒體將模擬經營,即SIM(simulation)類游戲,如《模擬人生》、《模擬城市》、《過山車大亨》、《主題公園》和養成類游戲(TCG,如《世界足球經理》,《零波麗育成計劃》等)也歸到了SLG下。
RTS=Real-Time Strategy Game:即時戰略游戲
本來屬於策略游戲SLG的一個分支,但由於其在世界上的迅速風靡,使之慢慢發展成了一個單獨的類型,知名度甚至超過了SLG,有點象現在國際足聯和國際奧委會的關系。代表作有《魔獸爭霸》系列、《帝國時代》系列、《星際爭霸》等等。後來,從其上又衍生出了所謂"即時戰術游戲",多以控制一個小隊完成任務的方式,突出戰術的作用,以《盟軍敢死隊》為代表。
FGT= Fighting Game∶格鬥游戲 ←狗狗最菜的
由玩家操縱各種角色與電腦或另一玩家所控制的角色進行格鬥的游戲。按呈畫技術可再分為2D和3D兩種,2D格鬥游戲有著名的《街霸》系列、《侍魂》系列、《拳皇》系列等;3D格鬥游戲如《鐵拳》、《高達格鬥》等。此類游戲談不上什麼劇情,最多有個簡單的場景設定,或背景展示,場景、人物、操控等也比較單一,但操作難度較大,主要依靠玩家迅速的判斷和微操作取勝。
STG= SHOTING GAME∶射擊類游戲
這里所說的射擊類,並非是類似《VR戰警》的模擬射擊(槍戰),而是指純的飛機射擊,由玩家控制各種飛行物(主要是飛機)完成任務或過關的游戲。此類游戲分為兩種,一叫科幻飛行模擬游戲(Science-Simulation Game),非現實的,想像空間為內容,如《自由空間》、《星球大戰》系列等;另一種叫真實飛行模擬游戲(Real- Simulation Game),以現實世界為基礎,以真實性取勝,追求擬真,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如《王牌空戰》系列、《蘇-27》等等。另外,還有一些模擬其他的游戲也可歸為STG,比如模擬潛艇的《獵殺潛航》,模擬坦克的《鋼鐵雄師》等。STG也可以按照視角版面分為:縱版、橫版、主觀視角。
縱版:最為常見,像街機中的《雷電》、《鮫鮫鮫》、《空牙》等,都堪稱經典之作。
橫版:橫軸射擊,如《沙羅曼蛇》系列、《戰區88》都是這類。
主觀視角:模擬,模擬戰機就屬此類。
FPS=First Personal Shooting Game:第一人稱視角射擊游戲
嚴格來說它是屬於動作游戲的一個分支,但和RTS一樣,由於其在世界上的迅速風靡,使之展成了一個單獨的類型,典型的有DOOM系列、QUAKE系列、《虛幻》、《半條命》、《CS》……不勝枚舉。
PZL= Puzzle Game∶益智類游戲
Puzzle的原意是指以前用來培養兒童智力的拼圖游戲,引申為各類有趣的益智游戲,總的來說適合休閑,最經典的嘛~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俄羅斯方塊》啦。
RCG= Racing Game∶競速游戲 [也有稱作為RAC的]
在電腦上模擬各類賽車運動的游戲,通常是在比賽場景下進行,非常講究圖像音效技術,往往是代表電腦游戲的尖端技術。驚險刺激,真實感強,深受車迷喜愛,代表作有《極品飛車》、《山脊賽車》、《摩托英豪》等。另一種說法稱之為"Driving Game"。目前,RCG內涵越來越豐富,出現了另一些其他模式的競速游戲,如賽艇的,賽馬等。
SPT= Sports Game∶體育類游戲
在電腦上模擬各類競技體育運動的游戲,花樣繁多,模擬度高,廣受歡迎,如《FIFA》系列、《NBA Live》系列、《實況足球》系列等。
TCG= 育成游戲
以前GB系列泛用,現在一般大家都用 EDU(ecation)來指代該類游戲,以便於和「 Online Trading Card Game」區分開。
顧名思義,就是玩家模擬培養的游戲,如《明星志願》、《美少女夢工廠》、《零波麗育成計劃》等等。
CAG=Card Game∶卡片游戲
玩家操縱角色通過卡片戰斗模式來進行的游戲。豐富的卡片種類使得游戲富於多變化性,給玩家無限的樂趣,代表作有著名的《信長的野望》系列、《游戲王》系列,包括卡片網游《武俠Online》,從廣意上說《王國之心》也可以歸於此類。
TAB=Table Game∶桌面游戲
顧名思義,是從以前的桌面游戲脫胎到電腦上的游戲,如各類強手棋(即擲骰子決定移動格數的游戲),經典的象《大富翁》系列;棋牌類游戲也屬於TAB,如《拖拉機》、《紅心大戰》、《麻將》等等。
