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算機有哪些功能
一、計算機的發展
電子計算機是一種能夠自動、高速地進行算術和邏輯運算的電子設備。它是20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最偉大的發明創造之一,是人類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取得的最輝煌成就。
1.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人類在同大自然斗爭中,創造並逐步發展了計算工具,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國人就發明了算籌和竹籌計數,唐末創造出算盤,南宋1274年已有算盤和歌訣的記載,算盤是同時具有「算」和「存」的計算工具。1633年,奧芙特德(Oughtred)發明了計算尺。1642年,法國數學家帕斯卡製成第一台齒輪加減法器,是世界最早的用於計算的機器。1671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發明了可以進行四則運算的機械計算機器。1822年英國數學家查爾斯·巴貝奇設計出差分機,這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機械式計算機。1834年,巴貝奇又設計出分析機,這個由存儲數據的「倉庫」、數據運算的「工廠」和調度機器運算的「控制桶」構成的設計,已經奠基了計算機的基本結構框架,因此,巴貝奇被稱為「計算機之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新武器研製中的彈道問題涉及許多復雜運算,急需一種能高速、自動計算的機器,因此,在美國陸軍部的資助下,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的物理學家約翰·莫齊利和工程師普雷斯伯·埃克特領導下,從1943年開始,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在1946年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取名為ENIAC。ENIAC約佔170m2,重約30 t,共使用了17456隻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7000多個電阻,10000多個電容及其他多種電器元件,運行時耗電約150 kW。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僅能存儲20個字長10位的十進制數,運算速度也僅為每秒5000次加法運算。盡管如此,ENIAC卻開創了人類計算機科學發展的新時代。
為了克服ENIAC的缺點,人們始終沒有停頓探索的腳步,許多專家、學者就此發表了研究論文。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美國數學家馮·諾依曼發表了題為《電子計算機邏輯結構初探》的報告,提出了程序存儲方式,即在計算機中設置存儲器,把符號化的計算過程放入其中,執行時依次將存儲內容取出並解碼,然後按解碼結果進行計算,從而實現計算機工作的自動化。馮·諾依曼在研製EDVAC計算機過程中,改進了內存部件,並將計算機內部的十進制編碼改為二進制編碼。「存儲程序」的設想確立為馮氏結構機的設計體系,從此,採用程序存儲方式的計算機統稱為馮·諾依曼式計算機。
2.計算機發展的重要階段
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至今,它走過了50多年的發展歷程,開創了人類社會信息發展史的三個新紀元,即計算機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
(1)計算機發展的初級階段 這個階段大約以ENIAC誕生為標志到個人計算機開始普及之前。盡管那時計算機及其相關外圍設備的價格十分昂貴,其應用的領域基本局限於軍事、科學計算和大型工業企業的數據處理,但卻開創了人類開始用機器代替部分腦力勞動的新紀元。
這一階段,計算機取得了飛速發展,多次更新換代。計算機劃代一般是以計算機核心部件採用的邏輯元件的種類為依據的。
第一代(1946—1956),以電子管為主要邏輯元件,運算速度在5000~40000(次/秒)。體積大、能耗高、速度慢、容量小、價格貴,僅限於軍事和科學計算的應用。
第二代(1957—1964),以晶體管為主要邏輯元件,並採用了監控程序,運算速度在幾十萬至上百萬(次/秒)。與第一代計算機相比,體積小、成本低、速度快、功能強、可靠性高,應用領域擴展到工程設計、數據處理和事務管理等方面。
第三代(1965—1970),以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為主要邏輯元件,運算速度在百萬至幾百萬(次/秒)。這一代計算機以1964年4月IBM公司推出IBM360計算機為標志,具備了通用化、系列化、標准化的特點。
