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腦中哪些是串口,哪些是並口
串口和並口是連接外設的不同埠。這兩種埠的外形、傳輸速度和可以連接的設備都有所不同。電腦里並口是25針的,串口是9針的。串口傳輸是一位接一位的,象串起的珠子一樣,並口是可以並發數據的可以同時傳輸多位。
現在有串列的硬碟SATA介面,是一樣的道理,它之所以可以150MB/s的速度傳輸,得益於其串列的方式,並行的幾路信號在比較高的頻率下不能很好的解決他們之間的干擾,所以現在ATA 13MBb/s的並行硬碟已走到極限,取而代之的是STAT。STAT那個速度標稱的bit/s,實際就是150M/300M的速度
現在最快的單塊硬碟的速度也不足100MB/s 常見的都在40-60MB/s的速度,
❷ 計算機的串口和並口分別有哪些
所謂的同步非同步最大得區別應該在於:同步中傳輸方和接受方使用同步時鍾(即波特率是一樣的,時序是一樣的),而非同步通訊允許雙方使用各自不同的時鍾。
我有點疑惑:如果一個數據能夠被正確接受,那末它自身的波特率必須要和機器的時鍾相吻合才可以,數據本身是有波特率的,比方說數據單位元組a,一共長8秒鍾,那末第一位佔用1秒,第2位佔用1秒,剩下的各位都是一位佔一秒,共8秒;如果機器想要正確接收數據a,那末它的接受時鍾就必須符合要求。我可以假設這樣的情況:機器時鍾也是每1秒判斷一次,則正好正確接受數據a,如果機器每2秒判斷一次,則接受數據a就會出現錯誤,如果機器每0。5秒判斷一次,那末我們可以通過軟體設置,規定0。5秒後再延遲0。5秒才進行下一此判斷,這樣我們也可以正確接受數據。(也就是說,接受數據的機器時鍾不能比數據波特率長才能正確接受數據)。
說道這里,我們再看同步非同步的定義:同步需要同步時鍾,非同步允許使用不同的時鍾。同步可以理解,但是非同步允許使用不同的時鍾,假設,非同步通訊中輸出端s,接受端j,s輸出數據a(a為單位元組,共長8秒),而j的時鍾為2秒,那樣的話接受不就出現錯誤了馬?(如果j的時鍾為0。5秒,雖然和a的波特率不一樣,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軟體設置保證接受正確)。為什麼很多地方講解同步非同步時都會說他們的「最大區別「? 因為兩者有很多的相似點。我認為任何通信從廣義上講都是「同步「的。不管同步非同步,要
保證通信的正確,就必須等待對方的確認,也就是說,我發送方必須與你接受方「同步「,反之亦然。或者說「協同"更好一點。同步通信要求雙方的時鍾同相,即同頻率同時序。而非同步通信可以不理會這點。但是同樣要求接受方的時鍾誤差的積累程度不會造成誤碼。象樓主的情況,就是偏差太大了。
另外,在非同步通訊時,基本單位是字元,傳輸時字元間非同步,字元內各位同步,雙方不需要嚴格同步,即使有百分之幾的差異也可以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同步通訊時,字元與字元間和字元內部的位與位之間都需要嚴格同步,所以發送雙方要使用同一時鍾源。
其實,同步和非同步的最大區別就是:字元與字元間的傳送一個是非同步,一個是同步;而在字元內的位與位之間,兩者都是同步的。
❸ 電腦串口是什麼意思
COM口即串列通訊埠。微機上的com口通常是9針,也有25針的介面,最大速率115200bps。通常用於連接滑鼠(串口)及通訊設備(如連接外置式MODEM進行數據通訊或一些工廠的CNC機介面)等。一般主板外部只有一個COM口,機箱後面和並口一起的那個九孔輸出端(梯形),就是COM1口,COM2口一般要從主板上插針引出。並口是最長的那個梯形口。
但目前主流的主板一般都只帶1個串口,甚至不帶,慢慢會被USB 取代。
COM口的介面標准規范和匯流排標准規范是RS-232,有時候也叫做RS-232口。
9針串口引腳圖
9針串列口的針腳功能:
針腳 功能
1 載波檢測(CD)
2 接受數據(RXD)
3 發出數據(TXD)
4 數據終端准備好(DTR)
5 信號地線(SG)
6 數據准備好(DSR)
