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腦硬體的基本常識有哪些
主要對電腦硬體包括cpu,顯卡,主板 ,內存等DIY硬體進行一些簡單通俗易懂的介紹,新手必看,高手飄過。
一、處理器CPU知識
①CPU的分類
CPU品牌有兩大陣營,分別是Intel(英特爾)和AMD,這兩個行業老大幾乎壟斷了CPU市場,大家拆開電腦看看,無非也是Intel和
AMD的品牌(當然不排除極極少山寨的CPU)。而Intel的CPU又分為Pentium(奔騰)
、Celeron(賽揚)和Core(酷睿)。其性能由高到低也就是Core>Pentium>Celeron。AMD
的CPU分為Semporn(閃龍)和Athlon(速龍),性能當然是Athlon優於Semporn的了。
Intel與AMD標志認識
②CPU的主頻認識
提CPU時,經常聽到2.4GHZ、3.0GHZ等的CPU,這些到底代表什麼?這些類似於2.4GHZ的東東其實就是CPU的主頻,也就是主時鍾頻率,單位就是MHZ。這時用來衡量一款CPU性能非常關鍵的指標之一。主頻計算還有條公式。主頻=外頻×倍頻系數。
單擊「我的電腦」→「屬性」就可以查看CPU類型和主頻大小 如下圖:
我的電腦-屬性查看cpu信息
③CPU提到的FSB是啥玩意?
FSB就是前端匯流排,簡單來說,這個東西是CPU與外界交換數據的最主要通道。FSB的處理速度快慢也會影響到CPU的性能。
4.CPU提及的高速緩存指的又是什麼呢?高速緩存指內置在CPU中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儲存器。分一級緩存(L1Cache)、二級緩存
(L2Cache)以及三級緩存(L3Cache)。
一般情況下緩存的大小為:三級緩存>二級緩存>一級緩存。緩存大小也是衡量CPU性能的重要指標。
④常提及的 45nm規格的CPU又是什麼東西?
類似於45nm這些出現在CPU的字樣其實就是CPU的製造工藝,其單位是微米,為秘制
越小,製造工藝當然就越先進了,頻率也越高、集成的晶體管就越多!現在的CPU製造工藝從微米到納米,從90納米---65納米---45納米---到現
在的32納米---將來的28納米,再到未來的更低,工藝越小,產品做的越精,功耗低,體積越小。
⑤CPU核心電壓對CPU有什麼影響?
一句話:更低的核心電壓,更少的耗電和發熱。
二:顯卡知識
①有人說GPU是顯卡的靈魂,為何這樣說?
GPU是顯卡的核心,負責大部分圖形設計工作,直接決定了顯卡的整體性能水平。說它是顯卡靈魂,一點都不過分。現在酷睿i3等的CPU還集成了GPU,相當於cpu中集成了顯卡。
②顯存是衡量顯卡十分重要的指標,簡單介紹一下
顯存對顯卡性能發揮很大影響。MHZ是顯存的單位。顯存也分為GDR、 GDR2和 GDR3,和現在的GDR5四種,將來還有更高的。顯存速度單位是ns。顯存位寬指顯存在一個時鍾周期內所能傳遞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傳輸數據量越大。顯存容量有共享內存和實際顯存之分。共享顯存是利用虛擬內存的容量,而虛擬內存則是使用硬碟的容量。實際顯存性能大於共享顯存的性能,這點很容易混淆,也是JS忽悠我們的地方。性能上目前 GDR5>GDR3>GDR2>GDR,目前市場上能看到的對數的GDR3與GDR5顯卡,GDR3以下級別顯卡均已淘汰。
③顯卡的核心頻率是什麼?
顯卡的核心頻率是指核心晶元的工作頻率。顯卡超頻通常就是提供核心頻率。
④顯卡介面類型分哪些?
顯卡的介面類型分AGP和PCI-Express兩種。PCI-Express的速度比AGP的速度快,AGP基本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了。AGP介面的顯卡目前已經停產了,要買的渠道一般就只是二手買賣,而且性能上大大如前者。
⑤獨立顯卡和集成顯卡哪個好?
