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腦的輸入設備有哪些
1、滑鼠器(Mouse)是一種手持式屏幕坐標定位設備,它是適應菜單操作的軟體和圖形處理環境而出現的一種輸入設備,特別是在現今流行的Windows圖形操作系統環境下應用滑鼠器方便快捷。常用的滑鼠器有兩種,一種是機械式的,另一種是光電式的。
2、攝像頭(CAMERA或WEBCAM)又稱為電腦相機、電腦眼、電子眼等,是一種視頻輸入設備,被廣泛的運用於視頻會議,遠程醫療及實時監控等方面。
3、掃描儀(scanner),是利用光電技術和數字處理技術,以掃描方式將圖形或圖像信息轉換為數字信號的裝置。
4、光筆,又稱光電筆,用光線和光電管將特殊形式的數據,如條形碼記錄單等讀入計算機系統的一種裝置,其外形類似鋼筆,故通稱光筆。
輸入設備:向計算機輸入數據和信息的設備。是計算機與用戶或其他設備通信的橋梁。輸入設備是用戶和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主要裝置之一。
鍵盤,滑鼠,攝像頭,掃描儀,光筆,手寫輸入板,游戲桿,語音輸入裝置等都屬於輸入設備。輸入設備(InputDevice)是人或外部與計算機進行交互的一種裝置,用於把原始數據和處理這些數的程序輸入到計算機中。
⑵ 計算機常見的輸入設備有哪些
計算機的輸入設備有鍵盤,滑鼠,攝像頭,掃描儀,光筆,手寫輸入板,游戲桿,語音輸入裝置等。
1、滑鼠器(Mouse)是一種手持式屏幕坐標定位設備,它是適應菜單操作的軟體和圖形處理環境而出現的一種輸入設備,特別是在現今流行的Windows圖形操作系統環境下應用滑鼠器方便快捷。常用的滑鼠器有兩種,一種是機械式的,另一種是光電式的。
2、攝像頭(CAMERA或WEBCAM)又稱為電腦相機、電腦眼、電子眼等,是一種視頻輸入設備,被廣泛的運用於視頻會議,遠程醫療及實時監控等方面。
3、掃描儀(scanner),是利用光電技術和數字處理技術,以掃描方式將圖形或圖像信息轉換為數字信號的裝置。
4、光筆,又稱光電筆,用光線和光電管將特殊形式的數據,如條形碼記錄單等讀入計算機系統的一種裝置,其外形類似鋼筆,故通稱光筆。
5、語音輸入輸出裝置是指將人的語音信息直接輸入或輸出計算機的人機介面裝置。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是通過語音來傳遞信息的,因此語音輸入輸出裝置是人機介面裝置的重要發展方向。
(2)電腦輸入口有哪些擴展閱讀:
輸入設備是在用戶和計算機系統之間交換信息的主要設備之一。計算機可以接收各種數據,既有數字數據,也有非數字數據,如圖形、圖像、聲音等,這些數據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輸入設備輸入到計算機中進行存儲、處理和輸出。
現在人們正致力於使計算機具有「聽覺」和「視覺」,使計算機理解人說的話和人寫的話,並以人們接受信息的同樣方式接收信息。
因此,人們開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包括模式識別、人工智慧、信號與圖像處理等。在這些研究方向的基礎上,又發展了語言識別、文本識別、自然語言求解和機器視覺等研究方向。
⑶ 電腦各個介面介紹
一.筆記本常見多媒體介面類
① VGA介面--【舊】
② S-Video介面--【舊】
③ HDMI介面--【現代】
④ DisplayPort介面--【現代】【蘋果】
⑤ 3.5mm音頻介面--【現代】【蘋果】
二.筆記本有線數據傳輸介面
①e-SATA介面--【舊】
②Mini IEEE 1394介面--【舊】【蘋果】
③Thunderbolt雷電介面--【蘋果】【現代】
④USB與Type-C介面--【現代】
⑤RJ-45介面--【現代】
⑥多功能讀卡器介面--【現代】
⑦SIM卡介面--【現代】
三.筆記本無線數據傳輸介面
①無線WIFI【蘋果】【現代】
②無線藍牙【蘋果】【現代】
③運營商移動網路【現代】
