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計算機主機內部零件有哪些
很多新手朋友都搞不清楚電腦主機里邊到底是由哪些配件組成的,網上的資料要麼講不清楚,要麼就是長篇大論,因此筆者覺得有必要以簡潔直觀的方式給大家講講電腦主機內部配件的組成。
電腦主機內部一般是由:主板、CPU、內存、硬碟、顯卡、電源、光碟機這些配件組成的。其中主板、cpu、內存、硬碟、電源這5大件是必不可少的,缺一樣電腦就無法正常運行。其它的像光碟機、機箱散熱風扇之類的配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安裝。
先來看看主機內部的全貌
至於音效卡、網卡這兩樣配件對於現在裝機來說完全可以忽略,因為現在的主板無一例外都集成了這兩樣配件,除非你有特殊用途才需要單獨購買音效卡或網卡。
以上就電腦主機內部的各個配件了,當然要想正常使用電腦還需要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這些配件。
Ⅱ 計算機主板上的部件名稱
主板:英文「mainboard」,它是電腦中最大的一塊電路板,是電腦系統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上面布滿了各種插槽(可連接音效卡/顯卡/MODEM/等)、介面(可連接滑鼠/鍵盤等)、電子元件,它們都有自己的職責,並把各種周邊設備緊緊連接在一起。它的性能好壞對電腦的總體指標將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處理器):通常也稱為微處理器。它被人們稱為電腦的心臟。
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CMOS:CMOS是電腦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用它來保護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和用戶對某些參數的設定。
晶元組(Chipset):是構成主板電路的核心。一定意義上講,它決定了主板的級別和檔次。它就是「南橋」和「北橋」的統稱,就是把以前復雜的電路和元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幾顆晶元內的晶元組。
北橋:就是主板上離CPU最近的一塊晶元,負責與CPU的聯系並控制內存、AGP、PCI數據在北橋內部傳輸。
南橋:主板上的一塊晶元,主要負責I/O介面以及IDE設備的控制等。
MCH(memorycontrollerhub):內存控制器中心,負責連接CPU,AGP匯流排和內存。
ICH(I/Ocontrollerhub):輸入/輸出控制器中心,負責連接PCI匯流排,IDE設備,I/O設備等。
FWH(firmwarecontroller):固件控制器,主要作用是存放BIOS。
I/O晶元:在486以上檔次的主板,板上都有I/O控制電路。它負責提供串列、並行介面及軟盤驅動器控制介面。
PCB:也就是主板線路板它由幾層樹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內部採用銅箔走線。
AT板型:也就是「豎」型板設計,即短邊位於機箱後面板。它最初應用於IBMPC/AT機上。AT主板大小為13×12英寸。
Baby-AT板型:隨著電子元件和控制晶元組集成度的大幅提高,也相應的推出了尺寸相對較小的BabyAT主板結構。BabyAT大小為13.5×8.5英寸。
ATX(ATeXternal)板型:是Intel公司提出的新型主板結構。它的布局是「橫」板設計,就象把Baby-AT板型放倒了過來,這樣做增加了主板引出埠的空間,使主板可以集成更多的擴展功能。
Micro-ATX板型:是Intel公司在97年提出的主板結構,主要是通過減少PCI和ISA插槽的數量來縮小主板尺寸的。
AT電源:是由P8和P9兩組介面組成,每個介面分別有六個針腳,支持+5.0V,+12V,-5V,-12V電壓,它不支持+3.3V電壓。
ATX電源:ATX電源是ATX主板配套的電源,為此對它增加了一些新作用;一是增加了在關機狀態下能提供一組微電流(5V/100MA)供電。二是增加有3.3V低電壓輸出。
Slot1:INTEL專為奔騰II而設計的一種CPU插座,它是一狹長的242針腳的插槽,提供更大的內部傳輸帶寬和CPU性能。
