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機的主板上有幾種插槽,分別是什麼插槽
計算機的主板上插槽有:
1.CPU插槽
CPU插槽就是插CPU的地方,這誰都知道。到目前為止分為Socket 7、Socket 370、Slot 1和Slot A幾種。其中Slot 1用於PentiumⅡ、PentiumⅢ及Celeron系列。於1998年推出,現在成了最流行的插槽。
2.ISA插槽
ISA(In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業標准結構):是基於PC/AT匯流排的由IEEE(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1987年正式確立的標准。ISA槽是一個黑色的62+36線插槽,其中62線的一段基於8位的PC匯流排,可以獨立使用,插接8位的擴展卡,而62線與36線相加後就擴展成標準的16位ISA,插接16位的擴展卡。ISA工作頻率定在8.33MHz,數據傳輸率為8.33MB/s。隨著系統工作頻率的迅速提高,其配用的擴展卡也逐漸被淘汰,現在最新的主板已開始取消ISA槽。
3.內存插槽
內存插槽當然是用來插入內存的,它也是採用金手指接觸法與內存條的金手指接觸。俗稱為「RAM DIMM」。不同的內存,內存插槽的結構也有所區別,從外觀上來看主要體現在長度上的區別。目前主要有兩種內存,一種是168線的SD內存,也就是說它有168個與插槽接觸點,兩面各84個金手指接觸點;另一種就是現在主流的DDR內存,它是184線的。因為結構及電氣性能(主要是指電壓)都不同,所以兩者不能通用。現在大多數的主板有2—3條插槽,內存插槽也比較容易識別因為它的兩邊有固定耳。
4.PCI插槽
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圍部件互連):1993年Intel發表PCI2.0版,PCI開始走進主板,對應的PCI擴展槽是一條白色的與ISA平行的插槽。因為目前的主要內置板卡基本上都是採用PCI匯流排介面的,所以在主板當中插槽也最多。PCI有32位和64位兩種,32位PCI槽124線,64位槽188線,目前常用的是32位插槽。PCI槽的時鍾頻率為33.3MHz,32位PCI的數據傳輸率為133MB/s,大大高於ISA。所以PCI問世後迅速成了擴展匯流排的主流,流行的擴展卡也都轉移到PCI上,如顯示卡、音效卡、網卡、MODEM卡等等。
5.AMR插槽
AMR (Audio/Modem Riser聲音/數據機插卡):在Intel 810晶元組或VIA的MVP4、Apollo Pro Plus 133晶元組的主板上可以發現一個很短的新型插槽,外觀呈棕色一般在主板上PCI插槽附近,長度約為5厘米,這就是AMR插槽。
AMR作為AC'97規格的一部分,提供了一套全開放的工業標准,規定了AMR擴展卡可以同時支持聲音及MODEM功能。採用這種設計,系統廠商可通過一個開放的、工業標准設計的插卡,用極低的成本在主板上實現音效和MODEM功能。如今也已淡出市場。
6.IDE 插槽
IDE是英文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集成驅動器電子」。IDE介面由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TA)制定標准,所以又稱ATA介面。它只可以接兩個容量不超過528MB 的硬碟驅動器。IDE 介面只用一根電纜將硬碟與主板連起來,因此在386 、486 時期非常流行。一般一塊主板上有兩個IDE插槽,在兩個IDE介面的旁邊,一般都會標注該介面的序號,如IDE1一般用來連接硬碟,而IDE2則用來連接光碟機等設備。
7.AGP插槽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加速圖形埠):1996年Intel公司在PCI的基礎上開發並力推的新一代局部圖形匯流排技術,它讓圖形晶元與CPU或主內存之間直接進行數據交換。隨著多媒體的深入應用,3D圖形需要佔用大量的顯示緩存及更高的匯流排帶寬,PCI匯流排已經不能滿足日益繁重的顯示數據傳輸。於是AGP就應運而生。AGP顯示卡和內存之間有一條高速的通道,它要直接使用系統內存來處理圖像數據,不過寶貴的系統內存就會被佔用了。AGP槽在台式機主板上是一條咖啡色的插槽。AGP介面在筆記本電腦上又成了外圍介面,AGP介面只能安裝AGP的顯示卡。它將顯示卡同主板內存晶元組直接相連,大幅提高了電腦對3D圖形的處理速度。 一塊主板只有一個AGP插槽