第四代(1971—20世紀80年代初),以大、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為主要邏輯元件,運算速度在幾百萬至幾億(次/秒)。採用了集成度更高的半導體存儲器作為主存儲器,發展了並行處理技術、分布式系統和計算機網路。在軟體方面,發展了分布式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高級語言及軟體工程標准化等,並逐漸形成軟體產業。
(2)計算機廣泛普及應用階段 微型計算機的開發應該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1975年,美國MITS公司利用Intel8080處理器開發了Altair8800微電腦,得到電子愛好者的推崇,推動了個人計算機軟硬體的發展。1976年,美國蘋果公司推出Apple個人計算機並得到極大發展。1980年,IBM公司涉足個人計算機領域,為與蘋果公司競爭市場,將PC計算機的結構框架公諸於世,並與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合作推出PC-DOS操作系統,使眾多廉價的兼容機問世。微型機以DOS為操作系統,以其低廉的價格使之迅速普及並得到廣泛應用。從此,計算機不再為少數專業人員所擁有和使用,計算機的發展走向了普及化的新紀元,並為向計算機文化階段發展奠定了基礎。
(3)計算機文化階段 計算機文化階段是計算機普及應用到一定程度才出現的。計算機硬體功能不斷提高,價格更加低廉;信息壓縮與全數字化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技術;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虛擬現實技術、3S(GIS,GPS,RS)技術實現的電子地圖系統、衛星遙感定位跟蹤監控系統等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造福於人類;無處不在的Internet拉近了世界各國的距離,依靠計算機網路技術實現的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診斷系統、數字化圖書館、數字化智能小區已經向我們走來;無線接入技術(藍牙技術、WAP)實現了手機上網、無線區域網(WLAN);電腦卡已由早期的光電卡、條碼卡、磁卡發展到今天的IC卡、射頻卡,帶給人們便捷。這一切不斷拓展了計算機的應用空間,計算機已經成為一種個人的信息機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當計算機的應用覆蓋到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時,必然導致人們在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產生重大變革,這種因具有人腦部分功能的計算機的普遍使用帶來的文化變遷形成了計算機文化。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多媒體計算機和網際網路「信息高速公路」的誕生標志著計算機的發展進入了嶄新的階段,開創了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共享的新紀元。
3.我國計算機的發展概況
新中國誕生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發展道路。
1952年,在清華大學成立了以電機系教授閔大可為組長的中國第一個計算機三人研究小組,1954年,小組經擴充和調整,並入以物理學家錢三強為領導的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開始了我國計算機研究的起步。1956年,國家制定科學技術12年遠景規劃時,把計算機技術列為四大技術之首,成立了計算機技術工作小組,開始進行實質性研發。1958年,我國研製成功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103機);1959年,研製成功每秒1萬次的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104機),從而填補了我國計算機技術領域的空白。華羅庚教授是我國計算機技術的奠基人和我國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960年,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通用電子計算機(107機)研製成功並投入運行。1964年,我國開始推出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如「108」機、「109」機等。1971年,我國研製成功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150機」,到1973年形成了DJS-100系列國產機。1974~1982年實現了從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到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跨越。1983年,我國研製成功每秒向量運算1000萬次的757大型向量計算機。
