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腦基礎知識入門
電腦基礎入門知識:
1、CPU型號怎麼看:
CPU是一台電腦的核心,而目前筆記本市場基本被Intel(英特爾)的CPU壟斷。而Intel的CPU型號命名還算比較有規律。
以i7-6920HQ為例:
四位數的頭一個數字是6指的是代際,也就是是英特爾第六代處理器。目前英特爾在市面上是4、5、6三代處理器並存。老於4代的處理器現在比較少見,一般也不推薦。
920是它的SKU值,可以理解為是一個編號。用來區分不同性能的CPU型號。
數字後面緊跟著的字母是H,代表的是處理器的功耗/性能類別。類似的有U(超低功耗15W)、M(僅出現在5代以前)、H(高性能35W/45W)。
需要注意的是:功耗大不僅意味著更大的耗電量,也表示CPU的發熱量越大。進而對筆記本的散熱系統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主打高性能的筆記本(比如游戲本),幾乎沒有輕薄、長續航的。
最後一個產品線後綴,有Q(四核處理器)、K(開放超頻)兩種情況。而雙核、不可超頻的處理器沒有這個後綴,也是最常見的。
什麼?看完了還是不懂怎麼選?簡單來說,如果你在乎功耗(省電)的話,代際越新越省電。比如6代比4代更省電。而在同一代中,U比H省電,而H又比HQ/HK省電。
2、關於電腦性能:
如果你想了解性能的話,這就有些麻煩了。
諸如i7>i5>i3這樣的說法,基本不靠譜。因為這種說法僅僅在同一代處理器,同一功耗級別下才成立。如果跨代、跨系列地比較,就會出現諸如i5-6300HQ性能強於i7-6600U、i3-6100H和i7-4610Y性能差不多,這樣不太好理解的情況。
所以光看型號判斷性能真的是不太靠譜。為了方便起見,我推薦一個方便(但並非完全嚴謹)的方法給大家:查Passmark評分。
Passmark評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一個處理器的性能水平,Passmark評分越高代表CPU的性能越強,可以作為大家選購的參考。如果你還是沒什麼概念的話,根據我自己的經驗,Passmark評分在3000左右,就可以保證基本的上網、辦公、看全高清視頻流暢。
不過還是那句,這個評分僅僅作為一種簡捷的判斷、選購依據,並非完全嚴謹的。
另外從2015年開始,英特爾又推出了CoreM(酷睿M)系列處理器,主打超低功耗(4.5W),無需風扇散熱。m系列的命名規則跟i系列類似。相信大家可以觸類旁通,這里就不贅述了。
3.顯卡型號怎麼看?
和英特爾相似,筆記本上的獨立顯卡大部分來自NVIDIA(英偉達)。不過相比之下NVIDIA顯卡的命名就簡單得多。
顯卡型號顯示960M。其中9是代機,也就是第九代NVIDIA顯卡。目前市面上的筆記本以9系列為主,也有一定數量的8系列。
後面兩位數代表的是等級,一般是從10到80,數字越大性能越強,相應也越耗電。後綴M表示針對筆記本優化(性能低於桌面版,所以功耗和發熱也更低)。
今年NVIDIA還增加了MX後綴的顯卡,可以理解為小改款,性能比M的版本小有提升。而GTX的前綴,只有850M、950M或者以上的顯卡才有,是高性能的代表。顯卡和CPU類似,顯卡性能越高,功耗、發熱量也越高。
4.關於內存:
一般我們只需要關注3個參數即可:內存的容量、內存的代際、內存的頻率。容量大家都好理解,代際和頻率可能需要簡單提一下。目前筆記本中常見的,一般是DDR31600(第三代DDR內存,頻率1600MHz)和DDR42133(第四代DDR內存,頻率2133MHz)。前者更加普遍,而後者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其實比起這些參數,其實更加關注筆記本的內存升級空間。早些年的筆記本,一般有兩個內存槽(佔用一個空餘一個),方便用戶自己升級內存。
但現在不少筆記本基於商業上的考慮、或是為了將筆記本做得更輕薄。只配有一個內存槽,或者直接把內存焊在主板上。讓自己升級內存變得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
⑵ 工廠做電腦技術員要求熟悉哪些知識,
工廠做電腦技術員要求,最基本的需要掌握以下內容:
1、windows系統操作平台從入門到精通。
2、電腦硬體構成及各種配件認識與原理。
3、常用的windows運行命令與快捷鍵。
4、dos在電腦維修中的運用。
5、dos工具箱使用。
6、ghost終級應用(ghost做系統,備份與還原,硬碟對克等)。
7、常見故障的處理。
8、常見硬碟故障處理與磁碟壞道休復。
9、區域網的組建與維護,工作組的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