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要知道筆記本電腦或台式機的各種配置參數,解釋的越詳細越好
筆記本電腦
NoteBook,俗稱筆記本電腦,它的誕生源於人們對移動辦公的需求,它的設計目的就是在保持便攜性的前提下盡量的提高性能和易用性,以及提供多元化的功能。筆記本電腦誕生至今已經有19年的歷史了,它的誕生帶動了科技的發展。
CPU品牌
筆記本電腦專用的CPU英文稱Mobile CPU(移動CPU),它除了追求性能,也追求低熱量和低耗電,最早的筆記本電腦直接使用台式機的CPU,但是隨CPU主頻的提高, 筆記本電腦狹窄的機箱開始無法迅速的散發熱量,筆記本電腦小得可憐的電池也無法負擔台式CPU龐大的耗電量, Mobile CPU的製造工藝往往比同時代的台式機CPU更加先進,因為Mobile CPU中會集成台式機CPU中不具備的電源管理技術,而且往往比台式機CPU先採用更高的微米精度。主要生產廠家有Intel、AMD、IBM、VIA等。
處理器主頻
主頻,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說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1秒內發生的同步脈沖數)的簡稱。單位是Hz。它決定計算機的運行速度,隨著計算機的發展,主頻由過去MHZ發展到了現在的GHZ(1G=1024M)。通常來講,在同系列微處理器,主頻越高就代表計算機的速度也越快,但對與不同類型的處理器,它就只能作為一個參數來作參考。另外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因此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說到處理器主頻,就要提到與之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倍頻與外頻,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倍頻即主頻與外頻之比的倍數。主頻、外頻、倍頻,其關系式:主頻=外頻×倍頻。早期的CPU並沒有「倍頻」這個概念,那時主頻和系統匯流排的速度是一樣的。隨著技術的發展,CPU速度越來越快,內存、硬碟等配件逐漸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頻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可使內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對較低的系統匯流排頻率下,而CPU的主頻可以通過倍頻來無限提升(理論上)。我們可以把外頻看作是機器內的一條生產線,而倍頻則是生產線的條數,一台機器生產速度的快慢(主頻)自然就是生產線的速度(外頻)乘以生產線的條數(倍頻)了。現在的廠商基本上都已經把倍頻鎖死,要超頻只有從外頻下手,通過倍頻與外頻的搭配來對主板的跳線或在BIOS中設置軟超頻,從而達到計算機總體性能的部分提升。所以在購買的時候要盡量注意CPU的外頻。
處理器緩存
緩存是指可以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存儲器,它先於內存與CPU交換數據,因此速度很快。L1 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L2 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現在普通台式機CPU的L2緩存最大為512KB,而筆記本、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最高可達1MB-3MB。
內存類型