巨型機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標志。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我國開始進行巨型機的研製。1983年,向量運算億次的巨型電子計算機「銀河」誕生;1992年,10億次的「銀河」Ⅱ號投入使用;1996年,投入運行的「銀河」Ⅲ號機速度為每秒百億次。1995年曙光1000研製成功,1998年「曙光」2000-I誕生,其峰值運算速度達每秒200億次浮點運算,打破了國外在大規模並行機技術方面的封鎖和壟斷;1999年「曙光」2000Ⅱ問世,其峰值運算速度達每秒1117億次浮點運算,內存高達50GB,成為國家863計劃的重大成果。1999年「神威」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其峰值運算速度高達每秒3840億次浮點運算。「銀河」、「曙光」、「神威」計算機的研製成功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具備獨立研製高性能計算機能力的少數國家之一。
微型機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普及應用水平的標志。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微機方面也取得迅速發展。2001年10月13日,我國第一款通用CPU晶元——「龍芯」誕生,使我國成為能夠研究製造計算機晶元的少數國家之一。
在計算機應用領域,我國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北京大學王選教授的激光照排技術開創了出版印刷的新時代,這一發明獲得了歐洲專利和8項中國專利。王選率領他的團隊推出了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的「華光」、「方正」電子出版系統,取得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使我國的印刷業告別了「鉛與火」的歷史,進入了「電與光」的時代,王選也被譽為「激光照排之父」。多種漢字鍵盤輸入方法以及漢字掃描輸入、手寫輸入和語音識別輸入軟體使漢字可以輕松地進入計算機;眾多國產多媒體軟體的開發,推動了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國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取得突出進展,「金」字工程,如「三金」工程包括國家公用信息網(金橋)、外貿企業間信息系統(金關)、金融業電子貨幣(金卡)的完成,加快了社會信息化進程。據2002年7月23日CNNIC公布,平均每周至少上網1小時的中國公民人數已超過4580萬,排世界第三位。
4.計算機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已經實現了從「數字計算」到「信息處理」的轉變。目前,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巨型」、「微型」、「網路」、「智能」四個方面。雖然目前我們還不能對未來計算機的發展提出十分確切的時間表,但其發展趨勢已經很明朗,即發展高性能計算和提高計算性能。
發展高性能計算可以有兩條途徑,一是基於現有的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和微處理機技術,通過提高並行處理能力來實現;二是突破硅半導體器件的物理限制,發展非傳統的新技術,包括超導計算、量子計算、生物計算與光計算等。
提高計算性能也可以有兩條途徑,一是硬體方面,即研製超高性能器件或部件,如量子器件、超導晶元、光互連和光存儲部件、生物分子部件等;二是計算模型和演算法設計方面,從根本上突破馮·諾依曼計算機和電子技術的局限,如量子計算和DNA計算模型,都為求解復雜問題開辟了嶄新的思路。
5.計算機科學的研究領域
計算機科學注重理論和抽象,計算機工程注重抽象和設計,實際上兩者之間本質上沒有區別。從研究的范疇,統稱為計算機學科。目前,研究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包括:計算機系統結構、程序設計科學與方法論、軟體工程理論、人工智慧與知識處理、網路和資料庫、計算機輔助技術、理論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科學史的研究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超過數學作為基本文化基礎給人類文化帶來的影響和物理學對近代工業革命產生的人類文明帶來的影響。可以預見,計算機的發展必然給人類社會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二、計算機的分類
計算機種類繁多,可以按處理數據的形態、使用范圍、規模和功能等不同角度分類。
1.按處理數據的形態分類
(1)數字計算機 數字計算機以二進制數據0和1作為處理對象,是不連續的數字量,處理結果也是以數字形式輸出。優點是精度高、存儲量大、通用性強。我們通常使用的計算機大多是數字計算機。