首先介紹下什麼是獨立顯卡,與集成顯卡,獨立顯卡就是單獨購買的一塊顯卡,而集成顯卡就
是主板上集成了顯卡,或者目前比較新的cpu上集成顯卡核心。一般游戲用戶與大型軟體電腦配置都選獨立顯卡,集成顯卡由於受空間等限制,性能比較差無法滿
足主流游戲與大型應用需求,但可以滿足一般影音娛樂與簡單游戲或者辦公需求,速度相對來說沒獨立顯卡的快。
獨立顯卡與集成顯卡在於後者需要共享系統的內存作為顯存,前者則單獨配置顯存。性能上,集成顯卡無法與獨立顯卡相比,前者貴。集成顯卡和獨立顯卡根本就是兩個檔次!
⑥ 目前顯卡的晶元品牌
目前電腦顯卡品牌有很多,比如 影池,七彩虹,華碩等有很多,但選用的顯卡顯卡核心晶元都是NVidia]和ATI顯卡晶元組,晶元決定顯卡檔次。
其中NVidia顯卡 (全球第一大顯卡晶元研發和製造商)我們喜歡稱為N卡, ATI顯卡 (全球唯一能和NVidia顯卡抗衡的顯卡晶元製造商 )我們簡稱為A卡。
三:內存知識
①電腦弄個內存用來干什麼的?
由於內存的速度比硬碟快,當CPU開始工作後,會將部分常用的信息寫入內存,需要使用時再從內存中讀取,而不是從硬碟中讀取。這樣讀取速度明顯快去硬碟的讀取速度,提高了效率,因此弄個內存是必要的!
②經常看到例如DDR2 800 以及 DDR3 1333 這些代表什麼?
DDR2指的是2代的內存,內存分為DDR(1代)、DDR2(2代)、DDR3(3
代),當然性能對比,3代性能>2代的>1代的。至於類似於DDR2 800
這里的800指的就是內存匯流排頻率,內存匯流排頻率決定主板前端匯流排頻率,如DDR2 800
內存,主板的前端匯流排也只能達到800MHZ的速度,DDR3 1333為內存匯流排頻率1333MHZ。
③內存的數據帶寬都是指什麼?
簡單來說是指內存的數據
傳輸速度。有條公式是這樣的,內存的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帶寬位數÷8。舉個例子,DDR800
內存數據帶寬=800(MHZ)×64(Bit)÷8=6.4(GB/s)。如果開雙通道的話則乘以2,也就是12.8GB/s。目前使用的內存是DDR3 1333 1667等或更高頻率。
四:主板知識①提到主板時難免要接觸南 北橋晶元,這是干什麼的?如何區分?
北橋晶元主要功能是控制內存。通常情況,主板上離CPU最近的晶元就是北橋晶元了。還有個南橋晶元,很容易和北橋晶元混淆啊!南橋晶元的功能是負責I/O匯流排之間的通信,如鍵盤控制器,現在主流的主板已經不存在南橋晶元了。②COMS電池是什麼回事?COMS電池為BIOS晶元供電,保護其存在的信息。這個COMS電池是圓形的紐扣電池,在主板上,很容易區分。其左右主要為電腦時鍾和bios在斷電的情況下供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電腦把電源插頭拔里,下次開機電腦的時間依然的正常的原因。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中文全稱基本輸入/輸出系統,這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塊Rom晶元。在開機時按del鍵看到藍藍的屏幕就是這個BIOS了(絕大部分為英文界面)。當需要U盤裝系統等都需要對bios進行設置才可以。
③買主板有哪些品牌選擇好?還有那些一線品牌、二線品牌怎麼區分?