由於筆記本電腦整合性高,設計精密,對於內存的要求比較高,筆記本內存必須符合小巧的特點,需採用優質的元件和先進的工藝,擁有體積小、容量大、速度快、耗電低、散熱好等特性。出於追求體積小巧的考慮,大部分筆記本電腦最多隻有兩個內存插槽。對於一般的文字處理、上網辦公的需求,安裝Windows 98的操作系統,使用128MB內存就可以滿足需要了,如果安裝的是Windows 2000的操作系統,那麼最好128MB+64MB擁有總計192MB以上的內存,如果運行的是Windows XP,那麼256MB內存是必須的。由於筆記本的內存擴展槽很有限,因此單位容量大一些的內存會顯得比較重要。而且這樣做還有一點好處,就是單位容量大的內存在保證相同容量的時候,會有更小的發熱量,這對筆記本的穩定也是大有好處的。
筆記本的內存大體可以分為EDO、SDRAM、DDR三種。幾大知名內存廠家及代號:現代電子(Hynix):HY ,三星(SAMSUNG):KM或M ,NBM:AAA ,西門子(SIEMENS):HYB ,高士達LG-SEMICON:GM ,三菱(MITSUBISHI):M5M ,富士通(FUJITSU):MB ,摩托羅拉(MOTOROLA):MCM ,MATSUHITA:MN ,OKI:MSM ,美凱龍(MICRON):MT ,德州儀器(TMS):TI ,東芝(TOSHIBA):TD或TC ,日立(HITACHI):HM ,STI:TM ,日電(NEC):UPD ,IBM:BM ,NPNX:NN 。
DDR內存:顧名思義:Double Data Rate(雙倍數據傳輸)的SDRAM。隨著台式機DDR內存的推出,現在筆記本電腦也步入了DDR時代,目前有DDR266和DDR333等規格,現在在主流的採用Pentium4-M、Pentium-M、P4核心賽揚的機器都是採用DDR內存,也有少量的Pentium3-M的機器早早跨入DDR時代。其實DDR的原理並不復雜,它讓原來一個脈沖讀取一次資料的SDRAM可以在一個脈沖之內讀取兩次資料,也就是脈沖的上升緣和下降緣通道都利用上,因此DDR本質上也就是SDRAM。而且相對於EDO和SDRAM,DDR內存更加省電(工作電壓僅為2.25V)、單條容量更加大(已經可以達到1GB)。
EDO內存:這種內存主要用於古老的MMX和486機型上面,也有部分廠家在PII的筆記本電腦中仍然使用EDO內存,這種EDO單條最高容量只有64M,而且由於EDO內存的工作電壓為5V和現在常用的SDRAM的3.3V相比更費電一些,所以很快就被SDRAM內存所取代。
SDRAM內存:筆記本經歷了Pentium時代,CPU的速度已經越來越快,這時Intel公司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內存技術----SDRAM。SDRAM的全稱是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動態隨即存儲器),就象它的名字所表明的那樣,這種RAM可以使所有的輸入輸出信號保持與系統時鍾同步。由於SDRAM的帶寬為64Bit,因此它只需要一條內存就可以工作,數據傳輸速度比EDO內存至少快了25%。SDRAM包括PC66、PC100、PC133等幾種規格。
硬碟容量
尺寸:筆記本電腦所使用的硬碟一般是2.5英寸,而台式機為3.5英寸,筆記本電腦硬碟是筆記本電腦中為數不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筆記本電腦硬碟都是可以通用的。
厚度:但是筆記本電腦硬碟有個台式機硬碟沒有的參數,就是厚度,標準的筆記本電腦硬碟有9.5,12.5,17.5mm三種厚度。9.5mm的硬碟是為超輕超薄機型設計的,12.5mm的硬碟主要用於厚度較大光軟互換和全內置機型,至於17.5mm的硬碟是以前單碟容量較小時的產物,現在已經基本沒有機型採用了。
轉數:筆記本電腦硬碟現在最快的是5400轉2M Cache,支持DMA100(主流型號只有4200轉512K Cache,支持DMA66),但其速度和現在台式機最慢的5400轉512K Cache硬碟比較起來也相差甚遠,由於筆記本電腦硬碟採用的是2.5英寸碟片,即使轉速相同時,外圈的線速度也無法和3.5英寸碟片的台式機硬碟相比,筆記本電腦硬碟現在已經是筆記本電腦性能提高最大的瓶頸。
介面類型:筆記本電腦硬碟一般採用3種形式和主板相連:用硬碟針腳直接和主板上的插座連接,用特殊的硬碟線和主板相連,或者採用轉介面和主板上的插座連接。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效果都是一樣的,只是取決於廠家的設計。