直接步入主題吧~
先說說我自己給予的一些代號。
【舊】代表這個產品已經非常古老。
【現代】代表這個是現代筆記本產品的介面。
【蘋果】代表這個是蘋果筆記本常見介面,但不一定只有蘋果有。
一.筆記本常見多媒體介面類
①VGA介面【舊】:用來傳輸(模擬)視頻信號的一種介面,可以用來連接顯示器。
不過VGA已經是古老的介面了,並且佔用的位置大,不適合現代往輕薄方向發展的筆記本,所以現代的筆記本和顯示器已經將VGA介面用其他介面取締了
VGA介面
————————————————————
②S-Video介面【舊】:S端子介面是一種古老的介面,輸出的解析度最高僅能達到1024×768的解析度,因此不適合用於高清視頻的傳輸。
古老到不能再古老,但是是以往設備的必需品。
插座與連接線纜
————————————————————
③HDMI介面【現代】:是一種現在已經非常普及的介面,可以用來傳輸(數字)視頻信號的同時傳輸音頻信號,可以用來接在顯示器上,電視上♪(^∇^*)。
同時不同的設備上會配備不同的介面,比如有些高端相機會配備Micro HDMI或者Mini HDMI直接輸出到電視或者顯示屏上查看圖片,但是本體依舊都是HDMI。
不同的HDMI介面
————————————————————
④DisplayPort介面【現代】【蘋果】:簡稱DP介面,這個介面是目前最新最強大的多媒體介面。
為什麼是最新的呢?因為DisplayPort經過了1.1和1.3代的發展,現在的1.4代可提供的帶寬就高達32.4Gbps,支持10位色彩的4K 120Hz輸出,也可以支持8K 60Hz,32位音頻通道。最重要是,這是個輕薄並且可以做的很小的一種介面!
不同的DP介面
————————————————————
⑤3.5mm音頻介面【現代】【蘋果】:傳統的音頻傳輸介面。
以前為兩個口「耳機口和麥克風口分開」,現在逐漸往一個口「耳機話筒二合一」發展,是所有筆記本都普遍配置的介面,一般用於聲音的輸入和輸出。
舊時分開式的音頻口
二.筆記本有線數據傳輸介面
①e-SATA介面【舊】:一種擴展SATA介面。
可以連接SATA設備:硬碟,光碟機等。並且支持熱插拔,理論速度在1.5Gbps或3Gbps。在以前的時代,e-SATA介面只會在高端設備上出現,因為超過了USB2.0的480Mbps傳輸速度和蘋果的介面IEEE 1394的400Mbps,所以該介面出現頻率較少並且速度已經敵不過USB的發展逐漸被取締。
eSATA介面
————————————————————
②Mini IEEE 1394介面【舊】【蘋果】:此介面是蘋果公司開發的串列標准,俗稱火線介面(firewire)。
同USB一樣,IEEE1394也支持外設熱插拔,可為外設提供電源,省去了外設自帶的電源,能連接多個不同設備,支持同步數據傳輸。但是這個介面只出現在很老的設備上,新的產品已經很少出現此介面了。
Mini IEEE 1394介面
————————————————————
③Thunderbolt雷電介面【蘋果】【現代】:Intel和蘋果合作的產物。
在一二代的雷電介面上,使用的介面與Mini DP介面相同。經過了兩代更新,第三代的雷電帶寬速度,達到了40Gbps,供電能力達到100W,並且使用了Type-C介面的設計。並且,相比於USB,雷電3擁有更多的功能,比如驅動高解析度顯示器,筆記本外接顯卡,甚至是一個雷電介面拓展成七八個不同的介面。
【區別是否為雷電介面可以通過是否有個閃電標志來識別】
第一代第二代的雷電介面
第三代雷電介面
————————————————————
④USB與Type-C介面【現代】:一種幾乎家家都有的電腦介面,但是Type-C則在慢慢普及。
USB具有傳輸速度快,使用方便,支持熱插拔,連接靈活,獨立供電等優點,幾乎可以連接所有的外部設備,傳輸速度和供電能力也隨著版本的不同在不斷提升。
網路里注釋的不同版本的速度解析