7 請求發送(RTS)
8 清除發送(CTS)
9 振鈴指示(RI)
25針的介面定義:
Pin 1 Protective Ground
Pin 2 Transmit Data
Pin 3 Received Data
Pin 4 Request To Send
Pin 5 Clear To Send
Pin 6 Data Set Ready
Pin 7 Signal Ground
Pin 8 Received Line Signal Detector
(Data Carrier Detect)
Pin 20 Data Terminal Ready
Pin 22 Ring Indicator
RS-232(ANSI/EIA-232標准)是IBM-PC及其兼容機上的串列連接的標准。可用於許多用途,比如連接滑鼠、列印機或者Modem,同時也可以接工業儀器儀表。用於驅動和連線的改進,實際應用中RS-232的傳輸長度或者速度常常超過標準的值。RS-232隻限於PC串口和設備間點對點的通信。RS- 232串口通信最遠距離是50英尺。
-DB-9針連接頭
-------------
\ 1 2 3 4 5 /
\ 6 7 8 9 /
-----------
從計算機連出的線的截面。RS-232針腳的功能: 數據: TXD(pin 3): 串口數據輸出RXD(pin 2): 串口數據輸入握手: RTS(pin 7): 發送數據請求CTS(pin 8): 清除發送DSR(pin 6): 數據發送就緒DCD(pin 1): 數據載波檢測DTR(pin 4): 數據終端就緒地線: GND(pin 5): 地線其他RI(pin 9): 鈴聲指示注: COM介面就是遵循RS232標準的物理口。COM口指串口的物理實現,而RS232是一種串口介面標准。
❹ 什麼是計算機串口
RS-232介面又稱之為RS-232口、串口、非同步口或一個COM(通信)口。"RS-232"是其最明確的名稱。 在計算機世界中,大量的介面是串口或非同步口,但並不一定符合RS-232標准,但我們也通常認為它是RS-232口。 嚴格地講RS-232介面是DTE(數據終端設備)和DCE(數據通信設備)之間的一個介面,DTE包括計算機、終端、串口列印機等設備。DCE通常只有數據機(MODEM)和某些交換機COM口是DCE。標准指出DTE應該擁有一個插頭(針輸出),DCE擁有一個插座(孔輸出)。
❺ 哪些筆記本電腦有九針串口
九針串口即RS-232介面,個人計算機上的通訊介面之一,由電子工業協會(Electronic Instries AssociaTIon,EIA) 所制定的非同步傳輸標准介面。通常 RS-232 介面以9個引腳 (DB-9) 或是25個引腳 (DB-25) 的型態出現,一般個人計算機上會有兩組 RS-232 介面,分別稱為 COM1 和 COM2。
9針rs232串口接線圖
接線方法
檢驗儀器與微機的通訊主要是以RS232C標准介面為主,而串口的接線方法也有一定的標准,來了解一下。
標准接法
1、9對9(包括9針對9孔,9孔對9孔,9針對9針):
說明:以下的孔、針指串口線兩端的串口,不過2、3有可能不交換
2-------------3
3-------------2
4-------------6
5-------------5
6-------------4
7-------------8
8-------------7
2、9對25(包括9孔對25孔,9孔對25針)
2-------------3 (備註:2、3有可能不交換)
3-------------2
4-------------6
5-------------7
6-------------20
7-------------5
8-------------4
推薦閱讀:
RS232串口通訊協議解析
如何判斷RS232晶元好壞?詳細方法介紹
主板串口RS232晶元燒毀問題分析(RS232作用及電路圖)
❻ 台式電腦有串列介面嗎
很簡單
1、外觀 電腦串列介面 為 9針 介面,看看你的機器 有嘛?