容量及採用技術:由於應用程序越來越龐大,硬碟容量也有愈來愈高的趨勢,對於筆記本電腦的硬碟來說,不但要求其容量大,還要求其體積小。為解決這個矛盾,筆記本電腦的硬碟普遍採用了磁阻磁頭(MR)技術或擴展磁阻磁頭(MRX)技術,MR磁頭以極高的密度記錄數據,從而增加了磁碟容量、提高數據吞吐率,同時還能減少磁頭數目和磁碟空間,提高磁碟的可靠性和抗干擾、震動性能。它還採用了諸如增強型自適應電池壽命擴展器、PRML數字通道、新型平滑磁頭載入/卸載等高新技術。
光碟機類型
光碟機是筆記本里比較常見的一個配件。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光碟機在筆記本諸多配件中的已經成標准配置。目前,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和刻錄機等。
CD-ROM光碟機:又稱為緻密盤只讀存儲器,是一種只讀的光存儲介質。它是利用原本用於音頻CD的CD-DA(Digital Audio)格式發展起來的。
DVD光碟機:是一種可以讀取DVD碟片的光碟機,除了兼容DVD-ROM,DVD-VIDEO,DVD-R,CD-ROM等常見的格式外,對於CD-R/RW,CD-I,VIDEO-CD,CD-G等都要能很好的支持。
COMBO光碟機:COMBO光碟機是一種集合了CD刻錄、CD-ROM和DVD-ROM為一體的多功能光存儲產品。
刻錄光碟機:包括了CD-R、CD-RW和DVD刻錄機等,其中DVD刻錄機又分DVD+R、DVD-R、DVD+RW、DVD-RW(W代表可反復擦寫)和DVD-RAM。刻錄機的外觀和普通光碟機差不多,只是其前置面板上通常都清楚地標識著寫入、復寫和讀取三種速度。
機殼材料
筆記本電腦的外殼既是保護機體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影響其散熱效果、「體重」、美觀度的重要因。筆記本電腦常見的外殼用料有:塑料外殼有碳纖維、聚碳酸酯PC(PC-GF-##) 和ABS工程塑料,合金外殼有鋁鎂合金與鈦合金。
碳纖維:碳纖維材質是很有趣的一種材質,它既擁有鋁鎂合金高雅堅固的特性,又有ABS工程塑料的高可塑性。它的外觀類似塑料,但是強度和導熱能力優於普通的ABS塑料,而且碳纖維是一種導電材質,可以起到類似金屬的屏蔽作用(ABS外殼需要另外鍍一層金屬膜來屏蔽)。因此,早在1998年4月IBM公司就率先推出採用碳纖維外殼的筆記本電腦,也是IBM公司一直大力促銷的主角。據IBM公司的資料顯示,碳纖維強韌性是鋁鎂合金的兩倍,而且散熱效果最好。若使用時間相同,碳纖維機種的外殼摸起來最不燙手。碳纖維的缺點是成本較高,成型沒有ABS外殼容易,因此碳纖維機殼的形狀一般都比較簡單缺乏變化,著色也比較難。此外,碳纖維機殼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如果接地不好,會有輕微的漏電感,因此IBM在其碳纖維機殼上覆蓋了一層絕緣塗層。
鋁鎂合金:鋁鎂合金一般主要元素是鋁,再摻入少量的鎂或是其它的金屬材料來加強其硬度。因本身就是金屬,其導熱性能和強度尤為突出。鋁鎂合金質堅量輕、密度低、散熱性較好、抗壓性較強,能充分滿足3C產品高度集成化、輕薄化、微型化、抗摔撞及電磁屏蔽和散熱的要求。其硬度是傳統塑料機殼的數倍,但重量僅為後者的三分之一,通常被用於中高檔超薄型或尺寸較小的筆記本的外殼。而且,銀白色的鎂鋁合金外殼可使產品更豪華、美觀,而且易於上色,可以通過表面處理工藝變成個性化的粉藍色和粉紅色,為筆記本電腦增色不少,這是工程塑料以及碳纖維所無法比擬的。因而鋁鎂合金成了便攜型筆記本電腦的首選外殼材料,目前大部分廠商的筆記本電腦產品均採用了鋁鎂合金外殼技術。缺點:鎂鋁合金並不是很堅固耐磨,成本較高,比較昂貴,而且成型比ABS困難(需要用沖壓或者壓鑄工藝),所以筆記本電腦一般只把鋁鎂合金使用在頂蓋上,很少有機型用鋁鎂合金來製造整個機殼。