㈡ 電腦主板上有哪些東西
根據主板的不同結構和種類,主板上的部件的種類有所區別。但是,主要的部件都
是一樣的。具體來說,主板的主要部件有:
1.CPU插座。CPU插座根據CPU封裝形式的不同主要分為4種,一種是Socket7插座,是
Pentium級別的CPU使用的,在主板上是一個接近正方形的白色扁平插座,邊上帶有一個
金屬把手,將把手提起來,就可以讓CPU自由放入插座中,然後按下把手,就可以將CPU
夾緊在插座上面;Socket370,這是供Celeron和Socket370結構的Pentium III CPU使用
的,它的樣子與Socket7完全一樣,只是要大一圈;Slot1,這是Pentium II/Pentium
III的插座,它的樣子是一個狹長的插槽,CPU像一個插卡一樣插入槽中,插槽的兩邊有
CPU的定位和夾緊裝置;SlotA,是AMD K7的插槽,它的樣子和Slot1一樣,只不過管腳定
義完全不一樣,而且插槽的定位方向也不同。
2.內存插槽。現在的主板內存插槽一般都是168線的內存插槽,用於SDRAM內存模塊
的插接,每一個插槽的數據寬度為64位,因此,對於現在的CPU來說,只需要一根就可以
啟動計算機。主流的主板上的內存插槽一般有2-4根,支持的最大內存容量一般在256M-
2G之間。
3.板卡擴展槽。板卡擴展槽是用來接插各種板卡的,如顯卡、音效卡、Modem卡以及網
卡等等。板卡插槽目前尚在使用的有PCI、ISA和AGP這幾種。PCI插槽用於PCI匯流排的插卡
,在主板上一般是白色的插槽,根據主板的不同,一般有2-5個PCI插槽。ISA插槽的歷史
很古老,早在286時代就有了,但是由於基於ISA的板卡數量眾多,因此直到現在還沒有
被徹底淘汰。ISA插槽一般是黑色的,長度明顯超過PCI插槽,一般現在主板上有1-3根
ISA插槽,但有些新型的主板上面已經沒有了。AGP插槽是褐色的插槽,長度比PCI插槽短
一點,每塊主板只有一根,專門用於接插AGP顯卡。很多集成了顯卡的主板上面沒有AGP
插槽。除了上面幾種插槽外,一些新型的主板上面還有AMR插槽,這是一種很短的褐色插
槽,用於AMR插卡。
4.主板晶元組。主板晶元組是主板的核心部件,起到協調和控制數據在CPU、內存和
各種應用插卡之間流通的作用。在主板上面一般可以看到兩片較大的方形晶元,有些上
面還帶有散熱器,這就是主板晶元組,它是主板上最核心的部件。
5.BIOS系統。主板的BIOS實際上是指一段程序,這段程序在開機後首先運行,對系
統的各個部件進行監測和初始化,另外,它還提供了一個界面,供用戶對系統的各個部
分進行設置。BIOS程序保存在一片電可擦除的只讀儲存器(EEPROM或者FlashROM)中,
而用戶設置的結果則是保存在一小塊CMOS的存儲器里,系統斷電訊後靠一個鋰電池來維
持數據。
6.時鍾發生器。在主板上面,時鍾發生器的具體位置不太容易看到,但其重要性卻
不容忽視。時鍾發生器由晶體振盪器和時鍾晶元以及相應的電路組成。所有的系統時鍾
都是由這個部分產生。許多主板都可以設置很多種外頻,其實,能不能夠設置這么多種
外頻,完全是由時鍾晶元所決定的。
7.I/0介面。I/0介面是用於連接各種輸入輸出設備的介面。具體來說I/0介面主要有
一個鍵盤口、一個PS/2滑鼠器介面、兩個串列口、一個並行口(或稱為列印口)、一個
游戲口和兩個USB介面。
8.IDE介面和軟碟機介面。IDE介面和軟碟機介面在主板上分別是兩個40針和一個28針排
線插座,IDE設備和軟碟機通過排線與之相連,每一個IDE插座可以接兩個IDE設備,兩個總
共可以接4個設備。IDE設備主要指硬碟、光碟機以及使用IDE界面的其他設備等。現在有些
新主板上面增加了一個IDE控制器,因此,可能就會有4個IDE介面,總共可以接上8個IDE
設備。
9.電源模塊。主板上的電源模塊一般在主板的電源插座附近,它產生不同電壓的電
流提供給主板上面的設備和插卡使用。電源模塊的特點是有很多大型的直立電解電容器
、而且可能還有散熱器或者帶有鐵心的線圈等。
一般來說主板上面的主要部件就這些。不過,現在有很多主板將原來單獨的插卡上
面的功能都做到了主板上(叫做集成),因此,某些主板上面可能還有顯示晶元、聲音
晶元、SCSI控制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