MSC=Music Game∶音樂游戲
培養玩家音樂敏感性,增強音樂感知的游戲。伴隨美妙的音樂,有的要求玩家翩翩起舞,有的要求玩家手指體操,例如大家都熟悉的跳舞機,就是個典型,目前的人氣網游《勁樂團》也屬其列。
LVG=Love Game∶戀愛游戲
玩家回到初戀的年代,回味感人的點點滴滴,模擬戀愛的游戲。戀愛不是游戲,但偏偏有戀愛游戲,目前的戀愛類游戲主要是為男性玩家服務的,也有個別女性向的。可以訓練追求的技術,(和學會忍耐?)代表作有日本的《心跳回憶》系列、《思君》,國人的《青澀寶貝》、《秋憶》等。
ETC=etc. Game∶其他類游戲
指無法歸結到已知種類中的游戲,常見於種類豐富的電視游戲,如音樂游戲、某些游戲的周邊設定集(如《心跳回憶》屏保壁紙集)等,電腦游戲中較少出現,即使有也多是移植自電視游戲。其實你判定不了的就把它丟這里吧。
WAG=Wap Game∶手機游戲
手機上的游戲。目前游戲隨處可以玩,連手機也必帶休閑游戲,網民最喜歡手機游戲的種類,益智類比率最高,其次依次為動作類、戰略類、模擬類、射擊類。列舉幾個手機游戲例子:《金屬咆哮》、《FF7 前傳》等.
MUD=泥巴游戲
主要是依靠文字進行游戲的游戲,圖形輔助。1978年,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羅伊·特魯布肖用DEC-10編寫了世界上第一款MUD游戲——「MUD1」,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實時多人交互網路游戲,這是一個純文字的多人世界。(這可能就是MUD的命名來源吧?)其他代表作:《俠客行》、《子午線59》、《萬王之王》。
MMORPG=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
這個地球人都知道。舉幾個典型的例子:《網路創世紀》、《無盡的任務》、《A3》、《魔獸》、《軒轅Ⅱ》等!
⑻ 空之軌跡FC的電腦配置啊
基本:
CPU:PentiumIII/550MHz以上
內存:192MB以上
顯卡:640x480以上,HighColo,32MB
硬碟:1.9GB 以上
推薦:
CPU:PentiumIII/800MHz以上
內存:384MB
顯卡:800x600以上
硬碟:2GB以上
樓主玩的不流暢不一定是配置問題,可能是虛擬內存不足等引起的。
⑼ 電腦配置怎麼看
電腦配置看法如下:
工具/原料:惠普24-dp030&&MacBook Air、windows10&&macOS Catalina10.15。
方法1:
1、點擊設置從Windows電腦桌面左下角找到並點擊「開始」,出現彈窗後點擊「設置」。如下圖所示。
⑽ 筆記本配置講解
計算機主要由中央處理器(CPU=Center Processor Unit)、主板、內存、硬碟、顯卡、音效卡、網卡、光碟機、數據機、電源、機箱、鍵盤、滑鼠、音響(或者耳機)、顯示器等部分組成的,有時候還要用到掃描儀、列印機等設備。其中中央處理器(CPU)、內存、硬碟被業界稱為電腦「三大件」,而「三大件」的價格在市場上也是最為透明的。一般情況下顯卡、音效卡、網卡都是集成在主板上的,現在由於人們對視頻、游戲的追求越來越高,所以獨立顯卡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和喜愛,而獨立音效卡、網卡則不那麼熱門,因為普通的音效卡、網卡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大家的使用,除非是音樂製作人、音樂相關專業者或者對音樂非常狂熱的「發燒友」,一般是不需要獨立音效卡的,市場上的獨立音效卡一般是400-1000元左右;獨立網卡一般只有伺服器等高端設備才會用到。
中央處理器(CPU)就像人的大腦,負責處理電腦中的數據、程序、指令和信息等。
目前市場上形成了英特爾(Intel)和AMD兩家對立的局面,大家對英特爾的奔騰(Pentium)系列處理器非常熟悉,近年來AMD也逐漸拓展了市場,走入了我們的生活。英特爾的CPU比較適合普通辦公、視頻、音頻、多媒體等應用,而AMD的處理器比較適合比較適合玩游戲,它們的處理器在構架方面很不一樣。IBM公司的處理器主要面向高端伺服器、企業用戶等(例如蘋果機的處理器是由IBM和摩托羅拉公司聯合研製的,名稱為Power PC)。
