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腦主機主要看哪些參數
硬體設備的性能是決定電腦優劣的關鍵因素。買電腦主要看CPU、顯卡、主板、內存、硬碟等硬體的性能參數,電腦配置的好壞也取決於這些硬體性能參數。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速度越快,現在的CPU有三級緩存、四級緩存等,都影響相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2-800,DDR3-1333),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速度就越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依此類推。
4.硬碟:硬碟在日常使用中,考慮得少一些,不過也有是有一些影響的,首先,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功耗和散熱原因。硬碟速度又因介面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說的串口)介面,早前的硬碟多是IDE介面,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介面的要慢些。硬碟也隨著市場的發展,緩存由以前的2M升到了8M,現在是16M或32M或更大,就像CPU一樣,緩存越大,速度會快些。
5.顯卡:這項與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或有人稱之為:動態顯存。這種技術更多用在筆記本電腦中。
6.電源:這個只要功率足夠和穩定性好,穩定的電源是很重要的。
7.顯示器:顯示器與主板的介面也一樣有影響,只是人們一般沒有太在乎。
買台式機,最重要的也是上面講到的一些參數了。
② 計算機硬體參數有哪些
計算機硬體,是由許多不同功能模塊化的部件組合而成的,並在軟體的配合下完成輸入、處理、儲存、和輸出等4個操作步驟。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計算機硬體參數的知識,歡迎閱讀。
CPU
CPU 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由於只是入門知識篇過於詳細的就不多說了。CPU的核心多少不是決定性能主要因素,不要以為核心越多CPU的性能就強,CPU不同的架構也不是可比的。
主要決定CPU運算能力指標是:主頻(也就是時鍾頻率)、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倍頻 (詳情見大一的大學計算機基礎)還有一個睿頻單位也是GHz 睿頻也是和超頻差不多簡單點說就是能在短時間內讓cpu 的主頻提升,如果睿頻是3.9GHz 4核心的處理器那麼它不會整個4核都會提升到3.9GHz 它只是能提升一二個核心。當然還有很多指標由於簡說就不在一一細說了。
CPU目前有兩大公司 Intel和AMD 先說Intel的吧Intel cup常見的有酷睿(core)奔騰(Pentium)賽揚(Celeron)至強(Xeon)[主要應用於伺服器] 等系列的。酷睿(core)有I3 I5 I7系列如I7 6700 就是I7 系列 的6是幾代處理器,像這款I7 6700 就是6代 而I5 4690 就是I5系列的4代處理器(這里說一下處理器不6700K同代數它的架構就會不一樣,比如現在最新的7代是skylake 而6代是kabylake 架構各更新處理器的性能也會提升)後三位數就可以看那款CPU更厲害了。如I5 4690 與I5 4590 690>590所以I5 4690比I5 4590 厲害一丟丟 I5 4690 主頻3.5GHz最大睿頻3.9GHz I5 4590 主頻3.3GHz最大睿頻3.7GHz。性能高一丟丟當然價格也會高一丟丟。I7 6700K 中的後綴K 就是指該處理器可以進行超頻,超頻又分為超外頻和超倍頻。後綴除了K還有M標准電壓、U低壓節能、H 是BGA封裝不可拆卸(焊接在主板上,也是標准電壓,主要常見於筆記本電腦)Q 四核、X極致是最高定位的CPU也可以進行超頻、Y超低電壓。如果架構相同那麼I7>I5>I3 I7一般是4核八線程I5一般是4核4線程I3一般是2核4線程 。通俗的說核心好比一間房屋和衛生間,超線程就是在屋裡隔一款板子分成2間房屋,但是只有一個衛生間。原本一個核心只能單獨運算,超線程之後就可以雙重運算,但是一些核心的運算只能單獨進行,就像衛生間,不能2個人一起上。由於AMD處理器這幾年一直被Intel處理器打壓,這里就只說目前常見的酷睿系列了。不過現在AMD的Ryzen架構處理器開始出現,銳龍AMD Ryzen能否翻身,我們拭目以待。
顯卡
如果你要玩一些大型的游戲或者是用一些軟體做設計的軟體像ps pr等那麼獨立顯卡是少不了的。
顯卡又稱顯示適配器,是計算機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電腦進行數模信號轉換的設備,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顯卡的性能決定因素與CPU比較相似的並不是某一項參數高就決定了性能。顯卡的性能決定主要由顯存類型、顯存容量、位寬、架構、流處理單元、頻率等。在這主要說命名規則識別顯卡的定位。
顯卡:顯卡又有兩家大公司分別是NVIDIA和AMD 當然一些CPU也配備有核顯。
NVIDIA顯卡的命名規則前綴GTX> GTS>GT>GF。如gtx960 就是高端系列9代表9系顯卡60代表檔次,後二位越高越好。如gtx980>gtx960 。而10系顯卡的gtx1050約等於gtx960
gtx1050ti 約等於gtx965。