Socker370:INETL為賽揚系列而設計的CPU插座,成本降低。支持VRM8.1規格,核心電壓2.0V左右。
(2)電腦橫機由哪些電腦電路元件組成擴展閱讀
電腦機箱主板,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分為商用主板和工業主板兩種。
它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主板採用了開放式結構。主板上大都有6-15個擴展插槽,供PC機外圍設備的控制卡(適配器)插接。通過更換這些插卡,可以對微機的相應子系統進行局部升級,使廠家和用戶在配置機型方面有更大的靈活性。
總之,主板在整個微機系統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可以說,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
工作原理
在電路板下面,是4層有致的電路布線;在上面,則為分工明確的各個部件:插槽、晶元、電阻、電容等。當主機加電時,電流會在瞬間通過CPU、南北橋晶元、內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IDE介面以及主板邊緣的串口、並口、PS/2介面等。
隨後,主板會根據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來識別硬體,並進入操作系統發揮出支撐系統平台工作的功能。
注意事項
選購原則
電腦的主板對電腦的性能來說,影響是很重大的。曾經有人將主板比喻成建築物的地基,其質量決定了建築物堅固耐用與否;也有人形象地將主板比作高架橋,其好壞關系著交通的暢通力與流速。
1、工作穩定,兼容性好。
2、功能完善,擴充力強。
3、使用方便,可以在BIOS中對盡量多參數進行調整。
4、廠商有更新及時、內容豐富的網站,維修方便快捷。
5、價格相對便宜,即性價比高。
Ⅲ 電腦主機內的元器件有哪些
通俗易懂的說,主機的部件有:
機箱、電源、主板、CPU、內存條、硬碟。
如果CPU有核心顯卡,那以上配置可以作為獨立主機使用,如果沒有核心顯卡那還需要顯卡。
另外也有光碟機、軟碟機之類。
Ⅳ 請問電腦主機有哪些元件組成
一般我們看到的電腦都是由:主機(主要部分)、輸出設備(顯示器)、輸入設備(鍵盤和滑鼠)三大件組成。 而主機是電腦的主體 ,在主機箱中有: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音效卡、網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等硬體。其中,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硬碟是必須的,只要主機工作,這幾樣缺一不可。
Ⅳ 電腦橫機有幾大配件
電腦橫機有以下3大配件:
1、導軌
導軌是鑄件或特殊鋼材加工而成的,它用固定螺絲拴緊在機架上,一般分前後兩支,為機頭行走的軌道,後導軌的上方還有一根紗嘴導軌,主要供喂紗嘴隨機頭左右平穩移動或更換紗嘴時用。
2、龍頭
橫機的心臟,整個機頭的零部件都安裝其上,它的零件有前後推子、推手焦木球及螺絲、推手滑塊,滑塊上裝著軸承。龍頭上前邊部分裝看三眼蓋板,通過三眼的螺桿是起針三角拉桿,中心眼裡的螺桿叫活雞心拉桿螺絲,拉桿井圈和起針三角小扳手、活雞心小扳手、機頭表面有刻度的叫刻度板,刻度板上裝青小壓板,刻度板中心的螺桿叫兩頭螺絲。兩頭螺絲下端部拴緊在大三角上,兩頭螺絲中心裝看指針,指針上面裝著元寶螺絲。龍頭後邊安裝著擺梭架,擺梭架上裝有擺桿、梭桿,機頭後邊部還裝著插銷開關,機頭上面的主要機件是花板。
3、花板
花板是橫機的中樞,它有底板座,鑲片結構,所有三角都安裝在底板座上,花板上的三角有起針三角、雞心三角、人字三角、大三角。
Ⅵ 一般一台組裝電腦需要有哪些配件組成
組裝一台電腦,需要以下配件:
1、主板
可自由選擇的配件:
1、顯卡和網卡
由於很多型號的主板已經集成了網卡和顯卡,所以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是否採用獨立的顯卡和網卡。
2、小音箱
可使用耳機來替代。
3、光碟機
U盤現在可以代替光碟機來安裝系統。
Ⅶ 電腦主機內部有哪些配件,電腦硬體組成圖解
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這些就不用多說了,這些東西都是露在外邊的,一看就清楚了。我們主要來了解下電腦主機內部的結構。