處理器(CPU)的主要指標是主頻、外頻、倍頻、前端匯流排(AMD前端匯流排和英特爾不同)、高速緩存(主要是一、二級緩存)、製造工藝和針腳等。
主頻,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說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1秒內發生的同步脈沖數)的簡稱,它決定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比如100MHz表示數字脈沖信號每秒鍾震盪一萬萬次。英特爾的處理器主頻一般都很高,因為它的處理器採用超長流水線,就相當於公司、工廠分工細致工作效率比較高,這樣有利於提高主頻,但是也會導致發熱量高、功耗大等問題,就好比公司分工過於細致會導致企業過於龐大而難以管理,人力成本也會高很多。AMD的主頻比較低,但是它的運算浮點數比較高,發熱量、功耗也控製得比較好,有利於超頻(超頻就是使用軟體、改變BIOS設置以及加大電壓等手段使CPU超負荷工作,來提升它的工作效能,這樣會加快CPU老化,超頻一旦失敗CPU將會報廢)。
前端匯流排是將信息以一個或多個源部件傳送到一個或多個目的部件的一組傳輸線,通俗的說,就是多個部件間的公共連線,用於在各個部件之間傳輸信息。普通的奔騰4和大部分賽揚,都是533MHz前端匯流排,超線程(HT)技術的CPU前端匯流排為800,該技術可以模擬出兩個處理核心,從而提高工作效能。
高速緩存就是將某些CPU反復運算的數據暫時存在緩存里,它分一級二級甚至三級緩存,高端CPU(如P4 630)的二級緩存達到2MB(兆),AMD的緩存都比Intel的低。比如商場賣東西,那麼櫃台上能夠擺放一定的貨物,這就相當於一級緩存,而商場的倉庫就相當於二級緩存,三級緩存就相當於你這個商場出貨量很大,所以在旁邊又建了一個大樓來做倉庫,所以一般的處理器沒有三級緩存,只有像蘋果機(或者伺服器等高端設備)這樣變態的處理器才有三級緩存。
製造工藝,也叫製程,現在的CPU大部分都是90nm(納米)技術,2006年英特爾已經研製65納米技術的處理器,並投放市場。製程越小工藝就越精湛,處理器就會發熱越低,功耗越小,性能越優良,製造成本也越低。
封裝技術、針腳,針腳就是CPU與主板的連接點,它是根據處理器的封裝模式來決定的。現在英特爾的產品普遍是775針腳,AMD普遍是754針腳,但是速龍3200+是939針腳。以前的封裝技術都是CPU與主板之間是由一個個的「針腳」相聯,而現在則變成了接觸點,這樣節省了材料,縮短了傳輸距離,提高了傳輸效率。
硬碟,永久性存儲數據的設備,你的資料都存放在這里,它的存儲量大,保存比較穩定,但是傳輸速度很慢。它是一個高速運轉的磁碟,所以相比其他半導體硬體,更確切地說它是個機械硬體,所以它的性能提升沒有其他硬體那麼快,它的傳輸速度也一直是阻礙計算機發展的「瓶頸」。硬碟主要分ATA介面和SATA介面,ATA是並口,SATA是串口技術。STAT正在逐步取代ATA技術。
內存,由於硬碟傳輸速度比較慢,所以把經常被讀取的一些資料、數據暫時存放在內存中,然後由內存傳輸給處理器,這樣能大大提高工作速度、效率。但是內存的容量有限,而且一旦斷電,內存中的數據將完全消失。高速緩存和內存的作用非常類似,但是高速緩存的容易無法和內存相比。
DDR是一種內存存儲技術,它的頻率主要是266、333、400MHz,AMD處理器只支持DDR 400,英特爾已經全面支持DDR第2代技術DDR2 533、667,有的甚至支持DDR2 800、1066。AMD本打算放棄DDR2,直接轉向DDR3,但是迫於市場壓力,已經公布了AM2介面的處理器,將全面支持DDR2技術。
主板的中心任務是維系CPU與外部設備之間能協同工作,幾乎所有的主要電腦部件都要靠主板來連接,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主板上面主要有BIOS晶元、北橋晶元、南橋晶元和各種各樣的介面組成。
BIOS晶元是負責控制硬體的底層,有一些重要設備的初始化信息,是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礎。就相當於一個人或者動物來到世上什麼都不會,但是他仍然有自己的本能反映(呼吸、躲避外界刺激、吃東西等),這是他維持生存的最基本元素。