(2)模擬計算機 模擬計算機以連續的數據作為處理對象,是以電信號幅值來模擬數值或物理量的大小,如電壓、電流、溫度等,處理結果也是以連續的數據輸出。模擬計算機解題速度快,但不如數字計算機精度高、且通用性差。模擬計算機通常以繪圖或量表形式輸出結果。
(3)混合計算機 混合計算機是集數字計算機模擬計算機功能優點為一身的計算機。
2.按使用范圍分類
(1)通用計算機
(2)專用計算機
3.按規模和功能分類
(1)超級計算機(Supercomputer)
(2)大型計算機(Mainframe)
(3)小型計算機(Minicomputer)
(4)微型計算機(Microcomputer)
三、計算機的特點
(1)運算速度快
(2)計算精度高
(3)存儲容量大
(4)自動化程度高
(5)邏輯判斷能力強
(6)具有廣泛的通用性
四、計算機的主要用途
計算機的用途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數值計算 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等進行的科學計算。
(2)數據處理 實現對數值、文字、圖表等信息數據及時地加以記錄、整理、檢索、分類、統計、綜合和傳遞。適用於事務處理、辦公自動化、電子數據交換、信息管理、決策支持中的數據處理。
(3)過程式控制制 包括工業自動監測、自動控制、智能控制等實時控制。
(4)計算機輔助設計(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包括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輔助測試(CAT)、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等,可提高設計質量和自動化程度,縮短設計周期、降低生產成本。
(5)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用於復雜系統的模擬模擬,實現自然語言理解與生成、定理機器證明、自動程序設計、自動翻譯、圖像識別、聲音識別、疾病診斷,以及各種專家系統和機器人構造等。近年來人工智慧的研究開始走向實用化,成為計算機應用研究的前沿學科。
(6)計算機網路及網路通信 提供地區間、國際間的通信與各種數據的傳遞與處理,實現軟體、硬體信息資源共享。
(7)多媒體技術 實現集聲、文、圖、像一體化,更接近人類習慣的信息交流方式,廣泛應用於文化、教育、娛樂、家庭應用等領域。
⑵ 電腦的用途有哪些
自從電腦問世以來,電腦技術就以驚人的速度飛速發展,並廣泛深入到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和巨大的影響。按應用電腦的特點,電腦的應用領域大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類:
科學計算電腦的發明和發展,首先是為了解決科學技術和工程設計中存在的大量數學計算問題。這類問題的特點是數據量不很大,但計算量很大,很復雜,需要高速、高精度的計算。科學計算是電腦應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如工程設計、地震預測、氣象預報等都是由電腦來承擔龐大復雜的計算任務。
數據處理(信息處理數據處理是電腦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泛指非科學工程方面的所有計算管理和操縱任何形式的數據。隨著軟體的發展,特別是資料庫技術的發展,數據處理已經成為電腦應用的重要領域。
實時控制(過程式控制制實時控制是電腦在過程式控制制方面的重要應用。實時是指電腦的運算、控制時間與被控制過程的真實時間相適應。實時性以對事件的響應和處理為基礎。利用實時控制,可以大大促進自動化技術的普及和提高,並且可以節省勞動力,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節省原料,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
電腦輔助工程電腦輔助工程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一個新應用領域。它利用電腦高速處理、大容量存儲和圖形處理技術,輔助各學科的工作人員來完成相應的工程,從而提高質量、縮短周期、提高自動化水平。在電腦輔助工程中包含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製造(CAM)、電腦輔助教學(CAL)、電腦輔助教育(CAE)、電腦輔助證明(CAP)、電腦輔助測試(CAT)等多種分類。
電腦通信現代通信技術與電腦技術相結合,構成聯機系統和電腦網路,電腦網路的建立,不僅解決了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中電腦之間的通信和網路內各種資源的共享,還可以促進和發展國際間的通信和各種數據的傳輸與處理。
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是利用電腦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如感知、思維、推理、學習等)的理論和技術。它是在電腦科學、控制論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邊緣學科,它包括專家系統、機器翻譯、自然語言理解等。