AMD顯卡命名規則:前綴 RX>R9>R7 >R5>R3。 如R9 390X R9 高端 3:三代 90代表檔次和NVIDIA的後二位一樣都是越大越好 X表示完整核心。如果是X2則代表雙核心,當然性能也會更加強大。還有就是HD系列 像HD 7850 7代表第七代 8代表檔次 50代表完整核心。大家在夠買顯卡的時候會看「微星gtx1060或者 銘瑄 gtx 1060又或者藍寶石rx 470」之類的會有疑問,gtx的不是NVIDIA的嗎?還有rx 不是是AMD的嗎?怎麼都是其他的了?其實這些都是一些大廠用NVIDIA或AMD主芯進行生產的顯卡。如果你還是不算了解下面附上顯卡天梯圖(顯卡天梯圖來自第三方是依個人評測做出,可能會含有個人主觀因素實際性能可能略微不同)
主板
主板:主板主要看晶元組,晶元組不同支持的介面也可能不同或者沒有具備一些能力,比如H110晶元組就不能超頻,而Z270就支持超頻。每塊主板的晶元組都是有個CPU廠商提供其他由第三方廠家加工。Intel的目前主流晶元組有H81 H61 B85 H110 B150 B250 Z270 等。AMD的的又是A68 A78 A88X 970 等。晶元組不同CPU插槽數也不一定一樣。例 H110是LGA1151(LGA是一種CPU的封裝方式1151是CPU的觸點數(針數))插槽而B85又是LGA1150。下圖就是CPU的觸點。
硬碟
硬碟:硬碟分為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固態硬碟的讀取和寫入的速度非常快,簡單說固態硬碟直接秒殺機械硬碟。速度快價格當然貴,由於貴所以就有了固態+機械的雙盤組合。固態用來裝系統和一些常用軟體,系統和常用軟體就會非常的流暢。機械硬碟用於儲存資料。當然如果你是大款直接買大容量固態。機械硬碟有黑盤、藍盤、紫盤,黑盤最好也最貴,如果你是雙硬碟有固態的話用藍盤就可以。固態硬碟分為SATA、MSATA、M.2(NGFF)、PCI-E等介面,SATA又分為SATA2.0、SATA3.0,MSATA也是一樣分為SATA2.0、SATA3.0。MSATA2.0、SATA2.0理論最高速度 300M/S、 MSATA3.0、SATA3.0 理論最高速度500M/S。而M.2(NGFF)介面的分為走SATA通道和走PECI-E通道的,注意這里說的是通道不是介面,走SATA通道的是AHCI協議,走PCI-E通道的是NVME協議(不一定支持該協議) 支持NVME協議的固態最高讀取到幾GB。PCI-E介面會佔用顯卡介面所以在此不多說。支持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速率最快其次SATA通道才到SATA介面。(下圖是建興T10固態硬碟,採用MLC顆粒,主控是群聯Phison PS5007-11)
內存
內存:內存主要看容量、頻率當然還看該內存是DDR幾的。目前內存有DDR、DDR2、DDR3、DDR4最新的當然就是DDR4 了不同的版本插槽也不同。原本你的主板是插DDR3的內存,你去買DDR4的那就插不上了。內存的容量與頻率當然是越高越好,但是如果你想裝2400MHz的內存那你裝上了也不一定能用,這要主板的晶元組是否支持。如果你的CPU性能比較差你去買個很大的內存也沒多大用處,該卡它還是一樣卡。
計算機硬體故障處理
1. 硬體維護
通常一台個人計算機硬體部分主要包括如下部件:主板、CPU、內存、硬碟、顯示器、顯卡、滑鼠和鍵盤等。
1.1 日常維護。
計算機主板的日常維護主要應該做到:防塵和防潮,CPU、內存條、顯示卡等重要部件都是插在主機板上,如果灰塵過多,則有可能導致主板與各部件之間接觸不良,產生許多未知故障;如果環境太潮濕,主板很容易變形而產生接觸不良等故障,從而影響使用。
1.2 CPU的日常維護。
CPU作為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對計算機性能影響極大,要想延長CPU的使用壽命,保證計算機正常工作,首先要保證CPU工作在正常的頻率下,CPU的散熱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如果CPU不能很好地散熱,就有可能引起系統運行不正常、機器無緣無故重新啟動、死機等故障,給CPU選擇一款好的散熱風扇是必不可少的。
1.3 內存條的日常維護。
對於內存條來說,需要注意的是在升級內存條的時候,盡量要選擇和以前品牌一樣的內存條來搭配使用,這樣可以避免系統運行不正常等故障。
1.4 硬碟的日常維護。
為了使硬碟能夠更好地工作,在使用時應當注意如下幾點:①硬碟正在工作時不可突然斷電;
②注意保持環境衛生;
③工作中不可移動硬碟;
④控制環境溫度;
⑤不要自行打開硬碟蓋。
1.5 顯示器的日常維護。
顯示器作為計算機的一個重要部分,影響顯示器使用壽命的因素主要有:
(1)環境的濕度。要保證計算機室內溫度在大於30%而小於80%。
(2)避免強光照射顯示器。顯示器在強光的照射下容易加速顯像管熒光粉的老化,降低發光效率。
(3)注意保持計算機周圍的衛生環境,防止灰塵對其壽命的影響。
(4)減少計算機周圍電磁場的干擾。
1.6 滑鼠和鍵盤。
滑鼠和鍵盤是我們在日常使用計算機時最常用的輸入設備,所以滑鼠和鍵盤的維護也顯得非常重要。
1.6.1 滑鼠。
常見的滑鼠通常有機械式、光電機械式、光電式等。下面分別就三中常見類型的滑鼠的維護一一介紹。
(1)械式滑鼠。
機械滑鼠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橡膠球帶入的粘性灰塵附著在傳動軸上,會造成傳動軸傳動不均甚至被卡住,導致靈敏度降低,控制起來不會像剛買時那樣方便靈活。這時候,你只需要將滑鼠翻過來,摘下塑料圓蓋,取出橡膠球,用沾有無水酒精的棉球清洗一下然後晾乾,再重新裝好,就可以恢復正常了。
(2)光電機械式滑鼠。