2、看 設備管理器 的 埠,安裝正常的情況下,如果有串口一般 會顯示的
一般,台式機 有一個串口,一個並口(25孔),商用品牌機一般都有
越來越多(98%左右)的 筆記本沒有 串口 和 並口!
祝你順利
❼ 電腦的串列口是干什麼的
串口叫做串列介面,現在的電腦一般有兩個串列口:COM1和
COM2。你到計算機後面能看到9針D形介面就是了,有時我們也稱它為RS-232介面。現在有很多手機數據線或者物流接收器都採用COM口與計算機相連。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簡稱USB,是目前電腦上應用較廣泛的介面規范,USB介面是電腦主板上的一種四針介面,其中中間兩個針傳輸數據,兩邊兩個針給外設供電。USB介面速度快、連接簡單、不需要外接電源,同時對外設有良好的兼容性,最多可連接127台外設。USB有兩個規范,即USB1.1和USB2.0。
USB介面可以連接音箱、數據機(Modem)、數碼相機、顯示器、游戲桿、掃描儀、滑鼠、鍵盤等外圍設備,使得這些外設可以進行熱插拔,即不關機插拔USB設備。
串口一般用於接一些特殊的外接設備。比如通訊方面的設備。並口通常用於連接列印設備。串口比較小,有突出的針露在外面。並口一般比串口要大,通常是紅色的,有兩排小孔
串口形容一下就是 一條車道,而並口就是有8個車道
同一時刻能傳送8位(一個位元組)數據。
但是並不是並口快,由於8位通道之間的互相干擾。傳輸受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當傳輸出錯時,要同時重新傳8個位的數據。串口沒有干擾,傳輸出錯後重發一位就可以了。所以快比並口快。串口硬碟就是這樣被人們重視的。
我可以解釋一下,首先說速度跟什麼有關呢?1.位數,也就是在同一時間有多少位數據在傳輸,位數越多,則速度越快(你可以理解為汽車的車道數,肯定是車道數越多,同一時間可以通過的車輛數也越多).串口只有一位,而並口呢則有許多位
2.傳輸頻率,也就是一秒鍾可以傳輸多少數據.頻率越高,則速度越快(可以把它理解為車速,是不是車速越快,通過的車輛數越多呢對吧).
速度=位數*傳輸頻率
毫無疑問,位數肯定是串口少,而並口要多得多.但是傳輸頻率呢,從計算機的發展角度來說吧,以前的時候計算機串口和並口的傳輸頻率並無多少差異,所以並口的速度要遠高於串口的速度,而後來串口和並口的傳輸頻率分開了,串口的頻率提高了特別多,以至於並口位數多的優勢已經被串口頻率高的優勢完全壓倒了.所以串口的速度就比並口快了.
從主機背面的介面中可以看出一二,早期的計算機遺留下來的串口(9針兩排的介面)就要比並口(25針兩排的介面,主要用於接列印機)慢很多,因為它們頻率相差無幾.而串口硬碟就要比並口硬碟快很多,因為它們的頻率相差太多了.