從圖里看到USB2.0僅為480Mbps,USB3.0就已經達到了5Gpbs!同時隨著諾基亞N1和蘋果電腦對Type-C的支持,一瞬間打開了Type-C的市場,現代的安卓手機如今已經標配了Type-C這一強大的介面(藍綠廠除外),蘋果電腦上的Type-C介面均支持雷電3協議。Type-C介面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雖然有一個不足以提起的「正反隨意插」特性,但是因為Type-C支持的協議可以是USB2.0也可以是雷電3協議,所以涉及的足夠廣泛,可以根據用戶使用來做出不同的方案,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傳輸介面!因為精巧,所以可以部署在手機上,部署在電腦上,可以製作Type-C介面U盤等等。
【可以作為視頻傳輸線,也可以用來做數據線,充電線等等根據用戶使用程度不同來作出選擇】
圖左為USB(Type)-C介面 圖右為USB-A介面
————————————————————
⑤RJ-45介面【現代】:如今,該介面主要的作用為網路連接。
部分筆記本根據時代不同,部署了1000Mbps的介面還有100Mbps的介面,如今的筆記本通常部署的是千兆網口。雖然以往有RJ-11介面,但因為RJ-11介面不是國際標准化的,所以不能和RJ-45互相兼容,雖然物理上都可以互相插入不過可能會導致損壞,目前RJ-11介面已經逐漸變少。
RJ-45介面
————————————————————
⑥多功能讀卡器介面【現代】:用來讀取和寫入數據卡的插槽。
一般筆記本都配有多功能讀卡器,最常規的就是三合一讀卡器。也就是可以讀取三大種類的存儲卡。一般為SD卡、MMC卡、MS卡。其中SD卡是最常用的。目前多功能讀卡器一般部署在高端筆記本上,不過蘋果筆記本現在取消了這個設計使用了全Type-C的方案。
多功能讀卡器插口
————————————————————
⑦SIM卡介面【現代】:用來供運營商客戶身份進行鑒別等。
通常商務筆記本和平板電腦和高端筆記本會配備SIM卡插槽,SIM卡插槽可插的網路制式卡如4G3G2G隨網卡的支持而定。
筆記本SIM卡插槽
三.筆記本無線數據傳輸介面
①無線WIFI【蘋果】【現代】:將電子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
無線網路在無線區域網的范疇是指「無線相容性認證」,實質上是一種商業認證,同時也是一種無線聯網技術,以前通過網線連接電腦,而Wi-Fi則是通過無線電波來連網。
常見的就是一個無線路由器,那麼在這個無線路由器的電波覆蓋的有效范圍都可以採用Wi-Fi連接方式進行聯網,如果無線路由器連接了一條ADSL線路或者別的上網線路,則又被稱為熱點。
目前無線網路通常使用2.4G UHF或5G SHF ISM 射頻頻段,俗稱2.4G無線網路和5G無線網路。
【目前在中高端筆記本上通常部署的是5G且兼容2.4G的網卡,一般2x2天線的5G傳輸速度在無視有障礙物的情況下為866Mbps,2.4G極限速度則為300Mbps。低端筆記本一般部署的是2.4G網卡。但是需要記得5G的穿透性並沒有2.4G優秀】
答主家的筆記本WIFI連接情況
————————————————————
②無線藍牙【蘋果】【現代】: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如今的藍牙技術發展已經從1.1版本帶寬僅為721Kbps發展到目前的4.2版本,如今4.2版本的藍牙技術功耗已經相當低,並且具有高隱私的功能,甚至可以實現IP連接,帶寬和有效范圍也得到了提升,並且將IPv6協議引入藍牙標准。
4.2版本的藍牙是目前互聯家庭和物聯網應用的理想選擇。
如今4.2版本的藍牙技術理論傳輸速度已經達到60Mbps。
藍牙的應用場景
————————————————————
③運營商移動網路【現代】:通過使用運營商的移動網路來連接到網路。