光電機械滑鼠中的發光二級管、光敏三級管都是較為單薄的配件,比較怕劇烈晃動和振動,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盡量避免摔碰滑鼠,或是強力拉扯導線。點擊滑鼠按鍵時也不要用力過度,以免損壞彈性開關。最好給滑鼠配備一個好的滑鼠墊,既大大減少了污垢通過橡膠球進入滑鼠中的機會,又增加了橡膠球與滑鼠墊之間的摩擦力,操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還起到了一定的減振作用,以保護光電檢測器件。
(3)光電式滑鼠。
使用光電滑鼠時,要特別注意保持感光板的清潔和感光狀態良好,避免污垢附著在發光二級管或光敏三級管上,遮擋光線的接收。無論是在任何緊急情況,都要注意千萬不要對滑鼠進行熱插拔。這樣做極易把滑鼠和介面燒壞。
1.6.2 鍵盤。
在鍵盤的日常維護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保持鍵盤的清潔衛生。
(2)不要把液體灑到鍵盤上。
(3)操作鍵盤時,擊鍵不要用力過大,防止按鍵的機械部件受損而失效。
(4)若需更換鍵盤時,必須在切斷計算機電源的情況下進行,有的鍵盤殼有塑料倒鉤,拆卸時需要格外留神。
2.故障處理
2.1 觀察。
計算機故障發生後第一步先不要忙著打開機箱,首先得觀察。主要有:
(1)計算機周圍的環境情況:計算機位置、電源、連接線、計算機外設、溫度與濕度等。
(2)計算機表現出的故障現象、顯示器顯示的內容及其與正常情況下的異同。
(3)計算機內外的物理情況:灰塵是否過多、線路板和元器件的顏色狀況、部件的形狀有無變形、指示燈的顯示狀態等。
(4)計算機的軟硬體配置:安裝了哪些硬體,系統資源的使用情況;使用的是哪種操作系統,安裝了哪些應用軟體;硬體的設置驅動程序的版本等。
2.2 判斷。
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判斷故障產生原因。判斷工作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要先想好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即:故障是什麼故障,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故障和應該如何處理。
(2)對於所觀察到的現象,盡可能地先查閱類似故障處理方案,這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彎路。
(3)在分析故障時,盡量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判斷,但對於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應當先向有經驗的人尋求幫助,或在硬體論壇發帖提問。
2.3 堅持「先軟後硬」的原則。
即在整個維護判斷的過程中,本著先判斷是否為軟體故障,在能正常開機的情況下可先重新安裝操作系統,當確認軟體環境正常時,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從硬體方面著手檢查。
2.4 維護環境。
要保證你的維護環境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即電源接地是否正常,工作電壓是否穩定,工作室的溫度濕度控制等。
2.5 對計算機故障要「先主後次」逐一排除。
在觀察分析故障時,有時可能會遇到一台故障機不止一個故障,(比如:系統啟動時會自動重啟,重啟後能進系統,進入系統後會有死機現象,顯示屏又出現無規則波紋),此時應該先從主要的故障開始維護,當修復主要故障後,再維護次要故障,很多情況下可能在主要故障問題解決後次要故障現象已不需要維護了。
3.主要方法
3.1 直接觀察法。
直接觀察法是主要是通過看、聽、聞、摸。「看」即觀察系統板卡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表面是否有燒焦痕跡,晶元表面是否開裂,主板上的銅箔是否燒斷。當然了,不用說您也知道還要查看是否有異物掉進主板的元器件之間(這將造成短路),也可以看看板上是否有燒焦變色的地方,印刷電路板上的走線(銅箔)是否斷裂等等。「聽」即監聽電源風扇、軟/硬碟電機或尋道機構、顯示器變壓器等設備的工作聲音是否正常。另外,系統發生短路故障時常常伴隨著異常聲響,監聽可以及時發現一些事故隱患和在事故發生前即時採取措施。「聞」即辨聞主機、板卡中是否有燒焦的氣味,便於發現故障和確定短路所在地。「摸」即用手按壓管座的活動晶元,看晶元是否松動或接觸不良。另外,在系統運行時用手觸摸或靠近CPU、顯示器、硬碟等設備的外殼根據其溫度可以判斷設備運行是否正常;用手觸摸一些晶元的表面,如果發燙,則為該晶元損壞。
3.2 最小系統法。
最小系統是指從維護判斷的角度能使計算機開機或運行的最基本的硬體和軟體環境。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硬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和CPU組成。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信號線的連接,只有電源到主板的電源連接。在判斷過程中是通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軟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顯示器、鍵盤和硬碟組成。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運行。
3.3 逐步添加/去除法。
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統為基礎,每次只向系統添加一個部件/設備或軟體,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以此來判斷並定位故障部位。逐步去除法,正好與逐步添加法的操作相反。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與替換法配合,才能較為准確地定位故障部位。