鈦合金:鈦合金材質的可以說是鋁鎂合金的加強版,鈦合金與鎂合金除了摻入金屬本身的不同外,最大的分別之處,就是還滲入碳纖維材料,無論散熱,強度還是表面質感都優於鋁鎂合金材質,而且加工性能更好,外形比鋁鎂合金更加的復雜多變。其關鍵性的突破是強韌性更強、而且變得更薄。就強韌性看,鈦合金是鎂合金的三至四倍。強韌性越高,能承受的壓力越大,也越能夠支持大尺寸的顯示器。因此,鈦合金機種即使配備15英寸的顯示器,也不用在面板四周預留太寬的框架。至於薄度,鈦合金厚度只有0.5mm,是鎂合金的一半,厚度減半可以讓筆記本電腦體積更嬌小。鈦合金唯一的缺點就是必須通過焊接等復雜的加工程序,才能做出結構復雜的筆記本電腦外殼,這些生產過程衍生出可觀成本,因此十分昂貴。目前,鈦合金及其它鈦復合材料依然是IBM專用的材料,這也是IBM筆記本電腦比較貴的原因之一。
聚碳酸酯PC(PC-GF-##):聚碳酸酯PC也是筆記本電腦外殼採用的材料的一種,它的原料是石油,經聚酯切片工廠加工後就成了聚酯切片顆粒物,再經塑料廠加工就成了成品,從實用的角度,其散熱性能也比ABS塑料較好,熱量分散比較均勻,它的最大缺點是比較脆,一跌就破,我們常見的光碟就是用這種材料製成的。運用這種材料比較顯著的就是FUJITSU了,在很多型號中都是用這種材料,而且是全外殼都採用這種材料。不管從表面還是從觸摸的感覺上,PC-GF-##材料感覺都像是金屬。如果筆記本電腦內沒有標識的話,單從外表面看不仔細去觀察,可能會以為是合金物。
ABS工程塑料:ABS工程塑料即PC+ABS(工程塑料合金),在化工業的中文名字叫塑料合金,之所以命名為PC+ABS,是因為這種材料既具有PC樹脂的優良耐熱耐候性、尺寸穩定性和耐沖擊性能,又具有ABS樹脂優良的加工流動性。所以應用在薄壁及復雜形狀製品,能保持其優異的性能,以及保持塑料與一種酯組成的材料的成型性。ABS工程塑料最在的缺點就是質量重、導熱性能欠佳。一般來說,ABS工程塑料由於成本低,被大多數筆記本電腦廠商採用,目前多數的塑料外殼筆記本電腦都是採用ABS工程塑料做原料的。
顯示屏類型
筆記本屏幕:自從1985年世界第一台筆記本電腦誕生以來,LCD液晶顯示屏就一直是筆記本電腦的標准顯示設備。在筆記本電腦中,主要先後採用了無源矩陣顯示器中的雙掃描無源陣列彩顯DSTN-LCD(俗稱偽彩顯)和有源矩陣顯示器中的薄膜晶體管有源陣列彩顯TFT-LCD(俗稱真彩顯)兩種LCD。
DSTN(Dual-Layer Super Twist Nematic):是指雙掃描扭曲向列,意即通過雙掃描方式來掃描扭曲向列型液晶顯示屏,達到完成顯示的目的。DSTN-LCD並非真正的彩色顯示器,它只能顯示一定的顏色深度,與CRT的顏色顯示特性相距較遠,因而叫"偽彩顯"。由於DSTN-LCD的對比度和亮度較差,屏幕觀察范圍較小,色彩不豐富,特別是反應速度慢,不適於高速全動圖像、視頻播放等應用,一般只用於文字、表格和靜態圖像處理,現在已基本絕跡。只有在部分二手筆記本上可以看到。
TFT(Thin Film Transistor)LCD:是由薄膜晶體管組成的屏幕,它的每個液晶像素點都是由集成在像素點後面的薄膜晶體管來驅動,顯示屏上每個像素點後面都有四個(一個黑色、三個RGB彩色)相互獨立的薄膜晶體管驅動像素點發出彩色光,可顯示24位色深的真彩色,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對比度顯示屏幕信息。TFT-LCD是目前最好的LCD彩色顯示設備之一,其效果接近CRT顯示器,是現在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上的主流顯示設備。
② 三菱觸摸屏軟體對電腦配置 的要求
基本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了,只要是電腦就能用了,當然有COM口才行啊。
③ 誰知道三菱 Pedion筆記本電腦 M3041-P77S2M的配置是怎樣的
電腦淘汰太快 配置 要求要看個人需要了,不玩什麼游戲的話。市面上的本本用起來差別不會很大
④ 求助 omron cx-one和Mitsubishi works2和works3對筆記本最低配置要求
只要能正常運行XP系統就行了。
即使是很久前的賽揚CPU的筆記本電腦,都能正常運行的。
⑤ 三菱PLC編程軟體安裝在電腦上電腦需要什麼配置
打不開程序可能是你安裝的版本低
⑥ 編程三菱和西門子用什麼筆記本好
三菱的編程軟體對於PC要求並不高,相反,西門子的編程軟體對於PC有一定要求。
如果你需要對於西門子的S7-1200,1500這類必須要使用博圖軟體才能編程的PLC系列進行使用的話,建議你購買:
CPU不低於I5系列且最好不要使用低電壓版本,博圖軟體的要求是I5.