我們已知有很少的筆記本支持使用SIM卡,但是如果支持將會對商務人士便利性提升巨大。所以即使很少筆記本支持且很貴,但是依舊會有一定的市場在那。目前筆記本可使用的運營商網路和手機是一樣的,需要網卡對不同移動網路信號制式做出支持。目前支持3G網的筆記本存在於市場上最多,現在逐漸轉向4G。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理論上4G網路下行速率能達到100Mbps~150Mbps,但是實際生活中視情況而定,不過通常在50Mbps上下。
另外,目前蘋果筆記本並不支持SIM卡插入。
最明顯的變化是從以前的傻大黑粗變的越來越迷你,但是功能卻越來越強大,那電腦上都有哪些介面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3.5寸音頻介面,光纖同軸介面,以及之前介紹過的esata等不做介紹。
1:串列口(COM)/並行口(LPT)
COM和LPT口算是計算機介面的元老了,它於1970年由美國電子工業協會制定,後來又經歷了兩次改進。最早的串列口是25芯插頭,而不是我們今天經常看到的9芯。後來由IBM改進為9芯的D口,最高速度為10Mbps。LPT和以前早期的COM口一樣也是25pin接頭,用於接列印機,最高速度為1.5mbps。早期用於接駁滑鼠,數據機,列印機等設備。不過COM口真可以算的上計算機介面的元老了。即便幾天,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各種COM介面的設備,雖然已經被USB慢慢取代。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它和VGA介面搞混。
2:PS/2
PS/2介面的名稱來源於1987年IBM推出的個人電腦。早期見於各種兼容電腦上,雖然現在也能能看到PS/2介面,但是已經基本被USB所取代。PS/2介面用於接駁滑鼠和鍵盤,早期的PS/2介面鍵盤和滑鼠的介面是不能混用的。因為一個是雙向通信,一個是單向通信。
3:游戲埠
游戲埠多見於上世紀90年代的電腦上,它有15個引腳,由IBM設計。早期用來接駁各種游戲設備,比如數字搖桿,游戲控制器等。從windows vista開始,微軟已經徹底放棄對游戲埠的支持
4:IEEE 1394
又叫火線介面,是由蘋果公司領導開發出的一個介面,誕生於1994年。它的傳輸速度從最早的100Mbit/s到現在的最高3.2Gbit/s。主要用於外接硬碟,外置光碟機 ,數字影音播放器等設備,可以讓用戶直接通過IEE1394介面編輯視頻,對cpu的佔用也比USB2.0要低。但是授權費過高是個問題,這也從側面成就了USB2.0。
5:RJ-45
就是我們常見的網線介面,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由AT&T制定的RJ11電話線介面。RJ-45有兩種接法,分別為T568A與T568B。我們最常見的是T568B接法,也就是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的接法。其實正常情況下,你只需要接4根線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6:USB
USB是由微軟,IBM,intel等公司牽手於1994年制定。當時COM口,PS/2,LPT等繁雜的介面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還有安裝驅動之後必須重啟才能用的問題。所以可以即插即用且支持熱插拔的USB應運而生。目前USB基本可以連接一切外置設備。最早的USB1.0傳輸速率僅僅為1.5Mbps,而現在在路上的USB3.2標准已經達到了20Gbps。USB介面有多種外形,比如mico-USB,usb3.1-typec,Mini-A等。
7:Express Card
Express Card介面是2003年由PCMCIA協會制定的。用於筆記本擴展。它同時走PCI-E*1和USB協議,速度是老舊的cardbus匯流排的數倍。曾經Express Card介面可以說是非常輝煌的,甚至還有人用Express Card改裝過外置顯卡,可見其火爆程度。但是現在已經被各種新的介面所取代。