3.4 隔離法。
隔離法是將可能妨礙故障判斷的硬體或軟體屏蔽起來的一種判斷方法。它也可用來將懷疑相互沖突的硬體、軟體隔離開以判斷故障是否發生變化的一種方法。上提到的軟硬體屏蔽,對於軟體來說,即是停止其運行,或者是卸載;對於硬體來說,是在設備管理器中,禁用、卸載其驅動,或乾脆將硬體從系統中去除。
3.5 替換法。
替換法是用好的部件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的一種維護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號的,也可能是不同型號的。替換的順序一般為。
(1)根據故障的現象來考慮需要進行替換的部件或設備。
(2)按先簡單後復雜的順序進行替換。如:先內存、CPU,後主板,又如要判斷列印故障時,可先考慮列印驅動是否有問題,再考慮列印機連線是否有故障,最後考慮列印機或並口是否有故障等。
(3)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相連接的連接線、信號線等,之後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後是替換供電部件,最後是與之相關的其它部件。
(4)從部件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進行替換。
3.6 比較法。
比較法與替換法類似,即用好的部件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進行外觀、配置、運行現象等方面的比較,也可在兩台計算機間進行比較,以判斷故障計算機在環境設置,硬體配置方面的不同,從而找出故障部位。
總之,維護計算機只是為了減少故障發生率,但不能避免發生故障。故障發生後,按照上述方法,逐一修復。
計算機硬體保養知識
硬碟高速運轉時不要突然關機
硬碟高速運轉時如果我們中途突然關閉電源,可能會導致磁頭與碟片猛烈磨擦而損壞硬碟,因此要避免突然關機。怎麼判定硬碟是不是在運轉可以看面板硬碟指示燈只有在其指示燈停止閃爍、硬碟讀寫結束後方可關閉計算機的電源開關。
關機後不要立即重新啟動電腦
使用電腦的時候關閉計算機後不要立即又去開機,建議等待5s左右再去開機,因為硬碟關機的時候硬碟高速磁碟正在運行,並且速度在變慢,相當於反響旋轉,電腦剛關閉,一般硬碟由於慣性動作還在轉動,如果立即開機相當給硬碟施加了很大反向作用力,容易導致硬碟磁頭磨損,所以因該等待一下,讓硬碟緩沖結束再開機。
防止高溫引起硬碟壞道
溫度對硬碟的壽命也是有影響的。硬碟工作時會產生一定熱量,使用中存在散熱問題。溫度以20~25℃為宜,過高或過低都會使晶體振盪器的時鍾主頻發生改變。濕度過高時,電子元器件表面可能會吸附一層水膜,氧化、腐蝕電子線路,以致接觸不良,甚至短路,還會使磁介質的磁力發生變化,造成數據的讀寫錯誤;濕度過低,容易積累大量的因機器轉動而產生的靜電荷,從而燒壞CMOS電路,吸附灰塵而損壞磁頭、劃傷磁碟片。
定期清理電腦垃圾文件
在硬碟中,頻繁地建立、刪除文件會產生許多碎片,碎片積累多了,日後在訪問某個文件時,硬碟可能會花費很長的時間,不但訪問效率下降,而且還有可能損壞磁軌。為此,我們應該經常使用windows系統中的磁碟碎片整理程序對硬碟進行整理,整理完後最好再使用硬碟修復程序來修補那些有問題的磁軌。
定期查殺電腦病毒
現在的病毒攻擊范圍越來越廣泛,而硬碟作為計算機的信息存儲基地,通常是其攻擊的首選目標。我們應該注意利用最新的殺毒軟體對病毒進行查殺,同時要注意對重要數據進行保護和經常性的備份。
電腦運行狀態下不要去移動電腦
硬碟是一種高精設備,工作時磁頭在碟片表面的浮動高度只有幾微米。當硬碟處於讀寫狀態時,一旦發生較大的震動,就可能造成磁頭與碟片的撞擊,導致損壞。所以不要搬動運行中的微機。在硬碟的安裝、拆卸過程中應多加小心,硬碟移動、運輸時嚴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綿包裝保護一下,盡量減少震動,以免產生磁碟損壞。
關於硬碟的保養知識,電腦百事網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總的來說,硬碟內部有高速高精度磁碟旋轉運行,切不可在硬碟高速運行時去震動或移動主機,不然很容易對硬碟產生傷害,進而影響硬碟壽命,另外硬碟保養要注意的地方還有不少,以上幾點是最主要的,最新的固態硬碟相對來說安全性並不受多少影響。
如何清潔液晶顯示器
1、確保液晶顯示器已關閉
2、切勿將任何液體直接噴灑在屏幕或機箱上。
清潔屏幕:
1、用干凈、柔軟、不起毛的布擦拭屏幕,以便除去灰塵和其他微粒。
2、如果還不幹凈,請將少量不含氮、不含酒精的玻璃清潔劑倒在干凈、柔軟、不起毛的布上,然後擦拭屏幕。
清潔機箱:
1、用柔軟的干布擦拭機箱。
2、如果還不幹凈,請將少量不含氨、不含酒精的柔和非磨損性清潔劑倒在干凈、柔軟、不起毛的布上,然後擦拭表面。
免責聲明
建議不要使用含氨或含酒精的清潔劑來擦拭液晶顯示器屏幕或機箱。已發現一些化學清潔劑對液晶顯示器的屏幕和/或機箱會造成損壞。對因使用含氨或含酒精的清潔劑而導致的損壞不承擔任何責任。
③ 一台計算機的基本硬體配置有哪些
1、主板:主板是一塊集成電路板,設備通過主板連接。
2、CPU:用來進行運算和控制計算機,安插在主板上。
3、內存條:內存條是用來臨時存儲數據的,同樣安插在主板上。
4、硬碟驅動器:用來存儲各項資料如文件等。
5、光碟驅動器:用來讀取光碟數據。硬碟驅動器和光碟驅動器是最主要的外部存儲器。
5、擴展電路板:主要有顯卡、音效卡、網卡和電視卡,安裝在主板的插槽上。顯卡、音效卡和網卡分別用於顯示圖像。
7、顯示器:顯示器分為CRT顯像管顯示器。