總之,電腦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從人造衛星到日常生活,從科學計算到兒童玩具都有電腦的蹤影。但應該認識到,電腦既然是人設計製造的,就要靠人來使用和維護,它不能代替人腦的一切活動。人們只有提高電腦方面的知識水平,才能使電腦充分發揮作用。
⑶ 電腦都有什麼功能
1.搜索信息資料
連接到互聯網的電腦,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找你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如下圖所示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網路搜索引擎,在輸入框中填寫你想要找的信息的關鍵詞,然後回車,電腦馬上就能把所有相關的信息呈現在你的面前。
2.編輯文檔
利用電腦上常用的辦公軟體,可以在電腦上編輯各種各樣的文檔,如最為常用的Word、Excel和PPT文檔。下圖所示就是Office Word的編輯頁面。
3.玩游戲
利用電腦可以玩各種各樣的游戲,以便讓人們在閑暇之餘可以很好的放鬆一下,如下所示,就是經典的賽車游戲畫面。
4.存放資料
電腦存儲設備可以存放大量的文字、圖片、音樂、視頻等資料。一張普通光碟可以存放3億多個漢字。如圖是一台電腦上儲存的部分資料清單。
5.畫漂亮的圖
用電腦畫畫,不僅可以隨心所欲地創作,而且可以方便地改變顏色。
6.聽音樂、看電影或動畫片
在電腦上裝上聲音、視頻和動畫的播放軟體,可以用電腦聽音樂、看電視、看電影或動畫等,娛樂項目非常多。
7.上網、看新聞、收發電子郵件
電腦接入網際網路,坐在家裡就可以獲取來自全世界的各種信息,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將信息快速地傳送到世界各地。
8.製作電腦課件
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在教學中可以將要授課的圖片、視頻和動畫以及有危險或不容易實現的實驗內容做成課件來展示,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學生們也可以利用課件來進行自主學習。
9.電腦翻譯
電腦英文翻譯軟體能快速地翻譯英文單詞或句子的中文意思,反之亦然。許多翻譯軟體還有發音功能。
10.製作數字電影
美國大片《阿凡達》,和國產優秀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都是電腦製作數字電影的傑作。動畫片中的喜羊羊、大灰狼等角色栩栩如生,他們全部是用電腦製作出來的。
⑷ 電腦有什麼用途
計算機的作用很大啊:早期的計算機是用來進行科學計算的、後來計算機慢慢應用到政府機關、學校、商業領域進行事務處理。計算機可以高效的對文檔進行編排,處理,資料庫的出現更為當今社會信息爆炸式增長提供了一個便捷的處理工具(數據的保存、修改、查詢、刪除等)。
計算機不聯網,亦可以用來娛樂,電影、音樂、游戲(單機、區域網)都可以啊。同時也可以學習啊,在計算機上面裝上軟體,可以編程,可以計算數學題、可以寫文學作品。在工廠里,計算機可以對機器進行實時或非同步控制等等。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人工智慧出現,計算機的能力將會變得更強。將會做更多的事情,且更加人性化。
「圖形計算器通常指一種能夠畫圖像、解聯立方程組以及執行其它各種操作的手持計算器,大多數圖形計算器還能編寫程序。由於它們的屏幕較大,因此也能夠同時顯示多行文本。一些圖形計算器甚至有彩色顯示或三維作圖功能。由於圖形計算器可以編程,它也廣泛被用於電子游戲。一些電腦軟體也可以完成圖形計算器的功能。」這是網路裡面的,電腦軟體是可以實現圖形計算器的所有功能的,因為圖形計算器也是由嵌入的軟體支持的。OK ?
⑸ 電腦有哪些作用
電腦的應用非常廣泛,已經深入到生產、科研、生活、管理等各個領域。科學計算一直是電腦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例如在天文學、空氣動力學、核物理學等領域中,都需要依靠電腦進行復雜的運算。在軍事上,導彈的發射及飛行軌道的計算控制、先進防空系統等現代化軍事設施通常都是由電腦控制的大系統其中包括雷達、地面設施、海上裝備等。現代的航空、航天技術發展,例如超音速飛行器的設計,人造衛星與運載火箭軌道計算更是離不開電腦。過去人工需幾個月、幾年的時間,甚至根本無法計算的問題,使用電腦只需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鍾。
除了國防及尖端科學技術以外,電腦在其他學科和工程設計方面,諸如數學、力學、晶體結構分析、石油勘探、橋梁設計、建築、土木工程設計等領域內也得到廣泛的應用,並促進了各門科學技術的發展。
利用電腦對數據進行分析加工的過程就是數據處理的過程。當前大部分電腦都用於數據處理。銀行系統、財會系統、檔案管理系統、經營管理系統等管理系統及文字處理、辦公自動化等方面都大量使用電腦進行數據處理。如現代企業的生產計劃、統計報表、成本核算、銷售分析、市場預測、利潤預估、采購訂貨、庫存管理、工資管理等,都通過電腦來實現。電腦的應用程度,已經是衡量一個部門和領域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