新手必看
新手必讀……電腦基礎知識(希望大家幫忙來貼一些最簡單的基礎知識吧)
形形色色的主板介面(轉)
一篇不錯的介紹基礎知識的文章,雖然成文時間較早,但做為基礎知識來看還是不錯的……
由於成文時間早,介紹的可能不全面,歡迎壇友們補充和完善
隨著PC擴展功能的不斷增強以及可連接外設的增多,如果採用非標准化的連接規范必然造成信息在速度、時序、數據格式以及類型等方面的不匹配,因此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外部介面標准,標准PC的外部介面通常包括串口、並口、PS/2介面、USB介面、網路介面、音頻介面和VGA介面等,在本文和後續文章中將分別對其進行介紹,在本文中將向大家介紹主板集成的外部介面。
一、並行介面(Parallel Port/Interface)
並口採用25針的雙排插口,除最普遍的應用於列印機以外,還可用於連接掃描儀、ZIP驅動器甚至外置網卡、磁帶機以及某些擴展硬碟等設備, 下面我們簡單看看並口的發展歷史:
最初的並口設計是單向傳輸數據的,也就是說數據在某一時刻只能實現輸入或者輸出。後來IBM又開發出了一種被稱為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的雙向並口技術,它可以實現數據的同時輸入和輸出,這樣就將原來的半互動並口變成了真正的雙方互動並口; Intel、 Xircom 及Zenith於1991年共同推出了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強型並口),允許更大容量數據的傳輸(500~1000byte/s),其主要是針對要求較高數據傳輸速度的非列印機設備,例如存儲設備等;緊接著EPP的推出,1992年微軟和惠普聯合推出了被稱為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的新並口標准,和EPP不同,ECP是專門針對列印機而制訂的標准;發布於1994年的IEEE 1284涵蓋了EPP和ECP兩個標准,但需要操作系統和硬體都支持該標准,這對現在的硬體而言已不是什麼問題了。目前我們所使用的並口都支持EPP和ECP這兩個標准,而且我們可以在CMOS當中自己設置並口的工作模式。
二、串列介面(Serial Port)
在早期的PC系統中串口的物理連接方式有9針和25針兩種方式,通過額外的子卡擋板與電腦連接,如下圖所示
隨著PC技術的發展,25針的串口逐漸被淘汰,目前串口都採用9針的連接方式直接集成在主板上。一般的PC主板都提供兩個串口。
標準的串口能夠達到最高115Kbps的數據傳輸速度,而一些增強型串口如ESP(Enhanced Serial Port,增強型串口) 、Super ESP(Super Enhanced Serial Port,超級增強型串口)等則能達到460Kbps的數據傳輸速率。
雖然主板一般都集成兩個串口,可Windows卻最多可提供8個串口資源供硬體設置使用(編號COM1到COM8),雖然其I/O地址不相同,但是總共只佔據兩個IRQ(1、3、5、7共享IRQ4,2、4、6、8共享IRQ3),平常我們常用的是COM1~COM4這四個埠。我們經常在使用中遇到這個問題——如果在COM1上安裝了串口滑鼠或其他外設,就不能在COM3上安裝如Modem之類的其它硬體,這就是因為IRQ設置沖突而無法工作。這時玩家們可以將另外的外設安裝在COM2或4。
三、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
1. 簡介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是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於1994年底聯合提出的介面標准,其目的是用於取代逐漸不適應外設需求的傳統串、並口。1996年業界正式通過了USB1.0標准,但由於未獲當時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過外掛模塊提供對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標准確立和Win98內核正式提供對USB介面的直接支持之後,USB才真正開始普及,到今天已經發展到USB2.0標准。
電腦上的USB介面是一個包含四條金手指引腳的扁平介面(如上圖所示),如果我們剖開USB外設的數據線,可以發現其內部共有四條線,其中兩條負責供電而另外兩條負責數據的傳輸,如下圖所示。
USB介面的連接線有兩種形式,通常我們將其與電腦介面連接的一端稱為「A」連接頭,而將連接外設的接頭稱為「B」連接頭(通常的外設都是內建USB數據線而僅僅包含與電腦相連的「A」連接頭)。 「A」連接頭表示「上流」至電腦;「B」連接頭表示「下游」到外設。這樣採用了不同的結構和定義就避免了連接上的混淆和困擾。
2. USB介面的性能特點
●熱插拔,使用方便
USB介面真正實現了熱插拔,在安裝硬體時再也不需要象串口或並口這樣經過關機-連接-開機-裝驅動程序-重啟這樣的繁瑣過程,真正實現在開機狀態下的PnP(即插即用)。而且USB介面都有自己的單獨保留中斷號(由USB驅動程序自動分配,並在USB設備拔出後自動收回),不會和其他設備競爭有限的資源,可免去許多配置的麻煩。
●帶寬大,速度快
USB1.1協議允許1.5Mbps和12Mbps兩種數據傳送速度規格,這大概是標准串口的100倍(115Kbps)以及標准並口的10倍,而新的USB2.0協議已經可以提供速率為480Mbps的高速傳輸。
註:1Mbps=0.125MB/s
●可連接設備多
USB介面理論上可以通過USB Hub採用菊花鏈的形式擴展連接127個設備,節點間的有效距離為5 米,通過USB Hub可以將有效距離延長至30米。但注意採用USB Hub擴展介面時最多隻允許5個Hub的級聯而且有30米的有效距離限制。
●簡單的網路互連功能
可以利用USB介面來實現雙機互連以交換簡單的數據資料,組建最簡單的對等網。
必須指出的是,USB2.0功能的實現要求硬體和軟體同時支持,它包括主板的USB主控晶元和操作系統都要對USB2.0提供支持。就目前主流的Windows操作系統而言,目前只有Win2000和WinXP能夠提供對USB2.0的完整支持,在其它Windows操作系統下雖然系統可以識別USB2.0設備,但無法以高速模式運行,而包括Linux、MAC OS和BEOS在內的非主流操作系統目前也開始提供對USB2.0的支持。
3. USB介面相關問題集
●我的硬體是否支持USB介面?