④ 怎麼查看電腦配置參數
1、在桌面用滑鼠點擊"我的電腦」。
⑤ 電腦配置參數詳解
一台電腦由多個硬體組成,包括CPU、顯卡、內存、硬碟、主板、機箱、電源等。
主要是外觀部分、硬碟分為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內存是用來暫時存放 CPU 運算數據的硬體、主板不像CPU和顯卡一般有明顯的性能差異、顯卡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體現在游戲方面、電腦的CPU(中央處理器)就相當於人的大腦。
怎麼選擇電腦配置:
選購電腦時首先要明確用戶需求以及購買筆記本還是台式電腦,還有是購買品牌機還是組裝機。然後,要知道電腦的性能,也就是明確電腦配置。選擇好的電腦配置,首先要看電腦的CPU。
而市場上最常見的CPU就是intel、AMD兩大品牌,其中,高端是Intel的天下,而且占據了半壁江山。Intel的奔騰和賽揚系列CPU足夠滿足日常需求,酷睿系列CPU足以應付目前大多數3D網游和單機游戲,但I3目前性價比低,多數選I5,預算多的可以直接上至強和I7系列。還有總體的主頻越高,運算速度就越快,現在流行的是雙核CPU。
⑥ 電腦的基本配置有哪些
電腦整體來說分為:顯示器,主機,外接設配(滑鼠鍵盤等)。
一,顯示器
1. 鍵盤:主要有機械鍵盤,塑料薄膜式鍵盤,導電膠式鍵盤,無接點靜電電容鍵盤四種
2. 滑鼠:主要有滾球滑鼠,光電滑鼠,無線滑鼠等、
3. 其他:列印機,攝像機,麥克風,傳真機,音響等。
⑦ 買電腦主要看哪些配置
買電腦主要看CPU、顯卡、主板、內存、硬碟等硬體的性能參數,電腦配置的好壞也取決於這些硬體性能參數。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速度越快,現在的CPU有三級緩存、四級緩存等,都影響相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2-800,DDR3-1333),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速度就越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以此類推。
4、顯卡:這項與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
5、硬碟:首先,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功耗和散熱原因。
個人電腦分類
1、台式機(Desktop)
也叫桌面機,是一種獨立相分離的計算機,完完全全跟其它部件無聯系,相對於筆記本和上網本體積較大,主機、顯示器等設備一般都是相對獨立的,一般需要放置在電腦桌或者專門的工作台上。因此命名為台式機。為非常流行的微型計算機,多數人家裡和公司用的機器都是台式機。
2、電腦一體機
電腦一體機,是由一台顯示器、一個電腦鍵盤和一個滑鼠組成的電腦。它的晶元、主板與顯示器集成在一起,顯示器就是一台電腦,因此只要將鍵盤和滑鼠連接到顯示器上,機器就能使用。隨著無線技術的發展,電腦一體機的鍵盤、滑鼠與顯示器可實現無線連接,機器只有一根電源線。這就解決了一直為人詬病的台式機線纜多而雜的問題。有的電腦一體機還具有電視接收、AV功能,也整合專用軟體,可用於特定行業專用機。
3、筆記本電腦(Notebook或Laptop)
也稱手提電腦或膝上型電腦,是一種小型、可攜帶的個人電腦,通常重1-3公斤。筆記本電腦除了鍵盤外,還提供了觸控板(TouchPad)或觸控點(PointingStick),提供了更好的定位和輸入功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電腦
⑧ 台式電腦硬體配置有哪些
台式電腦硬體配置你知道有哪些?電腦的配置一般是指電腦的硬體配件的高檔程度、性價比等,電腦的性能好壞主要決定於以下主要硬體配置。一起來看看台式電腦硬體配置有哪些,歡迎查閱!
組裝台式電腦配置
1、實用性機型建議:
首選1:intel G1620雙核+H61M主板。(價格低廉性能不弱,超值!)
首選2:intel G1840雙核+H81M主板。(核心顯卡性能比G1620更強)
2、中級機型建議:
首選1:intel G3250雙核+H81M主板+GT740獨顯。
首選2:AMD X4 760K/860K+A55/A85+GT740獨顯
X4 760K優點是價格物理四核,價格便宜,綜合性能和i3-3220接近,主要缺點是功耗較大溫度高一些,長時間運行的穩定性低於intel,二是搭配的介面主板價格較高。
X4 860K 雖然採用了新內核,工藝上有提升,功耗有所降低,但由於頻率較低並且新內核並沒有本質的提升,反倒性能比X4 760K弱(但幅度很小不到3%,因此基本可以看作二者是相同性能)
APU首選:A8-6600K+A85/A88(不配獨顯)
A8-6600K是一款性價比較高的處理器,目前價格遠低於A10-7700K(讓你吃驚的是,後者的CPU性能還要低一些)
備註:APU目前最新型號之一為A10-7850K,內置的APU性能和GT630相當,因此性價比並不好,不如買X4 860K加一塊GT740獨顯。
3、中高級機型建議:
首選:i3-4150/4160+H81M/B85M主板+GTX750以上級別獨顯
備註:不建議購買AMD FX的六核產品,FX系列是個失敗的產品,溫度高功耗高性能也不理想。
4、高級機型建議:
首選1:i5-4590+B85M主板+GTX760(GTX960、GTX970)級別獨顯
首選2:E3-1230V3+B85M主板(或者E3-1230V2+B75M主板)
E3本來是伺服器級CPU,現在大量應用於桌面級機型中,E3-1230V2可以看做是i7-3770的降頻版本,E3-1230V3可以看做i7-4770的降頻版本,性能只比對應的i7處理器低大約5%,但而價格僅僅比i5多幾十元,毫無疑問具備超高的性價比!