從外邊看,主機就是一個扁扁方方的鐵盒子,但很多朋友確沒有真正了解過它內部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越是看不著就越是好奇,接下來我們就來更深入的了解一下電腦吧。
電腦主機內部一般是由:主板、CPU、內存、硬碟、顯卡、電源、光碟機這些配件組成的。其中主板、cpu、內存、硬碟、電源這5大件是必不可少的,缺一樣電腦就無法正常運行。其它的像光碟機、機箱散熱風扇之類的配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安裝。
先來看看主機內部的全貌
電腦配件有哪些?(圖片未顯示完整,點擊圖片即可)
接下來我們詳細介紹下電腦內部的各種配件
1、主板: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是電腦結構的基本構成骨架。
2、CPU:簡稱處理器!CPU分單核、多核處理。相當於人滴腦,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家用機平台就AMD和Inter兩類 。電腦速度快不快CPU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3、內存條:臨時儲存數據區域,軟體和系統文件經常調用它!相當於人滴胃,喝一大杯水你馬上感覺飽了,一會消化過去你還可以繼續吃。雖然內存也有存儲數據的功能,但是它只是暫時性的存儲一些數據供CPU使用,因此內存決定電腦硬體速度的重要配件之一。
4、硬碟:儲存數據的一個載體。分串口、並口(現在並口已經淘汰了,都是串口的)它就相當於人滴肚子,想裝多少得看你滴肚量了!。硬碟容量的大小和電腦運行速度關系不大,它主要起存儲數據的作用,比如你下載的島國大片就是存到硬碟這個東西里的。
5、 顯卡:分集成、獨立 顯示卡。是計算機圖像運行或輸出滴緩存區。早期的集成顯卡都是把顯示晶元集成在主板上的,而現在我們所說的集成顯卡一般都是集成在CPU里的。如果你的cpu內置了集成顯卡,在裝機的時候可以考慮不用再單獨購買獨立顯卡。不過性能方面,一般情況下還是獨里顯卡比較靠譜。
6、 光碟機:讀取光碟數據必用的設備 它的作用不僅只讀光碟的數據,如果帶刻錄功能的,還可將數據寫入光碟。 看大片,讀取光碟數據,刻錄光碟等!不過現在裝機很少有人裝光碟機了,因為光碟機的用途實在是不大,電影、歌曲什麼的都可以在網上觀看或下載,就連裝系統現在也都是用U盤來裝了。
至於音效卡、網卡這兩樣配件對於現在裝機來說完全可以忽略,因為現在的主板無一例外都集成了這兩樣配件,除非你有特殊用途才需要單獨購買音效卡或網卡。
以上就電腦主機內部的各個配件了,當然要想正常使用電腦還需要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這些配件。
Ⅷ 台式電腦的主機由哪些配件組成
1、軟體系統
軟體系統包括:操作系統、應用軟體等。應用軟體中電腦行業的管理軟體,IT電腦行業的發展必備利器,電腦行業的erp軟體。
2、硬體系統
硬體系統包括:機箱(電源、硬碟 、內存 、主板、CPU-中央處理器、光碟機、音效卡、網卡、顯卡 )、顯示器、鍵盤、滑鼠等等(另可配有耳機、音箱、列印機、視屏等)。家用電腦一般主板都有板載音效卡、網卡。部分主板裝有集成顯卡。
3、內存
內存與磁碟等外部存儲器相比較,內存是指CPU可以直接讀取的內部存儲器,主要是以晶元的形式出現。內存又叫"主存儲器",簡稱"主存"。一般見到的內存晶元是條狀的,也叫"內存條",它需要插在主板上的內存槽中才能工作。
4、顯卡
是連接顯示器和PC機主板的重要元件。它是插在主板上的擴展槽里的。它主要負責把主機向顯示器發出的顯示信號轉化為一般電信號,使得顯示器能明白PC 機在讓它干什麼。顯示卡上也有存儲器,叫做"顯示內存",它的多少將直接影響顯示器的顯示效果,比如清晰程度和色彩豐富程度等等。
5、顯示器
是電腦的輸出設備之一,外形與電視機相似。Monitor特指顯示器,Screen僅僅指屏幕。
6、磁碟和磁碟驅動器
磁碟是PC機的外部存儲器之一,分為硬碟和軟盤兩種。 二者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是使用磁介質來儲存數據,所以叫"磁碟"。想要讓PC機使用磁碟,必須將磁碟放置在特殊的裝置中,也就是磁碟驅動器里。
Ⅸ 電腦橫機機頭上有什麼東西(組成)
天橋,鋁蓋,山板,度目,護山,翻針三角,中山三角,碟山,馬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