開機時進入CMOS設置界面,打開BIOS設置中的USB介面選項(Enable)。如果沒有相關選項則需要升級BIOS或說明主板不支持USB介面。現今的主流主板都提供對USB介面的支持。
●我的操作系統是否支持USB介面?
以主流的Windows為例,在「我的電腦」-屬性-硬體-設備管理器-通用串列匯流排控制器中查看是否有「USB Host Controller」和「USB Root Hub」的相關項目,如果有則說明你的操作系統已經支持USB介面,如果沒有則說明需要升級添加USB介面驅動程序或你的操作系統不支持USB介面。如下圖所示
●我的主板沒有集成USB介面怎麼辦?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手動添加一塊PCI介面的USB控制卡(一般自帶2~4個USB介面),就像安裝音效卡或者顯卡一樣插上再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就可以了。
●怎樣使我的USB鍵盤在DOS下能正常使用?
要使USB介面的鍵盤(或滑鼠)在DOS下正常使用,必須在CMOS設置界面中選擇USB Legacy——Enable,以支持USB鍵盤或滑鼠在DOS下面的正常使用。
正是基於USB介面具有一些傳統介面無法比擬的優點,我們完全可以期待USB將會取代並口、串口以及鍵盤、滑鼠所使用的PS/2介面,而成為新一代統一的介面標准。
四、IEEE1394介面
1. 簡介
說到如日中天的USB介面,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一個有力競爭者——IEEE1394介面。
假如你曾經玩過DV,那麼你一定聽說過「FireWire」這個術語——或者被稱為索尼「i.Link」以及「IEEE1394」。
IEEE1394介面最初由Apple公司提出(稱為「火線」技術)並在1995年由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正式制定為匯流排標准,它與USB介面在外形以及大部分功能上都具有驚人的相似點。IEEE1394目前有兩個版本,即通常所使用的IEEE1394a和發展中的更高速的IEEE1394b。
IEEE1394通常有兩種介面方式,一種是六角型的六針介面,另一種是四角的四針介面,其區別就在於六針介面除了兩條一對共兩對的數據線外還多了一對電源線,可直接向外設供電,多使用於蘋果機和台式電腦,而四針介面多用於DV或筆記本電腦等設備。如果剝開IEEE1394介面的數據線,我們就能看到如下圖所示的內部結構:
2.性能特點
●使用方便,支持熱插拔,即插即用,無需設置設備ID號,從Win98 SE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統開始內置IEEE1394支持核心,無需驅動程序。
●數據傳輸速度快,IEEE1394a高達400Mbps,後續的IEEE1394b標准可將速度提升到800Mbps、1.6Gbps甚至3.2Gbps。
●自帶供電線路,能提供8—40V可變電壓,允許通過最大電流也達到1.5A左右,因此它能為耗電量要求小的設備進行供電。
●真正點對點連接(peer-to-peer),設備間不分主從,可直接實現兩台DV間的數據傳輸或是多台電腦共享一台DV機,而且從理論上講我們可以直接將IEEE1394介面DV機中的圖像數據保存到IEEE1394介面的硬碟中。