注意搭配的B75M和B85M主板後面都有一個「M」,這個含義是小板。小板的性價比遠超大板。
5、頂配機型建議:
頂級配置可以:i7-4790K(四核八線程)+GTX980獨顯
i7-5820K/5930K(六核十二線程)或者i7-5960X(八核十六線程)+GTX980獨顯,此平台採用LGA2011-V3介面,主板必須用X99,內存必須DDR4,都是天價,短期降價沒什麼希望。而且由於主頻不高,因此實際游戲不見得比4790K更快,不推薦。
買電腦最重要的是「實用為王」,無論你買多強大的CPU,過幾年也就是一般的了。選一顆高性價比的處理器,主要涉及三個因素:性能、價格和功耗。假設兩款處理器一樣的價格差不多,功耗溫度相差不大,哪款性能高就是首選,假設兩款具有相近的性能和價格,哪款功耗溫度低就是首選。另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地方,比了CPU的價格還要看適配的主板,市場上就有一種採用較老工藝的至強處理器,性能相當於i5,價格才300多元,但為什麼沒有人買呢?原來這款處理器只能搭配特殊型號的主板,而主板價格高達1000多元。
組裝台式電腦的硬體
電腦硬體,包括電腦中所有物理的零件,以此來區分它所包括或執行的數據和為硬體提供指令以完成任務的軟體。 電腦硬體主要包含:機箱,主板,匯流排,電源,存儲控制器,界面卡,攜儲存裝置,內置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CPU風扇,蜂鳴器等。
主板
主板上承載著CPU(即中央處理器)、內存(隨機存取存儲器)和為擴展卡提供的插槽 (可是CPU和內存並不是集成在主板上,不是主板的附件,本身也屬於電腦硬體) 主板,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 BIOS 晶元、I/O控制晶元、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顯卡
顯卡全稱顯示介面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又稱為顯示適配器(Video adapter), 顯示器 配置卡簡稱為顯卡,是個人電腦最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顯卡的用途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並向顯示器提供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電腦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設備之一。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對於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卡非常重要。
CPU
中央處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CPU、內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是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差不多所有的CPU的運作原理可分為四個階段:提取(Fetch)、解碼(Decode)、執行(Execute)和寫回(Writeback)。 CPU從存儲器或高速緩沖存儲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並對指令解碼,並執行指令。所謂的計算機的可編程性主要是指對CPU的編程。
內存
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內存(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硬碟
硬碟(港台稱之為硬碟,英文名:Hard Disc Drive 簡稱HDD 全名 溫徹斯特式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機箱
機箱作為電腦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電腦配件,起到一個承托和保護作用,此外,電腦機箱具有電磁輻射的屏蔽的重要作用,由於機箱不像CPU、顯卡、主板等配件能迅速提高整機性能,所以在 DIY 中一直不被列為重點考慮對象。但是機箱也並不是好無作用,一些用戶買了雜牌機箱後,因為主板和機箱形成迴路,導致短路,使系統變得很不穩定。
電源
電源:power source 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 因為它可以將 其它 形式的能轉換成電能,所以我們把這種提供電能的裝置叫做電源。
散熱器
散熱器是用來傳導、釋放熱量的一系列裝置的統稱。目前散熱器主要有採暖散熱器、計算機散熱器,其中采散熱器又可根據材質和工作模式分為若干種,計算機散熱器可根據用途和安裝 方法 分為若干種。
光碟機
光碟機是在 台式機 和 筆記本 攜帶型電腦里的一個部件。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光碟機在計算機諸多配件中已經成為標准配置。目前,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和刻錄機等。