在現代化工廠里,電腦普遍用於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例如在化工廠中用電腦來控制配料、溫度、閥門的開閉等;在煉鋼車間用電腦控制加料、爐溫、冶煉時間等;程式控制機床的精確製造;產品加工的自動工藝過程等。採用電腦過程式控制制,可大大提高自動化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在生活中用電腦控制的電冰箱、電視機、空調、洗衣機也給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電腦還可以進行輔助設計和輔助製造。由於電腦有快速的數值計算、較強的數據處理及模擬的能力,因而目前在飛機、船舶、光學儀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等的設計製造過程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使用已有的電腦輔助設計新的電腦,達到設計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程度,可減輕人的勞動強度,並提高設計質量。電腦除了可以進行輔助設計、輔助製造外,還可以用於進行輔助測試、輔助工藝、輔助教學等。
⑹ 電腦硬體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電腦硬體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人回答
樂觀的L無謂
2019-09-02
TA獲得超過1.6萬個贊
關注謝謝你的關注
計算機硬體是指有形的物理設備,它是計算機系統中實際物理裝置的總稱。
中央處理器、主存儲器、輔助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匯流排等五個部分。
中央處理器:用來對數據進行各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是計算機的執行單元。
主存儲器:也稱內存,直接與CPU相連,是計算機中的工作存儲器,計算機當前正在運行的程序與數據必須存放在主存內。存取速度快,但存儲容量小。
輔助存儲器:也稱外存,存儲容量大,幾乎存放計算機中所有的信息,在計算機實際執行程序和加式處理數據時,輔助存儲器中的信息需要先傳送入內存後才能被CPU使用。
輸入輸出設備:簡稱I/O設備,是計算機與外界聯系的橋梁,輸入設備是指能向計算機系統輸入信息的設備,包括鍵盤、滑鼠、掃描儀等。輸出設備是指能從計算機系統國輸出信息的設備,包括顯示器、列印機、繪圖儀等。
匯流排:是連接計算機中CPU、內存、輔存、各種輸入輸出部件的一組物理信號線及其相關的控制電路,是計算機中用於在各部件間運載信息的公共機構。
常見的
主板---------相當於軀干,所有內置配件都在上面
CPU --------負責處理信息,相當於人的大腦
內存條-------儲存CPU要處理的臨時信息(現在一般用512M,1024MB)
硬碟---------儲存數據(文件)用的(現在一般用160G,200G);
顯卡---------負責將圖像顯示到顯示器上(有些用戶不用獨立顯卡的,比如就用來辦公、上網、聊天用的用集成顯卡就夠用了,對於玩游戲的用戶來說當然是獨立顯卡的比較好,常見GeForce6600GT,GeForce 7300GT等);
光碟機---------放光碟用的,也包括刻錄機(軟體光碟、游戲光碟、VCD DVD等 光碟機有CD光碟機 還有DVD 還有刻錄機);
網卡---------上網或區域網用的,現在大多主板都已集成了;
音效卡---------負責把聲音數據傳到音響上播放
附加的
物理加速卡-------AGIEA的可以代替CPU處理游戲中的物理現象的加速卡,並不常見
IEEE1394卡-------視頻採集卡,可以將攝像機(用MiniDV磁帶的)上錄的視頻傳到電腦上
電視卡---------可以在電腦上看電視,
⑺ 電腦所有硬體功能是什麼
電腦主要硬體有、CPU、GPU(顯卡)、主板、內存、硬碟、電源,各種硬體的作用如下:
1、cpu:cpu可以看成一個人的大腦,電腦性能的好壞它占很大一部分,那麼一塊好的cpu可以使平時辦公處理打開軟體更加流暢不卡頓,cpu太差不論打游戲還是辦公都會有影響,表現為卡頓進不去等等。
2、主板:主板是連接所有配置的橋梁,同時也是發揮cpu性能的重要部件,好的主板可以使得電腦平時運行更加穩定,一塊好的cpu也要一塊好的主板來發揮。
3、顯卡:顯卡大致可以看成翻譯官的角色,把計算機的數據變成我們所看到的圖片視頻等,類似於翻譯。
4、內存:當打開一個軟體時,需要一定的空間讓軟體運行。這個空間就是內存。通俗的來講內存就好比一個舞台,要打開的軟體好比演員,內存的大小決定著同時能上台多少個演員表演。
5、硬碟:這里的硬碟可以看成倉庫或者舞台的後台,平時儲存的照片文字什麼的都是裝在硬碟里的,比如要打游戲了那麼裝在硬碟里的游戲軟體什麼的就會在內存里工作上台表演。主要起到存儲作用。
6、電源:電腦的心臟,所有部件的供電都是由電源提供的,他把我們平時用的220v交流電轉換成電腦部件所需要的電壓。好的電源可以使電腦更穩定。