8:雷電(Thunderbolt)
最早的Thunderbolt介面主要由intel於2009年制定,想用來取代USB介面。而2011年第一版的雷電跟隨MBP一起上市,但是因為雷電口高昂的授權費導致無法與雖然速度慢一些但是』免費的USB3.0所抗衡,最終沒有成為主流。最早的雷電走PCI-E2.0x4與DP1.1a協議。而現在的雷電3則是PCI-E3.0x4與DP1.2協議。介面上,雷電3開始介面外形和USB-TypeC保持一致。所以有些筆記本的USB-C介面既可以做雷電也可以做USB。
⑷ 台式電腦後板上有一個3.5 mm音頻插口(上面的符號見附圖).是音頻輸入還是輸出 什麼用途
默認情況下,後面板綠色插孔是音頻輸出插孔(連接音響或耳機),藍色為音頻輸入插孔(可將MP3等數碼播放器或手機的音頻輸出端,通過雙頭3.5mm的音頻線連接到電腦,通過電腦再進行處理或者錄制。),而紅色插孔為連接麥克風的插孔。
⑸ 計算機系統的輸入輸出介面是什麼
1、計算機輸入輸出介面是cpu與外部設備之間交換信息的連接電路,它們通過匯流排與cpu相連,簡稱i/o介面。i/o介面分為匯流排介面和通信介面兩類。
2、計算機輸入輸出介面用於外部設備或用戶電路與cpu之間進行數據、信息交換以及控制,使用時應使微型計算機匯流排把外部設備和用戶電路連接起來,這時就需要使用微型計算機匯流排介面;當微型計算機系統與其它系統直接進行數字通信時使用通信介面。
3、輸入介面為信息技術術語的一個多義詞,分別有vga輸入介面,dvi輸入介面,標准視頻輸入(rca)介面,s視頻輸入介面,視頻色差輸入介面,bnc
埠,rs232c串口,音頻輸入輸出介面。
4、輸出介面指切換器的輸出介面方式,一般為bnc插頭或復合視頻介面。對於矩陣切換器因為它是將多種信號源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輸出給不同的顯示設備,所以矩陣切換器是多輸入介面和多輸出介面的。
⑹ 台式機介面有哪些
台式機 有很多介面,你具體知道哪些呢?我來告訴你!下面由我給你做出詳細的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台式機介面介紹 方法 一:
主板外部介面,看圖識介面。
1. 音頻輸出輸入介面,音效卡7.1集成介面,綠色音頻輸出,藍色音頻輸入。
2. 集成網網卡介面。
3. 主板USB介面,一般有4個,用於接入USB外部硬體設備。
4. DVI介面,用於數字 顯示器 的介面。
5. VGA介面,顯示器介面。
6. 1394I介面,一種類似USB介面的高速傳輸介面。
7. COM介面,用於串口通信。
8. PS/2介面,綠色接入PS/2介面滑鼠,紫色接入PS/2介面鍵盤。
再來一張主板各介面大全。點擊看大圖。
台式機介面介紹二:
24針(20+4):主板供電,直接插於主板上的24眼供電口上,為主板和主板上的各類無獨立供電的設備提供電源方4Pin:CPU供電,插於主板上,
直接對CPU進行供電橫4Pin(D型口):對光碟機,軟碟機等機箱位設備進行供電6Pin(雙排,每排3Pin):獨立顯卡供電8Pin(雙排,每排4Pin):大功率獨立顯卡供電SATA供電:對硬碟進行供電小3Pin、4Pin
對某些特殊設備進行供電,比如機箱風扇,機箱前面板燈,機箱內部照明等等其中對於小功率電源來說,是不存在6Pin和8Pin這兩個東西的,因為它本身無法供給大功率顯卡,所以也就沒有設計這樣的介面。
還有小3Pin、4Pin這樣的供電口,只有極少數的品牌電源擁有,一般都與其品牌下的機箱相配套,價格都比較高昂
台式機介面介紹三:
目前常見的滑鼠介面有串口、PS/2、USB三種類型。
串口就是串列介面,即COM介面。是一種9針或25針的D型介面,將滑鼠接到電腦主機串口上就能使用。其優點是適用范圍和機型最多,缺點是串口通信的數據傳輸率太低,中高檔滑鼠不能發揮其高性能優勢,而且不支持熱插拔。在最新的BTX主板規范中已經取消了串口,隨著BTX規范的普及,串口滑鼠也必將逐漸被淘汰。