音效卡
音效卡 (Sound Card)也叫音頻卡(港台稱之為聲效卡):音效卡是多媒體技術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實現聲波/數字信號相互轉換的一種硬體。音效卡的基本功能是把來自話筒、磁帶、光碟的原始聲音信號加以轉換,輸出到耳機、揚聲器、擴音機、錄音機等聲響設備,或通過音樂設備數字介面(MIDI)使樂器發出美妙的聲音。
滑鼠
滑鼠:是計算機輸入設備的簡稱,分有線和無線兩種。也是計算機顯示系統縱橫坐標定位的指示器,因形似老鼠而得名「滑鼠」(港台作滑鼠)。「滑鼠」的標准稱呼應該是「滑鼠器」,英文名「Mouse」。滑鼠的使用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
鍵盤
鍵盤:用於操作設備運行的一種指令和數據輸入裝置。也指經過系統安排操作一台機器或設備的一組功能鍵(如打字機、電腦鍵盤)。鍵盤也是組成鍵盤樂器的一部分,也可以指使用鍵盤的樂器,如鋼琴、數位鋼琴或電子琴等。
怎麼看電腦配置
打開我的「計算機」-》「系統屬性」-》「設備管理器」。下面彈出的窗口會一一顯示電腦的配置。我們只需要主要看CPU、硬碟、顯卡、內存條就OK了。
最詳細最快的看電腦配置參數。
打開熱鍵「windows+R」,會彈出開始運行菜單,在欄目上輸 入「dxdiag」電腦所有參數配置都能顯示出來。CPU主要看顯示的頻率,目前主流i3、i5、i7,但是主要看顯示的頻率,頻率越大表示硬體參數越 好,價錢就會貴些。硬碟目前相對比較便宜,一般參數主要看硬碟的容量大小,跟轉數。一般硬碟轉數為5400/s,7200/s,當然7200/s肯定比 5400/s好,價格也貴點。內存條現在也相對便宜,一般都是2g、4g以上,如果需要更大的內存,可以自己買根同型號的內存條插上去就行了。
推薦軟體查看電腦參數。
不過如果您覺得買電腦的時候還攜帶一個u盤不方便,就用上面2個辦法也就夠了,但是魯大師測出來的數據還是比較詳細可觀的。u盤下載魯大師執行文件,比如來到電腦城看中了一款電腦,直接把魯大師安裝上去,然後打開魯大師。裡面會有很詳細很完善的電腦配置信息,一目瞭然!強烈推薦一個很不錯的功能!魯大師能測試出該電腦用了多久,也就是能測出硬碟運行了多久!如果是一台嶄新的電腦,硬碟運行時間不能超過30個小時,因為從出廠檢測、檢測硬體、安裝電腦系統的時間大概需要這么久,如果超過50個小時,強烈建議老闆換一台全新的電 腦給您,硬碟運行超過50個小時不是樣機就是舊電腦改裝的,或者是返修過的電腦。為了小心謹慎起見,您一定要查看這個硬碟運行過多長時間,一般幾個小時或者到30個小時之內才算正常。有些電腦出廠檢測比較久,一般也在50個小時以內。點擊魯大師左側欄目「硬碟信息」,右邊欄目上會出現該硬碟的型號、轉速、 用過了多少次,用過了多少時間都會體現在上面。
如何看顯卡配置參數。
顯卡有三個參數很重要,一個是顯存位寬,一個是顯存大小,一個是顯卡頻率。 顯存位寬一般為:64位,128位,256位,512位寬,當然位寬越大當然性能越好,顯卡頻率是與GPU交換數據的速度,也可以說是處理圖像數據的速 度,頻率大的當然好。顯存大小一般為512g,1024g,2048g下面該顯卡顯示顯存為2g。也是數據越大顯卡性能越好。目前市場主流為A卡和N 卡,N卡指的是晶元廠商為NVIDIA,A卡的晶元廠商為ATI。測試顯卡性能的好壞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話題,一般的測試軟體有:GPU-Z,魯大 師,3Dmark等軟體。建議讀者買顯卡前多關注各大型網站評測顯卡的相關數據跟信息。
如何查詢台式機硬體配置
方法一:在計算機屬性中查看配置
1、在系統桌面上右鍵點擊」我的電腦」(這台電腦/計算機),在右鍵菜單中選擇「屬性」;
2、在系統屬性可以查看「處理器」和「安裝內存」兩個信息,以及安裝系統的版本和位數,如果要看顯卡等其他信息,則點擊左上角「設備管理器」;
3、展開「處理器」和「顯示適配器」,查看處理器幾核心、頻率和顯卡的型號信息。
方法二:自帶DirectX診斷工具查詢硬體參數
1、按下Win+R組合鍵打開運行對話框;
2、在運行輸入框中輸入dxdiag,點擊確定,打開DirectX診斷工具;
3、在「系統」選項卡中查看處理器參數、內存容量、BIOS版本和DirectX版本等等;
4、在「顯示」選項卡中查看「顯卡」的型號和參數信息。
方法三:第三方工具查詢硬體配置
1、第三方的硬體檢測工具,比如電腦管家、360硬體大師、魯大師等;
2、這邊使用魯大師為例,點擊「硬體檢測」,即可查詢電腦各個硬體的詳細信息;
3、如果要查看某個硬體的信息,只需點擊左側欄目的項,比如主板信息、顯示器信息、處理器信息、硬碟信息、顯卡信息等等。
台式電腦硬體配置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2019超詳細電腦硬體及電腦配置知識大全講解
★ 組成台式機的配件有哪些
★ 電腦硬體包括什麼
★ 電腦硬體配置知識介紹
★ 【電腦硬體知識】:電腦硬體及電腦配置知識大全
★ 電腦硬體配置品牌詳細介紹推薦
★ 【電腦硬體知識】:新手必備的四大電腦硬體基礎常識
★ 電腦的硬體組成部分有哪些
★ 新手如何快速認識電腦硬體
⑨ 電腦硬體配置有哪些
什麼叫電腦硬體?包括電腦中所有物理的零件,以此來區分它所包括或執行的數據和為硬體提供指令以完成任務的軟體;電腦硬體配置你知道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電腦硬體配置有哪些,歡迎查閱!