(7)電腦哪些功能是必要的擴展閱讀:
部分外設硬體的作用:
1、顯示器:它的作用是將電腦CPU處理後的數字信息經過顯卡轉換成圖像後顯示出來。
2、滑鼠:滑鼠是一種很常見及常用的電腦輸入設備,它可以對當前屏幕上的游標進行定位,並通過按鍵和滾輪裝置對游標所經過位置的屏幕元素進行操作。
3、鍵盤:鍵盤是用於操作設備運行的一種指令和數據輸入裝置,也指經過系統安排操作一台機器或設備的一組功能鍵(如打字機、電腦鍵盤)。
4、列印機:日常工作中往往需要把在電腦里做好的文檔和圖片列印出來,這時就需要依靠列印機來把文檔或圖片列印在紙張上面。
⑻ 哪些功能是電腦中最常用的功能呢
計算機最常用的功能:數據處理功能計算機數據處理的功能主要完成數據的組織、加工、檢索及其運算等任務。這些數據能夠以多種形式得到,處理的需求也非常廣泛。數據存儲功能計算機存儲數據的功能主要實現將所有需要計算機加工的數據都保存在計算機的存儲介質上,包括計算機運行所需的系統文件數據。數據傳輸功能計算機必須能夠在其內部和外部之間傳送數據。
計算機的操作環境是由充當數據源或目的的各種設備組成。當數據由某個設備發送到其它外部設備時,都與計算機有直接的聯系,此過程就是輸入-輸出過程。當數據從本地向遠端設備或從遠端設備向本地設備傳輸時,就形成了傳送過程,也就是數據通信過程。控制功能在計算機系統內部,由控制單元管理計算機的資源並且協調其功能部分的運行以響應指令的要求,其處理數據功能、數據存儲功能、數據傳輸功能是由計算機指令提供控制的。
常見的多媒體電腦構成有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還有列印機和掃描儀,是電腦重要的輸出、輸入設備。相當於人的大腦一樣,幾乎所有的文件資料和信息都由它控制,您需要電腦完成的工作也都由它主要負責,它還要給其他的電腦設備分配工作,其他的設備因此也都叫做外圍設備。主機具體如何工作,我們在後面再詳細介紹。
⑼ 電腦有哪些功能
電腦的功能包括網路功能、多媒體應用功能、翻譯功能、數值計算功能、自動控制功能、計算機輔助設計功能等。
一、網路功能
計算機在網路方面的應用使人類之間的交流跨越了時間和空間障礙。可以在全球最大的互聯網路——Internet上進行瀏覽、檢索信息、收發電子郵件、閱讀書報、玩網路游戲、選購商品、參與眾多問題的討論、實現遠程醫療服務等。
二、多媒體應用功能
隨著電子技術特別是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有能力把文本、音頻、視頻、動畫、圖形和圖像等各種媒體綜合起來,構成一種全新的概念—「多媒體」(Multimedia)。在醫療、教育、商業、銀行、保險、行政管理、軍事、工業、廣播、交流和出版等領域中,多媒體的應用發展很快。
三、翻譯功能
機譯消除了不同文字和語言間的隔閡,堪稱高科技造福人類之舉。1947年,美國數學家沃倫·韋弗與英國物理學家、工程師安德魯·布思提出了以計算機進行翻譯(簡稱「機譯」)的設想,機譯從此步入歷史舞台,並走過了一條曲折而漫長的發展道路。
四、數值計算功能
計算機廣泛地應用於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計算,這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基本方面,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如:人造衛星軌跡計算,導彈發射的各項參數的計算,房屋抗震強度的計算等。
五、自動控制功能
自動控制也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生產過程中,採用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人們工作條件,節省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生產成本等。
六、計算機輔助設計功能
(Computer AidedDesign,簡稱CAD)是藉助計算機進行設計的一項實用技術,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過程實現自動化或半自動化,不僅可以大大縮短設計周期,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降低生產成本,節省人力物力,而且對保證產品有重要作用。
⑽ 配置一台電腦必須的具備的硬體 這些硬體各自的功能是什麼
主板:說白了亂七八糟零件都是插在其上面的,可靠性是第一。
顯卡:插在主板上,他負責圖形處理,如果你想玩大畫面的游戲或是看更水靈兒的電影要記得買好顯卡。
CPU:電腦的核心,相當於人的大腦,所以越好的CPU電腦性能就越好。
內存:插在主板上,他負責傳輸CPU、顯卡、主板處理的一些數據,相當於城市間的高速公路,內存越大就表示公路越寬,電腦越快。
硬碟:決定與你電腦能裝多少數據。
DVDor藍光的光碟機(光存儲):額外的讀取或是寫入數據的媒介。
鍵鼠:鍵盤滑鼠,輸入設備,根據你的需要買各個等級的。
攝像頭話筒等:同上
顯示器:基礎視頻輸出設備,同鍵鼠。
音響or耳機:基礎音頻輸出入設備同上。
電源和機箱:電源的功率必須高於以上設備的需要功率,機箱必須保證以上設備的散熱以及噪音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