當前我們應用最多的是帶寬400Mbps的IEEE1394a介面,與其相比,正在發展中的IEEE1394b介面的特點是可以實現長途數據傳輸。今年初由美國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推出了業界首款IEEE1394b器件TSB81BA3,不僅將上一代 1394a的速度加倍到800Mbps,而且還將通信距離增加到了100米,而如果採用石英類材料的光纖的話,則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6Gbps,將來還有望提高到3.2Gbps。從而可確保在高速數據傳輸與多媒體網路中實現更佳的用戶體驗。
五、鍵盤、滑鼠介面——PS/2
相信玩家們早已經沒有使用COM埠的滑鼠鍵盤了吧?現在我們使用的滑鼠和鍵盤絕大多數採用PS/2介面,滑鼠和鍵盤的PS/2介面的物理外觀完全相同,初學者往往容易插錯,以至於業界不得不在PC'99規范中用兩種不同的顏色來將其區別開,而事實上它們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從下面的PS/2介面針腳定義我們就可以看出來。
註:1 空2 鍵盤、滑鼠數據信號 3 +5V(驅動控制晶元和LED指示燈) 4 地 5 空置 6 鍵盤、滑鼠時鍾信號
❽ 電腦串口
高級裡面直接替換
8可以改成 3 4 5 任意!
插旗吧!
❾ 關於電腦串口
並不是列印口,串口本來就有9針的和15針的,我們說的列印機口是並口,兩個是不一樣的,可以找本老一點的微機教材看看.
❿ 電腦的介面種類有哪些
1、串列口(COM)/並行口(LPT)
COM和LPT口於1970年由美國電子工業協會制定,後來又經歷了兩次改進。最早的串列口是25芯插頭,而不是我們今天經常看到的9芯。
後來由IBM改進為9芯的D口,最高速度為10Mbps。LPT和以前早期的COM口一樣也是25pin接頭,用於接列印機,最高速度為1.5mbps。早期用於接駁滑鼠,數據機,列印機等設備。
2、PS/2
PS/2介面早期見於各種兼容電腦上,雖然現在也能能看到PS/2介面,但是已經基本被USB所取代。PS/2介面用於接駁滑鼠和鍵盤,早期的PS/2介面鍵盤和滑鼠的介面是不能混用的。因為一個是雙向通信,一個是單向通信。
3、RJ-45
就是我們常見的網線介面。RJ-45有兩種接法,分別為T568A與T568B。我們最常見的是T568B接法,也就是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的接法。
4、USB
USB是由微軟,IBM,intel等公司牽手於1994年制定。當時COM口,PS/2,LPT等繁雜的介面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還有安裝驅動之後必須重啟才能用的問題。所以可以即插即用且支持熱插拔的USB應運而生。
目前USB基本可以連接一切外置設備。最早的USB1.0傳輸速率僅僅為1.5Mbps,而現在在路上的USB3.2標准已經達到了20Gbps。USB介面有多種外形,比如mico-USB,usb3.1-typec,Mini-A等。
5、Express Card
Express Card介面是2003年由PCMCIA協會制定的,用於筆記本擴展。它同時走PCI-E*1和USB協議,速度是老舊的cardbus匯流排的數倍。
6、雷電(Thunderbolt)
最早的Thunderbolt介面主要由intel於2009年制定,想用來取代USB介面。而2011年第一版的雷電跟隨MBP一起上市,但是因為雷電口高昂的授權費導致無法與雖然速度慢一些但是免費的USB3.0所抗衡,最終沒有成為主流。
最早的雷電走PCI-E2.0x4與DP1.1a協議。而現在的雷電3則是PCI-E3.0x4與DP1.2協議。介面上,雷電3開始介面外形和USB-TypeC保持一致。所以有些筆記本的USB-C介面既可以做雷電也可以做USB。