北橋晶元直接與處理器(CPU)相連接,將數據傳輸給處理器,另外與內存顯卡相連,南橋晶元則是與硬碟、PCI插槽、USB介面、電源、列印機、掃描儀等各種輸入輸出介面相連,將外部數據傳輸給北橋晶元,然後由北橋晶元傳輸給處理器。
全球有多家公司可以設計生產主板晶元組產品,它們分別是Intel(英特爾)、VIA(威盛)、nVIDIA、ALI(揚智)、SIS(矽統)、ATI和AMD等。這些廠商的多款晶元組產品,在性能上、價格上和對處理器的支持上都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要注意,這些廠商可以設計主板晶元組,其他主板生產商(華碩、昂達、微星、技嘉、映泰、精英、磐正等)則是採用這些晶元組的技術來製造主板。
顯卡(GPU),又稱顯示器適配卡,現在的顯卡都是3D圖形加速卡。它是是連接主機與顯示器的介面卡。其作用是將主機的輸出信息轉換成字元、圖形和顏色等信息,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
目前顯卡核心主要是nVIDIA和ATI兩家公司稱霸,nVIDIA主要是1999年以TNT2系列產品奪得世界霸主地位,但是當年一直在為蘋果電腦做顯卡的ATI也轉入了PC市場的爭奪。SIS等公司也有自己的顯卡核心,但是技術上不能跟前兩家公司抗衡,市場佔有率非常低。其它公司(七彩虹、雙敏、麗台、盈通、影馳、藍寶、、訊景、艾爾莎、銘瑄等)都是採用前兩大公司的顯卡核心來生產自己的產品。nVIDIA顯卡在游戲方面更有優勢,ATI顯卡在視頻方面似乎更加出眾,而且ATI早已和蘋果合作多年,在圖形圖象領域非常出眾。
顯卡早已進入了PCI-E介面時代,以前是PCI介面,後來AGP介面取代了PCI,現在PCI-Express簡稱PCI-E介面將取代AGP介面。顯卡另外的重要參數是核心頻率、顯存頻率、顯存大小、像素渲染管線、頂點著色引擎、存儲介質等等。
顯示器主要分為CRT(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和LCD(液晶顯示器)兩大類,前者就是一般的普通顯示器。LCD(液晶顯示器)的輻射幾乎為零,對眼睛的傷害比較小,而且LCD的可視面積比CRT(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即普通顯示器)的可視面積大,15寸LCD接近17寸CRT的可視面積,17寸LCD接近19寸CRT的可視面積,液晶是真正的純平,而普通顯示器都是邊角有遮擋的。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小,當你從側面一定角度看的時候畫面就會邊暗,越靠邊畫面越暗,液晶顯示器的色彩、畫面連貫性也不如普通顯示器,因為普通顯示器(電視機就屬於CRT)已經發展了好幾十年了,技術上非常成熟。液晶顯示器的耗能小,體積小,重量輕,使用壽命不如CRT,價格也比較高。
網卡主要是上網的連接設備,現在的網卡主要是10/100MB(兆)自適應網卡,而在伺服器領域往往會應用千兆網卡。
數據機(即Modem),是計算機與電話線之間進行信號轉換的裝置,由調制器和解調器兩部分組成,調制器是把計算機的數字信號(如文件等)調製成可在電話線上傳輸的聲音信號的裝置,在接收端,解調器再把聲音信號轉換成計算機能接收的數字信號。通過數據機和電話線就可以實現計算機之間的數據通信。由於現在都用寬頻上網了,所以一般用不到它了。
電源是給內部各硬體供電的設備,充足的電源是機器運行的重要條件。
機箱是保護內部結構的「盔甲」,它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內部硬體在工作時會產生大量電磁輻射,機箱能夠最大限度地屏蔽這些輻射,保護我們的健康。
滑鼠、鍵盤,輸入設備,輸入用戶的命令。
光碟機、軟碟機,放入光碟、軟盤的設備,屬於輸入設備,光碟機可以播放VCD、DVD等碟片,帶刻錄功能的光碟機還可以錄制自己的光碟。
操作系統,享有指揮主機、內存、磁鼓、磁帶、磁碟、列印機等硬設備的特權。通過控制匯流排上的程序和數據,操作系統有條不紊地執行著人們的指令……
一般一台電腦中,處理器有一個風扇專門給它散熱,顯卡專門有一個風扇給它散熱,然後整個機箱有一個風扇來撒熱,這樣一般的電腦中有3個風扇來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