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設置 > 電腦歷史類型有哪些

電腦歷史類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9-10 20:06:24

Ⅰ 電腦進化史

電腦從產生到現在,一共經歷了四代:

第一代電腦(1946-1958年第一代電腦的主要特點是採用電子管作為邏輯元件,因此,通常人們又稱第一代電腦為電子管電腦。

第二代電腦(1959-1964年第二代電腦的硬體部分採用了晶體管作為邏輯元件,體積減小,但功能增強,這一代電腦又被人們稱為晶體管電腦。

第三代電腦(1965-1970年第三代電腦的硬體部分使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代替了分立元件晶體管,因此又被稱為中、小規模集成電路電腦。

第四代電腦(1971年至今第四代電腦的硬體部分採用了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作為邏輯元件,採用半導體存儲器作為主存儲器,輔助存儲器採用大容量的軟、硬磁碟,並開始引入光碟。

(1)電腦歷史類型有哪些擴展閱讀:

隨著物理元、器件的變化,不僅計算機主機經歷了更新換代,它的外部設備也在不斷地變革。比如外存儲器,由最初的陰極射線顯示管發展到磁芯、磁鼓,以後又發展為通用的磁碟,現又出現了體積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讀光碟(CD—ROM)。

從2008年起,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逐漸流行起來,它正在成為一個通俗和大眾化(Popular)的詞語。雲計算被視為「革命性的計算模型」,因為它使得超級計算能力通過互聯網自由流通成為了可能。

Ⅱ 計算機有哪幾種類型

計算機按照其用途分為通用計算機和專用計算機。

按照1989年由IEEE科學巨型機委員會提出的運算速度分類法,可分為巨型機、大型機、小型機、工作站和微型計算機。
按照所處理的數據類型可分為模擬計算機、數字計算機和混合型計算機等等。

1.大型通用機

這類計算機具有極強的綜合處理能力和極大的性能覆蓋面。在一台大型機中可以使用幾十台微機或微機晶元,用以完成特定的操作。可同時支持上萬個用戶,可支持幾十個大型資料庫。主要應用在政府部門、銀行、大公司、大企業等。

2.巨型機

巨型機有極高的速度、極大的容量。用於國防尖端技術、空間技術、大范圍長期性天氣預報、石油勘探等方面。目前這類機器的運算速度可達每秒百億次。這類計算機在技術上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是開發高性能器件,特別是縮短時鍾周期,提高單機性能。
二是採用多處理器結構,構成超並行計算機,通常由100台以上的處理器組成超並行巨型計算機系統,它們同時解算一個課題,來達到高速運算的目的。

3.小型機

小型機的機器規模小、結構簡單、設計試制周期短,便於及時採用先進工藝技術,軟體開發成本低,易於操作維護。它們己廣泛應用於工業自動控制、大型分析儀器、測量設備、企業管理、大學和科研機構等,也可以作為大型與巨型計算機系統的輔助計算機。近年來,小型機的發展也引人注目。特別是RISC (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縮減指令系統計算機)體系結構,顧名思義是指令系統簡化、縮小了的計算機,而過去的計算機則統屬於CISC (復雜指令系統計算機)。
RISC的思想是把那些很少使用的復雜指令用子程序來取代,將整個指令系統限制在數量甚少的基本指令范圍內,並且絕大多數指令的執行都只佔一個時鍾周期,甚至更少,優化編譯器,從而提高機器的整體性能。

4.微型機

微型機技術在近10年內發展速度迅猛,平均每2~3個月就有新產品出現,1~2年產品就更新換代一次。平均每兩年晶元的集成度可提高一倍,性能提高一倍,價格降低一半。
目前還有加快的趨勢。微型機已經應用於辦公自動化、資料庫管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專家系統,多媒體技術等領域,並且開始成為城鎮家庭的一種常規電器。

Ⅲ 電腦發展史

發展歷史
(1)大型主機階段
20世紀40-50年代,是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經歷了電子管數字計算機、晶體管數字計算機、集成電路數字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數字計算機的發展歷程,計算機技術逐漸走向成熟。;
(2)小型計算機階段
20世紀60-70年代,是對大型主機進行的第一次「縮小化」,可以滿足中小企業事業單位的信息處理要求,成本較低,價格可被接受;
(3)微型計算機階段
20世紀70-80年代,是對大型主機進行的第二次「縮小化」,1976年美國蘋果公司成立,1977年就推出了AppleII計算機,大獲成功。1981年IBM推出IBM-PC,此後它經歷了若干代的演進,佔領了個人計算機市場,使得個人計算機得到了很大的普及;
(4)客戶機/伺服器
即C/S階段。隨著1964年IBM與美國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個全球聯機訂票系統,把美國當時2000多個訂票的終端用電話線連接在了一起,標志著計算機進入了客戶機/伺服器階段,這種模式至今仍在大量使用。在客戶機/伺服器網路中,伺服器是網路的核心,而客戶機是網路的基礎,客戶機依靠伺服器獲得所需要的網路資源,而伺服器為客戶機提供網路必須的資源。C/S結構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客戶端PC的處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戶端處理後再提交給伺服器,大大減輕了伺服器的壓力;
(5)Internet階段
也稱互聯網、網際網路、網際網階段。互聯網即廣域網、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的國際計算機網路。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在ARPA(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 of 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此後經歷了文本到圖片,到現在語音、視頻等階段,寬頻越來越快,功能越來越強。互聯網的特徵是:全球性、海量性、匿名性、交互性、成長性、扁平性、即時性、多媒體性、成癮性、喧嘩性。互聯網的意義不應低估。它是人類邁向地球村堅實的一步;
(6)雲計算時代
從2008年起,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逐漸流行起來,它正在成為一個通俗和大眾化(Popular)的詞語。雲計算被視為「革命性的計算模型」,因為它使得超級計算能力通過互聯網自由流通成為了可能。企業與個人用戶無需再投入昂貴的硬體購置成本,只需要通過互聯網來購買租賃計算力,用戶只用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錢,同時消除傳統軟體在硬體,軟體,專業技能方面的花費。雲計算讓用戶脫離技術與部署上的復雜性而獲得應用。雲計算囊括了開發、架構、負載平衡和商業模式等,是軟體業的未來模式。它基於Web的服務,也是以互聯網為中心。