電腦硬體配置知識介紹
機箱:機箱除了給計算機系統建立一個外觀形象之外,還為計算機系統的 其它 配件提供安裝支架。另外,它還可以減輕機箱內向外輻射的電磁污染,保護用戶的健康和其它設備的正常使用。
主板:主板又叫主機板、系統板、或母板,它安裝在機箱內,也是微機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在 BIOS 和 操作系統 的控制下規定的技術標准和規范通過主板為微機系統中的CPU、內存條、圖形卡等部件建立可靠、正確的安裝、運行環境,為各種IDE介面存儲以及其他外部設備提供方便、可靠的連接介面。
CPU:是一台電腦的核心,相當於人的大腦,是計算與指令的一個集合體。
內存:內存泛指計算機系統中存放數據與指令的半導體存儲單元。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器
硬碟:硬碟是一種固定的存儲設備,它的存儲介質是若干個鋼性磁碟片,其特點:速度快、容量大、可靠靠性高幾乎不存在磨損問題,平時打開的文件,創建的文件,下載的東西等等都是存放到這個硬體上。
顯卡:顯卡是 顯示器 與主機通信的控制電路和介面,其作用是將主機的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 並在顯示器上顯示出來。顯卡的基本作用就是控制圖形的輸出
音效卡:音效卡,想聽音樂可少不了它,電腦就是通過這個玩意傳送聲音給音箱的哦。音效卡是多媒體電腦的主要部件之一,它包含記錄和播放聲音所需的硬體。音效卡的種類很多,功能也不完全相同,但它們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能錄制話音(聲音)和音樂,能選擇以單聲道或雙聲道錄音,並且能控制采樣速率。
顯示器:顯示器(Monitor)是計算機的主要輸出設備,沒有它,我們和計算機打交道的時候,將變成睜眼瞎。
鍵盤:鍵盤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輸入設備,通過鍵盤,可以將英文字母、數字、標點符號等輸入到計算機中,從而向計算機發出命令、輸入數據等。
滑鼠:滑鼠(Mouse)首先應用於蘋果電腦。隨著Windows操作系統的流行,滑鼠變成了必需品,更有些軟體必須要安裝滑鼠才能運行,簡直是無鼠寸步難行。
網卡:網路連接及通信的必備硬體,是現在沖浪上網,玩網路游戲,看網路視頻必備硬體。
電腦硬體配置的基本知識
1. cpu :CPU就是中央處理器的簡稱,是電子計算機的主要設備之一,電腦中的核心配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電腦中所有操作都由CPU負責讀取指令,對指令解碼並執行指令的核心部件,是電腦的最核心部件之一。
2.顯卡:顯卡又叫做顯示適配器,顯卡的作用是電腦進行數模信號轉換的設備,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它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讓顯示器顯示出來,同時顯卡還是有圖像處理能力,可協助CPU工作,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
3.主板:主板就相當於我們心臟,因為所有的硬體都是要連接到主板上的,它將不同電壓的用電器連接在一起,並提供相應的電源,並且將不同功能的用電器連接在一起,使它們相互傳遞信息,還可以接收外來數據,並傳給其它設備處理,將內部設備處理的數據集中,並傳遞給外界。
4.內存:內存主要是用來臨時存貯數據,比如電腦中調用的數據,就需要從硬碟讀出,發給內存,然後內存再發給CPU 也可以理解成是內存和CPU之間的緩存。
5.硬碟: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硬碟相當於計算機的倉庫,操作系統、安裝的軟體,還有文檔、資料等等,都是以數據(二進制0和1)的形式存儲在「倉庫」中的。硬碟主要分為三種:機械硬碟HHD,固態硬碟SSD,混合硬碟。
電腦硬體配置六個知識
1、CPU。頻率和二級緩存直接影響這一指標,頻越高、二級緩存越大,響應速度越快,後期CPU會有三級緩存、四級緩存等,也會作用於響應速度。
2、內存。介面、顆粒數量、儲存大小直接影響內存的存取速度,通常而言,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速度越快。
3、主板。主要是處理晶元,比如 筆記本 i965相較於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相較於i910晶元處理數據的能力強些。
4、硬碟。硬碟的轉速分為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常用於大型伺服器比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常用於普通電腦中, 台式機 電腦常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常用5400轉,這主要影響功耗、散熱。
5、顯卡。這直接影響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比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顯卡不僅在硬體級別有區分,還有「共享顯存」技術,與一般自帶顯存晶元有差別的就是「共享顯存」技術。
6、電源。這只需要功率足夠、穩定性好即可。
電腦硬體配置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電腦硬體配置知識介紹
★ 電腦硬體包括什麼
★ 【電腦硬體知識】:電腦硬體及電腦配置知識大全
★ 電腦硬體配置品牌詳細介紹推薦
★ 【電腦硬體知識】:新手必備的四大電腦硬體基礎常識
★ 電腦的硬體組成部分有哪些
★ win7電腦硬體配置要求是多少
★ 新手如何快速認識電腦硬體
⑩ 電腦怎麼看硬體參數
一、系統屬性查看電腦配置
在win10 系統的開始菜單上右擊,點擊「控制面板」選項,再點擊「系統安全」中的「系統」 ,然後就有電腦的整體配置情況了。如下圖。
在打開的directX系統診斷信息中,就會看到電腦的配置信息。
在「顯示」菜單項,可以看到顯卡的信息。
四、藉助第三方軟體查看電腦型號和配置信息
這里可以推薦的是魯大師、cpu-z等等。具體方法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