PS/2介面是目前最常見的滑鼠介面,最初是IBM公司的專利,俗稱“小口”。這是一種滑鼠和鍵盤的專用介面,是一種6針的圓型介面。但滑鼠只使用其中的4針傳輸數據和供電,其餘2個為空腳。PS/2介面的傳輸速率比COM介面稍快一些,而且是ATX主板的標准介面,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滑鼠介面之一,但仍然不能使高檔滑鼠完全發揮其性能,而且不支持熱插拔。在BTX主板規范中,這也是即將被淘汰掉的介面。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縮寫,中文含義是“通用串列匯流排”。其最大數據傳輸率分別是12Mbps和480Mbps,是一種高速的通用介面。這是一種新型的滑鼠介面,與前兩種介面相比,其優點是非常高的數據傳輸率,完全能夠滿足各種滑鼠在刷新率和解析度方面的要求,能夠使各種中高檔滑鼠完全發揮其性能,而且支持熱插拔。
⑺ 電腦介面都有哪些
通常是主板上的介面。
1-PS/2 滑鼠鍵盤介面
2-數字音頻輸出/輸入介面
3-VGA 視頻輸出介面
4-1394火線介面
5- RJ-45 網路介面
6-中置/低音音頻輸出介面
7-後置音頻輸出(黑色)介面
8-音頻輸入介面
9-耳機/音頻輸出(淺綠色)介面
10-麥克風介面
11-音頻輸出介面
12 - USB介面
13-DVI視頻輸出介面(顯示器)
14-電源介面
⑻ 台式電腦所有介面的名稱
主板外部介面,看圖識介面。
1、音頻輸出輸入介面,音效卡7.1集成介面,綠色音頻輸出,藍色音頻輸入。
2、集成網網卡介面。
3、主板USB介面,一般有4個,用於接入USB外部硬體設備。
4、DVI介面,用於數字顯示器的介面。
5、VGA介面,顯示器介面。
6、1394I介面,一種類似USB介面的高速傳輸介面。
7、COM介面,用於串口通信。
8、PS/2介面,綠色接入PS/2介面滑鼠,紫色接入PS/2介面鍵盤。
(8)電腦輸入口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早期的PC機中,串列介面是由一塊獨立的IC晶元實現的,如Intel8250,實現串列通信的功能部件被稱為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
·在近代PC機中,將UART和其他的標准介面電路集成在一起,被稱為SuperI/O晶元。SuperI/O晶元被集成到了南橋晶元(或ICH)中。
⑼ 電腦機箱後面有3個音頻介面,分別接什麼
綠色的插孔是立體聲音頻輸出,是用來連接耳機和音箱的;粉色的插孔一般是連接麥克風的;藍色的插孔則是音頻輸入,一般是連接外部音頻輸出信號的。
有的主機後面有6個音頻介面:除了綠色、粉色、藍色,還有黑色為後置環繞喇叭介面,當使用到四聲道以上時需要用到;橙色為中置/重低音喇叭介面,當使用六聲道以上時需要用到;灰色為側邊環繞喇叭介面,當使用八聲道以上時需要用到。
數字音頻輸出方式
常見的數字音頻輸出主要有Waveout、DirectSound、KernelStreaming和ASIO。
Waveout是微軟最早提出的音頻流輸出方式,兼容性好,幾乎所有的音效卡都支持。
DirectSound是微軟DirectX的一個組合部分,兼容性也不錯,並且在有多個程序需要播放音頻的時候能提供高可靠的保障。
KernelStreaming是微軟底層使用的音頻流方式,它是以設法繞過Windows操作系統對硬體設備的控制,直接與硬體埠取得通訊的思路來實現提高響應速度的目的,能夠起到輸出效率高、輸出延時低的效果。
ASIO是「AudioStreamInputOutput」的縮寫,其主要目的是降低音頻數據延遲,同時作為系統中獨立的音頻通道可以避開DirectSound或其他通道,使得ASIO下的程序可以不受系統中正在運行的其它程序的干擾。本質上是為擺脫OS對硬體的集中控制,以實現在音頻處理軟體與硬體之間進行多通道傳輸的同時將系統對音頻流的響應時間降至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