首先回答第二個問,順便包含第一問的答案。一線品牌:研發能力強,推出新品速度快、產品線齊全、佔用高端產品製造。品牌有華碩、技嘉等。二線品牌:實力略遜於一線品牌,但也有很好的實力。如富士康,精英、映泰等。三線品牌:在保證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壓低價格。性價比較高。如碩泰克的主板。通路主板:大都是渠道商,沒有製造能力,其他代工廠商代工,做工方便基本是三線水準。
④主板影響整機速度嗎?嚴格來說,我們選主板主要注重的擴展,對速度影響不大,主板的穩定是我們選購很關注的一個方面,比如全固態電容設計的主板穩定性要比非固態電容設計的主板好的多,決定主板檔次的一般是主板晶元組。
五:電腦硬碟知識
①IDE、SATA指硬碟的什麼東西?
硬碟的介面類型分為IDE、SATA和SCSI,前兩者用於家用電腦,後者用於伺服器。IDE介面已經退出市場了,目前SATA的介面是硬碟的主流。
②目前硬碟的容量有哪些?
目前來說,硬碟主流容量都是320GB、500GB、1TB等。現在的硬碟也很便宜,500GB的2三百快足矣,320G硬碟已經慢慢退出了我們的視線,隨著2T以上容量硬碟上士,1T硬碟將成為主流。
③什麼是硬碟的尋道時間?
顧名思義,尋道時間就是指硬碟從電腦發生一個尋道址命令,到相應目標數據被找到所需的時間,速度越快硬碟讀取數據越快。
⑤解釋一下硬碟的高速緩存
所謂硬碟的高速緩存,就是在讀取時,硬碟數據被存入高速緩存中,當CPU需要數據時,再將高速緩存的數據調入內存。
⑥硬碟的轉速重要嗎?
重要,硬碟的轉速是硬碟電機的主軸轉速,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快慢的重要參數之一。目前硬碟的轉速主要是5400rpm、7200rpm。當然,7200rpm的硬碟比5400rpm的硬碟好,速度要快。
六:光碟機知識(這個不是JS下手的主要對象,隨筆帶過)
①光碟機有什麼區別?
CD光碟機包括CD-ROM和CD刻錄機,用於CD光碟。DVD光碟機包括DVD-ROM光碟機和DVD刻錄機光碟機。
DVD光碟容量通常比CD光碟容量大!目前cd已經光碟機已經逐漸被淘汰,能看到的多數是DVD或刻錄機。
由於光碟機一般用的也不多,主要是用作看碟或安裝軟年等,還有就是安裝系統,不過目前光碟機的作用越來越小,比如看電影我們可以在網上看,軟體也可以直接下載安裝,裝系統可以使用硬碟直接安裝或使用U盤裝系統等。所以這里就簡單介紹到這里。
七:顯示器知識
①顯示器分哪幾種類型?
顯示器類型分兩種,CRT顯示器(陰極射線管)和LCD顯示器(也就是液晶顯示器),CRT顯示器已經老掉牙了。
②什麼是顯示器的帶寬?
顯示器的帶寬是反映顯示器的顯示能力,帶寬越大、顯示器的響應速度越快,信號失真越少。
計算帶寬的公式,帶寬=水平解析度×垂直解析度×最大刷新率損耗系數(一般為1.5)。
③買顯示器時難免要提可視角、亮度、響應時間和對比度等,這些啥來的?