Ⅳ 計算機的發展階段,特點,分類,應用及發展趨勢

四個發展階段接特點:

1、第一個發展階段:1946-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的時代。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的。佔地170平方,150KW。運算速度慢還沒有人快。是計算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2、第二個發展階段:1956-1964年晶體管的計算機時代:操作系統。

3、第三個發展階段:1964-1970年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1964-1965)(1965-1970)

4、第四個發展階段:1970-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分類:

計算機發展階段的劃分以元器件來劃分的。分別為:

1、第一代:電子管。

2、第二代:晶本管。

3、第三代:中,小規模集成電路。

4、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5、第五代:智能計算機(未來)。

三、電子計算機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巨型化、微型網、網路化、智能化、多媒體化方向發展。

(4)電腦歷史類型有哪些擴展閱讀:

巨型化是為了適應尖端科學技術的需要,發展高速度、大存儲容量和功能強大的超級計算機。隨著人們對計算機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特別是在軍事和科研教育方面對計算機的存儲空間和運行速度等要求會越來越高。此外計算機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多媒體化:傳統的計算機處理的信息主要是字元和數字。事實上,人們更習慣的是圖片、文字、聲音、像等多種形式的多媒體信息。多媒體技術可以集圖形、圖像、音頻、視頻、文字為一體,使信息處理的對象和內容更加接近真實世界。

網路化:互聯網將世界各地的計算機連接在一起,從此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計算機網路化徹底改變了人類世界,人們通過互聯網進行溝通、交流(OICQ、微博等),教育資源共享(文獻查閱、遠程教育等)、信息查閱共享(網路、谷歌)等。

特別是無線網路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人們使用網路的便捷性,未來計算機將會進一步向網路化方面發展。

計算機人工智慧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現代計算機具有強大的功能和運行速度,但與人腦相比,其智能化和邏輯能力仍有待提高。

人類不斷在探索如何讓計算機能夠更好的反應人類思維,使計算機能夠具有人類的邏輯思維判斷能力,可以通過思考與人類溝通交流,拋棄以往的依靠通過編碼程序來運行計算機的方法,直接對計算機發出指令。

隨著微型處理器(CPU)的出現,計算機中開始使用微型處理器,使計算機體積縮小了,成本降低了。另一方面,軟體行業的飛速發展提高了計算機內部操作系統的便捷度,計算機外部設備也趨於完善。

計算機理論和技術上的不斷完善促使微型計算機很快滲透到全社會的各個行業和部門中,並成為人們生活和學習的必須品。計算機的體積不斷的縮小,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平板電腦體積逐步微型化,為人們提供便捷的服務。因此,未來計算機仍會不斷趨於微型化,體積將越來越小。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發展中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比如用戶鍵入一條簡單的命令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功能,這就是操作系統幫助的結果。

二是統一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操作系統通常應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塊:

(1)處理器管理:當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時,解決處理器(CPU)時間的分配問題。

(2)作業管理:完成某個獨立任務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數據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個使用計算機的界面使其方便地運行自己的作業,並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作業進行調度和控制,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

(3)存儲器管理:為各個程序及其使用的數據分配存儲空間,並保證它們互不幹擾。

(4)設備管理:根據用戶提出使用設備的請求進行設備分配,同時還能隨時接收設備的請求(稱為中斷),如要求輸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負責文件的存儲、檢索、共享和保護,為用戶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統的種類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為分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和實時操作系統等;依同時管理用戶數的多少分為單用戶操作系統和多用戶操作系統;適合管理計算機網路環境的網路操作系統。

閱讀全文

與電腦歷史類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上畫圖工具在哪裡 瀏覽:917
為什麼電腦會突然無法識別硬碟 瀏覽:762
蘋果手機如何用藍牙傳輸電腦 瀏覽:309
aoc電腦怎樣連接無線網 瀏覽:978
台式電腦反復開機是什麼原因 瀏覽:529
廢舊手提電腦能賣多少錢 瀏覽:875
台式電腦如何上無線網 瀏覽:812
電腦哪個軟體不要錢 瀏覽:359
蘋果手機怎麼軟體一直亮屏 瀏覽:738
蘋果電腦怎麼把U盤退出 瀏覽:823
台式電腦教室布線效果圖 瀏覽:983
太陽能微電腦顯示儀安裝 瀏覽:614
cod18電腦配置 瀏覽:503
蘋果手機看美女軟體 瀏覽:343
電腦開機屏幕顯示優化中 瀏覽:35
手提電腦攝像頭怎麼設置清晰度 瀏覽:735
蘋果手機升級不了一些軟體怎麼辦 瀏覽:20
蘋果用什麼軟體蹭網 瀏覽:653
電腦有個wifi重置 瀏覽:928
電腦顯示u盤不讀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