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自帶耳機。
主機前面或後面有一些帶顏色的介面,紅色綠色或者黑色,圓的。其中綠色談棗的那個口就是音頻輸出,如果沒有綠口,那找找有沒有黑含兄拆色塵敬口,然後插進去。
B. 台式機耳機的選擇以及參數
真正耳機音質相關的參數只有頻率響應范圍、靈敏度和阻抗三個。
1. 頻響范圍
耳機頻響范圍由於幾乎所有廠商都不標注允許誤差范圍(即平坦度要求),導致這個參考意義很小。這方面音箱行業就規范很多,幾乎所有廠商都標注在消音室里的+/-3dB的頻響范圍,因此參數參考性要強很多。不過,日系和一些小音箱品牌常常打擦邊球,標+/-6db甚至+/-12db的頻響范圍,甚至根本就不寫誤差范圍,和他們的功率標PMPO(峰值)功率一樣,成為稍懂一點的燒友們的笑話。
很多耳機愛好者看到耳機的頻響范圍基本上都是超過20-20k Hz,就憑想當然以為耳機的頻響已經超過高端音箱了,其實這只是個外行的理解罷了。真要標+/-3db范圍的頻響,絕大多數耳機連100-10k Hz范圍都做不到。當然,測試方法的不規范也是巨大問題,尤其是很多小耳機品牌用的測試設備,可能還沒有他家耳機單價貴呢,嘿嘿。
當然,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耳機的曲線是需要補償的,經過補償後的曲線幾乎沒有耳機可以達到20-20k Hz +/-3db的(除了巨貴的幾只靜電外)。而耳塞,做到20-20k Hz +/-5db的都幾乎沒有。小編最近推出的入耳耳機NS5「夢橋」,原型機可以做到10-20k Hz +/5db,就已經是了不起的參數了。而如果不標范圍,則NS5可以做到4-50k Hz,已經遠遠超過人耳的聽音范圍了。
頻響范圍最好的耳機是索尼家的qualia a010耳機,頻響范圍5-120k Hz,至今仍然沒有耳機可以突破。
2. 靈敏度
耳機靈敏度是指輸入功率在1mW時,耳機能發出的聲壓級。該值越大,耳機靈敏度越高,理論上越容易驅動。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公司的耳機靈敏度單位不是db/mW,而是db/V。沒錯,AKG,我就說的你。K701靈敏度明明只有93db/mW,標注參數卻是105db/V,真是誤導人啦。
大部分的動圈耳機靈敏度基本上都在100db/mW以上,一些常見的耳塞甚至可以輕松到120db/mW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靈敏度dB是一個指數值而不是線性參數。一般概念是3dB需要多一倍的功率驅動(其實任何參數都一樣的話),所以10dB的差別已經非常驚人了。不過,談到易推性,除了靈敏度,阻抗也是個重要的參數,兩個必須關聯起來才行。
需要注意的是靜電耳機,比如stax 009的靈敏度為101dB,初看似乎很容易推動。但是,靜電耳機是最難推動的耳機。因為其單位為101dB/100Vr.m.s,並不是常見的/mW。不過,由於靜電耳機都是用專門的放,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忽略了。
3. 阻抗
耳機的阻抗是指其交流阻抗,范圍一般從16-300歐。不過,也有些極為變態難推的耳機會採用600歐的阻抗。而耳塞一般在16-150歐之間。
通常來講,靈敏度在100dB/mW以上,阻抗在16-32歐的耳機都不難驅動。但如果阻抗在200以上的耳機,就需要專門的放來驅動了。
需要注意的是,靈敏度不是越高越好,阻抗更不是越低越好,耳機也不是越好推越好的。恰好相反,很多經典耳機都是很難推的。比如,K1000,雖然阻抗只有120歐,但靈敏度達到恐怕的74dB,它需要一個推力變態的耳放才行。另外一隻著名的難推貨是男人家(hifiman)的HE6,這只阻抗50歐的耳機靈敏度僅83dB,也是極難驅動的。
4. 失真度
總諧波失真THD這個參數對於耳放、音源是常常見到的一個值。但對於耳機,卻很少有標出這個參數的。實際上,這個參數對於耳機聲音好壞參考價值是最大的!所以現在很多耳機都標注這個參數了。
不過,目前一般耳機標的是在1k Hz的失真度,更為嚴謹的標法是在100-20k Hz范圍內的THD(低過100Hz耳機失真將呈指數上升,意義反而變小了)。
另外,不同的工作形式,其失真度是不一樣的。最典型的就是動圈和動鐵,動鐵單元失真測量要遠遠大於動圈,但聽感往往卻是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