可視角度:就是大家站在位於屏幕正前方的某個位置,仍能清晰看見屏幕影像時的最大角度。從最左側能高清楚到最右側能看清畫面所形成的角度,角度越大可視角度越好。一般目前的LED顯示器角度多數在160度左右。
亮度:一般來說,LCD顯示器亮度越高越好。
對比度:直接決定LCD顯示器色彩是否豐富的參數。
響應時間:響應時間是指LCD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的反映速度,越短越好,目前比較出色的顯示器響應時間在1.5ms左右。
八:機箱電源知識
機箱電源知識一直是大家不怎麼重視的環節,也是商家利潤最多環節之一,在電腦誠裝機大家往往喜歡選用商家推薦的機箱電源組合,其實大家有沒去仔細研究下,商界口頭說給你不如350w電源,其實都是最便宜的山寨電源,實際額定功率肯定不足300w,成本不過60左右,賣價基本是翻倍給你。不純凈的電源會為電腦各種故障埋下伏筆,以前我們也一再強調了這個問題,所以筆者推薦電源盡量購買一些有口碑的穩定性要好,功率必須能夠滿足整機需求。
電源的功率有三種,請注意區分,很容易被JS忽悠的一點!分別有:額定功率、最大輸出功率和峰值功率。PFC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主動式更節能。3C:通常電源都標明的,山寨冒牌除外(當然也可以偽造,其實就貼個標簽),3C就是指中國強制性認證。
九:滑鼠鍵盤知識
滑鼠鍵盤方面其實選擇主要是看,外觀與手感了,一般大家喜歡用商家贈送的滑鼠鍵盤,其實這也沒什麼,只要用著覺得還適應也沒什麼,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
十:音箱知識
說實話,買一個好機箱還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那些什麼杜比啊、2.0啊2.1音箱無視吧,當然音樂狂人除外,其實簡單一召就夠了,購買音箱如果要音質好就選個帶低音炮的,還有音箱不能太輕,越重效果一般都越好,當然價格也越貴,這個看自己的需求吧。
音箱知識閱讀:
箱體:有塑料和金屬的類型。
揚聲器:通常所說的喇叭。
分頻器:音箱電路的一部分,作用是將不同頻段的聲音信號區分出來,分別給予放大。
❷ 電腦硬體基礎知識
電腦硬體基礎知識具體如下:
1.電腦的基本組成 :
電腦一般都是由:主機(主要部分)、輸出設備(顯示器)、輸入設備(鍵盤和滑鼠)三大件組成。主機是電腦的主體,在主機箱中有: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音效卡、網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等硬體。從基本結構上,電腦可以分為五大部分: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2.電腦系統:
電腦系統分為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硬體一般分為主機和外部設備,主機是一台電腦的核心部件,通常都是放在一個機箱里。而外部設備包括輸入設備(如鍵盤、滑鼠)和輸出設備(如顯示器、列印機)等。軟體一般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2.內存的容量:
內存的單位是MB,平常人們總說我的內存有多少多少MB就是指這個,如32MB、64MB、128MB、256MB等,一台電腦,它的內存容量越大,則電腦所能處理的任務可以越復雜,速度也會越快。
3.外部設備的配置情況:
高檔電腦一般都有軟好的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等等。
4.運行速度 :
一台電腦的運行速度主要是由CPU和內存的速度所決定的。
5.匯流排類型:
匯流排位數越多,機器性能越高。
6.兼容性:
是否具有廣泛的兼容性,包括能否運行所有電腦上開發的各種應用軟體和接受電腦各類擴展卡。
❸ 關於電腦配置的知識入門有哪些
我個人認為一台電腦最重要的就是主板到了,一台電腦的主板如果有問題絕對會影響到機箱里的其他硬體。然後就是內存,因為內存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一般電腦運行時間長以後往往都是因為內存松動和落灰導致接觸不良,機器進不了系統。最後就是機箱,機箱板材要好,有的板材不好過熱和過冷都會導致變形,影響到主板,導致電腦開不開機,甚至燒壞主板。
顯卡比較特殊,如果是集成顯卡,那你沒有什麼可看的了,歸到主板里了;如果是獨立顯卡,那就得看品牌看板材了。
其他的不是不重要,而是很少出現問題,或者是質量上都差不多。比如說CPU、硬碟、光碟機只要是同類設備,性能上、質量上都差不多,僅僅看是看不出來的,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品牌了。在這里不方便說那個品牌好,哪個品牌不好。
如果想長期學習,建議閱讀《電腦愛好者》、《電腦迷》、《電腦報》,不建議靠網站學習,因為網站上的內容都是具有針對性的,不系統。
在這里說不了太詳細,各個部件的詳細知識還得考看書。不是看一篇文章就能了解清楚的,得靠多本書的積累。了解一個硬體好與不好,不是只看這一個硬體,還要看它的牌子,這牌子所在公司的歷史,產生和發展。這個硬體的縱向的自身比較,型號與型號之間有什麼區別;橫向的與其他牌子的比較,它和其他牌子同級的硬體有什麼區別都需要了解。所以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不是靠瀏覽網站就能搞定的。
祝你電腦使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