內存8G或以上。
最好使用固態硬碟,屏幕的顯示最好使用高分屏。
I3,2G,普通硬碟也能使用博圖軟體,只是使用的過程實在太痛苦,漫長的等待,顯示不全的對話框都會非常折磨人心的。
如果是自己花錢購買,建議你買的機器需要散熱突出,如果是公司購買,竟然買最好的機器便是了。
⑦ 誰給一個超高端的電腦配置
cpu: p4 630(盒裝/三年) 1415元
主板:華碩 P5LD2--VM 1099元
顯卡: 映眾GF6800 (325/600) 1599元
內存: 現代DDR400 1GB*2 1500元
硬碟: 酷魚7200.7/200GB/SATA8MB 800元
顯示器: 優派VA702 12ms 2250元
光碟機: 明基DW1640 399元
鍵盤/滑鼠: 微軟精巧套裝 180元
機箱/電源: 大水牛雙子星A0205 350元
音箱: 三諾N--21HW 200元
合計: 9792元
---------------------------------------------------------------------------------
CPU: 奔騰 D 820 2.8GHz(盒) 2050元
內存:現代 DDR400 1G*2 1440元
硬碟:日立 400GB/7200轉/SATA 2600 元
主板:華碩 P5LD2 1350元
顯卡:技嘉 GV--R800G4D(400/800/256) 1699元
音效卡:創新 Sound Blaster Aydigv 2Value 590元
顯示器:飛利浦 190S6 8ms 2999元
光碟機: 明基 DW1625光雕機 899元
機箱:多彩 DLC--MG416 540元
健鼠: 羅技G5激光滑鼠 549元
音箱:漫步者 R1900T--||| 580元
共計: 15296元
⑧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筆記本電腦需要什麼配置
不一定必需;
只要你不怎麼用處理三維圖形,可以不要獨顯。
cpu:好點吧;內存,也要求大點。
其實主要是matlab軟體,最耗資源。
但是我的爛機也一樣能用,只是慢了點。
pcb布線不屬於三維的,集成顯卡可以實現,如果用autocad最好用獨顯。
我也一樣,只能要4000左右的。
主頻雙核2.0以上,內存1g以上,基本沒問題。
華碩、惠普、聯想在這個價位左右還是可以找到合適的,不過有點困難,
我發現近來基本都沒降價,推出的全是新產品,價格很高,一些不錯的經濟性型號都沒貨,比如華碩(x59sl320q??)不大記得了,挺實惠,大多數沒貨。
你上網多找找,可以找到。
如果你不嫌棄,神舟可以考慮,優雅系列做的不錯,性價比很高,推薦:
神舟hp650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作圖用CAD,也就是這個用佔用資源大。
有錢做有錢的決定,
錢少點也可以,
我感覺能用就行,現在3000以上,顯卡512M就能用,(我們單位的筆記本已經是老古董了,好象是256M的顯卡,還有個128M的也還能打開,就是慢,還會當機。)
如果決定3000左右,神舟的筆記本可以考慮,雖然這個品牌好多同志要罵,但我覺得,作為低端消費者有點性價比。
⑨ 求視頻:三菱PLC編程軟體(GX Developer)電腦安裝需要什麼配置
裝8.86的話普通的電腦配置就可以了http://www.121down.com/soft/softview-3663.html
⑩ 三菱編程軟體對電腦有什麼要求
三菱硬體軟體都在逐年更新!與時下主流系統軟體是匹配的!是有要求的!而不是沒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